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社区建设存在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完整社区建设存在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完整社区建设存在问题

完整社区建设存在问题范文1

关键词:油田社区建设;存在问题;质量管理;档案管理;解决措施

油田社区建设对于服务油田职工,推动油田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油田社区的建设中,基建项目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油田社区的基建项目涉及的内容复杂、工期长,这就使得对油田社区基建项目进行管理存在着很强的复杂性。特别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一些涉及制度规范、建设技术和管理理念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关键环节和重要程序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油田社区基建项目的工程进度和建设质量产生不良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实际的基建项目管理中,我们应当采取必要的对策提高油田社区基建项目的管理质量。

1油田社区基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油田作为国企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因此,油田都会有社区为职工进行服务,重视和加强油田社区的建设,为油田职工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生活空间,创造出一个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对于保障和促进油气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但是,在油田社区的基建项目管理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1 缺乏合理的成本控制手段

基建工程项目由于涉及的因素复杂,因而往往花销巨大,在油田社区基建工程中,要想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首先是基建项目在立项过程中和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还有就是在基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这一个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变更成本预算控制和阶段性结算的控制。而在油田社区基建项目的管理中,由于油田整体的体制相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还相对之后,在这两个方面的管理中往往存在一些由于工作不细致、不认真而导致的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从而造成基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不合理,造成成本的浪费。

1.2 基建项目的质量管理存在缺陷

基建建设需要人员进行施工,因而在油田社区基建项目的质量管理中,首先涉及的因素就是人的因素,由于参与油田社区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差,赶工程进度的观念作怪,再加上参与施工人员众多、成分复杂并且素质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质量管理中没有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质量培训和提醒,就必然会导致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的下降。第二个缺陷,就是在油田社区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中现场管理中及时监控能力较弱,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监理工程师的作用往往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不能在施工现场起到应有的作用。再有一个普遍的缺陷就是制度的缺失,在管理中一些质量监督和控制的制度由于不到位或者不完善,往往会导致油田社区基建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都不能很好的履行职责,从而出现制度和管理的缺失。所有的这些问题,都会造成油田社区基建工程项目存在质量的缺陷。

1.3 基建项目的档案管理不完善

油田社区基建项目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档案管理的缺陷,首先表现在档案管理思路和观念的滞后,众所周知,油田社区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长、涉及流程多、阶段性施工多, 这些特征使得基建工程项目内容复杂,从而使得档案的整体管理制度和科学性还不能满足基建工程项目建设和发展的需求。

2解Q油田社区基建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油田社区基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首先,油田社区的基建工程建设要满足于整个油田发展的需要,因此,油田社区应当在立项阶段就有针对性的对项目投资进行必要的控制,运用先进的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过对油田社区的基建工程项目进行必要的技术分析和项目可行性分析对各种涉及到投资变化的因素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论证,从而来保证投资决策立项的准确性和必要性,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其次,要在基建工程项目的设计中进行必要的控制成本。施工图纸的设计对于后期的油田社区基建工程项目建设会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油田社区基建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的阶段就有必要对图纸进行全面而专业的审查,防止出现一些技术性的错误或者漏洞而导致施工中的成本浪费,进而节约工程项目建设的成本。第三,要规范变更制度的程序,提高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减少工程项目建设中变更的数量和幅度,从而严格的控制变更的范围,进而避免不必要的工程项目建设成本浪费。

2.2 采取必要措施提高基建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

首先,要增强对基建工程项目施工人员的管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基建工程项目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树立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管理中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和指导,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同时,在油田社区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中还要增强与施工单位的沟通,最终奠定从施工人员质量管理和教育上奠定油田社区基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和管理质量的基础。

其次,制定详细和全面可靠的制度,充分发挥工程监理在基建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监督作用。要根据基建工程项目的基本状况选择合适的监理单位进入工程项目进行监理,这样就可以使监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满足油田社区基建工程项目施工的要求。

再一个方面,就是要对工程建设的材料进行全程监控,因为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 基础,正是因为材料的重要作用,我们应当利用各种有效地手段对材料的采购、运输以及储存最终的使用等环节进行全程的监控。

2.3 规范基建工程项目的档案管理

要想规范的管理档案,首先就需要根据油田社区的实际特征对油田基建工程项目的档案进行制度上的构建和改进,从而形成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有了合理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基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科学性,从而可以进一步的利用先进和科学的档案管理方法来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合同作为基建工程的基础性文件对于整个项目的档案管理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因而要保证其完整性,并以合同为主线对设计工程建设的相关文件、资料和档案进行管理,从而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3 总结

总之,要想提高油田社区整个基建项目的管理质量,就需要针对油田的诸多独特性特征和油田社区的建设要求,克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而合理的管理使油田社区的基建工程在管理中达到完善和科学的层次,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油田社区基建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智辉.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探索[ J ].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2008,( 12 ).

[2]潘桥民.浅论建筑工程在赶工状态下的质量监理[ J ].科技资讯, 2009 ,( 0 8 ).

完整社区建设存在问题范文2

关键词:油田社区 基建项目管理 问题 对策

前言:加强油田社区建设作为牢固树立和落实国家大力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油田的整体发展和进步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油田社区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头,在这一重要的阶段,对于油田社区基建项目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油田社区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功能,随着油田和油田社区改革的不断深化,油田企业剥离出来一些社会职能和服务职能在很大程度上都要由社区来承接。而基建项目管理对于提升整个油田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会对我国油田社区基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宾贵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正文:

油田社区基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大型油田作为国企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因此,油田都会有社区为职工进行服务,重视和加强油田社区的建设,为油田职工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生活空间,创造出一个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对于保障和促进我国油气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但是,在我国油田社区的基建项目管理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1 缺乏合理的成本控制手段

基建工程项目由于涉及的因素复杂,因而往往花销巨大,在我国油田社区基建工程中,要想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首先是基建项目在立项过程中和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还有就是在基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这一个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变更成本预算控制和阶段性结算的控制。而在我国油田社区基建项目的管理中,由于油田整体的体制相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还相对之后,在这两个方面的管理中往往存在一些由于工作不细致、不认真而导致的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从而造成基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不合理,造成成本的浪费。

1.2 基建项目的质量管理存在缺陷

基建建设需要人员进行施工,因而在油田社区基建项目的质量管理中,首先涉及的因素就是人的因素,由于参与油田社区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差,赶工程进度的观念作怪,再加上参与施工人员众多、成分复杂并且素质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质量管理中没有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质量培训和提醒,就必然会导致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的下降。,第二个缺陷,就是在油田社区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中现场管理中及时监控能力较弱,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监理工程师的作用往往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不能在施工现场起到应有的作用。再有一个普遍的缺陷就是制度的缺失,在管理中一些质量监督和控制的制度由于不到位或者不完善,往往会导致油田社区基建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都不能很好的履行职责,从而出现制度和管理的缺失。所有的这些问题,都会造成油田社区基建工程项目存在质量的缺陷。

1.3 基建项目的档案管理不完善

我国油田社区基建项目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档案管理的缺陷,首先表现在档案管理思路和观念的滞后,众所周知,油田社区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长、涉及流程多、阶段性施工多, 这些特征使得基建工程项目内容复杂,从而使得档案的整体管理制度和科学性还不能满足基建工程项目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再一个问题就是在档案的管理中对档案管理缺乏重点,从而导致了档案管理中的不规范。这就容易造成基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漏洞较多, 如果那些关键性的资料出现了丢失或者错误,往往会严重影响油田社区基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解决油田社区基建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要想解决我国油田社区基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对症下药,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处理,针对前文所叙述的我国油田社区基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对策。

2.1 油田社区基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首先,油田社区的基建工程建设要满足于整个油田发展的需要,因此,油田社区应当在立项阶段就有针对性的对项目投资进行必要的控制,运用先进的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过对油田社区的基建工程项目进行必要的技术分析和项目可行性分析对各种涉及到投资变化的因素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论证,从而来保证投资决策立项的准确性和必要性,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其次,要在基建工程项目的设计中进行必要的控制成本。施工图纸的设计对于后期的油田社区基建工程项目建设会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油田社区基建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的阶段就有必要对图纸进行全面而专业的审查,防止出现一些技术性的错误或者漏洞而导致施工中的成本浪费,进而节约工程项目建设的成本。

第三,要规范变更制度的程序,提高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减少工程项目建设中变更的数量和幅度,从而严格的控制变更的范围,进而避免不必要的工程项目建设成本浪费。

2.2 采取必要措施提高基建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

首先,要增强对基建工程项目施工人员的管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基建工程项目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树立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管理中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和指导,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同时,在油田社区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中还要增强与施工单位的沟通,最终奠定从施工人员质量管理和教育上奠定油田社区基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和管理质量的基础。

其次,制定详细和全面可靠的制度,充分发挥工程监理在基建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监督作用。要根据基建工程项目的基本状况选择合适的监理单位进入工程项目进行监理,这样就可以使监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满足油田社区基建工程项目施工的要求。

再一个方面,就是要对工程建设的材料进行全程监控,因为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 基础,正是因为材料的重要作用,我们应当利用各种有效地手段对材料的采购、运输以及储存最终的使用等环节进行全程的监控。

2.3 规范基建工程项目的档案管理

要想规范的管理档案,首先就需要根据油田社区的实际特征对油田基建工程项目的档案进行制度上的构建和改进,从而形成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有了合理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基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科学性,从而可以进一步的利用先进和科学的档案管理方法来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合同作为基建工程的基础性文件对于整个项目的档案管理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因而要保证其完整性,并以合同为主线对设计工程建设的相关文件、资料和档案进行管理,从而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总结

总之,要想提高油田社区整个基建项目的管理质量,就需要针对油田的诸多独特性特征和油田社区的建设要求,克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而合理的管理使油田社区的基建工程在管理中达到完善和科学的层次,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油田社区基建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智辉.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探索[ J ].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2008,( 1 2 ).

[2]潘桥民.浅论建筑工程在赶工状态下的质量监理[ J ].科技资讯, 2009 ,( 0 8 ).

完整社区建设存在问题范文3

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是一项复杂综合的系统性工程,应适应农村经济建设需求,构建特色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计与开发应遵循因地制宜、科学性、实践性、个性化发展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应提高认知,加大扶持力度,建立课程设计与开发保障机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突出特色,关注质量,保障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顺利进行。

关键词:

社区教育;课程设计;问题

0引言

随着农村社区规模的迅速扩大,农村社区数量逐渐增多,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成为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发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生产与生活实际的教育内容或教材,给农村社区教育提供一定意义上的指导。

1农村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意义

1.1有利于构建特色专业课程体系

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要充分考虑到社会效益,甚至需要将教育触角延伸到地方经济建设最前沿,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个性化的社区教育资源,有利于构建特色专业的课程体系。

1.2能适应农村经济建设需求

农村社区教育课程具有地方特色,促进农村社区居民知识结构调整,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专业化人才。

1.3有助于农村社区居民个性化发展

农村社区居民在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上存在很大差异,对社区教育的需求也千差万别。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更有利于农村社区居民的个性化发展。

2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农村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经费短缺、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影响高质量的课程开发和大规模的课程推广。二是对社区教育管理力度不够,还没有一个适合的标准,在运行过程中不易评价。三是相关的政策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相关的制度保障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

2.2理论和技术层面资源匮乏

现阶段关于农村社区教育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对于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相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农村社区教育课程包含的内容广泛,对课程设计开发人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在具体课程设计开发实践中还不能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目前胜任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工作的研究人员匮乏。

2.3课程设计开发缺少规范

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需要有课程专家的指导,要求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教育经验。由于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主体的缺位,课程设计与开发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目前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大部分情况下是通过行政力量来推动的,农村社区领导为完成上级考核任务而进行,不能真正体现农村居民的兴趣与需求,出现“以供代需”的现象。

3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原则

开发设计农村社区教育课程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原则。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能够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更能集中体现地方文化特色;能适应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动态发展,更能体现社区居民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二是科学性原则。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过程中要讲求实用性,但一定不要忽视科学性,从长远目标进行规划设计,确保课程开发的系统性和学术性。三是实践性原则。课程设计开发应首先考虑知识性和技能性,课程评价体系也要本着实践性原则,确保课程设计开发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四是个性化发展的原则。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要根据农村社区居民的接受水平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根据发展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形成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4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的建议及对策

4.1提高认知,加大宣传与力度

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是政府针对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应提供足够的资金和设施。在经费投入上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各级政府可设立农村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按时足额发放,鼓励民间投资等形式支持农村社区教育。将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纳入部门考核,有效推动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进程。对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的宣传,应努力提高认识,通过宣传教育和推介,得到广大民众的认知、接受和支持,引起广泛关注、参与和投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4.2建立课程设计开发保障机制

课程设计开发是一个完整、规范的过程。包括前期对课程资料、存在问题、居民需求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并以此为契机,从农村社区发展、居民需求和需要出发,确定和选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而开展教学实施,完成课程评价。课程设计与开发需要管理者、专家、教育者、社区居民等主体协调配合、共同参与。第一,组织相关人员针对课程设计与开发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专业素质。第二,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计开发,使开发流程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在详细了解农村社区情况及社区资源的基础上,根据社区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结合地方农村社区的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地制订课程设计开发计划与步骤。根据农村社区及居民的实际需求与需要设计和编排课程内容;根据社区及社区居民的发展确定课程目标;充分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过程和发展评价课程体系。第三,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需要建立质量评价体系,让质量评价贯穿课程设计与开发全过程。在制订课程目标、编排课程计划、组织安排课程内容、进行课程实施等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全程评价。参与评价的人员要包括授课教师、社区居民,还应该包括管理人员和课程设计专家等全员参与。通过“全程”与“全员”评价与反馈,不断提高课程设计与开发质量与水平,促进农村社区教育目标快速实现。

4.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整体素质需要提高,队伍结构需要调整。①加强农村社区教育专职、兼职教师的招募与培养,提高教师素质与水平。通过完善引进和培训模式,以观摩、研修、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农村社区教育教师业务素质,提高课程设计开发能力。②利用城市带动农村的拉动机制,通过城乡交流轮岗、对口支援等方式,促进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发展,提高农村社区教育教师素质与水平。③制订保障措施,提高农村社区教育教师待遇。④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教育教师引入与管理机制。建立日常考核和培训制度,健全评价与考核机制。总之,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需要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志愿者共同参与,适应农村社区实际需要,保证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高效率、可持续发展。

4.4突出特色,注重质量

目前,无论从农村社区教育课程数量方面,还是课程质量方面,都不能满足农村社区及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数量少,整体水平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更要突出特色、注重质量。课程内容、学习形式贴近居民需求,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教学方式方法上体现多元化,切忌高、大、空,真正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

4.5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要相对科学合理,确保农村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质量与活力。要求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有适应性的课程进程,有显著性的课程效果。评价过程更加注重效果,以结果评价过程,以农村社区居民是否欢迎为标准,既要尊重专家学者的意见,更要关注社区学习者的体验与感受。

总之,立足实际、以人为本是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应坚持的两大原则。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农村社区发展需求,从解决农村社区实际问题出发,建立体现农村社区特色、为社区建设与发展服务的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体系,促进农村社区及社区居民快速发展。

作者:王喜杰 孙厚红 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高志宏.偏远农村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困境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04).

[2]高志宏.我国偏远农村社区成人教育课程开发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04).

[3]严为俊.对加快农村社区教育及其课程开发的简要认知[J].中学时代,2014(10).

完整社区建设存在问题范文4

主要工作:

一、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和基层依法治理工作。

所代表街道办事处迎接区“五五”普法验收检查。街道办事处和司法所高度重视验收检查工作,1顺利通过“五五”普法验收检查。5月18日。将2006年以来积累的普法资料进行分类装订,整理五年来普法宣传学习资料50余册,街道党工委书记对五年来的普法情况进行了汇报,普法工作得到验收组的认可。

加强与社区警务队的联系沟通,2继续开展“六调联动”工作。年初以来。联合调解虹桥社区住宅楼下水道阻塞纠纷等矛盾纠纷6起。为了使居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六调联动”工作意义,6月10日上午,大街举行了六调联动”宣传周法律咨询活动。街道主管综治副主任、司法所所长、街道妇联主席、各社区人民调委会主任、社区综治员、人民调解员等20余人走上街头向群众宣传人民调解知识。宣传活动现场,共解答法律咨询9人次,发放《调解案例》150余册、法律援助工作手册》140余册、人民调解知识宣传单700余张,宣传活动受到居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深入开展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宣传教育活动。一是组织社区干部开展选举法律知识培训。重点培训了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选举工作的方法、顺序等知识的讲解,3积极参与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以街道办事处重点工作为普法宣传活动契机。确保换届选举的合法、有序进行。二是进一步完善加强法律咨询制度。司法所长和司法助理员分别到社区调访办公室值班,接待居民群众的来电来访,为居民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及时解答关于选举方面的法律问题。三是加强社区居民的普法宣传教育。9月2日是司法所的法律广场活动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宣传单、普法知识手册》等宣传资料3500份,及时发放到社区居民手中,现场义务解答群众咨询12人次,为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全面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

增强业务素质。所结合社区工作实际,1组织学习培训。针对新考录社区工作人员不熟悉工作业务的情况,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协助社区工作人员熟悉适应工作环境,学习业务知识,为进一步开展法律服务工作奠定基础。分别在3月23日、5月10日,分两期开展业务技能培训,街道主管综治副主任、各社区调委会主任、社区人民调解员、综治员及普法宣传骨干3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培训中,详细讲解了普法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和“六调联动”等项工作的意义和工作方法,对基层司法工作中常遇到疑难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培训中把专业讲课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突出培训实用性,加强互动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训任务结束后,组织业务知识考试,检查参训人员的学习效果。

定期检查评比。5月28日、12月2日,2完善考核机制。所对各社区司法工作进行半年和全年工作检查。依照年初制定的专项工作考核细则,对各社区的文字资料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逐项检查。对于人民调解案件文书不完整、书写格式不规范等存在问题当场指出,要求及时改正,并在工作会议上通报检查结果,从而使人民调解文书制作水平得到提高。

三、认真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视。一是根据《区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要求,1成立组织。及时成立街道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成员有街道综治办主任、民政办主任以、司法所所长和社区警务队队长,办公室设在司法所,具体负责各项日常工作。二是建立专业矫正力量与社会矫正力量想结合的矫正工作队伍。专业矫正力量主要由司法所工作人员组成。社会矫正力量是通过居委会推选出一批关心社区建设,热心社区矫正工作的老党员、退休干部,组建了一支22人的志愿者队伍。三是制定街道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街道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职责,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办公室职责。四是召开社区矫正工作动员会。6月18日,街道召开了社区矫正工作动员大会,辖区4个社区和社区警务队相关人员24人参加了会议,街道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对今后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对与会人员进行了相关业务培训。

切实提高社区矫正质量。一是抓规范的同时抓创新。对各项日常管理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从严动身,2严格管理。从细节出发,同时注意在工作中进行创新,保证工作效果。如在谈话教育时,严格依照分类管理的要求定期进行谈话,谈话内容上注意与矫正对象的个人情况和当前的社会形势相结合。二是抓数量的同时抓质量。分类教育、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对矫正对象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每名矫正对象的家庭、技能、就业、心态等情况进行了再犯罪的可能性分析,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为矫正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严格执行各类矫正措施,落实考核奖惩制度。依照分类管理分阶段教育的要求,严格落实报到思想汇报、谈话教育、公益劳动、家访走访等制度,对不能按时报到等违规行为给予批评教育或相应的处置。通过严格考核,充分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矫正对象的遵纪守法的意识、思想觉悟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认真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为了规范矫正工作顺序,3创新思路。充分发挥社区在矫正工作中的作用,社区相应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9月28日在对矫正对象进行集中入矫教育时,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监护人、志愿者、矫正对象等人员参加了教育培训会,规范了接收顺序,并对入矫对象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同时,告知其权利和义务,并提出要求和希望,使矫正对象在进入社区矫正期既感受到社区矫正的严肃性又感受到社区矫正的人性化,从而积极配合矫正工作,通过矫正悔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

存在问题

1居民对人民调解工作和法律援助工作的认知水平有待加强。

对待矛盾纠纷,2社区人民调解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主动介入性不强。

业务知识相对贫乏,3社区从事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对提高服务质量存在很大局限性。

2011年工作打算

开展两次“法律广场”宣传活动,1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认知度。2每月分别到各社区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发挥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3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社区级调委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及时、认真、规范的调处各类矛盾纠纷。

主要学习较常用的法律法规知识和司法行政工作业务基础知识。4以提高个人素质和工作水平为目的每月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活动。

不时提升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服务质量。5继续开展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服务工作。

完整社区建设存在问题范文5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建议

1 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目前,在所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中,Carroll的结合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最有影响力。Carroll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乃企业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由决定责任(慈善责任)之和。

笔者认为,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界定企业社会责任是非常有益的。本文的定义是: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股东利润最大化过程中,同时也主动维护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包括员工的利益、消费者的利益、社区的利益、对环境的影响等。

1.1 股东 企业是股东的人,它的首要职责是股东利润最大化。企业对股东的责任通过以下特有的方式:对法律所规定的对股东权利的尊重;企业对股东的资金安全和收益的负责;企业所从事的任何投资必须以能给股东带来利润为基本前提;企业有责任向股东提供经营和投资方面真实、可靠的信息,企业要对任何瞒报、谎报企业信息欺骗股东的行为负道德和法律双重责任。

1.2 员工 企业对员工的责任有:保证员工的就业择业权、劳动保持权、休息休假权、保险福利权和教育培训权等。企业在这些方面违背或忽视了员工的权利,就是不负社会责任,应当受到法律、道德的双重制裁。

1.3 消费者 企业对消费者的重要责任集中体现在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一般来说,消费者有三个方面的权利,安全的权利、知情的权利、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果企业在这方面侵犯了消费者的权利,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企业的行为就是不负社会责任的行为。

1.4 社区 企业为社区建设所做出的努力,会变成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企业积极支持社区的文化教育事业,提高了企业未来员工的素质;企业热心于环保和公益事业,可以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1.5 环境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严重破坏了环境。环境的污染、土壤的沙化、珍稀物种的减少等,环境保护成为人类面临的迫切而严峻的问题。企业在环境污染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因而,企业在消除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2 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基于一项调查的分析

2.1 股东 在这里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主要从四个方面衡量:合理分派红利、对股东报告的频率、精确性和及时性。如表1所示,在合理分派红利这个指标上,超过五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没有尽到对股东的红利责任。对股东报告的频率、精确性和及时性都有五分之一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没有尽到责任。

2.2 员工 本研究主要从福利待遇、工作条件两个方面衡量企业对员工承担的社会责任。

①福利待遇。大多数被调查者所在企业的福利待遇不如人意。如表2所示。在健康医疗保险方面,提供全面健康医疗保险的仅占1%;在法定休假权方面,没有尽到责任的占64%;在请假权方面,没有尽到责任占61%;加班现象也非常严重,42%的被调查者加班非常多。

②工作条件。如表3所示,企业在员工工作条件方面的社会责任也不太理想。一半以上被调查者所在企业工作安全保障设施较差和非常差,仅有13%的调查对象认为工作安全保障设施比较理想;企业在对员工惩罚的强制性方面做的更差,仅有0.5%的员工一直没有受到强制性的惩罚;企业对员工的歧视也比较厉害,仅有0.5%的员工认为从来没有受到歧视。

2.3 消费者 服装企业调查结果显示,与企业对员工承担的社会责任状况相比,企业在承担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方面明显做得更好。在产品质量方面,非常差的仅为3%,较差的14%;在产品安全方面,非常差的为零,较差的仅为3%。企业在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表现比较好,除了服装产品的特殊性外,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消费者的压力。如果产品质量和安全存在问题,必将失去消费者,直接导致企业倒闭。

在产品的售后服务上,非常差和较差合计将近四成,说明不少企业没有尽到产品售后服务方面的社会责任。四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没有做到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2.4 社区 慈善、捐赠、赞助和参与社区发展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从表5可以看出,企业在对弱势群体的慈善救济、对社会活动的赞助、对教育的赞助和对社区发展的参与方面都比较低,超过半数以上的是从不和较少参与这些活动。

2.5 环境 如表6所示,企业在解决对环境的外部性问题上大部分没有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六成的企业在环境保护、使用环境认可的资源、能源保护和努力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等方面基本是无所作为。31%的企业在保护环境上非常差。27%在使用环境认可的资源上非常差。21%的企业在保护能源上无所作为。36%的企业没有采取任何努力降低不可再生资源。

3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建议

现阶段,我国经济转轨特征明显、法制环境有待健全、市场发育尚不成熟、消费者选择并不完全理性、投资者选择利益驱动明显、公众社会责任意识还比较模糊,企业社会责任还未引起我国企业、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足够重视。本文尝试寻求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3.1 企业自律 首先,企业应从战略上重视社会责任问题。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决策之前需要分析他们的决策带来的社会后果,并且采取措施最小化这些决策产生的社会成本。其次是正确处理股东与非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否则一旦其他利益相关者停止提供其专用性投资,股东的利益必然受到损失;最后是企业自觉的制定更高要求的道德标准,作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指导方针,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监督作用,塑造社会诚信。

3.2 发挥政府规则制定和监督实施的作用 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和实施过程当中,应当充分发挥利益相关者博弈的规则制定者和监督公平博弈的作用。首先,我国应该尽可能地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来规范违法的、反社会的或反竞争的行为。其次,通过强制性手段使得企业支付一定的成本来消除其对社会的不利影响,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最后,我国应当对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公司给予税收减免、招标和采购方面等鼓励政策,并进行表彰和宣传。

完整社区建设存在问题范文6

[关键词]社区照顾;制度分析;效率效应;分配效应;托老所;政府角色

[作者简介]雷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2003级本科生,北京100872

[中图分类号]G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09-0202-03

一、引 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认识到机构照顾方式的困难和危害,认为其容易造成社会疏离、非人性化和科层制管理,也不能实现帮助老人过有意义的生活和达成适应其环境的目的(Wong,1992)。政府也希望用一种替代方式舒缓机构照顾造成的沉重财政负担(Chow,1993)。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照顾这种灵活而人性化的非正式照顾方式逐渐成为欧美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的主流。

社区照顾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被普遍接受的是英国1989年的《社区照顾白皮书》对社区照顾所下的定义:社区照顾是指提供适当程度的干预和支持,以使人们能获得最大的自主性,且掌握自己的生活。为给老人提供服务的老人家庭成员提供喘息照顾和日间照顾,通过团体之家和临时收容所,以增加照顾范围,直至提供居家照顾。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和养老问题的日益突出,社区照顾成为一种可以借鉴的解决养老问题的方式。史柏年认为,社区照顾已悄然成为社会福利发展的方向。穆光宗通过对北京个案的研究,对中国都市的养老问题得出这样的结论:周到的社区服务能给老人以强烈的归属感,养老体系应以社区为依托。钱宁则认为,虽然计划经济造成的政府权力过于膨胀,公共领域特别是公共服务领域严重萎缩,而发展社区照顾特别需要广泛的社会力量的参与和非营利组织的介入,但通过我国几年的社区建设和对社区照顾的推广,已开始形成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经验,如上海浦东的罗山市民会馆和广州文昌地区慈善会。

而在对社区照顾是否应该进入中国的论证中,其肯定的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家庭结构核心化、财政负担、家庭照顾存在非专业的风险等。

综合而言,虽然社区照顾在我国的发展还刚刚起步,面临许多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社区照顾是养老保障体系完善的新依托。由于以往的研究鲜有从政府治理的角度分析社区照顾,本文将结合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从制度分析的层面探讨中国社会照顾存在的背景、依据和可能性,并在制度构建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从制度分析层面看社区照顾

(一)社区照顾的属性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障体系由四部分构成:基础的养老保险、私人保险、补充的社会养老福利和家庭养老。社区照顾属于补充的社会养老福利范畴。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它是市民社会对政府运作的基本养老保障的补充,是一个完善和谐社会发展的必要。总的来说,它是有一定刚性的――现在的中国社会养老需求呈增长趋势,其需求量不会因为外部价格的变化而减少,也不会盲目地无限度增长;其提供易增加,不易减少。如果价格过高,人们就会减少使用,从而失去了其补充性的福利职能;如果价格过低,人们会增加消费,这会增加还未发展完善的中国社区的负担。

(二)存在问题的实质

本文要讨论的问题是:在中国现有的条件下,应不应该发展社区照顾?对此,学界有两方面的质疑:一方面是指出我国的市民社会发展不好,社区照顾没有发展的优良土壤;另一方面是指出社区照顾是否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生长方式。下面将回答这两个问题。

(三)现行社区照顾直接的效率效应

1.市民社会发展与社区照顾相互促进

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民社会”进入学者话语的范围,成为讨论的热点。业主委员会的不断建立,社区居民自治维权行为的不断出现,以及负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对其的推动和帮助,建构了中国市民社会发展的基础,向我们呈现出社区发展的美好前景。例如,1999年的沈阳模式回答了“社区是什么”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2000年的江汉模式回答了“怎样保障社区自治”这样一个关键性问题;而蔡若焱、舒可心、陈幽鸿等学者组建的北京市和谐社区发展中心及他们对社区问题实践性的帮助,会给我国市民社会和社区的发展提供许多可行之途。

总的来说,社区的完善发展,客观上需要引入社区照顾;而社区照顾的发展,正是社区完善发展的一部分。

2.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提高

当人们的需求以最便捷的方式得以表达和实现时,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就提高了。对于老人而言,社区照顾从机构照顾对老人心理上的不良影响中超脱出来,以老人最熟悉的居住环境为其被照顾的环境,以非常灵活自主的方式由老人自己选择被照顾的方式,使老人充分感受到子辈对其的关心,并得到最方便的服务。这显然是利于其身心健康的。

对于青年人而言,社区照顾减轻了其养老护老的压力,而且相对于机构养老,由于其身在社区的特性,给养老的细节工作(例如接送、交流)带来了方便。

(四)社区照顾的分配效应

在制度分析学者看来,任何公共政策都会带来分配效应:劫富济贫,劫贫济富,或者是公平。社区照顾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对于富人,社区照顾所需要的费用支出对他们的生活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基本上没有增加其生活负担,带来的福利大于付出的代价;对于穷人和收入水平处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人,社区照顾所需要的费用支出会因为财产有限性和对费用的敏感而加重他们的生活负担,带来的福利要小于付出的代价。这个时候,很多人会选择不去享受这部分福利。社会上最需要得到福利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福利,他们会产生不安定感和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当介入其中,去协调这种不公平的分配效应。

三、社区照顾制度的构建

(一)社区照顾制度构建的原则

社区照顾制度构建的原则是: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采用灵活的服务方式,摆脱机构照顾的局限性;重视对收入水平较低者的关怀,给予政策倾斜;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和居民的经济负担;就近解决社区内的剩余劳动力,增强社区自主独立和自助互助意识,营造和谐社区。

(二)社区照顾制度的构建方案

1.建立以托老所为中心的社区养老保障体系

托老所是指由非营利组织或市场运作,产权为个人所有,采用自负盈亏、自收自支的经营模式的托养老年人的机构。在市场激励机制和强烈的道德观念下,比由政府运营的敬老院更能从深层次上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1)托老所建立在社区内,由业主委员会负责托老所经营主体的甄选工作。建议采用竞标的方式,选择最适合本社区的经营主体,并由业主委员会和居委会来执行监督职能。

(2)注重服务的多样性。许多老年人都认为养老是家庭的责任,不情愿待在养老院这种身边全是老年人的全托式养老服务机构,因而建立灵活的托老制度非常必要。对于愿意留在家中的老年人,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建立以小时和日为单位计算的托老形式。

服务程度也要细分。托老所的养老服务应分为基本的护理、疗养和基础治疗三种。基本的护理主要是日常生活的料理;疗养则是针对身体较差的老年人,通过锻炼和药物给予多方的养护;基础治疗则针对的是患有比较严重的疾病的老年人,不仅进行日常生活的料理,而且能配合医院对其疾病进行配合性治疗。

(3)专业化的服务队伍。主治医师必须通过良好的训练,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认证;必须建立受过专业护理训练的护理队伍;对于社区自有的劳动力,至少经过托老所内部的培训,方可上岗。同时,要处理好志愿者与专业医护人员工作的关系。志愿者虽然是一支不可忽视和让人尊重的力量,但是,大部分志愿者毕竟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不宜让他们担当护理工作,最适合他们做的是与老年人聊天之类的开导老年人,给老年人的生活注入活力的工作。

(4)精神护理。老年人非常需要精神上的充实。因而,应该多创造让老年人交流沟通的平台,在托老所周围辅之以必要的设施。例如,开办老年大学,教授养生之道,并且可以让老年人依据自己的特长,承担起教学活动,实现“再就业”,让他们感觉自己生活得很有价值。

2.政府的角色:引导和促进

政府从直接的社区福利职能中退出,并不意味着政府对其不再管理。政府只是在管理责权和手段上有所变化――通过政策和法律手段,引导和推动社区照顾的发展。

(1)政府应该有强制性的规定。例如,对于人均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而家庭中有收入者人均赡养老年人数量多于1人时,托老所实行费用减半政策。这样就保证了在家庭收入较低的家庭,在产生养老需求时,仍然可以享受到专业的服务。相应的,政府应该给予托老所免税政策。托老所承担起了社区养老功能,高度的责任对应的是相应的投入,因而应通过税收等政策,降低其成本,从而能提供在同样的服务水平下价格低于市场价的服务。

(2)可以实行服务换服务制度。如果社区居民预期自己无法支付托老所的费用,又无能力家庭养老,可以在年轻的时候加入到社区养老无报酬服务的队伍中。在接受培训上岗后,给每个人发放专业的养老服务卡,记录其工作的性质和时间。等其退休之后,可获得同样性质和时间的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