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公司变更流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资产管理公司变更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资产管理公司变更流程

资产管理公司变更流程范文1

【关键词】企业信息 信息资产

一、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1)专业管理的理念或策略。如果在工作中能做到卡帐物一一对应将大大降低资产的日常维护的难度,当用户反应设备出问题时候,可以第一时间的到达现场去维护。做好资产维护工作,更加有利于对资产的统计和审计工作,能更好地对资产全周期的管理。

(2)专业管理的目标和范围。在公司日常的信息通信资产维护工作中,做到资产正确率百分之百成了运维工作中一个最主要的目标。信息资产管理的主要范围为公司所述的全部信息设备,包括个人办公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网络交换机和服务器等等。

二、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专业管理工作的流程图

目前国网浙江浦江县供电公司拥有个人办公电脑753台,打印机和扫描仪等附属设备共计515台。公司信息设备数量庞大,不仅如此,各类信息设备种类繁多,就以PC机为例,目前公司正在使用的有DELL740系列、DELL760系列、DELL780系列、联想6100T系列和联想8300T 系列等10余种型号,每种型号的配置也完全不同,而且办公计算机所用的操作系统也完全不同,有WIN XP、WIN2003、WIN2008和WIN7等等,在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采集工作也有较大的困难。所以如何做到设备的帐卡物对应是一个难点工程。

目前国网浦江县供电公司信息化管理部门共有成员3人,需要担负着公司全承担信息通信管理、建设、运维、服务的全部职能。与公司数量日益繁多的信息通信设备和维护工作相比,现在的人员配置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好做好信息资产维护和管理工作是一个比较大的困难。所以,选择一种合适本公司实情的信息资产管理办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国网浙江浦江县供电公司信息化管理部门经过近两年资产工作的总结,制定了“四有”标准:即管理有制度、记录有台帐、体系有支撑、人员有培训,规范推进信息资产管理,以相对完善的管理办法、规范而又简洁的工作流程,保证了资产管理的规范有序,提升了资产管理水平。

(二)主要流程说明

公司信息化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图一的工作流程。下面对照流程图对公司信息资产维护的几个步骤进行说明和解释。

(1)管理有制度,以制度规范信息资产领用各环节。2013年年初的时候,通过借鉴相关经验和班组日常工作的总结和分析,研究出了一套相对于比较规范的信息资产管理的管理办法,在征得公司领导同意的后以公司下文的形式下发《国网浙江浦江县供电公司信息设备管理办法》(如图二所示),在管理办法中明确对公司信息设备从申请、迁移、更换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例如,以前公司某员工申请更换电脑一台,往往申请的新电脑并未安装给申请人或把更换下来的电脑又安装给他人,在维护过程中,造成多台信息设备资产的变更,稍不留神就会造成信息资产混乱。长此以往,信息资产将会产生一定的混乱和差错,不利于信息运维。目前,针对此类情况严格按照这个管理办法的规定,填写相应的申请单,在申请单中明确新装还是更换,对于新装一律执行谁申请,谁使用,谁保管的原则,对于更换一律将新电脑装给申请人,并把更换下来的电脑进行收回。有了这个管理流程之后,对于每台信息设备从安装源头上进行规范,在电脑送到员工安装前完成IMS系统上信息的变更以及完成资产二维码的打印和粘贴,通过以上措施和办法,在源头上做到实物与IMS系统的一一对应。

(2)记录有台账,以痕迹化管理确保信息设备账实相符。公司在每个部门设置一名兼职管理员,作为公司信息化管理队伍的补充。通过下发《关于成立国网浙江浦江县供电公司信息系统管理网络的通知》(如图三所示),以文件的形式任命了各部门的兼职管理员的职务。对于这支队伍,公司每年开展两次信息安全培训使其掌握最基础的信息运维技能。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初,公司信息资产运维人员从IMS系统中导出各部门的信息设备资产清单以OA的形式发送给各部门的兼职管理员,兼职管理员通过对照清单现场核实所在部门的信息设备资产,并将变动过的信息设备及时反馈给公司信息运维人员。对于信息兼职管理提出有问题和疑义的资产,由信息资产运维人员在现场再次核实,对错误的资产在IMS系统上做相应的更改。

与此同时,由于兼职管理员在无法实时对IMS系统的查看以及各部门存在信息设备使用人员更换情况,若各部门没有一份自身的信息设备台账也会造成资产的管理混乱。班组通过制作了《信息设备台账》,要求各部门兼职管理员将部门内的信息设备填写在《信息设备台账》上,从而在日常使用上杜绝了因为部门内部信息设备调整而引起的资产混乱的情况,实现信息设备的无死角管理。

(3)体系有支撑,以省公司IMS和ERP系统提升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公司通过使用省公司的IMS和ERP系统,把相应的信息设备全部录入系统,实现实时全方面的对设备的管理。经过公司近2个月的信息设备资产的普查并将相关资产信息录入IMS系统。在日常工作中,对信息设备资产的变更及时在系统上更改,实现系统与实物相对应。同时,IMS系统与ERP系统联动保证资产的正确性。当公司采购一批信息设备,公司将资产信息及时录入IMS系统,IMS系统自动同步到ERP系统中,将生成的资产号、设备号填回IMS系统,实现新设备的账卡物一一对应。当有资产因为使用年限过长等原因需要报废的时候,及时在IMS系统中更改设备为退役,并联系省信通公司财务部资产管理专职参与信息设备报废,在将报废的信息设备统一保管由省信通公司安排人员进行报废,让财务进行签字确认,财务人员通过确认单及时在ERP系统上报废相对应的资产数据,实现资产下线帐卡物统一。

(4)人员有培训,以定期培训提升信息资产管理人员专业性。从2013年至今,公司信息化管理部门每年组织两次针对全公司信息安全骨干的信息安全培训(如图4所示)。培训的内容包括如何采集计算机的硬件信息(包括电脑品牌型号、出厂编号、出厂日期、CPU类型、内存大小和显卡型号等等)和软件信息(包括操作系统、IP地址和各硬盘容量等等),当前信息安形势,信息安全操作技能、违规外联防范措施及案例以及有关桌面设备资产的两个管理方法。在技术上给与了桌面设备管理里的支持。在每次信息安全培训的过程中,各部门兼职管理员对近半年以来的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有疑问的资产信息。信息化管理部门运维人员进行一一记录后,进行逐一核实,保证信息资产的正确率达到百分之百。

(三)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国网浦江县供电公司在公司层面成立了国网浦江县供电公司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领导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日常运行维护和信息化设备建设工作。与此同时,成了公司信息化管理网络团队,在每个部门设置一名兼职管理员,在公司信息化管理小组的领导下,作为公司信息化管理队伍的补充。

目前,公司信息资产维护工作处于“1+2+N”模式,“1”指的是公司信息化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领导,“2”指的是由信息化管理部门在信息资产管理中制定相应的运维管理办法和提供技术支持,“N”指的是由N名兼职管理员负责各部门信息资产的运行维护工作。在此工作模式下,上一级负责下一级的管理、指导、监督和考核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员,保障资产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在经过公司主要领导同意以后,信息化管理部门联合人力资源部制定了相应的信息资产管理的考核标准,考核标准的主要指标是各部门信息资产的正确率,并以公司的名义进行了发文。在日常的信息资产运行维护过程中,严格管理信息资产的调整的每个环节,并列入了班组的绩效考核。

信息化管理部门将公司的信息资产信息按部门分配到部门管理人员中,部门各管理人员负责自己责任区内的信息资产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班组对部门管理人员在自身责任区资产情况进行抽查,随机抽取几台资产判断其数据的正确性。若有发生错误时,对其个人及部门严格考核,列入个人或部门的月度、季度和年度的绩效考核中。通过此项措施,可以把信息资产管理责任到部门管理人员,让每名管理员都有责任心负责好自己责任区中的资产。

三、评估与改进

(一)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

判断此项管理办法是否有效最简单的方法便是检验实施管理办法前后信息资产正确率的变化。

通过公司信息化管理部门对两年资产的维护工作总结,公司信息资产正确率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2013年初的时候,公司信息资产管理较为混乱,IMS系统内的信息资产数据半年都得不到更新一次,连资产设备总数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距,系统的信息资产数据根本无法与实际相对应,更无法和财务的ERP系统的数据同步。在报废工作中,旧仓库的待报废设备堆积如山,而且无法确定待报废设备的种类和数量。所以,2013年之前公司信息资产管理工作是没有任何头绪的。经过两年多以来信息资产的规范化管理,资产的维护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目前,经过班组自行的抽查,信息资产正确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在班组对公司信息资产的日常运行维护工作中,正确的资产信息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一旦有员工反映所使用的设备有问题的时候,运维人员就能及时的查到该设备的任何硬件和软件信息,提高了运维的效率。与此同时,报废工作也有了流程化管理,对于每一台报废的信息设备做到了有章可循。

(二)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公司在信息资产运行维护的工作上有了比较的进展,但是在目前信息资产运维的工作流程较为复杂,例如一名员工申请了一台新的办公计算机,需要将旧的计算机给另一名员工使用,现在的流程处理起来较为复杂,流程上需要运转较长的时间。综上所述,运维人员在处理信息资产管理流程的时间上过长。

资产管理公司变更流程范文2

1、收购方为境内自然人或企业。

2、未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3、对目标行业有一定了解。

4、有正当理由和能力收购目标企业。

5、了解收购过程中所需履行的义务。

二、资产管理公司转让,收购时应必备的材料:

1、新法人及股东证件原件(自然人提供身份证,企业提供营业执照及公章)。

2、新公司章程。

3、收购过程中需变更的其它事项(公司名称、地址、注册资金、经营范围)。

4、运营目标公司所需要的专业人员,必要时需提供人员资质。

5、收购目标公司所产生的相关费用。

6、其它未尽事宜请联系中企缘。

三、资产管理公司转让办理流程:

1、 收购方与目标公司或其股东进行洽谈,初步了解情况,进而达成收购意向,签订收购意向书。

2、 收购方在目标公司的协助下对目标公司的资产、债权、债务进行清理,进行资产评估,对目标公司的管理构架进行详尽调查,对职工情况进行造册统计。

3、 由收购双方及目标公司组成工作小组,草拟并通过收购实施预案。如涉及资产收购或债权收购的,律师应当提示委托人,根据收购项目开展的实际需要工作小组成员中可以有债权人代表。

4、 在资产收购或债权收购中,可以由债权人与被收购方达成债务重组协议,约定收购后的债务偿还事宜。

5、 收购双方正式谈判,协商签订收购合同。

6、 双方根据公司章程或公司法及相关配套法规的规定,履行各自内部关于收购事宜的审批程序。

7、 双方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将收购合同交有关部门批准或备案。

资产管理公司变更流程范文3

关键词:供电企业 固定资产 措施建议

固定资产是保证供电企业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是产生效益的源泉,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企业科学管理和计量固定资产,有利于促进企业准确评价固定资产的整体情况,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生产管理成本,保护固定资产的完整,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对供电企业而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管理得好,则可以将企业的经营成果与业绩准确地体现出来,反之,则会造成企业资产利用效率降低,或者是造成资产流失。因而对供电企业来说,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义重大。

一、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特点

(1)固定资产在供电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比例较高、项目投资大、投资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等特点,随着电网改造与建设的加快,固定资产总额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将越来越高。

(2)供电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大、数量多、分布区域复杂。无论是平原还是高山、峡谷, 地上、地下,还是空中、海底、河道, 都有电力资产。

(3)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分类复杂。一般分为发电设备、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及设备、用电计量设备、通讯线路及设备、自动化设备及仪器仪表、水工机械设备、检修维护设备、运输设备、生产管理用工器具、非生产用设备及器具、房屋、建筑物、土地、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等十几类。

(4)固定资产变动频繁。一是随着国家对电网建设投资加大,新增资产较多;二是因扩容新建、技术改造、大修理、中小修理和日常调换等原因,使固定资产变动频繁,特别是附属固定资产的变动更加频繁;三是固定资产拆迁移动现象突出,随着国家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了城市化、新农村、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电力设施的移设、分割、拆除、延伸和调换等变更现象日益突出。

(5)供电企业固定资产技术更新较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如变压器,二次设备等技术改造升级较快。

二、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脱节

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较为分散, 资产的使用部门多,资产信息不能共享, 形成信息孤岛,致使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互脱节。价值管理仅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而实物管理则由生产、营销、办公室等多部门管理。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流程不健全不完善,部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畅,工作不能有效衔接,使得实际资产发生了变化,而财务账、卡未能及时变更,造成固定资产账簿、卡片、实物不符的现象。

(二)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和制度执行不到位

(1)固定资产新增管理不到位,没有按制度流程办理相关手续,缺乏对固定资产的动态控制。一是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没有按财务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区分,造成资本化和费用化区分不准确;二是电网建设投资大、项目多,工程竣工结算和审计时间较长, 工程完工后未按规定及时转入固定资产或暂估入账,有些固定资产尚未登记入卡片就已经更新或改造,导致资产价值不实; 三是供电企业在在分包工程项目中购置的固定资产, 不能及时移交财务部门进行固定资产转增等账务处理, 形成账外资产, 难以控制, 易造成资产流失。

(2)供电企业普遍存在对固定资产“重进轻管”、“重资金、轻实物”等管理意识淡薄的现象。固定资产具体的使用、运行、维护、保管部门管理意识不强,资产管理流程执行不严。

(3)在固定资产盘点、处置的时候产生问题。一是进行了定期或不定期的固定资产盘点后, 对盘点中发现盘盈、盘亏的问题未及时查找原因, 追究责任, 落实整改措施;二是对报废回收的资产未实时建立备查账薄,未区分登记,难以控制好该部分资产;三是符合处置条件的固定资产未及时办理报批手续, 导致财务部门未能及时进行会计核算,造成账实不符。

(三)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

长期以来, 资产信息系统仅在财务核算中的计提折旧和一些简单的统计分析中使用,不能实时准确地反映资产的质量、结构及投资盈利能力等状况, 资产信息已不足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对实物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目前,虽然已借助卫星定位等技术手段,开发出实物资产管理软件,但使用效果还不理想。

三、供电企业对固定资产加强管理的措施建议

针对当前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创新固定资产管理的模式,形成资金管理、工程物资管理、工程建设管理、资产核算管理等一整套管理流程,实现各个环节的闭环管理。

(一)加强内部控制,用制度规范流程

结合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固定资产管理标准及实施细则。一是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公司要统一领导资产管理工作,各单位按隶属关系分级管理所属固定资产;二是要层层负责、责任到人,固定资产的使用与保管部门是固定资产运行维护和保管的责任部门,具体负责资产运行维护和保管,管理固定资产技术档案、固定资产登记簿及卡片,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实施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明确单位负责人是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财务与生产技术部门应设固定资产管理专责,相关职能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三是要做到合理配置,效益优先,各单位应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配置和使用固定资产。

资产管理公司变更流程范文4

【关键词】煤炭企业;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

一、引言

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提高和安全生产难题的逐步解决,我国矿井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由原来的30万吨/年300万吨/年,到现在多达200万吨,年~1000万吨/年甚至更大,其中固定资产投入占矿井建设、生产投资比例也越来越大。据我国目前大型、特大型煤矿企业财务报表反映:固定资产多占企业总资产的50%-70%,仅固定资产折旧费即占吨煤生产成本16%-17%。如果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控制不到位,必然会出现固定资产管理松散混乱,造成国有固定资产的闲置、流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削弱企业竞争力与发展后劲。

二、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煤炭企业固定资产是煤炭固定成本的一部分,企业内部使用过程中,固定成本一般不作考核。因此,资产使用部门缺乏资产保值、增值的压力,进而表现为重购置、轻管理,造成固定资产过剩。而且,资产从形成、使用到处置没有有效的控制,也存在不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或者没有有效执行等问题。现归纳为以下四项:

(一)企业管理者对使用固定资产管理效果没有细化的绩效考核约束

煤炭企业管理者大多着重强化控制煤炭安全、增加产量、掘进进尺、可控成本费用等变动成本及经营利润等考核指标。而且相当部分煤炭企业较以前取得了卓著的成效,较好地降低了吨煤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但忽视了固定成本也有可降空间。煤炭企业因其作业的特殊性,固定资产管理有一定困难,管理者在固定资产管理具体绩效方面未纳八考核范围.使用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的强化管理与控制重视程度不强,导致煤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力度不够.出现固定资产修旧利废挖掘不充分及年底资产清查出现“年年清年年不清”的情况等。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严格执行

固定资产采购、验收、核算、使用保管、维修、调拨、处置、清查等核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考核奖惩制度空白。即便企业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标准、管理标准等各岗位责任制,但不能有效执行。

三、加强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是解决其现状的根本途径

针对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源头解决,必须加强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固定资产业务循环具体分为固定资产预算、增加、验收移交、日常维护、装修、转移使用、处置及盘点等业务环节。除此以外,在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上,还包含折旧和减值准备计提等会计处理业务,它也将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及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严格实施固定资产管理企业法人负责制  公司法人是企业最高责任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营运效果优劣与否,企业法人都有着不可推卸的首要责任,应将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完善与实施作为集团公司对其责任业绩进行考核与奖罚的基本内容。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控制效果落实到了具体的责任人,并使业绩考核与奖罚直接挂钩,这就势必激发起公司法人对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责任感,并从各自的责任后果与切身利益出发,以审慎而负责的态度,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

(二)固定资产的控制程序与业务程序紧密相关,必须根据固定资产的业务程序,建立相应的具体控制点

1 固定资产投资最小化控制:一方面,由于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增加固定资产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企业资金运转,巨额的折旧费用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会使利润减少,同时也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固定资产价值使用年限长,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很可能被提前淘汰,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最小化的预算管理。首先企业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盘点、审核资产现有存量,计划部门应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确定战略性固定资产需求计划。生产使用部门根据生产任务的计划安排、采掘工艺、运输方式等来确定日常生产经营中固定资产的需求计划,把两种需求计划报资产管理部门、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将现有资产盘活,避免重复购置、库存积压.通过充分论证后核定固定资产实际需要量,编制资本预算,上报公司董事会审批。集团公司根据全集团公司的发展规划、生产任务.盘活全集团公司的现有资产,避免有的公司没有资金来源无法购置固定资产而延误生产.有的公司由于生产条件、工艺变更造成固定资产闲置、积压。通过调拨、租赁方式,使集团公司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达到最小化。

2 购建控制:固定资产必须根据固定资产预算购建。按购建方式不同分以下三类:不需安装直接使用的机器设备;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建造的工程项目。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经过生产急需、基建项目按工期筛选(避免生产急需的年底才到货,基建用设备年初到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统一由集团公司采购部门经过招投标。在固定资产预算资金范围内,建立购销合同,集中采购。若有超出预算资金的机器设备.集团公司采购部门应会同各子公司经过充分论证后签订购销合同,机器设备的安装费用应经过技术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测算、论证后确定由企业自行安装或生产厂家负责安装。建造的工程项目经过多方论证确定建造方式,由集团公司组织招投标,签订合同,工程负责部门按进度报批,开票结算;财务部门按资金预算、建造合同控制工程成本。工程竣工决算要经过中介机构出具工程报告。

3 验收控制: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参加,根据不同的取得方式(包括外购、自行建造、接受捐赠、外单位调入等),将实物与资金预算、购货合同、供应商的发货单及捐赠等提供的有关凭据、资料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方可办理验收手续,出具验收报告(验收单)。财会人员根据验收单及时登记入账,填制固定资产卡片。对经营性租入、借用、代管的固定资产,应设立备查登记簿专门登记,验收时相关部门和财务部门必须明确固定资产的产权归属,如检查房屋产权证、车辆行车(运营)证等权属证明文件,对于权属不清的固定资产需及时补办相关手续或专门提供依据,经明确后方可验收入账。

4 保险控制:为了减少损失发生,单位应对取得的固定资产,建立固定资产投保制度,以防范和控制固定资产的意外风险。进行固定资产保险时。企业需要支出一部分成本,如果选择的保险种类不合适,就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选择保险的原则:一是保险种类,建筑物宜投保火险或综合险,运输设备宜投保盗窃险、意外险、综合险(视个案

情况而定).其他视实际情况办理;二是投保金额应该与投保的固定资产相适应;三是投保时间长度应该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相匹配。因此。单位必须首先明确投保固定资产的范围和标准,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等拟定投保方案,经企业负责人或其授权人批准后办理投保手续。投保期间若投保资产遭受损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会同资产使用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向保险公司办理索赔。资产保险期满.如需续保,应及时办理续保手续。

5 转移使用控制:由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固定资产价值又高,通常是一台设备或一组设备各个业务部门共同使用,这就形成管理上的交叉,增加了控制难度。首先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存放在仓库.各个业务部门必须获得使用固定资产的授权材料,向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提出固定资产转移申请,之后才能办理有关的固定资产出库业务。管理人员耍把握好核对环节,即将准备出库的固定资产和审批材料中的数量、规格、使用部门等要素进行核对,防止出现错误。其次固定资产出库登记制度,即每一项固定资产的出库业务都要登记使用部门名称、固定资产转移时间等要素,同时还要和有关的记录控制点相结合。最后仓库管理的监控环节,即仓库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转移使用中的固定资产的状况,防止出现未受审批的使用或不规范的使用。而固定资产移交完毕后,控制点重在使用部门和仓库管理部门交接固定资产的有关记录。以及固定资产转移入库的记录和责任人交接记录,最后将已办理完毕的固定资产出库单传到财务部门变更卡片登记。已办理出库的固定资产转移使用权,使用部门应提出申请,填制转移单,管理部门进行监交,各部门簦章后传到财务部门,变更固定资产卡片登记。

6 维护维修控制:日常维修由使用部门提出,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后组织实施。大修指房屋建筑物翻修、改建、改造,机器设备全面拆卸更换主要部件,应先由使用部门提交固定资产大修预算,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会部门、企业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审核通过,财会部门按预算计划严格控制开支。如超出计划,应及时调整预算,追加计划报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批准后,由财会部门执行控制。使用部门确定专人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修理和维护,以明确责任,并要与本部门工资挂钩,进行考核。

7 处置控制:处置固定资产是指固定资产退出生产经营的业务活动,它主要包括出售、报废、意外损失、出租出借、抵押、调拨等业务。加强这一环节的控制,可以保证处置固定资产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资产不流失。(1)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出售和担保等应当进行必要的可行『生论证,并提出申请,经企业负责人审核同意.上报集团公司审批。财务部门对经过审批后的固定资产在处置业务发生时进行账务核算。并在财务报告中对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披露。(2)固定资产报损:企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若有因损毁、经检验失去原有功能而无修复价值或不能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因技术淘汰不适用或耗损等因素而无法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因特定事故,没有达到规定使用年限而毁损或废弃的固定资产,有确实的证明文件等情形可以经企业负责人同意后上报集团公司审批,并报税务机关备案予以报废,但必须查明原因。如果是由于人为使用不当或保管失职,耍责令直接责任人赔偿损失;如果是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单位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投保情况获取保险公司的赔偿;损坏或丢失固定资产的部门要及时评估其对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8 清查盘点控制: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组成清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盘点。根据盘点结果详细填写盘点报告表,并与盘点账簿和卡片相核对。发现账实不符的,应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并及时作出报告。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应查明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原因。提出初步处理意见,经企业负责人或其授权人批准后作出相应处理。煤炭企业固定资产数量多,使用环境恶劣,可考虑引入条码技术。(1)将带有条码信息的标签粘贴在固定资产上,其标签纸需防水、防油污、防撕裂,保证固定资产标签长期保存和清晰。(2)固定资产分布地面、井下等各个生产管理场所.固定资产管理员若配备带有条码扫描功能的手持数据终端,可进行现场数据采集、信息录入,包括状态的改变、使用部门的改变等,并上传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自动更新系统中的数据。同时,也可将系统中更新以后的数据下载到手持数据终端,以便现场进行查询和调用。

资产管理公司变更流程范文5

通过有效管理,实现设备资产的价值最大化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信息技术被认为是完成企业转型升级、管理提升的必然工具。专注电力行业信息化逾二十年的远光软件提供了“设备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以“全局管理、协同运作、按需部署、透视分析”为核心理念,帮助企业构建“纵向集成、横向融合、一体化管理”的管理体系,发挥集团协同效应,增强企业整体效益。

资产管理难点

电力企业是典型的资产密集型企业,在资产建立时的资本构成、投资中的资本性支出、运营中的生产费用支出中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比重,资产的有效管理至关重要。然而,电力资产存放地点分散、资产管理涉及部门多、管理链条长等特性,容易导致资产的实物管理、价值管理和使用保管管理脱节,管理难度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账、卡、物不一致,管理难度大。电力企业资产具有数量大、价值高、种类多、更新快、地点分散等特点,致使资产清查效率低下,存在“前清后乱”,无法准确统计,造成资产流失严重。

资产管理目标不一致、组织不协调。电力企业设备资产技改管理、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权限分属不同部门,各自关注自身领域的优化,缺少沟通协调,无法实现全局管理。

业务流程管理不规范,无法保证制度落地,管理与实际业务脱节。

受专业知识所限,资产管理专责缺乏对电力设备的了解,设备运维人员缺乏资产管理知识,致使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

远光软件认为,设备资产管理必须从整个周期和系统的角度出发,跟踪设备资产采购、安装、使用、运行、转移、报废的全过程,深入挖掘资产全过程信息,透视企业的各个环节,面向全局,建立所有资产管理角色应用需求的资产管理工具,实现资产实物管理需要和固定资产财务核算的管理需要。

厘清管理目标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资产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能支撑财务部门价值管理和实物部门实物管理双通道的管理模式,强化实物资产的日常使用过程管理和控制。在及时、准确掌控资产状态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分配、使用实物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远光设备资产管理系统以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指导思想,通过生产信息、安全信息和实时信息管理平台,在统一设备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对设备运行、检修、移动、变更、技改、退役、报废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降低生产成本。该系统包括设备管理、资产价值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等子模块。

设备管理模块通过建立设备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实物资产管理平台,对设备日常经营业务活动进行跟踪处理。细化企业资产管理颗粒度和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深度,促进资产安全可靠和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统一资产管理平台的搭建,满足了不同资产管理工作对资产信息的需求,保证信息口径的同一性;建立、健全实物资产日常业务活动和资产价值管理的动态联动,实现流程自动化和信息共享。

资产价值管理模块 用于集团企业及单组织企业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管理及财务核算。系统可以对企业资产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也可以格局企业不同的管理要求进行调整。

采购管理模块 通过采购业务,企业从上游合作伙伴获得生产、运营所需的设备、物资和服务,支撑企业的持续经营。从管理的角度为企业的采购活动搭建一个良好的管理平台,帮助企业建立一个围绕采购活动的全面的管理系统。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模块 满足出入库业务、在库业务、库存调整业务、物资需求计划、统计分析和日常预警等功能需求。通过科学规范的实施交付工作,企业可以实时获得准确的库存统计及灵活的分析数据,支撑对库存管理的重要决策。

基于高效设备资产盘点管理的新思路、新模式,信息系统综合了PDA、GPPS、SFID、FID、GPS信息识别等先进技术,实现设备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跟踪及价值动态管理。提高整个设备资产的盘点管理效率,及时跟踪设备资产,提高资产使用率,掌握设备资产构成,支撑投资决策,提高设备资产管理科学化水平。

项目管理系统主要解决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基建、大修、技改项目的综合管理业务,以项目全过程为主线、以成本控制为目标,满足集团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项目管理需求。

管理“全生命周期”

“全生命周期”是最能体现资产设备管理理念的关键词。将设备资产管理理念、实践与IT技术有机结合,涵盖从前期科研、立项、基建、采购、使用、运行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跟踪、控制、统计分析、核算等全过程的业务范畴和领域,帮助企业掌握资产状况,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

国电安顺发电有限公司引进远光软件设备资产管理解决方案搭建资产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价值流、实物流的同步运行,做到帐实相符,有效实现资产高效化管理,保护和防止资产流失。

“设备资产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和一体化是基础工作。”远光软件专家指出,安顺公司在系统搭建过程中,充分利用资产综合管理系统,定期评估设备状态,确保资产设备安全可靠。通过信息共享,优化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通过流程监控和信息共享,实现了全过程的信息化监督和控制管理。

而在国网河南电力公司搭建电网实物资产的集中管控平台的过程中,现代移动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放异彩。超高频RFID技术应用保障安全、高效作业,解决设备物资出入库管理、物资移库、盘点等工作效率低、错收、错发等问题,提高库存信息准确率,实现全面资产清查,将固定资产从采购起步到报废各个管理环节有效衔接,强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资产管理公司变更流程范文6

关键词:资产管理公司;内部控制;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07)02-0014-03

一、基本情况

河北省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石家庄办事处自1999年相继成立以来,先后从相关银行接收政策性不良贷款账面原值582.9亿元,其中华融、长城、东方、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石家庄办事处分别为175.4亿元、146.7亿元、113.4亿元、147.4亿元;截至2006年9月末,累计处置资产403.67亿元,累计债权余额102.41亿元,累计债转股余额76.82亿元,累计回收现金64.72亿元。2004年以来,华融、东方、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石家庄办事处还通过其总公司竞标、财政部等机构委托方式,涉足了商业化收购。

七年来,资产公司经过不断更新改进和补充完善,逐步建立健全了一整套与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和其他业务相适应的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防范制度体系。一是合规性方面,在经营过程中能够执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未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和重大违法违规案件,基本做到了合法、合规经营。在开展处置工作的同时,比较注重防范和控制道德风险,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二是健全性方面,针对资产公司的业务特点,逐步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政策、制度、方法、程序和措施,先后制定了各类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等200多项,基本涵盖了主要业务部门和业务岗位等各个环节,部门之间、岗位之间基本形成了互为基础、互相制约的内部控制机制。三是有效性方面,能够根据经营管理的不同阶段确定内部控制重点,从强调接收不良资产的合规性到加强对资产处置的全面监控,在制度执行和落实上不断改进和完善,同时根据业务发展变化,及时对制度进行补充、修改和清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制度的有效性和约束力。

二、内控中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资产公司在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

(一)决策系统

一是个别制度不尽完善,如资产评估审核委员会和处置审查委员会委员交叉,削弱了关键环节的相互制约力度;未对资产处置委员会委员与备案委员人数提出明确要求等。二是管理层分工不尽合理,有的分工未能充分体现部门间的监督平衡关系。三是管理层授权不尽规范,如存在总经理对资产处置审批权进行转授权问题。四是回避制度执行不尽严格,存在办事处派出人员既参与持股企业的经营决策活动,又代表办事处审核企业工作报告现象。

(二)收购管理

1.接收的部分不良贷款不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条件和范围。一是政策性收购中个别贷款首次发放日为1995年底以后,不在国家政策规定的剥离范围之内。二是商业化收购中部分可疑类贷款的实际资产状况应为损失类,如某办事处2005年接收的建行可疑类贷款中属于零回收、空债权、事实呆账的共15.5亿元,占收购贷款本金的26.85%,其中包括清算终结0.21亿元,破产终结0.735亿元,执行终结1.59亿元,丧失诉讼执行时效或已过执行时效的4.92亿元,终审败诉0.0862亿元,其他原因确定灭失的0.345亿元。

2.部分接收档案资料不够齐全和完整。一是资料缺失,如政策性收购中“债权转让协议”的签订无相关授权书,部分档案中“债权转让协议”为复印件,被动破产企业相关资料如破产清算报告缺失等;商业化收购中部分可疑类、损失类贷款缺少原始借款合同、借据等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有效文件及其它相关剥离资料等。二是前后内容不一致,如填写有误、档案材料与接收清单不符等。

(三)资产管理

一是部分档案中缺少债权转让及催收公告。二是尽职调查不够充分和完整,主要是部分项目缺少对债权企业调查核实的文字记录;个别项目尽职调查不到位,间接造成维权不够及时等。三是实物资产管理不够规范,如实物资产台账登记不全,个别抵债资产未在实物资产台账上进行登记,没有及时进行处置等。

(四)处置管理

一是资产评估审核和处置审查环节不够严谨,主要表现为:处审会代替评审会职能,有的办事处直到2003年末才正式成立资产评估审核委员会,之前项目处置中的评估审核均由资产处置审查委员会一并代替执行;未真正做到“评处分离”,处置委员名单与评估委员名单基本雷同;个别项目评审会参加表决委员未达到正式委员的2/3等。二是双人谈判制度未得到切实执行,部分处置项目中会谈及谈判记录只有1人参加、签字。三是多种方案比较流于形式,经抽查,2002年之前的处置项目中大多缺少多种处置方案比较、最优方案选择理由等内容,之后虽在项目处置过程中列出备选方案,但内容多较空泛,流于形式。四是有的项目孳息计算不够及时和准确。五是个别项目处置未按规定程序操作,存在先处置后请示现象。六是处置后续工作存在疏漏,如个别项目处置收现后未及时销户,档案中缺少现金回收凭证和整体债权处置终结单等。七是处置档案资料不够完整,部分终极处置项目档案资料不规范、不完整,有的没有完整记录处置过程,有的材料内容前后不符。

(五)中介机构管理

一是与中介机构签订协议存在瑕疵,如有的《资产评估业务委托协议书》无签订日期和办事处法人代表签章,有的《委托合同》为行为完成后补签等。二是未定期对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进行审核和评估,经查,有的办事处几年来对中介机构库只进行过一次合规性审计;中介机构服务结束后,办事处应填写《中介机构服务结果评价表》,但处置档案中大多缺少此项内容,对中介机构服务质量的实质性评价和审核基本流于形式。

(六)会计系统

一是会计核算岗位存在一人多岗现象。二是没有建立差错登记簿,会计人员交接登记簿不规范。三是部分账表、凭证存在签章不齐全现象。四是固定资产的盘点清查缺少书面记录。

(七)内部审计

一是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够,未能有效地发挥内部稽核的监督机制,主要有的办事处未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内审专职人员兼职其他工作,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做到定期进行,无法涵盖所有业务领域和流程等。二是内部审计工作不够规范,如对处置终结项目审计不及时、缺少逐项目跟进审计,处置档案中缺少相关审计内容,对内审中发现的问题虽已进行整改,但未形成书面整改报告等。

三、原因分析

资产公司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既有内部管理不够完善、执行制度不够严格、道德风险难以防范等主观原因,也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不良资产处置在我国是一项新型金融业务,没有现成的经验,资产公司在法律不健全、政策不到位、信用不完善的环境下开展业务确有一定的难度。

一是在不良资产接收过程中,有的剥离行不作为,该交的资料不交,该提供的信息不提供,该做的维权工作不做,该执行的司法判决不执行;有的剥离行则是滥作为,将该移交的资料和项目随意调换,变更,盲目撤诉,放弃担保或抵押,释放抵押等,为不良资产的接收工作带来较多的人为障碍,直接影响了资产变现的质量。与此同时,资产公司成立之初,人员基本来自于剥离行系统,政策性处置任务完成后何去何从,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其归属感的不明朗,使得资产接收和管理中的从严掌握难以保证。

二是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以债权资产为主,而债权资产相关权利的转让存在多种法定约束因素,如债权转让必须通知债务人才生效;债权转让后受让人须依法申请抵(质)押权人变更登记;对处于诉讼或执行阶段的项目,受让人需依法申请变更诉讼主体或执行申请人等。据统计,一项拟通过招标处置项目,从立项到成交终结,需经审批的环节超过十个,且各环节均有严格规定,程序复杂,处置周期有的长达数月,审批约束因素多、资产交易周期长的现实状况容易使资产公司错失最佳处置时机,影响资产回收最大化。

三是由于接收量大、人员有限,尽职调查难以全面落实,使得资产公司与债务人之间信息不对称,资产公司对债务人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及财产线索等信息掌握有限,对相关债务人信息难以充分披露。另一方面,由于披露渠道狭窄、披露时间较短、内容简单等原因,资产公司与受买方之间也存在信息不对称,潜在投资者往往难以充分掌握不良资产情况,对不良资产的市场价值无法进行准确判断,从而影响决策,削弱其投资欲望,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资产处置的难度。

四是有的地方政府通过改变土地规划和用途等方式,使抵押物价值贬损甚至无法出售变现,或通过法院对债务人(被执行人)的财产以不合理的价格出租,租金优先偿付政府债权或职工集资款,使债权悬空。由于法律制度对信用差的债务企业缺乏相应的惩罚机制,债务企业有钱不还或拖欠、赖账现象时有发生。资产公司通过诉讼清收不良资产,因为执行难或无法执行,虽赢了官司却不能收现的情况较为普遍。资产处置环境欠佳,对资产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清收造成一定影响。

五是目前我国中介机构执业水准参差不齐,而不良资产定价复杂,现行又缺乏相对适合的评估定价办法,导致同一中介机构不同时点对同一债权项目的评估、不同中介机构同一时点对同一项目的评估,结果有时相差较大。尽管评估值和债权受偿价值客观、公允与否,评估结果参考性如何是影响资产处置回收额的重要因素,但在现实中,资产公司对中介机构的评估结果往往难以做到全面、专业的审核。

六是商业化收购对剥离方缺少约束性条款,一方面剥离方处于优势,账已下,钱已收,资料质量如何无所谓,另一方面资产公司则处于劣势,钱已交,不管是什么资料只能接收。此外,剥离交接无人裁决,遇到分歧,双方协商难以解决。

四、政策建议

2006年底,资产公司的政策性处置任务基本完成。为了进一步发挥其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稳定金融秩序中的作用,我国政府确立了“通过实施战略转型,走市场化运行的道路,把资产管理公司办成以经营、管理、处置不良资产为核心业务,兼具投资银行功能的市场化金融企业”的战略设想。针对资产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转型中出现新情况,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加快资产管理公司改革

一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为核心,实现资产公司的产权重组。二是深入研究资产公司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根据不良资产处置的业务特点,打破行政化的设置格局,建立专业性的分公司,开展有特色的资产处置经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三是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内控机制,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建立明确的风险管理问责制。四是加快业务和管理流程的整合步伐,实现资产公司业务管理垂直化,使业务流程更加合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五是建立市场化和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六是建立审慎的会计财务制度和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七是以稳定队伍为目的,做好资产公司转型与机构整合工作,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

(二)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能够用来规范资产公司监管工作的法律法规主要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条例》以及财政部、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制定的一些具体办法,这些法规规定过于原则,在实际监管工作中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2005年11月银监会与财政部联合了《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尽职指引》,目前资产公司政策性收购债权的处置工作已接近尾声,与该《指引》配套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处置办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尚未出台。此外,对资产公司开展的商业化收购、委托处置和资本金投资等三项新业务,也需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监管意见和办法。

(三)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效率性

从现有格局看,银监局、资产管理公司监事会、财政专员办、审计署特派办等部门均承担着对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职责。一方面,存在多头监管现象,各部门的监管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未做到监管信息共享,监管工作没有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对资产公司来讲,则是重复检查多,接待任务重,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此外,由于各监管部门的监管目标存在差异,如银行监管部门关注的是资产处置过程的规范性,而财政部门则更看重处置结果,一家强调过程,一家强调结果,导致资产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时增加了一定的处置程序和处置成本。因此,需要进一步整合监督资源,以保证监管的针对性和效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