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目的及教育方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目的及教育方针范文1
【关键词】模具设计;项目化;教学;实践
1.引言
针对高职学生的行业和社会认可度低问题主要是职业素养、学生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欠缺,通过开展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一系列教学研究和改革,明确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应结合各专业实际,根据地区经济、行业企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求,正确定位培养目标和发展策略,从不同岗位未来战略能力分析确定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构筑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制定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以具有汽车技术服务能力、汽车营销技巧及汽车后服务管理能力为专业核心能力,为汽车后服务行业提供后备中高层管理的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以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注重职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模具专业培养目标与核心工作能力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能运用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工艺、模具材料与表面处理的知识和CAD/CAM软件,会模具加工设备操作、模具制造工艺的编制与实施,具备模具设计、制造、装配与调试的能力,具有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专业核心工作能力:具备模具零部件的材料及工艺分析与加工能力;各类模具的结构设计能力;并突出CAD/CAE/CAM技术在模具设计制造中的应用能力。
3.基于虚拟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
3.1 深化“理”“实”一体课程建设,形成模具专业课程的仿真实践化教学
通过校企利益合作基础上,广泛与企业寻求多种合作,以课程开发、共建课程网站、合作编著教材与实训基地建设等形式,开展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仿真实践教学与改革。采用“行动导向的4步法”组织教学,即以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来组织教学,通过“4步法”的实施,来实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虚拟工作过程教学与实践,为下一步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练就基石。
3.2 运用典型模具设计与制造案例项目教学、分组讨论、引导文教学等方法来实施模具专业软件类课程教学
(1)项目教学:在专业软件类课程教学与实践中,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典型的模具项目工作。确定的项目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出现。面对一个典型的实践性的、真实的任务,学生独立地确定目标要求、制定具体计划、逐步实施并检查和评价整个过程。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即不仅从认知上探索和理解,而且从行动上操作和执行,还要从感情上形成价值判断和责任意识,学生完成典型任务主要在课外完成,课堂主要是针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教与学的评价与探讨,从中获得最优设计方案。
(2)模具设计引导文教学:在任务教学中,强调的是模具专业的学生自主学习,让本专业的学生在单独与协作完成模具设计过程中取得进步。为配合模具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减少专业教师干扰,将专业教师的讲授材料、演示材料及演示示频,开发成指导专业学生独自完成模具设计过程的引导材料,供自主决定与参考。建议引导文的主要包括典型模具设计任务、典型模具设计学习目标、质量监控单、设计进度计划、专业相关资料来源指示单(如专业杂志、文献、技术资料、设计手册、安全规程和操作说明书)以及基于模具制造企业内部经验总结的辅材料。
(3)分组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让模具专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增加模具专业学生之间协助和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围绕某一典型模具设计内容讨论,可激发学生兴趣与爱好,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模具专业知识的理解。可培养并提高思考能力、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使专业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本专业中《成型设备操作与调试》《模具CAD/CAM》《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都已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模具设计引导文教学及分组讨论法,并已在教与学的实践中不断的完善与提高。
3.3 引企入校与校外基地深广度合作实现仿真教学实践途径
(1)全方位校企合作,实现与企业模具产品设计水平接轨,模具专业课程新突破
学校可与利益共同体“示范基地”(众泰控股集团公司)或“一般基地”企业全面参与课程整体设计、教学资料编写、开展教学活动,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全方位营造真实工作情境,使教学贴近行业企业模具产品设计制造水平,并与实际职业岗位要求一致,实现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具专业学生的产品设计能产出合格的产品;避免了“理论化”的模具产品设计讲授和案例分析,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习激情。
(2)确立模具专业学生主体地位,职业能力与素养同步培养
模具专业课程学习是产品设计为导向和开放性的学习性工作任务,确立了学生主体地位;教学内容基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针对学生现状,符合行业企业对紧缺人才的要求;行动导向的4步教学法,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课程学习、职业资格考证与顶岗实习有机结合,融教、学、做及理论、实践、生产于一体。
4.结束语
(1)提出了基于虚拟工作过程模具专业课程创新理念,通过校企利益合作基础上,引企入校与企业深广合作,以课程开发、课程网站建设、合作编著教材与实训基地建设等形式,开展模具专业课程仿真实践教学与改革。
(2)校企深广度合作,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实践合作机制,充分利用了示范基地与一般实训基地的作用。同时,将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设备与管理等资源引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主动参与培养模式创新、基地建设、课程改革、理实一体化教材编写、实训实习指导和教学评价等工作,实现教学做紧密融合。
参考文献
[1]姜大源等.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翟德梅.模具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9):76-77.
[3]杨丽.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5):47-49.
教育目的及教育方针范文2
关键词:Multisim10;教学;仿真;电路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064-03
一、电路基础课程的教与学现状分析
电路基础课程是我系电子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学习理论知识,待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学生自己动手画电路原理图并搭接电路来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由于该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接受困难,在实验验证过程中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则需要反复调整参数、重新测量,直到电路参数达到预期效果为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计算机仿真引入电路的学习和设计,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学习和设计中加入仿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电路的动作,对电路的Y构和参数进行优化,对假设的实验方便地进行验证,对难以测量的电路参数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从而减少了电路课程的学习时间,也避免了设计中出现的错误。
二、Multisim10简介
Multisim10是美国NI公司最新推出的仿真软件,它的界面直观、操作方便,为用户提供了创建电路所需要的元器件库及电路仿真需要的虚拟测试仪器仪表,可对各种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和设计,并且在操作中不消耗任何元器件,不受元器件种类和数量的限制。在教学中引入仿真技术,不仅改进了电路的学习方法,降低了成本,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因此,许多国内大学都将其作为电子类课程的辅助教学使用。
三、Multisim10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Multisim10是一款很强的实物模型仿真软件,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理论分析不断穿插对应的Multisim10仿真电路模型,实验教学前布置仿真任务,实验中加入电路的仿真环节,能建立起一种交互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空间实物电路的理解能力,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详细介绍Multisim10仿真技术在叠加定理、网孔电流分析法、直流工作点分析和交流分析、功率因数及其提高方法中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Multisim10验证叠加定理
叠加定理是电路基础中一个很重要的定理,其定义为:在任何含有多个独立的线性电路中,每一个支路中的电流值或电压值等于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在此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值或电压值的代数和。以1.1所示电路图为例,通过理论计算和利用Multisim10仿真来验证此定理求解电压源、电流源共同作用时通过电阻R3中的电流、电压及功率。
1.理论计算验证叠加定理。电流源Is开路,电压源Us单独作用时,求得:I″■=■I■=0.5(A);
U″■=I″■R■=20(V);P″■=I″■R■=10(W)
电压源Us短路,电流源Is单独作用时,计算得:I■=I′■+I″■=0.8(A);U■=U′■+U″■=32(V);P■=I■■R■=25.6(W);P■≠P′■+P″■
应用叠加定理,计算求出:I′■=■=0.3(A);U′■=I′■R■=12(V);P′■=I′■R■=3.6(W)
2.仿真软件验证叠加定理。①打开Multisim10,从Source库中选取电压源、电流源、接地端,从Basic元器件库中分别选取三个电阻R1、R2和R3,再从Indicators Components库中选取电压表、电流表、瓦特表并设置适当的参数,按图1.2所示连线电路。电压源US、电流源IS共同作用时,激活仿真软件后,电流表、电压表、瓦特表的读数分别是0.8A,32.000V,25.6W。②将电流源IS,电压源US单独作用时,运行仿真开关后,电流表、电压表、瓦特表的读数分别为1.3(a,b)图所示。
即叠加定理不能用于功率的计算,只能用来求解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讲授该定理时,要求学生不仅要记住它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灵活地应用该定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计算和利用Multisim10仿真软件来验证此定理。因此,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创建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叠加定理,进而熟练应用该定理。
(二)网孔电流分析法仿真实验
仿真电路如图2.1所示。
理论计算
有网孔电流分析法,可列KVL方程:
80I1-20I2=40
-20I1+60I2-40I3=10
-40I2+80I3=40
联立上述方程,解得:
I1=0.786A,I2=1.143A,I3=1.071A
比较仿真分析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同。
(三)直流工作点分析和交流分析
直流工作点分析(DC)用于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确定,是其他分析方法的基础,在仿真分析中,交流电压源和电感被视为短路;交流电流源和电容被视为开路;交流(AC)电源输出为零,电路处于稳定状态。利用Multisim10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的步骤:A.在电路工作窗口建立待分析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1所示电路。B.执行OptionSheet Properties命令,在Circuit选项卡下,选定Net Names中的Show All,把电路中的节点标志显示到电路图上。C.执行Simulate\Analysis\DC Operating Point命令,即打开直流工作点分析对话框,该对话框包括Output、Analysis Option及Summary共三个选项卡。在Output选项卡上,从左侧备选栏已罗列的电路结点和变量中,选择需要分析的结点或变量,通过“Add”按钮添加到右侧的分析栏中即可,当系统自动选中的电路变量不能满足用户要求时,可通过“Output”选项卡中的其他选项添加或删除需要的变量。完成相关分析设置后,点击Simulate按钮即可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由图形窗口输出。如图3.2所示。
交流分析(AC)是一种频域分析,是对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进行分析。进行交流分析时程序自动将所有直流电源置零,交流信号源、电容及电感等元件用交流模型代替,非线性元器件使用交流小信号模型。无论用户在电路的输入端输入哪一种信号,交流分析时都将自动以正弦波替换,并且以设定的频率范围扫描。
建立如图3.3所示的RLC串联电路,执行Simulate/Analyses/AC Analysis命令,设置交流分析的初始频率、终止频率、扫描方式、采样数量、选择输出波形的纵坐标刻度,点击Reset to default 按钮,可把所有设置恢复为程序默认值,用户也可以自己重新设置。在Output输出窗口中,选择I(l1)为输出量,点击Simulate仿真按钮,可得到如图3.4所示的交流分析结果。
(四)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应用Multisim10仿真软件,对日光灯电路进行测试。在电路窗口中放置万用表、瓦特表,并设置相应参数,执行仿真开关后测得该电路的电流为415.623mA,功率为34.563W,功率因数为0.378。如果想得到功率因数为0.82左右的日光灯电路,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可以得到并联电容值的大小。
C=■(tgφ-tgφ′)
=■■-■
=■×■-■
=4.04μF
为得到日光灯电路的功率因数为0.82,在Multisim10窗口中搭建图4.1所示的仿真实验连线图,执行仿真开关后,不断调节可变电容的容量,将功率表指示的功率因数值达到0.82左右,测得并联电容后,通过观察万用表、瓦特表的读数得到为190.806mA,功率为34.54W,功率因数为0.823,如图4.2所示,观察可变电阻的容量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值一致。
四、结论
1.借助于Multisim10仿真软件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同步进行,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了理解力,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2.Multisim10仿真软中拥有一个元器件齐全、设备精良的实验室,学生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搭接各种电路,接上虚拟实验仪器和仪表,运行仿真就可以测试到精确的数据和直观的波形,使实验做得既快又准,从而提高实验效率。
3.利用Multisim10仿真软件对电路课程进行仿真,并将仿真结果直接显示出来,具有形象又直观的特点,使学生直观感受、理解课程知识,并且操作中不消耗实际的元器件,所需元器件的种类和数量不受限制。
4.学生可以利用Multisim10仿真软件,课前先在计算机上做仿真实验,观察“实验结果”。这样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带着问题听老师讲解电路原理课程。
5.采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将虚拟仿真技术与真实实验结合,在动手操作实践过程中,全面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同时,仿真软件借助计算机,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特别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使学习过程从被动变为主动。
虽然电路仿真软件有它的种种优势,但从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角度出发,仿真件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实验方法,应将仿真教学和传统的实验教学相互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种教学的优势,让学生从中更多地受益。
参考文献:
[1]张腾予.基于Multisim仿真教学模式分析及应用[J].计算机仿真,2014,(6).
[2]王廷才.电工电子技术Multisim10仿真实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李若琼.Multisim在“电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科技,2011,(2):124-126.
[4]吴青萍.Multisim2001在电子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5]崔建明.电路与电子技术的Multisim10仿真[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6]牛百齐.电工技术基础与仿真Multisim10[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Multisim10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Circuit Basis" Teaching and Practice
WU Ling-min,WANG Wei-na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Hetao College,Bayannur,Inner Mongolia 015000)
教育目的及教育方针范文3
(一)教育目标及有关概念辨析
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力求要达到的效果。具体来讲,教育目标即对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统称,可指代教育目的、教育方针,也可指代某一学科的培养目标,还可指代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献时,应注意理解教育目标背后指代的含义。倘若是指培养受教育者的总目标,可理解为教育目的倘若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可理解为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是考虑到学生身心特点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任务而制定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分解。①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反映了社会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等特点。我国的教育目的是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其教育方式是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②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内容一般包括教育性质、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等。教育方针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结构素质的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方针的特点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当前,我国教育方针正从专注于现实性,逐渐向现实性与理想性融合转变,育人为本、服务人民的理念越来越成为新时期国家的教育追求,成为我们拟定新时期教育方针的核心原则。③
综上所述,教育目标属于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价值,是根据社会不断发展和人的基本需求,对教育活动所规定的目的、方向和要求,是教育活动结果所应达到的标准、规格和状态。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确定接下来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课程目标通常具有整体性、层次性、持续性、阶段性、递进性和时间性等特征。④
一般而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的实施和评价都应当围绕课程目标进行。基于大课程小教学理论,课程目标位于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之间,属于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同时是教学目标的上位概念。除了对教学目标制定有较大的影响之外,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整个编制也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是课程从内容设计到实施直至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教学目标
很多文献会把目标同目的混淆。其实,在英文文献中,这两种用法往往有所区分:目的通常是指某一国家或社会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或者教育理想,在其教学领域内向教师提出的一种总体性、概括性要求,其涵义往往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等同,是一种方向性的宏观指示。目标则是指在具体情景中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一般而言,目标通常是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是策略性的,加之时间、情景等条件所限,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⑤基于大课程小教学理论,教学目
标是课程目标的下位概念,是对学生在学完一个指定的教学单元之后能够做出什么事情更精确、更详细的表述。教学目标表明了特定教学任务期望学生达到的行为标准和表现,是学生在学习任务结束后要达到的有实际意义的结果。它涉及的范围,大到对于一门课的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学段的要求,小到对于一个课时,甚至一个知识点的要求。
二、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育目的及教育方针范文4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教育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合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人的发展,等因素相互联系和影响的。教育从另一方面看,教育活动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接受前人的经验,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这些都是教育所表现出的人的认识活动。从这方面看,教育是认识现象。
教育现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融于整个社会现象之中,当它被人们认识和研究时,便成为教育问题,也就成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的反映,是事物本质之间内在必然联系。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存在于教育事务内部及教育与其他事物关系中,探求教育规律离不开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是对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综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出教学的基本规律,有效的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和阐明教育规律。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教育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教育的基础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
教育知识和理论包括教育学科本身的发展,教育本质和职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课外校外教育、班主任工作等内容。
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
(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的,教育规律不等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地体现。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的,而教育经验偏重于感性、具体的东西,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因此,教育学所揭示的教育规律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教育目的及教育方针范文5
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的的实用化,例如“模拟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仿造真实情境,创设人为情境,把教室模拟成“剧场”,把讲台模拟为“舞台”,让学生分别饰演具体的舞蹈人物或舞蹈形象(动物、植物、器物等)其他学生扮演成“观众”,进行“模拟演出”。表达方式上不仅可以独舞,群舞或者双人,三人舞等多种表达方式均可。“舞蹈演员”与“观众”可以定期互相转换。实际上,这种“模拟教学”就是真正的实践教学的一次准备、一次“预演”或“彩排”。“实践教学法”的重点在于“实践”,舞蹈教学不要仅仅局限与理论和练功房里。学生多参加校内校外舞会和舞蹈比赛等实践活动增加舞台经验,实际锻炼表现力和检测自身舞蹈学习成果非常重要。
2舞蹈教学向多元化发展
中国的经济发展带动社会多元化发展,教育是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因此教育的多元化健康发展是目前我国教育行业发展的趋势。舞蹈教学由原来的理论加动作的机械化教学逐渐向人性化和和实用化转变。教学内容多元是舞蹈教学多元化发展的重点。舞蹈教学的思想和目的是软性指标,而教学内容却是硬性指标。如何将硬性指标在符合教育方针的范围内尽量多元化呢?首先是学生思想上的多元化,多元化的舞蹈教学内容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舞蹈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德艺双馨”的舞蹈人才。舞蹈是一门需要情感的艺术,很多传统舞蹈教学中存在的思想弊端是将舞蹈教学作为获取物质利益的工具。如果一味追求物质享受,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艺术情感。多元化的舞蹈教学首先要将传统舞蹈教学中“为人民币服务”的错误思想转变为“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思想。舞蹈同时也是一门需要毅力和韧性的艺术。因此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也是教学的重点,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自控能力和自我压力调节能力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是教师教学能力上的多元化。舞蹈专业的教学能力包括很多内容,戏剧能力,音乐及感知能力,文学能力等都是舞蹈教学能力的组成部分。第三是舞蹈能力的多元化。舞蹈教学并不仅仅是跳跃旋转的动作技巧教学。舞蹈能力集合了表演,编导,策划等多种专业技巧在内,各种能力要多元化发展,缺一不可。最后舞蹈的多元化教学最基本的是舞蹈表演的多元化。无论是民族舞,现代舞还是芭蕾,各种舞种综合起来形成这一门舞蹈艺术。
3教学思想的人性化
中国的21世纪进入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社会,无论是人的尊严还是权力都被放在第一位并收到尊重。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教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前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一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做贡献”的教育方针面对时代的变革需要增加“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新内容。所增加的新内容,一个是“为人民服务”;另一个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方针,充分体现出人性化教学思想的神髓,因为方针受思想制约,反转过来又体现思想。欢迎来到舞社会。舞蹈教学“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包含两个层面。从广义上来讲,为人民服务是为社会全民服务,不论年龄,阶层,民族,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享有受舞蹈教学的权利。作为一名优秀的舞蹈老师必须学会尊重社会人民学习的权利,并将自己的专业学识倾囊相授。从狭义上来讲,舞蹈教学的为人民服务是为热爱舞蹈和选择舞蹈专业的学生服务。以学生的思想和意愿为前提,以学生将来的发展为根本实施的人性化教学。任何一种知识的教与学都是师生之间配合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教授引导学生。而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动性。在舞蹈教学中,教师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培养学生的舞感。舞蹈不仅是运动,更是一种“韵动”具体举措很多,如启发诱导、学生示范、师生互动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
教育目的及教育方针范文6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素质教育 对策
一、素质教育及其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指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受教育者基本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能力,发展个性,而不单单是分数。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教育思想,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是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开始是针对“应试教育”下的中小学,后来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扩展到各级各类教育,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1995年,原国家教委在武汉召开了“加强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研究会,决定在全国部分高校中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试点工作。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素质教育应贯穿于高等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重视素质教育,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正如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备全面素质的、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人才素质一般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其中,思想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文化素质包括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知识、文化修养、人文精神等。人文素质培养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要爱国;二是会创新。爱国是基础,是最重要的人格;创新是最重要的做事,是最主要的做事能力。有教育专家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认为跨世纪的人才应具备以下四种素质:一是学习能力;二是合作能力;三是创新能力;四是创业能力。
21世纪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教育的竞争,是大量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未来中国不仅需要能驾驭多学科专业知识的博才,更需要具有崇高理想和优秀素质的赤诚之子。21世纪呼唤高素质的人才,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高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堂教育;二是实践教育;三是图书馆教育。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是学校的图书、情报、文献资料中心,具有教育和情报职能,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专业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教育等多项任务。高校图书馆一向有“学生第二课堂”的美称,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发挥自己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和课堂教育相比,图书馆教育具有灵活性、主动性和选择性,更易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充分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可充分发掘和利用丰富的馆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1.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基础,是优秀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方面。以往,思想道德教育限于说教,流于形式,不免有空洞、枯燥之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与此相比,图书馆可利用大量思想性强、高品位的文献,吸引学生前来阅读,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主动接受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图书馆还可通过深化服务,利用专题剪报、图片展览、特色书架、各种讲座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等多方面的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大学图书馆优雅的环境、现代化的服务方式、工作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构筑起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这种独特的氛围,对大学生的成长将起到一种独特的作用。
2.是大学生培养自学能力的课堂。
大学与中学不同,更多时候需要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学习。没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就不能形成宽厚而扎实的知识基础,将来就不能不有所创造,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人才。高校图书馆是自学的好场所,这里有浓郁的学习气氛、安静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有众多不说话的“老师”。图书馆丰富的馆藏,可以帮助大学生消化理解课堂内容,深化专业基础;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弥补专业过窄的不足,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大学生要形成开放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就必须在重视课堂学习的同时,充分利用图书馆,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3.是获取终身教育能力的园地。
大学教育是一个培养基础的阶段性教育,教学内容难以涵盖社会多方面的需求,尤其是在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今天,单靠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已无法适应日后的实际需要。大学生面临不断充实自己,更新知识的问题,也就是终身教育的问题,而具备终身教育能力,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必备条件。高校图书馆承担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任务,负责培养大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搜集信息,获取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培养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园地。
4.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基地。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素质中的重要方面,也是目前素质教育中比较欠缺的一个方面,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他们了解祖国优秀的文化,培养他们报效祖国的热情。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反映几千年文明史中最丰硕的成果,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宝贵资源。大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书刊,能获得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5.有利于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国家的教育方针。长期以来,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厚此薄彼,只重视智育,轻视或忽视其他几个方面的教育几乎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这与我们的教育方针相去甚远,极不协调。图书馆可以利用丰富的馆藏,发掘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开展多种多样的美育活动,以美辅德,以美益智。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高校图书馆开展素质教育的几点对策
1.转变观念。
高校图书馆工作既然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它的办馆原则和目标就必须符合学校教育的总体方针和任务。高校图书馆必须强化人才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明确办馆思路,确立与学校素质教育相一致的办馆模式,真正把学生作为服务的主体,对文献进行深层次加工,必须树立“图书馆员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坚定信念。图书馆的工作不仅具有服务性,而且具有教育性,属于服务育人的一类。图书馆员必须把自己看作是教育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意识,根据学校总体育人的目标,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
2.加强馆藏建设。
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图书馆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物质基础,没有文献作保障,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只能说是“无米之炊”,所以,馆藏情况如何关系到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作用的发挥。
(1)调整馆藏结构。高校馆的藏书体系是围绕本校学科、专业建设,加上文献经费的不足,所以专业、业务方面的书比例过大,而思想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方面文献的比例太小,这种藏书结构与高校素质教育很不一致。所以,在增加馆藏的同时,图书馆应遵循对大学生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思路,必须保证思想教育、人文科学及身心教育方面文献的品种比例。尤其理工科院校要有针对性地补充人文社科方面的书籍。同时,适应图书馆现代化的需要,还要注重电子文献资源的收藏。
(2)抓好采购关,严保书刊质量。在目前经费少、出版界良莠不齐的情况下,采访部门一定要严把书刊质量关,为大学生订购知识性、思想性强、趣味浓、参考价值大的文献资料,拒绝思想内容不健康或格调低下的书刊进入图书馆。采购工作要坚持思想性、针对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原则,而不能听任图书市场的摆布或单纯满足读者的嗜好。采购人员要加强调查,注意和读者多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同时时刻留意书刊市场,争取在经费允许的情况把最好的书刊奉献给读者。
3.加强导读工作。
导读,是阅读指导和阅读辅导的总和,就是指导读者解决读什么书,怎么读书的问题。导读是图书馆开发文献资源,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有效手段。导读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新书的宣传推荐。通过新书通报、新书陈列橱窗等方式,加强对新书的报道工作。
(2)举办专题讲座。图书馆可以发挥自己文献、场地、设备等方面的优势,经常举办一些专题讲座,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3)帮学生开展读书活动。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如座谈会、交流会、讨论会等形式,促进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注意与学校党委、团委等有关部门紧密配合,针对不同阶段大学生思想状况和不同时期重大政治思想教育开展一些读书活动。
(4)设立宣传栏、板报栏,多张贴图片剪报,撰写板报,及时报道馆内外和国内外的大事。结合国家重大事件和学校工作重点,辟出专门阅览室,将各种资料编辑成一些专题,向大学生开放。
(5)开展“专业”导读。根据各年级、各专业学生课程安排及馆藏情况,列出紧扣教学内容的书目,包括参考书、题集、专业杂志等,供学生使用,以有利于消化和巩固专业知识,开阔视野,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
(6)开展网上导读。可以利用校园网,及时在网上信息,进行内容丰富、交互式的网上导读。
4.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在竞争中能否取得成功,将取决于能否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所需的全面的知识、信息,因此大学生必须具备驾驭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正是培养大学生身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信息素质教育包括激发并增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能力。
(1)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是目前各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教学,学生能培养信息素质,不仅是精通专业知识的人才,而且是具有信息科学技术的高层次的人才。
(2)开设专题讲座,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由于“文献信息检索课”课时少,参加学习的人数受到限制,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现代信息检索技术新发展的专题讲座,可以使大多数学生受到信息素质的教育。
5.加强硬件建设,提高馆员素质。
图书馆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建设。图书馆要实现自动化管理,建立多媒体阅览室,开展网上信息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图书馆只有建立一支懂业务、肯奉献的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才能保证图书馆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的实现。图书馆员必须具备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学科专长,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善于捕捉信息,开发信息资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康万武.高校图书馆与素质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1).
[2]于震宇,王莉.大学素质教育与高校图书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3).
[3]樊宏利.高校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