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环境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环境建设范文1
固原市位于宁夏南部,其环境监测站成立于一九八四年,属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是国家环境监测网络二级站,是固原市四县一区唯一的环境监测站,隶属固原市环境保护局,业务上受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指导。主要承担固原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辖区内地表水质量监测、集中式地下饮用水质量监测、固原市区功能区噪声、环境区域噪声及交通干线噪声监测;沙尘暴控制区监测;国控重点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以及污染事故仲裁监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限期治理项目验收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等。自2007年环保部下发《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以来,固原市环保局多方争取资金,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但与国家环保总局《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的通知(环发【2007】56号)文件规定的西部地区二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规定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标准化建设工作任重道远。
2标准化建设得分情况对照环保部验收考核标准,自查得分见表1。
3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人员编制及结构
3.1.1基本现状固原市环境监测站现有环境监测技术人员28人,平均年龄46岁,见表2。
3.1.2存在问题一是严重缺编。二是高、中级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所占比例低,即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三是人员年龄偏大,技术人员年龄断层,青黄不接。
3.2监测经费投入
3.2.1基本情况
3.2.2存在问题市监测站2011年全年业务经费66万元,远远达不到标准化建设要求,缺口很大。每人每年最少需经费4万元,经费缺口98.54万元。市站现有大气自动监测子站四个,水质自动预警站一个,而经费一文不名,按标准化建设最低要求计算,自动监测、信息系统运行费60万元/年;大部分基本仪器设备系上世纪80年代末期购置,超期服役,严重老化,新添置仪器只能靠国家、自治区环保专项资金配置,仅靠目前这两条资金来源渠道很难满足标准化建设需求,资金问题制约着市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工作。
3.3监测用房
3.3.1基本现状固原市环境监测站现有监测用房建筑总面积940平方米。见表4。站的站房面积[3]。
3.3.2存在问题没有环境应急监测专用设备用房,达不到标准化建设不低于2500平方米的要求,差距还有2010平方米。
3.4仪器配置
3.4.1基本仪器配置
3.4.1.1基本仪器配置情况《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国家西部地区二级站必须配置的基本仪器共有39种,现有25种(数量达标的有22种),尚未配置的14种(含环保部已配备但尚未采购到位的15台)[4]。
3.4.1.2用于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根据工作任务量确定配置数量的仪器情况《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国家西部地区二级站必须配置的基本仪器共有46种,现有25种,尚未配置的21种(含环保部已配备但尚未采购到位的20台)。
3.4.2应急监测仪器配置《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国家西部地区二级站标准要求,应急监测仪器配置有27种,现有11种(1种数量未达标),尚未配置的16种(含环保部已配备但尚未采购到位的11台)。
3.4.3专项监测仪器配置专项监测仪器是为开展生态、沙尘暴等环境监测所必须配置的。按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国家西部地区二级站标准要求,专项监测仪器配置有16种,现有6种,尚未配置的10种(含环保部已配备但尚未采购到位的9台)。
3.4.4仪器配置存在问题在市级标准化建设128种仪器配置中,市监测站还有65种仪器的缺口,如水、废水、空气和废气中的部分无机物和有机物、土壤、底质、植物、生物残体、固体废弃物、电磁辐射、应急监测等项目类别,由于仪器设备、试剂、技术等方面配备不足,仍无法实施监测,监测能力提升任务艰巨。
4对问题解决途径的探讨
4.1人员编制及结构问题的探讨环境监测站作为专业技术部门,不仅需要配备先进的仪器,还要广纳贤才,注重培养人才,人才是环境监测站价值的最大来源。没有环境监测人才队伍的标准化,环境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就是一句空话。抓住了这一主体也就抓住了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重点。一是向政府申请增加编制,让环境监测专业的人才充实到队伍中来;二是向社会公开招聘监测人员,选拔热爱环境监测工作,懂理论、会操作的优秀人才,提高环境队伍整体素质,改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提高工资待遇;三是从根本上彻底改变目前市监测站吃大锅饭的局面,要营造一种能者上、庸者下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探索和落实工作人员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逐步减少在其位不谋其事、或不会谋其事的现象,多渠道分流单位“富余人员”和基本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空出有限的编制,用以为单位增添新鲜“血液”,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增加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为了改善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实行了提前离岗制度。由于提前离岗人员离岗后只腾出职称位子,还属于在编人员,因此,可自行组织考试补充工作人员;五是地方政府应适当下放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与调整的权限。在编制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由区(县)机构编制部门以上级机构编制部门设立或调整机构的文件为依据,自主设置或调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编制;六是探索和完善监测人员考试程序。要通过对笔试命题、笔试次数、面试考查等环节的科学、合理、多元化设计,将现今招聘统一考试靠“实力加运气”的局面扭转到真正的人才考查轨道上来;七是加强培训,为以后“培土浇水”,搭建优秀年轻技术人员成长“平台”。环境监测是一个科学、严谨的行业,它的技术性、专业性决定了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的高要求。人员素质不仅是影响监测质量的关键因素,更是监测站实力的重要体现。从熟悉岗位到具有对监测结果做综合评价、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异常数据迅速识别和判断的能力,需要长时间经验的积累。因此,人员编制和结构的调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及早筹划。
4.2对解决资金问题的探讨市监测站担负着环境质量监督性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和各类环境调查监测等大量基础性监测工作,要切实完成好这些任务,经费保障是基础。一是努力争取政府对环境监测站按全额预算保证经费;二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开展多种业务补助经费、基本建设经费和监测科研经费渠道,要用好用足现有政策规定的资金渠道;三是保证标准化建设中规定的业务补助、自动监测、信息系统运行费用、购置仪器经费比例、仪器设备维护费及时到位;四是努力提高监测站自身的造血功能,拓宽费源;五是探讨监测站部分职能的企业化,部分自动站运行寻找第三方托管化的有效管理体制;六是加强宏观调控,完善项目评估、经费使用、效益考核的监督管理程序,把资金投入和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与工作业绩联系起来,严禁胡支乱花、购置不适当的高档仪器设备,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4.3对解决用房问题的探讨监测用关监测站的形象和根基。一是将原址即现有的1000平方米办公楼进行改造,改水、改电、改厕,重新装修,再将原址旧宿舍楼700平方米从住户手中收回来,改造成实验楼;二是向政府申请划拨土地,新建监测综合大楼,从根本上解决监测业务用房问题;三是多部门协调把地方某个大企业的排污费征收权在规定的年限内划拨给监测站,全部用于土地征用、监测大楼建设,解决监测用房问题。
4.4对仪器配置问题的探讨在市级标准化建设仪器配置中,市监测站还有一半种类的缺口。一是及时配置基本仪器如水、废水、空气和废气中的部分无机物和有机物、土壤、应急监测等项目类别仪器;二是结合地方环境污染特征,底质、植物、生物残体、固体废弃物、电磁辐射等仪器设备,在暂没有深入开展的情况下可委托有资质单位监测;三是保证现有的仪器设备利用率,试剂、技术等方面配备的能力;四是探讨西部地区和本地区实际监测中,市级标准化建设128种仪器配置中每种仪器的贡献率和适用性。
4.5对提升监测能力问题的探讨监测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监测站综合实力的象征,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监测人员、技术、经费、监测用房、仪器设备等各个方面的支撑,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可能成为影响能力提升的瓶颈,所以说标准化建设说到底还是监测能力的提升,由于历史等的原因,固原市环境监测站的能力建设欠账较多,基础差,和区内兄弟地市相比,已远远的落在了后边。因此,针对监测站所面临的问题,应及早筹划。
城市环境建设范文2
关键词:城市轻轨,噪声,振动,城市景观,影响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轻轨建设获得了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底,已先后建成并开通运营了48条城轨交通线,运营里程1395公里。目前,又有28座城市得到了国家批准,计划至2015年前后规划建设96条轨道交通线路,建设线路总长2500多公里,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轻轨建设成为 “十二五”期间基础建设投资的热点之一。但是,轻轨在各大城市迅速发展的同时,必将对城市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减少和解决负面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2.轻轨对环境的影响
2.1轻轨噪声污染
①轮轨噪声。轮轨噪声有摩擦噪声、撞击噪声、轰鸣噪声三种类型。摩擦噪声,当车辆运行在小半径曲线线路时,车轮沿曲线钢轨并非滚动运行,产生局部的横向滑动,即所谓“卡滞—滑动效应”,结合车轮和轨道的振动响应,形成一种高音调尖啸;撞击噪声,因车轮或钢轨表面的局部不连续性产生;轰鸣噪声,由于车轮和钢轨接触表面局部小面积粗糙造成,轮轨接触区域越大,所产生的轰鸣噪声就越少,当轰鸣噪声达到定点的频率时钢轨将成为主要噪声源。
②车辆设备噪声。车辆设备噪声包括牵引电机噪声、齿轮箱噪声、空压机噪声、空调制冷设备噪声、制动噪声、车辆牵引噪声、电气噪声、受电弓噪声、车辆运行中空气动力噪声、鸣笛噪声以及门窗等安装不牢而产生噪声等,其中以牵引电机噪声、齿轮箱噪声和空压机噪声为主。
③高架轨道噪声。当列车行驶于高架铁路上时,轮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振动通过轨道传递给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将噪声向周边地区进行传播,它比之列车行驶于一般的路堤坡度轨道时所产生的噪声级要高的多,一般要高20分贝。
④地下铁道的地面承载噪声。地下铁道轮轨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振动被传递给隧道结构,继而又传向周围的土壤。振动通过土壤再向临近的建筑物传播,从而导致地下及墙壁的振动和噪声向建筑物内房间的第二次辐射,它是一种低频声响,就如同外界振动使房间中的窗户所发出的声响。
2.2城市轨道振动污染
轻轨的振动污染相对于噪声污染更为严重,也是轻轨对环境污染方面高于常规公共交通系统的一项。
地铁的相关振动,根据铁路部门的实测,距线路中心线30m附近的振动可达80dB。地铁列车通过时,在地面建筑物上引起振动的持续时间大约为10s。在一条线路上,高峰时,两个方向1h内可通过30对列车或更多,振动作用的持续时间可达到总工作时间的15%~20%。地铁列车在隧道内高速运行时,距轨道水平距离1.5m处,振级平均值为81dB;2.4m处,振级平均值为71.6dB。同时,地铁振动影响的范围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列车通过的速度及隧道的埋深。速度越高,振动干扰越强,影响范围越大(列车速度每提高一倍,隧道和地面的振动增加4~6dB);埋深越大,影响范围越小。
高架轻轨的相关振动则呈现以下几个特点:①轻轨列车振动所引起的地面振动,在某一距离范围内,随距离线路的增加而衰减,在达一定距离后会出现反弹增大(约在40~60m间),但总趋势是随距离的增大而逐渐衰减。②轻轨系统桥梁的基础类型对地面振动的影响非常大。采用桩基时,地面振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值均比采用平基时小许多,且桩基时,地面振动随距线路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速度也较平基时大。采用不同的桥梁基础,沿线建筑不同楼层的振动响应也有所不同。采用浅平基础时,上面楼层的响应比下面楼层的强烈,采用桩基时各楼层的差别就小得多。③高架桥线路与路基线路相比,环境振动将大幅度降低。距线路中心线30m处的振动强度可降低5~10dB。④高架轻轨的桥梁结构设计应注意避免车桥共振,以减小对系统振动的影响。
2.3轻轨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高架部分的轨道交通对城市景观往往产生较大影响,主要影响包括下列方面
①对自然景观的破坏。部分高架线路可能会经过类似于水岸、湿地或者公园等自然景观。这些景观点往往也是周边地区居民休憩、游玩、活动的主要场所,其景观特征以精致秀丽为主,尺度较小。而高架线路的桥梁形体粗壮有力,尺度庞大,具有人工构造物的结构美和粗犷美其与高架线路桥梁相较而言,两者之间在尺度、质感和色彩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难以协调。
②对视觉的影响。
高架线路构筑物主要是以水平线条的桥梁和垂直线条的桥柱组成。其中水平方向的桥梁连续贯通,与人和车辆行走中眼睛的移动相顺应,具有运动、延伸、增长的意味,有助于视觉环境的简单化;而垂直线条的桥柱挺拔粗壮,以一定的间隔连续排列,更多的使人产生崇高、紧张、积极的感受,此外,粗壮的桥柱所特有的垂直线条与人惯常的视线移动方向不一致,会对视线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从对视觉的影响程度而论,在距桥体5米以内,视觉压迫感非常大,巨大的
高架桥体直接面对于人,完全充塞于人的视觉范围内;随着距离的拉大,其对视线的阻隔作用逐渐降低:而到了75米以外的距离,高架桥梁在人的视野范围内所占比例相对而言已经相当小了,这时的高架桥梁,更多地扮演着地标性构筑物的角色。此外,高架线路对于阳光的遮挡也相当明显,而人的视觉感受和生理反应对阳光的变化都极为敏感,在住宅和公共建筑设计规范中,日照系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较早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事例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的曼哈顿岛多条主要大道,由于高架铁路造成的阴影,使得地上的街道反而成了变相的隧道,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最终不得不拆除了事。
③色彩原因。相对于周围环境,由于高架桥梁的巨大体量一一连绵数十公里,使其成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桥体的色彩在环境中产生的效果与影响也就不容忽视。目前,在国内轨道交通系统的高架桥体多以混凝土的本色示人,其灰色的外观进一步加重了桥梁厚重的体量感,使空间气氛变得沉闷,影响到人的视觉和心理感受。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城市面貌的进一步重视,有些地方开始尝试着采用以爬藤类植物来围覆桥柱和桥梁底面的装饰手法,但由于 日照和空气灰尘等原因,使植被的生长受到影响,实际产生的美化效果并不理想。
3.防治措施
3.1噪声防治措施
轻轨的噪声防治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主要应从声源降噪和传播途径降噪两方面考虑,特殊情况下的沿线环境敏感点应对受声点加以防护。
①控制噪声源。噪声防治应从降低噪声源着手,尽可能降低列车动力系统噪声。首先从车辆构造设计上加强防振、吸声措施,采用阻尼车轮及盘式制动,车辆踏面修整和车辆两侧加设防声裙等。其次,在轨道及桥梁结构上采取减振降噪措施,如用超长无缝钢轨代替标准钢轨,以减少车轮对钢轨冲击引起的噪声和振动;在承台上设置弹性聚合物砂浆垫层和配有弹性扣件的整体道床,以利于吸收震荡波。
②控制噪声传播途径。可利用沿线土堤、路堑和其他建筑物作声屏障,控制声透射和声绕射。在隧道、车内及声屏障靠近声源的一侧采用吸音材料。
③受声点防护。主要包括拆迁、改变敏感点使用功能、设置通风隔声窗等。
④调整沿线土地利用区划。规划部门可根据噪声防护距离合理规划轨道交通沿线的城市用地,避免出现新的噪声敏感点。
3.2振动防治措施
车辆选型除考虑车辆的动力和机械性能外,重点还应考虑其振动防护措施及振动指标,优先选择噪声、振动值低,结构优良的车辆。对轨道结构振动控制主要从钢轨及线路形式、扣件类型和道床结构三方面进行。设计中可针对不同超标情况采取适当的减振措施使敏感建筑物满足相应标准要求,对一般减振地段采用重型钢轨,铺设无缝线路,采用弹性分开式扣件,轨底下及铁垫板下均设橡胶垫板;较高减振地段采用弹性短轨枕(即短轨枕用橡胶减振套靴包裹)方案;特殊减振地段采用分离支撑式浮置板结构。
3.3城市景观缓解措施
轻轨的高架线路是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缓和高架桥对周围景观的冲击,在桥梁结构除满足其使用功能外,还应满足美观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其中箱梁具有截面简洁、底部平整、线条流畅、景观效果优良等特点;增加桥体的美感,使其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
4.结语
轻轨引导着土地资源的利用,带动着城市形象提升,有形和无形的收益显著。但是,轻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相应的问题,如噪声、振动等,因此设计时应采取一系列预防和减缓措施,有效控制轨道交通项目自身的环境影响。轻轨的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是我们保持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必然要解决好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林逢春,曾智超.轻轨对城市发展与环境影响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城市环境建设范文3
1.前言
环境工程建设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环境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注重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加强城市环境工程建设是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进行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只有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真正做到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相互结合。虽然我国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从具体的实际上来看,目前还存在着诸多难点问题,环境工程建设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研究环境工程的难点及应对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
目前,各城市环保工程建设规模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水平、建筑节能和城镇绿化水平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污水没有得到及时处理
城市生活的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径流污水。虽然工业废水在城市污水当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但主要是在以工业为主的城市,这部分污水当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腐蚀性、难化解的污染物。城市的生活污水是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家庭、商业区和城市的卫生公共设施等,这部分水具有明显的周期循环使用特点。而城市径流污水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特点和复杂的成分,主要是由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的影响造成的。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污水的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目前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粗糙,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这些都是城市环境工程建本文由收集整理设的难点问题。
2.2生活垃圾处理未达标准
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人口比重的不断加大,带来了很大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一方面城市固体垃圾总量逐年增加,如果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将严重影响城市的形象和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处理无法达到国家的无害化处理标准。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还停留在传统的做法上,许多市、县级城市的垃圾处理达不到国家的无害化处理标准。没有进行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2.3园林绿化建设相对落后
园林建设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化建设不仅能够降低城市的噪声和空气污染,还能够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但是目前我国对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片面强调加大商品房和高档住宅的建设,没有重视绿化建设的重要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园林绿化建设在各地的城市发展中,建设水平也不一致,很多城市没有足够的绿化空间,这一现状将会严重限制未来城市的进步,因此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
3.环境工程建设存在难点的原因
当前环境工程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工程顺利进展。在环境工程建设中,其难点主要是因为对环保的认识不足、资金投入不足、各部门之间配合不够、管理机制落后4个方面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3.1环保认识不足
在当前的环境工程建设中,对环保的认识不足是环境工程建设的首要问题。部分地区政府对环境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重视程度不高,为了追求发展,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片面地强调加大商品房和高档住宅的建设,园林绿化建设相对落后于城市的高速建设发展水平。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环境工程建设的做法,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使得环境工程建设的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环境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足,环境工程建设步履维艰。
3.2资金投入不足
在当前的环境工程建设中,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资金不足,导致技术水平不够。环保投资已成为环境工程建设发展的关键,建设资金紧、运营效率低是环境工程建设和运营中的难点。环境工程建设需要资金的支持,单靠政府投入环境工程建设远远不够,仍存在缺乏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对有限资金使用不当等问题,不能满足环境工程建设的需要。另外,环境工程建设中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不足,使得环保基础设施投资渠道窄,环境工程建设没有大幅度的进展。
3.3部门配合不够
在当前的环境工程建设中,各方主体的力量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支持配合不够,忽视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作用,职责任务不够具体,工作关系不够顺畅,使得环保工程建设中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得力,合力效应未能真正凸显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对完成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形成了阻力,环境工程建设的工作推进难度很大。
3.4管理机制落后
在当前的环境工程建设中,环境工程建设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不利于规范管理,明显制约着环境工程建设发展的步伐。传统的环境管理体制导致许多环境保护法规未能得到贯彻实施,传统管理体制下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其弊端越来越明显,影响了环境工程建设的监管效能。
4.环境工程建设的应对措施
要做好环境工程建设,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的步伐,针对上述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可以从提高环境工程建设的认识、鼓励社会多元化的投资、充分发挥政府管理职能、创新环保建设管理机制4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完善环境工程建设。
4.1提高环境工程建设认识
环境工程建设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有必要提高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认识。对政府而言,政府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坚定抓好环境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认真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加强环境工程建设的宣传和监督,强化抓好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狠抓环境工程建设工作的落实,及时向社会环保设施建设和建筑节能工作进展,完善环境工程建设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快环境工程建设的步伐。对公民而言,每一个公民都有参与环境工程建设的义务和责任,提高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认识,结合公众的力量,积极参加到环境工程建设的工作中来,有利于环境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4.2鼓励社会多元化的投资
环境工程是一项耗资比较大的工程,积极完善多元化投资建设机制,鼓励社会多元化的投资,使社会上多元的投资力量参与到其中来,可以有效解决环境工程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应对这些参与者给予奖励和支持,对运营成本给予必要的奖励和补助,社会外来资金积极参与到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当中来,有利于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营,确保环境工程的良性运行。只有引进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起必要的环境引导机制,规范环境工程建设的运行,环境保护才有可靠的设施支持。同时还要引进先进的处理技术,提高环境工程建设中污水、生活垃圾的处理效率,推动整个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
4.3充分发挥政府管理职能
在环境工程建设当中,由于各部门职能不同,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一些利益之争,这就需要政府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把优化环境作为服务经济建设的重点,了解环境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协调解决困难和研究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做好协调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协调好环境建设部门土地资源部门和有关城建单位的利益,从政策法规和技术上,积极引导和支持环境工程建设的工作,并合理规划和建设环境保护设施,结合环境的评估,对该项目进行引导和监督,避免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不相协调的情况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城市环境建设范文4
【关键词】城市环境 信息化建设 环境保护
1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定义
城市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发展实践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包括无意识的生存空间和有意识的各种其他生物;信息化建设则指以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为平台谋求体系管理的较优发展。将二者有机结合则产生了城市信息化建设这样一个新兴领域。
2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信息化利用现阶段广泛应用的网络系统,以媒介方式将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作用于城市的发展。
(1)城市环境信息化是国家网络信息搜集系统的重要支撑。国家网络信息搜集包括方方面面,在城市发展方面,城市环境信息化将有效增加其丰富性和及时性,而国家在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后也会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环境治理方案,这对实现环境保护这一最终目标是极为有利的。另外,正是由于城市信息的缺乏,相关的城市环境保护机构才应运而生,并在此平台上不断发展。要实现城市信息化这一发展目标,单纯依赖某一技术的应用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结合良好的决策机制和发达的信息技术,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才能有效保护和改善已被污染的环境。
(2)城市环境信息化对长远的城市环境发展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可以将零星的城市环境信息整合成较为完整的环境系统的第一手资料,有效监督污染产生,不断发展和完善污染源处理,及时阻断已有污染的进一步扩散,最终将可实现整个生态环境的逐步优化,这对城市环境发展具有链锁式的指导意义。
3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已有成效
我国的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但十年以来,经过各级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工作,其建设成效也颇为显著。
(1)环境保护决策体系的建立。以国家环保部信息中心为首,省、地市一级环境信息中心相继成立,现如今我国各地市级的环境保护工作已自成体系,相比十多年以前环境保护机构的极端匮乏,短短十年间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效已实属不易。
(2)网络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面对环境保护工作初期检测机制的缺陷,近十年来我国迅速发展网络信息建设,将网络逐步覆盖到各省各市,已成功实现办公自动化,这一成果大大加强了污染检测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部和各地分局的联系。另外,在环境保护机构主页网站维护方面,绝大部分环保局已渐渐实现环保工作网站公示,让广大人民和相关研究人员有了更直观更全面的政府工作信息和环境信息,这对提升广大人民的环保意识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3)环境保护实践工作有效开展。通过环境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环保部已在不断调整建筑、工厂生产等的审批,其管理正日渐科学合理,更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的协调统一。
4我国城市信息化发展尚有不足
虽然我国的城市信息化建设已经小有成效,然而现阶段城市污染的严重程度迫切需要其尽快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这就证明了如今的城市信息化水平是存在诸多不足的。
(1)网络信息化发展不足,制约了信息交流。现阶段我国环境信息系统虽然已初具模型,但还未达到网络在各地环保局的全方位覆盖,这将对环境保护信息的及时传达、决策意见的交流带来很大困扰,进而影响环境保护的最终成效;再者,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越来越深入,对网络的传达速度的要求势必提升,这就使得现阶段的网络信息化应用显得捉襟见肘,提升网络信息化发展力度迫在眉睫。
(2)已有的数据积累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十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搜集工作,然而这些数据缺乏系统规范的整理,在各地环保局零散存放,而未进行全面的筛选优化,使得大量有用的资源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不光是对信息资源的浪费,更是环境保护工作劳动力的浪费。
(3)环境保护信息化发展缺乏长远计划。环境保护工作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完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更需要一个基于谨慎考虑的长远发展计划,然而现有的环境保护体系虽然形成,但其管理质量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评定,各地环保局工作质量不一,责任划属模糊,对于短期不能立见成效的环境保护工作来说,工作者的积极性不能有效调动,各地人员“分而治之”,难以形成统一的长远发展计划。
5发展信息化的制约因素
(1)战略目标模糊。由于环境保护系统建立的时间紧迫,环境保护工作者缺少对工作的本质认知,在未充分了解项目背景、战略目标模糊的时候就开始略显盲目地开展工作,使得项目审核难以通过,或者进行一部分后被强制停止的情况时有发生,建设资源浪费的同时工作者的积极性也受到强烈打击。
(2)相关法律还未完善。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环境保护意识在我国兴起较晚,而真正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就更晚一些。任何一项工作规范的法律都是在实践过程中慢慢发展完善的,而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实践不过十几年,很多问题在未凸显时难以列入法规统一规范,即使尖锐的问题出现,也难以及时立法。
(3)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环境保护专业在我国尚属新兴专业,未能引起学者和实践者的广泛注意,深入学习实践适宜我国的教材资源也尚且不足,这些因素都使得环境保护专业人才的匮乏。
6适合我国的解决方法
(1)提高环境保护决策体系合理性。政府应积极明确决策人群责任分配,尽快制定出规范的工作标准,从而有效引导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完善整体决策质量和实践效率。(2)完善网络信息覆盖,扩大交流。应积极完善基础网络设施在各地环保局的普及,使信息传递及时,进而进行高效的决策和任务的开展。(3)积极培养相关专业人才。鼓励学者进行相关学习研究,充实教材内容,引导感兴趣的年轻人踊跃学习相关领域知识,为日后长久的环境保护工作培养优秀的人才后备资源。
城市环境建设范文5
【关键词】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环境建设;
一.城市规划中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
城市规划其实就是对该城市环境的改造和再创造,我们要想在城市规划中既能保护原有的资源环境,又能为市民进一步地营造、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一定要充分认识城市规划对环境因素的影响。城市规划对环境的影响的主要因素有水质、固体废弃物、大气质量、声音传播等,下面我们一一进行详细讨论:
(1)水质污染严重。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生活污水大量增多,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与之相应的污水处理工程还不健全,很多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了河里面。原先清澈见底的河水现在却散发着一股腥臭难闻的味道。另外对人们的生活饮水也是一个挑战,虽然经过了送水公司的多项技术处理,但是喝到我们嘴里的水再也感觉不到以前的那种甘甜和清冽。因此,防治水污染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2)固体废弃物处理不当。据国家环境局统计全国的城市有三分之二以上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在城市中平均一个人一天所制造的固体废弃垃圾达到0.2~0.5立方米,而合理回收或者分解的平均每人每天还不到0.1立方米,街上到处可以见到堆在地上的垃圾堆。基于这一点是城市规划师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没有做好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对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工程没有充分认识的后果。
(3)大气污染严重。好多工业城市每天都在排放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粉尘、硫化物等,对全球气候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遭到破坏,使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差,甚至对城市的发展产生恐惧感。其实,避免大气污染并非非要停止那些工厂、锅炉、燃气的使用,只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作用,切实地落实好对城市各项资源的管理,既能促进城市的发展,又能维护正常的气候环境。
(4)噪音污染。大城市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地方,汽车川流不息,工地每天都开工,或鸣笛或喧嚣,嘈杂的声音也是困扰人们生活的一大污染,长期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容易使人产生失眠、脑神经衰弱等疾病。因此,多多地对城市绿化工程进行投入和研究,道路和小区的合理布局,工程的建设安排也是城市规划的一项任务。
二、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1、园林绿化是创造城市人居环境的主要方式
园林绿地不但贴近人们生活的空间,是人们户外活动的好去处,满足了当代城市居民返朴归真、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而且可以满足人们游憩、锻炼、娱乐、社交活动的需求。园林绿地已成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绿色的环境可以使人们产生安宁、祥和的感觉,进而促进身心健康。
2、园林绿化可以调节气候,监测、改善环境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是重要的外环境因素之一,植物不但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其自身构成的绿色空间还对烟尘和粉尘具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另外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的作用。园林绿化还可以通过植物地下根系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
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即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等城市的带状绿地,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则可使风速减低,起到防风的作用。还可利用敏感植物监测环境污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理。
3、园林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的人文景观
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是园林绿化的总体目标,作为一门具有优化环境功能和丰富文化、艺术内涵的学科和建设行业,园林绿化在营造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致力于建立文化历史、艺术间相互融洽与和谐的氛围。它可以丰富人文意识与审美价值内涵,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如穿行于椰林夹道的城市街道,就会使体验到南方沿海城市特有的风韵;而徜佯在白桦掩映的林阴道上,便会感受到北方城市的风格。
三、城市园林绿化对城市环境建设的影响
1、美化环境
美好的园林景色,不仅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由于它能产生负氧离子,因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有益于身心健康,人们到了美好的园林景色中,不仅感到赏心悦目,而且感到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正是由于园林有此作用,所以都盼望把自己的居住场所和学习工作场所绿化美化得更好。道路立交桥的绿化搞好了,会使人感到市容很美好,美好的市容风貌,是映入来到该市所有人眼帘的第一印象,而且会长记在心,影响很大。美好的市容风貌,利于吸引人才和资金,利于经济、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为能创造美好的人居环境和美好的市容,仅仅依靠有限的公园是很不够的,必须把居住区绿地、单位庭院绿地、道路河道绿地以及隔离防护绿地等处都加以园林化。
2、调节气候
树木具有吸热、遮荫和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植物叶面的蒸滕作用,能降低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有着积极的作用。绿色植物具有很好的吸热、遮荫和蒸腾水分的作用。城市绿化地段,可消耗掉太阳辐射能量的60%~70%,因而能使城市气温显著降低,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和“干岛效应”城市中大面积的森林和宽阔的林带,道路上浓密的行道树和城市其它各种公园绿地,对城市各地段的温度、湿度和通风均有良好的调节效果。绿地的地温比空旷广场低20℃左右,园林植物可通过叶片蒸发大量水分,提高城市空气湿度,以增加舒适感。
3、净化空气
园林植物对净化空气有独特的作用,它能吸滞烟灰和粉尘,能吸收有害气体,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这些都对净化空气起了很好的作用。通过园林绿化后,树木能大量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和粉尘,树木吸滞和过滤灰尘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由于树木枝冠茂密,具有强大的减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的减低,气流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有些树木叶子表面粗糙不平,多绒毛,分泌粘性油脂或汁液,能吸附空气中大量灰尘及飘尘。蒙尘在树木经过雨水冲洗后,又能恢复其滞尘作用。
4、降低城市噪音
现代城市中分布着大量工厂,存在着很多建筑工地,在工厂生产和工地施工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噪音;此外,大量的汽车、人类的生活也会产生大量的噪音。这些噪音,不但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而且对人们的健康也造成极大的损害,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伤害,导致出现各种不良的精神反应,如精神不振、极度疲劳、脉搏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等不良症状。而树木等植被利用其茂密的树冠和枝干,可以有效地吸收和隔离噪音。研究表明,在没有植被覆盖的嘈杂的街道上,噪音强度比很好地覆盖了树木的街道的噪音强度高5倍以上。在沿街建筑与街道之间,修建一个宽5~7m的树林带,能够明显减轻车辆发出的噪音。测定表明,在一个结构合理的9m宽周围,噪音实际可以有效降低11~13dB,而35m宽的绿带能够让噪音降低25~29dB。因此,园林绿化是减弱噪音的“消声器”,可以减弱和避免噪音对居民的干扰。
5、防止光污染和土壤污染
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门窗坡璃和大型玻璃幕的反光是光污染的主要原因。在这些建筑区可种植一些高大、树冠丰满的树木,以减弱光的折射。白色墙壁如有爬藤攀援植物遮蔽有很好的防止光污染的效果。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化肥,含有机氯、有机磷及含重金属元素(铅、砷、汞等)的农药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矿渣、炉渣、粉尘以及城市垃圾等。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如SO2、H2S)被降水带入土壤,使土壤失去养分,因为植物可利用的盐分及易溶的矿物质,因酸沉积而溶滤出来,进入地下水后,被河水带至海洋。污染物质在空气、水、土壤中是可以转移的,因此植物可直接间接地净化土壤。但也应注意有些植物不能生活在污染区。
6、缓解城市热效应
通过分析得出:绿地内林分密度与热岛强度间具有回归关系且呈负相关。这就是说,在园林植物密度增加的过程中,城市的地表温度可以得到更有效地降低。当植物密度在城市中某区域达到一定比例的时候,城市的该区域地表温度,就可以与其郊区的地表温度保持一致,该区域就可以形成以绿地为中心的低温凉岛区。通过园林绿化,城市和园林之间形成内循环,随着园林绿化的进行,其周围区域的温度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降低。通过园林的建设,可以使曾经因为人口稠密而出现热岛效应,从而导致周围区域气温上升的地区通过气压的变化,形成一个有效的循环,使城市的热岛效应得到有效地缓解。
7、提高地下水的补给和质量(草坪)
草坪能够控制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是其对径流水有较高的载获能力。而这种作用可增加对地下水的补给。同样草坪生态系统也能对地下水的质量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城市中大面积的不透水表面使地表径流水中带有一些污染物,草坪是一个最好的容纳径流水的生态系统,尤其在园林配置合理的情况下(乔、灌、草结合),对水源的保护作用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人们的主要需求,更是环境保护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以人为中心,结合环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前提进行综合的设计思考,在城市规划中研究环境保护问题,是通过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为实现城市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前提,通过与时间、空间和历史地理的相互协调统一进行完美的设计,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1】 唐运海.城市园林绿化综合系统研建[D].北京林业大学,2010.
【2】 胡光耀.浅谈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J].科技向导,2011,5:287-291.
城市环境建设范文6
关键词: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应对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the urban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people. Urban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mainly include sewage treatment, waste disposal, the botan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and energy-saving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so on several important aspects of content.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re's several prominent problems, needs a timely solve processing, need to put the city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well,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friendly city.
Keywords: the city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环境工程主要涉及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园林绿化、建筑节能、供气供热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它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与自然环境保护和城市生态建设密切柑连。贯彻环保优先方针,加强城市环境工程建设是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一、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难点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城市的建设步伐加快。在高速发展的城市建筑行业方面,城市的基础建设受到了很大关注。环境工程也是一个衡量城市建设好坏的重要标准。包括城市建设当中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园林绿化行动、公园的建设和节能建筑的发展问题等等都是相关部门关注的主要问题。在新的城市建设发展条件之下,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从具体的实际上来看,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1、城市的污水没有得到及时处理
城市生活的污水主要有三个来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径流污水。其中,城市的生活污水是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家庭、商业区和城市的卫生公共设施等等。这些地方产生的粪便、洗涤污水经由城市的排水道进入地下污水区。对这部分的污水进行处理主要采取的办法是把它们送到城市的污水厂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再排放出来。这部分水具有明显的周期循环使用特点。城市当中的工业废水在城市污水当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工业污水在全国各个城市当时的分布是不一样的,那些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污水排放相对严重些。对城市工业污水的处理要求更为严格,因为这部分污水当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腐蚀性、难化解的污染物。需要采用更为科学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最后的一个污水来源主要是城市径流污水。他们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特点和复杂的成分。主要是由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的影响造成的,也有一些是地面上的垃圾和废物经由流过城市的河流造成的。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污水的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污水处理实施比较落后,在每个区域建设当中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污水处理不及时,污水的回收率差,没有进行集中处理等等。这些都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
2、城市生活垃圾没有进行无公害的处理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加大,城市生活消费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因此而带来了很大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城市生活垃圾来源有很多方面,包括家庭生活垃圾、商场垃圾、餐饮服务行业等等方面的垃圾。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大型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多达几千吨,小型的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也在几百吨以上。酬如果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城市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堆满垃圾的地方,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人们的生活。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还停留在传统的做法上,或者采用运输到郊区进行掩埋的办法或者是进行焚烧处理而已。这种办法存在着投资大、运转成本高,同时垃圾中的有用资源也会被烧毁,加上,现有国内焚烧厂运行均比较困难。没有进行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相对落后
园林建设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降低城市的噪声和空气污染,还能够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品质。但是在我国的城市建设当中,对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重视不够,片面地强调加大商品房和高档住宅的建设,导致很多城市密切在一起,没有足够的绿化空间。我国城市的园林绿化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各地的城市发展当中,建设水平也不一致。总体上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相对落后于城市的高速建设发展,将会严重限制未来城市的进步。
二、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的应对措施
在进行城市工程建设当中,不仅要注意城市的有形环境建设,还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做到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相互结合起来。既然看到眼前的利益,也要关注未来环境的建设,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构建优美的城市环境,促进人类的健康水平提高,构建一个社会关怀体系,加强人类健康的监护。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1、提高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认识,加强宣传和监督
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不是城市建设部门自家的事情,而是和广大的市民联系在一起的。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上的力量,参与到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去,不仅要求相关的建设工作者提高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认识,还要加大对环境工程建设的宣传,号召社会力量结合起来,进行必要的监督。让广大的市民对环境工程建设有所了解,提出对环境工程建设的意见,加快城市环境工程的建设步伐。
2、鼓励社会多元化的投资,强化环境工程建设的体制建设
城市环境工程是一项耗资比较大的工程,在发展当中不仅要求政府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还鼓励社会上多元的投资力量参与到其中来。包括在城市生活污水的建设上,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上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上,都需要有比较规范的一套体制系统进行维持。让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利于城市环境工程的良性运行。建立起必要的环境引导机制,加强宣传,加大政府对这些参与者的奖励和维持,调动他们的建设积极性,推动整个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
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做好协调工作
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由于涉及到的部门比较广泛,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一些利益之争,这是需要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的,不仅要协调环境建设部门、土地资源部门和有关城建单位的利益,还要对环境工程项目的规划、土地、立项、环评、贷款等前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加大对有关部门的管理考核。在进行一项环境建设工程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环境的评估,对该项目进行引导和监督。在建设的开始就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避免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不相协调的情况。
加大技术的发展,推进城市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
城市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是两个重点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持。要对污水处理企业的垃圾处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督促他们运用比较合理的方式,进行污水和垃圾的处理。还要求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一方面对这些企业进行保护,一方面需要有相应的优惠政策的鼓励,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进行开发、生产、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运用高新科技,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环境工程建设收到效果的重要保证。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环境工程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关乎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建设当中。
参考文献
【1】裴东伟.浅析城市土地规划与城市环境建设的关系【J】.今日科苑.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