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司财务规则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司财务规则制度范文1
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财务报表使用者越来越多的怀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不仅使股权投资者和债权者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且会影响两者间相互信任的程度,从而增加了一些额外的社会成本,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的稳定。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财务报告就成为企业内部向外部传递信息的唯一媒介,因此财务舞弊现象也随之出现了。所以,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一般来说,财务舞弊现象的原因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内部的主要有内部股权的不平衡,监事会没有尽到责任等等;外部主要有信息披露法规的不健全,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执法不严等等。
目前,国内外对财务舞弊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识别和治理两个方面。国外已相当成熟的理论有:德劳伦斯・B・索耶的“舞弊因子学说”、艾伯伦奇特(W.Steve Albrecht)的“三角理论”、G.Jack Bologua, Robert J.Lindquist和Jiseoph T.Wells 的“GONE”舞弊理论和伯洛格那的“风险因子说”。国内学者以中国证监会对财务舞弊处罚案例为样本,也提出了非常实用有意义的研究。但国内外学者主要是通过实证研究和构建计量模型等方法来研究的,采用博弈论对财务舞弊进行研究的不多。
陈国辉、张金松运(2008)用博弈论分析了产生财务舞弊的原因且提出治理财务舞弊的有效途径,即加大对舞弊公司和合谋注册会计师的惩处力度,并加大政府监管的概率。方圆等(2009)以博弈理论通过构建上市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以及它们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两个博弈模型,得到均衡策略组合。采用数量分析的方法发现政府部门通过提高对舞弊公司和合谋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力度,减少监管成本加大监管概率等方法能有效提高治理效率。于君静等(2010)运用博弈论来研究以逃税财务舞弊,提出了惩罚力度大则逃税的概率低。
本文通过博弈论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问题,分析了上市公司违规获利的诱惑动机和公司信誉损失的强制,以及公众投资者路径学习对其财务舞弊的影响。希望能从理论上得到有效治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方法,对政府部门的合理监管提供参考。
二、财务舞弊的诱惑动机与公司信誉损失的强制
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在上市公司中,我们假设公司的目标是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即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根据美国“股东价值之父”阿尔弗洛德.拉帕波特(Alfred Rappaport,1986)提出的分析框架,公司价值有七个基本动因――一个是宏观因素,它因行业而不同并影响企业价值;五个是操作因素,分别是销售增长率、现金利润、现金税、固定资产支出和营运资本支出;一个是基于风险和资本结构的投资所要求的回报率。而财务舞弊则能改变公司价值的大小从而影响股价。
分析前提:(1)博弈双方在博弈中对其对手的特征、战略空间、支付函数等不具有准确的知识,即不完全信息。(2)博弈分析的对象是理性人的理及其均衡。(3)决策时序:在每一时期开始时,公众投资者根据自己拥有的知识和信息形成该时期的股票价格p,并据此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然后,公司视股价为给定的,选择能够最优化目标函数的财务信息。(4)上市公司对财务信息具有完全的控制能力。(5)设c(α)为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总成本,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未被查处时消耗的成本与舞弊程度α正相关,比例系数为?滋(?滋>0);二是被查处时的损失,假定其与α2正相关,比例系数为?姿(?姿>0,代表惩罚力度)。则财务舞弊的总成本为:c(α)=?滋α+?准?姿α2。?准为财务舞弊被发现的概率,由监管部门所决定。(6)假定α表示财务舞弊程度的大小。因为公司的真实产出为y,但公司为了操纵股价而对外宣称公司的产出为y+α。假定市场上投资者预期公司财务舞弊程度为αe,则股价可以表示为p=y+?籽(α-αe)。其中,?籽代表了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籽越大,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越弱。(7)假定投资者为风险厌恶,其效用分为:U(p)=lnp。公司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行为:?仔=Np-c(α)。式中:?仔为公司价值,N为发行在外的股票数。公众投资者的效用最大化为:U(p)=lnp。根据决策的时序,运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条件为:
其一,公司财务舞弊程度的影响分析。当N?籽-?滋0时,公司会进行财务舞弊。从式(1)中我们可以看出财务舞弊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负相关,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越弱,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机会也就越大;财务舞弊与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负相关,监管力度越强,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程度就越小;财务舞弊与未被查处时的操作成本系数负相关,操作成本越大,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程度越小。
其二,公司财务舞弊的诱惑动机分析。假定公众投资者在开始时形成的财务舞弊程度的预期αe=0,公司视这种预期为给定的,为最大化公司的价值?仔1,则?仔1(α*)>?仔(0)。因此当公众相信公司的信息或监管者的力度而预期财务舞弊的程度为零时,公司如果实施财务舞弊则可能获得短期的某些利益。一般来说,可以将其视为公司违背规则进行欺骗的诱惑。
诱惑=?仔1(α*)-?仔(0)=N?籽α*-c(α*)
这种诱惑可能带来的恶果使一些规则(比如财务舞弊)在没有法律或制度强制实施时仍是可以维持的,这就要依靠监管和法律规则的强制力。
其三,公司信誉损失的强制。可信任的规则通常具有某种至少能平衡欺骗诱惑力的强制力。在此我们只考虑来自公司的信誉或财务政策可信性的潜在损失的强制力。现实中的博弈是公司和投资者的重复博弈,因而,如果公司在t时期实施财务舞弊,通过学习,公众会在t+1期提高其对未来财务舞弊的预期,所以,今天欺骗的成本包括提高未来的公众预期对成本的影响。
假定以下理性预期形成机制:
αet=0,如果αt-1=αet-1
αet=α*,如果αt-1≠αet-1
即如果前期的财务舞弊αt-1等于公众预期的财务舞弊αet-1,公众认为公司是守信誉的,因而相信公司的财务信息,故αet=0。但是,如果前期的财务舞弊αt-1偏离公众预期的财务舞弊αet-1,公众认为公司是不守信誉的,因而相信公司会进行财务舞弊,故αet=α*
考虑公司在t时期具有可信性,所以αet=0。如果公司在t时期违约,他们的最优财务舞弊为α*,公司从诱惑=N?籽α*-c(α*)中获利。这种违约成本在t+1期是公司不进行财务舞弊时的公司价值减去公众预期财务舞弊程度αet+1=α*时的公司价值等于c(α*)。则公司进行财务舞弊所带来的信誉损失的现值为?茁c(α*),?茁为贴现系数。
所以在给定公众理性预期形成机制下,只有当诱惑所带来的利益小于或等于信誉损失所带来的强制力时,即N?籽α*-c(α*)?燮?茁c(α*),公司才不会进行财务舞弊。
三、公众投资者路径学习的影响
考虑公众投资者和公司的博弈如表1所示,假设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概率为p,p∈(0,1),投资者投资的概率为q,q∈(0,1),支付函数为u1>u2>u3>u4
给定p,投资者选择投资(q=1)和不投资(q=0)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E(1,p)=u4p+u2(1-p)
E(0,p)=u3p+u3(1-p)
若一开始双方的选择为(不舞弊,投资),则按以上规则,当t∞时,双方有唯一的策略(舞弊,不投资)
由此可见,(不舞弊,投资)是公司和投资者最初的选择,该状态有利于市场的正常运转。但由于不真实披露会计信息,进行财务舞弊,在短期内可使企业获取额外收益。因此,公司经营者会趋向选择财务舞弊,这将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利益,投资者只有选择不投资的决策。最后,双方博弈趋向企业财务舞弊,投资者不投资。此时,该博弈处于稳定状态,达到了纳什均衡,并将长期持续下去,在此种环境下公司将很难筹集到资金,同时投资者的资金也将得不到有效、充分地利用,最终将会导致整个资本市场走向崩溃。
通过对投资者的路径学习模型的讨论,我们得出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破坏是非常巨大的,因此需要政府部门的证监会的努力监督,制定规章对财务舞弊的公司进行有力的处罚,加大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成本。
四、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博弈模型的简单分析来看,财务舞弊现象与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和未查处时的成本有关系。并且公司内部由于有面对舞弊的诱惑利益,因此公司进行舞弊的机会非常大。从公众投资者路径学习模型中可以看出一旦投资者通过学习知道公司进行财务舞弊,则公众投资者就会选择不投资,就会对资本市场造成很大的功能破坏。所以为了防止公司进行财务舞弊,政府需要制定一定的规则,使任何人若想暂时获得收益而违反规则,必然会从别的方面受到更大的惩罚。
我国的各种会计契约、会计制度和监管措施仍处于初级阶段,离“纳什均衡”还有些距离,其原因有:一是各项制度的制定未能充分体现共赢的思想;二是社会的监管制约乏力,注册会计师和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其作用未能得以真正地发挥;三是激励与惩罚机制不健全,对制假造假行为惩处不利,从而阻碍了博弈的有效进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环境的变迁,新的经济情况、经济业务的不断涌现,需要更新、更完善的会计制度。理想的会计制度应能充分兼顾各方利益,成为博弈各方自觉自律的行为。加强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信息披露的制度建设,这对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督,防止财务舞弊的现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状,在以后具体工作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首先,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违规责任和相应的惩罚措施,以及上市公司临时公告和重大事项公告信息的内容和界定条件作进一步详细的规定。建立完善的内控监督,要强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机制,重新确立内部审计的地位。
其次,加强会计法、会计准则的执法力度,严肃会计责任,强化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强调信息披露的违规责任,加大违规处罚力度,提高处罚的透明度,强化对上市公司的法律约束机制,会计舞弊行为被发现后,要依法严肃处理。
第三,完善独立审计环境,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作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财务信息离不开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定期的专业监督作用。在会计师的聘用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更应该注重职业道德,强化对注册会计师遵守职业道德情况的检查。
第四,加强市场监管,杜绝财务舞弊的产生和传播。财务舞弊不仅为某些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转嫁风险提供了条件,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客观上还扰乱了资本市场的交易秩序,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杨大楷:《基于公司治理的财务报告舞弊研究》,《财贸经济》2009年第5期。
[3]方圆、吴懿欣、梁树富:《公司财务舞弊治理的博弈分析》,《时代金融》2009年第7期。
[4]李欣:《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国内近期相关研究综述与评论》,《财会》2010年第1期。
[5]陈国辉、张金松:《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的博弈论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第1期。
公司财务规则制度范文2
关键词: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重要意义;思路
0 引言
伴随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保险行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我国保险行业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已经成为一支重要力量。虽然我国保险行业在近些年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步,但是其身处金融领域,同时资本运行具有独特性的保险行业,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一直不尽人意。世界经济受到美国次债危机的严重影响,尽管在我国政府的百般努力下,这场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不算太大,但保险行业依然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努力转变其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化财务管理,进而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更充分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实现保险公司效益目标的同时,保障保险行业持续稳定的
发展。
1 我国保险公司中的财务管理现状与重要意义
最初我国保险公司是在政府监督下开展业务和进行财务管理的。伴随金融领域的进一步改革以及金融的混业发展,对保险公司国家开始逐步放松监管其财务管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保险行业逐渐走向国际化,就财务管理而言,我国保险行业开始学习借鉴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成果,并且政府也随之加大了监管保险公司财务的力度。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保险公司的人才队伍素质及专业化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虽然在财务管理的有些方面我国保险公司获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与比较成熟的西方保险行业、财务管理体系相比,我国依然存在不少差距。此外,伴随我国迅猛发展的经济及金融开展混业经营,财务风险在我国保险公司中正在逐渐增大,这对于保险公司如何化解财务管理存在的各种风险,使其不能衍生出新的问题,为保险公司保持财务管理的连续性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使得保险公司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不断完善财务管理视为重中
之重。
我国大型保险公司一般都是国有独资公司,在这些公司中国有企业粗放式的管理通病也表现的比较突出,从企业信息化管理方面来看,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建立起完善有效的电子商务系统,不但难以借助银行发达的电子支付系统来更好的开拓业务,甚至有的保险公司对各营业网点都无法实现网络化管理。并且许多基层公司也存在着财务工作缺乏标准化的现象,导致各项业务需要通过人为操作去完成,这必然使操作风险增加,从而容易产生数据失真、弄虚作假及信息传递慢等情况。正因为存在的这些问题在整个市场中我国保险行业的竞争力偏低,在面对拥有先进管理和运营模式的外资企业的冲击下江河日下,如果我们不及时对当前的财务管理与经营模式进行积极的改革,我国保险公司唯一的多网点优势将沦为效益低、耗资多的沉重负担。所以我国保险行业必须加快建设信息化,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对其财务处理和业务进行改造,把各个营业网点尽快连接起来,进而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促进我国保险行业最终迈向国际先进水平。
2 我国保险公司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
2.1 保险公司相关财务制度的不健全
首先,对保险公司中的财务管理相关部门缺乏系统性的规定,缺少针对性,覆盖面不够。缺乏系统性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当前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遵守的规定主要是《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企业会计准则》及有关明细准则,而一些补充规定则集中在保监会和财政部下发的通知、意见和规定中。缺乏针对性只要表现在《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对象是各类金融机构,因此,针对保险公司的限制性和规范性条款一般比较宽泛、模糊。覆盖面不够则表现在相关规定予以明确,民营和外资金融企业可参照执行,进而使民营和外资保险公司与国有保险公司相比,在财务规则上没有统一起来。其次,保险公司制定出的部分内部规章条款与国家相关规定存在一定冲突。有的保险公司因第一款的局限性制定了自身内部的会计制度、会计规范及会计实务等规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中有些内容与保监会、财政部的相关规定存在抵触现象。例如有些保险公司按照自己制定的规章将为展业支出的客户旅游及招待费用计入佣金科目进行核算。再次,缺乏严格明细的操作流程。有些保险公司报销的发票开具单位与发票领用单位不一致,主要原因是在审核报销时没有对所提供的发票通过税务热线与税务网站进行验证。最后,违反《劳动法》相关规定,存在五险一金漏缴的现象。因保险公司对员工劳动保障权的相关规定比较笼统,有些保险公司下设分支机构制定出的考核办法、操作办法等文件不符合劳动法相关规定,将员工人为的分成经理层与管理层、营销员与正式员工,对于经理层与管理层来说,五险一金都会缴纳,为了激发营销员和普通正式员工的积极性,通常不会为他们缴纳五险一金,甚至底薪都没有。
2.2 现金管理存在缺陷
保险公司的大量现金流转是一个特色,所以保险公司的现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依据现金管理的相关规定,现金开支超过规定的数额就需要运用转账结算。然而当前保险公司的实际现金流通量已经大大超过了现金管理相关规定。在购置办公用品、支付赔款等方面使用大量现金,有些基层公司甚至每个月发放的工资、福利费等也不通过银行支付,而是直接坐支现收的保费,进而避免银行等部门来有效监管现金。有些公司对现金日记账也没有做到日清月结,导致无法有效控制现金库存量,使经营管理产生不少漏洞。现金收付的手续缺乏规范化,混淆了现讫、转讫,思想上开始有怠慢的情绪,认为不管是转账还是现金,只要钱已经到了保险公司账户就行,导致了业务的真实情况难以通过账面准确反映,某些数据在会计上产生了偏差。故意将财务印章弄得模糊不清,方便以后合并记账,使得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不相符。在付款时,有的付完款后再盖章;在收款时,有的盖完章后再收款;有的会计人员甚至对收款人不要求必须亲自签章;对于外部的原始凭证,只要领导有签字就会一路绿灯,对其审查不严,导致会计失去监督效用。
2.3 会计人员主观操作乱象
保险公司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需要以会计人员整理的财务信息为前提。因保险行业具有较大的特征:保费收取在前而赔付支出费用在后,这两者有时存在较大的时间差,造成了各会计期间不合理的收益费用分配。除此以外,保险行业要求会计人员对未来要具有较高的预期性,以自身工作经验开展操作等因素,造成了会计人员主观操作乱象,存在严重的会计信息误差。另外,尽管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但是没有明确规定具体业务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方法,遇到具体业务时,会计准则只是要求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具体方法。这说明我国的会计准则由原则性导向代替了规则性导向,尽管让保险公司在会计信息上表现出一定质量,但由于我国会计人员存在参差不齐的业务水平,造成会计处理的随意性大,容易出现判断失误。这些都会严重冲击会计信息质量,从而使保险公司中的财务管理决策受到严重影响。
3 我国保险公司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路
3.1 加强建设财务制度,完善制度体系
其一,从监管层面来说需要对保险公司统一规范财务制度,可以依据《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企业会计准则》重新设计《保险公司财务规则》与《保险公司会计准则》,将以往零散的关于财务会计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统一归纳到《保险公司财务规则》与《保险公司会计准则》中,在财务会计制度方面使各个保险公司都处于同一水平,防止以劣币取代良币的现象出现。其二,各个保险公司内部的规章不仅要与国家法规保持一致,还要努力做到明确化、细分化、可操作化及规范化。
3.2 强化现金管理,保障资金安全
保险公司生存发展依赖的血液就是资金,在公司各个环节的经营活动中都贯穿着资金管理,保障保险公司持续健康运行的基础就是资金的安全性。首先,对银行账户加强管理,实施报批与备案制,没有经过上级公司的批准,不能擅自对银行账户进行变更与撤销。并且要分类管理账户,基层公司不能互相划转混用各种账户;通过网上银行进行动态化监控,监控的范围包括所有账户。其次,切实贯彻执行现金收支管理办法。由于当前实行的是现收保费即出保单的制度,极大降低了应收保费的额度,使保费资金大大缩短了回收期限。对资金收入实施限额限时上缴制度,使得资金在基层公司减少沉淀时间与沉淀量。需要严格依据项目的预算来拨付费用资金,一旦项目费用支出超过了预算,财务部可暂停拨付资金。就理赔资金而言,对客户的信息财务部要认真做好核对工作,把好理赔支付这道关,保障理赔款能够直接汇到客户账户上。最后,对银行账户实施严格的对账制度,强化未达资金管理。必须将余额调节表与银行对账单在规定的时间内报请上级公司审核。防止出现超过规定时间和非正常的未达账项,如果存在这类情况,必须向上级公司汇报引发的具体原因及限时予以处理。
3.3 提高保险公司财务人员素质
在一切因素中人是最积极的因素,要想解决一切问题其本质就是要解决人的问题。对基层公司的员工需要加强教育培训,激发员工的最大积极性,使员工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为公司的发展进步提供人力保障。首先,实行财务人员委派制,对委派的相关人员要实行基层公司与上级公司相辅相成的双重管理考核机制。其次,委派的相关人员为基层公司与上级公司搭建起了沟通桥梁,不但需要掌握大量的财务知识,还要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而是沟通的时间成本极大降低。最后,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座谈会,逐步提高财务工作执行力和服务质量,使保险公司财务人员提高责任意识。
4 结论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我国的保险行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当然在其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诸如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开拓思路,使保险公司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汉民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M]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9
公司财务规则制度范文3
关键词:财务助手 在线管控 定制化
近年来,公司深入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按照“六统一、五集中”工作思路和“深化应用、提升功能、实时管控、精益高效”目标要求,全面建立了集中、统一、精益、高效的现代化财务管理体系,财务与业务融合越来越深入,财务与业务信息系统集成度越来越高,有力支撑了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但随着外部监管日趋严格,依法治企不断深入,公司对加强财务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实现跨专业信息的有效传递,实现财务管理信息标准高效传导及有效衔接,将财务业务操作及规范化繁为简、更直观及有效为客户提供实时、在线服务,把广大的业务人员从庞杂的规章制度及业务码记忆中解脱出来,成为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未来实现财务管理水平提升,走向“标准化、信息化、可视化”必然的方向。
一、财务应用小助手项目的建设意义
财务集约化管理是实现“三集五大”战略目标的关键,是公司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在集约化发展的统领下,实现财务管理水平走向“标准化、信息化、可视化”,将会推动公司经营效益、财务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但目前财务管理仍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一是法规政策制度把握不准,常出现非主观过失;二是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各单位尚存在通用制度理解不深,核算规则吃的不透、操作技能掌握不熟、审核把关不严等基础性管理问题;三是财务数据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规范性是公司财务管理的基石,如何有效把控数据入口关,避免出现财务数据不规范,财务信息不准确等常见问题,也是规避企业经营风险重要举措。因此,如何提供在线、及时、有效帮助,将法律制度要求传递到业务最前端,向更加先进、高效、简便的管理模式转变成为新的需求;如何将风险提示、关键提醒前置到业务处理各环节,扭转事后监督的被动局面,成为国网吉林公司创新开发财务应用小助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国网吉林公司实现财务助手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为尽快实现财务助手项目应用成效,吉林电力公司自2015年9月起,结合本单位业务现状,成立专项项目组,特选取信息化建设较好、人员信息化素质较高且有制度梳理成果的长春供电公司作为试点单位,优先实施财务助手项目。以使用人数最多的员工报销系统为试点,完成原始凭证规范化指导意见和相关通用制度要点拆解、基本核算要求梳理及财务稽核规则库业务节点对照等线下准备工作,完成线上同步导航及操作指引功能开发,于2016年3月顺利实现员工报销业务小助手功能上线应用。该功能的上线为后期财务应用小助手推广涵盖五大板块(实时管控新增功能、ERP、财务管控、员工报销、协同平台)、六大业务类别(收入、成本、资产、工程、权益、资金)奠定了坚实基础。财务应用小助手的全面上线运行将为公司各专业用户提供有效业务支撑及制度服务,极大拓展财务管控及服务半径,也必将为公司财务实时管控工作纵深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一)关键环节
系统架构及方案设计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吉林电力公司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遵从SG-ERP工程的财务信息系统的总体技术路线,系统采用多层架构的组件技术将界面控制、业务逻辑和数据映射分离,实现系统内部的松耦合,灵活、快速地响应业务变化对系统的需求。财务助手项目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可总结为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组件化预定义配置,实现业务流程可视化指引
项目组通过分析现有系统架构模式,结合吉林电力公司成熟套装软件丰富的产品线及应用拓展,为减少部署成本,提高开发效率,通过采用组件化、动态化的软件技术,结合可视化流程录制器,通过SAP WPB组件进行业务流程的设计与配置,在每个应用程序页面上标识流程所需的对象并为其分配帮助文本,当用户访问相应的页面对象时,导航在应用程序的窗口直接提供相关信息,也可以提供重要的警告信息,使用已定义的工作流会使业务流程更为高效且避免发生错误,真正实现业务全过程实时可视化指引。
2、非结构化存储模式,为自主学习提供数据共享管理
为实现用户灵活自主的学习相关制度及业务流程规范,降低人员培训成本,提高员工整体绩效水平。财务助手项目组决定借助WPB组件,以录屏的方式将操作过程记录下来,为课件,课件结合了声音\图像\文字以及贴心的向导式帮助,更益于用户接受,激发员工学习新知识的动力,课件与帮助系统集成,方便随时随地学习,提高员工对系统的熟悉程度。传统的结构化存储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多样化课件的存储要求。吉林公司通过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平台的扩展应用,为用户提供非结构化数据(文本、图像、声音)处理、传输、存储等业务支撑能力,利用一致的可共享的数据模型,为员工自主学习提供数据通道。将各种规章制度文档线上集中管理,及时将文档更新和制度变更信息通知到用户,实现业务变更和系统操作同步完成。
3、无缝集成方案,推动财务业务流程互通融合
各业务系统之间如果总是独立运行,相互之间数据不能共享,那么管理者将无法获取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数据。因此为了实现财务助手与各业务系统之间相互通信,通过分析现有集成实现方案,采用构建面向服务和事件驱动相结合的集成架构模式,本着高内聚、松耦合的原则,以组件嵌入的形式使系统之间的依赖性达到最小,通过WebService技术将传递的业务类型、岗位信息、WPB启动链接等消息以XML文件形式加以封装,并以服务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实现系统之间数据共享与交互,节省了大量的重建成本,推动财务业务流程互通融合。
(三)显著成效
国网吉林公司将目标锁定服务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财务管理机制创新,以全信息链治理为路径,坚持“服务最基层”、“把握最前沿”、“夯实最基础”、“管控最前端”原则,按照公司信息化管理提升的统一要求,以经济业务全过程在线管控为主线,通过财务应用小助手项目实施进一步提升财务业务管理,逐步增强公司依法理财水平及防范财务风险能力。最终达到“规则制度精准落实、警示信息醒目明确、审批标准严格准确,业务操作实时支撑、监督管控事前规范”的工作目标。总结国网吉林公司财务助手项目试点工作,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成效:
1、规范准落地财务核算
梳理规范精准落地财务核算等操作中涉及众多业务流程及相关制度规范,常常会令财务人员一头雾水。因此,梳理这些规范,统一相关标准将有利于整体流程的优化及调整,有利于整个运营资源的整合。项目前期首先开展对员工报销17项业务场景、凭证协同8项业务场景进行调研,全面梳理各项业务,分析和规范系统功能应用,制定业务分类及功能标准,设计财务流程监控规范,实现财务工作标准高度统一,并持续优化。将业务规范流畅贯穿整个业务流程,实现规章制度精准落地,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
2、增强业财深度融合
通过将稽核规则拆解固化到流程的各个节点,彻底改变财务稽核工作事后“找茬”工作状态,实现经济业务事前提醒,有效规避经营风险,提升实时管控能力。为此,财务应用小助手的推广应用,让前端业务人员提前了解财务标准与要求,依据系统提醒进行规范业务操作,改变了过去到财务审核环节被拒绝的不良体验,有效增强了业财深度融合的感情基础。
3、定制开发同步指引
财务应用小助手针对最基层人员、最基础业务开发实时流程导航及操作录频同步指引,对不同管理层级、不同岗位人员实现定制化系统操作实时线上服务,对新上岗或换岗人员提供在线“手把手”的业务操作指导与帮助、培训与考核;将法律法规、通用制度、稽核规则、财务管控要求,拆解、固化到系统的各个操作节点中,在业务操作过程中,以弹窗、重点标记、查询帮助等方式对各层级、各类别岗位人员提供定制化提醒、警示、政策指引服务,全面提升系统应用效率及业务支撑能力。
四、结语
财务集约化管理是实现“三集五大”战略目标的关键,是吉林省公司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在财务助手项目工作建设过程中,经过公司的共同努力协作,财务助手项目已经很好的完成了预期目标,但未来的路还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改进。如异构系统接口集成方式、非结构化数据恢复、在线监控机制改进等等。
未来,国网吉林公司将继续深化财务助手项目应用之路,巩固前期建设成果的同时,不断探寻新的应用模式,优化配置现有资源,希望我们的实践经验和总结分析能够推动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进程,使财务管理水平走向“标准化、信息化、可视化”。
参考文献:
公司财务规则制度范文4
关键词:财务报告;现状及问题;产生原因;建议及对策
在当代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财务会计已经成为一个闪亮而活跃的角色,它不仅仅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经济行为到了须臾不可分离的地步,其在资本市场上的积极姿态和重要影响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如今“不懂得会计和财务工作的经营者,就好比是球场上一个不能得分的球员、不懂规则的教练”。同样地,对于那些看不懂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的投资者和监管者来说,恐怕他们在历史车轮的进程中留下更多的失败的经验而不是成功的足迹。
财务报告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外界各种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进行观察和透视的一个“窗口”。在现代资本市场上,财务报告是受人关注的焦点,以至于可以看成是上市公司之外,在市场上公开获取上市公司经营信息的唯一“正规”渠道。从理论上讲,财务报告作为会计的作品,既融合了会计技术手法、社会公共合约以及资本市场游戏规则于一体,又具有有极其复杂关系背景的规范性框架。从应用上讲,它是通用的“商业语言”,其主要使命就在于面向社会,向外部使用者尽可能“深入浅出”的讲述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绩效和发展境遇等。
综上所述,财务报告对于企业、投资者亦或是政府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存在不真实、不及时、不充分的情况,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力、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以及上市公司相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上市财务报仍然不甚完善的背景下,通过理论方法分析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问题,试图改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问题具有极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现状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具体包括会计报表主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等,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中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至少应该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以及附注。如上面分析所示,上市公司及时、公允、完整的定期编制企业的财务报告对于保护相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整个资本市场的秩序、实现市场中资源的优化配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各种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方面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规范性内容不合理,不能充分披露企业相关会计信息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量超载的问题屡次被提及,所谓财务信息超载是指企业所披露的财务报告内容过于复杂、无序,使报告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受到很大的限制,这就造成理论界的一种困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只有披露越来越多的信息,囊括丰富的表内信息和大量的表外信息,这样才能使信息更加全面,但是这样一来带来的问题就是如此多的会计信息和难懂的专业术语给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甄别带来了困难,使其难以根据现有的信息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这种矛盾在我国上市企业的财务报告中体现明显,企业为了保持良好的形象,会仅仅披露该公司各关联方的基本情况,却不披露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交易的重要信息;再诸如上市公司的人力资源信息、衍生金融工具使用信息以及上市公司预测信息等层面的东西,在财务报告中却体现很少,因此造成现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量很大,有用信息却十分有限,内容显得很丰富,但真正能读懂用上的信息却少之又少。
2.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多是静态的,对于动态信息缺少相应的披露
现在会计理论上会计分期是一个基本假设,是对于会计活动在时间上的一个基本限定,它将企业的存续作为基础,按人为划分的期间来计量费用收入等,这样的基本假设下,企业财务报告所反映的是企业财务方面的历史信息,对于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历史价值固然是重要的,但对于未来生产经营的预测才是最重要的,也是信息使用者最关心的,但是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的假设之下,使得上市公司等企业编制的财务报告从根本上缺少相应的时效性,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3.在我国上市公司当中,会计处理经济业务的方法口径不甚相同
在我国颁布的会计准则中,涉及很多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各类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样就导致在很多经济事项中,不同企业的处理结果产生差异,尽管在企业的财务报表附注中企业会给予详尽的解释,但正如上文中提到的信息超载现象一样,繁琐冗杂的信息会使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产生很多误读,导致财务信息出现市场反应不一致的现象,严重的会导致企业面巨大的信任风险。
4.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披露信息不充分、不完整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与企业交易活动不直接相关的竞争优势、企业形象等类无形资产在财务报表上未得到反映;其次目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对于企业的相关非财务信息缺乏相应的披露;再次现行上市公司的会计报告重点关注企业的物质资产和物理资产,忽视了企业相关智力资产、人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本等信息的披露;第四是缺乏对于企业未来经营信息的预测性披露;最后对于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在财务报告中长期被忽视。
5.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时效性差,明显滞后于企业的现实状况
从财务报告本身来看,财务报表基本上是一张会计历史信息的汇总表,是一种向后看的会计报表,年度报告已明显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而伴随着企业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等产品的使用,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 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的改变,企业的信息使用者在信息的时效性上要求是很高的,这样才能帮助其及时抓住商机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保护信息使用者自身的利益。显然,现行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时间与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是不相符的,这就要求我们对上市公司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进行必要且恰当地改革。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问题剖析
上面论述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的出现,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既有微观层面的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整个宏观环境中的深层次原因,笔者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问题内部成因
(1)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出现问题最直接原因是由于利益的驱使。首先,制造有利于企业的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的利益;其次监管部门制定的处罚措施有限,使得对于企业造价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企业会顶风作案;最后对于企业行为的监管不严还来自于地方发展、税收、就业等多个利益相关方的考虑,在实际的经济生活甚至存在个别地方政府采用各种保护手段和措施纵容上市公司造假。
(2)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成本与取得的效应之间的矛盾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由于上市公司固有的机制,企业管理当局把披露信息作为降低经营成本的手段,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只有在信息披露行为所带来的利益超过其所付出的成本时,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才会付出更高的成本在披露本公司的财务信息上。
(3)不完善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存在严重问题,在多数公司中国有股份占绝对控制地位,造成事实性的内部人控制状况,内部缺乏必要的自我约束与监督机制,这会直接导致公司的财务报告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2.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问题外部成因
(1)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规范性制度不够完善。一方面企业的会计规范存在问题,相关会计准则修正的速度较慢,具体会计准则缺乏统一性和前瞻性,而具体会计准则也存在着表述内容上的不严谨,部分会计准则的规定原则性太强,很容易被上市公司滥用;另一方面我国的审计准则体系不够完善,规范审计人员行为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有些审计人员未能充分贯彻独立性原则。
(2)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在当下我国上市公司的经济业务,无论是类型还是内容,都在不断的创新当中,而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很多复杂的经济业务无法纳入现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同时企业会计人员在法定会计政策与会计处理方法中进行选择是并不严谨,导致出现某些公司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来粉饰财务报告。
(3)证券监管机构的体制不够完善,证监会等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目前我国还没有证券市场的自律机构,证监会在监管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证监会一般只有在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后才开始调查相应的上市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证监会的监管能力,导致财务报告出现一系列问题。
三、加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监管,提高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措施
(1)整体上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体系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中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在重视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同时应当加强对于企业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要求,而伴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与人才对于企业更加重要,这就需要上市公司对于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更加详尽;加强未来事项的披露,编制相应的预测性财务报告,满足投资者需要了解的,在公司现状基础上的公司未来的发展情况,同时注重实时性报告系统的建设,以保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体现及时性和有效性。
(2)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帮助企业提供实时的财务报告
在当下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知识经济时代,追求高效、高速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与未来相关的企业信息若不能获得及时披露,就会变成没有价值的信息,这样上面提到的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滞后性成为一种很大缺陷,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要求的披露时间已不能适应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当试图利用网络这一先进的工具来解决这一矛盾,即我国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应以定期披露为主,辅以一定的实时财务报告。换言之,上市公司的定期财务报告只需对过去的会计信息进行简要的汇总与评价,重点突出经营者和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信息,至于具体数据等方面信息,可以借助实时报告提供的网络进行在线实时查询,以满足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及时性的需求。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互联网财务报告语言日也会很快得到快速的发展,它使非常详细的财务报告信息的取得和交换变得更为快速、成本更低。
(3)提高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力度
扩大企业财务报告的披露范围,争取做到充分提示风险,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确定性信息和上市公司整体信息等,而且要尽可能多的披露非财务信息、不确定信息和上市公司分部信息,使信息使用者能对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状况有全面、透彻的了解。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的综合分析评价及对上市公司前景的判断。这些信息一般包括: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信息,如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等;背景信息,包括上市公司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主要竞争对手以及上市公司发展目标等;有关股东和主要管理人员的信息。
(4)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制定相对完善的激励机制
要从根本上防止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需要建设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因为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而要健全企业内控体系,就要求上市公司合理、有效的设置自己的相关会计机构,同时建设内部制度体系,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而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特别是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建立企业内部的岗位轮训制度,完善内部员工的技术考核和业绩评价制度,完善激励机制,这一系列制度建设都有利于促进内部员工严格主动的进行相关信息披露,从而保证企业有效控制财务报告中出现的风险和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蒋顺才、刘雪辉,胡鞍钢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公司财务规则制度范文5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审计对策
这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财务报表舞弊问题也越发严重,特别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舞弊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其实不光是我国,世界发达国家的企业也存在财务舞弊问题,在美国,经济界认为财务舞弊者造成的危害比还严重。在我国,财务舞弊案不仅会损害债权人、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同时也会给国民经济秩序带来巨大伤害。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加强审计是当务之急。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手段
毋庸置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会产生巨大的损失。上市公司一般通过以下一些手段实施财务报表舞弊:
(一)资产负债表项目舞弊
这种舞弊又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一是资产舞弊,包括现金舞弊、应收项目舞弊和虚拟资产挂账。现金舞弊是最常见的舞弊方式,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恰恰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应收项目舞弊是指上市公司随意操作公司存货的数量,将合格产品当作废弃品予以处理,或者通过西虚假发票来虚增存货;虚拟资产挂账是公司继续将没有实际价值的资产挂在账上,以此达到虚增资产和利润的目的。二是负债舞弊,上市公司在流动负债上动歪脑筋,比如公司采购物品时,物品已入库,但没收到购物发票,这时候应该将未付款项计入应付账款科目,但是一些上市公司故意不计入应付账款,以此达到财务舞弊目的。
(二)损益表项目舞弊
这种舞弊手段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收入舞弊,即通过虚构销售活动来达到舞弊目的,具体操作方式是填写虚假出库单、虚假发票,虚构销售对象,让投资者误认为自己公司有很好的收益。二是成本费用舞弊,一些上市公司利用成本结转和计量的复杂性,提前或延迟确认费用,以此达到舞弊目的,比如将本该由下次分摊的材料成本提前到本期核算,这种以领代耗原材料核算的做法可以掩饰上市公司的舞弊目的。
(三)现金流量表舞弊
上市公司在形成会计盈余的过程中,不少会计假设现金流量和会计原则并不会参与其中,因此公司高层难以通过采取改变会计方法的形式来变化现金流量,但公司还是能通过经济业务和结算过程来对现金流量情况进行人为操控,甚至可以人为增加现金流量净额,给投资人造成假象。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上市公司实施财务报表舞弊的方式有很多种,他们为了谋取一己私利,不惜伤害别人的利益,这种行为是必须严厉禁止的。要防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案例,对其加强严格的审计刻不容缓。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对策
要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进行审计,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优化审计程序
首先,准确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迹象。能否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迹象进行准确的职业判断,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审计的成果。其次,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准确评估,要借助不同的财务数据以及其他相关数据的内在联系,科学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再次,邀请富有实践经验和专业才能的审计专家组成审计小组,促使他们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上市公司的审计程序、时间和范围,以此防范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风险。第四,严格实施审计过程,特别是要加强风险再评估,适当修整审计计划,进一步扩大审计测试范围,得出合理的审计意见。
(二)优化内控制度
人类社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行之有效的管理活动。“无规矩,无方圆”,大到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营销,都离不开有效控制,如果没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好似一个城市没有护城河,敌军可以随意掠夺。有鉴于此,加强内部控制至关重要。上市公司尤其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首先,上市公司要优化自己的治理结构,防止出现“内部人控制”和监事会形同虚设的问题,具体而言,上市公司要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的功能,要强化对注册会计师反映的会计信息问题的监管力度,还要防范审计师与公司高层的不法勾当行为,防止他们侵蚀公司利益。其次,上市公司还要自我评估自己的内部控制情况,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估公司内控体系,及时发现问题,防止财务报表舞弊现象的发生。
(三)完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
首先,上市公司要优化信息披露制度,要杜绝不充分、不及时信息披露现象,尤其要杜绝虚假披露行为,要不断规范信息披露准则和规则体系,尤其是要加强自愿性披露,包括公司背景信息披露,公司面临的风险及相应措施披露,以及社会责任、人力资源、环境保护信息等。其次,为便于公司会计报告更加直观地反映社会责任资产、负债以及社会责任权益的分布情况,让公司各利益相关者更全面系统地获取对其有用的信息,上市公司应借鉴国际上的先进做法,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现实国情,编制独立的公司社会责任会计报告。
三、结束语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不言而喻,虽然我国对这个话题已经有了不少研究,但对其认识依旧处于探索阶段,论成果不够多,也不够先进,所以无法有效地指导实践操作。在此背景下,实业界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研究,并采取合适的审计对策,形成理论体系,为实践操作提供参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上市公司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大翠.基于舞弊行为的审计策略与方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苏州.苏州大学,2008:30 -32.
公司财务规则制度范文6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集团的关键之一。构建与企业集团组织框架相协调的财务管理模式,其根本目的是使集团公司内部纵向各层次之间的财务关系得到妥善处理,实现资、权、利关系的制度化,使集团公司经营目标得以实现,使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整个集团公司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构建集团财务管理的框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实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
为解决集团与所属企业管理分散,会计信息失真,难以协调的局面,对所属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实行由集团总部直接委派,列为总部编制,接受总部考评。对受委派的财务负责人必须进入相应所属企业的管理决策层。使所属企业的财务管理实现对经营全过程的财务监控。同时,也使外派财务负责人消除了受子公司制约的思想顾虑,能够大胆地开展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的规定,正确、及时地披露存在的问题,从而显著地提高企业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这样做不但使集团公司的总体经营方针和目标可以在子公司得到比较完全的贯彻和实现,而且能了解子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切实维护集团公司的权益。
二、设立内部结算中心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资金管理。对集团而言,只有控制了资金的流动,才能使所属企业按照集团所确定的发展战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因此,资金管理的成效实际上决定了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绩效,从目前我国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是加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
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能包括集团内部暂时闲散资金的集中管理和重大筹资管理权的集中。所属企业所需资金不得擅自向外筹集,而须在集团内部筹集暂时闲置和分散资金,再以发放贷款的形式将其分配给需要资金的企业。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可以借助价值规律,实现集团内部资金的有偿使用,即所属企业向集团借款时支付利息,这样既满足了部分企业的需要,又减少资金的沉淀,降低整个集团的资金使用成本,控制了资金的低效使用。所属企业的筹资活动改变了资本结构,相应增加了集团的财务风险,需由集团统一协调、管理。集团根据年度批准的预算,统一拨付所属企业业务经营所需的资金,监控资金的使用方向;所属企业则有偿使用集团提供的资金。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过程控制
为实现集团经营目标,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必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过程控制。全面预算管理主要考虑以下问题:
1.设立全面预算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和协调全面预算编制、控制、监督、分析、调整、报告和考核等工作。
2.制定全面预算体系。各企业应以集团和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导向,以企业年度经营计划为基础,围绕年度经营计划中的业务目标、财务目标及战略性管理目标,编制年度预算方案,主要包含经营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各企业全面预算方案由企业总经理负责牵头完成,总经理是企业全面预算方案的第一责任人。
由集团来确定全面预算体系并将其嵌入到管理会计平台,然后通过网络下发给各下属单位;对于二级单位来说,通过网络接受集团下发的体系并在其基础上增加本单位的内容,然后再下发给下属的基层单位。
3.预算编制。各企业应严格按照集团的要求编制预算,形成预算报告。预算报告主要包括:预算编制说明、预算编制流程、预算考核指标、预算调整规范、预算科目体系及预算表等。在手工条件下,各种预算表中的数据都是手工填入的,如果目标利润变化了,那么所有表中数据几乎都需要修改。因此,手工条件下预算编制常常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网络环境下,财务人员主要是制定各种编制规则,并通过定义规则和存储规则将其嵌入到系统中。只要将一些关键数据填入表中,各种计划表中的大部分数据则自动生成,使编制预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大大提高。
4.过程控制。预算控制就是将预算数与实际数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分析问题,然后通过信息反馈,对经济业务进行控制。实际上,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全面预算的重要性,也编制了全面预算,但是,由于没有实现IT环境下的集中管理模式,无法得到实时动态的实际数据,结果预算控制都是事后进行。在很多情况下,事后层层汇总的实际数据已经失去了与预算数对比的意义。所以,很多企业只是把预算当成“摆设”,没有真正起到控制作用。在IT环境下,利用预算子系统设计了预算体系、编制了各种预算数据,并存放在数据库中。当经济业务发生时,该业务实时驱动相应的子系统获取信息,同时驱动预算子系统的控制器接受数据;预算控制器将预算数与实际数进行比较,根据控制方法进行有效、实时的控制。
5.预算分析。在网络环境下预算分析是指计算机自动从数据库提取数据,按照分析要求自动生成预算分析结果,如异常分析、预算数与执行数比较分析、多个版本之间的比较分析等等。
四、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
作为集团公司,需要制定的财务管理基本制度和流程主要有:《会计核算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应收款项管理制度》、《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与控制制度》、《资产抵(质)押和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管理制度》、《委派财务负责人管理制度》、《会计人员管理制度》、《网上银行作业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费用审批流程》和《付款审批流程》等。
通过制度、流程的建立和完善,明确责任、权限,进一步规范企业财务行为。
五、防范风险,加强应收款项管理
1.加强应收款项的事前控制,要求所属企业确定稳健适度的信用政策,建立应收款项管理权限,将应收款项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要求所属企业财务部门在编制年度财务预算时,根据企业当年的销售计划、营销策略等因素,结合历史数据资料,确定年度应收款项的规模。
2.应收款项的事中管理。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合理的应收款项业务流程。要求所属企业财务部门加大应收款项的核算深度,建立业务台账,及时了解动态,反馈信息,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加大风险管理力度,要求所属企业对逾期和即将逾期的应收款项的建立预警机制。
3.应收款项的事后管理。对预计可能出现的坏帐和已经出现的坏帐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管理。要求将应收款项资金占用、呆坏帐发生额与经济利益挂钩,业务人员全权负责对自己经手赊销(预付)业务的账款回收,业务部门负责人及其分管领导对应收款项的回收情况负领导责任,并将应收款项的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经理人年薪考核体系中。
六、推进信息化建设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已很难适应这一发展需要,企业在管理上必须跃上一个新台阶,因此,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常有两种倾向:或是从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角度理解,或是从集团管理全面信息化的角度思考。这两种思维倾向实际代表的是两种管理侧重,一种是产品与服务价值链优化角度,另一种则是资本链的优化角度。这就要求我们明晰这两种倾向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并重新审视管理信息化规划问题。
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需要的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链管理流程优化的整合,聚焦点是产品品牌。从企业集团的角度来看,需要的则是以股东价值增值为核心的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整合,其整合的对象包括所投资的多个产业板块,整合的内容为集团财务管理、集团人力资源管理、集团研发管理、集团协同办公等多个方面内容;聚焦点是公司品牌。
而实际上,大多企业并不仅仅是这两种独立管理需求,更多的是这两者的综合体。因此,集团信息化整合的视角也应该从这两个角度来推进信息一体化建设。这也就要求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者应该抛弃固有思维倾向,从更全面的视角去思考集团信息化的建设规划。
七、建立内部审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