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础工程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础工程特点范文1
关键词:现代房屋;建筑;地基
基础工程虽然建筑地基属于一种隐蔽性工程,但其发挥的实际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它能对整个房屋起到支撑作用。如果没有有效处理地基基础工程,将会对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可能造成一些无法补救的严重情况。
1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特点
其特点主要是复杂性、多发性、潜在性、严重性和困难性。我国具有广阔的土地面积,而每个地区的地形和土质都各有差异,特别在含有杂填土和冻土的土质中,其会导致整个地基基础施工更具复杂性。同时,隐蔽性也是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一大特点,而在进行施工中,前一道工序大多会被后面的工序所覆盖,导致施工质量检查面临诸多阻碍。地基基础工程是整个房屋建筑施工的支撑,如果基础不稳固,不仅会对建筑整体结构造成影响,还可能面临房屋倒塌的严重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而相比于房屋建筑的其他施工工序而言,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难度更高,所提出的要求也更为严格。特别是该施工需要在地下进行,将对房屋建筑的整体重力加以承载,故需要提前考虑到很多相关问题,并可能在施工过程中面临诸多难点。
2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2.1勘察地基基础
在正式开展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以前,需要有效的勘察地基施工的基础环境。通常情况下,提前勘察包括了地基基础几个方面的内容。(1)勘察施工现场的地质,全面的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分布情况及其特点,并有效的整合和分析采集到的相关信息,以为施工技术的选择发挥指导作用。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土质不良的情况,一定要避免对其进行地基基础施工,如果无法避免,则需要通过有效的土质改良以后再展开地基基础工程施工。(2)按照房屋建筑的设计目标,有效选择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首先,对建筑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形式结构、建筑特点、使用功能和设计需求等,以有效计算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总体承载力,并确保计算数值的高度准确;其次,在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所需承载力充分掌握后,需要对地基进行埋深测定,以有效降低误差值。(3)房屋建筑的栋数,如果单独一栋,则勘察房屋建筑周围的情况,避免对施工造成影响。而在布置勘测点时,需充分考虑到地基的均匀性,并在设置时保证5个以上的勘察点;如果该房屋建筑是大面积建筑群体,则需在勘察现场时对各个建筑群体间的关联性进行了解,充分的了解可能存在群体之间的影响因素,尽量一个建筑布置一个勘察点。(4)在计算地基勘测深度时,必须考虑到起算点的准确位置,并从基础地面开始计算地基的勘测深度,即以基础地面作为起算点。勘测的深度必须以地基主要受力层为准,不可低于或超过受力层。另外在地基地面的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要有效保证稳定性,其地基地面宽度应当保持在6m以上,并通过锚杆和抗浮桩作为支护作用,将其在裙房中或者地下室进行合理设置,从而保证锚杆和抗浮桩的使用期限,以避免受到腐蚀的影响,提高现代房屋建筑的安全性。
2.2施工方案和地基基础类型的选择
在设计房屋建筑施工方案时,相关人员需要仔细的研究现场勘察回来的相关报告,必要时还需到场地进行核实和进一步考察,以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状况有大致掌握,并能充分考虑到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提前采取处理措施,利于施工的顺利开展。同时,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到各项参数,必须进行精准的设置,特别是其中的地基基础承载力,其作为房屋建筑的关键,一定要参照实际的土压力和房屋建筑的整体压力数值来进行有效计算。在计算地基基础承载力时,如果出现勘察数据失真,或者存在其它问题的情况,则需要再次复查地基基础荷载力,并重新进行计算。根据计算出的结果,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并根据该次房屋建筑的施工要求确定施工方案,而地基基础类型的选择也需要根据施工方案来决定。只有在保证施工方案高度准确和合理的情况下,才能顺利的实施地基基础工程,并保证整个现代房屋建筑的质量和稳定性。
2.3支护设计和土方开挖
通过水泥砂浆护坡是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主要支护方法,其支护设计技术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首先,清除地基基础需要挖方区域的全部障碍物,搬迁区域内的排水管和电缆等,对施工现场平面图进行详细绘制,以保证土方开挖路线和边坡坡度的有效性。为了避免建筑施工场地出现积水,所设置的临水排水沟应当大于0.003;其次,使用反铲挖掘机挖掘比较硬的土质,并使用岩石粉碎机对岩石进行处理。在对基坑边角位置进行挖掘时,需要采用人工结合挖掘机的方式开挖,并对挖掘的深度进行严格控制。另外,为了避免扰动到基地土,需要预留基地12cm左右,并利用人工清底实现找平。
3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的主要事项
3.1充分考虑刚度和强度
地基出现的不均匀沉降现象,是现代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初期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并需在建筑施工中,对该问题的解决预定处理措施。同时在进行地基浇筑中,重视地基刚度和强度的处理方式,以确保现代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
3.2施工的土质问题
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现代房屋建筑地基需要使用不同的施工方法,两者之间是具有相互关系的,并需要合理考虑到施工环境。比如在对淤泥和较薄土层进行施工时,需要重视到淤泥对施工带来的影响。即使是土质比较好的情况下,也要充分注意到周围环境可能对施工造成的影响,并结合地质条件和水文特征等,对施工方案进行最恰当的选择。
4结束语
由于房屋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具有困难性和多发性,必须重视每个施工要点,特别是基础勘察、施工方案选择和地基选择等方面,以有效提高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为现代房屋建筑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琛炎.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3):190.
[2]毛裕国.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工程技术研究,2016,(6):37.
[3]刘越文.探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时代农机,2016,(12):160-161.
基础工程特点范文2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基础工程;
施工特点
1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的特点
1)混凝土设计强度高,单方水泥用量较多,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温度高,因此要选用高强度等级水泥,并减少水泥用量。
2)混凝土抗渗性能高。高层建筑基础埋置较深,一般都在水位以下,因此需有较高的抗渗等级。如何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和温度变化,提高基础的抗渗、抗裂和抗侵蚀性,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问题。
3)结构断面内配筋多,整体性要求高,混凝土浇筑时多要求一次性连续进行,浇筑量大、浇筑时间长。
4)易产生较大裂缝。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一是混凝土内外的温差较大,二是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外界气温的温差较大,三是混凝土收缩变形量大。混凝土较大裂缝的出现会影响结构的受力性和耐久性,从而影响建筑的安全性和合理使用年限。因此,防止裂缝出现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重中之重。
2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前应编制好施工方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量大,一旦有误,损失无法估量,因此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1)钢筋及预埋件的验收。应对照施工图纸,对钢筋逐根进行检查核对,并对预埋件的位置进行核对。
2)模板的验收,包括尺寸、牢固情况。
3)各种材料的用量计算及储备,并按要求进行取样复验。
4)各种机械的准备及性能检验、试车,特别是每台搅拌机、输送泵车位置以及负责输送范围的确定,并做好维修准备工作。
5)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及配合比的最终确定,包括外加剂、外加料的利用。正确选择和使用外加剂、外加料,可有效降低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6)混凝土试块制作计划,包括标养试块、同条件养护试块以及测试抗渗等级试块;根据规范要求留置足够的组数,包括同条件养护箱的准备。
7)测温器的安放与测温表格的制定,并进行试测试。
8)混凝土养护方法的确定及养护材料的配备,对混凝土最高温度、保温材料厚度进行理论计算。
9)混凝土浇筑方法的确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法一般有平铺法和滚浆法两种。
10)拟采取的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措施。控制入模温度,可有效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
11)各工种人员的确定与排班,各项施工技术交底。
12)处理天气剧烈变化及各种突发事件的预案。
3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加强混凝土养护是预防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关键环节,养护不当容易发生收缩裂缝或温差裂缝,养护的目的是缩小混凝土内外温差。其方法一是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升,二是减少混凝土与外界的热交换,即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封闭,以减少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在小温差的条件下得以硬化。《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没有提出具体要求,只原则规定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要测定混凝土的表面及内部温度,将内外温差控制在设计的范围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
混凝土的养护多采用覆盖塑料薄膜、草袋保温保湿的养护方法。塑料薄膜以及草袋均应搭接好,确保混凝土无外露部位。实施中应根据测温结果增减草袋厚度,以确保将温差控制在方案允许的范围内。混凝土内部温度一般在浇筑后3―4天达到最高,5天后开始下降。5天后的降温速度一般可控制在1.5℃/d―2℃/d之间,当混凝土内外温差及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情况基本相同时,即可进入自然养护。
4实例
某工程建筑面积45916m2,东西向弧长164.67m,南北向宽15.3m,总投资25900万元,主体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设计为筏板基础,筏板厚度1.5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抗渗等级为S8,混凝土浇筑量为9000m3,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正值炎热的夏季。
1)混凝土原材料选用。水泥采用新疆屯河水泥厂生产的高抗硫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525,粗骨料选用地产机碎石子,粒径5―20mm、20―40mm级配,含泥量控制在0.6%以内,细骨料选用地产中砂,含泥量控制在2.5%以内;采用地产粉煤灰作外加料。
2)外加剂选用。外加剂有两种,一是高效缓凝减水剂,掺量为4.5kg/m3(包括0.5kg/m3葡萄糖酸钠);二是膨胀剂UEA-D,掺量为26kg/m3。
3)混凝土配合比。以90天为标养龄期,按粉煤灰混凝土进行设计试配,水泥用量为320kg,水灰比为0.5,塌落度为14cm。通过试配,最终确定配合比为1(水泥)∶0.5(水)∶2.41(砂子)∶1.56(5―20mm石子):1.67(20―40mm石子):0.31(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包括外加剂用量)由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出具。
4)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原材料在遮阳通风的棚内存放,避免阳光照射,采用冰水搅拌,输送管道搭设草袋,混凝土出搅拌机温度控制在35℃以内。
5)混凝土浇灌。混凝土现场搅拌,采用三台混凝土输送泵(两台HBT60A、一台HBT50A)与六台搅拌机(JC―500)配合进行泵送浇灌,输送管道端部为软管,采用在钢筋笼上部直接布料,以一个坡度(1∶7―1∶6)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浇筑。由于平面尺寸大(164.67m×15.3m),按照设计要求设四处后浇带,分五个区块进行流水作业,作业工人分为三组、三班倒连续浇灌,其中最大区块作业历时42小时。
6)混凝土养护与测温。混凝土浇灌到标高后,由于浮浆较厚,采取了撒一层5mm粒径石子、用手提小振动机振实、抹压刮平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等措施,以避免由于克拉玛依空气干燥、相对湿度低、气温高、水分蒸发快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混凝土表层出现裂缝。混凝土初凝后,再覆盖一层黑色塑料膜、一层草袋进行保湿保温养护,草袋厚度根据内外温差情况及时调整。为准确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在筏板内分上、中、下三层埋设JDC-2型温感探头69处,共设207个测温点。测温记录显示,混凝土内部温度实际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第三天达到最高温度68.1℃。按照施工方案,混凝土筏板内外温差始终控制在21℃以内,降温速度控制在1.5℃/d以内。14天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已基本相同,于是停止测温,撤掉草袋,改为浇水养护。
基础工程特点范文3
关键词:施工项目 项目管理 特点 问题分析
一、施工项目质量特点分析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1.复杂性
例如建筑物的倒塌,可能是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与持力层不符;也可能是未处理好不均匀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或是盲目套用图纸,结构方案不正确,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不符;或是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结构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差;或是施工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施工质量低劣;或是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擅自代用材料等原因所造成。由此可见,即使同一性质的质量问题,原因有时截然不同。所以,在处理质量问题时,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其质量问题的特征作具体分析。
2.严重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轻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拖延工期,增加工程费用;重者,给工程留下隐患,成为危房,影响安全使用或不能使用;更严重的是引起建筑物倒塌,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3.可变性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还将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将随着环境湿度、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或随着荷载的大小和持荷时间而变化;建筑物的倾斜,将随着附加弯矩的增加和地基的沉降而变化;混合结构墙体的裂缝也会随着温度应力和地基的沉降量而变化;甚至有的细微裂缝,也可以发展成构件断裂或结构物倒塌等重大事故。所以,在分析、处理工程质量问题时,一定要特别重视质量事故的可变性,应及时采取可靠的措施,以免事故进一步恶化。
4.多发性
施工项目中有些质量问题,就象“常见病”、“多发病”一样经常发生,而成为质量通病,如屋面、卫生间漏水;抹灰层开裂、脱落;地面起砂、空鼓;排水管道堵塞;预制构件裂缝等。另有一些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往往一再重复发生,如雨蓬的倾覆,悬挑梁、板的断裂,混凝土强度不足等。因此,吸取多发性事故的教训,认真总结经验,是避免事故重演的有效措施。
二、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建筑结构的错位、变形、倾斜、倒塌、破坏、开裂、渗水、漏水、刚度差、强度不足、断面尺寸不准等等,但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
1.违背建设程序
如不经可行性论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不按图纸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现象,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房屋倒塌事故也常有发生。
2.末加固处理好地基
对软弱土、冲填土、杂填士、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出露、溶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均是导致重大质量问题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性,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使其共同工作的原则,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拖、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3.设计计算问题
设计考虑不周,结构构造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4.施工和管理问题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所造成。例如:
(1)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图纸未经会审,仓促施工;未经监理、设计部门同意,擅自修改设计。
(2)不按图施工。把铰接作成刚接,把简支梁作成连续梁,抗裂结构用光圆钢筋代替变形钢筋等,致使结构裂缝破坏;挡土墙不按图设滤水层,留排水孔,致使土压力增大,造成挡土墙倾覆。
(3)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如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按规定的位置和方法任意留设施工缝;不按规定的强度拆除模板;砌体不按组砌形式砌筑,留直槎不加拉结条,在小于lm宽的窗间墙上留设脚手眼等。
(4)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如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混凝土时,不按插点均布、快插慢拔、上下抽动、层层扣搭的操作方法,致使混凝士振捣不实;整体性差.
(5)缺乏基本结构知识,施工蛮干。如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倒放安装;将悬臂梁的受拉钢筋放在受压区;结构构件吊点选择不合理,不了解结构使用受力和吊装受力的状态;施工中在楼面超载堆放构件和材料等,均将给质量和安全造成严重的后果。
(6)施工管理紊乱,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施工顺序错误。技术组织措施不当,技术交底不清,违章作业。不重视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等等,都是导致质量问题的祸根。
7.建筑结构使用问题;建筑物使用不当,亦易造成质量间题。如不经校核、验算,就在原有建筑物上任意加层;使用荷载超过原设计的容许荷载;任意开槽、打洞、削弱承重结构的截面等。
三、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目的及程序
(一)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目的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主要目的是:
(1)正确分析和妥善处理所发生的质量问题,以创造正常的施工条件;
(2)保证建巯物、构筑物的安全使用,减少事故的损失;
(3)总结经验教训,预防事故重复发生;
(4)了解结构实际工作状态,为正确选择结构计算简图、构造设计,修订规范、规程和有关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二)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程序
事故发生后,应及时组织调查处理。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要确定事故的范围、性质、影响和原因等,通过调查为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提供依据,一定要力求全面、准确、客观。调查结果,要整理撰写成事故调查报告,要建立在事故情况调查的基础上,避免情况不明就主观分析推断事故的原因。
(三)质量问题不作处理的论证
施工项目的质量问题,并非都要处理,即使有些质量缺陷,虽已超出了国家标准及规范要求,但也可以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经过分析、论证,作出勿需处理的结论。
勿需作处理的质量问题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不影响结构安全,生产工艺和使用要求。例如,有的建筑物在施工中发生了错位,若要纠正,困难较大,或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经分析论证,只要不影响工艺和使用要求,可以不作处理。
(2)检验中的质量问题,经论证后可不作处理。例如,混凝土试块强度偏低,而实际混凝土强度,经测试论证已达到要求,就可不作处理。
(3)某些轻微的质量缺陷,通过后续工序可以弥补的,可不处理。例如,混凝土墙板出现了轻微的蜂窝、麻面,而该缺陷可通过后续工序抹灰、喷涂、刷白筹进行弥补,则勿需对墙板的缺陷进行处理。
(四)质量问题处理的鉴定
质量问题处理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是否留有隐患,需要通过检查验收来作出结论,事故处理质量检查验收,心需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中有关规定进行;必要时,还要通过实测、实量,荷载试验,取样试压,仪表检测等方法来获取可靠的数据。这样,才可能对事故作出明确的处理结论。事故处理结论的内容有以下几种:
(1)事故已排除,可以继续施工;
(2)隐患已经消除,结构安全可靠;
(3)经修补处理后,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4)基本满足使用要求,但附有限制条件,如限制使用荷载,限制使用条件等;
(5)对耐久性影响的结论;
(6)对建筑外观影响的结论;
基础工程特点范文4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给排水工程,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TU9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196-01
根据我国的国情不难看出,如今人们对于住宅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高层建筑不仅能够节约土地使用面积,而且具有舒适、美观的特点,所以也就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但是一些居民却普遍的反映,高层建筑中的厨房以及卫生间的排水设计不是非常合理,由于面积、布局和使用数量的因素,导致了高层建筑的消防给排水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此可见,研究出一套踏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将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一、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的现状
高层建筑的建设要求是非常高的,因为高层的居住人数要远远多于多层建筑,所以排水设施的使用频率非常的密集,会增加一定的损坏率。如果出现停水或者管道堵塞的情况则会造成让整个高层的排水系统瘫痪的情况;除此之外给排水工程的竖向分区以及动力设备也比较多,出现火灾的可能性较高;还有就是由于高层建筑的排水量比较大,所以管道的长度就会加长,以至于其中的压力也会偏大。
那么,相关的建筑企业针对消防给排水工程也实施了一系列的方案,已经从很大的程度上保证了排水系统的安全性能,但虽然如此,由于技术水平的有限,仍然还是会存在着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针对稳压设备以及新型减压设备的研发以及应用;缺少一套实用、经济、便捷、安全系数高的给排水设计方案;针对环保、低成本、高效能的排水管道的研发与应用;自动一体化控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排水系统滤水的能力;为排水系统降低压力的方法等。
二、消防给排水系统的维护方法
(一)消火栓的维护
消火栓是在火灾发生时最有力的安全保障,那么针对其的日常维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消火栓通常会被放置于建筑的楼道内或者小区外部,所以会经受到人为以及天气变化的影响以及损坏。相关单位应派遣专门的维护人员对消火栓进行保养,例如:定期清理消火栓存放箱内的垃圾,避免出现堵塞的情况;将消火栓的把手经常的转动并且涂抹油,防止生锈;将消防栓以及存放箱的所有螺丝定期松动拧紧,防止锈死;定期使用消防栓,检查作业时是否流畅;如果发现阻水圈出现堵塞、渗漏的情况要及时更换。
(二)消防喷头给水系统的维护
消防部门会制定出喷头的更换时间,通常为半年左右,而针对一些受到外力破坏的消防喷头则需要立即更换。那么,在日常的维护工作中,应该做到的有如下几条:查看消防栓内的喷头和水喉是否完整无损坏;查看连接处的螺丝是否出现生锈的情况;查看阻水圈有无污渍以及渗水的情况;确定消防泵是否能够在警报响后的5分钟之内开启;检查相关的指示灯以及警报灯是否能亮;要定期的针对消防喷头给水系统进行完整的演练,并且加以记录,观察在运行时是否出现不良现象。
三、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方法
(一)消防水池的正确设置以及保证高层建筑两路供水
消防水池的安装条件:当消防用水量达不到要求以及高层建筑为单路供水时需要安装消防水池。
消防水池的安装方法:在对消防水池进行容积计算时,首先要计算的是在火灾的发生过程中建筑内将要使用的消防用水量的总和,之后再将市政进水管道内的补水量减掉;进水管道的补水时间可以根据火灾发生过程的时间来进行计算;而建筑外部的消防用水量则要按照现实情况来增加;针对生活、消防共用水池的安装时,坚决不能够使用高层建筑的本体结构来当作水池的壁部以及底部,避免发生饮用水污染的情况;当高层建筑的房顶有共用水箱时也要按照上一条例;消防水池同水泵之间的管道需要至少安装两根,如果将引水管道合并为一根的话将造成消防水池使用的安全隐患;消防水泵同各个分支的消防管道之间也要能够保证有两路供水管。
(二)走道喷头的布置
现在的高层建筑为了不影响美观通常不会设有吊顶、隐藏机构梁以及各种入、排水管道。而内部有中央空调的高层建筑中,结构梁、风管、给排水管、电力管线等等设置将会让并没有吊顶设计的高层走道高度变低。我们假设建筑的吊顶为闷顶,那么闷顶的净空高就非常有可能会大于800毫米。根据我国颁发的《自喷规范》中的相关条例我们可以得知:“净空高度大于800毫米的闷顶和技术夹层内有可燃物时,应设置喷头。”但是喷头的设置却是很多建筑企业最容易忽略的,除此之外,走道内的管道错综复杂,在针对喷头的设计上极容易发生在自喷配水管道上接出喷头的错误出现。这种布置方法违反了配水支管承受喷头的最大数量,按照规定,在配水支管上允许设置喷头的数量要小于等于8个;除此之外,因为走道内的自喷配水管道通常直径是比较大的,所以很少会有连接喷头的相关配件,在进行安装时也会非常的困难,容易出现渗漏的情况。
那么,如何才能够正确的设置走道内的喷头呢?首先,要设置配水管道的支管,在支管上再将喷头接出,同时要在支管上事先做好型号匹配的接孔,方便后期安装;其次,要将走道内的暖气通道以及电力管线进行充分的了解,在管线的布置时将两者都考虑在内,避免出现错误连接的情况。
(三)高层建筑部分层自喷配水管入口应该按照要求去减压
还是参照最新《自喷规范》中的条例:“管道直径应经水力计算确定。配水管道的布置,应使配水管入口的压力均衡。轻危险级、中危险级场所中各配水管入口的压力均不宜大于0.1MPa。”高层建筑如果出现火灾,危险等级通常为中危险级,而针对自喷水泵的压力应该按照高层的最高楼层以及喷头的最大工作压力来计算。通过实践可以得出如下的证明结果:最高层配水管入口所应该承受的压力不可大于0.3MPa,当然还要将不同高层建筑的不同高度、不同的消防水浪费等客观因素考虑在内,所以高层建筑的底层部分要保证让配水管入口处的压力大于0.4MPa。相关的建筑企业在对自喷配水管进行设计时,不能够在水泵杨程的确定上只是求大,要在自喷平面完全设置结束后,再结合相关的水力数据进行计算从而得出结论,与此同时,不要忽略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校核底层配水管入口的压力。
结语
高层建筑的消防给排水工程除了要能够保证符合我国的相关规定之外,还要结合当地的建筑条件以及实际情况来进行系统的设计安排。我国的水资源短缺,所以笔者建议相关的建筑部门要设身处地的从百姓的角度出发,加强管理与相关的技术手段,在保证居民居住舒适的同时做到节能环保,以顺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国策。
参考文献
[1] 张宝军,王晓燕.吸气阀在通气管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2).
[2] 吴盛伟,李莲秀.现代住宅给排水设计初探[J].基建优化,2003(04).
[3] 米四文.浅析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及施工要点[J].科技传播,2010,4(18):176~177.
基础工程特点范文5
【关键词】工程质量事故质量事故特点质量事故分类 质量事故的处理
中图分类号: TV5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工程质量事故的特点
1.质量的隐蔽性
建筑工程隐蔽分项工程多,若在工序交接时,不及时进行检验,一旦被隐蔽,就很难从表面判断内在质量。如浇捣混凝土时,少振或漏振,都会降低其强度,但很难从外观上发现。所以要求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及时的检测。
2.质量终检的局限性
由于质量的隐蔽性,工程竣工验收时,无法全面对工程的内在质量进行检验,一般难以发现被隐蔽的质量缺陷或质量事故。如某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动用半年之后,发现墙体开裂、屋面渗漏。在工程建设整个活动过程中,质量事故是应该防止发生的,并且是能够防止发生的。质量缺陷却存在发生的可能性。如建筑结构完全能满足安全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受拉区出现了规范允许的微细裂缝,只能界定为质量缺陷。但这并不是说质量缺陷完全可以忽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些质量缺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趋向严重性。工程质量事故的特点具有复杂性,可变性,多发性,严重性。这些特点都对企业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
二、工程质量事故分类
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可按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也可按产生的部位,还可以按产生的原因等进行。国家现行对工程质量事故通常采用按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分类,体现了定量定性。分类如下:
(一)一般质量事故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
1.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
2.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质量缺陷的。
(二)严重质量事故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
1.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含5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
2.严重影响使用功能或工程结构安全,存在重大质量隐患的;
3.事故性质恶劣或造成2人以下重伤的。
(三)重大质量事故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
1.工程倒塌或报废;
2.由于质量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重伤3人以上;
3.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重大质量事故又分为四级:
一级:造成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0万以上;
二级:造成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直接损失100万以上,不满300万元;
三级:造成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重伤2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元以上,不满100万元;
四级:造成死亡2人以下或重伤3人以上1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
(四)特别重大事故
凡属国务院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情况之一者:
1)一次死亡30人及其以上;
2)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及其以上;
3)其他性质特别严重。
三、工程质量事故分析的作用、依据、方法及技术处理
(一)工程质量分析的作用
1.防止事故进一步恶化
建筑工程出现质量事故或质量缺陷,为了弄清楚原因、界定责任、吸取教训、实施处理方案,必须停止有质量问题部位及下道工序的作用,这样就能在“过程”中,采用措施防止事故恶化。在施工过程中,例如发现现浇混凝土结构强度达不到设计的要求,不能进
入下道工序,通常采用修补处理或返工处理,遏制了事故恶化。
事故得到了处理,排除了质量隐患,又为下道工序正常施工创造了条件。
2.为制定和修改标准规范提供据
按照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我国的建筑市场逐步融入全球经济。目前,我国建筑技术的贡献率约为36%,与世界发达国家的70%-80%的水平差距很大。要缩小差距,只有依靠建筑科技水平的提高。而新的建筑科学技术的运用,有一个进一步完善和成熟的过程。在施工方面,通过质量事故分析,并结合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就为制定和修改标准规范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工程质量事故分析的过程,是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判断能力、增长专业才干、提高工程质量的过程。
(二)工程质量事故分析的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深入调查充分了解和掌握事故或缺陷的现象和特性。然后就要收集资料,收集一切与施工特定阶段有紧密关联的各种数据,都要全面准确地进行收集,然后分类比较。之后就是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数理统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一定要遵循“一切用数据证明的原则”。数据就是质量信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发现质量存在问题,就可以进一步分析影响的原因。
(三)工程质量事故分析要领
分析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要用理性思维,即逻辑推理。分析要领:
1.确定质量事故最初的诱因,最初的诱因往往是后来众多原因的引发点。
2.以直接诱因为主要点,对工程质量事故的现象和特征进行分析,揭示质量问题发生量变到质变的全过程。
3.重视影响质量事故的因素的复杂性,揭示内在的规律。
(四)工程质量事故的技术处理
建筑工程一旦出现了质量事故,为了及时消除质量隐患,确保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一定要编制技术处理方案。
技术处理方案尽管多种多样,但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种类型:
1.修补
工程某个检验批、分项工程主控项目或一般项目没有达到合格标准,存在一定的质量缺陷,如现浇混凝土柱、梁,因模板膨胀,拆模后,表面出现被模板拉裂的细微裂缝、轻微麻面,可通过修补处理。
对可能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质量事故,可以进行加固补强处理。如混凝土柱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加大柱截面却改变了结构外形尺寸,留下一些永久缺陷。
2.返工
当质量事故影响了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对不合格的工程部位,必须采取重新施工等措施。
3.不做处理
如工程质量事故,对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影响不大;有些质量事故或缺陷可以通过后续工序修补;虽然出现了质量问题,经检测鉴定仍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等,可以不做处理。
上诉三种技术处理方案,无论选择其中哪一种,均应有明确的书面结论。结论有如下几种:
质量事故被排除,可以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质量隐患被消除,保证了建筑结构安全;
修补处理后,不影响使用功能;
短期内难以做出结论,必须后续观察检验。
总上所述,工程质量问题,始终是市场竞争的焦点。如何提高工程项目实体质量,避免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是摆在所有施工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热点话题。本文工程质量事故的定义入手,阐述了其特点,进行了分类,并对如何处理工程质量事故都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对各大工程企业以警示。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2001.
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2).2002.
3.吴兴国。建筑施工验收。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4.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项玉璞,曹继文.冬期,施工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基础工程特点范文6
【关键词】 技工学校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025-02
1 教学对象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由于各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不平衡,新入学的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少数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他们对这门课的学习没有压力;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仅限于文档的简单编辑,计算机网络的初步应用即收发电子邮件和网上聊天,但是基础知识仍然未达到计算机教学的目标,但他们很容易满足现状,认为自己游戏玩得不错,就是电脑学得好:还有少数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计算机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认为计算机很神秘,想学但又有畏惧心理和自卑感。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就呈现了很大的差异,他们想获取知识的要求、程度自然也不同。针对这种现状和计算机基础课程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对教学方法与课程实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探讨
2.1 强化课堂教学内容设计
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和对象的特点,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运用系统观点与方法,把所有教学要素组合到一个优化的教学结构之中.以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果最优化。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内容.除了计算机基本知识之外,它的突出特点在于不断跟踪计算机发展的最新技术、发展动态,以及相关的新知识,并将新知识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中。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
2.1.1 确立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建立在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用具体的、可操作的语言来加以表述,使教学目标具体化、有序化和明确化。
2.1.2 确定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师要抓纲务本,因材施教,紧扣目标,突出重点。由于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如果用老办法教学,可能使部分学生满足现状,失去学习兴趣。为了适应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提升教学内容层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加入新鲜元素,比如什么是新型标准接口USB。什么是闪存盘、移动硬盘。以及移动存储器的使用方法与特点。诸如这些新技术、新知识,是教材中没有的内容.教师通过组织扩充内容。把目前微机最新的技术展现给大家.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强化阶段目标教学内容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上既不能连续讲解理论知识,又不能放任不管,让学生自由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有计划地制订阶段教学目标。每节课都要有讲练结合的重点内容.每一章要设定若干个上机操作实验进行练习、巩固,对一些既实用又不熟悉的高级功能与使用技巧,也要有计划、分阶段进行讲解、演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不断取得成功的喜悦。
(1)在讲word文字处理应用软件时,大家较熟悉的常用功能以上机实验课为主.对Word提供的非常实用的邮件合并功能作为重点,其次图文混排、插入公式、创建表格进行讲解。通过各阶段的操作、演练,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
(2)制订阶段目标时还要注意合理分配讲课与操作的时间段.比如在学习演示文稿Powerpoiat时,利用从网络上下载的flas或各种精美的图片,配上喜欢的音乐,标注说明文字,链接到前面所学的word文稿,这一幕幕引人人胜。在全班同学共同的努力下,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创作,一个个小小的菜单不再枯燥乏味,一步步操作不再需要死记硬背。
(3)在讲EXCEL电子表格应用软件时,主要掌握的内容:制作并设置表格、函数公式的运用(求和、平均数、最大值、最小值、IF、高级筛选)、创建图表。讲解这些内容的作用以及以后社会上的用途,通过这些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4)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无处不在,使得教育教学的手段也日益先进。网络教育环境能够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学习形式多样化、学习行为自主化、教学管理自动化以及教学形式个性化等多重特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技工学校教学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通过讲解Internet的发展以及学习的内容(如何申请电子邮箱并收发邮件、下载并安装软件等)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2.3 强化因人施教的个别化教学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计算机辅助教学最显著的优势是有利于个别化教学。在网络资源支持下,学生可共享更多的教学资源,在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进度的控制上,学生有很大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2.4 强化教学内容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