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针的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方针的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方针的内容

教育方针的内容范文1

1、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径等;

2、7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针;相同的历史时期因需要强调某个方面,教育方针的表述也会有所不同。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来源:文章屋网 )

教育方针的内容范文2

[关键词]教育管理;教育督导;行为准则

教育督导行为准则是教育督导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是进行教育督导工作的基本要求。从本质上说,教育督导活动是国家意志和教育管理客观规律的体现,因此,作为教育督导活动所应坚持的行为准则,应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特别是教育督导活动的规律,概括和总结我国教育督导活动的实践经验,并吸取有益的历史经验、借鉴国外现代管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只有坚持教育督导的方向性、全面性、客观性、民主性准则,才能不断提高我国教育督导的效率和效能。

一、方向性准则:教育督导工作的指导思想

方向性准则是指各级督导机构在行使职权和开展督导活动的全过程中,必须坚定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针,严格遵循教育规律,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督导工作的全过程

教育督导工作首先应对被督导对象对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督导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调查情况、研究问题、评价工作绩效以及发表改进意见或建议时,在监督、评价、指导、帮助等各个环节上,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党和国家关于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努力把地方政府部门的教育方向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方向引导到党和国家所要求的轨道上,以保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

(二)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党和国家关于“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方针,揭示了教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关系,是办好社会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客观规律。各级政府教育工作都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发展当地的各级各类教育,以适应和推动当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树立起这种“服务”与“依靠”的观念,坚持办学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并采取有效措施将这一指导方针落到实处。督导工作人员在被督导地区或单位实施监督、检查、评价时,要把端正办教育的指导思想作为重点,并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切实的帮助。转变中小学教育为升学服务、为建立教育“金字塔”服务的目标观,树立中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为培养合格公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人才观;转变只有升学的人能成才、只有考上大学的人是人才的人才观,树立各种途径都能成才、行行可以出状元的人才观;转变以考试分数、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以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l生特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综合评估的质量观;转变重尖子学生轻一般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际、重灌输轻启发、重死记轻思考、重讲授轻自学、重接受轻创造、重课内轻课外的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的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的现代教育观。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思想,才能确保素质教育评估的正确方向。

(三)明确督导工作的服务方向

督导工作一方面是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反馈信息,给教育行政领导以及时、有效的“参谋咨询”,帮助其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以利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计划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也是为学校提供指导,就是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上,帮助学校自觉地、创造性地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办事,遵循教育规律办学。双向服务是督导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工作方向,这就要求进行教育督导时,除了以其权威性的结果客观地影响督导对象的前进方向外,督导者还应主动地去指导督导对象,帮助他们把督导结果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加以认识。

二、全面性准则:教育督导活动的客观要求

全面性准则是指教育督导要从教育系统的整体出发,把握矛盾的各个方面,力求完整地反映督导对象的全貌,切忌在没有充分收集有关信息的情况下就做出判断。

(一)教育督导标准要全面反映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

在制定教育督导评估体系时,应充分考虑督导评估对象的整体状态,使每一项具体指标都能够反映督导对象内在的层次与联系,使全部督导指标都能够反映督导对象整体的状况和本质。部分的遗漏就意味着这一部分范围内的工作失去了被督导的机会,就会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忽视该项工作。例如,督导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首先要看它的办学方向;其次要看它的教育质量,即学生的学习质量;再次要看学校管理的水平、质量;另外,还要看学校的办学条件。督导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应该把这四个因素结合起来,不能缺少任何一面。(二)全面收集教育督导过程的各种信息

每项教育活动都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各项因素之间的联系甚为密切。只有全面收集信息,才能保证所获信息具有广泛性、真实性和典型性,才能确保了解督导对象各方面的情况,使督导建立在全面的信息量基础之上,做出可靠、公正的评估结论。如对一个教师教学质量的督导,既不能仅听几个学生的意见,也不能只凭领导的印象,而要从学生、教师、领导及家长等各个方面广泛收集信息,并将各方面的信息综合起来,这样才能对教师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三)处理好共性与个性、典型与一般等各种矛盾关系

在建立教育督导指标体系时,目标的分解要有理论依据,指标体系应具有“整体完备性”,应该包括学校主要工作的每一项重要指标。因为学校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如果缺乏足够指标,就不能对一所学校的实际水平做出准确的、全面的判断。但全面性的指标体系还应符合“主要性”“典型性”原则,既要“整体完备”,又要避免繁琐。因此,在督导指标的选取上,并非多多益善、囊括全部指标,而要精心挑选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能够集中反映事物本质和水平的典型指标,避免那些具有或然因素的指标进入督导指标体系。

三、客观性准则:教育督导活动的价值追求

客观性准则是指在确定教育督导内容、方案和方法时,要从实际出发,分析需要和可能、有利和不利等条件,全面衡量、周密审定,防止主观臆断。

(一)重视考察和分析被督导单位或部门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

在对某一地区教育工作进行宏观督导时,首先要对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财政收支、人口增长、教育基础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该地区教育工作的综合社会背景。从这一特定的社会背景出发,进而考察当地的教育体制与结构、各级各类学校的布局、学校规模及其发展速度、师资力量、当地投入的教育经费和有关教育政策、办学条件的改善等,以便对该地区教育工作水平进行全面考察与客观评价,并从该地区的实际出发,对其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情况进行正确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同样,在对一所学校进行督导时,也要看到它所在的地区的特点、社会经济条件、民族习惯、文化传统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以便指导学校为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服务,并且因地制宜地利用所在地区的优势,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把学校办出一定的特色。

(二)督导过程的每一环节都要讲求客观与尊重实际

面对被督导单位的特殊情况和特别问题,尤其是在出现了不直接适用上级文件的某些规定的问题时,要不“唯书”、不“唯上”,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并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有利于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方法。当前,督导活动不仅面对着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水平的督导对象,而且面临着这些督导对象在不同基础上进行的改革与改革试验工作。督导工作对其改革与改革试验的监督、检查、指导与评价,关系着改革的进程、方向和命运,这就需要督导人员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从实际出发,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实事求是态度,创造性地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同改革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进行正确的监督与指导,促进改革的深入发展,实现督导工作的目的。

四、民主性准则:教育督导对象的基本权利

民主性准则是指在教育督导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以协商、对话和指导的方式对教育工作进行督导。

(一)正确认识督导主体和督导对象之间的关系

贯彻民主性准则,督导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督导观念,摒弃钦差大臣式的指手画脚的做法。现代教育督导不是把督导对象置于被指责、控制的地位,不是用文件、指示、指标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简单的干预和限制,不是把督导对象作为检查、评价、调节、纠偏的主体,而是以合作意识、内行的辅导或指导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导向,以推动他们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改善管理。“督”与“被督”之间目标一致、情感相通,“督”的导向作用和“被督”的主体作用就能达到最优结合。在督导过程中,督导人员切忌浮光掠影、发号施令,更不能从个人恩怨出发,感情用事。

(二)切实做到深入实际,依靠群众

教育方针的内容范文3

传统教育奉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教育思想,把教育看作是升官、发财的途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针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适国内外之势,提出受教育者应达这样的目标:“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这五个方面用现在的话可以概括为“体、劳、智、美、德”。总结以后的诸多论述,可把他的教育方针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大众服务,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人们做自己的主人,培养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谐调发展,具有自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真善美的活人”。这充分体现了陶先生“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

二、教育内容的创新

教育内容是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教育方针、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载体。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内容的创新应根据新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实际情况来确定。

1.智育。陶行知先生极注重科学教育。他主张要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前沿性的、技能职业性的科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他正是这么做的,南京高师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他就给他们开设有介绍科学常识的课,既有遗传学,又有达尔文的进化论,一直说到孟得尔的杂交实验。另外还为学生开设了科学史、心理学等课程,并强调要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德育。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先生认为,封建教育只重视念书做文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至于气节品行教育丝毫不讲究。因此,他主张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应注重对他们进行人格教育和道德教育,他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由此,他进一步指出,德育主要之点就在于“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他提倡讲求“公德”和“私德”,强调良好公德能使集体、国家兴旺发达,不顾公德的结果是“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这个集体的基础必然动摇,并且一定要衰败下去”。“私德”最重要的是廉洁,因为“一切坏心术、坏行为,都由不廉洁而起。”要求学生必然有一种高贵的品德成绩表现出来,既要讲“公德”又要讲“私德”。陶行知先生的德育思想是针对封建教育只重视“学而优则仕”和以“文章定功名”的强烈抨击和讽刺,是对旧教育的德育进行的一种全新创造。

3.体育。陶行知先生对此极为关注,在注重德育、智育的同时,把体育提高到等同于德智二育的基础地位。指出只有身体好,才有德智的存在。否则,虽具有良好学识道德而无健全之身躯,则这种学识道德,不能用以树不世之业,为人类创造莫大之幸福。在他看来,体育是德育、智育的物质基础。显然陶行知先生始终把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为此,陶行知先生积极倡导对体育进行革新,早在南京高师任教务主任时,就重视学校的早操,并在学校设置了体操、兵操、拳术等课程。在创办晓庄师范后,陶行知先生把体育具体落实到教学活动中。还请人来校传授体育技能。在育才学校期间,更是重视体育,而且体育课比前期更为规范,开展了以田径、球类、游戏等自然活动为主的“自然体育”,取代了以前以刀枪棍棒为主要内容的“兵式体育”。同时还强调把生理卫生和保健知识也列为体育课内容,扩大了学校体育课程的范围。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陶行知先生认为旧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种种弊端,其主要表现是教学领域中存在“重教太过”“教学分离”等主观主义痼疾。

陶行知先生明确阐明“教学做合一”法的含义,在撰写《教学做合一》一文时,指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来定。后来又进一步阐述“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做”的环节,认为“做”是首位的,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与学之所以能统一,就是统一在“做”上,只有“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否则,“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

教育方针的内容范文4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师 自觉守法

在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一项“爱国守法”中,要求教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自觉守法是社会向人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履行的义务。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像一个普通人一样自觉守法,更要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带头做到遵纪守法。教师履行职责权利是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的,要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课堂教学是教师履行职责权利的主要形式,教师理所当然地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执教。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思想为指导

党的政策是法律法规的基础和灵魂,而法律法规则是政策的具体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法,行为守法,无论是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还是运用教学手段,尤其是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都要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以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向学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把党的方针政策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在课堂上、在学生面前不能散布与党的方针政策不一致的言论,不能随意发泄对社会某些现象的不满,更不能散布消极情绪。可以看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教师遵纪守法、依法执教的具体体现。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和学生人格是平等的,学生的人格尊严理应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和信任。因为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会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品德、才华、能力得到承认,从而会增强学习信心,获得前进的动力,自觉地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可是,在教学实际中,侵犯学生人格尊严的现象常有发生,在课堂教学中也不鲜见。老师上课提问时,当学生回答不出来,有的老师就出口讽刺。当有学生提出问题问老师时,有的老师不仅不予解答,而且嘲笑其所提的问题“幼稚”、“可笑”。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的“恶言”,必然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扼杀求知的欲望,也是对他们人格尊严的侵犯。课堂上的这种违法行为,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会降低教师的威信,给教学工作带来损失。因此,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自身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需要、愿望和尊严,这一切都应得到正当的满足和尊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既不讽刺挖苦学生,更不侮辱谩骂学生,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公平性原则,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公平性是法律的重要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守法的体现就是做到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但是,在教学实际中,教师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能公平对待学生的现象多有发生。

(1)侵犯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有的老师因为学生犯了错误而不让学生进教室上课。曾有媒体报道,某一高二学生因上课迟到而被任课教师拒之门外,该生便以学校侵犯其受教育权而将学校告上法庭。《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学生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学的”的权利。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基本活动,学生当然有权参与其中。教师拒学生于教室门外,剥夺了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是对学生受教育权的侵犯。

(2)侵犯学生的人身权利。在课堂上,老师因学生的错误而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就是具体表现。《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教师体罚学生,不仅使学生的生理受到伤害,更使学生的心灵备受摧残,严重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

(3)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表现在:一是在教学心理上的不公平。在课堂教学中,某些教师总是对自己喜爱或成绩优秀的学生充满期待,给他们充分的机会展现,而对于成绩、表现落后的学生,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展示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二是教学动作行为的不公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站位也体现着教师的公平意识,当教师比较长时间站在某一个或几个学生面前,会对其他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认为教师只喜欢那几个学生而不喜欢自己。在课堂上,教师用目光注视学生时,也体现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公平性。实际情况是,教师的目光对有些学生频频注视,而对有些学生,教师可能很少注视,甚至看也不看一眼。那些老师目光频频关注的学生,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兴趣更为浓厚,情绪更为积极,学习的效果肯定好。这对那些老师看都不看一眼的学生,当然是不公平的。此外,在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时,教师常常选择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回答问题、板演习题、领读课文、示范操作,这些学生就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展示机会,其他学生的机会就很少或根本没有。这就是师生互动交流时选择意向的不公平。《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由此可见,教师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是一种违法的现象。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识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诸多的违法现象,这些现象应该得到克服和纠正。为此:(1)教师首先要努力学习教育法律知识,特别是要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知道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知法了就可能守法,就会不断提高依法执教的自觉性,自觉保护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2)教师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给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落后学生,让他们都能得到锻炼和展示自己才能、智力的机会,让他们的能力和素质都能得到提高。“手心手背都是肉”,洒向学生都是爱。(3)教师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为实现课堂教学的平等性创造条件。如为使教师环视学生不留死角,应合理设置学生座位,座位经常进行轮换。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的站位,应恰当合理,照顾到每个学生。(4)教师应以学生为本,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使具有个别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合的学习方式,突破课堂要求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实现课堂教学公平性的要求。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守法,会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更为理性和规范,会进一步树立法制意识,提高依法执教的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教育方针的内容范文5

一、某某小学的素质教育现状

(一)某某小学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某某小学现今在校人数共有263人,教师21人,从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分为7个级别。该校全面实行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从小学3年级开始对学生开展外语教育,以优质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以后英语知识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校并积极培养在校教师进行继续进修和深造,提高教师的领导教育水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从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某某小学的教育方针

该校的教育方针,多数实行教师聘任制,分为公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把工作成绩与实际相结合,大大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正因为该校的教育方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该校的毕业生都能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初中,为初中的初级教育培养了较高素质的合格毕业生。

(三)某某小学的教育优势

该校教育的发展有一个办学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的过程多为无固定师资,无固定校舍,无稳定经费的“三无学校”近年在行政部门的引导下,学校在基本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开始注重办学投入增添教学设备,美化校园环境。

从以上情况看来,该校的教学水平已具有相当的素质,办学加强教育素质,该校在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

1、采取坚决措施、营造教育环境

该校改善了办学条件比例的下限,并建立小学的评估制度和评价原则。在全校公布评价结果,还鼓励教师对学生给予更好的教育素质,而且要不断培养自己、深造自己,保证自己的职称评定、标准、等于或高于重点学校。

2、理顺关系、拓展空间

该校对义务教育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善,使学校尽快完成体制改革,明晰产权,并按规范对学校进行了改善。

3、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管理工作

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完善了规章制度,特别是建立了健全教育评估制度,通过检查评估促进了社会办学的规范化,法制化和管理科学化。

二、某某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问题

某某小学基本上都已经推进了素质教育,办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个别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一)教师不够严谨

该校部分教师放松了教学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得不够严谨。使得学生放松了学习,对学习没有紧迫感,缺乏竞争意识,这也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该校教师的调动性大,导致教学工作缺乏稳定性。教师之间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对学生的教育缺乏长远规划,使学生对教师没有习惯性,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不是一时就能适应。

(三)教学方法单一

该校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导致学生上课时精力不够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识。第二课堂活动和文娱活动开展得不够多,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

三、今后的设想和建议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是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教学素质,根据市提出的:“重点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素质,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选题监测制度”的要求。笔者针对以上某某小学所存在的几点问题,结合今年全市教育系统“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等”活动精神,认为要加强某某小学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不断强化质量意识

某某小学的教学质量不高,一方面容易导致学生留级,浪费义务资源,妨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不合格的小学生毕业进入中学以后因学习有困难极易中途辍学,影响初中的教学质量,普通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

(二)多种形式并举,提高某某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该校要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战略重点,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和教育界水平为标准,认真落实教师队伍,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形势下的激励机制,健全和完善考核制度,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依法辞退教学水平低,不能履行职责的教师。

(三)注重实效、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工作,某某小学必须以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条件为依据,按照《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认真规定和完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的教育工作规范有效地进行,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制度建设:1、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2、要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和师生考勤制度;3、要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4、要健全听课制度;5、要建立教研、教改成果检查、评比、交流制度。

(四)综合评价、开展教学质量监测

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的科目主要是语文、数学,内容为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主要考勤查学生的合格率,一律采用等级制度评分方法,取消百分制结果报县级教育主管部门。

教育方针的内容范文6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者、体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贯彻这个方针,仅依靠学校第一课堂是无法全部做到的,这就必须辅之于第二课堂。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更提出了:中小学生应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开展素质教育,搞好兴趣小组是十分必要的。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人才应是复合型而不是单一的,是知识面广、动手力强而不是孤陋寡闻只会死读书的人,要培养新型人才,必须将第一课堂与兴趣小组有机结合起来。兴趣小组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即第一课堂以外的校内外的其他教育活动,兴趣小组是第一课堂的拓宽和延伸,是第一课堂重要的补充。在此方面我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以艺术教育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推进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努力实现“人人都合格,个个有特长”的目的。现将我校的兴趣小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了学生的对美术的兴趣:

 有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画画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学生想参加兴趣小组特别是初一年级尤为突出。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在这次的兴趣小组中不但美术的基本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了许多绘画的基本技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三、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特别是在今年的七十周年校庆中展现出了他们的才华,赢得了广大师生校友的好评。而更大的就是“美术来源于生活而美化生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美术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

 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将本着为学生工作的思想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我们的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者、体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贯彻这个方针,仅依靠学校第一课堂是无法全部做到的,这就必须辅之于第二课堂。

 2、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更提出了:中学生应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开展素质教育,搞好第二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3、在世纪之交,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人才应是复合型而不是单一的,是知识面广、动手力强而不是孤陋寡闻只会死读书的人,要培养新型人才,必须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即第一课堂以外的校内外的其他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拓宽和延伸,是第一课堂重要的补充。

 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以艺术教育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推进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努力实现“人人都合格,个个有特长”的目的。学校成立了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开我县素质教育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先河。2000年6月,我校被省教委命名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3.体育活动。

 我校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坚持上好“三课”、“两操”、“两活动”,抓好达标锻炼和田径队训练,学校先后成立了武术队、乒乓球队、田径队,学校田径队连续五次获得县田径运动会丙组第一的好成绩,还代表县上参加榆林地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98年获丙组第一名。此外,我校积极开展创建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12月,我校被省教委、省体育局命名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共2页,当前第1页1 ;4.科技活动。

 为了使学生人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我校要求科技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定期评比。几年来共展出学生手工制作5000多件。此外,还开展科技之春宣传活动和科技知识竞赛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对科技的热爱。

 5.第二课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