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方针及倾向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教育方针及倾向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方针及倾向性

家庭教育方针及倾向性范文1

【关键词】班级管理;德育工作;教育教学

抓好德育工作也就是首先抓好德育工作管理,德育工作管理就是要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制度等的指导下,遵循德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对学校、班级的德育活动进行规划、组织的过程。目的是实现学校、班级的德育管理目标(目标是: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德育规律,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他们形成强大的合力,以有效地推进德育进程,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效能,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抓好德育工作是中小学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抓好了德育工作,是其它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证。唐代思想家、散文学家、政论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早有论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突出、首要工作就是“传道”,即传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那么,要抓好德育工作,正常开展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首先应掌握些什么呢?

我想,正确分析并掌握人的心理是最重要的吧。因为,人的心理,人的心理现象复杂多样,心理生活内容丰富多采。为了更全面地分析、理解人的心理,先就要对心理进行分析。

心理即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总是在具体的个人身上发生和进行的,所谓个体心理就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者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将个体心理概括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四大方面。

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这种动态的过程是“人在与世界的某种形式的相互作用下心理活动的变化的顺序”。所以,心理学上所说的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指人心理操作的程序及完成程序所经历的进程。由于人心理操作的程序与形式不同,心理过程又可分为认识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

但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条件下,人的心理活动又具有不同的状态。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展开时刻与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状况和相对稳定的状态。有时,这种状态也处于一种不断的变化之中。由于不断的变化,有时也有一定的心理倾向(心理倾向是指人们在反映客观现实时,即在认识事物,总结问题,作出决策时,总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因为遗传、教育、训练、环境等的影响,会形成各种不同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点有些是偶然的、暂时的,有些则是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就是个人身上的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独特组合,它集中反映了个人的精神面貌与心理生活的特殊性,是人与人在心理上的类型差异与特征区别。心理特征也叫个性心理特征,它与前面所讲的心理倾向一起构成人的个性心理方面。

心理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教育作为一种传递人类文化,培养社会人才的活动,其活动的展开与效应,都是通过师生的心理变化发展、适应和改造而加以表现的。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但从教育活动的性质看,教育即主要是一种“灵魂”的塑造以精神的开发活动,其最终效应体现在学生的心理方面。所以,充分认识心理学在教育,特别是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把握心理与教育二者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在德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了解和掌握儿童的心理尤其重要。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学生犯小的错误,但许多老师却默然视之,他们认为人人都会犯错误,犯点小错误是正常的,是可以理解的,不去管它,也好象无所谓。

实际上小事并不小。为什么呢?因为小学生正处于道德意识的朦胧期,不能够严于律己,是非观、道德观、认知力都不强,不能正确分辩是非。因此,很多坏习惯正是在小事中养成的。实践证明,一个人在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在长大后是很难改掉的,甚至是终身难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教育教学中的小毛病,怎样抓好德育工作,让学生正确地树立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呢?现就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几点看法。

1 班级管理是抓好德育工作的先决条件

一个班上学生的坏习惯真不少。比如,上课铃响了,一个学生才大摇大摆的闯进教室,这种表现让教师非常气愤。于是,我让他重新回到教室门口喊报告。却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因为同学们还不理解我的真实想法。但我却借此机会对全班同学进行了教育。小小的报告是尊重别人的开始。如果不对该生的这种行为进行及时纠正,长此下去,不仅让学生养成了横闯教室的行为,也培养了学生不尊重别人的习惯。所以,班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班级管理,首先不但要有班规、班训、有班干部的督促,更重要的是要有老师去诱导,去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其次,教师要为人师表,给学生作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千万不能妄为人师。

2 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课堂常规管理是课堂管理规范化的前提,没有常规,学生在课堂上则无准绳。所以,在常规管理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运用管理心理学原理,制定并处理好课堂常规,并科学地实施,以取得良好的课堂管理效应。

在课堂中,一些学生不时地说话、玩手、玩笔、发呆,或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我立刻请他们小站一会儿,再请他们座下,并要求他们必须在本节课中至少回答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他们带着任务只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跳皮而又不专心的学生即兴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都能回答。问题回答后,及时对他们给予不同的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找到自信和体会成功的喜悦。长期坚持下去,他们的不良习惯就改正了不少,上课也比较的认真专心了,学习积极性也大大的提高了。

3 因地制宜,大力开展好学校德育工作

环境塑造人,说明了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那么,环境是指什么呢?环境是指与有机体发生联系的外部世界。人类可生存的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前者如气候、地理条件、物质状况等,后者则是指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等,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等。对于现代人来说,社会环境是影响个人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3.1 在农村小学中,骂脏话的学生为数不少。在我接触的学生中,有许多学生都有骂脏话的习惯。记得有一位学生是骂脏话的高手,骂脏话成了他的口头禅。有一次,一位女同学被这位男同学骂哭了。我刚走进教室,这位女同学便向我哭诉了事情的经过。我立即请过那位骂脏话的学生,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教育。我说:"人人都有父母,人人都是爹妈养的,你骂别人,你以为你心理好受吗?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团结互助才对嘛?"当时,他被我批评得流下了眼泪,但过不了一会儿,他又旧病复发了.于是,我请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对他进行一个月监督.在监督改造的过程中,只要该生说一句脏话,我就要立即对他进行一次教育.在监督改造的这一个月当中,他还是骂了几十次脏话,但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地对该生进行批评教育.只要有两天他没有说脏话,老师和全班同学立即对他进行鼓励表扬.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这位昔日的"脏话王"彻底改掉了骂脏话的坏习惯.其他有坏习惯的学生在监督他的同时,自身也逐渐改掉了许多不良习惯.这时,我又发动班上的优生和我组成"学习互助组",对班上有不良习惯的"后进生"进行其实可行的辅导,一学期下来,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3.2 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工作教育,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家里家长要教育学生,在学校老师要教育学生,学校教育重要,家庭教育也重要。所谓环境塑造人就是这种道理.愿我们的家长也重视德育工作吧.

3.3 除了学校、家庭外,社会对孩子的影响也比较大。所以,我们要培养好孩子的德育工作,必须有打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我们的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当然,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必须靠全社会的努力才行。

因此,学生所处的年龄不同,环境不同,他们的表现就不一样,我们只有因地制宜地采用灵活机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那么,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才好,学习成绩才有提高。

4 抓好德育工作应从小事做起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要因为善事小而不去做,更不能因为恶事小而又去做了。对学生来说,就是要求他们遵守纪律,好好学习。不要去做违反纪律、损人利已的事。教师对学生必须严格从小事抓起,让学生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健康地向前发展。

从小事着手抓好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想抓好德育工作,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必须模范地履行好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职业理想和道德追求;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要有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道德准则;要有严于律已、为人师表的道德形象;要以德修身,以德治教,以德育人。只要我们做到这些,那么,我们就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成绩,就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主编:栾学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3月出版发

行。

[2] 《小学心理学》。主编:蔡笑岳。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94年4月,第三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