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食品安全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食品安全调查报告范文1
24日下午到达驻扎地以后,进行休整活动,铺设床铺等。
25日早上打扫苏集小学校园,并布置场地于10点进行捐赠仪式,有康乐县教育局局长xxx,我校校友、苏集镇党委书记马彦林等相关领导老师,以及我校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XX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13名队员参加了捐赠仪式。 25日下午在苏集小学杨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小分队员下地割麦子。
26日早上参观了甘肃省康乐县畜牧龙头企业康美集团,并与在此实习的我院07动物医学和07动物科学的80多名同学进行汇合。当天下午,与07动科和07动医的同学一同乘校车前往康乐县龙头企业信康牛业进行参观学习,回来后在苏集小学对在该校进行补习的部分康乐三中高一高二同学进行了“农村食品安全现状”的问卷调查。
27日早上是本次下乡的重头戏。一大早,为了能够圆满地完成本次任务,全体小分队员早早起床,搬桌子,扛旗子,拿图片,提板凳,早上大家在活动比较密集的地方进行了食品图片宣传,食品安全知识讲解,问卷调查,走访附近镇民。当天下午,全体下分队员对住在苏集镇上或者附近的小学生进了假期课业辅导、英语歌曲教唱、食品安全基本常识讲解和菜篮子制作等活动。
28日一整天,继续给小朋友们辅导课程等活动,此间,康乐县县长助理马永忠同志、苏集镇党委书记马彦林同志,我校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麻秀成同志、副院长马忠仁同志、陈士恩同志,前往康乐县苏集镇慰问我校赴康乐县农村食品安全现状调查小分队,并带去同学们急需的西瓜和桃子等。
29日早上自费游览当地有名的景点——和政县松鸣岩旅游度假区。中午全体小分队员乘车离开本次活动的地点——康乐县苏集镇。
农村食品安全调查报告范文2
各位领导:
我局在市局和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切实加强我县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认真履行监管职责,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本着“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从今年初,以深入实施“食品准入工程”为基础,以开展食品专项整治为突破口,通过全面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制,初步形成了对食品质量的全方位、动态、立体监管体系,实现了食品质量监管从“以打为主”到“以防为主”的转变,为食品安全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线。今年以来,我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的食品市场进行了专项整治,收到明显成效。
一、整治治措施
我局在食品整治过程中,制定了六项措施:即依托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狠抓三个重点,构筑四道防线,建立五个制度,落实六查六看,确保全县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取得成绩。
依托一个中心,即依托12315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充分发挥12315的申诉举报职能,统一指挥调度全系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形成了“一个中心,三级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高效运行12315监管平台。原创:实现两个转变,就是实现过去“以打为主,打防结合”向现在的“以防为主,防打结合”战略的转变,其次变“静态管理”为“动态巡查”,改变过去监管工作的被动性和盲目性,建立了日常巡查制,初步形成了“企业自律,行政监管,社会监督”三方联动的监管机制。狠抓三个整治重点,就是重点商品,重点区域,重点打击行为。构筑四道防线,即严把食品准入关,抽样检查关,不合格食品退市关,食品备关。建立五个约束制度,即建立进销货台帐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商品索证制度,签订责任书,不良行为警示制度。落实六查六看,就是完全落实了国家工商总局的六查六看。
二、加强12315网络建设
我局于5月初开通了全市首家12315申诉举报网站,是我局建设数字型工商的又一举措,消费者在网站上可以浏览维权信息和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知晓我县知名企业的有关情况,也可在网站上进行申诉、举报,网站设立食品备案查询和曝光台,对销假售的单位进行曝光,网站的开通,为消费者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新途径。
三、积极推进农村消费维权工作
按照省、市局部署,以建立健全农村消费维权网络为突破口,探索农村消费维权途径,依托村镇组织,在农村大多数行政村和较大规模的市场建立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联络点,配备联络员,大力普及消费维权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完善保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机制,着力解决农村消费纠纷申诉举报难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全县300个行政村中已有225个村设立了12315联络站,培训了240名村级联络员,我县设立12315联络站和联络员的的村已达到全县行政村的75%,达到了省局制定的年内60已达到省局制定的60%的村庄设立12315申诉举报服务站或联络点的要求。我们还根据农时季节和农民消费特点,适时加大对分散在城乡结合部和村镇的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个体工商户和小商店的检查力度,对损害农村消费者权益的案件,积极组织力量优先立案、快速查处。我局近期在全县的各大商场、超市都安装了12315灯箱提示牌,12315提示牌的安装,即为广大消费者维权提示了维权途径,又震慑了销假售劣违法行为。
四、启动青少年维权岗活动
为切实维护好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共青团##县委、##县工商局近期在全县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启动了“青少年维权岗”活动。我局以保护好青少年就是保护未来,促进社会进步的理念,并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了青少年维权活动卓有成效的开展。活动以查处侵犯青少年消费权益,整治中小学校园环境为重点,活动期间,共查获劣质小食品47公斤,使校园环境得到了净化。
五、注重舆论宣传,扩大整治效果
我局密切与新闻媒体联系,重视食品安全的舆论宣传,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阵地,重点宣传食品整治成果,在今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9月10日##县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及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中,我局共抽调25名业务骨干,共出动食品安全宣传车21台次,上街进行宣传,在宣传期间,我局制作大型食品安全宣传图版6个,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宣传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切实坚强正面宣传和消费引导,在全县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震慑违法分子,教育广大群众,扩大整治成效,树立了执法权威。
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绩显著
在今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我局进行了周密部署,明确了整治的重点、方法、步骤和整治的具体要求,利用近6个月的时间对我县的食品市场进行了集中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580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45台次,检查食品经营户942家,查处无照经营37户,捣毁食品制假窝点2个,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14起,案值2.3万元,罚没金额3.1万元,没收销毁假冒伪劣食品有:原创:劣质成年奶粉133袋,婴幼儿奶粉203袋,劣质酱油57瓶,工业醋酸掺拌的食用醋127瓶,过期儿童小食品31公斤,过期肉制品27公斤(火腿、香肠等),假兰陵陈香白酒两箱,无标识的茶叶7.5公斤,要求退市商品11个品牌,为消费者索赔7200元,立案5起,没收违法所得3800元,罚款14800元,使我县的食品市场得到净化。
七、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调查研究
结合目前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我局开展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和教育,要求全局每个工作人员不断掌握履行职责需要的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努力提高监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严格规范从政行为,要求每个执法人员都要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廉洁勤政、作风优良。今年我局共举办法规培训两次,派专人到省局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学习一次,每月还定期召开廉洁自律生活会。此外,为了完成省、市局下达的辖区内食品安全基本情况的调查,我局共对我县7个乡镇56个行政村的食品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完成调查报告两篇,为制定我局食品监管措施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八、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日常的食品监管过程中,发现仍存在着食品的源头尚未得到有效整治,食品经销者自律行为较差,进货渠道不正规,食品经营场所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我局将与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协调强合作,理顺职能。
九、下一步食品监管计划
农村食品安全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农村食品安全 山寨食品 农药化肥 重金属污染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0-0045-03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物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因而中国是一个食品消费大国。数据显示,我国10多亿人口每天要消耗200万吨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1]。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工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与此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从假酒到地沟油,从塑化剂到瘦肉精,从硫磺姜到染色米……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次次损害了民众的生命健康,也一次次摧毁了公众对食品市场的信心。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今年2月份的通报,2013年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152起,中毒5559人,死亡109人[2]。虽然相较于2012年均有所下降,但这些毕竟只是收到报告的公共卫生事件,形势尚不容乐观。
李威娜[3]在《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一书中详细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涉及食品源头、食品供应链、食品监督条件和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等多方面。针对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2009年我国出台了《食品安全法》,取代之前的《食品卫生法》。就在这部法律出台之后,2011年爆发了震惊全国的“双汇瘦肉精事件”。通过此事件可以看到,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和追踪惩罚制度没有从根本上遏制住食品安全风险,而农村地区的情况则更为堪忧。
1 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可以说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灾区,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
1.1 山寨食品肆虐
“雷碧”、“脉劫”、“豪牛”、“茅合”、“康帅傅”、“剑南香”、“和气正”、“旺子牛奶”……在全国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山寨食品似乎找到了天堂。搭着名牌的顺风车,利用农村老百姓的低辨别力和贪便宜的习惯,它们在广大农村地区鱼目混珠、无孔不入。质量上这些商品基本没有任何保障――据2013年5月7号《焦点访谈》曝光,记者拿了几款山寨饮料到北京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去检测,无一例外,全部不合格,所有产品的蛋白质含量全部低于1%。农村消费市场成了“消废市场”。
农村消费者除了对商品的低辨别力和其本身的低消费能力,维权也是一大困难。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维权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不是他们所能承受的。另外,许多欠发达农村地区的交通很不方便,附近没有正规大超市,这些地方的百姓在消费上没得选择,只能在当地的乡村小店或者农贸市场中购买到山寨食品。
对于农村经营者而言,他们中的大部分缺乏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另外,交通不便的问题同样困扰着他们,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一些批发商手中得到商品,而批发买卖山寨食品的利润要远高于正规商品――以中山市健愉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尹力牌酸奶饮料为例,一箱24盒装(每盒240ml)的酸奶批发价仅为11.5元,而一箱同样规格的伊利牌酸奶在的批发价为30-34元[4],成本相差一倍多。这直接导致了批发商大多批发山寨食品。
当然,监管的缺失是造成山寨横行的重要原因。农村地区点多面广,监管人手本就不够,职能交叉的各个管理部门也都鞭长莫及,很容易在农村地区形成监管盲区。且很多山寨食品是经过工商部门注册的,生产经营手续正规。如长沙就有一家哈旺食品有限公司,注册了一系列傍名牌的商标:山寨“旺仔牛奶”的“哈仔牛奶”、仿“红牛”的“动牛”等等,并将这些品牌授权给一些不知明的企业生产,去年被相关部门检测出产品不合格[4]。而现实中没有被取缔和关停的此类企业还有很多,这说明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商标注册等相关法律上存在着诸多漏洞。
1.2 农药化肥滥用
在农村中,随便问一个农民关于是否使用农药化肥,你将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而如果你问他关于如何控制用量等细节问题,很少有人能给你一个清晰的答复。这正是我国农村地区存在的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农药化肥的无节制使用。袁仲和杨继远[5]在《农药化肥污染与食品安全》一文中提到,根据调查采访,90%以上的农户在选购农药是首先考虑的是病虫害的防治效果,70%以上的农户不知道农药残留超标会危害人体健康,80%的农户随意丢弃用过的农药包装物和剩余农药。其实遑论大规模生产种植,就是种给自己吃的蔬菜水果和粮食,很多农户也是如此操作的。然而,这些农药化肥的利用率如何呢?石俊刚[6]在《中国农资报》上发文指出,我国的化肥平均利用率其实只有30%~35%,其中磷肥利用率只有15%~20%,钾肥的利用率也不超过65%。
如此滥用农药化肥带来很多负面效果。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在一定时间内或多或少都有部分残留在农作物上,给食品安全造成隐患。另外,农户随意丢弃的、以及残留在植物表面的多余药肥还会随着雨水、灌溉等一起侵入水体和土壤,被后来栽植生长的农作物所吸收。
究其原因,除了农民本身的文化知识水平局限,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这种方法已经产生了较大的依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病虫害、保证产量。对于植物慢慢产生的抗药性,则只能盲目地增加施用量来弥补,造成恶性循环。其次,农户缺少正确施用的培训和指导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王建华等[7]在对农户的农药施用行为的研究中发现,接受过农药施用知识和技术培训的农户在农药的施用量上有明显减少,收入也普遍高于未接受过培训的农户。然而接受过正规技术指导和培训的农户不到三分之一,大部分农户听信了农药经销商对农药施用知识的推荐。这种缺乏指导和理性的滥用行为给农村地区原本就很脆弱的食品安全问题雪上加霜。
1.3 重金属污染
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存在着很多加工制造企业;而在一些能源资源储量发达的地区,如山西四川等地,则有着很多工矿企业。这些企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为了发展经济,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在发展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对排放的处理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和资金投入,造成了大量的乱排乱放,严重污染了当地的水源和土壤等生态系统,其中最严重的便是重金属污染。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江河湖库底质的污染率高达80.1%;黄河、淮河、松花江和辽河等十大流域重金属超标断面的污染程度均为超V类;太湖底泥中总铜、总铅、总镉含量均处于轻度污染水平;我国的七大水系中,长江水系的镉污染状况仅次于COD、BOD以及汞污染,黄河水系的镉含量超标断面达到16.7%[8]。可以看出,我国的水体重金属污染状况已经相当严重,由此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曾龄颐等[9]在对湘江流域长沙段鱼类重金属污染情况的研究分析中发现,所有的样品鱼类均有重金属超标现象,主要污染为铅、砷、镉,重金属超标率均在25%以上,且栖底鱼类的污染程度要大于上层鱼类。这些数据表明,水体中的重金属残留已经大量进入到了自然食物链。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情况也同样不容乐观。2014年4月17号,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首次公布了2005~2013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耕地土壤的污染比例为19.4%,有3%的耕地属于中度或重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无机重金属,包括镉、镍、砷、汞、铅、锌、铬、铜等八种重金属元素,其中镉污染最为严重[10]。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宋伟和陈百明等[11]的研究也表明,引发我国耕地土壤污染的八种主要重金属元素中,镉的污染概率为25.2%,远超其他几种土壤重金属元素。另外,国土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受到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目前我国的粮食年产量不过6亿吨左右,受到污染的粮食比例达到2%[12]。
受到污染的水产品、粮食等,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可以引发各种疾病,最为人熟知的便是上世纪7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由镉米引发的“骨痛病”。由于该疾病是由镉元素在人体内逐渐积累形成的,潜伏期可长达20年,所以目前还无法准确测算该病在我国的患病率。
2 解决好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建议
2.1 针对山寨食品肆虐
①降低GDP指标对地方政绩考核的影响。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受制于GDP的影响,因而对很多违法制造山寨食品的企业采取容忍的态度。目前,我国多地已经开始试点公务员政绩考核制度改革,逐步削弱GDP的影响力,这将有助于地方政府放开手脚惩治那些违法生产食品的企业。②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加强食品追溯和监管。如今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物联网产业发展迅速,食品行业可大力引入该技术,如百度刚刚的“筷搜”功能等,完善对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追溯和监管。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食品市场的准入制度。在经济发展由单一追求发展速度转向注重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关键历史时期,诸如山寨、傍名牌等有悖市场良性发展规律的行为可以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予以整治,尤其是商标注册法,要从源头上健全食品市场的准入制度。
2.2 针对化肥农药滥用
①纠正农户们错误的思维习惯。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合作组织,由政府出资和引导,多组织农业专家对农户的有关农药化肥正确施用的培训和指导,保证农户接受培训的广度和深度,使之清晰意识到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的危害。②加强农药化肥经营销售渠道的监管力度,规范农药化肥经销商的销售行为,结合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对基层的经销商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其推荐的合理性。③研发生物防治技术,发展现代化有机农业。堵不如疏,相关农业部门可以依靠农业科技,给农户们提供更为先进的种子和技术,减少其对传统农药化肥的依赖。
2.3 针对重金属污染
①从源头上治理管控污染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已过,国家政府已经开始反思唯GDP是论的发展思维,在此契机之下,相关部门可制定出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惩处机制,对那些乱排乱放、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进行治理和管控。②促进农村地区经济模式转型。眼下国内的第二产业日显疲软,我们不应再固守着空心化的制造业和高耗能的能源业不放。政府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乡镇企业进行发展模式的转变,加大投入在现代化农业建设、产业优化升级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比如有机农场、绿色能源发电等,都可以为新型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③利用生物方法逐步治理已经存在的污染,尽量避免使用物理化学方法治理而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日本在治理土壤镉污染上花费了30多年,有很多经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例如客良法、植物修复法、蚯蚓治理法等等,尤其蚯蚓治理法,对农药化肥产生的有机污染和工业排放导致的重金属污染均有比较好的治理效果。我们可根据国情选择和搭配,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治理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勇,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及工作重点[J].时事报告,2011(6).
[2]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2013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OL].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公室,2014-02-20.
[3]李威娜.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4]何天骄,孙旭.山寨食品占国内食品销售额三成[N].第一财经日报,2013-5-14:C01.
[5]袁仲,杨继远.农药化肥污染与食品安全[J].河南: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7):67-69.
[6]石俊刚.浅谈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N].中国农资,2013-3-29:33.
[7]王建华,马玉婷,王晓莉.农产品安全生产:农户农药施用知识与技能培训[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4):54-63.
[8]周启艳,李国聪,唐植成.我国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与治理方法研究[J].轻工科技,2013-4,(4):98-99.
[9]曾龄颐,李文丽,黎瑛.湘江流域长沙段鱼类重金属污染情况分析与评价[J].轻工科技,2012-9,(9):94-95.
[10]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子站,2014-4-17.
农村食品安全调查报告范文4
人大教科文卫工委联系的几方面工作都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比如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食品安全、网吧管理、新农合、新医改等方面问题是我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何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好人大教科文卫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要始终把人民群众记在心里。只有时时、处处把人民群众记在心里,把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记在心里,把人民群众的上学、看病等问题记在心里,才能最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才能真正履行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的职能职责。
二、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只有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才能了解实情,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才能服务群众。这些年,我委对《义务教育法》、《药品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四川省中医条例》、《四川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施行情况和教育、科技投入及保障机制,中医工作,艾滋病防治工作,文化体制改革等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人民群众的上学难、看病难、网吧管理难等疾苦,迫切需要解决,撰写调查报告,为市委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要加大监督力度,化解人民群众的疾苦。监督权是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加强监督,才能真正化解人民群众的疾苦。几年来,我委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化解人民群众的疾苦,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积极建言献策化解超大班。我们多次开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听取市政府关于落实“科教兴市”战略的情况汇报,撰写《市区超大班情况调查报告》送市委书记李仲彬作决策参考,20*年秋季,“上学难”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持续多年的超大班问题得到了缓解。二是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维护人民群众医疗利益。我们两次对《药品管理法》的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督促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20*年面对非典疫情,我委协助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检查,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的决议》,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秋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基础建设、队伍建设,加大了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全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了进一步保障。20*年,我委协助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新型农村医疗试点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建议意见并督促政府整改。20*年,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86.*%,20*年为89.92%。今年,新医改方案已经出台,我委督促政府落实新医改方案的要求,协助主任会议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乡镇卫生院建设情况的报告,作出了乡镇卫生院人才建设情况的专题调查报告,切实化解人民群众的“看病难”。
农村食品安全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岗位能力;教改方向;食品及相关单位;食品专业大学生
The employing units post ability requirements for the food 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teaching reform direction
Chen Li, Tong Qigen, Dong Yanhui, Liu Haiyan, Jiang Huaixi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2206, China
Abstract: For most food professional graduates are not employed by food industries and food related status, to seek solution methods of training direction and social need is disconnect. By the analysis of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ability need which employer positions required for graduates, proposed teaching reform direction and measures.
Key words: the post ability; the direction of education reform; food and related units; food 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
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业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其发展速度也超过了各行业的平均发展水平。这样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为我国就业创造了众多的机会。在“中国本科毕业生需求量最大的50个热门行业”中,食品制品业排在19名,工作需要与专业的相关率为71%[1]。
然而,根据食品学院近年来食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统计分析来看,社会的需求量大并不等于需求双方相互认可的程度高。食品专业的学生就业存在着十分矛盾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食品及相关企业对食品专业的本科生有很大的需求,但是每年都不容易招聘到合适的学生;另一方面,学生及家长都在说就业难的同时,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生不愿意到食品企业及相关行业就业。通过近三年学生就业去向统计情况分析,到食品企业、防疫部门、食品监管、餐饮、超市、医药卫生等与食品相关行业就业的学生只占30%左右,就连社会上需求量很大,国家十分重视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毕业生,到食品及相关行业就业的也不超过35%[2-4]。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一方面食品行业是一个低收入的产业,年轻人因为生活问题宁愿放弃自己喜欢的专业,也不到食品企业就业,另一方面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需要脱节,使得人才需求双方之间产生不能顺利“接轨”。
要解决以上的问题,需要政府调整食品产业政策,使优秀的食品专业人才回归到食品企业及相关行业中来,为食品产业及食品安全建设贡献力量,在食品学院人才培养层面上,也要顺应食品及相关产业的需求,调整教学思路,努力培养出具有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1 用人单位对食品专业大学生岗位及能力需求调查
高校食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除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制造、贸易企业之外,食品检验检疫、餐饮业、科研院所及与安全卫生相关的行政执法与监督机构、食品超市是学生就业比较集中的地方,另外,医院与体育团体中从事营养研究的部门、食品相关的行业协会、从事标准认证的培训机构也吸引了一部分学生就业。
经过对食品企业、餐饮业、科研院所、工商管理、食品检验检疫部门、农村专业合作社、等食品相关行业的调查发现,不同行业对食品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存在着相当大的不同(见表1)。
2 用人单位岗位能力需求分析及对策
从表1中反映出各主要用人单位对食品专业本科生就业是积极乐观的,但是因为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差别很大,因此给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的共同点分析
根据2008年《麦可斯―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本科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能力需求排名(按照工作要求达到的水平由高到低)为:积极学习、学习方法、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聆听、理解他人、协调安排、理解性阅读、疑难排解、服务他人等。由此可以看出,能力需求排名靠前的是基本技能、社交技能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由于食品及相关行业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性质,对食品行业人才的首选要求是道德素质和责任意识。要求从业的毕业生爱岗敬业、重视食品质量安全,有为人民健康负责的责任意识。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能够不怕艰苦、甘于奉献。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专业素质也是食品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加工工艺、食品检测与质量评价等专业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及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踏实工作和积极学习的作风是十分必要的。良好品质的培养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完成:(1)将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也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考核中,给一定的学时和学分。(2)加大学生生产实习的时间,让其在正规、大型的食品企业、超市、科研机构等管理严格的单位实习3个月时间,以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责任感。(3)开设食品企业公文类写作(包括项目申请报告,企业总结报告、项目实施报告、新产品研发报告等),提高学生写作、归纳总结的能力。
2.2 食品生产、制造行业对毕业生能力需求分析及对策
通过对大中型食品企业的调研分析显示,企业提供给毕业生的岗位可以分为3类:
(1)食品生产岗位群,这是一个通过基层生产实践岗位进入技术员、工程师、车间主任、生产部门经理等技术管理岗位的锻炼过程。这一岗位群对学生的作风要求较高,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因为一线的工作比较艰苦,是企业不易留住人的岗位,但也是升职比较快的岗位。它要求熟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够高效的完成生产任务,掌握生产技术环节的关键点,善于分析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对生产设备的故障、检查、维护等进行技术分析,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够组织生产并协调与研发、物流、销售、客服等部门的关系。
(2)食品检测岗位群,也就是质量管理团队,通过从事理化及微生物检验、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销售、贮运过程的安全控制,企业各种质量认证等工作,从化验员、质检员进入到高级质检员、质检部主任、品控部主任等管理岗位。这一岗位群的要求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能够熟练操作理化、微生物、生物学等检测设备,熟悉生产的流程与关键点,熟悉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具有较好的文字水平及管理文件的编制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3)产品研发岗位,这一岗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接纳毕业生较多的岗位,许多生产岗位、质检岗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是经研发岗位锻炼而成,逐步走向技术员、工程师(研究员)、总工程师岗位。这个岗位要求毕业生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具备良好的市场调研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查阅和利用文献资料的能力等。并具有产品评价、包装、营销策划等能力。在研发岗位上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根据食品企业不同岗位群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在本科生培养的课程设计上,提出以下的几点建议:(1)在第4学期增加一门“科研理论与实践课程”,让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研究”任务,这个研究任务可以利用开放的实验室或业余时间完成。(2)以ISO2200-2008为基础,开设一门企业质量管理实践课,模拟企业采购、生产、贮藏、营销的全过程。(3)加强食品检测的强化训练,将企业的常规检测项目纳入到课程中。
2.3 科研院所对毕业生能力需求分析及对策
在科研单位、高校、营养研究的部门中,对毕业生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首先,是从事科研的经历,研究单位对项目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上手快”,从实验设备的熟练使用、维护以及实验数据的采集整理都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就接受过实践锻炼。一个完整的科研项目从阅读课题指南、撰写课题申请书,到严密计划、开展研究工作,直至最后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结论的提出,全面体现了研究团队成员科技资料的阅读能力、研究能力、学习能力、协调安排能力、疑难排解能力及有效沟通能力等。
如果学生在大学期间就经受过科研实践锻炼,他在科研工作岗位上便可迅速成为科研团队的得力助手。因此建议学院的课程要强化学生科研训练,提高他们的科研基本功,具体措施是:(1)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项科研任务,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2)科研过程应重点锻炼学生使用先进仪器和设备。(3)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计算在学分之内。(4)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研竞赛,并以学分奖励。
2.4 大型食品超市对毕业生能力需求分析及对策
2007年超市食品安全调查发现,有四成的超市有问题。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大部分食品是从超市购买的,大型的连锁超市更有自己的食品配送中心。由于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国家对超市食品安全监督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超市对食品专业大学生的需求显著增加。
超市中的食品及农产品采购、贮藏、销售是最重要的环节,需要对食品及农产品产地、食品安全法规、食品标签、食品保鲜、质检等有关专业知识的毕业生进入岗位。另外,许多超市内设有西点、凉菜和熟食加工间,也成为一个小型食品加工厂,因此食品加工管理人员及产品研发人员也是超市所需要的。
针对大型超市所需要食品专业知识结构的特点,建议学院组织愿意到超市就业的学生进行2个月的实习,初步掌握超市食品管理及营销的方法。另外再开设“商品知识”和“超市食品安全管理”2门课程供学生选择。
2.5 农村专业合作社对毕业生能力需求分析及对策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近4年来国家支持的一种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国家允许其对农产品进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农产品加工也就成了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农村中缺乏掌握食品加工技术的专业人才,因此对食品专业毕生的需要是迫切的。
合作社要求毕业生的知识面要广,第一需要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书写各种项目申请书、合作社生产经营情况报告及熟练的计算机技术等,也就是等同于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第二是农产品及食品加工技术和相关知识,包括生产、贮藏、营销知识。
学校为合作社培养的人才除了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外,动手能力也十分重要,还要具备农产品营销能力。建议增加公文写作选修课和农产品营销课程。
2.6 食品相关协会、认证机构对毕业生能力需求分析及对策
食品相关行业协会、学会对毕业生的公关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希望毕业生有较好的文字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敏锐洞察食品行业最新形势和行业热点,及时关注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国内外同行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通过大型会议、专业培训及相关展览的策划、组织,全面体现学生的良好协调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从事标准认证的培训机构,要求毕业生工作仔细认真,灵活性强,有团队意识,有较好的文字基础,了解食品工厂建设、食品工作、加工设备及食品和农产品标准化文件对认证的作用,掌握实验室常规仪器的功能和使用,懂得食品企业的GMP、QS、ISO22000、SSOP、HACCP等认证工作程序和方法,熟悉食品行业的法律、法规。
针对以上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建议对于毕业后有意向到学会、协会、认证机构工作的学生,加开“会展策划”、食品企业“GMP,QS,ISO22000认证”等选修课程。
3 课程体系及就业教育改革的建议
因为受到“厚基础、宽口径”国家人才培养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校食品专业大学生没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占80%以上。研究生也有70%以上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报考所选择的专业,教育方向、职业规划、用人单位三者的人才观严重脱节,造成了食品专业毕业生不能良好的对接。因此对学院人才培养总体规划有以下几点建议。
3.1 基础能力的培养以实操来考核
所谓的基础能力是指语言、写作、计算机办公及网络查询、完成工作额度、协调沟通及管理等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这些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大学4年的教学中。如大一到大二进行实用公文写作、大学应用文、调研计划与报告、活动计划与总结基本能力培养,大三到大四进行科研申请报告、项目完成报告、新产品研发与营销方案策划、项目团队管理、工作总结等基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有所用。
3.2 就业教育融入到学生实习中去
要让大学生尽可能早的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的努力方向,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有的放矢。具体做法是,在大二学年中邀请与食品相关的用人单位报告未来3年内准备引入人才岗位、能力要求、知识结构,利用小学期、暑假进行2个月的用人单位实习工作,让学生与用人单位对接,充分了解企业所需,规划职业定位,为以后专业课学习的侧重点找准方向。
3.3 模块化的专业培养模式
对于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专业教学课程,应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来制定,针对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型食品仓储超市、科研院所、餐饮业等用人单位的要求制定专业课模块,让不同职业规划的学生来重点选择。并且在大四3个月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科研、实践环节,与企业直接结合达到无缝对接。
总之,学校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如果培养的人不能为行业所用或不适应行业的发展,那么就应该改革课程体系。北京市食品行业人才需求是多样化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在变化,因此灵活的课程设置和尽早对学生开展职业化教育,是解决教育方向、职业规划、用人单位三者人才观脱节的重要手段之一。希望学生学有所用,希望社会能聘用到合适的岗位人才。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中国2011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报告[EB/OL].edu.省略/a/20110609/000095_10.htm.
[2] 吕凤英.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对策[J].天中学刊,2007,22(2):103-105.
农村食品安全调查报告范文6
关键词: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危机;原因;对策;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发展深度和广度都产生了巨大变化。快速发展的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社会关系的调整速度,导致很多社会问题矛盾突出,缺乏解决的有效途径,本文所要提及的食品安全监管就属于这样的问题。
中国的食品市场多年来一直比较平静,2008年一个“三鹿奶粉”事件打破了这份平静,食品安全问题开始走向社会大舞台的前沿。 “苏丹红”辣酱、毛发酱油、石蜡火锅底料、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染色馒头、牛肉膏、回炉面包、毒豆芽、石蜡墨汁薯粉等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相继发生,让广大的老百姓一提起食品添加剂就胆颤心惊。 “问题食品”之多、涉及范围之广、造成恶果之重,已到了令人谈“食”色变的地步。商务部《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尽管目前上市食品安全状况逐年好转,但食品安全仍存在超标、法律法规缺失、检测及环保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问题,正在沉重地打击人们的饮食信心……中国的食品怎么了?明天我们还能吃什么?暴露出这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说明已对当前社会造成了明显危害。
一.形成食品安全危机局面的原因
(一)消费者主客观认识不足
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购买者在购买商品时,首先考虑的第一因素是商品的价格。较之目前社会购买能力来看,食品的消费比重仍占据着主要位置,重点还是低价的生活食品,对于高价食品往往不予问津。而低价往往带来质量的低下,这也就为“价低质次”的食品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再则,食品内在质量要求,并不为普通群众所普遍知晓,如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哪些物质是不能加入食品的、怎么通过网络查询食品的生产许可情况等等。既然不知,何来注意,所以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看不出“门道”。第三,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很多的食品制作方法是从古代沿袭而来的,现代科学已经证明是不卫生或不安全的,比如,用松香给动物脱毛、用亚硝酸盐做肴肉等。消费者长期以来习惯了这些工艺制作的食品,认为这种做法的食品口感好、色泽好等,还没有能及时转变认识。第四、消费者对一些不法行为的不闻不问也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很多地方出现利用死亡的牲畜加工制作食品,周围的群众明明知道却不予制止,任由问题食品流向市场。当然以上四种是主要问题,还有如:认品牌不认质量、盲从购买等多种不足的存在。
(二)食品经营者的道德问题
当前很多食品经营者在营销观念上忽略诚信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中小微型的经营户对构建诚信经营的社会环境和经营意识显得更不在意。很多的食品经营者更注重的是如何降低自己的经营成本,怎样获取更大的利润,至于诚信只是非物质的口号而已,可有可无。更有甚者,某些食品类经营户在明知食品有问题的情况下仍然昧着良心销售,比如在现实工作中查处的一些车站、码头地区的食品经营户,他们就干着“一回头”的买卖,反正来买东西的都是过路的,今天来一次,下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来。唯利是图的思想将其仅剩良知冲蚀得消失殆尽,道德的防线被彻底冲毁。道德的严重滑坡,严重影响着我们的食品消费的环境安全,它就像一只无形的黑手,诱惑着食品经营者一步一步滑出正常的轨道,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可怕得后果。经营者的道德缺失引发了社会民众的强烈反响,曾有社会民众向执法单位建议,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在于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和打造透明、诚信的行业自律规范,提出了食品安全管理“零容忍制度”,只要食品经营者在食品安全问题发生事故,就应采取最严厉的措施进行处罚,让其永不得翻身。
(三)食用农产品生产者的品行和素质问题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食品,其最初形态都是来自于农产品环节,食品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到最初原料的影响。有部分农产品生产者片面追求产量最高化、产程最短化和利益的最大化,瘦肉精、硫磺熏剧毒农药等手段得到了“极致的滥用”,甚至出现了用有毒有害物质直接作为种植要件的行为。为了达到目的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无所不用其极,各种各样的非法恶劣手段纷纷登场。在中央电视台的报道中曾出现过农民不肯使用自己种的菜;还有为了防治菜地蛆,使用绝对禁止使用的剧毒农药甲胺磷;为了番茄早上市,使用大剂量的激素类催熟剂进行植株处理;为了牲畜长得快、各类雌性激素类药物被大量滥用于饲料当中。这些都是受到利益驱动,全然不顾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完全丧失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和做人的基本原则。食用农产品生产者缺失的操守品行和基本素质也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监管部门的体制和履职问题
食品安全的监管是复杂的行政管理体系,其具体实施涉及到二十多个职能部门,任何一个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或者出现监管缺位,都可能对食品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食品安全监管讲究的是部门间的合力,然而在现行体制下,往往会因为部门的职责不同,监管环节不同,所调整的利益不同或部门性质不同等因素造成部门之间工作的不平衡性;在部门之间的监管还存在环节的交叉和盲区;同时很多部门的监管执法人员惧怕履职风险,畏苦畏难,进而产生了履职不力、推诿扯皮,甚至胡乱作为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食品安全监管无法实现“全过程、多环节、各部分”的无缝监管。由于涉及的监管部门多,出了问题大家都有推得掉的理由,往往又出现谁都抓,又谁都不抓的现象,这也就出现了前阶段新闻报道的六个部门管不好一个豆芽的故事。监管部门虽对食品安全问题都很重视,但缺乏科学的方式、有序的过程和扎实的基础,顾此失彼的现象时有发生,根本无法实现完全监管。因为监管部门体制不足和履职的缺失必然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
(五)国家食品生产规范与标准相对落后问题
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不但要求食品“好吃、好看、好闻”,而且对便携性、营养性、易储性也提出了更高需求。一些为食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为改善食品的口感品相、延长保质期、提高营养成分指标的食用添加物质被大量的添加在各类食品,甚至形成了滥用的现象。同时,我们还看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也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比如阿斯巴甜、苯甲酸等。而与此同时国家的相关使用规范和生产标准没有能够及时得到修改,形成了“有监管无办法”的局面,特别是针对地沟油的检测标准至今仍没有出台。很多的食品标准制定过高,比如先前在速冻水饺的检测当中不得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只要使用猪肉就不可避免会出现此种菌种,为达到没有的目的就要大量使用抗生素,结果又导致了抗生素指标的超标。食品安全指标的过高或过低都在很大的程度上造成了影响。
(六)食品经营的市场准入门槛过低
笔者在实际的监管工作发现,对于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户的市场准入条件非常低,可量化的硬性指标只有距离污染源25米这一条。食品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对人的生命安全存在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食品的运输、仓储、柜面摆放和销售环境都可能都对食品的性质产生影响。我们在实际的检查中发现很多的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小食杂店经营环境脏、乱、差,既是销售门店又是居家的卧室,有的甚至和农资商品在一起销售,由此看来门槛过低显然会对食品市场的安全问题带来不稳定因素。因为市场准入门槛的过低,导致食品经营户普遍存在规模较小、组织分散、价低质次的状况,食品的品质安全的不到保证。
二.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原则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伴随着各种社会问题深化而日益凸显,对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目前流通环节监管现状来看,效果不容乐观,监管工作忙忙碌碌,回头一看劳而无功。一方面监管压力到只气喘吁吁,另一方面工作成效力不从心。而分析想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在监管中出现了单打一的局面,缺乏部门间、群体间的协作合力,没有能够发动全社会的作用。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食品安全的监管不是依靠哪一个部门或哪一个个人能实现的,实现社会协同,是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社会管理格局的重要途径。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化管理必须确立一个基本原则:即部门监管为前提,社会协同作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通过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政府、社会、公民的三方共治。
三.创新举措,破解食品安全监管的难题
(一)必须依靠宣传发动。提高上市食品的安全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在商品的进货和销售环节构筑两道天然屏障,有效堵塞不合格食品上市流通渠道。
(二)必须依靠办案驱动。要规范流通领域的食品经营秩序,合理运用好办案手段,增强对经营者的震慑力,确保法律法规的贯彻到位。
(三)必须依靠重点带动。食品流通领域点多、面广、线长,在人手少、任务重的矛盾下,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有可能什么都做了,但什么都不到位。因此,在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当中,一定要找准主要矛盾,通过“牵一发”去“动全身”。
(四)必须依靠创新触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食品经营主体和食品品种与日俱增,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再依靠传统的望、闻、问的监管方式,再依靠简单的地毯式的突击抽查,耗费的资源越来越多,监管效果却越来越微。因此,在食品的监管工作中,必须与时俱进,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五)必须依靠政府推动。保障食品安全,既是工商部门的法定职责,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根基,与党和政府形象,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我们要以此为出发点,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借助政府力量,一方面,解决生产、消费环节的突出问题,减轻流通环节压力,另一方面,争取将部门工作上升到政府层面,扩大部门工作的公信力和约束力。
参考文献:
[1] 臧立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刘录民;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