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环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心理环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心理环境

幼儿心理环境范文1

心理环境作为幼儿园环境的一部分,对幼儿的一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将会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幼儿的健康成长。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如何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呢?幼儿的一日生活大都是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度过的,他们每天都在和周围的环境进行着交互作用,所以教师应在整体的日常生活中给幼儿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展开:

(1)教师要具备正确的职业观、教育观和儿童观。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幼儿有真挚的爱,无时无刻地关心幼儿,充分地与幼儿进行沟通,知道和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并让幼儿知道和理解教师的一些想法,让幼儿在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如今的幼儿园中,确实存在着这样的情况:有些教师对乖巧伶俐的幼儿十分偏爱,出口闭口总是在全班面前进行表扬或在别的幼儿面前说一些诸如“你看他多乖,看他多能干”之类的话,而对于一些调皮或反应能力差的幼儿,教师则会怒目相对或是一味地横加指责,有时甚至不理不睬。教师的这种态度会直接伤害到幼儿的自尊心,会使有些幼儿更加拘束,不自在,甚至产生自卑的心理。所以教师应平等地给每个幼儿充分的爱和关怀,要更加去帮助那些表现差的后进幼儿。

(2)尊重和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幼儿的生理需要如进食、排泄、睡眠等基本的生理需要是否被满足,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影响班级的心理气氛,反映出师生关系的质量。据“六省市幼教机构教育评价研究”结果显示,43%的城市幼儿家长报告他们的孩子在园内有喝水少的问题,46%的家长报告孩子有憋便的现象。有的幼儿大、小便解在裤子里了,也不敢告诉老师。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恐惧老师那种怕脏、怕麻烦的表情,另一方面是害怕老师的训斥及同伴的嘲笑。而惧怕教师的心理就会形成幼儿胆小、怯弱的不良个性,影响其心理健康。为了尊重和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幼儿园可把进餐活动的气氛,以及幼儿是否缺水、如厕的自由,有无憋尿、憋便的情况及老师是否训斥孩子,作为创设良好心理环境的基本指标;而教师可从改变厕所环境、营造就餐和谐氛围及温馨睡眠环境入手,教会幼儿如厕技能(如穿脱裤子,擦屁股等)、进餐技能,提醒幼儿喝水、上厕所,友善对待尿裤子的孩子,并为其保守秘密,使幼儿感到轻松和愉快。

幼儿心理环境范文2

幼儿园的心理环境, 主要体现在幼儿园的人际关系方面 ,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是可感受、可体验到的。影响着生活在幼儿园的每一个人的行为。幼儿对幼儿园心理环境的感受影响着幼儿对于幼儿园的态度,影响着幼儿在园生活的质量和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尊重和满足幼儿的基本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具有温馨的情感色彩。教师应当能够使自己与幼儿发生积极的、正向的情感联系,使幼儿在幼儿园里不紧张、不害怕,感到安全自由。尊重与理解幼儿的各种需要,是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与基础。

(来源:文章屋网 )

幼儿心理环境范文3

1环境心理学对区域环境创设的意义

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是一门研究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心理学前沿学科。这里所说的环境不仅指社会环境,更多的是指空间、建筑设计、空气质量等物理环境。环境心理学主要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环境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环境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积极的情绪,提高人的工作、学习效率,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避免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影响,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每天长达8-9小时,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怎样的环境是对幼儿的发展真正有益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现有两种倾向:一种顺应幼儿的性格,认为幼儿性格天真活泼,环境中需要色彩艳丽的对比色,这样才是幼儿需要的环境;另一种则体现幼儿的个性,认为幼儿园的环境需要有童趣,所有设计要求多变,多用跳跃的线条或色块设计。

3~6岁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幼儿不断地探索世界、认识世界,与世界对话。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和行为的特点是:(1)具有形象思维,把观察到的事物简化,由此对事物进行认识。(2)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3)以自我为中心,逐步建立与他人一致的目标和生活准则,过渡到社会人。(4)渴望建立私密空间的本能。3~6岁的幼儿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在他们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中,不能忽略幼儿的这些心理特点。以环境心理学为指南,可将心理学知识有效运用到区域环境创设中。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用环境心理学可以整合学校资源,引导学生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下有效互动,团结合作,使幼儿园环境发挥最大的功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环境心理学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

2.1生活环境的创设

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可以突出培养幼儿的各种基本生活技能,对自理能力较差,年龄较小,对家人较为依赖的幼儿尤为重要。为增强学生对幼儿园的归属感,减少新入园的幼儿的不适应性,幼儿园在空间设计上应该多使用纱幔、棉布等柔软的材料,营造出一种温暖的家庭氛围。在幼儿园的整体风格设计上,可以以梦幻的童话为主题,广泛使用夸张、灵动的动物形象,拉近幼儿园与学生的距离,让幼儿主动亲近学校,减少对学校的抗拒心理。其次,为增强幼儿园的生活气息,使幼儿对学校更为依赖,幼儿园可以创设独属于幼儿的生活区域,例如在墙上张贴每一个孩子的照片,允许学生带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进校,并放置在指定的地方等。最后,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幼儿园必须将各个生活区域分割开来,例如午休房、食堂、玩具区等,引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做合适的事,培养幼儿生活自理、作息规律的生活方式。

2.2游戏环境的创设

游戏是幼儿参与社会生活,获取人生智慧,调整心理健康的宝贵经历,幼儿在熟悉幼儿园环境后,活动范围大大扩大,与人交往的需求也迅速发展,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这一发展特点,在环境创设方面突出童心童趣,拓展幼儿的游戏空间,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为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空间和资源,教师可以将生活区与游戏区相结合,例如,在玩具区设置美工区、益智区、音乐区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游戏区域,增强各个区域的互动,让学生在有限的区域内体会到更多的游戏乐趣。剪纸、画画等美术类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手指灵活度;积木、迷宫等益智类游戏条件要求低,学生自由度大,可以锻炼幼儿的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幼儿园将不同类别的游戏结合使用,可以有效地分配物理空间和人力资源,创设灵活自由的游戏环境。

2.3学习环境的创设

为培养幼儿良好的求知探索态度,鼓励幼儿好学好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幼儿园应该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可以使用竹子、藤条等古色古香的材料,也可以使用钢丝、齿轮等现代的工业材料。同时,为了增强学生之间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幼儿园可以以主题的形式布置学习场所,例如在“海底世界”这个主题下,教师可以广泛使用蓝色,再穿插各种色彩缤纷的小鱼图片,让幼儿感受到海底世界的美好和绚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2.4运动环境的创设

幼儿大多活泼好动,室内的游戏例如堆积木、拼图等无法满足幼儿的运动需求,因此幼儿园要拥有一定的户外空间,充分考虑幼儿园的绿化条件,结合周边特点,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运动环境。除了一般情况下必备的跷跷板、滑滑梯等幼儿运动设备,幼儿园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设计一些野趣环境,让幼儿亲近大自然,体验运动的乐趣。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可以在大厅的横梁上悬挂多功能秋千,充分利用空间,或者设置一面简单安全的攀岩墙,锻炼幼儿的力量和肢体协调能力,满足幼儿多种运动需求。然而由于幼儿年纪小,身体脆弱,易受伤害,幼儿园在设计运动设备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保证?W生的人身安全问题,例如在地面铺软垫,部分运动(如荡秋千)由教师带领开展,降低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2.5文化环境的创设

良好的文化环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热爱阅读,自主阅读。幼儿园应该设置相应的文化环境,建立阅读角和幼儿图书馆,根据幼儿的年龄提供相应的读物,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阅读,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幼儿带自己喜欢的书籍与其它同学共享,鼓励幼儿之间的交流学习。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幼儿园在阅读区要设置柔和的灯光,使用良好的隔音材料,还可以摆放舒适的小沙发、小坐垫,让幼儿可以舒适地阅读。

2.6公共环境的创设

公共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一部分,以班级为单位的行政管理方式使得公共环境缺乏相应的负责人,因此这些走道,门厅,楼梯等公共区域缺乏合理的开发,幼儿园可以以一种开放的观念来布置这些公共环境,充分利用资源,拓宽幼儿的活动范围。在走廊的墙壁上,可以张贴幼儿生活、学习、运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提醒家长注意,也可以设置空白的墙面,让幼儿自己在上面随意创作,尽情发挥想象力。在楼梯上,幼儿园可以在每个阶梯上贴满行为准则,让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不断强化自己的礼仪教育。

幼儿心理环境范文4

【关键词】心理;情绪;思维;心态

Good mental state environment to kid moral qualities formation of importance

Xie Li-shu

【Abstract】The mental state environment is an opposite material environment but speech, namely a kind of motion, thinking, mindset...etc. of the person.Kid's ising period is that the gold of mental health be period, it thinking, character, moral concept of formation, felling, consciousness, attention, imagination, memory, emotion, will of development, all demand parent, teacher, society of close the view note with science of bring up.

【Key words】Mental state;Motion;Thinking;Mindset

心理环境是相对物质环境而言,即人的一种情绪、思维、心态等。幼儿时期是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其思维、个性、道德观念的形成,感觉、知觉、注意、想象、记忆、情感、意志的发展,无不需要家长、教师、社会的密切观注和科学的教养。因此,我们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然和谐的心理环境,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首先,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幼儿的社会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一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幼儿今后生活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一般来说,三代同居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态度、教育方式、方法、内容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通常情况下,祖辈会对幼儿的饮食起居关怀备至,父辈则在智力方面予以较多关注。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祖、父辈也会因价值观念、历史观念、文化素质、道德水准及判断的差异而不同。这就要求家长在对待儿童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要协调一致,都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出发点,使幼儿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长。家庭的气氛也影响着幼儿,温馨和睦的家庭易养成幼儿谦和、友爱、礼貌、自信的良好品德;吵闹不休,婆媳不合,父母离异等等,会导致幼儿产生孤独、怨恨、猜疑、固执、粗鲁等心理和攻击,甚至违纪行为。

此外,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凡事不闻不问,只忙于自己的进修、提职或忙于发财和享乐。甚至为图省事,从小就将孩子交给“电视机”,让孩子在“电视机”旁长大。这样的孩子和父母交流少,语言能力低,亲子关系疏远,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易形成情绪上和心理上的障碍,出现恐惧,胆小等现象,严重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和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因此作为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完美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是让孩子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前提。

其次,幼儿园是进行品德培养的主要渠道,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显得更为重要。而教师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核心,教师应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然和谐的心理环境,让幼儿的良好品德在自然而然中形成。

1.教师的情绪是对幼儿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首要前提。如果老师没精打彩,心不在焉,那么,幼儿就会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如果老师心烦意乱,稍不如意就吼骂幼儿,幼儿则易出现打骂同伴,争抢玩具等许多意想不到的行为。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应有饱满的情绪,真切的爱心,亲切的态度,把真诚的爱和尊重与严格要求融合起来,这样的情绪和情操才会使幼儿对老师感到信任,方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养成他们自信、积极和上的良好品德。

2.教师的鼓励、支持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教师要积极鼓励正面引导幼儿,平等对待幼儿,让每个幼儿感受到老师同样的热情和亲切,切莫对幼儿以命令的口气,粗暴地指责他们“不听话,笨得很”等。严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挫伤幼儿积极向上的情绪。应多运用微笑、关注、等身体语言,对幼儿进行鼓励,使幼儿感到被重视、被关心,心理上得到极大满足,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3.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是幼儿良好心理环境的必要铺垫。当幼儿置知于一个优美的环境里,周围的一切就会给幼儿的心理造成一种强烈的美的刺激和陶冶,使幼儿深切地感觉到老师是很关心和爱护他们的,感到像在家里一样温暖,得到心灵上的安慰,同时又能给予幼儿成长所需的智力刺激,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养成他们思考、探索、求知的良好品德。

4.组织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让幼儿积极愉快地参加活动。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对待集体和他人态度上往往表现出自私和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通过集体活动,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坚持“着眼高”(即从小培养幼儿爱祖国,爱人民,将来为祖国做贡献),“起点低”(即教育从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入手),“方法活”(即创设幼儿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教育教学内容)等原则,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及道德品质。

例如:针对部分家长一味的溺爱和包办,忽视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这一现象,可以设计“看谁穿得快”,“自己的事自己做”“谁最能干”等有趣的活动,如拾落叶、拔草、种花等,到社会实践中去接触,了解一粒麦子,一颗螺丝钉,一分钱,一张纸来之不易,使之从小养成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等良好品质。

再次,社会传媒对幼儿道德品质培养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幼儿期,儿童生活范围较狭窄,大众传播媒介,对于他们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影视片,广播、广告、音像制品和部分报刊杂志。如果这些传媒内容健康,会对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起积极作用,让幼儿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幼儿喜爱模仿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会去模仿社会传媒中的人物及言行举止。而内容不健康的传播,则会从反面为幼儿树立某种学习样板,使幼儿出现品德障碍。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善于选择和引导,使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影响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发展的积极因素。

幼儿心理环境范文5

健康儿童是国家宝贵的资源。健康的涵义是什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中指出: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由此可见,随着人类对自己精神生活的认识不断加深,以及对健康概念的发展,心理卫生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家教委制定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要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1 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1.1 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是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所谓健康包含生理、心理、情绪等健康状态,不仅是减少疾病侵害的机会,更积极的概念是协助幼儿有能力做到健康促进,所谓健康促进是指提供幼儿正确的健康知识,加上幼儿园、家庭、社区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协助,共同营造有益于幼儿健康发展的支持性物理与心理环境。

1.2 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我国幼儿教育中,还只重视幼儿身体的健康,对幼儿心理健康未引起足够重视,教师们把工作狭义地理解为对幼儿身体的保护、关心、照顾、营养及锻炼,但缺乏广义上的理解,保育还应是心理过程的发展和培养。有一名幼儿在一节课中举了十次手,老师视而不见,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对幼儿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或根本没有意识到还有心理卫生的问题。

1.3 影响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

影响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很多,社会环境制约着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提供多种必需的条件和机遇。

2 健康心理的涵义及不健康心理的危害

2.1 心理健康的标准

目前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的标准还缺乏统一的标准。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可以把它归纳为: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性格开朗、乐于交往、行为协调、意志坚强、反应适度等几个方面。

2.2 幼儿不健康心理的危害极大

幼儿不健康的心理使幼儿容易形成小儿多动症,出现一些行为问题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嫉妒、有破坏行为。性格上任性、自私、固执、娇气、胆怯,自卑、过分敏感等,还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排泄机能障碍、言语障碍、睡眠障碍、强迫行为、神经紧张等。有的幼儿形成一些不良习惯。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皱额、挖鼻孔、耸肩、咬衣服、玩弄生殖器等。在学习上也会出现问题,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等。

曾经有一个小女孩,新生家访时,她智力情绪都表现正常,但入园后天天尿裤,执拗不开口,反应迟钝,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教师当即向家长反映了她在园的反常现象。她父母说:“让她去,她到一个新环境就是这样。刚上托儿所时三个月不讲话,天天故意尿裤子”。教师天天带她一起玩各种新颖有趣的玩具、游戏,帮助她成功。这样在她的身边经常有了新朋友,消除了新环境造成的紧张心理,不久就变得活泼愉快自信起来,反常行为逐步消失了。象这类社会退缩性行为问题,虽不一定是疾病,但阻碍幼儿正常的心理发育,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有环境变化时就容易产生不适应,当遇到挫折时,易产生焦虑、不敢面对挑战,而且还往往会成为成人后严重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的种子。

3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除遗传因素外,幼儿的生活环境,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有决定作用。其中有家庭的因素,有幼儿园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因素。

3.1 家庭的因素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数量越来越多,许多家庭出现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在他们心里没有与他人互帮互助、互相关爱的概念,以自我为中心,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唯我独尊。家长溺爱、娇惯孩子,平日嫌孩子做事慢或危险伤到孩子,事事包办代替,使我们的孩子自理能力、活动能力、交往能力、游戏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差,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这样更容易因遭失败、挫折而自卑。

不同父母在教养方式上存在诸多差异,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麦考比和马丁概括提出四种主要形式,有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和忽视型。权威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态度积极肯定,尊重孩子观点,对好的行为表现给予肯定支持,对不良行为表示否定,这些父母教养下的孩子独立性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自尊感和自信心强,喜欢与人交往,对人友好,这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有益的。专断型的家长要求孩子无条件遵循,很少考虑幼儿的愿望和要求,这种方式下教养的孩子容易胆子小,抑郁,自信心较低,不善与人交往。放纵型家长对孩子太顺从,错误了也不予批评指出,而忽视型的家长对孩子既缺少爱的情感也缺少行为的要求控制,这样教养方式下的孩子有较高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更有可能出现不良行为问题。

3.2 幼儿园的因素

幼儿园是幼儿第一次较正规地步人的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起决定性作用。

(1)幼儿从小家庭进入集体环境,会有许多不适应,如生活上吃、睡、穿脱衣鞋等自理能力差;情绪上的依恋,不熟悉老师、同伴、环境,产生不安全感;独生子女没有和同伴合作、分享、等待、轮流着玩的经验,常会为玩具发生争吵哭打等不良行为、产生不愉快情绪;行为约束方面还不太理解集体的规则,不会很好地和老师同伴配合遵守,过多的纪律约束难以适应,缺乏自制力等。

转贴于

(2)教师的人格特征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甚至会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深刻乃至久远的影响。教师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有责任心,对幼儿应该热情慷慨、耐心周到,要热爱、同情、尊重每一个孩子,既要严格要求也要发自内心的爱每一个孩子,不论长相美丑、家庭贫穷与富有都一视同仁。教师言行对幼儿人格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脾气暴躁,情绪多变,偏执偏激,动辄训斥等,都可能造成幼儿心理上的紧张,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有些幼儿拒上幼儿园常常是因为惧怕或不喜欢班上的教师。可以说,幼儿教师的健康人格是维护和增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为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因为这关系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3.3 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独门独户的居住模式,幼儿与外界的接触大大减少,电视、游戏机、DVD、VCD等现代化家电代替孩子相互接触游戏的时间,幼儿与同伴交往越来越少,交往能力发展不尽人意。久而久之,容易使幼儿自我封闭,胆子小,不愿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不止是这些,排除社会复杂因素和家庭因素外,应特别重视教师的心理卫生保健。教师的个性品质的不断改善,会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教师的情绪会直按影响教育对象,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4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规程》中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4.1 集体生活环境

首先,教师要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并象母亲一样爱每个幼儿,细致地观察了解每个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行为,满足幼儿正常合理的需要。如小班幼儿我们加强了入园前的来园参观活动,熟悉新环境和老师。开学第一个月,老师都要等本班幼儿全部接完才离开,使新朋友减少焦虑不安的情绪。

幼儿是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发展的,要满足幼儿对玩具、游戏活动的需要。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组织等待、限制,我们改进了活动方式,以开放式的活动角形式,使幼儿能随时自主地进入活动角,自由、愉快、充分地活动,满足各人不同的兴趣需要。同时,在活动中体验同伴友好相处的乐趣,逐步使幼儿理解集体生活应有的行为、规则和习惯。

4.2 幼儿心理需要

马斯络的五个层次需要的理论说明,当人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满足后,就会有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幼儿在心理方面有哪些基本需要呢?情感需要、独立性、自尊感、交往、被人接纳、获得成功、智力刺激。

教师要注意满足每个幼儿的心理需要,要重视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特别对性格内向、胆小、活动能力和交往能力较差的乖孩子更不能忽视。用自己的爱心去爱每一个孩子,用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一个孩子的心扉。要关心孩子,与孩子沟通情感,树立爱心,爱心加真心像慈母般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因为孩子需要爱,爱是走进孩子童心世界的基础。教师对孩子的爱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其他教育因素和力量所不能发挥的作用。作为教师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个体差异,研究适合他们的有效活动形式的方法,使每一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发展,都能够健康成长

4.3 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幼儿心理环境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 幼儿 早期 阅读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国内对幼儿教育的理念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发展,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认为可从声效、视频和人机互动三个方面入手,运用信息技术,全面培育幼儿的阅读能力。

一、声效体验:养成幼儿的倾听习惯

先倾听,接触外界,是第一步,接下来才可能表达自身诉求。对于幼儿的语言学习和发展来说,倾听不可或缺。由于其态度、能力与习惯直接影响阅读效果和后续的理解能力,而要培养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和敏感性,完全可以从倾听各种声音和文学作品开始。

首先,利用多媒体的声效技术,吸引幼儿用心倾听。大自然拥有丰富多彩的声音,多种多样,非常容易吸引幼儿注意。比如雷雨,雷电轰鸣之外,有哗哗哗哗的雨声,再比如雨水滴答声,从房顶滴落到地上的声音,风吹树叶发出的婆娑声,各种小虫和鸟儿的鸣叫声,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声响,幼儿听见了,都会不自觉地用心倾听,想象,甚至模仿,再通过鼓励幼儿用精确的语言文字描绘出“雨滴落在草地上会发出怎样的声音”,让他们先感受,然后想象,最后用语言表达。

另外,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做“听声辨音”的小游戏,事先选择几段不同的声音,让他们分辨出哪一个是淅淅沥沥的下雨声,哪一个是淙淙的流水声,哪一个是哗哗啦啦的雷雨声,给孩子们创造出各种倾听自然界的机会,同时帮助他们分辨出不同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或是动物的不同叫声,像自行车的铃声、汽笛,也可以把不同物体碰撞产生的声音,甚至各种字词的不同发音,都作为发声的对象。

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孩子们倾听文学作品的兴趣。孩子们天生就喜欢童话、散文诗等少儿文学作品,比如《皇帝的新装》《狐狸请客》《三只熊》等故事,如果能根据他们不同的年龄段,各异的兴趣爱好,选出他们普遍喜欢的题材,借助电视、广播、录音机、MP4、手机、电脑等媒体,在播放时采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语气,而且语调快慢适当,及时插入各种音乐和声效,把文学作品中的每个角色塑造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给孩子们,使他们的心情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而波动变化,注意力更加集中。

事实证明,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绝大部分源自倾听。“听”是“说”的前提条件,只有“听”懂了,才能流畅地“说”出来。先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善于倾听,真正理解语言要表达的内容,再正确运用语言的方式,最终具备与人开展语言交流的能力。

二、视觉冲击:增强孩子的理解能力

所谓理解力,包括了人的智力、思考力和判断力等三个方面的融合。第一步是感受作品中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融入作品中,感受其意境,最后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述说和体味。

其一要利用多媒体的视频效果,引起孩子的共鸣感。以直接而强烈的画面,迅速激发幼儿情感的融入程度,把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感受与作品本身的情感相比较,提高孩子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例如分享《小猪盖房子》这一故事时,使用视频技术展现了动物们夸张的动作和栩栩如生的表情,讲述了一个个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其二是利用视频画面,加深孩子对作品人物和情节的印象。阅读初期,幼儿习惯于关注画面中形象的大小和颜色的鲜艳程度,所以,想帮忙读懂画面内容,可选择从理解画面语言作为突破口,以看画面、说画面、读画面的逻辑顺序转译画面符号和语言文字符号,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真正理解。

三、人机互动: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倾听不是学习的目的,沟通或表达才是最终目的。语言表达能力外在展现了一个人的思想,实现了人际交流。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孩子,通常思想活跃,性格开朗,与别人交往得极为自然,活动能力强。相反地,语言发展差的,往往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活动能力差。

人机互动的多媒体技术,以实时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方式,模拟现实场景,在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

首先,要利用互动的功能,充分激发孩子们使用语言的积极性。例如,不同的故事和儿歌,对应不同的画面,跟随画面的变化,孩子们跟着朗诵不同的儿歌和故事。有些操作需要音乐伴奏,帮助孩子们边操作边学习,激发幼儿爱说、爱朗诵的兴趣,潜移默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要利用互动的功能,不断提高孩子们语言表达的兴趣点。

有的孩子只喜欢音乐,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不关注画面,却对音乐、伴奏甚至间奏非常感兴趣。

有的孩子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喜欢追根究底,通过媒体的互动性操作,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人机交互还经常给予孩子们积极的带有鼓励性的评价。比如阅读操作成功时,电脑自动发出“请再来一次”“你太聪明了”的评语,或出现一只小动物奖励五角星、大红花。如果读错了,就发声音说“你要努力呀”“没关系,请再想一想”等等,鼓励孩子继续阅读。这种应对方式,充分尊重了孩子们的心理,无压力、无干扰,非常有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总的说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必须与时俱进,利用自然的声效体验,逐步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以形象的视频冲击,不断增强孩子的理解能力,再利用人机互动技术,逐渐提高其表达水平,最后全面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