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农村污水处理的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农村污水处理的报告范文1
为做好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执行《XX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XX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情况相关工作,自11月份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在黄锦朝主任、钱世茂副主任的带领下,进行了专题调研,专题听取10多个市级政府部门单位关于执行《决定》情况的汇报 ,赴有关县(市)进行了实地调研;委托其他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相关调研,并召开全市人大城建环保工作座谈会交流调研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决定》执行基本情况
自2013年8月29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会议作出《决定》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全域治水的攻坚战,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倒逼转型升级成效初显,治水长效机制逐步完善,XX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决定》得到了较好贯彻执行。
(一)流域水质改善明显。
自2013年以来,全市42个地表水市控断面中,5个劣Ⅴ类断面全面消灭,Ⅴ类断面从7个减少到1个;11个国家考核断面、16个省控断面、10个出境断面、20个县市交接断面和8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流域水环境明显改观,《决定》提出的“2014年底基本消灭黑臭支流;2015年底流域水质基本消除劣Ⅴ类;2016年底流域交接断面水质基本达到III类标准”的XX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近期目标基本实现。通过治水,水变清了,山变绿了,人们生活的环境变美了。治水促进了人们生活理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
(二)治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一是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自2014年以来,全市共建成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10座,完成一级A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24座,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29.8万吨/日,累计完成城镇污水管网1818.5公里,雨污分流改造管网609.1公里。二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序实施。截至2016年10月,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村覆盖率78.2%,新增受益农户62万户。三是河道清淤快速推进。迅速开展河湖库塘淤积情况的调查摸排,制定工作计划,选用生态环保方式大力开展清淤,到2016年9月底已完成清淤1615万立方米。四是“清三河”活动大力开展。全面消灭垃圾河4500条,消灭黑臭河83条749公里,积极开展“清三河”达标创建工作。全面完成六大重污染行业整治,积极推进特定污染行业整治提升。实行畜禽养殖总量和污染排放总量“双控”制度,关停养殖场户15565家,减少生猪存栏167.1万头,完成温室甲鱼整治6.57万平方米、拆除25.54万平方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做法在全国推广。
(三)治水长效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完善。
一是“河长制”全面推行。按照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完善市、县、镇、村四级河长体系,公安部门配套设立“河道警长”,增配监督员和指导员。全市现有四级河长4250名、河道警长714名、监督员和指导员1024名。二是水质考核奖惩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研究制定流域水质考核奖惩办法及实施细则,建立跨流域联动治水、乡镇交接断面水质考核通报、水质奖惩补偿等机制,落实治水督查考核、责任追究制度。三是执法监管力度明显加大。开展环保系列执法专项行动,建立环保公安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三年来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358件,处罚额2.08亿元,行政、刑事拘留760人。
自《决定》作出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每年选准主题、突出重点推进《决定》的贯彻落实。2013年,举办了市、县两级企业界人大代表环境保护法律知识培训会,组织代表视察了市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情况,开展了《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和《八婺问水》大型新闻活动。2014年,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开展跟踪督查并作了满意度测评,对全市黑臭河治理工作进行现场督办,开展了申报“可游泳河段”系列活动。2015年,组成两个督查组,对全市58座镇级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和37个市控监测断面水质情况进行督查;分成7个组,由常委会领导分别带队,对治水7个方面具体工作进行了专项视察和专题调研。
二、《决定》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对照省委提出的治水“十三五”战略目标和与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各地在执行《决定》、推进治水工作中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一)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水平参差不齐。
表现在:一是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低,工艺简单,执行标准不高,无法与日益繁重的污水处理任务和不断提高的污水处理标准相适应。二是镇级污水处理设施综合利用率低,一些污水处理设施由于缺乏资金保障而间歇运行,个别污水处理设施处于无专人管理、无资金保障、无处理效果的“三无状态”。三是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理能力低下,专业化运营水平不高,第三方运营还没有全面推行;一些农村地形复杂或日益“空心化”,污水处理设施方式、选址和设计能力不尽合理。
(二)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部位整治任务仍然艰巨。
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块雨污不分,管网破损比较普遍,特别是一些集镇污水直排,成为污水处理的盲区。“六小行业”、畜禽养殖行业、“低小散”特色区块行业污染仍然较为突出,整治任务繁重。涉及部队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协调难度较大。据婺城区反映,在洪源溪治理工作中,该区已将污水管网接至73051部队,但该部队至今尚未启动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影响了治水工作的开展。
(三)“三河”整治面临反弹压力。
从XX江流域市控地表水近期水质状况看,XX江部分监测断面水质不降反升,重点支流水质提升情况不容乐观。部分地方在重污染行业整治、地方特色行业污染整治等方面决心还不够大,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不明显。农村面源污染量大面广,特别是受肉类价格回升影响,禁限养区关闭或整治提升的畜禽养殖场出现复养和污染反弹的迹象,生态化养殖推进缓慢。
(四)治水资金、技术保障压力大。
一些地方反映,污水收集管网敷设、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维护、淤(污)泥处置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镇村污水处理站点运行、管理、维护也需要资金保障,地方财政压力较大。各地普遍对治水人才“喊渴”,科技治水管理人才缺乏。
(五)治水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
在调研过程中,基层反映:在以往治水工作中,存在改变自然原貌、人工工程过多的问题;在农村污水收集管网敷设过程中,存在管网混接、错接,施工不规范,甚至多次返工的问题,农村污水处理工程质量形势不容乐观;在治水考核中,存在一些地形复杂、住户分散且人畜排泄物多作有机肥用的山区小村,也要铺设污水管网的问题。
三、进一步执行好《决定》、推进治水工作的建议
治水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为更好推进治水工作,早日实现《决定》提出的远期目标,提出如下建议:
(一)拉高标杆,进一步增强治水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一是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对于治水,我们既不能畏葸不前,也不能小进即安,更不能麻痹松懈、半途而废。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积极顺应“后治水”时期形势,时刻保持政治定力,充分认识治水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反复性,紧紧围绕巩固治水成果、防止污染反弹,消灭存量、遏制增量,拉高标杆、提升标准三个重点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下去,积极打造浙中生态廊道。二是坚持走科学治水之路。要以先进的治水理念为指导,用系统、科学、前瞻的治水总体规划引领治水各项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防止急于求成,努力实现治水工作由运动式治水向长效化护水转变,由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转变,由运用行政手段治水向依靠法律手段治水转变。三是实现治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促共赢。要把治水工作成绩与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联系起来,充分发挥治水对转型升级的倒逼作用,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二)补齐短板,着力破解治水工作的瓶颈问题。
一是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要科学布局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坚持县(市)域一盘棋,该关停的关停,该扩建的扩建,该改造的改造,使污水处理设施真正符合实际需要;要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鼓励出水深度处理,不断提高中水回用率;要重视镇级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模式的探讨,加大经费保障、监管和督查考核等力度。二是彻底打通截污纳管最后“一米”。科学规划布局城镇污水管网,积极推进片区管网改造,特别是集镇、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区块的污水截流、雨污分流。加强管网渗漏修复和日常养护,建立污水管网管理信息系统,推动“零直排”示范区建设。三是加大治水经费、技术、人员等方面的保障力度。明确治水资金在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真正落实污水处理设施后续运行维护的资金来源。加大治水工作人才引进力度,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加强治水项目的监督、指导和考核,确保一次建成,长期管用。大力引进、培养治水高科技人才,加大与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力度,吸纳他们先进的治水理念,吸收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先进治水经验,实施岸上、水面和水体的立体防护工程,恢复和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
(三)着力长效,建立完善常态长效的治水工作机制。
关于农村污水处理的报告范文2
关键词:城镇污水;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工艺
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254-01
小城镇现状市政基础设施落后,起点较低,工业企业三废污染较严重,其污水处理率不足10%。 因此,在强化大中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扶持城镇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也是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一、城镇污水处理的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
(1)我国的城镇虽然已经建成了一些污水处理厂,但是大部分城镇还没有专项污水治理的系统规划,有的城镇也只是在总体规划上,简单的进行描述或在总体规划上有个污水处理厂位置的选择,但一般都没有污水收集系统的规划。
(2)城镇污水处理及其工程建设缺乏资金来源。
(3)城镇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标准、规范不配套。我国现有建设标准最小规模,即第V类,在(1-5)×104m3/d,而城镇污水处理规模最常见的是1×104m3/d以下,通常是在2000-5000m3/d,所以现有设计规范标准不配套。
(4)城镇污水处理受工业污水的冲击大。部分工业企业以已交纳污水处理费为由,超标、超总量排污,而城镇污水处理厂难以接纳。
(5)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缺乏有效约束机制,环境监管难以到位。
(6)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雨污不分,生活与工业污水不分,使污水处理厂系统的整体效率低下。
(7)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问题严重。
二、经济发展与污水处理事业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与水环境污染是息息相关的,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相应带来的水环境污染就越严重。要避免环境污染的进一步恶化,我们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基本建设项目要坚持生产线与污染治理同步实施。(2)从改革生产工艺入手,解决污染从源头开始,进行清洁生产,生产绿色产品,如无氰电镀、无氟制冷、无磷洗衣粉的生产等都是从工艺上解决污染的措施。(3)扶植国内环保产业(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4)多方筹取国际赠款及多种渠道寻求国际贷款。(5)改变污水处理行业的运营机制,由事业型向企业经营型转变。(6)加强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参谋机制,为各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工艺审查把关。(7)政府应给予污水处理行业优惠的政策。(8)再生水回用。污水经过不同深度的处理后,成为了人们的第二水资源。面对淡水资源的宝贵要求人们重新认识再生水,渠道拓宽,要因地制宜根据需要确定利用途径。(9)污泥最终处置要向无害化、资源化方向迈进
三、适宜城镇应用的污水处理工艺
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对区位优势明显且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相对差且水源水系不丰富的地区,均应采取不同的对策,以期达到技术合理、经济节能、易于管理的目的与效果。当然,任何一种工艺有利也有弊,不可能十全十美,关键在于能否满足各个层面的基本条件。
(1)A/0生物滤池处理工艺。A/0生物滤池处理工艺适合处理2000-10000吨/日以下的城镇污水,且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技术稳定,操作管理简单。
(2)氧化沟工艺。氧化沟工艺是近几年我国采用较多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之一。氧化沟在应用较多的有奥贝尔氧化沟工艺流程简单,基建费用省,运行管理简单,操作控制灵活、方便,耐高浓度、高流量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该技术投资费用低,运行费用低,工艺成熟,运行稳定,常规管理方便,但占地较大,适合土地资源多的中小城镇。
(3)SBR工艺。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是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是在20世纪初开发的工艺技术,由于当时自动控制技术不能普及而未能推广。其运行工况以间歇操作自动控制为主要特征,集进水、曝气、沉淀、滗水、排泥为一体,在一座构筑物内完成。该法不设二次沉淀池,省去了污泥回流及其设备,工艺流程简单,布置简单,布置紧凑,占地节省,运行灵活、脱氮除磷效果好,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可有效避免污泥膨胀,处理效果稳定可靠,出水水质好。
(4)无能耗地埋式小型生活污水装置。此工艺由厌氧水解池、厌氧过滤池、氧化沟组成。这一污水处理工艺适宜单个住宅楼的生活污水处理,且可与国标化粪池组合适用,其最大的优点是运行费用为零,出水水质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该工艺适宜于污水量小于20立方米/日的污水工程,不仅广泛适用于城镇,也可在较富裕的农村地区推广使用。
四、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的前景与展望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非常有利。为了促进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2006年中央决定在全国城镇统一开征平均每吨0.8元的污水处理费,并且委托国家开发银行重点支持城镇包括污水处理厂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五、结论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加大,设计先进的污水处理厂运行投产,我国污水处理事业将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水污染控制将从大中城市转移到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站的建设必将改善水环境质量,城镇环境质量必将有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沈光范.关于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的若干问题,《中国给水排水》,Vol 16,No 3
关于农村污水处理的报告范文3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 现状 问题 水处理技术 BOT项目
1 当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分析
我们国家的污水处理事业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的,与国外相比晚了很长的时间。尽管事业起步的不早,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后的二十年以来却取得了非常快的发展。城市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国家城市的数量与规模也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与之相配置的关于城市污水的处理方面的设施就面临着短缺的局面。据统计,我们国家目前每年的排污量大概在三百五十亿立方米,但是,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却只有百分之十五点八,而在西方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在一九八零年的时候就达到了百分之七十。全国总共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城市的污水排放并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这是导致污水量增加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全国两千多座县以及一万九千多个镇中,污水的排放量大概占到全国总数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但是,我们国家这些城镇的污水处理的能力远不及全国平均水平,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的短缺被突现出来。目前,在我们国家的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活性污泥法的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在采用稳定塘法。对水资源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污水处理厂也必须面临开放新型的工艺技术进行污水的处理,如氧化沟法、AO法等,在我们国家都在广泛运用这些改进的技法。
2 目前我们国家关于城市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缺点
第一,我们国家城市在对污水进行处理中的水平还比较低,具体表现比如没有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厂多数也都是一级或是二级的污水处理。污水设备工作效率太低,并且能耗很高,维修率也比较高,自动化程序不高等缺点。据调查,目前我们国家现在污水处理的设备只有三分之一是运行正常的,不正常的也占到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是处于停止工作的状态。所以,污水处理厂的运转率只能达到一半。除此之外,我们国家的污水处理技术也存在问题,虽然吸收了国外的一些技术,但是这些技术或多或少都存在较高的运行成本和基建造价,而处理的效率还是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污水处理的水平起着很严重的影响。第二,没有足够的资金投放到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行,为了我们国家污水处理的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在很短的时间里建设多个污水处理厂。资料显示,我们国家在两千年需要增加一千五百一十八万吨的日处理能力,这就需要投资三百多个亿才能实现。到二零一零年的时候还要增加六千多万吨的日处理能力,大概需要投放一千三百多个亿。在短期内根本筹集不到这么多的资金,这个问题非常明显地被暴露出来。因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缺乏资金,导致很多污水处理厂无法按期完成,也就实现不了环境治理的目标。另外,对于污水处理的问题还包括没有合理的运行机制,我们国家的污水处理从建国以来,无论是建设还是运行到管理,所有的费用都是政府来承担的,但是,污水处理是一项公益事业,这就出现了一种局面,就是一般的建不起来,建起来的又养不起了。
3 水处理技术在我国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水处理问题是围绕解决水中的污染物质而展开的,当前CO2排放作为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的罪魁祸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CO2已不再是无害,而且已经被各国列入了控制排放的黑名单中。这个变化对我们传统的污水处理理念提出了挑战。处理城市污水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两部分:将污水中的碳源(BOD)转化为二氧化碳,以及相应的动力消耗折合成二氧化碳排放。经测算,处理城市污水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0.29公斤CO2/吨水.天。10万吨规模的污水处理厂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排放量相当于:3856户全年总排放量(一个中国家庭平均每年要排放2.7吨二氧化碳),2603辆汽车全年总排放量(在中国,一辆中等汽车一年要排放4吨二氧化碳)。从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来看,污染物减排将被放到首位,而能耗高的处理工艺将失去竞争力,毫无疑问,节能降耗型的水处理技术将成为我国长期的发展方向。首先,回用工业用水,对经过处理的污水可以进行回用,根据各种有不同需求的工业企业进行选择,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锅炉用水、冷却水以及生产用水,都是可以利用经过处理的污水的。能够使用经过处理污水的行业很多,如:造纸厂、商业洗车、矿山、电站以及道路建设企业、酿酒厂、金属、纺织品的生产厂等。在日本被用于工业用途的经处理的污水能占到百分之四十,美国也能占到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其次,回用居民及社区的非饮用水,对于居民来说,回用污水的用途也就是洗车、洗马桶、浇花等,从社区的角度来分析,回用的不是用来饮用的还有各种娱乐场所的用水。一九六一的时候美国就用经过处理的污水用于游船,那么,怎样提供非饮用水的污水回用呢?就是建立分质供水系统。在美国利用这项供水的工程,四万多人的非饮用水的使用问题得到了解决,它的供水量占到全城总供水量的百分之三十。
4 把城市污水处理的BOT项目构建起来
城市基础的设施就是污水处理设施,而污水处理设施都具有它独特的特往,就是非独占性或非竞争性。第一,污水处理存在一个特点就是价格需求方面的弹性比较小,政府又是垄断经营,所以在收费制度的制订上一定要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并不是完全依靠竞争价格来解决设施的建设问题,包括以后的运行以及发展。第二,污水处理是一项具有公共性的服务,很多设施在使用时不易计算服务费用,并且也不能以市场价格进行交换,所以,只能是一项公共费用。第三,污水处理提供的是一项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的服务,并且还是一项具有我部经济性的服务,在对它的投资效益进行衡量的时候,就要考虑社会的效益。所以,对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以及运营这一部分资金,肯定是由政府来承担的,政府作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重要提供者,也是把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能充分地体现出来。正因如此,一直以来,我们国家在处理污水方面的资金几乎都是由各地政府在承担。最近几年我们国家才引进了BOT项目,它对于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从项目效果的具体反馈可以看得出来,对于效益的评价进行有效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根据BOT项目自身存在的特点,结合我们国家在污水处理方面的运用,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得出来引入BOT项目,在很大程序上帮助我们政府解决了污水治理资金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技术调序以及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也可能看到随之而来的纠纷、风险,以及在政府与企业、群众之间的一些负面的影响。而对于这些影响一定要有可以量化的过程对它进行详细的评述,把各自的重要性都明确下来,这样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知道哪里是需要改善的,哪里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在这些基础上把社会效益的评价体系建立起来,并保证它的合理性,这需要进一步引入层次分析的方法。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污水处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并且也是需要紧急处理的事业,它与我们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我们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把污水处理与经济建设两者间的关系处理好,并进行不断创新,努力开拓出一条污水技术新大道,并使之高效且低能耗。
参考文献:
[1]柯崇宜.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业的改革思路与实施策略[D].中国海洋大学,2006(3).
[2]王靖.城市污水处理特许经营服务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1).
[3]李壮.中国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经济与管理政策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1).
[4]刘淑红.基于AHP法下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融资模式选择[J].科技管理,2007(1):42-45.
[5]David R.Anderson,Dennis J.Sweeney,Thomas A.Williams著,于辉,詹正茂译.商务定量分析方法(第9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
[6]刘东,杨振坤,董淑杰,孟凡钧.基于AHP法的我国城镇供水BOT项目风险评价[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4).
[7]丘国堂.关于水市场化法律问题的研究――防治水污染的根本出路在于水市场化.武大环境法律研究所.
[8]是公益还是产业――污水处理市场化需要新机制.中国环境报,2002.
关于农村污水处理的报告范文4
关键词:水环境质量;改善;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9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0005203
1 引言
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专门针对水环境治理而提出的全国性的纲领性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1]。为改善清镇市水环境质量,贯彻落实国务院总体要求,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研究意义重大。在此科学、全面地分析区域水污染防治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性的对策建议。
2 清镇市水h境质量现状
清镇市红枫湖水质较好,百花湖支流东门桥河污染较为严重,水质现状为劣Ⅴ类[2]。清镇市近年工业需水量和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占比逐渐增加,工业需水量的占比由29%增加到 71%,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占比也由3%增加到7%,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也将日益突出。农业需水量和生活需水量的占比逐渐减小,农业需水量的占比由48%降低到13%,生活需水量的占比由20%降低到9%[3]。
3 清镇市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3.1 市域范围内包含红枫湖和百花湖部分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十分敏感
目前红枫湖水源地及其支流水质较好,可以达到相应功能类别要求。但由于红枫湖几条主要入湖支流均处于安顺市平坝区境内,随着贵安新区和平坝区的快速发展,上游地区农业面源和农村生活污水的影响,红枫湖水源地及其支流面临的环境风险也越来越大。百花湖水源地水质也较好,可以达到相应功能类别要求;但百花湖支流东门桥河污染较为严重,水质现状为劣Ⅴ类,主要受沿线生活污水影响所致。
3.2 城区污水无合适的排放去向,城市排水系统面临巨大压力
清镇市在建的清镇职教城,到2020 年,清镇职教城内入驻职业院校将不少于25 所,在校生规模达20万人以上,配套人口达20万人以上。由于清镇职教城位于百花湖准保护区,污水自然排向进百花湖,目前清镇职教城的生活污水是通过提升泵站排入朱家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东门桥河、朱家河目前已无容量容纳生活污水的排放,但随着职教城入驻人口的增加,加之朱家河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限制,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百花湖水质。
3.3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亟待进一步完善
清镇朱家河污水处理厂的排水去向是饮用水源支流,但目前污水处理厂的出水仍执行一级B 标,对饮用水源的污染风险较大。从保护饮用水源的角度出发,应尽快完成提标改造工程。此外,清镇工业园区、物流园区、职教城等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建设也较为滞后,饮用水源地及其支流沿线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也不完善。
3.4 对地表河流和饮用水源地周边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现场调查发现,暗流河、麦包河、栗木河、东门河等都存在大量的生活垃圾,给水环境支流带来污染风险。主要是由于生活垃圾没有有力的处理措施,随处乱扔,一些村落虽然有统一的垃圾堆放点,但由于管理不到位,没有及时清运,造成垃圾成堆。
3.5 水源地环境保护体系还不健全
红枫湖流域地跨贵阳市、安顺市两个行政区,新建立的贵安新区又包含了上述两地部分区域,红枫湖三大支流(羊昌河、后六河、麻线河)部分流域已划入贵安新区直管区并已移交贵安新区管委会管理。除此之外,红枫湖沿岸90%以上陆域面积也已纳入贵安新区规划区。从长远看,从对饮用水源实施统一、长效保护和管理的角度看,贵州省在谋求新区建设发展的同时急需建立统一的红枫湖流域管理模式。
3.6 备用水源地建设进展滞后
清镇市虽然《清镇市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4],预案中备用水源地输水方式为利用消防车、洒水车、水罐车等集中分片送水,但与备用水源地匹配的管道和管网等工程建设较为滞后,急需完善备用水源地相应的配套工程,早日建成与清镇市中心城区和各乡镇集中饮用水需求量相匹配的备用水源地。
3.7 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不清
清镇市还未设置地下水常规监测断面,对整体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底数不清。此外,结合清镇市水文地质图和现场调查发现,站街工业园区是地下水富集区,工业园的发展必然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4 清镇市水环境保护和质量改善措施
4.1 确保饮用水安全
4.1.1 完善饮用水源地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水源地安全
完成清镇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围栏、界桩及警示牌的设置工作。2017 年底对供水规模在1000 人以上的农村人饮工程划定水源保护区。2017年底完成对清镇市备用水源地划定水源保护区。2020年底前完成清镇市建制乡镇水源地和清镇市备用水源地围栏、界桩及警示牌的设置工作,2022 年底前完成清镇市供水规模在1000 人以上的农村人饮工程的围栏、界桩及警示牌的设置工作。
4.1.2 控制严治
严控饮用水源地入库支流污染物排放,加强饮用水源地流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采取源头控制和截流工程严格控制农业和生活面源的氮磷排放对水源地的影响。对百花湖支流东门桥河流域进行生态修复,支流河道采取生态护岸、绿化坡岸,河流与村寨间建设生态缓冲带,支流入湖、河口附近建设湿地带。在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要坚决予以搬迁和拆除,在限养区内的原有规模化养殖场要采取先进工艺,增设污染处理设施,粪便污水达标排放,大力推广畜禽粪便厌氧发酵和商品肥有机生产等成熟技术。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工业企业,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和《贵州省红枫湖百花湖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中的相关要求进行管控2015~2017 年完成百花湖东门桥河流域村寨污水收集处理、生态治理工程建设;2018~2020 年完成红枫湖、百花湖(东门桥河外)流域村寨污水收集处理、生态修复工程建设;2018 年完成红枫湖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居民搬迁工作;2020 年前完成红枫湖支流在线监控系统的安装建设。
4.1.3 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
加强保护区内水源涵养林工程的建设和保护,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在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边界构建30~100 m宽植被缓冲带,二级保护区内在现有的基础上,强化管理,削减污染物排放量。规划2015~2020 年饮用水源保护区流域范围内的森林覆盖率达60%,减少水土流失对水源地造成的影响。
4.1.4 生态农业推广
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广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水源地流域范围内划定化肥、农药限量使用区。到2020 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比例达到100%。
4.1.5 加强饮用水源地能力建设,完善管理协调机制
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各级政府、部门及供水企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机制。根据水源地水质要求,对保护区上游提出保护区边界来水的水质要求,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协调、督促上游采取污染防治措施,保证控制断面的水质达标,确保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安全。建立饮用水源地跨流域协调管理机制,加强水源地周边城市沟通协调。
4.2 持续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
4.2.1 加强和完善截污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加大污水处理厂和管网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城市地表水水质全面改善,确保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100%。在提高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基础上,通过引进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的处理效率,尤其是总氮、总磷的处理效率。实施红枫湖环湖截污沟工程建设。实施城区道路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提高污水收集率和雨污分流的比例,减缓城市径流等污染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并逐步实现城市雨污分流。污水处理厂引入第三方运营管理机制。按照“雨污分流、清污分流”的原则,完善已建工业园区污水配套收集管网建设,提高园区污水处理工程运行效率。加快推进清镇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到2025 年,清镇市工业园区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污水管网收集系统、雨污分流系统、集中处理系统,实现工业园区废水零排放。
4.2.2 加大城市中水回用系统建设
在建设和完善污水管网与收集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周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分散处理回用。采用人工湿地、净化塘、膜处理等工艺对其尾水进行深度处理,达到相应水质标准要求,回用于城市杂用水、工业用水或环境用水,优先满足城市杂用水、工业用水需求。遵守《贵阳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规定》中相关要求,新建规模以上住宅小区、宾馆、写字楼、办公楼、学校等场所必须建设雨污分流排水系统,鼓励、支持建设中水回用工程,逐步对已建成的大型住宅小区和公共建筑实施雨污分流和中水回用系统改造。分时段、分步骤推广中水回用,通过近期职教城入住学校中水回用系统工程、经开区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和其他中水回用工程等,远期朱家河污水处理厂提标回用工程。实现到2020年城市中水回用率达到30%,到2025 年实现中水回用率40%以上。
4.2.3 加大乡(镇)、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
积极开展农村环境保护,推进农村清洁能源设施的建设与推广,推动流域范围内生态示范村推广建设工作。在地表水水质因农村生活污水排放超标区域(东门桥河),建设村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至2020 年,完善清镇市各乡镇集镇范围内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工作,确保地表水一级红线区域以及地表水水质超标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流域集镇和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率达60%以上,显著减少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实施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项目,配套进行改厨、改厕、改厩“一池三改”等工作。做好村寨规划和建设,优化村寨布点,引导乡村居民适度集中居住。加强农村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4.2.4 控制农业面源
以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为中心,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恢复和扩大林草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对于10°~25°坡度的耕地进行等高耕作。全面实施坡耕地水肥流失控制工程建设,有效收集农田径流,控制农田水土和水肥流失。在流域内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推广使用平衡施肥技术,提高有机肥、农家肥的使用量,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现状,加快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兽药、农药新品种的使用,从源头上减少因农田径流和水土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实施农业生产清洁工程,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粪便还田等措施,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4.3 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
4.3.1 加强地下水富集区污水处理及防渗设施建设
针对地下水富集区所在位置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农业区优先完善污水灌区的控制灌溉定额和区域渗透系数调节措施;工业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政策,在运行中和新建建设项目时要结合项目各生产设备、管廊或管线、贮存与运输装置、污染物贮存与处理装置、事故应急装置等的布局,根据可能进入地下水环境的各N有毒有害原辅材料、中间物料和产品的泄露量及其他各类污染物的性质、产生量和排放量,提出高要求地面防渗方案,给出具体的防渗材料及防渗标准要求,建立防渗设施的检漏系统。
4.3.2 加强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协同控制
清镇市岩溶发育强烈,水文控制单元划分及产汇流条件复杂,建议摸清地表水系与地下暗河系统的相互转化关系,将具有明显水量转化关系的“明流”“暗河”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设置监测断面和监测点、划分水源保护区,实施地表-地下水统一管理。
4.3.3 构建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
基于地下水污染的隐蔽性和难以逆转性两个特点,需构建一个“防-治-保”相结合的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合理设置各项防治措施,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摸清家底,在全市域范围内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调查工作。工作内容应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地下水典型污染源调查(工矿企业、油库及加油站、垃圾填埋场、矿山渣场、工业园区、工业固体废弃物堆场、危险废物处理中心等)。对受到污染的地下水,需要找出原因,控制污染源,并开展污染治理工程。以污染源为核心,对源进行监督,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污染物直接排入地下水,污水排放企业排污口不能设在地下暗河、落水洞、漏斗等与地下水连通的地方。
5 结语
研究中科学、全面地分析了区域水污染防治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性的对策建议。清镇市应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加强组织保障,争创多部门协调治水的良好局面,保障清镇市水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改善。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R].北京:中国国务院,2015.
[2]清镇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清镇市水质监测报告[R].贵阳:清镇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15.
[3]贵阳市水务局.2015年贵阳市水资源公报[R].贵阳:贵阳市水务局,2015.
关于农村污水处理的报告范文5
【关键词】污水处理市场化现状发展对策
近年来,城市水业市场化成为热门话题。城市水业市场化是涵盖城市供水、污水处理、节水,包括污水再生利用等产业范围的改革。其中,污水处理市场化在实际运作上刚刚开启,问题很多,探索的意义更为明显。因此,本文以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为主题,具体分析其市场化的各个方面。
从概念角度来看,污水处理市场化至少应包括三方面:(1)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集约化;(2)水资源利用主体产权的多元化;(3)污水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运作、服务的市场化。在具体运作过程中,要把污水处理看作生产性事业,拓宽筹资渠道,形成政府、银行、国内外企业和个人等多元化投资建设的局面,让市场机制贯穿于污水处理运作的全过程。
一、推行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一直被当作公益事业,靠政府养着,很多城市污水处理厂都是事业单位,准事业单位的运作模式使得竞争缺乏,运行成本高,其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城市维护建设税,这笔税额很小,与几十亿元的建设费用相比差得很远,同时常年生活污水处理费征收水平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有效的宏观调控,难以调动起积极性,城市污水处理厂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难以适应城市化发展要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持续上升,如果光靠政府投入,必然给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可以看出,在当前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急需建设及资金严重短缺的双重压力的环境里,政府投资、建设、运行的传统治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在于改变计划体制中的思考方式,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走出认识上的误区,走水业市场化道路,将一些政府部门想办但办不好的事情转移到社会上去,从而推动潜在市场向现实市场转变,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发展现状
(一)初现成效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公用事业进行改革以后,明确了城市污水处理行业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地方政府对城市污水处理行业改革方向的认识也逐渐统一起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真正开始了市场化的进程,在主体、投融资体制、价格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地方政府根据宏观政策框架,相继出台了一些实施细则和指导意见,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由沿海到内地逐渐成了三个发展程度不同的区域,而且初步建立了污水处理收费体系,至2002年底,除自治区外的30个省、市全都实行了污水处理收费制度。以此为基础,近三分之一的污水处理单位由纯事业单位管理向企业化管理过渡,有几个城市的相关企业还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企业化改革。传统污水国营企业也积极进行了产权结构改制,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带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社会资本开始通过众多上市公司或投资公司进入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各种资本积极进入,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以威利雅、苏伊士和泰晤士为代表的国际水务和环境集团均已不同程度地投资中国污水处理行业。
(二)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我国污水处理市场化实践仅几年时间,在一些认识、政策和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也是明显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污水处理市场化的发展。
第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上仍存在偏差。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极端上:一方面,计划经济惯性思维方式的影响使人们的认识还停留在依赖政府的层面上,过分强调政府对提供设施的责任。另一方面,没有全面认识市场机制的实质和风险,片面夸大市场化的作用,有的甚至将BOT项目误解由投资者最后承担项目成本,忽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缺乏完善的政策框架支撑。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两项制度的改革。较之供水、供电、通讯等这些有天然市场需求的公用事业,人们并不容易把排放的废水与污水处理企业之间建立起供求关系,仍需要由政府的行政命令或法律制度予以安排。同时,现有的有关市场化的政策缺乏对细节的规定,特别是当遇到诸如解决企业化改制中的人员安排和实行税收优惠等深层次问题时,既缺乏可供操作的实际办法,也没有明确赋予地方政府实施的权限,往往造成有政策无作为的局面。因此,市场化改革要想继续进行,急需把市场化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法制化。
第三,现有污水处理收费力度小,价格难以体现价值。良好的收费体系是污水处理市场化方式建设和运营的前提,政府付出的污水处理费好比房租,只要有稳定合理的租金,市场中自然会有人投资出租。专家认为,供、排水企业的净资产利润率只有达到6%以上,才能吸引投资者介入,然而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费的收费标准普遍偏低,因此难以吸引企业投资。如果各地政府能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切实贯彻水价改革政策,使投资回报水平趋于合理,全面推动水处理市场化将指日可待。
第四,地方政府应用市场化模式的能力欠缺,没有明确的监管和服务机制。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许多地方政府对如何运作BOT、TOT等市场化模式缺乏了解,也缺乏专业人员的管理,污水处理厂常常隶属多家管理造成管理混乱。同时,目前与此项工作最为相关的市政和环保部门,相互之间的职责授权不明确,存在多头管理。因此,规范市场化动作,有效规避市场化模式给政府和社会带来的风险,必须要有专门的机构去监督和管理。
三、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的对策建议
实行市场化,政府并非可以甩手不管,政府的职责是做好规划,做出科学的公共决策进行引导、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
(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首先,适当集中政府职能,把政府部门从污染治理的“运动员”转变为“裁判员”。在此以前,市场中其实只有政府一个投资人,监管市场就是监管自己。只有政府不再作为直接投资人,才有可能建立各种资本的平等关系,非国有资本才可能进入这个市场。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只能靠经营的成功,而非政府的行政保护。一句话,政府必须管理好污水处理市场,但绝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去投资和运营。
其次,因地制宜地选择市场化模式,统筹管理城市水资源和水污染治理。在中长期设施建设方面,对于经济发展较快、市场化开始较早的城市,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市场化方式;而对于西部地区,应更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给予财政支持。拓展投融资渠道方面,政府可以利用BOT模式,以特许经营形式引入私人资本。具体说来,可以对新建项目,采用BOT投融资方式,政府以将来的收益来换取资本对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的投入。对国家为改善经济不发达地区投入的项目,可以采取准BOT模式。对近期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项目,采用TOT方式,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利用变现资金进一步加快新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对早期已建成且不适合采用TOT投融资方式的污水处理项目,采取委托运营模式。在给水缺口较大地区,可以采取供排水“一体化”模式。
(二)建立配套法规、政策体系,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污水处理行业经营过程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约束,使投资者感到风险难测,在上文中,已经对此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要吸引投资首先就要解决这个问题。在目前资金短缺的环境中,政府更要改变以往单纯投资者的心理,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从公共决策角度看,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投资回报政策,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一个保障所有投资者利益的法律法规体系,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建立多元化的污水处理投资机制。
最近有文章把污水处理同城市供水放在一起进行市场化的研究,从国际经验看,二者捆绑式发展有一定必然性。但应注意的是,这两个相关行业的市场化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对于刚刚起步的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仍需要一个单独的政策框架。
总体而言,这个框架的建立应该是一个从小处着手、逐渐完善的过程。最初因缺少经验而不完善是可以理解的,但法律上的权威性必须保证,起码也应是行政规章。框架的核心内容应该包括产权体制、投资体制、收费制度、政府对市场的监管等等。细节上至少应涉及特许经营制度、过渡期的政府补贴、BOT规则等细节内容。框架还应该是可操作的、发展的。最初的框架可以在实践中修改完善,但不能已有的承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行业有法可依,形成开放、规范、有序的污水处理市场。
(三)建立合理的污水处理收费体系
合理的污水处理收费体制可以逐步将污水处理费调整到居民的承受能力范围内的合理水平,这有助于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在污水处理方面必须由政府掌握收费标准,这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核心原则就是使用者要付费,污染者更应该付费,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我国城市污水中工业废水约占40%—50%,比发达国家要高得多,而污水处理厂运营及管理成本是依据污水排放系统的水量与水质而确定的,因此计费时,这两个标准都要考虑,要综合排出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多少来计费。
当然,近期内,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收费尚难以满足污水处理的完全商业化运作,在一段过渡期内,政府补贴是明智的选择,是启动投资最有力的杠杆。毕竟,比起政府筹资建污水厂来说,支付价格补贴要少得多,只发生在有限的几年中并且随着收费的提高逐年减少。
总之,城市水业涉及千家万户,政府必须承担监管责任。在推进市场化改革时,必须对改革的复杂性、广泛性和影响的长远性有足够的重视。在进行过程中,必须时刻把握一个准则:切实保护公众的利益。这既是最重要的,也是目前经常被忽略的。但也只有做到这一条,才算真正实现政府、企业、公众“三赢”,才能使城市污水处理走上科学发展道路,改善我国的水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丘国堂.关于水市场化法律问题的研究——防治水污染的根本出路在于水市场化.武大环境法律研究所.
[2]是公益还是产业?——污水处理市场化需要新机制.中国环境报,2002.
关于农村污水处理的报告范文6
一、关于宜居乡村建设。
(一)以“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大力推进白鱼河综合治理工作
“水清”。一是从严从实落实“河长制”。将白鱼河按堰口管理分为四段,每段按照“一段一策”原则,安排专人进行日常管理维护,并定期对河段长及巡护员工作进行督查。二是河道清淤。对白鱼河淤泥及河内垃圾进行机械化清理,目前已完成清淤800余米,并配合相关部门对白鱼河河道进行整治,三是水体管理。汛期来临前对白鱼河6处防洪险工险段进行检查,安排专人对险工险段进行日常巡逻维护,同时,全面排查清理河内阻碍泄洪的废渣、悬浮物等。
“岸绿”。一是政府主导。坚持政府主导作用,按照生态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及地质灾害防治相结合,建设沿岸生态屏障。二是引入资本。采取“柔性治水”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引入1个社会资本,在河岸种植树木,目前已完成河岸绿化种植200余米。三是群众参与。在植树节、五四青年节等重要节日,鼓励带动当地村民、志愿者等100余人参与植树活动,目前已种植树木300余棵。
“景美”。采取“1+3+N”的模式(1即白鱼河生态屏障绿化带,3即3个节点,N即多钟模式、多种资金参与,并带动群众共同参与),依托白鱼河生态景观绿化带,建立以蔬菜、青花椒等农作物种植为主的生态农业核心区,以农耕文化、观光农业为主的农家生活体验区,以亲水娱乐、餐饮休闲、康养为主的农旅结合产业区。目前,通过引进社会资本的方式,第一个节点已经启动,并正在积极对接康养项目。扎实贯彻落实“河长制”,对白鱼河按堰口管理分为4段落实专人进行日常管护,并筹集资金人力对白鱼河麦黄堰至菠萝堰段进行河道清淤和生态河提整治。完成白鱼河左岸800米绿道建设,流转土地100亩,引入项目,以项目带动乡村经济。
(二)采用生态分级净化处理措施,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
在启动院落改造工作前,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院落改造承接公司经过调研及宣传,特别是本地如何推进“厕所革命”,进行意见征求及情况摸底。当地农户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的生活污水大约是250升,每户按3个人算,每户每天产生约750升生活污水,26户每天大约产生19.5立方的生活污水,由于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生活污水直排、雨污不分流且污水管网(池)无法覆盖或建设成本过高等现状,该院落改造中一个重点就是要解决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为有效解决生活污水处理难题,乡因地制宜,结合菠萝堰院落改造,按照“湿地模式、集中处理、生态降解、分级净化”的总体思路,增设污水处理管网,完成院落26户“冲水式”厕所改造,将生活污水集中引入生态分级净化池,通过沉淀、过滤、氧化、水生植物净化等方式,进行净化处理,经处理后的水质可直接用于周边绿化林灌溉。同时,对院边原有沟渠进行改造,将雨水引入院落周边沟渠,并引入流动水源,实现雨水及沟渠水的外部循环,确保院落周边沟渠水质清澈。
二、关于生活水平提高
改造老旧院落外貌,实现老院子穿新衣
通过村民自筹,乡财政补足的方式,耗资40余万对菠萝堰老院子进行风貌改造,全面完成了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升级,配套建设了停车场、景观台等,并通过翻新村民围墙、更换老旧大门、硬化院落内部道路的方式,使院落整体形象焕然一新,形成一幅山水画的新面貌。
三、关于乡风文明善治
(一)增添休闲娱乐设施设备,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增添各类健身器材,石桌石凳等丰富村民生活,绘制“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墙体画,提升院落整体文化气息。
(二)成立议“是”小组,创新院落自治机制
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参与性,经过广泛征集村民意见,最终在菠萝堰成立议“是”小组,由白鱼村党支部及村委指导,在26户村民中推举5名代表成为议“是”小组成员,设置组长1名,组员4民,负责院落日常管理及院落公约执行监督工作。同时,在议“是”小组领导下,经过院落村民会议的讨论,确定了八项通俗易懂的院落公约以及众筹共享的院落保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