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社区建设成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社区建设成效范文1
当下,全球正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期。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比例已达到51.3%。可以预见,在城市化进程中,会不断涌现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全球80%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城市,城市消耗了全球75%的资源和能源。城市正面临人口膨胀过快、交通拥挤拥堵、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等新挑战,各种“城市病”与日剧增,这些都集中考验着政府对城市、对社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从传统城市走向智慧城市是大势所趋,“智慧城市”或许为医治“城市病”提供了良药。截至2011年5月,我国一线城市百分之百制定了“智慧城市”实施规划;80%以上的二线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任务。目前,上海、北京、深圳、宁波、杭州、武汉、无锡等超过100个城市提出打造“智慧城市”的战略目标,相关规划、实施项目和活动渐次推出,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梯队。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环保、智慧校园、智慧工业、智慧节能、智慧定位、智慧公用事业等各项智慧应用工程相继启动。具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特征的社区,随着各项智慧应用的逐步落地,也为社区服务管理创新提供了良好氛围和实现基础,智慧社区必然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建设承载着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居民自治和互助服务等重任,是智慧城市中一个独具魅力、具有独立研究价值的发展主题。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社区建设将呈现新需求、新发展和新格局。
三大趋势勾勒智慧社区新貌
智慧社区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利用各种智能技术和方式,整合社区现有的各类服务资源,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满足社区管理服务及发展的各种需求,为社区各类群体提供现代政务、商务、文化娱乐、远程教育、家庭医护及生活互助等多种社区服务管理,有力推动社区发展,显著提高居民工作和生活质量。未来智慧社区建设必将呈现三大发展新趋势:
首先,从服务方面看,社区服务的普惠性、便捷性、差异性更加明显。
普惠性更加明显。随着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日益完善,提供服务透明度更高了,只要符合条件、有意愿,且在资源许可的情况下,都能享受同等服务。比如社区住宅区域的绿化服务,同一区域的居民都能共同享受;对有些保洁、水电修理等收费项目,只要支付相关费用能够“一视同仁”地享受相关服务。近年来,电信、移动等通信运营商参建数字社区,借助信息化+商业模式,利用信息化平台覆盖社区人群,积极推进社区电子政务、社区电子医疗、社区电子商务等应用,尤其是新型BTOC商业模式逐步深入社区,实现基于传统模式的创新,普惠服务能力将大大提升。
便捷性更加明显。随着信息技术在社区的广泛采用,相关服务信息的、交换、接收等环节更加通畅,社区服务水平将有显著提高。如社区电子超市的出现,使数字小区周边1000米内商家签约可免费申请开网店,商家通过平台发送免费促销短信;社区内业主可通过手机、PC上网店下订单,或者一键呼通商家,与传统B2C相比,社区电子超市具有低成本、配送便捷的优势,这种以销售日用品为主的社区电子超市,将为业主提供一种新颖便捷的生活方式。
多样性更加明显。社区服务提高到一定阶段,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多。当然,多样化服务也受制于服务资源和服务能力,两者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联动关系。比如,基于手机、PC、电视三屏互动的信息化平台出现,能更好地满足业主、物管、小区周边商家信息传递、交互和沟通的需求,更好地满足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又如,数字物管平台不断成熟,将使业主可以通过手机、PC或IPTV登陆平台上传水电气消费数据,查询水电气费用、物管费用、停车费用交纳信息,甚至通过该平台实现费用银行代扣。随着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又将促使服务需求进一步细化与深化。
其次,从管理方面看,社区管理的规范性、可控性、灵活性更加突出。
规范性更加突出。这源于政府主导的社区管理制度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如2008年浙江绍兴柯亭社区开展社区“四统一”活动试点(即统一办公、统一社区标识、统一制度、统一佩证上岗),促进了社区服务功能和管理质量提升,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又如2010年,浙江衢州府山街道着力完善社区居委会管理制度建设,健全了考勤制度(含出勤、加班、联络、请销假等)、值班制度、社区干部服务制度(含着装、文明用语)、廉政建设制度、效能建设制度、社区干部责任片区包干制度、诫勉谈话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社区管理制度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日趋规范。
可控性更加突出。这源于社区管理建设的深入与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在社区软硬件“两手”同时抓的今天,制度化建设更加严谨。如上海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推出了《上海市文明社区测评体系》,在申报准入条件、测评体系的结构与内容等方面强调反馈与可控。其中,测评体系包括“基本指标”和“特色指标”, 分别占总分的90%、10%。基本指标反映文明社区创建的基本情况,有管理机制健全、社会秩序稳定、生活环境舒适、公共服务优质、人际关系和睦、道德风尚良好等6个测评项目;特色指标有反映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特色及取得成效的3条指标。同时,要求在数据采集方法上,采取“实地考察”、“材料审核”、“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在线汇总审核,体系建设与时俱进。
灵活性更加突出。这源于“以人为本”理念得到深入贯彻。近年来,上海的街镇社区组织了多次社区管理试点,尤其自2003年起先后启动了社区网格化、社区党建、社区建设、社区求助、社区管理、智慧社区等试点,其在信息化平台支撑下,响应能力、处置能力、协同能力大为提高,能够更加灵活、充分地发挥社区公共资源的优势。如近年出现的社区警务、社区公共设施管理、社区党建等网格化,使各类资源可以根据管理需求进行灵活调度。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中,针对孤寡老人、残疾人、下岗人员、少年儿童等弱势群体,开展了一系列体现党和政府关爱的人性化服务,其深度和广度均有较大发展,这些已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最后,从发展模式看,社区发展的预见性、自觉性、统合性更加鲜明。
在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背景下,为社区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将演绎出新的发展模式。当然新模式并没有割断与现有发展模式的关系,已有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制,将在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信息设施、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网格化管理等深入发展基础上,展现出更具魅力的社区发展模式,最显著的表现是“现实社区”与“虚拟社区”的紧密关联,这一前所未有的社区形态,在发展模式上将呈现以下三个特性:
良好而系统的预见性为科学发展提供新支撑。现有体制下,街道(社区)干部编制在数十名左右,下辖居委会、社区服务站,面对的社区居民近数万人及数百、数千个驻地单位,传统方式只能过分依赖工作人员的经验,对服务需求的掌握只能局限在“眼见耳闻”的范围内,很难形成精确全面的系统分析与判断。而当社区信息化不断深入,社区层面普遍拥有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使条、块的信息有了衔接与交换的载体,积累的各类信息资源可提供全面系统的数据信息分析与提示。比如通过人口信息库可及时掌握本社区各年龄阶人员性别比例及分布情况,以及每年新增退休人数、新增就学和就业人员等信息,为工作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预见性的增强有助于提升服务管理的主动性与针对性。如某街道区域内因众多商务楼、住宅楼拔地而起,吸引了大批投资客,私房出租现象涌现,加上历史原因同时伴随着大量的城中村,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和环境卫生的压力不断增大。针对上述问题,该街道建起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摸清问题症结和转化因素,采取创新工作思路、解放思想、提高社区干部综合能力的方式,制定了多项针对性对策:树立社会责任感,强化社区干部主动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树立平民意识,促进社区成员或团体的自由发展和自动调适;针对人口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本着立足于社区居民的公共利益,及时总结开展有效的工作方法与步骤,紧紧掌握社区工作主动权。
统合性成为应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有效方法。当前,社区过多地承担行政事务,时常陷于考核、检查、评比、验收的繁杂事务,每个社区仅建立的台账就多达40~60种,社区干部对此要花费大量精力,占用许多为民办实事的时间和精力。随着“智慧化”程度提高,“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有效对应,服务渠道和管理方式更多样、更优化,工作流程更规范、更畅通,并联作业能力和工作协同能力显著增强。在《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30个重点专项和计划的137个(类)项目和任务中,就包括社区生活服务信息化平台、社区事务综合服务平台等众多以社区作为建设主体或应用主体的项目。这些“统合性”举措可使社区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能力持续增加,促成社区为民、便民、利民新格局。
科学规划方能健康发展
根据国际社会的主流观点,以人为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是社区的基本功能。既然智慧社区是一项创新举措,就需要在工作指导的理念和实践上顺应潮流、驾驭规律。
强调需求导向的基本原则,把工作创新点放在着力解决社区服务管理最紧迫的诉求和反映最大的问题上。强调“需求导向”是指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某一需求,确定一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调节相关资源有序展开工作。贯彻“需求导向”,必须紧紧瞄准社区服务管理最紧迫的诉求和反映最大的问题。坚持“需求导向”实质上是“权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深刻体现。当前,我国正以“民生优先”为导向,大力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改革开放成果为全民共享。社区服务的快速发展应当成为实现“民生优先”的重要抓手。国外发达国家在发展社区服务中的有益经验值得借鉴与学习:即吸引多方参与社区服务供给;确保政府的有效监管;提高公共财政投入比例,如挪威、美国用于养老、贫困、卫生、就业等方面的投入分别占政府总支出的65%和60%。
把握智慧城市发展主流,在应用场景上尽可能实现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智慧模式下的社区服务管理是指在智慧城市背景下,通过物联网、传感网,实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创新应用,将把传统社区概念中的居民聚集区逐渐演变为具有智慧功能的“信息综合体”。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认为,智慧城市就是让城市更聪明。通过互联网把无处不在的被植入城市物体的智能化传感器连接起来,形成物联网,实现对物理城市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对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实现网上“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的融合,并发出指令,对包括政务、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因此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
重视对现有资源的综合利用,避免追求创新全盘否定前期建设成果、推倒重来的建设方式。智慧社区建设必须注重以往建设成果及对现有资源充分利用,不能以“创新”简单地以往的建设成果,需要颠覆性“推倒重来”的情况是极少的,因此必须慎重对待。具体落实过程中,应把握好三个环节:所有项目必须有长远规划,规划缺失的项目不予立项;所有项目实施方案必须对相关工程、工作成果有分析与梳理,对未来拓展和风险有所考量、有所准备、有所对策,对缺乏前后衔接的项目暂缓实施;参加项目论证和评审,不能仅听实施部门或技术专家的意见,必须有相关受群代表、专业咨询、项目监管方等多方面人员参加评议评审。由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完成的《首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表明,创建智慧城市“领跑者”的城市(城区)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宁波、南京、佛山、扬州、浦东新区、宁波杭州湾新区等。其中,信息基础设施、示范项目和规划方案三项指标超过49%的平均得分率,分别为58.93%、56.07%、54.29%。这表明,注重顶层设计规划先行,注重基本设施建设,通过试点示范引导的意识正在逐步加强。
重视社区的实际需求,避免智慧社区建设项目只在形式上“标新立异”和工作上的“自拉自唱”。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突破瓶颈解决问题,有些问题需要用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才能有效解决。对此,一些管理者心中可能比较倾向用“标新立异”的方式进行“创新”。要知道标新立异本意是指独树一帜、另起炉灶、别出心裁,但如果出发点是为“创新”而进行形式“创新”,忽视实际需要和实际成效,往往会陷入“自拉自唱”的境地。工作中必须避免主管部门“一厢情愿”的现象。提高项目成功机率(减少失败概率)最有效的办法是“走群众路线”,切实从群众迫切需求出发,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努力使主观设想与客观现实相结合,让社区居民群众满意、让用户满意这是最重要的。
重视与总体规划相一致,避免智慧社区建设出现短期效应。要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智慧社区建设必须在智慧城市的大战略引领下进行,这样才能避免因“方向性错误”而造成的“短期效应”。目前,有一些街镇急于求成,在没有全面理解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情况下,匆匆忙忙进行“抢先”,这可能会在短期内解决一些社区需求,但长远未必符合全局趋势,对这种风险应该有所防范。同时,应高度重视分步实施、逐步完善,避免追求大而全、一步到位的“跨越做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性及自身特点,任何思路的形成都应最大限度地建立在洞悉这一内在规律和自身特点之上,不能用主观热情代替客观规律。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自身优势和劣势,做到“四个分清”,即分清前后逻辑,分清远近目标,分清急缓任务,分清前后计划。要善于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使工作更加紧密。
智慧社区建设成效范文2
【关键词】电子商务;现状;定位;体制机制
一、昆明市五华区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一是电子商务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市场主体逐步壮大。“十二五”期间,五华区从事电子商务及项目的企业已发展到516家。二是电子商务业态发展呈多元化态势。全区电子商务涵盖了B2B、B2C、C2C等主流模式,涌现出一批以电子商务应用为主的规模性企业,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降低经营成本、拓宽销售渠道。三是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融合度得到提高。全区有色金属、烟草、家电、百货、零售等传统行业的重点企业,在电子商务的应用方面已具有良好基础。百盛总部成立了独立开展电子商务的公司,沃尔玛、家乐福的网上商城已上线运营。积极开展智慧社区建设,以“互联网+”为载体,在春城慧谷社区试点建设智能社区,搭建社区商业O2O平台。四是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成效明显。金鼎科技园已成为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是五华区重点打造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作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昆明泛亚科技新区,已经成为五华区互联网产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平台。五是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电子商务管理体制逐步健全,成立了五华区电子商务发展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区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组织、推动和落实工作,并扩大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二、昆明市五华区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电子商务发展和应用意识不够强。对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谋划不深。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缺乏抢占网销市场的意识,对电子商务的理解还停留在上网或网站建设阶段。二是电子商务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全区电子商务应用覆盖面和渗透率不高,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数比例、行业性公共服务平台的数量均较低。本土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和服务型行业领军企业不多,网上零售规模小,产业链服务能力弱。三是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不够优。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和目标定位贯彻落实不够,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设施、鼓励扶持政策。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机制和体系不完善,统计体系不够完善。电子商务人才短缺,特别是高端的技术、管理、营销、运营人才缺失。四是电子商务载体建设和配套支撑体系建设尚不足。大型企业引领示范不强,电子商务总部、区域运营总部本地化很少,配套服务无法满足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及应用型企业的本地发展需求。区域级物流配套中心尚未建立,只有少数服务项目单一、服务功能单调的电子商务平台,缺乏集聚地方特色产业和地方名特优产品的综合交易平台。
三、昆明市五华区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五华区电子商务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云南省、昆明市的战略定位为我区电子商务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将以互联互通为主要方向,以贸易便利化为重要手段。昆明打造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中心城区的聚集辐射功能将进一步提升。其次,区内服务业发展前景为电子商务发展带来新空间。五华区是全市传统商业核心区,商贸零售等生活型服务业和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生产业优势突出,目前服务业增加值为45.4%,与发达地区服务业占比达90%以上相比,提升空间很大,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也较好。
同时,五华区电子商务发展也面临着相应的挑战。首先,电子商务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省内外都在通过电子商务争夺资源配置主动权、提高经济竞争力,都在政策配套、资金支持、人才培养、招商引资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五华区发展电子商务带来很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其次,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渗透能力不断增强。由于电子商务平台本身没有区域限制,最后将趋向于大型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主导市场发展的格局,五华区加强与各类大型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战略合作,争取总部或区域总部落户五华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再次,五华区传统商贸业迫切需要转型发展。五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占全市比重1/4,传统商贸业和服务业占了主导地位,近年来商业零售业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饱和,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压力和空间越来越小。
四、昆明市五华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第一,找准定位。重点打造“一区两平台”:昆明电子商务示范区――发挥五华区作为全市现代商贸核心区作用,成为昆明电子商务示范区,并力争进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行列;区域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形成带动昆明、辐射全省的电子商务服务支撑平台;区域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平台――能够提供航空货运、货代、地面、报关、仓储、商业加工、配送等全过程和门到门业务服务的物流配送平台。
第二,紧跟目标。要跟紧五华区“十三五”期间电子商务发展目标。近期目标:以培育产业载体、电商龙头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为重点,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完善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引导传统商贸服务业电商化转型升级;辖区企业电子商务零售额占限上法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达到5%以上,培育市级电子商务企业示范企业5家以上;金鼎电子商务产业园创建为昆明市电子商务示范园区,五华区创建为昆明市电子商务发展示范区。
第三,创新体制。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做好相关保障,营造健康向上的电商氛围。要在强化组织引导、强化政策支持、建立诚信体系、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发挥社团作用等几大方面做好发力。此外,还要重视并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设,给予多年埋头发展,并已取得一定成效的本土企业予及时的肯定,积极宣传培育我区的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为发展提供动力,增强信心。
第四,重在落实。抓紧编制并落实具体规划、分解任务、做好保障。在“十三五”专项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在邀请省内外专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细化针对“互联网+”的实施细则,并做好对落实工作的督导、检查工作。
参考文献:
[1]聂林海.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和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4,06
[2]胡岚岚.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及其演化路径[J].经济管理,2009,06
智慧社区建设成效范文3
记者从前不久召开的朝阳区“两会”新闻会上了解到,2012年,朝阳区级财政收入继续稳坐全市头把交椅,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市首位,CBD、电子城、奥运三大功能区占朝阳区GDP、财政收入比重分别达到90.2%和88%,增长带动能力不断提升。在今年的“两会”上,朝阳区更进一步提出未来将把农村地区发展与“十大发展基地”建设有效衔接,“十大发展基地”未来五年意向性信用投资将达500亿元。
财政收入继续领跑全市
2012年,朝阳区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市首位,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超过3600亿元,同比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1%,高出GDP增速1个百分点;实现区级财政收入348.6亿元,同比增加10%,位居全市十六区县之首,继续领跑全市。
经过一年发展,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转型发展的重大挑战,朝阳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金融、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增势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批发零售业等传统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巩固,增强了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
朝阳区三次产业结构达到0.04:9.96:90,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12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技术产业实现收入分别增长10%、20%、8%和5%,金融业对全区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达到21%。国际商务和贸易功能更加完善。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1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0个,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20.9%和5.5%。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57%。
“近年来,朝阳区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县功能定位,坚持城乡统筹,努力增收节支,强化预算管理,稳步推进财政改革,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收态势不断巩固。”朝阳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拥有北京CBD、电子城西区等重点产业园区的朝阳区近年来不断刷新财政收入的记录,2006年朝阳区财政收入在北京市各区县中率先突破100亿元大关;仅历时4年,朝阳区就在2010年实现财政收入总量翻番的成绩,财政收入继续突破200亿元大关;仅仅过了一年,朝阳区地方财政收入就突破300亿元,达到316.8亿元;今年,朝阳区财政收入增幅又实现了10%的平稳增长。
据介绍,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朝阳区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以商务、信息、科技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加速集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及其他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才使得朝阳区财政收入结构呈现出多点支撑、持续增长的局面。
“十大发展基地”建设步伐加快
2012年,朝阳区“十大发展基地”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CBD核心区公共配套设施等一批项目开工,国家广告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工程竣工,温榆河生态绿色休闲区、CBD—定福庄国际传媒走廊、东坝国际商贸中心区等区域的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功能区多点支撑、协调联动的空间布局特点进一步显现。
记者了解到,2012年CBD、电子城、奥运三大功能区占朝阳区GDP、财政收入比重分别达到90.2%和88%,增长带动能力不断提升。
CBD功能区产业培育成效明显,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中心区吸引注资过亿企业49家,国家级示范中央商务区称号申报完成,核心区52万平米公共配套设施土方工程基本完成,产业空间加速形成,东扩区智能电网科技研发交流中心、北京联大商务学院、国华第一热电厂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电子城功能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总收入超过3500亿元,增速居中关村各园区之首,引发科技等300多个项目和企业,北扩区规划局部调整获批,新增产业空间150万平米,大望京25%的建设项目实现封顶;奥运功能区核心功能开始显现,吸引北京中网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全年成功举办各类活动近1000项,接待游客数量增长8%,旅游会展功能特色明显,管理机制、环境建设、场馆资源利用同步深入,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今年,朝阳区将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聚焦重点功能区建设、重点产业发展,提速金融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增强现代服务业竞争优势,发展新移动通讯、新能源、新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CBD国际金融城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吸引金融租赁、消费金融等新兴金融机构入驻,促进金融与重点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促进文化、科技、会展、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逐步把电子城、大望京打造成为首都科技文化商务融合发展的示范基地。
记者了解到,2013年朝阳区“十大发展基地”建设将全面提速。三大成熟区域将以项目建设和品牌培育为重点。CBD功能区将重点确保核心区、东扩区、中心区重点项目建设,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中信、阳光财险等15个产业项目将陆续开工;奥运功能区将重点打造文体会展品牌,全力推进国家级文化体育创新示范区建设;电子城功能区着重加快大望京科技商务创新区建设,提升科技创新优势。
此外,朝阳区将以土地开发、政策引导和招商引资为重点,推动金盏金融服务园区等在建区域的功能培育,拓展新的增长空间,加快民航清算中心等项目的前期手续办理。抓好第四使馆区土地一级开发,力争东坝国际商贸中心区控规获批。抓住中关村科技园区空间调整契机,加快垡头环渤海总部商务基地的规划编制和报批,促进焦化厂北京国际文化城等重大项目落地。CBD—定福庄国际传媒走廊的规划编制、温榆河生态绿色休闲区规划研究等将在年内完成,推进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
变“等投资”为“找投资”
去年一年,朝阳区统筹区域产业政策,充分发挥区产业促进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作用,制定并印发了金融、现代服务、高新技术、文化创意、农村地区产业5个新三年行动计划,量化年度任务指标,强化转型发展落实力度;调整完善了11个产业促进政策,修订了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以及中小企业、节能、楼宇奖励等8个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出台了支持企业上市、促进国家广告产业园发展等专项扶持政策;产业引导资金总体规模超过6亿元,目前已安排金融业专项资金9289万元,其他产业资金也已陆续拨付。与此同时,创新产业促进模式,探索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形成了《朝阳区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初稿。
在制定全区融资工作方案、对接各项目资金需求的基础上,朝阳区还以创新融资模式为重点,加强融资协调与服务,为区域重点项目提供资金支撑。以孙河基础设施项目为试点,尝试开展BT模式融资;与农行北京分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五年将向十大发展基地提供不低于500亿元的意向性信用支持。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的工作任务,我们以全力确保经济增长为重点,创新工作方法,抢抓机遇,全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朝阳区发改委负责人介绍,为了全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确保完成全年指标任务,今年朝阳区主要通过创新税源建设的方法来确保财政增收,“具体做法就是充分发挥区税源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职能,完善了部门会商制度、重点企业‘一对一’服务制度、街乡片区联系制度、税源奖励制度、税源周刊制度等。”
据统计,2012年,朝阳区共走访重点企业285家,通过实地解决企业需求,促进存量税源的增长;同时,开展全区产业用地、可改造办公用房调查,通过跟踪服务和空间对接加速在谈项目落地并形成税源贡献,并针对企业需求进行“一事一议”吸引企业落户,1-9月全区新增税源企业实现区级收入1亿元。
此外,通过转变投资管理理念,朝阳区变“等投资”为“找投资”,确保了投资规模稳定增长。发改委、住建委、CBD管委会等14个牵头单位分别制定投资促进方案,集中推动各领域重点项目开工;建立了区政府投资督查机制,促进投资计划、预期目标的落实;强化了与市、区部门的沟通联络机制,加大协调力度,努力做到应统尽统;建立了委内投资统筹推进工作机制,确保投资指标任务的落实。
去年以来,朝阳区不断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及大项目投资,协调市发改委对CBD核心区已出让的9个地块项目进行专题调度;梳理上报10个拟争取中央企业投资的项目,总投资约512亿元;梳理上报6个区域内中央企业拟投资建设重大项目,总投资约172亿元。
另据了解,朝阳区还通过积极争取中央和市级资金支持,减少区级投资比例。目前,已争取到万亩造林工程、朝阳区第二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工程等4个项目中央、市级资金共计2.15亿元。
今年,朝阳区还将重点抢抓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调整方案获批的机遇,加快推动垡头、电子城北区等政策区的规划报批、产业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推进科技与商务的融合,利用中关村政策机遇,结合朝阳区商务服务优势,重点吸引、培育一批科技商务领军企业,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农村地区是今年发展重点
与往年相比,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地区将是朝阳区今年发展的重点地区。“我们将落实十关于新型城市化的精神,探索朝阳农村实现新型城市化的路径,引导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倾斜,在创造新的增长点的同时,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朝阳区发改委负责人说,农村地区既是当前发展的难点,也是未来增长潜力所在,朝阳区将充分利用和整合农村地区发展要素市场,完善“五轴三带”要素通道建设,在更大范围、更大市场配置资源要素,全面推动城市化进程。
目前,朝阳农村地区后发优势已逐步显现,朝来科技产业园等30多个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形成了良好态势,围绕农村地区功能定位,朝阳正在加快重点区域建设,腾退发展空间,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农村地区是朝阳建设国际商务中心的拓展区、配套区和服务区。朝阳区在今年“两会”上提出,要始终以城市化为方向,努力在产业发展、就业安置、社会保障、转居转工、环境整治、体制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把农村地区发展与“十大发展基地”建设有效衔接,加快朝来科技产业园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清理一批、改造一批、升级一批低级次产业,提升农村地区产业层级。根据各乡发展实际,合理确定产业发展、生态涵养、拓展配套等不同功能,制定支持措施和分类考核指标体系,促进资源配置最优化和整体效能最大化。
记者了解到,今年朝阳区将结合“十大基地”发展进程,加快温榆河、东坝等区域的规划报批和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上市转化,促进重点项目尽快落地;进一步调整优化房地产投资结构,推动向保障性住房、商务楼宇转移;集中推进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点村拆迁整治和农民安置房建设;加强功能区内硬件环境、配套设施建设,为业态升级和高端要素入驻创造条件。
另据了解,今年朝阳区还将推出一批吸引民资进入的项目,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源共同参与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投资的开发建设,保障重点建设任务和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把农村地区建设好、发展好,是朝阳区未来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与重点功能区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健全,拆违控违、转居转工、就业保障任务十分繁重。农村地区的建设发展,在政策、机制、规划等关键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思路,有针对性地加以突破和解决。”朝阳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链接
朝阳区今年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的新举措
教育方面:今年,朝阳区将通过新开办、改扩建等方式,新增5000个中小学学位、2000个幼儿园学位,继续缓解入学压力,进一步扩大园所接收能力。此外,年内朝阳区还将打造3-5个区级示范性社区教育中心和15-20个区级社区教育品牌学校,开发《外国人生活在北京》、《网络生活》等5本社区教育教材,形成具有朝阳特色的社区教育数字化网络服务平台,促进朝阳教育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
医疗方面:朝阳区将对国际医疗服务的类型布局、空间位置、政策支持、体制机制创新、运行模式、社会资本引导、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多方面进行统筹规划,继续引导在燕莎、丽都、国贸地区建立国际医疗服务圈,建立国际医疗服务聚集区。截至目前,朝阳区已有6家中外合资医疗机构,占全市一半以上;外籍医师258人,接近90%提供国际医疗服务的医院已实现与国际医疗保险的对接。
交通方面:2013年,朝阳区将推进缓解交通拥堵36条措施的落实,重点开展交通微循环系统改造,计划打通20余处断堵头路,改造41处老旧小区道路,新增3000个停车位,并扩大推广社区摆渡车。此外,朝阳区还将加大智慧交通的建设力度,建成朝阳区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系统(TOCC),实现交通网格化管理,届时市民可通过移动终端查询区内交通道路状况,合理选择出行路线。
绿化方面:2013年朝阳区将继续推进区域平原万亩造林工程,计划完成8334亩平原造林任务;新增、改造绿化面积200公顷,实现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6.8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6.53平方米。据悉,2013年朝阳区将着力建设25条环境优美示范大街,打造11个绿化美化环境优美小区;新建10处公园绿地,重点打造金盏金融园区中央休闲公园、弘善家园、广顺公园三处景观亮点;新建10处绿荫停车场、实施垂直绿化1.5万延长米、完成3万平方米的屋顶绿化,让绿化成果惠及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