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部门日常考核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部门日常考核制度范文1
对原有的月度考核、劳动态度评价等考核形式进行系统整合,再加以专业化、形式较为科学的人事考核体系。
1.劳动态度评定:
根据退休金发放制度进行季度劳动态度评定,日常考核中不评议劳动态度。劳动态度评定实质上是考核员工是否达到公司要求的基本工作标准,这个标准是文化标准,包括基本行为规范、责任心、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五个方面。
2.工作绩效考核:
工作绩效考核是对日常业务工作表现的考核,是由各级行政主管去实施完成的绩效管理与评价过程。
此项考核由原有的月考核制度转化而来,考核期中一个月改为一个季度。这是一种以成果为导向的考核制度,强调的是实际工作表现,考核内容包括工作直接表现成果及与工作有关的实际能力体现。
3.任职资格能力考察:
由各系统干部部门负责考察各级干部和员工的任职资格能力状况,是一项日常性的工作,每半年有一个系统性考察。主要是考察、评价干部和员工的任职资格水平,为干部选拔提供后备人才库,也为培训、开发与使用员工提供动态、丰富的档案库。
第二条 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是对原有的月考核制度进行深化和优化,吸收其理念和框架上的优点,同时提出新的内容和改进要求。对高中级干部的绩效考核将另行制订相应的工作述职与评价制度,以下内容只适用于中基层员工。
1.考核对象。中基层员工相对于高中级干部而言,指大系统三级部门及其他二级部门副经理以下正式员工(不包括钟点工、临时工和计量制人员)。
2.考核形式。根据职位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制定考核要素。通过量化表的形式,以实际的工作表现(事实或数据)对照考核标准进行评价。量化表力求实用性和操作性,并保留较大空间供考核者填写评价意见。
3.考核内容。核心是工作绩效,这里面包含了工作能力或岗位技能的转化部分,即表现出来的能力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直接的可量化的绩效成果,二是反映能力的可衡量的绩效特征。
4.考核要素。按分类的原则确定相应的考核要素,开发类重点考核项目进度与质量,营销类重点考核销售额及市场潜力,专业类重点考核工作目标的达成情况,事务类则重点考核日常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等等。要素力求简化,以点带面,而且考核要素必须具有较高的可衡量性,易于评价。
5,考核基准。指公司内通用的考核标尺,尺度的掌握原则是:S(“杰出”)指实际工作远远超过目标要求;A(“很好”)指实际工作超过目标要求或某些方面在远远超过目标要求且其他方面达到要求;B(“好”)指达到目标要求;C(“需改进”)指有些方面未达到目标要求;D(“差”)指主要方面未达到目标要求。
6.考核标准。指对具体考核要素进行评价的绩效标准,通常表现为可衡量的工作目标数量、比率等或可检测的品质标准,前者在考核期初由考核双方确认,后者则由相关职能部门提出规范。
7.考核依据。指能够反映员工工作绩效水平的依据。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客观、准确的事实或数据,数据主要在业务活动中采集,事实主要由考核者从工作过程中记录和收集。相关协作部门的评价意见也作为绩效考核的参考依据,可应用规范的表格通过正式渠道获得。
8.考核结果。根据考核要素对员工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再对照考核基准确定绩效考核的等级,即得出考核结果。在制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考核结果应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效度指结果确实能够准确反映工作绩效的真实水平,信度指不同的考核者对同一工作绩效的考核结果能够保持一致性。考核结果不只是一个等级概念,而且包括考核者所作的规范性评价意见。
第三条 任职资格能力考察制度。
任职资格能力考察建立在职位描述的基础上,以职位所需的任职资格条件为标准,对员工的工作适应性、能力倾向、潜能与职业品质等内容进行评估,以确定员工所在职位的胜任程度,提出员工能力资格上的优势与不足,并逐步明确员工的事业成长与发展通道,其中包括干部培养方向等。
1.考察形式。上级考察下级,主要依据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的稳定的能力特征和职业品质特征。考察下级是上级的日常性工作,也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考察下级的过程就是一个关心、指导、培养下级的过程。员工对任职适应性也可向上级提出。
2.考察内容。考察评估内容的重点在于“工作人”而非“社会人”,即组织中人的品质和能力因素,这些因素只与员工所任职位的资格条件有关。考察时上级应力戒带人个人主观偏见,月度人事考核应较多地从公司角度对员工提出要求,主要发挥其导向和约束功能,以达到全体员工在企业文化基础上对公司管理的认同。改进后绩效考核制度主要是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专门的考核,加强工作成果导向,以引导员工工作上不断进步,
不断提高绩效水平。
3.季度绩效考核更应重视过程管理与控制:
可以将工作绩效考核的周期改为季度后,逐步导人目标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注重期初目标的制订与期末的考核评价,但同时更应重视过程管理与控制。可以设计月度工作计划与检查制度、月沟通制度、月度工作例会制度、工作周记制度等,注重对员工工作过程的阶段性成果记录和工作指导。
4.强化考核者培训并引人资格审核制;不少考核者在执行考核制度时角色不到位,致使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因此,在实施并不断完善新的绩效考核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对考核者进行相关培训。并引人考核资格审核制,考核者培训后经考试合格持证执考,同时对其考核活动进行监管,对其考核资格实施定期审查。
5.各部门应在“继承”中开展改进工作:
在总体改进思想的指导下,各部门应坚持吸纳原有制度和方法中的积极因素,并结合部门业务特点开展改进工作。
6.以各干部、干部处为改进工作的主要推行者。人力资源管理部在思想、制度、方法的层面上提出指导,并与各干部、干部处达成共识。在此前提下,各干部、干部处应担负起此次改进工作的组织责任,人力资源管理部会及时提供有关支持。
7.改进工作与工资改革工作相辅相成。
部门日常考核制度范文2
一、要健全平时考核制度。平时考核是机关领导对其直接下级日常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情况所进行的考察和记载,是考核国家公务员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平时考核要为年度考核积累资料,提供依据。建立和完善平时考核制度,有利于加强机关管理,体现公务员考核工作的完整性,保证年度考核结果的准确性,以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地评价国家公务员。
二、把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全省各级机关都要进一步建立、完善与国家公务员年度考核制度相配套的平时考核制度,把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有机结合,推进国家公务员考核的细化、量化工作。平时考核要坚持准确及时、简便宜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其基本方法:一是被考核人在平时考核手册中如实填写工作记实,可按月或按季填写;二是考核人查阅被考核人的工作记实,检查其履行职责和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情况;三是考核人对被考核人工作作出阶段性评鉴。评鉴结果可采用记分值或记等次等形式。
三、要细化平时考核标准,合理确定考核结果。平时考核的内容要按照国家公务员所任职位工作项目和标准,结合年度工作目标进行。重点是日常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行为规范和出勤情况。其形式既可按每完成一件重要工作考核(记载)一次,也可按月、季考核(记载)。记载的内容有:本人的出勤情况;履行职责情况;服务对象的评价意见;完成工作任务和未完成工作任务的原因及奖惩情况等。各单位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考核的具体内容和形式,细化考核评价标准。
平时考核分为自我考核和领导考核。自我考核是国家公务员本人按照规定的考核时间和内容,进行工作情况记载,自我测评;领导考核是对国家公务员的自我考核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鉴。被考核人应如实记载,考核人应客观、准确评鉴,平时考核的情况以领导检查评审确定的分值或等次为准。
四、要做好平时考核结果的使用。平时考核的分值要在年度考核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的公务员,必须是平时考核较为优秀和平时考核总分值较高的人员。
平时考核情况作为确定年度考核等次和国家公务员对年度
部门日常考核制度范文3
根据公司在新一年度的战略目标及工作布署,御苑区在2010年工作计划将紧紧围绕"服务质量提升年"来开展工作,主要工作计划有:
一、全面实施规范化管理
在原有基础上修定各部门工作手册,规范工作流程,按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让管理工作有据可依。并规范管理,健全各式档案,将以规范表格记录为工作重点,做到全面、详实有据可查。
二、执行绩效考核工作,提高服务工作质量
以绩效考核指标为标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工作职责,责任到人,通过检查、考核,真正做到奖勤罚懒,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工作有效完成。
三、强化培训考核制度
根据公司培训方针,制定培训计划,提高服务意识、业务水平。有针对性的开展岗位素质教育,促进员工爱岗敬业,服务意识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员工从服务意识、礼仪礼貌、业务知识、应对能力、沟通能力、自律性等方面反复加强培训,并在实际工作中检查落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为公司发展储备人力资源。
四、结合小区实际建立严整的安防体系
从制度规范入手,责任到人,并规范监督执行,结合绩效考核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对小区住户安防知识的宣传力度,打开联防共治的局面。
五、完善日常管理,开展便民工作,提高住户满意度
以制度规范日常工作管理,完善小区楼宇、消防、公共设施设备的维保,让住户满意,大力开展家政清洁、花园养护、水电维修等有偿服务,在给业主提供优质服务。
六、根据公司年度统筹计划,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创建和谐社区。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近阶段的工作重点是:超级秘书网
1、根据营运中心下发的《设备/设施规范管理制度》、《电梯安全管理程序》、《工作计划管理制度》等制度规范,严格执行,逐项整改完善,按实施日期落实到位。
2、根据《绩效考核制度》中日常工作考核标准组织各部门员工培训学习,明确岗位工作要求。
3、拟定车辆临停收费可行性方案。
4、配合运营中心"温馨社区生活剪影"等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组织相关部门做好准备工作。
部门日常考核制度范文4
【关键词】 企业 全面预算管理 有效途径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工具,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预测和筹划,通过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考评与激励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方法。其实质是以编制预算为起点,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围绕预算的实施、控制、评价和考核而展开的一种管理活动。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集系统化、战略化和人本化理念于一体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是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及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企业对日常的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控制,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开展,具有全面性、战略性、机制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上下配合,全员参与,全程控制,通过对企业未来的行动进行事先安排和计划,将企业的经营目标层层分解下达至企业内部各部门,细化到每一位员工,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企业各个层面员工的积极性。全面预算管理必须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起点,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日常经济活动联接起来,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把战略目标贯穿于预算活动的全过程,使得企业预算活动服从和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渗透到编制、控制、执行、分析和考核的每个环节,上下环节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一个完整体系。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一个管理工具,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可运用各种控制方法使企业日常经营行为始终围绕总体发展目标进行,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有效的执行。全面预算管理为正确评价各部门工作效绩提供客观依据,能够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促进企业加强成本控制,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一、实施战略预算管理
没有战略指导的预算,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企业战略也只有通过预算的细化,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战略预算管理跳出了传统预算管理的约束,使日常预算管理成为企业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石。战略决定预算,预算支持和修正战略,企业战略与全面预算管理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企业战略决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确定全面预算管理边界,全面预算管理是落实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预算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活动,传统的预算管理通常停留在全面预算的制定、执行、考核和评价层面上,战略预算管理是将企业战略目标、长期计划、实际执行和员工个人目标联系起来的全过程、互动性的管理。树立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理念,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应当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吻合,服务于企业特定的战略目标,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先导,加强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安排和计划,把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引入战略运行的轨道。通过预算管理使企业的战略思想得以贯彻,加强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考核等环节,合理配置企业资源,落实各部门预算工作职责,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在编制预算之前,必须对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诊断和分析,认真进行市场调研,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强化自身特有的竞争优势,制定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战略,据此确定预算目标和战略实施方案,然后根据整体战略目标分步制定部门预算,实现战略与预算的无缝对接,促进企业完成预算总目标。
二、重视预算编制工作
预算编制是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其将企业的远期战略目标转化为短期目标,然后再细化到各项指标。全面预算编制对象是全方位的,必须将企业的经营、投资、财务等各项经济活动以及供、产、销各个活动环节都纳入全面预算编制。预算编制应当考虑到企业特点和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使全面预算的编制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市场经济发展相结合,树立“面向市场搞预算”的新理念,充分地进行市场调研与预测。企业全面预算需要建立“统一计划、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分级编制、综合平衡、分解下达”的预算编制程序,加强各层预算部门之间的充分沟通和协调,形成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横向结合以及企业各级生产部门的纵向结合。企业集团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组成预算管理委员会,经过反复讨论与研究,把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活动结合起来,提出企业一定时期的总预算目标,并下达预算草案,由各职能部门编制具体的预算方案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由预算管理委员会汇总各部门供应、生产、销售和财务等预算,审查修改各部门预算方案,将预算方案反馈给各个部门征求意见,并形成最终预算,经审批通过后,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上下综合的反复调整,最终形成一套实际可行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案,并确定企业的总预算目标与各个部门预算目标,然后将批准后的预算下达给各部门执行。全面预算是由经营预算、投资预算、筹资预算、财务预算等一系列预算组成的相互衔接和勾稽的综合预算体系,预算编制要做到全面、完整,有关预算指标的勾稽关系要明确,要相互衔接;预算编制又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弹性,充分估计到情况变化的不确定性和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当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发生差异时,要进行认真分析与论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预算,保证整个预算的综合平衡。
三、加强预算执行控制
预算执行是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并按照预算要求有计划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预算控制是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事中控制的行为。企业实施预算控制时,可以根据要控制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不同情况设置预算项目的控制方法,既要体现灵活性,又要兼顾总体布局,以达到最优控制效果。预算执行过程通过将每一预算指标落实到实际经营活动中,对各项指标进行分级控制、垂直管理、横向交叉、逐级负责,各司其职,严格执行预算指标,加强预算控制,按预算执行程序进行,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企业各级主管审批的权限,严格预算执行效力。预算一经确定,企业各部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严格按预算办事,围绕预算目标开展经济活动,通过预算控制对预算所反映的预算目标进行监督、修正和改进,确保预算总目标和预算分目标一致。严格执行预算过程中的申请、审批和控制等制度,预算内的支出按照授权审批程序执行,预算外的支出按照预算管理制度根据各种情况履行不同的审批程序,先批准,后执行,使预算指标始终处于可控范围之内。针对预算目标与实际执行情况产生的差异,需要客观、详细地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由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根据预算执行进度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并将预算执行情况和分析结果传递给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依据内审部门出具的审计意见,进行适当调整,实现企业预算控制的目标。
四、完善预算考核制度
预算考核制度在预算管理循环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它既是本次循环的终结,又是下次循环的开始,是全面预算管理重要的环节。预算考核是对全体员工的预算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进行考评和审查,并按考核结果进行奖惩的管理活动。完善预算考核制度的目的是检验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情况,考查预算执行进度及其质量,提高预算的约束力和控制力,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激励作用,有效地激发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完善预算考核制度,需要考虑当期业绩和战略目标,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将年度考核与绩效考评结合起来,将考核结果和激励机制相结合,既考核预算的完成情况,又充分考虑过程控制情况。企业必须制定公开透明、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和奖惩制度,提高预算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严肃性,明确预算管理的责任,使预算管理真正落实到位,确保预算管理的效果,保证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完善预算考核制度,必须重视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评,通过合理的考评程序,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积极与相关部门反馈沟通,并就预算偏差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调动各责任主体工作的积极性,将各责任主体与企业利益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把预算的执行结果和部门的绩效考核挂钩,促进管理者与各级员工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增强预算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奖勤罚懒的目的,确保预算管理活动长期有效地开展,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与效益,实现战略管理目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企业利益空间的不断减缩,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凸显。全面预算管理是兼具计划、控制、激励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系统化、战略化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是一项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是企业实施战略目标和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围绕着实现企业预算目标而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是全员性、全程性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活动涵盖企业生产各领域的全部经济活动,渗透到企业计划编制、执行控制、考核分析、绩效评价的每个环节,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与员工,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完成。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将企业的经营目标层层分解下达至企业内部各经济单位,并建立一套以预算、协调、控制、考核为内容的指标管理控制系统,通过制定预算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考核的内部管理控制方法,把各职能部门、责任单位的工作目标同企业总体目标结合起来,加强对其分工负责的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管理和控制,定期对各责任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评与激励。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战略目标、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穆瑞苹:浅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2(11).
[2] 屈航:浅谈如何完善企业全面预算体系[J].商业会计,2012(2).
[3] 徐国强:浅谈新形势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财会通讯,2011(23).
部门日常考核制度范文5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应用
一、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价值
1.激发员工潜能。世界上只有放错位置的垃圾,没有无用的资源,人亦是如此。一般来说,事业单位在招聘时都会选择与事业单位核心价值观相同的员工,这样的员工的确能够为事业单位发展创造价值,但是在最初的岗位上,有些人可能表现非常平庸,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价值,只是说明其价值没有得到体现。绩效考核能够正确评估一个人的能力及潜力,再综合员工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以及个人意向为依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合理分配工作岗位,让员工的长处得到发挥,帮助其找到一个合适的岗位,在自身主观能动性的趋势下,不断进步成长,创造自身价值。2.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绩效考核制度非常准确地评估了一个人作出的贡献,让员工脱离群体庇护,产生个体差异,从而更加积极地工作②。一般来说,员工只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没有失业的风险,但是这种不思进取的思想,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不思进取,不与时俱进,其实就是在落后。员工长期从事同一项工作,难免产生懈怠、厌倦的心理,工作积极性不高,刚上班就想着下班,周末刚过完就等着下一个周末,这样的思想会极大程度地降低工作效率和质量。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能够让员工感受到一定的竞争压力,明白自己只要更加努力地付出,就能够得到物质上的奖励,以及更快的晋升速度,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3.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绩效考核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是薪酬管理的依据,也是衡量一个员工是否有利于事业单位发展的标准。绩效考核制度包括潜能测评、能力考核、业绩考核、适用性考核及态度考核等多项内容,通过考核结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掌握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从而判断员工能否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是否站在事业单位利益角度上思考并解决问题,从而进行岗位分配,并适度提拔人才。而员工通过绩效考核结果,也能够了解自己在上一工作阶段的成果,享受付出得到认可的快乐,同时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通过学习和培训,通过更多地投入时间与精力,去成长,去提升,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二、绩效考核制度的构建
1.确立多维绩效管理流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流程,能够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事业单位可通过绩效考核结果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而员工可根据考核结果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从而完善自身。在确立多维绩效管理流程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根据事业单位长期发展战略,包括下一阶段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发展目标、工作计划、考核体系等,确立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各个阶段应该创造的年度关键指标数,然后再制定绩效考核计划,完善工作过程中的绩效跟踪制度,以及事后的绩效考核制度,构建绩效考核反馈与辅导体系,充分体现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③。2.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主要有以下两个部分组成:(1)关键业绩指标。根据事业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各个部门在不同节点的工作计划,每个岗位甚至每个员工都应该有自己的工作目标,准确评估员工在关键业绩指标上的完成情况,并综合其他工作指标的完成情况,评价个人绩效。(2)内部管理项目。部门绩效考核的重点在于其能否准确把握部门关键职能,把握部门工作核心,能否根据工作计划统筹调配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让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创造最大的工作效益。3.制定员工岗位工作标准。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时,应该将绩效的定义具体到岗位,让员工明白,自己在这一岗位上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标准,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做④。清晰的岗位工作目标,准确的工作岗位职责界定,以及严谨的岗位质量标准,才能够让员工明晰自身工作考核指标,从而积极地投入工作。事业单位在聘用了新员工后,首先就应该向其阐述岗位的基本信息及协调关系,让新员工认真阅读岗位说明书,明确相关岗位的工作标准、薪酬管理制度,鼓励员工通过自身努力来提升自己的薪酬。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制度的应用
1.存在问题。作为国家组织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能够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为公益性工作开展提供支持⑤。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事业单位组织结构过于庞大复杂,工作效率低,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比如说在单位管理上,管理理念及手段的更新速度比较慢,无法满足机构发展需要,影响到机构职能的发挥。而且,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制度的应用也存在较多问题,具体如下:(1)绩效管理流于形式化。在事业单位中,个人绩效与薪酬是不挂钩的,员工的薪酬由其职称、岗位、年资所决定,但是,新人的工作量其实往往是最大的,这与绩效考核制度恰巧是相违背的,而如果实施这项制度,将触动一些老员工的利益,影响到单位的和谐。(2)评估和考核体系不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内容过于简单,概念笼统且模糊,定性指标居多,量化考核指标较少,导致绩效评估缺乏科学依据,失去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甚至带有一定的偏见性,不具有参考价值。(3)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由于绩效考核制度的不完善,所以考核数据也存在不真实性,参考意义不足,如果按照考核结果来决定员工的薪酬、工作变动乃至职位晋升,其实是很不公平的⑥。2.优化策略。(1)重视和完善绩效考核工作。事业单位要想寻求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克服困难,勇于创新,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充分重视绩效考核工作,建立可操作的绩效考核制度,明确考核内容,量化评估指标,建立健全员工考核档案,记录考核资料及结果,并以此为基础展开评估反馈工作。在考核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以工作完成条件及工作质量为基础,对员工的美德、精力、勤奋和绩效进行评估,根据评分将之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⑦。在评估时,可采取日常考核、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模式,不过,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此过程中,应该广泛接受民主的评议,比如在考核过程中,可以让同级部门及相同部门的员工进行互评,从同事角度了解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思想素质、遵纪守法表现,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评估工作完成后,对绩效考核制度中的问题及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对应解决措施,全面优化制度内容,同时,做好绩效考核反馈工作,督促员工通过学习、反思来弥补自身不足,来年争取更好的绩效。(2)重视考核结果的应用。在执行绩效考核制度后,应该充分利用考核结果,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具体如下:一是薪酬管理。事业单位应制定以绩效管理制度为依据的薪酬管理机制,遵循公平和效率的原则,用薪酬来表示对高绩效员工的嘉奖,在单位内部形成良性竞争氛围,杜绝“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工作现象。二是职位晋升。事业单位要想良性发展,就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晋升渠道,让思想素质高、工作认真积极、有才干、有效率的员工得到晋升,让员工的努力得到肯定,从而更加认真地完成工作。三是提升人力综合实力。当绩效考核成为加薪、晋升的依据,员工会更加重视在工作中提升绩效,通过考核结果,发现自身不足,加以改进,让每一个员工都处于不断进步的状态中。而事业单位也能够根据考核结果,分析员工的优势与弱势,从而将其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员工的价值⑧。
部门日常考核制度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绩效考核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204-02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与难点。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既能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教职工的履职情况,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和绩效意识,更能达成“激励、改善、提升”的目的。现以杭州某高职学院为例,分析探讨绩效考核的改进措施。
2008年前,该院主要按照“德、能、勤、绩、廉”五方面进行考核总结和描述,年度考核结果定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2008年后,学院绩效考核办法已有较大改进,对不同岗位人员进行分类考核,重点考核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同时听取服务对象评价。但考核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定性多、定量少,分类、分层不够,侧重于考核个人表现,未能充分体现对团队表现的评核等等。
为了加强对教职工的目标管理和绩效激励,学院一直探索构建一套具有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2009年和2013年,该院在原有考核办法的基础上进行两次较大的修订。本文就两次修订后的绩效考核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以期总结经验,为其它院校完善绩效考核工作提供参考。
一、2009年绩效考核
为了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局面,在2008年绩效考核办法基础上,分别制订了部门(部门主管)、教师、实验实训人员、行政后勤人员、辅导员、党总支(直属支部)负责人绩效考核暂行办法。
(一)改进之处
1.分类分层考核。对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不同层次的教师及承担专业课、基础课等不同课程类别的教师实行不同的考核标准。
2.学系主导考核。各学系根据学院的考核方案,制定本部门的考核细则,并对所属的教师进行教学业绩考核;学院相关部门对各学系的考核程序和考核结果进行审核与审批。
3.学期认定与年终考评相结合。年初,校领导与教学部门、职能部门负责人签订本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部门负责人再与本部门人员签订责任书;学期末,所有教职工填写《岗位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登记表》,对履职情况进行逐项说明,部门负责人核实填写情况并作评价;年末,综合考察教职工两个学期的工作表现,提出年度考核等级。
4.考核实行五级制:A(优秀)、B(良好)、C(合格)、D(基本合格)、E(不合格)。其中,原则规定A≤20%,A+B≤60%,C+D+E≥40%。
5.部门主管绩效与团队表现挂钩。部门的考评等级与该部门主管的考评等级挂钩,优秀部门的主管年度考评定为A等,其它的部门主管根据部门考评分数分为B、C、D、E等。
(二)存在不足
1.考核人对被考核人工作不熟悉。考核人主要是部门主管,而不是熟悉他日常工作的人。尤其是学系规模大、人数多,系主任不能完全了解或掌握每位教师的日常表现和工作业绩,在考核过程中难以客观、准确地评价。
2.考核比例有限制,不利于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规定每个等级的比例,从表面上看对所有部门都是很公平的,但对于表现好的部门来说,因为比例受限,有些表现优秀的教职工失去评优的机会,从而未能达到充分激励的效果。
二、2013年绩效考核
在深入分析之前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以及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2013年学院制订了一套新的绩效考核制度。
(一)改进之处
1.考核内容更加全面、细致。考核内容涉及工作绩效、工作态度及团队精神、纪律及操守、对学院的特殊贡献四方面。每项内容又分几个细项。如工作绩效这项考核内容教师涉及6个细项,团队负责人涉及8个细项。
2.考核人与被考核人关系更明确。实行逐级考核办法,考核人为负责经常监督管理其工作的直属上级,如教师由所属专业团队负责人考核,专业团队负责人由系主任或负责教学工作系副主任负责考核。年初,每位教职工与其直属上级签订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年末,由直属上级负责教职工表现情况的评定。
3.考核过程中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考核时,被考核人对照年初工作计划及目标,根据一年来的绩效表现实事求是自我评价,填写年末总结及绩效考核表,逐项打分并说明理由;考核人根据被考核人的现实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并进行有效沟通,形成双方认可的考核结果。为保证沟通效果,规定沟通形式必须为面谈,且需双方签字确认考核结果。
4.考核等级不设比例。考核依然设五个等级,等级名称改为“优秀、良好、符合要求、有待改进、不符合要求”,但各等级不再设比例。各部门根据教职工实际表现,按规定确定等级。
5.工作计划及目标更清晰。在考核过程中,根据考核人提出的意、重点和目标,双方进行有效沟通,共同制定下一年的工作计划及目标,并要区分关键任务和重要任务。
(二)存在不足
1.计划及目标制订不到位。一方面有的部门没有及时制订好工作计划及目标;另一方面有的考核人对如何界定关键任务和重要任务缺乏足够的认知,使工作绩效失去了具体的评价依据。
2.评分和评等级不够严谨。考核制度要求严格遵守“用分项评分建立等级”的原则,但在考核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考核人“以评分去造就等级”的状况。
三、考核结果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