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变更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据库变更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据库变更管理

数据库变更管理范文1

本次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所应用的正射影像图(DOM)主要是以两个时相的2010年9月与2011年9月左右的SPOT5卫星影像为基础,其分辨率为2.5m。依据两个不同时相的影像制作遥感监测疑问图斑。将制作的2011年度土地利用遥感正射影像图与2010年度遥感影像和上一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库(基础库)进行叠加,监测2011年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制作成2011年度遥感疑问图斑监测成果,分发各地辅助开展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收集整理土地管理方面的相关资料,准备调查所需的有关设备。资料主要包括:2010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下达和执行情况,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相关图件、数据,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农业结构调整,灾毁耕地,生态退耕,违法用地和查处等方面的资料。

1.1外业调查底图的制作

外业调查底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依据本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审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情况、基本农田调整、土地违法及查处等各类用地管理信息的批准文件、范围界线等相关资料,与2011年度遥感监测影像、新增建设用地变化图斑及2010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等成果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形成外业调查底图。第二部分是将省里下发的疑问图斑与2011年DOM影像进行套合,制作标准的1∶10000外业调查底图,其中将2011年度的疑问图斑编号在调查底图中进行显示,以此来确定疑问图斑的地理位置,如图1所示。

1.2内业对资料的分析与处理

2011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包括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和用地管理信息两个方面的调查工作。土地部门将本年度要作变更的图件以纸制或是电子的方式提供给作业单位,作业单位根据图件的性质,如新增耕地情况(包括耕地来源、坡度),建设用地变化情况(分为往年批而未用、本年批准本年建设、本年批而未用、本年未批先建三种类型),或是以用地类型或权属性质等进行分门别类。作业单位要对土地部门提供的图件与原始库内的地类进行比对分析,确定该图件是否需要进行变更或是需要进行部分变更,同时做好相应记录,以便日后进行查询与修改。

1.3外业调绘与处理

外业调绘应用GPS技术,对土地变更现状进行调查,主要任务包括:土地现状变更调查、调查成果核查,对监测图斑性质的认定、范围确认、拍照,对合法用地审批文件审核,对违法用地取证、测量等工作。尤其是对省里下发的依据遥感影像及监测成果和新增建设用地进行逐图斑的全面核查,对非建设用地变化流量、流向不合理的进行重点审查与核查,对基本农田信息进行政策性复核。再有就是借助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对变更结果中的用地管理信息标注情况进行逐项分析与核查。同时,对内业核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确定重点地区、重点地类,开展实地重点抽查核实等工作。

2数据转换与预变更层制作

将整理好的资料进行展绘成图制作预变更图层,其主要包括:预变更行政区、预变更零星地物、预变更线状地物、预变更地类图斑四层。预变更图层数据的制作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种:由图件数据直接转绘,本工序关键的矢量数据转换主要是投影信息的转换,因为地方的很多图件存在投影信息是否有带号的问题,坐标系统不一致的问题,因此要根据基础库的坐标信息对现有数据进行数据转换,使数据转换到同一坐标系统中,保证预变更图斑地理位置正确性。第二种:通过遥感影像监测的图斑,这主要是通过外业GPS量测,对遥感监测图斑进行外业调绘检核,而形成的预变更数据。第三种:就是应用基础数据库中的“往年批而未用”的建设用地,在本年度中进行建设的用地,进行的属性变更。

以上的三种方法都是制作预变更地类图斑层,而其它的预变更图层,可以通过GIS软件———国源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预变更图层的自动提取,过程是将已制作预变更地类图斑数据与基础数据库中土地利用图斑、线状地物及零星地物进行空间叠置,按预变更地类图斑提取预变更线状地物、预变更零星地类,分别生成变更图斑层。制作预变更图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避免微小面的形成,微小面和负值面多数是因为上图斑的面积与其周围线状地物的面积之间与产生的差值过小,无法在图上表示而造成的,如图2中的村庄之间的空隙就比较容易造成这种微小面,所以在上图的时候要对预变更图斑与上一年度基础库关系进行处理。2)预变更线状地物属性的填写,如预变更线状地物是预变更图斑的边线时,其变更形为“图形变更”或是“属性变更”,一定要正确处理“灭失”的线状地物。3)要对预变更图层进行检查,主要是对各预变更图层的数据中的图形与属性进行检查。

3变更的运行

运用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软件———国源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变更功能,按照数据库更新的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对土地调查数据库中已经发生变化的地类、范围、属性等进行地块变更,更新调查数据库,生成2011年土地变更调查增量数据,以及县级更新调查数据库。然后,进行数据库的权属更新。最后,根据耕保部门提供的基本农田信息对更新后的调查数据库进行基本农田数据更新。利用GIS系统提供的面积控制核查、量算功能,输出各类图表。按照数据库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要求,对分县土地调查数据库进行全面质量检查。经成果核查和质量检查通过后,依次逐级更新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4最终检查与数据整理

利用更新数据上报软件,对本年度的增量数据库和变更调查统计表进行全面的检查,基本农田要通过2011年度土地调查数据成果质量检查软件的基本农田检查。年库土地调查数据库、增量数据库和变更调查统计汇总报表三者之间保持一致,变量调查统计报表内与表间数据逻辑关系要正确。应用GIS软件的汇总功能对土地调查变更后数据库进行逐级汇总,如年度内每块土地的利用变化情况,形成年度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汇总结果。将县级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成果,最终形成年度各级土地利用变化汇总结果。各地可根据从变更后的数据中提取的各类统计报表,并结合本地区的年度土地管理各项工作情况,开展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析,编写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5结束语

数据库变更管理范文2

设计基于IT运维的设备管理平台时,可以在遵循上述需求分析的情况下,进行数据库、中间代码以及前端等的设计,设计后同时进行数据库、中间件及客户端的部署。考虑到以后的管理及维护成本,可以采用B/S架构;数据库选择Mysql,其高性能及高并发性会给设备管理平台提供高效的数据引擎支持;为提供报表管理功能,设备管理平台也会提供数据导入导出工具。基于IT运维的设备管理平台能够对设备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管理,不论是进行设备的采购、维修还是报废等工作,都需要根据设备管理的操作流程进行,而且设备管理流程的每个步骤都要能够根据操作人员的角色进行业务处理,从而快速、高效的管理设备。作为平台的核心功能模块,设备故障处理要经过故障申报、故障处理以及处理结果等步骤,每一步骤完成后会显示步骤的操作人员和处理时间。

2IT运维管理平台的功能模块

缺陷管理模块中可以创建关联的变更单,此时有缺陷的被管理设备的状态被标记为“搁置”,缺陷问题被创建后,一旦缺陷问题被成功关闭,则可以根据缺陷的解决状态进行设备的状态变更,解决的缺陷其状态被变更为“已解决”。缺陷的记录一般由发现缺陷的人员进行,缺陷验收合格后,设备管理平台的运维人员需要注明缺陷处理的相关信息,并注销缺陷。IT设备经常会遇到变更关联设备的情况,如果某设备有关联的设备存在,那么此设备的关联关系在被关闭前,此设备不能被移除。其中,用户接入指的是用户提交设备变更单,对于处理完成的变更单,如果其达到预期目标,那么此变更单相关的设备变更流程即可关闭,否则此变更处理流程需要被返回。检修人员作出的检修申请形成变更申请单,如果此变更申请单涉及到的是通信的检修或停退,需要判断此检修过程是否存在检修计划,目的是让用户明确的知晓,从而指导设备管理。安装人员提交安装调试的变更申请,只有当所有变更资料都提交完后,才去验收安装调试过程是否合格;如果安装调试过程达到预期目标,则可以关闭此变更申请单。配置管理变更申请一般是由用户提出,配置管理人员会判断是否需要备份处理。日常巡检管理模块根据巡检的设备来执行不同的标准,巡检记录可以根据不同的预定义规则生成。设备管理平台的运维人员根据巡检标准、巡检周期等进行设备的定期巡检,并记录相关的巡检日志。相关设备的维护人员对此巡检日志进行分析,并给出是否正常、是否有缺陷等结论,如果发现设备的缺陷,则依据前文介绍的缺陷管理模块进行处理。

3基于IT运维的设备管理平台

数据库变更管理范文3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地籍管理;业务功能模块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地籍管理信息化已经得到高速发展,已经开始向智能化、集成化发展,使地籍管理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软件开发、硬件投资、人员培训等内容。这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就使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地籍管理也面临困境,因为经济实力也是制约地籍管理发展的瓶颈。在中西部地区大多数城市经济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广大地、县级市,要想独立投资开发一套完整的地籍信息系统已超出了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可社会的发展又需要必须用现代化的手段来进行地籍管理,才能适应对地籍管理的需要,这就要求有一种经济、实用的系统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1.我国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我国地籍管理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地籍管理,是实现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地籍管理的现代化,是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地籍管理是土地部门的基础性工作,在土地部门的日常业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地籍部门的工作影响着土地部门的正常运转,并直接关系到政府职能部门的形象问题。因此地籍部门实行“信息化工程”是广大土地部门提高办事效率的工具。现有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显示与输出等交互过程,呈现给使用者的是地籍的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土地数量信息、土地质量信息、法律信息等矢量与属性信息,对于这些交互过程的直观性缺少考虑和重视。事实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使用者不仅仅是少数专业人员,对于关心地籍信息的大多数非专业人员来说,为方便操作和理解,系统的直观性应该予以关注。确切的说,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交互环境愈接近实际环境,就有利于阅读和理解。从这个意义来说,未来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交互环境将是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地籍信息的三维描述与表达。二维虚拟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将展现地籍管理的直观性,可以直观的了解土地利用情况。

2.地籍管理信息的系统总体框架

我国城镇地籍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由许多部分组成,在实际应用中可删、可加。本文在这里只介绍部分组成,以利于了解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状况。

2.1地籍管理信息的硬件环境和网络环境

地籍管理信息的硬件环境和网络环境是整个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运行赖以依存的支撑体系,主要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操作系统、网络接入技术等。

2.2地籍管理信息的业务数据库群

地籍管理信息的业务数据库群主要是国土资源信息化过程中各个系统依赖的数据库,包括国土业务规则数据库、地籍数据库、办公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档案数据库、建设用地数据库、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库等。本次系统建设主要涉及的地籍数据库中存放了地籍业务中存储的土地证书、权利人、登记卡等权属信息,同时也存储宗地、界址线、界址点等空间数据。同时在数据库中还包括项目信息、业务定义、表单定义等内容。

2.3地籍管理信息的业务支撑平台

地籍管理信息的业务支撑平台主要包括系统开发和运行时需要的支撑平台,包括国土政务平台、开发和运行平台、数据库平台、ARCSDE服务等各种基础平台。国土政务平台是一个各个子系统运行时必须的框架,各个子系统通过接口服务装配在该平台下,通过政务平台之间的通讯协议进行运行。

2.4地籍管理信息的业务子系统群

地籍管理信息的业务子系统群主要是在该框架内包括的各个子系统,包括地籍管理子系统、土地利用现状管理子系统、建设用地管理子系统、土地规划管理子系统、办公自动化子系统、档案管理子系统、执法监察管理子系统、信息子系统、土地储备管理子系统、数据交互子系统等一系列子系统。所有的子系统都是通过调用政务平台的公共接口服务进行运行,如地籍管理子系统中的业务流程流转情况都是通过政务平台工作流接口进行管理。所有的子系统对数据库的访问都是通过数据通讯组件进行。

2.5地籍管理信息的用户群

地籍管理信息的用户群主要包括国土资源局局领导、各处室成员、系统管理员、业务管理员、以及一些公众用户等,这些用户通过单点登录方式进行系统登录,政务平台系统根据统一权限管理对每个用户进行权限分配,使得每个用户登录系统后出现自己需要办理的业务项目。

3.应用地籍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1地籍管理信息的农村综合变更模块

地籍管理信息关于农村综合变更是土地详查系统内容重要组成部份,综合变更包括:图形变更及权属变更,而对于图形变更包括:图斑,线物,行政村,行政镇,地类界线,宗地,标志点,权属拐点等。属性变更指的是当图形发生变更后,相应属性会发生改变,如:地类,所属单位,面积,长度等变更。

3.2地籍管理信息的勘测定界模块

地籍管理信息主要指根据土地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界定项目用地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的技术服务性工作,最后出土地定界图纸,图纸所注面积就属合法使用范围。可以提供直观的图表数据,是领导决策工作的重要依据。

3.3地籍管理信息的土地现状变更台帐模块

通过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对土地权属调查和土地利用分类调查,结合系统已有的土地利用台帐打印输出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台帐和某个时期土地利用流量分析表;可以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清查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分布和现状,更新土地利用基础图件,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真正做到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和实地三者相一致;可以利用现状变更台帐和土地利用流量分析表,可以方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科学的实施土地资源规划,有效监测耕地、建设用地及其它各类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

3.4地籍管理信息的农村土地流量分析模块

地籍管理信息的土地流量分析是国土局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内容,主要针对土地的变更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土地流量分析可以对年度土地的变化情况及利用情况有总体的掌握,对于切实的保护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平衡,适当控制农用地转变建设用地规模及数量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4.结语

功能模块的设计保证了系统对土地登记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通过计算机实施监控,加强工作进度监督,自定义办公流程中的各类表格、用户、岗位、权限及数据关联、流向关系,能够动态显示或跟踪宗地变更情况,对于提升国土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科]

【参考文献】

数据库变更管理范文4

【关键词】3S技术;土地变更调查;技术应用;探讨

一、土地调查中的3S技术

所谓的“3S”技术,主要是指遥感(RS) 、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统称,是以处理地球表面信息为主要特征的空间信息技术。其中遥感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应用探测仪器,从远距离把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物体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遥感技术在农村土地调查中主要用于调查基础底图的获取和制作; GIS技术是指地理信息系统,也就是用于在计算机的软件以及硬件的支持下,把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数据按照地理坐标的基本顺序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分析,实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精度定位、导航、工程建设、地震监测、气象预报等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服务。综合应用“3S”技术,把它们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以GIS为核心,实现“3S”技术集成,形成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采集、更新、处理、分析为一体的完整技术体系,据有数据处理综合、快速,准确可靠,耗费时间、人力、物力少,成果资料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特点,是农村土地调查技术的发展方向。

二、农村土地变更调查技术路线研究

采用“3S”技术开展农村土地调查,即采用遥感(RS)技术,获取遥感影像图数据,对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进行融合,快速提取变化信息,并制作调查底图。外业调查在GNSS技术引导和准确定位下,快速确认变化图斑的类型、面积、范围和权属,核实地线状地物宽度和零星地物的量测,内业采用GIS空间数据库技术,实现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管理一体化,准确、迅速分析处理和存储数据,及时建立和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

三、应用“RS”技术获取影像底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遥感已在土地调查、土地规划、耕地保护、执法监察等各个土地管理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遥感技术定期重复对地观测,可对土地利用现状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通过不同时点的遥感影像进行融合处理,可直观发现土地利用现状的变化情况,高效便捷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变化的位置、地类、面积等属性。将取提变化的图斑与上一年度变更调查成果进行叠加,即可制作外业调查工作底图。

四、运用GPS技术开展外业调查

采用GNSS网络信息系统,为PDA型的GPS提供实时差分数据,可将数据采集精度控制在亚米级,将使土地调查工作方式产生重大改变,极大提高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效率和数据的现势性与真实性。外业调查时,将上一年度形成的年度变更数据库及预先提取的变化图斑等形成的调查基础底图导入PDA,围绕变化图斑一圈,即可实地采取变化图斑的实际位位置和范围,并对相关属性信息进行现场编辑,内业可将数据直接导入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调度建库系统生产出来的数据库成果,实现查询、变更、统计、分析、汇总、输出、权属登记、历史管理等功能,以及对土地调查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和多级信息共享,完成县级数据更新后可直接进行汇总和上报,整个农村土地调查流程将更加智能和便捷。

五、运用GIS技术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

采用专业数据库处理系统,将外业采集的数据从PDA中导入电脑,并进行数据转换,将变更地块的坐标信息和属性信息(权属、地类等)录入到预变更数据库中,与上一年度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基础数据叠加分析出变更记录表和面积变化流向表,根据以上信息生成变更数据包。另外根据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建设用地报批地块、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农业结构调整、灾毁及其他土地利用变化地块对变更项目的位置、面积、地类变化、批文等情况进行逐一核实,确定每一变更项目的真实性、准确性。

六、工作实例

以重庆市2012年土地变更调查为例,首先根据国家下发的2012年度遥感监测影像与2011年监测影像进行叠加分析,内业提取年度变化图斑,并结合土地征收、转用、供应、土地开发整理等相关项目红线,制作外业调查工作底图。外业采用GNSS信息系统,实地辅助开展变化范围的采集和核实。将调查结果按照数据库更新标准和标求,用MAPGIS软件,采用增量更新的方式,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形成土地利用情况汇总表,包括更新数包、各类统计汇总表、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等。

七、结语

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充分运用“3S”技术,以遥感技术作为调查和数据掌控的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数据建库和汇总上报的平台,以GNSS作为外业数据采集的手段,使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工效率有很大的提高,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在土地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梅安新 秦其明等 遥感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据库变更管理范文5

关键词:土地更新调查“3S”技术

一 概述

近年来,随着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的迅猛发展,“3S”技术在土地规划及其实施管理中的利用越来越大。运用现代信息采集与定位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土地资源信息采集、存储、更新和服务的模式,以更快捷、有效、经济的方式向政府及社会各界提供服务。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国际互连网(INTERNET)技术已成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支撑技术体系,它们在获取土地信息、存贮、更新、分析、交流和应用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它们的作用是:RS发现土地变化的信息,GPS确定变化的区位,GIS汇总并分析土地信息,INTERNET传播并交流土地信息。这些技术的运用保障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实施,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将对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过程作一些介绍,对“3S”技术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作用做一些阐述。

二土地利用更新调查

2.1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的基本要求

要按照权属调查的规定程序,调查城镇区以外的农村地区国有土地使用权与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之间的权属界线、集体土地所有(使用)权之间的权属界线;要根据权属界线及民政部门划定的行政境界的图件与说明,标注行政界线;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图上表示的要求,调查出每块土地的利用状况,进行土地分类及面积量算,汇总统计,输出各种图件和表格,并为建设相应的土地管理信息数据库提供数据源。

2.2变更调查的外业调查

外业调查人员依据正射影像图上标示的变更地物方位,实地寻找变更地物的位置,在达到变更地物所处位置时,采用GPS动态定位方式,沿每个变更图斑界线,按设计方案进行数据采集,对采集的数据可利用随机专用程序完成数据处理;对变更的线状地物,为提高精度,一般采用GPS定位后,用钢尺实测宽度,并进行记载;对零星地物一般采用GPS定位后,用卷尺实地丈量面积并记载。

2.3变更调查检查验收

变更调查检查验收采取内、外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内业主要检查变更调查记录表、统计簿、土地统计台帐、图件变更及更新等,重点对耕地、建设用地变化情况进行检查;外业主要检查变更记录的准确性和变更精度,在对全区土地利用现状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实地发生变化的图斑,利用手持式GPS接收机测量边界坐标,采用差分技术手持式GPS接收机测量精度满足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更新及土地利用规划基础数据图库建设的精度要求;对实地发生变化的线状地物采用GPS定位后,用钢尺丈量宽度。

三 更新调查中的数据处理

3.1内业图形数据采集

3.1.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生成图件类型

除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外,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主要的基本图形数据是:大比例尺的权属界线图、行政界线图、地类界线图。

3.1.2调查数据的采集方法

应按地形图上地形要素的采集方法,采集土地调查要求的各种要素数据,其中主要有:

1、在内业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立体采集所有地形要素和部分地类要素,并经初编回放成纸图后,由外业在修测补调地形图同时,在影像图和纸图上按设计书中的要求进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

2、由内业在计算机上通过在DOM上叠加已完成的数字图形,根据外业在影像图和线划纸图上标注的调查内容以及有关的调查记录,对原初编的图形作修改编辑,最后成图。

要求在内、外业交接半成品和最后提交成品前,每个作业单位都必须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认真的检查。

3.1.3数据采集的内容:土地权属界线的采集、行政境界的采集、地类采集

3.1.4图幅的拼接与检查

1、权属界线图

在采集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中提取第一级及第二级权属界线和虚拟权属界线,以镇界线范围为基础拼接成权属界线图的范围。要参照土地权属调查表和其它调查资料,进行权属界线检查,保证权属界线封闭、无缝。

2、地类界线图

在采集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中提取地类界线,以行政村区域范围为基础进行拼接和检查,保证地类界线封闭、无缝。

3、行政界线图

采集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中提取各级行政境界线,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拼接和检查,保证各级行政界线封闭、无缝。

3.2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土地利用数据更新

MAPGIS等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具有输入、编辑、管理库、空间分析、输出等主要功能,系统可满足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更新

3.2.1对外业测绘成果处理

由于土地利用数据库建立在MAPGIS系统上,原则上讲若GPS外业数据处理成DXF格式,即可通过MAPGIS文件转换模块,直接转换成MAPGIS系统所能接收的数据格式才能进行数据库的更新。

将符合MAPGIS系统格式的GPS图斑变数据,调入原数据库相对应的文件,并将两个文件叠加成一个新文件,在新文件上进行图形编辑,赋属性后分层存贮,并按变更地物所属区域生成新的行政辖区、线状地物、图斑等文件,最后完成各类数据汇总统计。

3.2.2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建库

在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更新前,我们需要对土地利用数据库(土地更新调查前已建)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数学基础)和图面要素检查,对不符合《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完善。数据库为基础,把整理好的变更测量图形和变更记录表形成变更数据交换文件(含图形数据、属性数据),添加到MAPGIS爱地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项目中,进行区对区、线对区、区对线的叠加分析、处理、图形数据合并处理。进行综合处理、预处理、拓扑错误检查、逻辑错误检查;对变化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类等变更要素进行更新,生成标准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图,建立具有数据查询、汇总、输出、变更等功能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将历史数据与现状数据进行变更趋势分析,生成资源动态管理库。

3.3面积计算及汇总

3.2.1、面积计算

一般以计算机量算面积经图幅理论面积控制平差后为准,要求精确到0.1m2。自动计算功能进行面积计算时,要对计算出的面积根据土地分类汇总统计的要求,将数据存储在通用数据库的属性数据库中,并通过编号和代码使图形要素与属性数据库之间建立连接。

3.2.2、面积检查

1、各乡镇的土地面积之和应等于全市的土地总面积。

2、乡镇的土地总面积应等于所辖各村级权属界线的面积之和。

3、行政村的土地总面积应等于该行政村范围内各村民小组(或村坊)和宗地的面积之和。

4、行政村的土地总面积应等于该行政村范围内各分类地块的面积之和。

四 正射影像图制作的精度问题

正射影像图是制作工作底图的基础,同时又是内业处理更新建库的基础。所以DOM的精度、色彩、明暗对比、清晰程度在室内目视解译中和外业调绘中有很大程度的影响;DOM的精度直接影响整个数据库的精度。当将影像根据1∶1万标准分幅配准并用DEM、DRG纠正,仍然发现与土地利用现状图大量不对照情况,我们采用GPS数据检验,经过检验确定DOM的精度完全符合要求。因此,在今后的土地利用基础图件与数据更新工作中,要足够重视DOM的质量。注意原始影像的质量以及在DOM的制作过程中,提高遥感数据预处理,影像融合,正射校正,镶嵌配准的准确程度,从而提高DOM的精度,也会大大提高整个数据更新的精度。

五 遥感影像解译方法

遥感影像解译也是整个工程重要一环,而且工作量也相当大,所以,既要注意解译的速度也要注意解译的精度。为了提高解译速度,我们应该借助于计算机自动分类,但是由于大量同厝异物和同物异谱的存在,不能完全依赖于计算机自动分类,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将自动分类、人机交互解译、外业调绘有机结合,具体就是将自动分类结果、土地利用现状图、DOM二者叠加,人机交互解译,最后还要用外业调查来保证解译的精度。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保证了精度。

数据库变更管理范文6

关键词 :基本农田 ,信息系统,mapgis

Abstract: the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especially the protection of basic farmland has always been a national priority, the country at present general land use planning work has been basically end, now into the basic farmland demarcated work stage.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land and resources, the basic farmland demarcated work a important task is to establish the basic farml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t all levels, through the routine information supervision, implement the strictest arable land protection system.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ctual work, in the existing software and hardware, and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really feasible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mbined with the use of software in guangxi universality and broad, at the county level of protection of basic farmland management system function demand and put forward the design 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so as to provide the guidance system development each county.省略技术开发,C/S体系结构。

当今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形成了诸多关于土地管理方面的软件,基本农田信息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据库,不仅包含基本农田的属性信息,充分借助GIS空间分析与属性查询的交互式操作进行数据变更和统计,是一般软件所不能及的,利用GIS软件管理地理信息数据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另一方面,在运行环境上,Internet技术飞速发展,使得基于b/s体系结构的方式取代了c/s体系结构,用于无序下载客户端软件即可浏览并进行基本的GIS操作,提高了系统升级维护的便捷性。

广西开展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均采用MapGIS软件系统,因此,以此为基础,设计开发基本农田管理系统可以满足基本农田数据库建库需求同时具备广泛试用性。

二、县级基本农田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基本农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以实现基本农田精细化监管为总体目标,以基本农田“管理信息化”为建设目标,主要实现如下6个方面的主要功能需求。

(一)占用预警

实现图形与属性数据的互动。通过导入新增建设用地项目范围线,分析项目范围内占用基本农田和土地利用现状地块情况,统计占用的基本农田总面积及各地类面积的细化情况,在地图上标出预警区域,建立预警档案,为新增建设用地项目报批提供参考依据。

(二)基本农田动态监测

一是实现图形与属性数据的互动。采用卫星或航拍影像数据监测基本农田变化。根据影像特征,对比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各地类的变化情况。二是及时分析。巡查人员在巡查项目过程中如果发现了基本农田占用情况,通过拍照片、用GPS采集坐标信息,上传到土地部门。数据库管理员把巡查员传回的坐标数据导到基本农田数据库,利用占用预警分析功能,分析出该项目占用基本农田情况是否合法,如占用合法,则进行基本农田补划;如占用非法,则移交执法部门执法

(三)智能补划

在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中自动选取不在基本农田保护地块范围内的满足补划条件的耕地地块(或可调整地类地块),显示补划地块信息和位置。在查找结果中,根据实际补划面积,提供最优补划方案,保证基本农田的占补平衡.

(四)数据变更管理

通过对基本农田图斑、保护块等的新增、分割、合并等变更操作,根据日常的业务需求,可以实现对基本农田占用补划、灾毁等实时变更。

(五)数据入库检查、综合统计分析与图表输出

数据入库:衔接好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基本农田规划数据库、基本农田划定数据库、基本农田占、补划数据库等的录入。

数据检查:要求系统具有强大的检查功能,对入库的数据建立数据入库核查、检查机制,检测数据的数据结构、数据属性、图形拓扑(包括单个图层内和图层间)、逻辑关系等。对于检查出来的错误可以直接在图上定位,并能形成检查报表。

汇总统计:对基本农田现状面积以及变化,数量、地类、质量等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制图、制表。同时要求在指定区域、指定时间点统计分析。

图表输出:输出相关表格图件。土地利用地类面积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基本农田保护图专题图等。

(六)数据共享、安全和维护

数据共享要求:建立健全与各级数据信息管理相一致的基本农田数据标准体系和成果规范体系,要实现耕地保护系统其他相关业务职能部门数据信息的无缝对接,保证各级数据的一致性、格式的通用性。建立数据的多级访问权限机制和数据保密机制,保证数据访问、的安全性。

数据维护要求:要求系统接口开放,能根据各类规程及政策文件要求变化,对系统功能和算法进行调整 ,及时调整维护各数据库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