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管理与变更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配置管理与变更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配置管理与变更管理

配置管理与变更管理范文1

【关键词】中小企业、配置管理流程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492-02

一、 引言

软件配置管理的发展在国内虽然是21世纪的事,但是发展比较迅速,得到了软件公司的普遍认可。但是对于中小公司,由于重视不够或缺少相关知识,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中小公司照搬大公司流程存在也不切合实际。

二、 配置管理流程

2.1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在《项目开发计划》完成后,配置管理员(SCME)参考项目经理制定的《项目开发计划》完成《配置管理计划》,《配置管理计划》中需要明确项目的基线配置项计划,以及基线计划等信息。

不同的项目,配置管理计划的内容可以不同。主要受以下方面影响:

项目的大小和复杂性会影响到配置管理计划。特别简单的项目可能只需要一个配置管理工具,简单管理一下源代码;但是大项目、复杂的项目则需要详细的配置计划。

特殊的项目需要更详细的计划。举例来说,如果企业中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完整独立开发,而某产品使用了开源代码。那么在该项目的配置计划中,此点就要考虑。

2.2 项目配置库的建立

项目立项后,项目经理通知配置管理员建立项目的配置库,同时为项目组人员开放配置库权限。

2.3 配置识别

配置识别的目的是识别配置项和基线。

配置项是指处于配置管理之下的软件或/和硬件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在配置管理过程中作为一个实体出现。

基线是已经通过正式复审和批准的某规约或产品,它因此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发的基础,并且只能通过正式的变更控制过程来改变。

配置识别活动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 配置项识别

配置项可以分为基线配置项和非基线配置项。基线配置项包括所有的技术类文档和源程序等;非基线配置项包括项目的各类计划和报告等。

配置管理工作的关注重点是基线配置项。配置项识别由SCME参照项目开发计划中的交付物,同项目经理共同识别基线配置项,以及配置项间的依赖关系。配置管理员需要完成《配置管理计划》中的配置项计划。

* 配置项标识

配置项的标识,版本等规则,参见企业标识规范。

* 基线建立

一般在项目的不同阶段有对应的基线。

> 基线建立

当基线包含的配置项稳定后,由项目经理通知SCME建立基线。基线建立后一般不允许随意更改。SCME需要对基线库的权限进行设置。

> 基线变更

当基线建立后,如果基线配置项经过若干次变更,在配置项稳定后,项目经理认为有必要进行变更(再等),或者基线不稳定,需要回朔到上一基线,由项目经理通知SCME对基线进行变更。

2.4 版本控制

版本控制能够简单、明确地重现软件系统的历史版本。一般的配置工具都能自动保存配置项的版本历史,但是大多时候,针对项目不同阶段需要整体化的标识。以下是整体化版本控制的方法:

* 标签

如果项目只有一个主干,只需要通过打标签的方式,来辨明当前的整体版本。这样将来搜索所有的以这个整体版本命名的标签,就能找到这个整体版本对应的所有文件的正确版本,包括源代码。

* 分支

不同的客户,基本需求一定,但是有不同的差别,此时就需要用到分支。使用分支,能够有效地实现隔离,也实现共享。但是分支是有管理成本的。如果标准版的比较频繁,而客户又要求变体的跟上标准版的话,那么需要频繁创建分支。另一方面,如果变体所在的分支上,包含了一些应该共享的改动,那么应该合并到主干。这样,相应管理成本也会提高。

2.5变更控制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配置项发生变更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变更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配置项被随意修改而导致混乱。

在瀑布模型的管理中:修改处于“草稿”状态的配置项不算是“变更”。当配置项的状态成为“正式”,或者被“冻结”后,此时任何人都不能随意修改,必须依据变更的规则执行。

以下为变更规则:

1) 变更请求

2) 变更审核

3) 配置项出库

4) 变更实施

5) 变更验证

6) 配置项入库

SCME负责实施配置项入库,确保配置项处于“正式”状态,并且版本正确。并通知项目经理,项目组人员,质量保证人员等变更已经完成。

但是还有两种情况,可能不需要严格的变更流程:

1) 功能小变动:把程序已有的功能,稍微增强或改变一下。特点是:数量多容易丢,改动量不太大。对这类请求的管理,建议像对缺陷的管理,进行分别跟踪、处理,直至解决。

2) 迭代模型中管理变更

迭代开发把一个大项目在时间轴上分解成很多小项目,每个小项目被称作一个迭代。几乎每次迭代,都会包含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实现,以及集成和测试。这样就不必刻意走变更流程,只要通过基线或标签的方式就可以对配置项进行识别。但是在每一个迭代中,出现的对正式的配置项进行修改,还需要走变更流程。

2.6配置审计

配置审计是对交付的软件基线进行检验,以验证其中包含了所有必需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本身都是经过验证而满足了需求。配置审计分为功能审计和物理审计两种:

1) 功能审计是一种验证审核,它验证配置项的开发是否完全满足特定的性能和功能特性,并且所有的操作和支持文档是齐备的。功能审计主要方法有评审、测试等。一般由研发人员和测试人员来做。

2) 物理审计的目的是为了验证配置项是按照技术文档中的规定构建的。

物理审计工作主要由配置管理人员定期(每月)执行。也可因事件驱动进行,比如配置项,新版本等。

主要进行以下内容:

> 审核配置项一致性,具体检查点如下:

* 参照配置管理计划检查配置项是否按时提交;

配置项是否满足配置管理相关规定,如配置项标识,版本,状态,版式等;

配置项信息是否正确;

配置项评审记录、变更记录是否完备等。

审核配置项版本一致性:检查配置管理工作表中配置项版本信息与配置库中配置项版本信息是否一致,以免工作疏漏造成不一致情况。

审核基线一致性:检查配置管理工作表中基线内容与配置库中基线信息是否一致。

审核结构权限一致性:检查配置库结构权限是否合理,是否满足安全适用需要。

2.7配置状态报告

配置状态报告工作主要由SCME定期执行。也可因事件驱动进行,比如阶段总结,阶段评审等。

常用的配置状态报告分为:

> 周报告

周报告每周进行,主要内容为本周开展的关于SCM的活动总结,以及对SCM工作发现的问题的跟踪。周报告的审阅人为项目经理、质量部经理。

> 总结报告

总结报告主要用于项目结束时,或者因事件驱动而对SCM工作的当前状态进行概括总结。总结报告的审阅人为项目经理、质量部经理。

2.8 配置中止

当项目结束时,由项目经理确认此项目已不会再有配置管理方面的变更,由项目经理通知配置管理员项目关闭。

配置管理员关闭该项目的所有读写权限,并将项目基准库内容移入产品库中。该项目配置管理活动中止。

三、 结束语

本文对配置管理各环节都根据实际进行了简化变通,或提供了方法,对中小企业的配置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配置管理与变更管理范文2

针对软件开发平台应用的相关内容,对软件开发平台中配置管理应用的具体策略进行研究。先介绍了软件配置过程中KPA的相关内容,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再结合软件开发平台的实际技术内容,对其具体应用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提高软件配置管理能力,为提高软件开发能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

软件开发平台;配置管理;应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软件开发平台开始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对相关人员而言,如何实现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高质量、低成本成为其工作的主要内容。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的出现有效的满足了人们的要求,其主要分为5个成熟度,每个成熟度级别都包含若干个关键过程域(KPA),而软件配置管理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KPA。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软件开发平台中配置管理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希望洋酒内容能对相关学者研究有所帮助。

1软件配置管理过程KPA

1.1配置管理的必要性裴树军等通过研究认为,随着软件规模不断扩大,导致软件研发过程中的中间产品数量不断增多,严重增加了管理难度。而对整个软件开发而言,配置管理是软件开发的核心内容之一,若不做好配置管理工作,则势必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1.1同时更新的问题当两个或多个人员同时研发一种软件时,同时更新现象会损害他人工作,影响了工作的整体进程。

1.1.2通用代码问题在一些特殊的大型系统中,如果相关人员已经根据相关要求修改了软件的部分功能,则会导致所有将该内容告知所有人员;如果不能及时的告知每一个软件开发人员,则会导致部分出现严重的系统操作失误问题。

1.1.3版本冲突问题从当前部分大型软件的开发过程来看,其主要通过增量式的方式实现开发的。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大型系统可能涵盖诸多活动版本,这样很容易产生冲突现象,不利于保证软件正常运行。对相关人员而言,若不能有效处理上述问题,将会造成严重的混乱现象,因此做好配置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1.2软件配置管理分析

配置管理过程是整个软件生命周期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内容之一,这在CMMI中,配置管理目标主要分为三种包括,建立基线、控制变更、跟踪等。一般认为,建立基线主要存在三种特定的实践内容:

(1)保证标示能在配置管理的配置项中,并建立一个能满足配置管理的系统,完成基线创建等基础过程。

(2)在使用一个配置管理系统后,所有的变更都能在第二个目标结束之前实现被跟踪与控制。

(3)保持配置项的记录,并按照基线的相关内容开展配置审计。

2配置管理研究

2.1配置管理的基本工具

当前在开展配置管理中,常用的工具包括:

2.1.1Starteam该工具提供了真正的协同工作,保证整个开发环境内外的所有团队与功能模块都能参与到目标活动中,保证了配置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可以认为,Starteam是一个集合了版本控制、缺陷跟踪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软件。

2.1.2CC该工具是ROSE构建的主要组成部分,常被应用在复杂产品开发等特殊环境中,能有效解决多种产品开发与维护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CC的主要功能包括建立管理体系、明确过程控制等,是实现配置管理的主要工具。

2.1.3VSS该工具能将所有项目原文件给进行管理,并通过特有的方式将原文件进行储存。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相关人员不能直接修改数据库中的文件,而是需要通过该版本管理器,对项目项目的源程序进行控制,将其拷贝到成员自己的目录中进行修改,再讲修改结果提交给VSS,之后才能完成数据资料修改。

2.2软件配置管理的基本流程

有项目经理负责监督整个项目配置管理的实际情况,重点研究配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项目组成员协助开展配置管理工作。在上述工作内容的基础上,配置管理人员根据既定的项目目标计划,在项目经理的指引下参与制定《配置管理计划》并在日后工作中始终按照《计划》的相关内容展开工作,并按照相关要求调谐《配置状态报告》,做好相应的资料备份工作。在配置工作结束之后,资产管理人员收集组织资产资料,并维护组织资料库。

2.3版本控制

总体而言,版本控制是实现软件配置管理的核心内容,其主要目的就是根据具体的软件管理规则保存配置项目的版本资料,以降低发生版本丢失的概率。一般认为,在确定配置项过程中,常见的状态如图1所示。在整个配置项最初建立过程中,其产生的状态为“编辑”。在这种状态下,开发人员能编制整个配置项。在编辑结束后,经过编辑的配置项进入“评审”状态,此时若显示评审通过,则会将配置项的状态改变为“正式”;而评审未通过,则进入调试状态,对配置项进行二次修改,直至成为“正式”状态。

2.4变更控制

在整个软件配置管理过程中,变更控制的主要内容是创建产品基线,并以此为核心,在整个产品生存周期的过程进行变更,最终建立一整套完成的软件控制修改的机制,确保其质量能满足运行的要求。从其应用过程来看,需要变更的软件首先会处在“待修改”的状态,并由具体的操作人员将其分配到具体人员的手中。在经过相关人员的修改并结束后,变更软件将会改变为“关闭”状态,此时由系统进行评审,若评审结果显示无法修改,则会将其设置为“不修改状态”。而如果认定为不需要进行修改,也能将其关闭,避免过度处理现象发生。3结束语主要研究了软件开发平台中配置管理的相关内容,并对其应用进行详细的研究。总体而言,软件配置管理在软件研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相关人员而言,在工作中要正确认识到软件配置的实际要求,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为保证软件开发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裴树军,陈德运,陈晓雪.软件配置管理在软件开发平台中的应用[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0,01:28-32.

[2]李向蔚.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平台配置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5.

配置管理与变更管理范文3

关键词: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开发;配置管理工具;ClearCase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5-2212-02

Study on SCM & ClearCase

ZHANG Yue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Abstract: Software development management is necessary for software to be developed in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cost,and 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SCM) is the key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management,so SCM is also necessary for software development. Day by day,automatic tools for SCM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required.Besides,in this essay,I also state my views of ClearCase,which is widely used in SCM.

Key words: SCM;software development;CMT;clearCase

1 软件配置管理概述

1.1 软件配置管理背景

在开发软件代码时,软件公司都会有各自遵循的开发过程,来试图达到同样的目的:以最低的生产成本完成高质量的软件。特别是随着软件团队人员的增加,软件版本不断变化,开发时间的紧迫以及多平台开发环境的采用,使得软件开发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包括对当前多种产品的开发和维护,保证产品版本的精确,重建先前的产品,加强开发政策的统一和对特殊版本需求的处理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是加强管理,即软件开发管理(Software Development Management)。而软件配置管理,简称SCM(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是软件开发管理的核心所在。

1.2 软件配置管理浅析

软件配置管理是指一套管理软件开发和软件维护及其中各种中间软件产品的方法和规则,配置管理通过在特定的时刻选择软件配置,系统的控制对配置的修改,并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维护配置的完整性和可追踪性,简单而言就是管理软件的变化。管理变化使得控制成为了SCM的目标,其控制内容包括:

1) 源文件版本,即版本控制――版本控制是指在某些有意义的时刻制作数据副本,以便日后必要时返回到那些时间点;

2) 配置与交付,即配置管理――与版本控制相比,蕴涵着更高层次的抽象。SCM工具必须要对一套组件的哪些版本包含了某一特定配置有所了解;

3) 过程管理,即过程管理――在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内对软件资产的版本进行分组和处理。通常包括变更管理、审批级别和流程控制;

4) 问题追踪,即将增强、变更请求或缺陷报告记录下来,并将它们与相应的解决方案关联起来。这将包括变更所涉及的源代码清单。然后可以用这些代码变更集合来创建只包含所需特性或修复补丁的再版产品。

既然软件配置管理作为软件开发过程的必要环节和软件开发管理的基础,那么就要有效地实施软件配置管理,由于软件配置管理过程十分繁杂,管理对象错综复杂,如果是采用人工的办法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产生大量的废品。因此,引入一些自动化工具是十分有裨益的,这也是做好配置管理的必要条件。

2 ClearCase的研究

2.1 ClearCase的优点

Rational 公司推出的软件配置管理工具ClearCase特别适用于跨越复杂环境(如Unix、Windows系统)进行复杂项目开发的团队。因其提供了相对比较全面的配置管理功能――包括版本控制、工作空间管理、建立管理和过程控制,并且在Rational 公司被IBM收购后,ClearCase有了更可靠的售后服务保障,所以使其在现阶段成了使用比较广泛的软件配置管理工具之一。下面简单介绍下ClearCase具有的主要功能。

2.1.1 版本控制

ClearCase的核心功能是版本控制,它是对软件开发进程中一个文件或一个目录发展过程进行追踪的手段。ClearCase可对所有文件系统对象(包括文件、目录和链接)进行版本控制,同时还提供了先进的版本分支和归并功能用于支持并行开发。

支持较广泛的文件类型:ClearCase不仅可以对软件组件的版本进行维护和控制,也可以对一个非文本文件、目录的版本进行维护。用户可以定义自己的元件类型,也可以使用ClearCase中的预定义类型。

通过版本树观察元件发展过程:在ClearCase中,文件版本的组织体现在版本树结构中。每个文件都可以通过checkout-edit-checkin的命令形成多个版本,还可以包含多层分支和子分支。

对目录和子目录进行版本控制:ClearCase允许开发者对其数据的组织发展过程进行追踪。目录版本对一些改变进行控制,如建立一个新文件、修改文件名、建立新的子目录或在目录间移动文件等。

版本对象库中(VOB):ClearCase把所有版本控制的数据存放在一个永久、安全的存储区中,这个存储区被称为版本对象库(Version Object Bases)。项目团队(或管理者)可以决定它们所需要的VOB数量,可以决定什么样的目录或文件需要被维护。VOB不仅是一个可连接的文件系统,而且也是网上的资源,主机可以连接任意个VOB。当然,ClearCase的操作(如checkout、checkin和版本归并)可以建立时间记录,这些记录被存储在VOB数据库中,主要描述该操作的属性,包括“who, what, when, where & why”等等。

2.1.2 工作空间管理

空间管理,即保证开发人员拥有自己独立的工作环境,拥有自己的私人存储区,同时可以访问成员间的共享信息。ClearCase给每位开发者提供了一致、灵活的可重用工作空间域,通过设定不同的视图配置规格,帮助程序员选择特定任务的每一个文件或目录的适当版本,并使开发者能在资源代码共享和私有代码独立的不断变更中达到平衡。

版本间的透明访问:通过VOB机制(包含文件或目录的多个版本),ClearCase可以让开发者和应用者以一种标准文件目录树的形式访问VOB。

从其他主机平台访问视图:在局域网中,未安装ClearCase的机器也可使用ClearCase所控制的数据。例如,一台ClearCase Unix主机通过一种特殊的视图输出VOB,网上其他主机则可通过NFS机制连接它,从而使开发人员能在未安装ClearCase的主机平台上读写视图。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未安装ClearCase的主机必须重新注册或使用安装了ClearCase的Unix主机上的X-Windows系统进行检入、检出操作。

2.1.3 Build管理

使用ClearCase,构造软件的处理过程可以和传统的方法兼容。对ClearCase控制的数据,既可以使用自制脚本也可使用本机提供的make程序,但ClearCase的建立工具clearmake(支持Unix)和omake(支持NT)为构造提供了重要的特性:自动完成任务、保证重建的可靠性、存储时间和支持并行的分布式结构的建立。此外,ClearCase还可以自动追踪、建立产生永久性的资料清单。

2.1.4 过程控制

ClearCase为团队通信、质量保证、变更管理提供了过程控制和策略控制机制,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为对象分配属性:例如,Codequality属性可有A、B、 C、D或F五个值。其查询工具允许用户查找各种版本的文件。

2) 超级链接:超级链接可追溯到所有的元素变量、特定的版本(需求追踪也同样需要)、或者对象中的某一 部分。

3) 历史记录:ClearCase自动记录下重要的状态信息,当对象发生变更时,它会收集“who, when, why”、 用户注释、以及其他的重要数据。系统也会保留创建、释放项目时的类似信息。

4) 定义事件触发机制:事件预触发机制监视每一种特定 ClearCase操作或操作类的使用。触发可要求在执行某个操作命令之前对它进行检查,并据此判断是继续执行、还是取消操作。事件后触发机制会在某个命令执行后或给某个对象赋予属性后,把这些动作通知给用户。

5) 访问控制:控制数据读、写、执行权限;同时,它还对文件系统之下的物理存储施加保护,制止那些试图逃避ClearCase破坏原始操作系统存储的动作。

6) 查询功能:ClearCase中有一个find命令,使得开发能获知当前项目的状态。

2.2 ClearCase的缺点

每款产品必有其缺点所在,这才会使得开发商有改进其的必要,社会生产才能前进。下面我就略谈下ClearCase的瑕疵所在:

1) 价格不菲:若说ClearCase的最大的缺点,那就是它的价格。每个客户端用户许可证大约需要几千美金,所以这也使得它在国内的应用群体有限。

2) 易用性:ClearCase的安装、配置和使用相对较复杂,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ClearCase的系统管理员。此外,ClearCase提供命令行和图形界面的操作方式,但从ClearCase的图形界面不能实现命令行的所有功能。

3) 变更管理:ClearCase不提供变更管理的功能,通过Rational另提供的ClearQuest工具提供对变更管理的功能。

4) 性能:服务器采用多进程机制,使用自带多版本文件系统MVFS,对性能有较大负面影响。

5) 适用范围:作为一款企业级、全面的开发配置管理工具,较适用于大型开发团队。

6) 安全:没有专用的安全性管理机制,依赖于操作系统。此外,ClearCase采用的C/S模式,需要共享服务器上的存储目录以供客户端访问,这也带来一定安全隐患。

3 总结

无疑,通过软件配置管理对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对提高软件开发效率,保障软件开发有序有着重要作用。该文主要研究了软件配置管理的必要性与其核心所在,并将当前流行的软件配置管理工具ClearCase进行了初步探究,大致归纳了其优势与劣势所在。当然,软件配置管理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去解决。

参考文献:

[1] Wahli U,Brown J,Teinonen M,Trulsson L.软件配置管理――IBM Rational ClearCase和ClearQuest UCM指南[M].李纪华,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 Kenefick S.软件配置管理[M].王海涛,沈火林,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配置管理与变更管理范文4

关键词:软件配置 软件开发 平台运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b)-0088-02

随着软件开发的不断发展以及壮大,软件平台也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软件开发是手工开发,缺乏一定的规模性以及标准化,现代的软件开发逐渐走向工业化以及标准化,因此,应当加强对软件开发的研究力度,如何在软件开发中节约成本以及提升效率是企业的目标所在。因此,软件配置管理应运而生,CMMI管理受到软件行业的高度重视。不但提升了软件开发的效率,而且提升了软件开发质量以及降低了开发成本,促使软件开发团队能够更快速以及高质量完成软件开发的任务,对于软件开发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软件配置管理分析

软件配置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常而言,如果难以对软件平台进行管理,将直接导致很多程序软件在同一时间进行更新。同时的更新将严重影响程序开发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不仅如此,还会影响共享代码修复工作,其次,干扰通用代码,如果代码扰,直接导致系统难以直接以及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代码更新,从而影响技术人员使用代码,最后导致软件版本冲突的问题。此外,大型的软件会同时多个软件版本,每个版本都需要大量研究人员以及工作人员,这么多人的参与容易造成一定的混乱以及版本冲突的问题。

1.1 软件配置含义

软件配置就是对软件开发过程的规范性工作,软件配置在符合相关配置管理的规定上,制定软件以及硬件聚合体。此外,软件配置管理的过程也是基于CMMI管理过程,可以对软件进行操控、识别以及及时进行更新等,通过CMMI集成软件从而为平台提供重要的保障。

1.2 软件配置流程

软件配置存在自己独特的管理流程。首先,启动项目,对配置项以及基线时机等加以识别。其次,配置相关实施计划,并且监理配置库,将基础性的软件进行变更以及统计,记录好配置管理数据以及跟踪相关配置报告的形成过程,并且对配置库中的资料进行备份。此外,软件具有自己可以控制的版本,所谓版本控制就是软件配置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其中,软件版本控制室在保障软件规章制度的情况之下,比如,配置项当中可以涉及版本项目,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有效降低丢失版本的问题,而且避免版本出现混合的状况,从而保障产品的性能。此外,软件配置可以控制变更状况,可以根据市场的要求对自身进行及时的变更调节,从而有效调节自身的生存周期,并且保障软件的产品质量。

2 设计软件平台的架构

CMMI软件的平台中,软件配置的过程中,大多是通过统一的软件对平台实施监督,软件配置当中的各种因素的使用就都是为了软件配置,构建软件配置平台,应当将平台拆分,主要拆分成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控制系统,另一部分是开发系统,开发部分,换句话说,就是开发以及更新系统中的应用程序,从而对系统进行拓展,控制部分是对平台的全部软件进行管理以及监控,从而实现平台的有效作用,软件研发主要是以JACA语言为前提以及根本依据,通过相关插件进行构架,其中,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持久层。主要的作用是控制数据库的配置器以及保障数据反复访问的过程中维持数据形成影像。第二层,研发环境层。包含比较广泛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流程以及构建方式,主要任务是找寻文件,并且提升软件使用效率。第三层,展现层。主要是展现界面,将图形界面融合到平台的研发界面当中,从而保障研发质量以及增加研发速度,促使不同系统界面可以缩放以及展开,保障所有的应用程序可以开展相关工作。

3 平台供应链管理

3.1 供应链管理

SCM资源管理就是供应链管理,其中,主要包括SCM资源政策以及达成SCM的工作目标、落实相关政策方针等,其中,SCM资源管理人员属于软件系统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国家的相关政策,在满足系统的情况之下,才能有效审核以及编制相关软件,最为主要的是为软件平台提供相关文档资源以及模板等,不仅如此,还包括书册以及文档工具等,并且平台可以提供独有的数据库,数据库当中存在所有信息资料以及数据文档等,不需要重复监理文书档案平台,然而,当前的SCM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应当适当监理监督机构以及完善资源管理系统,从而提升应用软件使用效率。

3.2 SCM代码资源管理

根据SCM目标、组织规模以及软件开发的特点,对代码资源进行管理,此外,引入ClearCase插件可以促使软件代码集成到数据库当中,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在模块下载到本地之后实施修改,并且修改完成之后,可以将新的系统版本传送到开发流当中,并且实现统一管理。通过引入ClearCase系统平台中的插件,可以管理多个软件版本的开发过程,比如软件构建以及跟踪开发进度等,个别程序版本交付等也可以通过平台实现。此外,促使相关开发人员按照小组组织工作,并且在工作中彼此分享经验以及数据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该文主要对软件配置管理加以研究以及分析,探讨了软件配置的过程以及探讨了开发平台软件配置管理的相关流程、变更控制以及版本控制的问题,对设计软件平台架构以及SCM资源管理进行论述,集成SCM资源软件之后,开发过程得到有效管理以及控制。

参考文献

[1] 裴树军,陈德运,陈晓雪.软件配置管理在软件开发平台中的应用[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0(1):28-32.

[2] 朱寅非.浅析配置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93-96.

[3] 陈黎.配置管理在软件开发项目中的运用[J].计算机工程,2004(S1):87-88,193.

[4] 陈波.软件配置管理在软件开发平台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4(12):128.

配置管理与变更管理范文5

关键词:服务管理;概念;模型;实施方案

1 ITSM的概念及模型

1.1 ITSM的概念

ITSM是联系“IT服务”和“业务需求”的纽带。ITSM的目的是建立“以企业内部IT用户为中心”的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以提供高质量、低成本、可计量的IT服务。ITSM与ERP、CRM和SCM等管理系统和管理方法有所不同,前者更强调的是对企业整个IT资源的管理,而后者则是对企业营销、生产、财务、库存等内容的业务管理。

IT服务管理以PPT(人、流程和技术)为核心要素,一般是由多个相辅相成的模块构成的,IT管理员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监督每个模块的进展程度,以及各个流程是否完全到位。

1.2 1TSM的标准及模型

ITIL是英国国家电脑局(CCTA)于八十年代开发的一套IT业界的服务管理标准库,它把业界在IT管理方面最好的方法归纳起来,形成规范,旨在为企业的IT部门提供一套从计划、研

发、实施到运维的标准方法。

ITIL是一套最佳实践,能够协助企业实践ITSM的相关流程,它可以在总体上帮助企业完善管理。ITIL是一个框架,它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

(1)服务运营(Service Support)

按ITIL方法论,服务运营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管理流程。例如:突发事件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应用管理以及服务台的管理功能。

(2)服务战术(Servlce Delivery)

按ITIL方法论,服务战术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管理流程。例如:服务级别管理(SLM)、可用性管理、,IT服务连续性管理、能力管理和IT服务财务管理。

服务战术和服务运营两个模块构成了ITSM的核心组成部分。服务战术模块的功能与年度计划周期(annual planning cycle)紧密相关,而服务运营与每天的运作息息相关。

2 供电企业ITSM的典型实施方案

2.1背景

清远供电局的IT服务管理与省内兄弟单位相比起步慢、水平较低,在IT运行维护管理流程的制定及执行方面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IT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及配置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隐患,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IT服务管理系统来规范人员的操作行为和改进工作流程,消除隐患,提高IT服务质量。

目前清远供电局的IT事件管理流程是由服务台、现场支持和三线支持人员共同组成,该系统面向清远供电局所有IT用户。用户通过服务台提交IT事件,服务台对事件进行记录、分类处理,如果需要现场支持就分派到相应二线支持人员。当前有支持管理平台,但事件监控和跟踪的力度不够,也没有明确事件的监控人员,流程也没有形成闭环。管理信息化有相关的资产管理表格和数据库,但仅仅是简单的记录相关信息,没有记录IT设备之间的关系,不能把事件和IT设备联系起来,也没有管理流程来确保配置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2项目目标

本项目拟分为近期,中期及远期三期目标。

2.2.1近期目标

①改进事件管理:建立规范统一的服务台,采用集中管理,分散支持的方式,并成为信息部门和用户部门间的唯一接口。定义规范的事件管理和配置管理流程和两者之间的接口,设定完善的流程衡量标隹和考核体系。设定清晰的事件升级机制,包括管理升级和技术升级。定义严格的事件优先级并和所需要的解决时限关联起来。在流程中定义清晰的人员角色和职责,制定与事件管理流程兼容的重大/紧急事件处理流程。

制定严格的流程政策和流程执行控制机制,指定流程负责人,实现对流程的控制和改进。建立严格的事件监控和跟踪机制。设定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流程。建立完善的图表功能,以利于更有效的体现管理现状,并提供决策支持。

②建立和完善配置管理:建立配置元素的相应属性、状态等,以利于提供信息并产生相应的管理报表。建立配置管理的相关流程,如新元素登录,信息更新,审计等。定义清晰的配置管理流程的人员角色和职责。把配置信息通过配置管理工具和关系性数据库进行电子化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效能。建立配置管理和事件管理的接口,包括流程接口和工具间的接口。

2.2.2中期目标

①建立问题管理和变更管理流程,实现IT服务的主动管理。问题管理的目标是使突发事件和问题对业务所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小,避免相关错误的重复发生,提高IT服务质量。变更管理的目标是使IT服务和业务更好的整合,改善变更的风险,减少由于变更所造成的对IT服务和服务级别协议的负面影响。

②建立完善的IT服务级别管理流程(SLM),包括建立关键业务级别协议(SLA),并有相应的服务流程去监视实际服务水平,定期回顾服务状况,找出与服务级别的差距或可改进的领域,从而制定服务改进计划(SIP),并进行相应跟踪。

2.2.3远期目标

①建立可用性管理,实现lT服务的可用性管理流程。

②IT能力管理,实现IT能力的管理流程。

③建立IT财务管理。

本项目的建设是基于惠普的ITSM(IT服务管理)参考模型。惠普ITSM参考模型是基于ITlL(,TInfrastructure Libraw ST基础架构标准库)之上建立的。在ITIL强调的IT管理与运维的基础之上,惠普公司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加入了业务间战略整合的流程组,从而建立了完善的惠普ITSM参考模型。此参考模型的重点是企业分布式IT环境的服务管理,因为服务管理的实施完全依赖于所需IT流程的执行,所以该模型是一个完全集成的流程模型。

2.3 供电企业ITSM方案的实施

本项目已完成了近期目标,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中期目标正在执行中。下面对近期目标中的事件管理流程及配置管理流程作简要介绍。

2.3.1 事件管理

事件管理是负责解决IT服务的突发事件、问题和客户请求等的运维流程。它的目的是尽快恢复被中断或受到影响的IT服务,所以它的特点往往是以解决表征现象为目的,而不在于查找根本原因。

事件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尽快解决业务环境中出现的事件,保持IT服务的稳定性,在成本允许的范围内尽快恢复服务,快速响应服务请求(电话,OAK),确认事件的解决和客户满意度;进行事件控制,按规范记录事件,就事件的优先级、紧急性和严重性进行分类;监视并结束事件,同时还提供一个日常工作接口及IT管理信息。事件管理对 IT服务产生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

提高了服务可用性。通过保证事件、问题和请求等的快速处理来达到服务可用性的最大化。

提高客户满意度。事件管理流程通过记录和管理事件的集成系统来提供有效服务以及一个集中的知识库。同时,也提供了信息部和使用者的沟通渠道,加强了信息部和用户之间的双向认同。

2.3.2 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是描述、跟踪、控制和汇报所有IT基础架构中所有设备或系统的管理流程。这些设备和系统被称为配置元素(Configuratlon Item)。通过该管理流程实现对所有CI的有效管理、跟踪和控制以支持清远供电局的IT服务和基础设施成功运行。配置管理流程所管理的配置元素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设备、服务合同、客户端等IT基础架构中所有必须控制的组成部份。所有的数据保存在配置管理数据库(Configguratlon ManagementDataBase)中。

配置管理在多方面对企业的IT服务产生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

提高了环境稳定性。根据及时正确的CI信息进行决策可以避免不可预期的宕机;对CMDB数据变更的适当授权加强了安全性,降低了无控制环境变更的危险性。

提高了服务质量。有利于存放和抓取已记录下来的客户期望,从而方便比较和改进实际的服务实施。

降低了运营成本。更快、更简化和更彻底的识别设备的属性和关系,从而方便定位组成元素,在使用时减少错误,因此也减少了重复工作。

提高了灵活性。抓取的数据可以按任何合理的方式进行分类,汇总和组成报表,从而方便在这些数据上的后续工作。

配置管理与变更管理范文6

 

一、电子、机械及软件一体化设计主要的出错方式认知

 

随着科学技术与行业整合,产品研发日趋复杂。在进行电子设计、机械设计与软件工程设计时,三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过程管理,导致电子、机械及软件无法有效集成,难以实现一体化设计。当前,机电一体化设计存在的主要出错方式表现为:第一,MCAD变更与电子工程师缺乏有效传递。MCAD用户进行IDF格式将变更信息存储于原始版中,但其无法传递给电子工程师。同样,电子工程师依据电路图实现设计,受ECAD规划失效影响,需要进行返工操作从而延迟交付及制作时间;第二,ECAD变更与机械设计师之间缺乏有效传递。CEAD设计人员进行PCB构件调整,以优化布局,如其没有及时将变更信息传递给机械设计师,则会出现PCB组件与PCB线路接口故障问题,推迟交付时间并增加其成本;第三,配置管理中断。如在研发中其设计科目均有着自身独立的数据调试模型,则会提高设计效率然而软件设计师多独立作业,缺乏有效沟通导致配置管理中断;第四,错误软件版本,虽然在产品中采取错误软件版本较为容易避免,但一旦出现其问题,则会造成较多问题;第五,软件研发孤立性。在产品研发中其变更管理多将软件研发排除在外,软件缺陷及变更命令符难以协调,为软件修复与产品交付带来问题。

 

二、电子、机械及软件一体化设计思路探究

 

(一)软件变更实例分析

 

制造商需向客户交付机器人技术装配客制化版本,产品标明最新软件编号并准备交付时出现软件现场变更问题,则会产生交付延迟等问题。制造商则面临着如何找出与设备上安装软件版本一致信息,采取什么软件工具进行重建软件,设备配置存放区域设计,技术工程师如何知道其采取的实际版本信息,公司需采取最新软件并在期限时间内完成设计,避免出现交付延迟与质量问题。

 

(二)电子、机械一体化设计方案

 

采取PTC的Inter Comm Expert及Inter Comm EDAcompare可以实现MCAD及ECAD同步问题研究,通过PTC,实现电子设计师与机械设计师相互变更信息的有效捕捉,在获取变更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相关设计文档同步修改,从而解决电子设计与机械设计不同步问题。电子机械一体化设计方案如下:

 

2.2.1 变更识别

 

Inter Comm EDAcompare属于PTC电子设计标准变更识别解决方案,可以进行PCB设计变更识别,其识别实现方法为:进行不同版本图解对比,PCB布局及制造工艺对比以实现变更识别,以几何及属性变化实现识变更识别,依据差异识别,当Inter Comm Exper选中变更后则会将设计影响区域进行标定。

 

2.2.2 电子机械一体化设计

 

顺利实现机械设计与电子设计集成,需要自动生成设计变更并及时告知。在变更识别基础上,电子与机械一体化设计可行性条件基本满足。如机械工程师可以进行电子设计文档查看与识别其与上版本差异。应用PTC方案可以进行智能化ECAD设计演示,向授权用户进行差异展示。机械设计团队可对电子设计数据信息进行有效查询,无需进行新型IDF文档下载,且应用其解决方案可以进行不同版本差异自动对比,如吉和变更、信号改道发送等。该方案成本较低,技术优势与过程管理优势突出,能够切实提高电子设计与机械设计协调度,为实现电子机械一体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三)集成软件一体化设计分析

 

实现软件与电子设计及机械设计同步是实现一体化设计的重要基础。然而将软件设计与产品研发相整合存在着较大困难。因软件研发多为外包方式且由相对孤立组织来完成。如电气工程师完成相关设计后,项目降级将产品及软件最新版本交付制造部门,在进行基础版创建后载入软件,软件运行无效,经研究可能其软件版本并非最新。在软件研发过程中,应用PDS系统,软件设计师可实现软件版本及其他设备动态链接操作,可将团队作呕为整个产品研发的部分。PDS系统为机械、电子及软件设计退工了可视化同一系统,且支持软件组件重组,能够实现全球配置管理,推动不同软件研究团队之间的协调性,确保产品研发进度与研发质量。

 

(四)电子、机械及软件一体化设计方案

 

采取PDS系统,可以实现跨软件研发,协调软件团队协作,其解决方案为:工程师将软件配置管理系统中存在的软件与PDS软件部分进行正确连接;进行原型制造产品,测试产品;如测试团队发现产品关键特性缺失作用,考虑到用户及软件产品接口是由软件及硬件综合控制,无法实现错误判断;测试工程师则应用PDS系统,进行问题报告创建,直接将受影响硬件及软件构建联系;变更调查任务发送给软件团队与硬件团队,并将PDS发送于电子信箱;缺陷跟踪系统进行错误报告自动生成,对PDS变更调查作交叉引用,将错误报告发配给相应软件设计人员进行调查;错误报告与缺陷跟踪系统具体软件版本之间存在链接,且错误报告与PDS配置管理受影响软件之间存在链接;在缺陷跟踪系统中执行现行软件更新,以software QA实现软件测试;新版本与PDS管理部件链接,依据PDS分配实际任务执行产品测试,完成测试后企业变更请求则于PDS中实现完结,针对不同系统中存在的变更状况执行错误报告分析,从而提高了电子、机械及软件一体化设计效率。

 

三、结语

 

随着产品研发与产业整合进一步推进,如何实现电子、机械及软件一体化设计成为了时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缺乏设计同步性与沟通有效性是实现一体化设计的重要举措,然而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实现电子团队、机械团队与软件团队之间的有效沟通,应用PDS系统与软件配置管理系统,为实现电子、机械及软件一体化设计提供沟通办法。实践证明,强化电子、机械及软件一体化设计,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研发进度,实现其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