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策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策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策划

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策划范文1

关键词:烟草商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2-0032-02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由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际化质量管理标准,已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和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经历了1987版、1994版、2000版变更。20世纪90年代,我国烟草工业企业开始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90年代末,一些烟草商业企业开始尝试贯标工作。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贯标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成效,对提高行业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能力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以2006年9月国家局印发《关于烟草行业全面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为标志,烟草行业拉开了新阶段、新形势和新任务下全面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序幕。在2007年12月召开的全国烟草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讨交流会上,国家局对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定位,即要把体系贯标转变为体系建设。这为烟草商业企业构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指明了方向,也标志着烟草商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进入崭新阶段。

一、商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

1.是适应新形势、新阶段、新任务的需要

加入WTO后,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进一步接轨,烟草商业企业直接面对市场。随着行业实施行业资产及管理体制改革,地市级公司成为市场经营主体,原来的管理模式、经营机制、业务流程发生了根本变化,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行质量管理体系以加强基础管理,固化业务流程,加强营销网络建设,提高服务质量,适应新形势、新阶段、新任务的发展要求。

2.是打造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企业的需要

企业出现的不规范现象源自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不能落实到位,经营管理行为不规范,岗位职责不清,监督控制不严。通过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明确商业企业内部各有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权限,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内控机制,形成议事讲原则、办事讲规则的格局,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增强企业活力。

3.是推动商业企业市场化改革的需要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以顾客为关注点,致力于满足顾客需求,力争超越顾客期望,使顾客得到满意。通过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可以进一步完善市场需求预测体系,真正把握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把市场消费需求和客户需求转化为烟草商业企业的行为规范、工作程序和管理准则,通过提供规范、高效的营销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和市场消费需求,实现客户和消费者满意。

二、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时常见的问题

1.认识不正确

有人认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高不可攀,一般企业达不到标准要求;有人认为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须要对企业原有质量管理制度全盘否定,须要重新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造成错误认识的主要原因是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没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产品和服务质量保证体系的最基本要求,并未规定质量管理的具体方法、准则和程序。它不是对原有质量管理制度的全面否定,而是运用系统原理,将原有质量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归纳和完善,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2.目的不正确

有些组织或企业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外部组织认证,认证一结束,体系就不再运行了,这曲解了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初衷。获取外部组织认证仅是企业推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之一,但体系标准4.1总要求规定:“组织按照标准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获取外部组织认证仅仅能证明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刚刚达标,正如考试仅考了60分。通过外部组织认证后,企业仍然要保持质量体系运行,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以此来不断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3.执行不正确

有的企业在质量体系策划和文件编写过程中,与企业实际相脱离,形成“两张皮”现象;有的企业照抄照搬其他模式,反而把管理中积累的成功管理经验、制度和方法束之高阁,旧的方法被放弃,新的方法又不能被使用,导致管理工作处于被动。在体系构建过程中,应按照标准要求,保持质量体系的充分性;要持续保持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让质量管理体系成为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发展的平台。

三、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

1.处理好关系

即处理好质量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三个管理体系都属国际流行的先进标准,尽管它们所关注的重点不同,但其管理原理、思路、模式和方法都是相同的,都是企业管理体系的子体系。如果把一个组织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看作总过程的话,质量管理体系关注预期产品,环境管理体系关注非预期产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则关注整个过程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三个体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和相互支撑的。因此,在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要妥善处理三个体系之间的关系,避免企业的整个管理体系交叉、重叠。

2.坚持“两个原则”

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原则。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以顾客为关注点。在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和构建过程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准确理解,把握卷烟零售客户和市场当前及未来的需求为起点,以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为目标,建立相关的业务流程、服务准则和管理制度,让市场需求转化为商业企业开展营销管理和客户服务的具体行为,不断提高为客户服务的质量,获得客户的满意和社会的认可。任何事物都在寻求不断完善和发展,没有改进就没有提高,特别是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烟草商业企业只有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才能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3.建立“三级监管机制”

即建立日常监视和测量、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三级监管长效机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在质量管理体系策划过程中,要规定对质量方针、目标、运行过程和结果进行日常监视和测量,对于系统性的、倾向性的不符合标准现象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进行整改,确保整个体系处于受控状态。采取集中审核或滚动审核方式,定期组织开展质量体系内部审核,验证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最高管理者应每年至少主持召开一次管理评审会议,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事宜,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4.强化“四个注重”

注重实效性,在构建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不是制定的管理文件数量越多越好,也不是管理文件规定的越细越好。文件的数量是由组织的活动性质、过程复杂程度和员工能力决定的,在符合标准和满足运行控制的条件下,管理体系文件应尽可能减少。注重全员参与,这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之一。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获益,一定要使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体系文件的制定和论证,增强全员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员工自觉把自己的工作同企业服务质量、顾客利益联系起来,确保体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都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控制。注重教育培训,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岗位职责要求和员工个人能力等因素,确定真实、科学的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规划,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员工培训;要加强培训过程控制,提高培训效果,打造一支质量意识高、责任感强、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提供资源保证。注重运行效率,要明确各有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界定管理部门之间的接口,理顺管理关系,规范工作程序,细化工作准则,形成规范、流畅、高效的体系运行流程,切实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Discussion about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in the tobacco commerce enterprise

LIU Zhao-kui

(Tobacco monopoly bureau,Heze city,Heze 274000,China)

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策划范文2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 建筑给排水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前言:笔者在设计工作中经常使用ISO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 1994 年版) 质量体系,在几年的使用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其在设计工作是一套非常科学的管理体系,不仅加强了企业对设计工作的控制力度,同时也增强了设计人员对设计工作的计划意识。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该体系因没按专业细化内容,执行度不高,造成形式化; 也发现该体系主观定性多,客观量化少,造成评估偏主观且管理花费时间多之类的主要问题,现结合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内容及特点,介绍一套简单可行、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1 建筑给排水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建筑给排水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按组成内容可以分成工作岗位任务管理、设计技术质量管理、设计进度管理、设计成本管理、来往文件及设计文件归档管理、绩效考核及工作总结管理六部分。工作岗位任务的明确是前提,设计技术质量与设计进度是重点,设计成本管理能提高竞争力,绩效考核能保证分配相对公平。为了说明质量管理体系里的工作内容,对有些技术名词作简单介绍: 专业间互提资记录单,记录专业( 与建筑、结构、电气、暖通专业) 间相互提资的内容要求、时间节点( 针对于专业负责人) ; 校核提资单,记录本专业需要提给其他专业的内容及时间( 针对于设计人员) ; 提资单,记录本专业需要提给其他专业的设计数据; 统一技术措施,用以规定项目中的各子项在设计技术、图纸表达等方面的参数及要求自校,依据项目特点所列的内容及关注的问题进行的自查工作。

2. 质量管理体系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2.1 工作岗位任务管理

对于建筑给排水专业的设计图纸而言,图纸上分别有审核、审定、项目负责( 该岗位一般由建筑专业负责,在此不阐述) 、专业负责、设计、校对、制图七个工作岗位。为使分工、责任明确,必须确定这些岗位的工作任务。

2.2设计技术质量管理

设计技术质量管理主要是在设计流程中的质量管理,选取设计流程中的设计依据、综合评审、专业评审、统一技术措施、专业间互提资、自校、校对、审核审定、出图会签九个工作点位作为重要的质量控制点。

2.3设计进度管理

设计进度管理是指策划表的拟定,以及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相对比的工作,可以在紧凑的设计周期内进行有效的计划安排。策划表是项目设计的计划进度以及实际进度的记录表,策划表按岗位可分为四类,分别为项目负责人策划表( 通常与专业负责人策划表相似,由项目负责人拟定,本专业不包含) ,专业负责人策划表,设计人员周策划表,制图人员周策划表。

( 1) 专业负责人策划表侧重于对本专业各设计节点时间的掌控及管理,是粗线条式控制。

( 2) 设计人员周策划表是非常重要的策划表,是本专业设计内容具体实施的体现,其内容应根据具体项目设计的需要进行细化,作为设计人的工作安排计划,同时也作为专业负责人对设计人工作检查的依据,设计人员周策划表应结合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合理步骤,并且优先安排与其他专业相关的配合提资工作,策划每周的工作内容,并对实际进度进行记录。

( 3) 制图人员周策划表是设计人员对制图环节的时间控制,也是设计策划的延伸,由制图员依据制图任务及时间策划每周的工作并作实际进度记录。

2.4设计成本管理

经济社会需要企业增强竞争力,加强成本控制,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工作岗位分工、层级配置人员、人员培训三个方面。

( 1) 工作岗位分工,在前面的工作岗位任务管理中已经阐述,本节提出工作任务转接传递的概念,就是把专业负责人的一些工作转移给设计人员,同时把设计人员的一些烦琐的电脑制图工作传递给制图人员,通过这些转移,将传统的设计工作分成管理与生产相结合的模式,既保证质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高了主要岗位人员的工作性价比。

( 2) 层级配置人员,按照设计岗位分配的工作任务,相应配置不同学历、工作年限及工作能力的人员,提高各个岗位的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人员层级配置的主导原则是:第一,专业负责人侧重于具备对本专业的技术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以及项目中本专业关键点位的控制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减少具体的图纸设计,同时负责多个项目,提高专业负责人的效率。第二,设计人员侧重于具备对具体工作实施的能力,如本专业的设计,专业间的细化配合,且应多思考,多手绘简图,减小电脑绘图量,减少重复的工作量。第三,制图员则在设计人员提供的手绘简图依据上,对大量相似内容( 如喷淋平面的绘制、卫生间大样的绘制、标准层给排水平面的绘制以及打印图纸等) 的工作进行重复操作,应熟练掌握电脑制图。对于这一岗位的人员配置要注意,该岗位类似于文员的工作性质,通过较短时间的培训即可上岗,不得选用本专业毕业的人员,以免其以后参与到设计岗位,混淆岗位任务,降低设计质量。

( 3) 人员培训,专业负责人侧重于专业管理及专业技能强化的培训,设计人员侧重于专业技术的培训,制图人员的培训也是重点,因为制图员承担了设计人员大量重复且简单的制图工作,可由专业负责人依据制图内容制定具体的制图步骤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可以不断提升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熟练度,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2.5来往文件及设计文件归档管理

来往文件的记录,既保证设计完整性又为设计人员提供了保护。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来往文件可以是联系单( 与建设单位、代建单位或者施工单位等) ,可以是行政部门的文件( 施工图审查部门,消防部门,市政园林部门等) ,也可以是协作单位的文件( 如项目地块红线外新建市政道路的设计公司,景观设计公司等) 之类,来往文件的记录及归档由专业负责人完成。设计文件可以按时间顺序分次归档( 包括施工配合过程中的设计变更) ,该工作也由专业负责人完成。

2.6绩效考核及工作总结管理

绩效考核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其二,对每个项目的工作人员进行质量、进度考核,质量考核以自校单、校核提资单( 内容) 、校审单、审查记录单为量化依据,进度考核以周策划表、校核提资单( 时间) 为量化依据。依照上述两项内容,综合确定各工作岗位人员的绩效,达到收入分配相对公平、相对客观的目的。工作总结管理是在每项设计任务完成后进行总结,以便改进工作方式,提高设计质量及效率。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前期、后期两部分。前期,依据校核提资单、自校单、校审单、策划表、施工图审查意见、建设方及施工方图纸会审意见、设计过程中暴露的问题等进行总结,并对设计质量进行评估。后期,依据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与设计相关的内容( 如设计变更等) 、施工服务中各方反馈的意见、后期物业服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3. 结语

经过多年实践,特别是制图员制度的引入,为专业负责岗位、设计岗位的工作人员增加了管理空间与时间,让生产与管理更有效的结合,为质量管理体系各环节在建筑给排水设计过程中的执行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应用该质量管理体系不仅保证了设计质量、降低了设计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苏满华.对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几个问题的见解[J]. 广东科技. 2007(S2)

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策划范文3

1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逐步健康发展,人们对无偿献血的正确认识日渐提高;而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无偿献血事业正步入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对血站工作质量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各血站为适应新形势下血站工作改革创新的需要和对血液质量与安全性的要求,遵循卫生部颁布的《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2~4](简称“一个办法、两个规范”)中的规定,均建立起一套适合血站实际情况的质量管理体系,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监督、控制、管理采供血工作和相关服务全过程。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是完成血站工作目标的基础,是保证血站血液质量的核心,是指导血站采供血业务的指南。血站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有利于实现血站内部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就是提高血液质量、保障血液安全,确保临床所使用的血液为合格血液;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能够极大地促进血站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充分表明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血站的血液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5]。

2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要点

2.1明确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措施来实现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质量管理体系即为有效开展质量管理所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的相互关联和作用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的组合体。我站的质量方针确定为“以人为本,依靠科技,建立并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向社会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和优质的服务”;质量目标确定为“确保设备及材料合格使用率、职工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率、血液检测准确率以及无偿献血率均达100%,成分输血率>90%,一针采血率>99%,血液非正常报废率<0.5%,综合服务满意率>95%”等。

2.2领导班子重视,激励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一个办法,两个规范”中明确规定,血站站长是血站的法人代表,是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血站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血站站长应对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并发挥领导作用,要对血站的质量管理做出承诺;要联合各级领导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计划,协调好各职能部门的接口关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还要对建成后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努力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确保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符合“一个办法,两个规范”要求。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运行,只有依靠血站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员工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的成败,因此,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必须激励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并加强对全体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质量管理基础理论、质量体系文件以及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等三部分内容,使全体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正确认识,明确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的意义,切实做好本职工作,使质量意识、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均显著提高。

2.3合理设计组织结构,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

血站组织结构体现的是血站工作人员及其相应的职责和权限之间的关系。血站组织机构主要包括综合管理办公室、质量管理科、体采成分科、血源科以及检验科等,严格依据适度性和规范性原则,将整个血站划分为一定数量、相对独立的业务工作岗位,并由此进一步对各科室、岗位之间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做出明确规定,还要明确每个科室和岗位的工作接口,实现无间断、无重叠的状态。

2.4明确标准及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1)统一血站工作标准:血站工作标准主要由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构成,其中管理标准主要包括ISO9001、ISO/IEC17025及GMP标准等,技术标准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输血技术操作规程》、《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等,血站的各项工作均应依据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开展[6]。

(2)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质量标准、程序文件、岗位职责、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质量记录表单等,此外,还应收集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操作规程以及各类试剂和仪器的详细使用文件等资料。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质量手册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又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体系总要求、资源提供、管理职责、采供血过程控制办法和测量分析改进措施等具体内容。

2.5认真开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1)内部审核:内部审核是质量管理最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自我发现缺陷最重要的途径,通过定期的内部审核可以及时发现质量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及问题,进而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我站每年开展2次内部审核,内部审核中所开列的不合格项均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后认真实施并经跟踪验证。

(2)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的主要任务是评价制定的质量方针、目标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改进机会和变更的需要,目的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我站在内部审核的基础上每年进行1次管理评审,内容包括内部审核结果及验证情况、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用户满意度调查和分析、年度培训分析、业务设备使用、管理、耗损、需求分析;关键物料控制状况;人力资源状况;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各部门质量工作总结以及提出的质量隐患、资源需求和改进建议等。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是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改进、自我完善的重要举措。血站应根据评审结果、质量反馈等信息,有计划、有重点地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调查分析,实事求是地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做出评价,对发现的缺陷,要结合实现血站的质量方针和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相应的修改或补充,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6建立自我完善、持续改进机制,促进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发展

在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中,只有通过不断地检测、分析,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才能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持续发展。一是通过信息的收集、反馈来确保血站内部与用户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二是通过动态审核、定期审核、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等不断寻求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途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动态的,只有通过经常不断的自我检查、自我评价,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加以完善,才能使质量管理体系稳步运行、持续发展。

3讨论

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持续改进充实的过程,只有通过运用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动态监控、数据分析、质量分析、纠正及预防等有效措施,才能使质量管理体系稳步运行、持续发展,形成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机制,推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贯彻、执行,从而建立健全科学、规范、严谨、全面有效的科学管理手段,保证血液质量、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达到提升血站整体业绩、开创血站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国英,崔丽霞.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要点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1):74-7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S].20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S].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S].2006.

[5]苗燕平,何华庆,王健,等.血站集中化血液质量监测管理模式探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22(4):348-350.

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策划范文4

1 确定核心过程,注重环节控制。

1.1 医疗服务过程是极为特殊的产品,诊疗过程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威海市妇女儿童医院是以妇产儿为龙头的三级医院,选择《围产期医疗服务过程》、《住院医疗服务过程》、《门、急症医疗服务过程》、《护理医疗服务过程》和《危重症医疗服务过程》等为核心过程,采用院、职能部门、科室三级质量控制方法,对于急危重症、疑难病例的诊治及手术过程和使用新技术作为关键环节加以控制。

1.2 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如:人员准入制度、新技术准入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会诊与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等,质量管理办公室对全院的质控工作进行季检查分析。临床科室主任根据本年度科室质控要点,改进工作流程,健全规章制度有效性的控制,这种PDCA环节控制方法,带动了人员、设备、环境标识等支持性管理过程的质量控制,加强了过程间支持与互补。核心过程的管理强调的是全过程、各环节、表格化管理及反馈追踪检查。

2 发挥院长查房和内审的导向作用,推动质量纠正及改进。

2.1 院长采取定期和不定期质量查房、职能科室检查、科室自查。

2.2 由质量管理办公室组织,对科室的医疗、护理、医德医风、科室管理等方面,把质量管理体系与医疗行业标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检查,避免出现“两张皮”。

2.3 职能科室每月检查下属科室,随机抽查病例质量及三级查房情况。科主任汇报科室质量管理目标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职能科室汇报检查报告,质量管理办公室进行综合质量评价,提交院长办公会,提出质量改进计划。

3 质量管理办公室对其纠正的对策及结果进行跟踪检查及总结分析,及时与科室反馈

3.1 院长质量查房实施PDCA方法,对体系运行进行持续改进。良好的推动了科室的管理,加深了职工对标准的认识,也增强了PDCA循环的实用意义。

3.2 医院内审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内审是为了检查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适用性、符合性及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实施纠正预防,审核时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正向和逆向、要素审核及部门审核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合格项目进行跟踪验证,检查是否真正完成PDCA循环,使内审达到不断改进、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发挥内审和院长质量查房的导向作用,推动其他程序及环节的改进和提高。

4 注重内部沟通,加强各“过程”间的支持与互补

内部沟通在体系策划和实施的运行中起重要作用,应将其作为重点环节控制,使过程与过程之间紧密嵌合。利用院长办公会、中层干部例会、后勤保障例会、护士长例会的不同形式进行不同层面的沟通,互通信息,改进不完善的相关过程,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严格控制医疗―护理、临床―医技、医疗―行政后勤、医院―患者等相关环节的质量接口,进行医技科室临床满意度监测、病人满意度监测及投诉专题会等多种方式,反馈患者信息,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体系运行要求。内部沟通是PDCA循环的平台和疏通渠道,通过内部沟通使PDCA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得以完整实施。

5 讨论

ISO9001标准的实施和运行,强调过程管理与持续改进的模式,严格执行PDCA质量改进的闭环管理方法,弥补和完善了以往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不足。

5.1 将标准按PDCA模式实施,在每个阶段确定重点工作,并推动医院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使标准的质量要素有机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5.2 在内部审核时,正确地实施审核对审核结果的可信度至关重要。但是对审核发现的问题跟踪验证同样重要,没有有效的跟踪,审核将毫无意义。必须把审核和对审核发现的问题与跟踪结合起来,才能使审核方案有效。

5.3 受审核科室有责任向管理层反馈所采取措施的状态。对纠正措施的跟踪可以是一次单独的审核,或在下一次审核时进行。

5.4 不符合纠正的时间安排取决于拟采取措施的重要性或紧迫性。

5.5 采取纠正 纠正措施是消除导致不符合、缺陷或不期望情况的因素。消除因素将确保不会因同样的原因再次产生问题。为了确保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适宜、充分和有效的,需要验证纠正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地实施和审查。可以通过下列检验单来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

5.5.1人们是否意识到了变更及其背后的原因?

5.5.2是否进行了培训?

5.5.3是否修改了文件?

5.5.4是否定义了职责?

5.5.5如果顾客受到了影响,是否通知了顾客?

5.5.6是否对变更进行了持续地跟踪?通过采取纠正措施来真正解决问题。

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策划范文5

【关键词】项目设计过程;精细化管理;质量;进度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为了保证工程项目高质量、低成本的实施并能满足营运要求,做好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是关键。而要做好设计工作,必须从设计准备和过程控制等方面对设计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本文基于城建项目的工程设计管理实践的总结,以期为工程设计人员及设计管理者提供借鉴。

一、设计前期准备工作

精心的设计前期准备是设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项目负责人的选择和项目组的建立、首次设计策划、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以及勘察、调整和基础资料收集等工作。

1、项目负责人的选择和项目组的建立。

项目负责人要具有较高专业综合素质、熟悉建设程序和政策要求、技术上要有一定前瞻性、标准指标控制要有发展眼光,要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控制能力。项目组的人员配置要求各专业齐全,主要专业的负责人要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

2、做好首次设计策划

设计项目组成立后,首要的工作是进行首次设计策划。全面、认 真的对设计任务进行策划是后续设计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策划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的特点、设计的工作范围 、业主对设 计的要求、采用的标准、设计的基础数据是否齐全、必要的设计措施等。

(1)对建设项目的理解

首次策划要向整个项目组成员和公司其他配合部门介绍建设项目的情况,包括:

1)项目前期工作实施情况介绍;

2)项目的功能、技术要求、控制因素、实施难度等;

3)项目工期要求、资金计划及控制要求;工程分期实施的,应合理确定分期建设工程范围及内容,近期工程应为远期建设预留条件,尽量减少废弃工程,近期工程必须满足功能要求,并服务良好。

4) 项目建设风险分析:工程及社会风险,主要反映在征地拆 迁、审批及施工、管理等;关注环境保护、和谐社会等热点的民生敏感问题(如保通、噪音、过街设施设置等),对可能的建设风险应做好社会影响分析及应急方案。

(2)技术标准的确定

根据项目功能,确定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控制应恰当并适度超前,满足发展需要。

技术标准的把握,应在规划、建设条件分析、功能分析论证结合环境要求等基础上比选,在综合交通功能、建设难度,投资效益、工程及社会风险等因素选取后,选取与工程特点相适应的方案,对征地拆迁影响分析应透彻,加强可实施性。

(3)设计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和目标的确定

3、制定详细的设计进度控制计划和质量控制计划。

(1)进度控制计划编制

在主要工作内容和目标确定后,根据该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深度要求,把工作内容分解落实到每个设计人员,明确需要设计的具体的图纸名称、内容和深度要求,确定各个专业的衔接内容和中间成果的交付时间,确定设计文件初稿完成时间、复核审核时间、修改完善时间和正式文件定稿出版时间。

进度控制计划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完整性,是保证设计工作按期完成的前提,也是设计过程中进行进度控制的依据。

(2)质量控制计划编制

编制质量控制计划,就是确定项目的质量目标、项目组和公司质量控制部门人员的质量职责、整个设计过程中需要控制的质量控制点以及需要控制的具体质量活动,例如质量跟踪、复核和各级审核。

质量控制计划的完整性、可行性是设计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基本前提,也是设计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依据。

4、做好地质勘查和现场踏勘的工作,重视对设计基础资料收集及应用。

要坚决贯彻先勘查后设计的原则,勘查资料应当齐全并保证质量,满足国家相关规定和工程设计的要求。

工程设计全面开展前必须对工程项目现场踏勘,了解场地现状, 沿线建筑(构)物、铁路、公路、地铁、河涌、文物;地上、地下杆管线:各类管线、电塔的分布、服务范围等,尤其是既有建(构)筑物、地上杆线、地下管线、河流、公路、铁路等资料收集,做好影响分析和技术应对措施,使确定的技术方案合理、可行,项目建设能顺利推进,工期及投资可控。

其他需要收集的资料还包括:

1)城市规划、经济社会、交通现状及发展等资料

2)自然地理资料

3)项目区域交通:路网状况,交通现状;

4)环境调查

5)其它相关行业审批技术资料(水利、航道、地铁、公路、铁路等)

6)项目沿线的利益相关方意见及要求

二、持续的沟通

一般城建项目带状分布,沿线各类自然、社会情况复杂,利益相关体多,涉及的各类专业也多,因此,设计工作进行的好与坏,良好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在项目设计经过精心准备后,如何把设计思路、存在的问题与风险以及工作界面等内容与公司主管部门、工程项目组内部及业主进行及时、充分的沟通是设计顺利进行的良好保证。沟通应贯穿于项目设计的整个实施过程中。

1、与公司主管部门的沟通

为了实施设计的精细化管理,项目组应该在首次设计策划结束后,将首次设计策划的主要内容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计划、存在的问题等资料形成报告文件报送公司总师办、专业所等主管部门。

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准备情况,在考虑了公司的人力资源及设计合同的要求等实际情况后,对项目设计出具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与公司主管部门的充分沟通,可保证项目设计工作顺利进行,保证人力资源及财力资源充分调配。只有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公司主管 部门才能从各方面对项目设计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2、与业主、测量勘察单位以及项目组内部的沟通

项目设计开工准备工作完成后,设计项目组要与业主及测量勘察单位沟通以下主要问题:

1)目前有些工程项目的设计周期较短,因此就设计进度问题需 要与业主及配合单位认真沟通,以确保设计计划满足合同的要求。

2)对于各专业的设计原则、设计思路、设计标准等问题,需要与 业主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以免造成设计完成后进行方案性修改。

3)对于基础数据是否齐全,缺少的数据何时提供,设计进度的影响如何调整等问题,要与业主进一步沟通,达成共识。

4)掌握政府的行业行政审批(规划、水利、航道等)要求,做好相关专业(道路、桥梁、排水、供水等)的外部沟通和项目组内部的协调;

5)其他公共设施(地铁、供电、通讯、燃气、其他城建项目等)的沟通协调;

三、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1)质量控制计划要求的质量目标、质量活动能否如期完成。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应及时对所进行的质量活动进行检查,如及时检查中间成果、各个专业设计方案的复核审核是否完成,并结合质量计划定期进行分析,督促项目组完成相关的质量活动。

(2)质量活动是否按照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是设计公司在积累了多年发展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要求项目的设计质量在满足合同要求基础上严 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在设计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要随时检查项目的质量保证活动是否按照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对质量进行控制。同时,质量管理体系需要不断完善,要认真总结设计经验并经过实践检验后,将其上升为公司质量管理的体系要求,以指导今后的设计工作。

2、项目设计质量问题分析

由设计项目组自身原因引起的质量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设计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质量保证活动而导致的质量问题。例如,开始设计时没有弄清业主要求就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设计,图纸提交业主后才发现设计成果和业主需求相差较远,这样不仅浪费了工期和费用,而且影响了公司信誉。

2)、设计过程中的相关质量活动,未按照相应质量程序保证其有效性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3)由于设计中的疏忽导致的质量问题。

4)由于设计人员自身知识深度或者广度的原因导致的质量问题。

四、设计进度控制

在项目设计实施阶段,进度控制主要是通过将设计工作进展情况与设计进度计划进行定期对比,同时对各种设计阶段的变更(业主要求的)确定工作量,并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和资源投入,以保证项目设计按照业主的要求顺利完成。

1、进度控制的内容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设计进度进行控制:

(1)设计所需基础资料提交时间。

(2)重大方案设计原则、专题方案确定及完成时间。

(3)先进行专业的中间资料提供时间。

(4)设计人员完成设计成果时间。

(5)设计成果复核、审核、出版时间。

(6)设计成果供业主和第三方审批返回及修改时间。

只有通过严格的监 控和对进度计划的比较分析,保证每个设计环节按照计划执行,才能保证最终计划的实现。

2、进度滞后的原因分析

影响设计进度滞后的主要原因有:

(1)缺乏完整的设计基础资料。

(2)项目在设计过程中的变更次数较多,或者变化较大,影响到设计方案的调整。

(3)事先确定的设计工期紧张,甚至不合理。

五、后续服务和变更控制

1、施工配合

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应安排专门的设计代表进驻施工现场,配合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的工作,与各家参建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对施工单位发现的设计错误、遗漏或对设计文件的疑问,及时予以解决,同时对施工安全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把设计意图很好地贯彻到施工过程中。

2、变更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总是会发生各类变更问题,对此,要严格按照有关 管理规定进行变更申请,并控制变更的总量。变更申请得到批准后,要及时根据变更情况进行补充完善设计。此外,在实际工作中要及时整理有关变更所需的资料并及时归档。

六、分析总结

在工程项目设计结束后,对设计过程中各种计划执行情况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主要包括:

(1)设计过程中积累的各种设计数据、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设计过程中质量控制问题和进度控制问题、经验教训。

(3)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总之,对项目设计进行严格的精细化管理,能从质量、进度控制等方面保证工程项目设计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工程项目高质量、低成本、按计划完成,并能满足营运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陈再玉工程项目设计的精细化管理. 《中国海上油气》, VOL.18,NO.5,OCT 2006.

2 徐永平 浅谈建筑设计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方法《经营管理者》,2010年06期

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策划范文6

【关键词】军工产品;高校承研;质量管理;质量保证

1.军工产品质量管理要求和特点

质量管理历来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军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肩负着保卫国家安全的神圣使命,因此,军品质量具有特殊的要求和内涵。一是因为军工产品的质量优劣,是关系到战争胜负和国家、民族安危的大问题,这是一个比任何军工企业的效益要重要得多的问题。二是由于军工产品投入高、风险大、技术密集、系统复杂,在整个研制、生产过程中,不允许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常说军品质量无“小事”,就是说军品质量必须做到零缺陷。另外,军品属于战争消耗品,其唯一的使用价值是在战时构成消灭敌人、保卫自己的战斗能力;在平时构成稳定国际局势、维护国家安全的国防实力。军品是时刻准备着用来参与战争的,其使用价值完全是由对抗价值决定的。不能与敌人武器相对抗的军品,因无对抗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瞬息万变的战争中,如果雷达捕获不到目标、导弹发射不出去,那么瞬间就会被对方击毁。

与民用项目相对,军品项目的具有显著的特点,在方案阶段,需要不断地论证及验证,形成研制任务书,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研制与试验等。在项目研制的初期阶段,我们需要把方案转化为设计并需要规范地实验。评审阶段,我们还需确认关键技术的解决、主要指标的满足并验证阶段样本。正样是后期阶段,我们把分系统方案转化为设计和规范,把部组件要求转化为其设计方案和元器件要求。

所以我们首先要求目标明确,包括明确的军贸合同、明确的客户群体,如国内的军队装备部门及国际军贸市场。其次,我们的产品要创新独具。军工产品是适应未来战争要求的新式武器,必须具有独创性,否则就没有研制的必要。其次是项目的不确定性,该类项目由于具有高技术难度的特点,因此其是研制是否成功具有不确定性。同时,研制出来以后是否就一定能在国内军方立项或拿到国外用户的合同也具有不确定性。需注意的是,军品项目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完成后,都要提请军方和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

2.普通高校参与军工产品研制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高校与企业的任务方向不同

企业在科研生产中任务单一,一般仅在某一具体的科研方向有产品研发和生产,而高校一般有多个学科,在多个科研方向上有着不同的科研任务。因是由于高校科研生产的专业领域跨度相对较大、种类多,研制过程差别很大,而且一些产品的研制任务不连续,设计和开发过程变更频繁,研制任务时间紧,从而导致质量管理环节多、难度较大,尤其是在没有吃透标准的情况下,生搬硬套标准,造成执行困难。往往出现科研过程中做过的做得很好的工作没有放入标准的环节中,而为了标准的某个环节无谓地准备诸多额外的工作。

2.2高校与企业的中心任务不同

企业单纯为了生产赢利而运营,追求的是产值和利益的最大化,而高校肩负教学、科研双重任务,重在培养合格的人才。因此一方面高校在科研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资源有教学与科研双重用途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高校又是以教学为主,其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并不是为科研及产品开发而设置的,这就决定了质量体系中所规定的相关职能部门和质量职责只是组织的一部分工作,甚至可能会有名无实,这在不同程度上必然影响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2.3高校与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同

一直以来高校的科研管理采用课题组组长负责制,各个课题组的管理模式主要取决于课题组组长,通常是一个课题组一个管理模式,课题组科研水平也基本取决于课题组组长,人为因素对科研的影响过大,导致采取科研质量管理过程中受到习惯性的阻碍较大。企业一般采取整体集中管理,管理模式相对单一。

2.4高校与企业的生产数量不同

企业无论大小,大部分都进行批量生产,而高校主要进行科研创新活动为主,不可能进行批量科研生产,正是由于产品批量上不去,质量管理的效益不明显,使得科研及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高,某些科研过程(如外购和外协控制、合格供方审核等)违反正常程序,使研制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

3.促进普通高校承研军工产品质量保证能力的措施

高校作为国家特殊的科技阵营,具备建立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条件:高校是稳定的法人机构,是国家拨款的事业单位一般不存在破产、转制现象,容易取得顾客的信任并与之保持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高校人员素质普遍较高,自学能力和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经过培训能够快速进入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更加有效地运行;高校科研实力雄厚,科研环境稳定优越,因此科研过程失误较少,容易达到质量管理体系目标要求,可在质量管理和科研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科研与质量管理体系间相互适应。因此,尽管质量体系最早源于制造业,但完全适用于高校的科研质量管理,只是在建立过程中需采取一定的策略。

与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相比,高校建立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考虑自身的特点:

(1)高校科研产品的多样性和特殊性。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类型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研制开发及小批量生产,按照ISO9000:2000对产品的定义,这些不同类型项目的最终结果均可称之为产品,但除了研制开发及小批量生产类项目的输出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实物产品外,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类项目的输出更多的体现为知识性产品。基础研究的产品以论文、会议报告、验收报告、科学著作、基础数据库为主要形式;应用研究的产品以专利、专有技术(技术秘密)、技术工艺包、样品、样机、图纸、论文、软件程序、科学著作、原理性模型等作为主要形式。

(2)高校科研人员的独立性和流动性。高校是人才荟萃之地,人员素质普遍较高,文化氛围自由宽松;科学研究活动又是探索性、创造性的工作,带有更多的个人色彩,因此高校科研人员的自主独立性较强,不太习惯受约束,推行质量管理体系会面临思想认识上的阻碍;高校的科研活动以课题组为基本单元,课题组依据课题的性质由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生组合而成,人员的流动性也是高校科研的一个特点,由此带来的工作连续性差、培训工作量大等问题会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3)高校科研质量把关形式的多样性。质量把关的方式在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中呈现多样性。在研制生产类项目中,由于产品的质量特征较为直观,主要通过质量检验的方式来进行质量把关。而在基础理论研究及技术研究类项目中,由于其成果的形式大都是软件,同时由于科研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影响质量的环节和因素很多,而可控性比物质生产要低得多。因此,质量把关主要采用校对、审查、质量评审等形式来进行。

(4)高校科研资源的分散性。高校的科研资源主要包括科研人力资源、科研基础设施、科研工作环境、科研经费和科研信息等。在高校,由于普遍实行课题组负责制,课题组各自为政,人员、设备、经费分布在不同的课题组中,如何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及管理,以增强其对科研生产过程的保障能力,是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所必须考虑的。

基于上述情况,高校科研质量体系的建立就不能完全照搬企业或一般研究院所的模式,而应当体现出自己的特色。高校科研的质量管理,要以提高科研人员和各种科研服务人员的工作质量为重点,把改进科研管理机制、提高科研管理质量作为高校科研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并协助做好科研队伍的管理和技术培训;在科研资源管理中,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高校科研活动服务,重视科研资源要素在外部系统与校内系统中的共享性、在校内职能之间中的相对独立性以及资源的规范化运作;针对高校科研产品的多样性、科研活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高校科研质量管理尤其需要强调采用避免不合格的预防措施和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对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预先研制和产品研制生产等不同类型的科研工作,质量管理的要求与重点也要区别对待。

为了使质量体系这一先进管理模式能在高校科研工作中得到有效推行,高校要加强体系建设的策划。在产品范围上,可采取“由小到大,先军后民,以点带面,逐步拓展”的策略,即初建体系时产品覆盖范围先小一点,可先将国防类项目、研制生产类项目纳入体系范围内,这类项目一般顾客有明确的质量资质要求,产品研制过程比较完整,质量特征较为直观,体系运作起来相对容易。待体系运行较为成熟时,再逐步扩大产品覆盖范围;在组织形式上,由于高校的组织机构设置多是围绕教学,不像企业或研究院所是围绕产品,这就要求高校在质量体系的机构设置上要在现有体制机制的基础上优化组合,强化相关职能部门的质量职能;文件编写上,高校应紧密结合科研项目的实际过程,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要在文件的可操作性上下功夫。体系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将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贯穿到科研工作的全过程中,最终达到提高科研项目和产品完成质量,满足并超越承研单位期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