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法基本方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法基本方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法基本方针

安全法基本方针范文1

一、要明确安全生产职责用法规统领头脑。

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基本方针,年为实现安全生产少事故、无事故这一目标,要继续深入地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要通过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用政策统领全体职工的头脑,用法规规范分公司的安全生产行为,要明确安全生产职责,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从分公司经理、副经理、安检员、财务、站务、机修、驾乘、门卫等人员落实安全生产职责。同时要制定出保证措施跟踪问效确保安全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要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实行合同管理。

年安全生产仍坚持总公司有关规定,“谁主管谁负责,上下责任连带利益风险互挂”的原则。分公司贯彻执行安全生产防范工作实行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负总责主抓,分管领导向正职负责积极配合侧重抓,其余管理成员积极围绕中心协同抓。年初要与全体员工签安全生产责任状,为保证2006年安全生产目标的如期完成提供了可靠保障。

四、制定事故、抢险、抗台防汛等应急救援预案,预防措施要得力科学。

年按上级主管部门及总公司的要求制定出事故、抢险、抗台防汛等应急救援预案,并制定出科学的应急体系,组织机构,职责,责任追究及要求到位到人,目标任务细化、量化达到上级主管部门及总公司的要求的标准。

五、坚持安全例会、安全教育制度,加大安全监察力度。

每月至少对员工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对特殊工种重点岗位的员工重点教育,反复教育,要有针对性,实效性。安全教育由分公司经理主抓,要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提高安全防范自我防护能力和素质,杜绝事故这一根本目的。要加大安全监察力度,一是对分公司内部实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制度,指定专人建立事故隐患档案,事故隐患早发现早排除,责任措施到人。二是对交通事故隐患实行定领导、定管理、定车组,落实考核目标奖罚措施,工资与风险紧密挂勾,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以实现分公司交通事故少发生、不发生的交通安全目标。

六、加强消防检查监督工作,维护人身、设备安全。

消防工作历来是保卫工作的重点,过去经过大量的工作,未发生过大的火险隐患,我们将在06年的工作中,切实加强消防检查和宣传工作,其中将集中开展一到两次消防培训和演练,以提高员工的消防意识和防范能力。

要搞好消防器材的检查、保养、维护工作,及时对设备进行检测,对不符合条件的设备及时予以整改,以保证足够的灭火器材,应付突发事件。

七、搞好防汛工作,确保公司财产安全。

在年的工作中,分公司将配合有关部门及总公司加强防汛工作,进行一次防汛演习,充分做到人员关键时刻拉上去,确保正常的生产经营。

八、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活动。

组织员工积极参加总公司组织的各种安全生产活动:“春运生产安全学习”、“安全月生产竞赛”、“安康杯”、“11.9消防防火演练”等。让全体员工在学习活动中使“安全”二字紧入心中,以此在日常的营运生产中确保安全,保证正常的营运生产工作。

九、准时、按时、顺利完成各项运输任务。

安全法基本方针范文2

一、主要工作目标

1、特种设备万台事故率(按07年统计口径)不超过0.5,无重特大事故;万台设备死亡人数不超过0.49;

2、新增特种设备设备注册登记率100%;

3、重点监控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4、列入计划的设备定检率100%;

5、制造、安装监督检验率100%

6、重大隐患整改督查率100%;

7、生产企业违规案件查处率100%;

8、较大以上事故结案率100%。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安全管理基础工作

1、加强化工、冶金、浴室、宾馆饭店等重点企业、重点设备的监督检查,督促使用单位加强安全管理,及时落实事故隐患整改工作。

2、加强对特种设备制造、安装、维保等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严肃惩处违规违法行为。

3、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健全并不断完善企业特种设备各类基础台帐。

4、加强气瓶安全管理,提高气瓶充装、使用环节的安全可靠性。

5、经常性地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法规标准的宣传活动,特别要充分利用“节日”、“黄金周”、“安全生产月”等时机,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工厂、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通过社会化宣传活动,普及特种设备安全法规知识和安全使用常识,提升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增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影响力。

6、开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企业法人和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增强企业特种设备安全责任意识。严格规范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确保考核质量。

7、完善安全监察组织网络的建设。根据《南通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协管员、监管员管理办法》,修订完善特种设备协管员、监管员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进一步确定协管、监管的范围和区域,努力实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协管员、监管员整体联动的安全监察工作格局,努力消灭监管的盲区和死角。

8、加强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主动、积极、科学地开展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提高事故结案率,完善上报和统计分析工作。不断从事故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防范同类事故再度发生。

9、制定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规划,主动融入政府应急救援体系,推动企业编制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督促并指导使用单位制定针对不同设备的专项预案,特别要加强对重点监控设备应急预案演练的督导。

(二)继续巩固提高专项整治成果

1、进一步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和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工作,在2007年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和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继续督促企业按照国家、省、南通市的要求,改造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械和简易升降机,消除事故隐患。

2、针对钢丝绳、船舶钢结构行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薄弱这一情况,对钢丝绳、船舶钢结构生产企业特种设备开展专项整治,提升钢丝绳、船舶钢结构生产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

3、继续加强对气瓶检验站和充装站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巩固气瓶充装专项整治成果,坚持“自有瓶”充装监管制度,努力推行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三)完善监管模式全面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1、督促企业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好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继续加强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责任告知”,凡新登记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办理设备注册时必须先进行安全责任告知,对尚未告知的使用单位,通过检查、检验等逐一进行告知,力争安全责任告知覆盖面达到100%。要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加强安全管理,认真核查“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的情况,着重落实安全责任告知的有效性。认真研究对策,在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的有效性上下功夫,要有所突破。

2、认真总结推广“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责任标杆企业”工作经验,深入开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达标活动。气瓶充装单位、重点设备监控单位、特种设备制造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必须全部达标,同时,辖区内至少要完成100家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达标任务。

安全法基本方针范文3

Abstract: Ensuring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construction safety is the first and foremost prerequisite for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 it is also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safeguarding the people life and property, in the current era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 how to do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safety work well for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s very important.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 new changes and describes in detail how to reduce accid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projects, reduce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losses caused by the accidents to a minimum and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关键词:施工安全;安全第一;安全事故;安全管理

Key words: construction safety;safety first;safety incidents;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5-0054-02

1建筑施工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

1.1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法律形式确立的这个方针,是整个安全生产活动的指导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劳动保护的基本方针。

1.2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前提。事故一旦发生,其后果就无法挽回,防患于未然,把预防措施落到实处,从思想上给予重视,从物质上给予有力保障,在组织机构、安全责任、安全教育、提高防范、监督管理以及劳动保护、施工现场、环境卫生各方面都对事故预防措施予以充分重视,是贯彻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内容,各级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建设企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重要步骤,也是企业素质和形象的外在体现,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是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1.3 安全生产现状。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基本建设规模逐年增大,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工期安排紧的工程日益增多,工程技术风险日益突出,建设工程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建筑施工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筑施工领域的这些新变化,使安全生产和监管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建筑行业为高风险行业,难免在生产建设过程发生安全事故。近年来,随着建设项目的大量开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令人忧心。所以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人力、物力、安全监督检查等方面加大安全预防措施的投入,减少事故发生,把因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2建筑施工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充分暴露出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二是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贯彻执行还不够得力,有的责任没有真正落实,措施没有真正到位;三是在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和建筑施工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管理粗放;四是一线操作人员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较差。

3预防为主,在条款中加入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内容

3.1 招标文件及其相应的合同条款中,应当对施工安全生产措施提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招标文件中应要求投标人在报价时针对施工安全措施进行单独报价。

3.2 投标文件中除施工现场的总体安全管理措施外,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方案和组织措施都必须分别配以相对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必要的计算书,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责任人和岗位职责,制定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特殊专业工程还应制订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等等;投标人的投标价格中应就安全措施进行单独列项报价,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投标人必须在“措施项目”中就安全措施单独列项进行报价。

3.3 评标办法中,对施工安全的要求列入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内容,把对安全保证措施的评审作为技术标评审的重要内容,并设立安全保证措施评审的合格标准,投标人的安全保证措施不能达到招标文件规定的合格标准的,应作为废标条件之一施工安全措施的评审。

4加强日常管理

4.1 监管的方式手段要改变。一是要主动出击,建立稽查、巡查队伍,无论是在建工程项目还是拆除项目;二是要抓住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监管要针对出了问题的企业,出了问题的地区,让有安全问题的企业、工程项目不得安宁;三是要改变单一的运动式检查,从重点监督检查企业施工实体安全,转变为重点监督检查企业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4.2 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

4.3 要重视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和运用安全适用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建立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的限制、淘汰和禁止使用制度,经济发达地区要率先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

4.4 要进一步充实、优化、整合建筑监管资源,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不该管的事项,交由公民、市场和社会去处理和运作,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方式,将有限的监管资源调整到直接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方面,特别是调整到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方面。

5总结

目前,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正是考验施工企业和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时刻。我们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把因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为建造和谐社会做贡献。

5.1 企业高层领导首先要提高警惕,认真履行国家相关安全法规,从企业安全规章制度上下工夫,加大人力、物力、安全监督检查等方面安全预防措施的投入,同时,经常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安全队伍素质,增强安全管理能力,另外,对一线施工人员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严格按安全规章制度施工,杜绝习惯性违章和违规施工操作等,做好“安全三宝”等劳动保护措施,从源头严防事故的发生。

5.2 作为基层一线的安全管理人员更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严格认真履行神圣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检查职责,负责对施工现场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监督检查、人员教育和指导等安全工作。并加大安全检查力度,经常巡视监督检查施工现场,采取月检、周检和不定期的巡回检查及专业性检查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检查施工现场的违章现象和不安全因素,检查施工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施工方案及分项安全技术交底,各工种安全技术交底,班组班前安全技术交底和自查自咎,定期检查整改记录,职工安全教育活动记录等,促使安全检查管理形成一条龙的保证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安全法基本方针范文4

关键词:安全监督管理 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防护

Abstract: this paper in the practical work safety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to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to do not reach the designated position, safety staff quality low, safety investment insufficient, the site safety protection does not reach the designated position, supervision failed to earnestly implement the reasons of the problems such as regulatory functions of brief analysis of, and in the light of these problems, advances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safety production responsibility system safety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U664.1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面对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严峻形势,如何更好的保障和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就成了摆在各级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面前的问题。随着《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导则》等一系列建设工程安全法律法规及安全技术标准的颁布,促使我国建设工程安全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建筑业点多面广,劳动密集,交叉作业、高空作业多,属于高危行业,建筑安全事故仍频繁发生,建筑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二、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目前我国现有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管理职能分散、管理部门职能转变落后、技术装备落后等问题。建筑安全监督检查机构只有安全生产管理局及各级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而这些机构只能实施宏观监督、重点监督与抽查。质量安全监督站为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属于授权执法,大部分基层质量安全监督站专业监督人员严重不足,且无安全监督经费来源。工作经费得不到财政保障,人员得不到及时的培训,素质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没有能力购置较为先进的安全监测设施,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管手段,监督管理工作难于有效深入的开展。目前,我国有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还未完全形成,安全监督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还无法适应日益发展壮大的建筑业的需求。

(二)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安全管理人员不到位,安全责任制不能落实到位。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的重要保证,但是,部分施工队伍安全管理意识淡薄,侥幸心理严重,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不能认真落实到位,不按要求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或安全管理人员身兼多职,致使施工现场违章作业行为不能及时制止和纠正,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整改。

(三)施工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素质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的剩余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工大量流入建筑业。目前施工现场一线作业的工人大多数都是农民工。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虽然明确规定了施工作业人员须经安全教育及安全培训,但由于建筑工程工种多,人员流动性大,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安全法律法规及规范、技术规程的培训仅停留在安全管理层,落实不到一线的操作工人上,一线操作工人对技术规程的不熟悉,是违章操作的根源,是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安全投入不足,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部分施工企业由于中标价格低、追求高额利润等原因,在安全投入上明显不足,安全生产设施不能及时到位,施工作业安全防护不到位或使用不能满足安全要求的防护材料,造成安全隐患居高不下,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五)监理人员不能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责任。监理市场现在还未完全步入正规,监理人员的各种管理职责还未能完全履行到位,目前还存在一个总监理工程师担任十余个工程的总监,一个监理员监理多个工地的现象,使得监理在安全监管工作中,不能认真履行规定的监管职责,对施工单位编制的专项方案不能认真审查,不能提出建设性意见,部分监理人员对安全法律法规、技术规程不熟悉,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或发现隐患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责令施工单位及时整改到位,对违章作业现象不能及时制止和纠正,对施工单位不及时整改,野蛮施工的现象不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等。

三、对策与建议

(一)落实监管责任,转变监督模式。监督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导则》等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遵循属地管理和层级监督相结合、监督安全保证体系运行与监督工程实体防护相结合、全面要求与重点监管相结合、监督执法与服务指导相结合的监督原则,从实物监督向行为监督转变,由施工现场的应急管理转向事故预防和隐患排查,加强对施工单位安全保证体系、安全防护措施、安全评价的审核,建立高效的监督管理队伍,寻求有效的监督管理方式、方法,使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转向标本兼治,努力寻求治本之策,不断提高安全监督管理的超前性、有效性和及时性。

(二)规范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行为,增强对施工单位安全行为的监督检查。加强宣传,不断增强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促使施工单位不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安全主产责任制度,加强安全技术交底,逐步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不断提高整体安全素质,使安全管理工作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不断转变,以规章制度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提高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三)规范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加强现场实体检查。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是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人员最基本 的安全保障,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基本方针的物质体现。要通过加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使用的监督管理等有效方式,规范安全责任主体单位的行为,促使施工单位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创造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

(四)规范监理行为,充分发挥监理安全管理职能。进一步规范监理市场,规范监理行为,强化对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规范监理人员的质量安全行为。监理人员要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安全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及对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加强对隐患整改的复查,充分发挥监理的现场管理职能,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加大对建筑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要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 扭转施工事故多发的局面, 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要提高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从源头上抓好安全培训工作,逐步实现“中介教育培训, 政府考核发证, 协会劳务推介, 企业用工投保的“安全培训―劳务输出―意外伤害保险”一体化管理制度。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把安全培训的职能交给建筑协会, 协会按照对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的统一要求进行培训, 从业人员通过政府组织的考试合格、取得培训上岗证后,才能上岗。

安全法基本方针范文5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 知识管理 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体系 综合集成管理

[分类号]F204

1.引言

随着我国国家科研创新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由国家财政拨款资助的科研项目数量日益增多,作为科研项目活动证据、记忆和知识的科研项目文件的“失存”、“失信”和“失用”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如何提高基于国家科研项目文件的科研信息资源和知识资产的控制力、证据力和服务力已成为我国国家科研创新体系建设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

就管理主体而言,国家科研项目文件管理涉及科研主管部门包括科研项目经费来源部门、科研项目依托和承担单位、科研项目负责人和研究人员。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及文件管理专业人员等多个权益相关方,具有多元化和多层次复杂性的特点;就其管理过程而言,涉及国家科研创新体系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项目文件管理和科研项目知识管理等多个管理活动领域,科研活动流、文件活动流和知识活动流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就其管理客体对象而言,文件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成套性和长期可用性直接影响国家科研项目信息资源的积累、共享与交流,影响国家科研项目知识资产的生值、保值与增值。

文献调查揭示:长期以来我国国家科研项目文件管理存在管理主体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的机制,管理活动自成体系相互分隔、缺乏统一管理的规范,管理客体相互矛盾、叠加重复、缺乏统一管理的法规等问题。

如何构建面向知识管理的国家科研文件管理体系是完善国家科研创新体系、解决我国国家科研项目文件“无统一的管理机构”、“无统一的管理法规”和“无统一的管理规范”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2.国家科研项目文件管理体系:模式选择

2.1科研项目文件管理现状研究

本文采用包括档案的大文件概念,对国内外科研项目文件管理的规范及其最佳实践经验进行了案例分析。文件指“组织或个人在履行法定义务或进行事务活动过程中或为实现其目的而形成、接收和保管的作为证据或(和)资产的信息,不论其载体、形式或格式如何”。文件管理指:“对文件的形成、接收、维护、利用及处置进行高效和系统控制的管理活动,包括捕获并保存业务活动及事务处理的证据和信息的过程”。

2.1.1国内科研文件管理规范调查与现状分析 国内科研文件管理规范按其制定主体分,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科研项目主管部门(包括科研经费来源部门),如《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文档材料管理办法》、《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档案管理办法》。

・第二类:科研项目依托或承担单位(包括大学和研究机构),如《北京大学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南京大学科研档案管理办法》、《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文件材料接收归档的管理办法》、《清华大学科研项目(课题)档案管理办法》;《中国科学院科研课题档案建档规范》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研项目档案管理暂行规定》。

・第三类:国家档案管理主管部门,如《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和《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管理规范》。

分析管理规范对科研项目文件管理活动过程和对象的要求,得出我国科研项目文件管理规范具有以下特点:科研文件被看成是科研信息资源和国家科技储备手段,强调科研档案管理与科研项目启动计划管理同步、与科研项目中期检查同步、与科研项目结题与成果验收同步,重视科研文件的归档保存、保密和利用限制。

我国科研项目文件管理规范存在以下不足:①采用科研项目文件生命周期阶段管理模式,多为被动和静态管理;②对电子文件管理实施纸质与电子双套制与双轨制,缺电子科研文件形成、保管与利用的管理体系与保障机制,管理过程中产生大量重复劳动,但科研文件可靠性和可用性缺少质量管理;③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与科研文件管理过程相分离,缺少连贯和一致的管理规范,电子科研文件大量生成,但管理手段仍然以手工操作为主或以手工方式管理,缺信息化管理手段和自动化的管理规范;④科研文件跨部门和跨领域共享与再用困难重重,管理活动低效率、低效果和低效能。

2.1.2国外科研文件管理规范调查与现状分析 国外科研文件管理规范按其制定主体分,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科研项目主管部门(包括科研经费来源部门),如美国科学促进会制定的《文件规划:如何做指南》、英国国民健康服务基金委员会制定的《科研项目文件的文件管理》、英国信息系统联合委员会制定的《科研机构原始科研数据和文件的管理》、《科研文件管理指南》。

・第二类:科研项目依托或承担单位(包括大学和研究机构),如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制定的《科研数据和文件管理的方针》、美国加洲大学制定的《数据管理:科研文件》;美国能源研究与发展部制定的《文件保管期限表》、英国Boyce Thompson植物研究所制定的《BTI科研文件保管指南》。

・第三类:国家档案管理主管部门,如美国文件档案管理署针对科研文件制定的《战略方向:鉴定方针》。

分析管理规范对科研项目文件管理活动过程和对象的要求,国外科研项目文件管理规范具有以下经验:①国家科研项目文件被看成是国家公共资产;②多采用业务连续体管理模式,将科研文件看成科研活动过程的有机组成,强调基于证据的科研项目治理,遵从并符合学术规范与档案管理要求,管理规范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③强调科研活动过程中所有利益相关方有义务管理好科研文件,对科研文件形成、鉴定、移交、保管与销毁,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科研数据共享与利用,科研文件质量保证,科研文件信息化管理与电子文件管理负有共同责任,多为主动动态管理;④各部门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并得到法律授权,档案管理部门对科研文件的处置与销毁、永久保管与利用负有法律授权的重任,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部门对文件的质量保证及其管理有合法合规的义务。

2.2科研项目文件管理模式SWOT比较

综合分析国内外科研项目文件管理的最佳实践经验及研究成果,从科研文件管理的主体来看,科研项目文件管理存在四种管理模式:

・第一种:面向档案管理部门的文件生命期管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关注文件客体及其微观管理对象质量控制,重视文件的保存与知识的保值,对提升文件的控制力有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是一种末端的静态被

动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在无统一管理法规依据的条件下,很难解决科研项目文件的失存问题。

・第二种:面向科研项目负责人和研究人员的业务连续体管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关注文件管理活动及其中观管理活动过程控制,重视文件的形成与知识的生值,对提升文件的证据力有积极的作用。是一种动态应对的科研项目治理模式,在无统一管理规范的条件下,很难解决科研项目文件的失信问题。

・第三种:面向科研主管部门或基金来源部门的知识生态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关注文件管理系统及其宏观管理服务控制,重视文件的再利用与知识的增值,对提升文件的服务力有积极的作用。是一种主动适应的知识资产管理模式,但在无统一管理机构的条件下,很难解决科研项目文件的失用问题。

・第四种:面向国家科研创新管理体系的综合集成管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关注文件管理体系及其复杂系统综合集成管理,重视文件多种多样价值的实现。是一种动态适应的信息资源与知识资产集成管理模式,但在无统一管理机制的条件下,很难实现科研项目文件的多元化和多层次管理。

四种模式的SWOT分析及典型案例如表1所示:

2.3综合集成管理模式分析与选择

对上述四种科研文件管理模式分析比较,综合集成管理模式是涉及管理主体最多元、管理客体最多层次、管理过程最复杂,管理价值最大化实现的最佳实践模式。该模式以国家科研创新管理体系为服务目标,以科研业务连续体管理理论、文件全生命期管理理论和知识生态管理理论为指导,融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文件管理和科研知识管理的目标与受益为一体,以满足共同的期望和要求为基本方针和原则,集成相互影响和相互关联的管理活动内容和要素,科研治理、文件质量管理和知识资产风险管理优势互补,有利于发挥不同管理部门和各种学科领域的优势,建立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复杂管理体系。SWOT分析如图1所示:

3.国家科研项目文件管理体系:模型构建

3.1基于综合集成管理模式的概念模型与分析模型

从完善国家科研创新管理体系的宗旨出发,采用综合集成管理最佳实践模式,以科研业务连续体理论、文件生命期理论和知识生态理论为指导思想,提出国家科研项目文件管理体系是指导和控制一个科研项目与文件相关的活动的管理体系。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

分析模型如图3所示:

3.2基于综合集成管理模式的规划模型

图4是基于综合集成管理模式的国家科研项目文件管理体系的规划模型,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管理三个层次搭建了三类管理活动联动的工作网络。微观层整合管理对象,解决科研项目文件的失存问题和科研项目知识的保值问题,提升基于文件的国家科研项目知识资产的控制能力;中观层优化管理活动过程,解决科研项目文件的失信问题和科研项目知识的生值问题,提升基于文件的国家科研项目信息资源的证据能力;宏观层创新管理体系,解决科研项目文件的失用问题和科研项目知识的增值问题,提升基于文件的国家科研项目信息资源和知识资产的服务能力。

3.3基于综合集成管理模式的实施模型

国内外最佳实践经验研究揭示,科研项目文件管理最佳实践均遵循以下8项管理方针和基本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合规性:科研文件产生、保存和提供利用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学术规范、研究者职业道德规范等科研业务要求。

・第二,规范化:采用国际标准和遵循国际最佳实践惯例,以系统化、标准化和自动化管理手段管理作为科研信息资源以及科研项目活动证据,记忆和知识的科研文件。

・第三,全员参与:科研文件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成套性和可用性保证是所有科研活动参与者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集中统一管理:国家科研项目文件作为国家知识资产,其处置与归档,永久保存与利用应合法合规,集成统一管理是法定的义务和责任。

・第五,全程管理:从开题到结题的科研活动全过程和从文件产生到销毁或永久保存及再利用的全生命过程中,每一份国家科研项目文件都应该得到适宜和有效的处置。

・第六,集成管理:面向利益相关方共同的目标和受益,将科研流、文件流和知识流集成,融管理主体控制、管理过程控制和管理客体控制为一体,实现服务满意、过程高效、结果质量保证。

・第七,知识产权保护:严格执行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规定,保护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

・第八,安全与保密:严格执行信息安全法和国家秘密法等法律和科学技术保密相关规定,确保国家科研秘密和本单位的科研秘密等不受损害,科研文件在动态变化的技术环境中可以持续再用。

图5提出了实现上述管理原则的国家科研文件管理体系实施模型,从管理的责任分工与合作、管理的思想与方法、管理的任务与目的、管理的内容与要素构成实施框架,建立了管理主体问合作联盟的工作机制。

3.4基于综合集成管理模式的评估模型

图6提出了基于综合集成管理模式的国家科研项目文件管理体系评估模型,为管理目标和受益的实现,管理方针和原则的实施提供了连贯一致的评估目标、评估对象和评估内容。

4.结论和建议

按管理主体、管理活动过程和管理客体的关系来分,国家科研项目文件管理相关活动中存在科研项目文件生命期管理模式、科研业务连续体管理模式、科研知识生态管理模式和综合集成管理模式四种管理模式。SWOT分析揭示,综合集成管理模式最适合我国目前“三无”管理的现状,最适宜解决“三失”问题,对提升国家科研项目的“三力”影响力最大。

基于综合集成管理模式,本文提出了面向知识管理的国家科研文件管理体系规划、实施、评估的构建模型。规划了所需建立的目标、过程及预期的结果,明确了其实施的管理方针、基本原则和工作机制,提出了根据目标实现、方针和原则实施过程进行的监测和测量,针对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提出了持续改进的综合集成管理解决方案。对完善国家科研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以下三点对策建议:

・第一,建立统一管理的联合法规,提升基于国家科研项目文件的科研信息资源和知识资产的控制能力:实施合规性要求、知识产权保护、集中统一管理方针;建立具有连贯性的国家法律法规、科研学术规范和档案质量要求;将科研项目文件管理嵌入科研创新管理体系。

安全法基本方针范文6

【关键词】城市燃气;安全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9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安全事故案例

2011年3月12日,位于长春市迎宾路与西三环交汇处4间平房发生爆炸。经排查,确认为DN200灰口铸铁管脆性断裂,事故致使泄漏的燃气经管道断裂处迅速扩散,通过地下土层进入距离此管网7.1m处的门市房内并聚集,达到爆炸浓度后遇不明火源发生爆炸。此次事故共造成8人死亡,9间房屋不同程度损毁。经专家组现场分析一致认为,断裂是由于当时长春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地下冻土层荷载不均形成剪切力挤压管道造成的。

2011年4月11日,朝阳区和平街12区3号楼发生燃气爆燃事故,导致该楼东侧5单元整体坍塌,6单元大部分坍塌,造成6死1伤。爆炸原因为天然气泄漏,遇明火引起爆炸。以上事故的发生说明燃气安全管理较为薄弱,燃气企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燃气安全管理,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时刻铭记在心,落实在实际工作中。

2 安全管理的理论基础

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则。

2.1 安全生产概念

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2.2 事故致因理论简介

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只有掌握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系统处于有效状态。从不同角度对事故进行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种事故致因理论:

①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阐述企业工人中存在着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的一种理论。一般来说,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人在进行生产操作时往往注意力不能经常集中在操作上,因而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外界条件,其往往有如下的性格特征:感情冲动,容易兴奋;脾气暴躁;厌倦工作、没有耐心;慌慌张张、不沉着;动作生硬而工作效率低;喜怒无常、感情多变;理解能力低,判断和思考能力差;易极度喜悦或悲伤;缺乏自制力;处理问题轻率、冒失;运动神经迟钝,动作不灵活。

②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即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如企业进行安全培训和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其目的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控制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以达到控制事故诱因的产生。

③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指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各种能量,如因某种原因失去控制,就会发生能量违背人的意愿而意外释放或逸出,使进行中的活动中止而发生事故,导致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如果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人体,并且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则将造成人员伤害;如果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设备、建筑物、物体等,并且超过它们的抵抗能力,则将造成设备、建筑物、物体的损坏。如2011年11月21日西安市嘉天国际公寓液化气爆炸事故可分析为能量未按人们的意愿释放,造成了9死34伤,建筑物严重损坏。

④ 系统安全理论:指在系统生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利用系统安全理论,把从事企业安全生产的有关人员、设备进行有机的组合,并使这种组合在企业生产全过程合理运作,形成合力,在保证安全的各个环节上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2.3 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与控制包括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前者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后者是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小。对于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应从安全技术着手。安全技术即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即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教育即使人知道存在的危险源和应对措施。

3 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

3.1 严格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

近年来,我国非常注重安全生产,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2002年颁布的《安全生产法》是指导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部基础性综合法律,之后又相继颁布了一些法规和安全技术规程,已形成了基本的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燃气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危险行业,其运营企业更应该严格落实和遵守国家安全法规,预防和杜绝燃气事故的发生。对于燃气企业,安全至关重要,建立完善的安全运营管理模式,是保证燃气企业安全运营的重中之重。在科学的安全运营管理下,合理地设置企业内部机构与岗位、确定机构和岗位的职责以及各个机构、各个岗位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实现燃气企业安全运营的基本前提。某燃气公司安全运营管理组织结构见图1。

图1安全运营管理组织结构

3.2 城市管线统一规划,统一设计

城市燃气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燃气企业或燃气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也是一项全社会的基础管理工作。从主观上讲,燃气企业和燃气行政管理部门要恪尽职守,努力完成各自的本职工作;从客观上讲还需要规划、城建、市政、电力电信、消防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建立协调与协同机制,采用行政干预策略与各行业间监督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地将各种埋地管线统一规划,严格按照设计规范综合排布,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强化监管,从起点杜绝产生不安全的隐患。

3.3 严把工程质量关,严防不合格的工程投入运营

如果工程质量不过关,容易给今后管网运行留下隐患,造成供气管道事故,直接威胁广大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要严把工程质量管理,对全部工程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法人责任制,逐步从勘探、设计到施工管理直至工程竣工验收,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为优质、高效的工程质量提供保障,为管网安全运行提供扎实的基础。

3.4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用户安全用气的指导,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

燃气企业与用户的关系,通过规范服务特别是通过给予用户安全、稳定、可靠、便利的用气服务来维系、巩固和发展。用户的安全管理,基于燃气本身的特殊性,更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采取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律法规、正确安全使用燃气器具、燃气设施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印制散发宣传材料,播放广播、电视新闻,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和开展知识竞赛等,在全社会形成重视燃气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另经常与各居委会联系,以便及时解决居民在燃气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3.5 编制抢修抢险预案,组建抢险队伍,不断提高员工自身素质

燃气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抢修抢险预案,组建一支能有效遏制、处理突发事故能力的快速抢险队伍,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定期开展演练。

加强企业员工自身的安全教育:新工人上岗必须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职工调换岗位、转岗、复岗也应做好安全教育;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方可上岗。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专项和综合性的安全检查。通过培训学习和检查,使广大员工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思想上重视安全,工作上注重安全操作。

3.6 进行信息化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燃气管网进行实时监控

依托现有不断成熟的 SCADA调度系统、GIS 管网信息系统,提高输配管网管理的安全可靠性。通过实践,我们已体会到燃气信息化建设给燃气安全运营带来的方便,这些系统的应用方便地满足了燃气管网的资料维护、信息查询、安全运行、报警抢修、日常调度、场站维护等日常事务的处理。

4 结论

安全管理对于燃气企业来说是日常的一件大事,现通过阐述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安全管理的重新定位、安全管理的措施等几个方面,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深化思维和办法,希望以此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娜.基于风险的长输管道腐蚀缺陷的检测及维修规划[D].兰州理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