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范文1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家能力;信贷融资约束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在争取外部融资优先顺序方面,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将向银行贷款排在第一位,这显示出银行在当前融资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信贷市场上却遭受严重的融资约束,这直接制约了他们在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吸纳劳动力,促进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企业家是企业一切事务运转的轴心,对于各项资源的运用与整合扮演关键的角色,同样的,在信贷市场上,企业家对信贷资源的获得也应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企业家能力作为企业信贷融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分析其如何影响企业信贷融资约束。
企业家能力指能够领导,管理和经营企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能力。企业家能力大体分为:企业家关系能力,企业家管理能力,企业家机会能力,企业家创新能力,企业家风险承担能力。
我国学者马九杰(2009)认为信贷约束的实质就是企业信贷获取能力受到限制,企业不能获取所希望得到的贷款数额,信贷需求不能满足。本文对信贷融资约束的定义参考Mallick and Chakraborty(2002)对信贷约束的界定,认为企业信贷融资约束指企业期望获得的信贷数量和实际获得的贷款数量之间存在的差异,该差异越大,则表明企业的信贷约束程度越高。
1.企业家能力对企业信贷融资约束的影响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企业的成长是外生的,企业自身对此完全无能为力。在他们看来企业家只是被动对部环境做出的反应。这种假说显然无法解释现实中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够做大做强,而一些企业很快走向衰亡。最早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是经济学马歇尔,他认为企业成长的差异源于企业家能力的异质性。特别是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还在进行中,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中小企业自身管理水平,财务信息透明度,技术竞争优势等方面普遍水平低下,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家能力更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企业家对企业信贷融资约束的影响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社会资本运作,获得银行“关系贷款”,通过企业家风险承担,以自有财富作为抵押获得银行贷款,降低企业信贷融资约束;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在非均衡的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发现机会,对人、财、物等资源的获取、整合、筛选和对不适应企业发展资源的淘汰,不断引进新的产品、开发新的技术、发明新的方法、开辟新的市场、提供新的供应来源等,满足消费者日新月异的需求,不断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取得持续的特色优势,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从而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降低企业信贷融资约束程度。
2.企业家机会能力对企业信贷融资约束的影响
机会能力是企业家通过分析市场不均衡点,发现套利机会的能力。米塞斯的企业家理论将市场理解为一个过程,由于现实世界具有“极端不确定性”,人们压根就不知道存在哪些可选方案,也无法用最优化的方法进行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个人冲出这些不确定性的因素去发现市场利润,重新组合生产资源,市场才能不断的向前发展。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是市场机制运转的关键。Chandler & Jansen(1992)认为,机会能力是企业家最核心的能力。机会是一种稀缺的资源,抓住对企业发展有利的资源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家机会能力可以通过对市场的分析,抓住套利机会,为企业直接带来收益,促进企业成长,扩大企业规模,降低企业信贷。
3.企业家关系能力对企业信贷融资约束的影响
在工作中,任何一个企业家都不可能是一个人工作,他要处理好与员工,上下游企业等都多方面的关系。Mitton (1989)研究发现,企业家可以整合自身社会关系网络来帮助自己达到目标,这样就要求企业家必须学会如何与人构建关系,维持关系。贺小刚在2006年对国内一百五十家高科技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的关系能力直接影响企业近似的范围的发展和企业详情的变化。企业家的关系能力可以拓展企业社会资本,特别是在中国这种人情社会,“亲缘”,“人缘”,“地缘”始终存在于人情交往中。企业家凭借自己关系能力,能够获得常人难以获得资源和有价值的信息,并且通过关系活动,将自己和企业的软信息传递到银行等金融机构,降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约束程度。
4.企业家管理能力对企业信贷融资约束的影响
萨伊的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家是管理者,执行指挥,控制,监督,判断等职能。在他看来,企业家的职能是组织劳动、资本等各项生产要素实施生产。企业家管理能力就是企业家运用计划,指导,监督,沟通等手段有效利用企业资源,使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包含了一组可以体现企业从生产到销售到再生产的生产效率和效果的能力。管理能力的高低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汪华,2008)。企业家管理能力强,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从而提高银行授信程度。
5.企业家创新能力对企业信贷融资约束的影响
在熊皮特(Schumpeter,1912)看来,创新能力是企业家最重要的一项能力。他认为企业家不是管理者,不是资本家,只是创新者。企业家通过将不同资源组合到一起,以获得最大利润。这种创新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拔得头筹,抢占时机,获得丰厚的回报。创新能力能够使企业家将“灵感”商业化运作,实现企业突破式成长和变化,这种成长会降低企业信贷约束,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
6.企业家风险承担能力对企业信贷融资约束的影响
正如奈特(1921)所说,企业是一种装置,连接了两种不同风险偏好的人群。装置的一端是企业家,其作为风险偏好者,凭借对风险的把握和掌控,享受风险带来的收益和损失;而另一方面是风险的规避者,他们靠为企业家工作而获得固定收益。企业这种生产性契约就是对付不确定性风险的制度安排。企业家风险承担能力一方面包含对未来经济不确定性的判断,面对风险的态度和意愿,另一方面也包含企业家对风险的承担能力,这种承担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有财富。不论是意愿还是能力,都会对银行信贷约束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Mallick and Chakraborty(2002)“Credit gap in small business”,Finance/Eeonomies Working Paper.
[2]Chandler, G.N.& Jansen, E.The founder’s self-assessed competence and venture performance. Journal of Business Veniuring,7(3),223-236
[3]周中胜.企业家能力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可获得性理论与模型分析
[J].财经视线,2011:51-53
[4]程博.我国中小企业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投资行为关系及其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02)
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范文2
关键词:经济转型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前言:
融资对于企业来说一直都是永恒的话题,无论企业处于哪一个阶段,都需要拥有一定数量稳定的资金来满足企业正常运作和稳定发展。但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正处于由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之中,这部分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方式、融资成本以及财务风险的决策时,往往也会面临更多的难题。
一、经济转型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一)内部环境不容乐观,企业自身存在缺陷
(1)企业盈利能力较差,资金链易产生断裂
企业的盈利能力一直都是债权人最看重的能力之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在未来面对的财务风险也相对小。而中小企业相较于大型企业而言,所拥有的资金是相对匮乏的,这就导致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很可能导致资金链的断裂,进而降低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所以,金融机构考虑到中小企业所存在的经营风险,往往更倾向于为盈利能力更好的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条件,进而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存在较大难度。
(2)企业治理结构不够合理,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在经济转型期间,我国中小企业的高管的持股比例比较低,这使得权益性资产价值变动和管理层的利益关联较弱,难以在资金变动时发现企业内部的控制漏洞。除此之外,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也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之一。大部分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套帐、假账等情况,意图在融资时隐瞒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和负债率。由于银行难以掌握这部分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自然也就拒绝提供相应的融资服务。
(二)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企业难以有效应对
(1)国有股一股独大,内源融资遭到抑制
经济转型期中的股权分置导致了国有股和流通股“同股不同价”,使得国有股价值不受股价波动影响。由于国有股股东不会和一般股东一样关心股东财富最大化,他们更在乎的是企业账面资产净值。而通过股权融资正好可以实现增加账面净资产,即使会影响企业股票的市值也不会波及国有股股东的利益。并且国有股股东一股独大的现象使得其他中小股东没有办法充分保护自己的利益,只得由大股东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股权融资来进行融资,无形之中抑制了这部分中小企业选择内源融资的可能性。
(2)金融机构融资服务缺位,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较大
中小企业在进行贷款服务的选择时,多会选择一些周转快、资金小的贷款模式。相对于大企业巨大的资金需求量,这种小型贷款难以给银行带来较大的利益,这就导致了中小企业在进行小型规模的贷款审批时存在一定的难度。而我国在经济转型期间针对于中小企业的多项政策还略显不足,融资服务也还存在着缺位现象。例如还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服务,针对于中小企业的市场维护制度也尚未完善。这一系列因素就导致中小企业在融资时相较于大型企业存在更大的难度。
(3)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差,中小企业选择空间小
资本市场发达,就意味企业可选择的金融工具就越多,企业的选择空间也会越大,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合理的融资结构也会更易形成。相反,如果资本市场不够发达,那么企业就只能在有限的方式之中做出选择,合理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在经济转型期间,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失衡的现象还较为明显。首先,我国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针对于中小企业的短期贷款存在风险高、利润低等弊端,使得金融机构不轻易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进而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困难。其次,我国的企业债券起步较晚,企业债券的品种还不够丰富,这种情况很大的限制了中小企业在融资方式上的选择空间。
二、优化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分析
为了使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转型期间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中小企业盈利能力
由于我国现在的融资情况是外源融资比例高于内源融资比例,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样将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但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个弊端,一旦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提高了,流入公司的资金就会只能增加,企业中内源融资的比例就会上升,将会更好地提高资金的使用率,避免资金链的断裂。而完善中小企业自身的治理结构也将会是解决融资难问题的重要举措。首先,企业需要使资金的来源得到有效的运用及配合,如不能用短期借款来买固定资产,以免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其次,准确预测资金的收回和支付时间,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以强化中小企业的资金管理。
(二)加强债券市场的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债券市场发展缓慢是导致我国的中小企业倾向股权融资的重要因素之一。考虑到我国现阶段市场的发展情况,股票市场中的低成本无疑对资金匮乏的中小企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是随着股市的发展,我国的投资者投机心理会慢慢被投资意识取代,股东会对股利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加大股权融资的成本,这会使得投资者更为慎重地选择融资方式。但我国现阶段在债券市场中,发行的债权还存在限制较多、规模较小等弊端,这无疑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所以,国家需要进一步发展利于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最优融资结构的市场环境,加强债券市场的发展,让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共同发展。同时,合理降低对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有关限制,以帮助中小企业利用起债务融资的财务杠杆作用,实现自身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三、结束语
经济转型期间,融资作为中小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金融活动,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和生产经营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何选择最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方式,如何尽可能地降低融资成本,也逐渐成为了二十一世纪下中小企业的经济管理人员面临的棘手难题。
(作者单位:青海隆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李茜.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比较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04).
[2] 刘百芳,马章瑜,刘晓霞.中西方小型企业融资结构的比较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师,2006(3).
[3] 郑荣鸣.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比较分析[J].会计研究,2004(07).
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范文3
关键词:盈利能力 银行信贷 商业信用融资 面板数据
一、引言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这一难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尤其是自2010年以来,随着通胀高涨,银行信贷逐渐收紧,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凸显出来。这一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2012年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副主席代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他特别强调指出,关于减轻中小企业负担、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建议,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等积极采纳,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逐步引导和释放民间资本的市场活力,支持商业银行提升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但由于信贷配给、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渠道比较单一,往往过多地依赖于信贷融资,目前商业银行的盈利性越来越强,对于风险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信贷配给现象显得尤为严重,中小企业从银行得到的融资犹如杯水车薪。同时高成本的明间借贷也使得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而发债、IPO融资、信托以及股权融资等模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门槛较高。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依然是一个长期性的难题。除了银行信贷以外,商业信用融资也是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而且比起银行苛刻的条件和繁琐的手续,这一融资方式对于经营周期相对较短、企业信息不够透明的中小企业来说更加有效,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文献综述
(一)商业信用与银行信贷之间关系 关于商业信用的使用与银行信贷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替代关系的研究。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由于大部分企业难以从银行信贷上获得支持而不得不寻求其他的融资渠道,商业信用成为理想替代品。Schwartz(1974)研究得出,当中小企业受到银行信贷配给的时候将使用商业信用来弥补企业的资金缺口。Nilsen(2002)对美国的小微企业研究,发现小企业在货币政策紧缩时会增加商业信用。认为当企业在信贷机构得不到资金时,商业信用将会成为银行信贷的重要替代方式。Yang和Blenman(2008)引入了传统的生产平滑存货投资模型,测试了商业信用的使用是否对银行贷款是替代还是互补关系。发现商业信用和银行贷款存在一定的的替代关系。石晓军和李杰(2009)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商业信用融资和银行贷款融资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总体平均替代率约为17%。二是互补关系的研究。支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如果银行能够准确地获得企业的信息,商业信用的使用越多,则企业会给银行传递出一个还款能力较强的信号。银行也会把商业信用作为放款的考虑指标之一。即商业信用与银行贷款会呈现出一种正向相关的互补关系。Elliehausen和Wolken(1993)对美国小企业融资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了商业信用与银行信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证实了互补性。Giannetti等认为商业信用可以给银行传达好的信息,有助于增加银行贷款。银行债务和商业信用可被认为是两种相辅相成的资金来源,即二者存在互补关系。李斌(2006)对我国的地区性金融机构的研究发现金融机构与商业信用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且企业越小,这种互补性就越强。王喜(2011)利用2004年至200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得出随着银行贷款的增加,企业的应付账款等反应商业信用融资的指标会有所增加。
(二)盈利能力对商业信用融资影响 盈利能力对商业信用融资可能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盈利能力较差的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会从外界寻求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另一方面,盈利能力较差的企业也有可能因为创造现金的能力较差、资金紧张,从而使得自身的信用水平下降,得不到更多商业信用融资。谢诗蕾(2011)研究了企业的所有权性质、盈利能力与商业信用的提供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盈利状况较差的非国有企业为顾客提供了更多的商业信用。苏存等(2011)研究了日本中小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认为盈利能力较好的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也较多。刘康兵(2011)对我国的上市公司实证研究也发现,一旦下游公司向上游公司发出自身经营良好的信号,就能获得较多的商业信用。与以往前人的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将从动态的角度重点研究盈利能力、银行信贷对于中小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因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狭窄,盈利能力较差和获得银行信贷较少的企业更需要商业信用的支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更迫切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设计
(一)理论分析 (1)融资比较优势理论。商业信用融资形成了两种主要理论,一是融资比较优势理论,二是信贷配给理论。融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在金融机构作为专门的信贷提供组织存在的条件下,商业信用还能够如此快速的发展,原因在于商业信用相对于银行信贷来说,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Petersen and Rajan,1997)。一是对客户的控制力优势。下游企业对于原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往往都是非常谨慎的。因为只有稳定且质量较高的原材料供给,才能使得企业能够正常生产,从而创造利润。因此,供应商对客户的控制力较强,上游企业可以通过威胁停止供货等方法来迫使客户履行合约。从而避免自己遭受损失。相对而言,金融机构对于企业的控制力相对局限,因为即使未来不再提供相应的融资,企业当前的经营也不会受太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由于受到破产法的保护,金融机构很难避免遭受损失。二是信息取得优势。由于商业信用的提供往往具有延续性和长期性,所以上下游企业之间来往通常比较紧密,上游企业对客户的信息获得比较容易。同时,上游企业可以通过对客户的订单数量、订货时间等观察,来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Smith(1987)等人还提出,买家若无法利用早期付款来获得现金折扣,则是客户信用恶化的前兆。而金融机构获得这些信息的手段相对单一,成本较高,对于信息的真实性也无法控制。(3)挽回财产损失的优势。如果下游企业经营失败,上游企业也可以通过取回原材料来减少自己的损失。由于上游企业在销售渠道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取回的原材料可以进行二次销售。对上游企业来说,原材料也是一种抵押品。而且原材料越耐用,所起的作用就越明显。金融机构则不同,由于没有销售方面的优势,原材料对其价值并不大。其所受的损失也会比较严重。(2)信贷配给理论。信贷配给理论是则认为在信贷市场上往往会存在信贷配给现象,原因在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引起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市场上通常存在这样的现象,有些类型的借款者无论他们支付多高的贷款利息,都可能会因为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得不到资金,而其他的借款者却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得到贷款(Stiglitz,Weiss,1981)。原因在于大型企业往往具有比较完善的财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所以银行获取其信息相对成本较低,且信息真实性较强。银行的风险也相对较小。而中小企业由于制度的缺失,使得信息不够透明,往往得不到贷款,迫使他们去寻求其他的资金来源。
(二)样本选取 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中小板企业的年报和国泰安数据库,数据区间为2006年至2010年。
(三)变量的选取 本文在研究中小企业商业信用融资与银行信贷和企业营业能力关系,除了选取银行信贷和营业能力这两个变量外,同时考虑了其它因素对于商业信用的影响。有鉴于中小企业的相关数据难以获得,本文的指标衡量主要集中在财务数据上。选取应付账款/销售成本与预收账款/销售收入的总和来衡量商业信用,这两个指标越大,表明卖方企业提供和买方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越多,用TAP表示。考虑到中小企业在银行信贷的相关情况难以直接获得,选用短期借款占企业总借款的比例来衡量银行信贷的支持,用SL表示。盈利能力的分析指标一般有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净利率,由于企业规模也是影响企业商业信誉的重要因素,所以采用销售净利率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剔除企业规模的影响,用NSR表示。同时,企业规模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也较大。一方面,对于上游企业而言,若下游企业的规模较大,企业可供抵押与担保的财产较多,并且即使企业经营失败,规模较大的企业也比小企业具有更多资产抵债,这样对于上游企业的风险来说也比较小。另一方面,企业规模越大也意味着企业有更强的银行信用,会减少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本文借鉴国外学者的方法,用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反映企业规模,用SIZE表示。除了上诉的因素外,本文还借鉴前人的做法,引入了行业因素和和企业主的个人因素来分别考察行业的发展和企业主个人对中小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所产生的影响。由于数据可得性的影响,分别用行业景气指数的自然对数(IND)和企业主性别(XB)表示。
(四)模型的设计 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商业信用和影响因素之间的线性关系研究,大多采用静态的截面数据模型。为了能动态的分析盈利能力、银行信贷和商业信用融资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了减少因素之间的多重共线性,本文采用了面板数据模型。本文构建的面板数据模型如下:TAP=αi+?茁1SIZEit+?茁2SLit+?茁3NSRit+?茁4INDit+?茁5XBit+?滋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选去了106家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数据均来自中小板企业的年报和国泰安数据库,数据区间为2006年至2010年。同时在XB变量的设定上,取男性为1,女性为0。数据的描述性统计从各个变量的统计分析来看,各个企业之间商业信用利用率相差较大。虽然有些企业的商业信用利用太多导致其负债过高,不利于企业经营。但从总体来看,商业信用融资为大部分企业提供了近25%的资金。公司的盈利能力区别也较大,有些企业利润为负,表明企业盈利能力较差。银行信贷水平差别也较大,有些企业资金全部来自银行,而有些企业则基本没有银行信贷的支持。企业规模较为稳定,因为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规模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层次性不是那么的明显。
(二)单位根检验及协整检验 为了保证面板模型的数据是平稳的,必须先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也就是对数据的单位根检验。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有很多种,本文选取LLC检验法和IPS法结合比较。零假设都是所有序列都是平稳的,备择假设是只有一部分是平稳的。初始检验中,LLC法下和IPS法下,各个变量都存在单位根。对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单位根检验均通过。为一阶差分后的单位根检验结果(D表示一阶差分)。当数据平稳之后,可以用KAO方法进行协整检验以进一步确定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KAO 方法的原假设是无协整关系。样本中协整检验残差统计量为-17.87
(三)回归分析 本文首先对模型进行F检验,以确定是否选择混合模型。估计结果显示F 检验的P 值0. 0247< 0. 05,拒绝原假设( 混合模型),即应该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用Hausman 检验方法来检验应该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还是个体随机效应模型,检验结果可见,样本的Hausman 检验p值接近于0,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回归结果各系数从实证结果来看,企业主的性别XB指标的P值大于5%的显著水平,说明企业主的性别对中小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得不到充分的支持,这可能与本文的样本选择有关。因为样本选择以中小板企业为研究对象,公司规模相比一般中小企业较大,而且管理已形成一定的体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主的个人因素对企业商业信用的影响并不大。企业规模对中小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较大,且显著水平较高,可以看出,企业规模越大,中小企业就能得到越多的商业信用融资。行业因素对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有一定的影响,但系数并不是太大。原因在于行业发展比较好会使该行业的企业有较高的利润,从而使得企业的资金流动有更大的灵活性,上下游企业间也能提供或者得到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但资金充足的企业可能对商业信用融资的依靠程度会降低,所以高行业景气度并不意味着企业得到的商业信用融资会得到大幅的增加。银行信贷对与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比较显著。本文对中小企业分析的实证结果支持了互补关系,结合石晓军和李杰(2009)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结果,可以得出我国商业信用融资与银行信贷的互补关系不仅存在于上市公司等大企业中,也在中小企业身上得到体现。实证结果的影响系数接近于0.3,这是一个较高的比例,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不仅仅是由于前文所提到的“信号说”,这也与我国的不太完善的金融体系相关。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用体系也不够健全。尽管银行信贷支持少的企业有更多的商业信用需求,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商业信用提供者无法了解商业信用需求者的具体信用情况,此时那些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多的企业由于有更好的偿债能力、投资机会和发展前景以及信用水平,因此更容易受到信用提供者的青睐。因此,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中小企业商业信用融资与银行信贷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补关系。盈利能力对于中小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显著且系数较大,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盈利能力好的中小企业能够得到较多的商业信用融资。虽然盈利能力较好的企业一般并没有太多外部资金的需求,而且由于其自身经营状况较好,会比较容易得到银行信贷的支持,这样对于商业信用融资的依赖性就更小了。但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灵活多变的特点,对资金需求的周期一般较短,且对时间的要求比较高。相比于繁琐的银行信贷手续,更倾向于简单快捷的商业信用融资。
五、结论
本文利用相关中小企业的数据,通过动态的面板数据分析。研究了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企业盈利能力以及商业信用融资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哪些盈利能力较差,以及难以得到银行信贷支持的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也比较少。而这些中小企业往往是最需要商业信用的支持来改善经营状况的企业。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而言,我国的金融体系一直存在着过于依赖银行信贷的畸形发展。由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贷配给成了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一道屏障。从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来看,信贷配给不仅减少了企业获得的信贷资金,同时也遏制了企业商业信用的使用。我国急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金融体系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如扶持小贷公司的发展等,因为这些机构能比银行得到更详细的企业信息。扶持这些机构的发展既有利于控制融资过程中的金融风险,又能提高企业的信贷水平。同时,更高的信贷水平也会改善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当然,企业自身也应当努力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控制成本。进而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民权、徐忠、赵英涛:《商业信用研究综述》,《世界经济》2004年第1期。
[2]石晓军、张顺明、李杰:《商业信用对信贷政策的抵消作用是反周期的吗?》,《经济学(季刊)》2009年第1期。
[3]张铁铸、周红:《上市公司提供商业信用的影响因素研究》,《财贸研究》2009年第3期。
[4]徐晓萍、李猛:《商业信用的提供:来自上海市中小企业的证据》,《金融研究》2009年第6期。
[5]景永平、包立馨:《赊销模式下中小企业的信用政策及其管理方略》,《财会研究》2002年第8期。
[6]谢诗蕾:《所有权性质、盈利能力与商业信用的提供》,《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7]刘康兵:《商业信用需求的影响因素及融资约束实证研究》,《中国市场》2011年第5期。
[8]王喜:《市场竞争、银行信贷与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财贸研究》2011年第3期。
[9]Petersen M Rajan R.Trade Credit:Theories and Evidence,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997.
[10]Atanasova C,Wilson N.Disequilibrium in the UK Corporate Loan Market,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4.
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范文4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绩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迅猛发展,其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给予了财政、金融以及业务拓展等方面的政策倾斜,但仅仅依靠政府的“输血”难以维持中小企业的永续生存,必须强化中小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这样才能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达到占据市场地位、持续经营、拓展利润空间的长远目标。企业的“造血”功能如何提高,这就需要从财务绩效角度寻找发展短板,进而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为了克服现有研究融资和财务绩效关系的文献中采用的单一化的指标衡量财务绩效,本文形成了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五个维度的“财务综合绩效”指标体系,一方面它规避了指标单一化导致结果可信度低的弊端,另一方面它将影响度低的“非关键性”指标在体系中剔除,达到了使指标更具代表性、体系更加简化的双重目的。
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现状
麦克米伦在20 世纪30 年代向英国国会提交的关于中小企业问题的调查报告中指出,相对需求来说,中小企业的投资资本供给是不足的, 权益筹资和债权筹资的资本所占比例较少,主要通过内部融资和信用融资;Allen N. Ber ger , Grego ry F. Udell( 1998) 等人探讨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或资本成本与其规模和不同财务成长周期的关系,他们认为在每一个阶段中, 会存在一个最适合企业的资本成本和融资模式;Jith Jayar atne, John Wolken( 1998) 则探讨了中小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认为,中小企业的规模、信用、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等方面的局限性,使得他们很难在大银行筹资资金。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 在商业银行合并浪潮中, 中小商业银行数量的减少, 可能在短期内会对中小企业融资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从长远来看, 并不会使中小企业融资变得更加困难。
张靖榕、陈丰在《资本结构与绩效相关性实证分析》中提出,现代公司财务理论是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础内容之一,而资本结构理论占据了公司财务理论的核心位置。在所有综合评价指标中,他们认为经营绩效最能集中体现上市公司综合实力,证实了资产负债率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关系;中国矿业大学的学者们在《江浙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融资决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中,介绍了影响中小企业的影响因素,并且论证了银企关系、企业规模、盈利能力、成长性、资产担保价值及控制权性质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关系;武海景在《浅析中小企业筹资风险及防范》中详细介绍了影响中小企业筹资风险的因素,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措施;宗国恩在《新经济形式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中通过对某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调查,详细分析了新经济形式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并从国家和企业本身提出了解决对策。
二、研究设计
通过搜集我国上市中小企业的财务数据,遵循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和充分性原则,本文选取北京市28家上市中小企业作为样本,通过计算出相关的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投资者获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企业的财务综合绩效,进而建立企业财务综合绩效与融资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证实财务综合绩效与外部融资/内部融资呈现正比例关系。
(一)企业财务综合绩效指标
投资者获利能力指标:每股收益(X1)、每股净资产(X2);
运营能力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X3)、存货周转率(X4)、总资产周转率(X5);
盈利能力指标:营业利润率(X6)、净资产收益率(X7);
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X8)、速动比率(X9)、债务资产比率(X10);
发展能力指标:净利润增长率(X11)、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12)和净资产增长率(X13)
(二)企业融资指标
本文采用外部融资与内部融资的比例来反映中小企业选择融资的方式,外部融资主要包括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及股票等;内部融资主要包括企业自身的盈余、信用赊账等。
外部融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
内部融资=货币资金+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三、实证研究
(一)数据处理
X1、X2……X13财务指标数据来自新浪财经2010年28家北京上市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及指标分析。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标准化(表2)、求其相关系数矩阵(表3)。由相关系数表得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债务资产比率、营业利润率等几个指标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它们之间在信息上有重叠。
(二)主成分分析
对相关系数矩阵求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通过方差贡献率及方差累计贡献率确定主成分,见表4。由表4可知,前6个特征值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3 % ≥85% ,故可以用F1、F2、F3、F4、F5、F6主成分代表原来的13个指标评价北京市上市中小企业的财务绩效。见表5。
F1主成分中,X8、X9、X10的系数较大,它们分别是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债务资产比率,故可以把F1视为偿债能力;F2主成分中,X6、X7、X11的系数较大,它们分别是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故可以把F2视为盈利能力;F3主成分中,X1、X2、X13的系数较大,它们分别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增长率,故可以把F3视为投资者获利能力;F4主成分中,X3的系数较大,它代表应收账款周转率;F5主成分中,X4的系数较大,它代表存货周转率,因而把F4、F5作为企业运营能力;F6主成分中,X1、X2、X7、X11、X12、X13的系数较大,它们分别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故可以把F6视为企业发展能力。
(三)计算综合得分
将标准化后数据带入F1、F2、F3、F4、F5、F6及F的线性模型中得出综合得分及排名,见表6。由表6可知,二六三、合众思壮、北纬通信、广联达、四维图新等上市中小企业的财务综合绩效较好,它们的偿债能力都高于其它企业,其中北纬通信居于第一位。除偿债能力指标外,其中二六三综合排名第一,运营能力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投资者获利能力、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北纬通信的发展能力居于第一位;广联达具有很强的投资者获利能力,表明该企业重视投资者的利益;四维图新的运营能力及发展能力都较好。但是综合排名靠后的东方园林,投资者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却靠前,表明该公司在其他方面存在问题。
(四)财务综合绩效与融资方式的关系
28家北京市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综合绩效与融资的关系见表7,如下:
四、结论
本文采用定量方法构建了中小企业融资和财务综合绩效的关系模型。在构建、提炼影响企业财务绩效的指标时,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将衡量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指标形成了“财务综合绩效”指标。通过观察软件测算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中小企业的财务综合绩效与外部融资/内部融资呈正相关。企业综合财务绩效越高,企业越倾向于外部融资,即通过向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企业综合财务绩效越低,企业越倾向于内部融资,即通过信用融资或内部盈余融资。
企业可以依据财务绩效灵活地选择筹资方式,进而减轻融资负担,摆脱融资困境。当其财务综合绩效不好时,可以优选自由资金,这样可以减少支付高昂的利息及到期偿还本金的压力,避免财务风险。当财务综合绩效处于上升态势,企业发行的债券和股票会得到大众的青睐,外部融资的地位将再一次被提升。
企业摆脱融资困境,离不开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提升。企业应具有敏锐的发展眼光、准确进行市场定位,使产品真正做到“适销对路”,不断扩大利润空间,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增加融资渠道的多选择性。
参考文献
[1]陈维娜,张媛,唐杰.江浙中小上市公司融资决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11,(12):15-16。
[2]陈雅梅.财务杠杆与中小企业融资浅析[J].财会通讯,2011,(7):6-7。
[3]宋丽萍.发展微贷破解微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11,(11):13-14。
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范文5
衡量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主要指标包括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股东获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风险水平指标、发展能力指标,这些指标能从不同角度较为全面地衡量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本文从国泰安数据库中选取了以下常用指标的数据(指标中的B是指该指标计算公式中的分母为期初值与期末值的平均值;A是指该指标计算公式中的分母为期初值)。1.盈利能力衡量指标。包括:营业利润率、总资产净利润率(B)、净资产收益率(B)、长期资本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2.发展能力衡量指标。包括:资本积累率(A)、固定资产增长率(A)、总资产增长率(A)、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A)、利润总额增长率(A)、营业利润增长率(A)、营业收入增长率(A)。3.营运能力衡量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B)、存货周转率(B)、应付账款周转率(B)、流动资产周转率(B)、固定资产周转率(B)、总资产周转率(B)。4.风险水平衡量指标。包括:财务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综合杠杆。5.股东获利能力衡量指标。包括: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普通股获利率A(每股股息/每股市价)、普通股获利率B[(每股股息+期末股价-期初股价)/每股市价]。6.偿债能力衡量指标。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率、利息保障倍数B[(利润总额+财务费用)/财务费用]、长期负债比率;短期偿债能力主要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度比率、现金比率。
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主要特征
(一)盈利能力的主要特征1.多数企业盈利能力在2010年达到最大后逐年下降。总体而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代表性的公司的盈利能力在2009-2012年间除新材料产业公司在2011年盈利能力达到最大外,其他行业盈利能力均在2010年达到最大后逐年下降,除生物产业每年盈利能力差别不大外,其他产业公司在2010年盈利能力达到最大后都有较大幅度下降,特别是2012年更是如此。2.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好于大企业。2009-2012年,中小企业(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下同)的盈利能力要好于大企业(沪市和深市主板企业,下同),但多数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的盈利能力在2010年后都在下降。2012年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中的中小企业比大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幅度大,而节能环保、新材料行业中的大企业比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幅度大。
(二)发展能力的主要特征
1.多数企业利润下降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2009-2012年间,多数企业的资本积累率、固定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正数,但多数情况下,这些指标为正的企业的比例都有所下降。此外,只有少数企业(低于50%的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为正数。这表明尽管在此期间大多数企业的股东权益、资产和营业收入都在增加,但很多企业的利润却在下降,这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2.各产业的企业在发展,但发展速度有下降趋势。就总体均值而言,除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有增加趋势外,其他企业的多数指标都有下降趋势,这表明尽管多数企业在发展,但发展速度在下降。3.利润结构不合理可能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就总体均值而言,尽管多数产业的企业总利润在增加,但时间营业利润增长率却为负数或小于总利润增长率,这很可能表明企业来自主营业务的利润在下降或在总利润中所占比例在下降,利润结构的不合理很可能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4.企业规模与发展能力间没有明显关系。2009-2012年,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间的各项发展能力指标各有高低,没有明显规律表明企业规模与发展能力间的关系。
(三)营运能力的主要特征
1.多数产业的营运能力有所下降。2009-2012年,虽然多数战略性新兴产业(除生物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外)的应付账款周转率都有所降低,但其他指标基本也在降低,这表明虽然多数产业在应付账款管理方面的效率有所提高,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流动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以及总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则降低,综合各指标后,多数指标都显示除生物产业营运能力变化不明显外,其他行业的营运能力均有所降低。2.大企业营运能力总体好于中小企业。总体而言,2009-2012年在绝大多数产业内,大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均大于中小企业,而大企业的应付账款周转率则大于或等于中小企业(除新材料产业外)。这表明,总体而言,大企业除在应付账款管理方面的效率比中小企业低或基本持平外,在其他方面的管理效率一般要好于中小企业,总体而言,多数指标都显示大企业的营运能力要好于小企业。
(四)风险水平的主要特征
1.各产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有升有降,但变化幅度都较小。2009-2012年,各产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有升有降,但变化幅度都较小。财务风险略有上升的产业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产业;略有下降的产业包括节能环保和新材料,生物产业的财务风险下降幅度相对稍大;财务风险基本保持不变的产业包括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经营风险有所上升的企业包括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产业;经营风险变化不大的产业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营风险有所下降的产业包括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产业、新材料。2.各产业总风险有升有降。2009-2012年,总风险有所上升的产业包括高端装备制造(略微)、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产业;总风险有所下降的产业包括节能环保(略微)、生物产业、新材料。3.多数情况下,各产业内大企业的风险及大企业间的风险差异高于中小企业。2009-2012年,各产业内大企业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特别是总风险基本都大于中小企业,且各产业内大企业间的风险差异一般也都大于中小企业。
(五)股东获利能力的主要特征
1.就普通股获利率而言,各产业内很多企业的股东获利能力都在下降。普通股获利率B2009年最大,此后有大幅度下降,2011年达到最低,为负值,虽然2012年有所恢复,但仍远低于2009年水平。尽管各产业中大多数企业都在发放股利,且发放股利的公司的比例在逐年增加,但由于很多公司股价在下降,导致自2010年起很多股东的每股账面价值还是亏损。2.就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而言,多数产业的股东获利能力都有所下降。各产业中绝大多数企业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均为正,但每股收益为正的公司比例则略有下降,而每股净资产为正的公司比例基本不变。总体而言,2009-2012年,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产业的每股收益在下降,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产业的每股净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涨有降,而新能源汽车的每股净资产在降,就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而言,这些产业的股东获利能力总体有所下降。但生物产业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都在增加,股东获利能力也有所增加。3.中小企业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一般高于大企业,但大企业的普通股获利率(B)好于中小企业。总体而言,各产业内中小企业的每股净资产均高于大企业,每股收益也基本都高于大企业,但大企业的普通股获利率(B)好于中小企业,而普通股获利率(A)则与企业规模关系不明显。这很可能表明,大企业股价的负面波动要小于中小企业,从而导致就每股账面收益率而言,大企业股东获利能力好于中小企业。
(六)偿债能力的主要特征
1.总体而言,各产业的偿债能力强。(1)各产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强。各产业资产负债率四年间变化不大,且基本都处于较适宜的水平或较低水平。其中,新材料产业的资产负债率最高(52%-57%);其次为新能源汽车产业(51%-52%)和新能源产业(48-52%);再次为高端装备制造业(44%-50%)和节能环保(43%-50%);资产负债率最低的为新一代信息产业(33%-39%)和生物产业(32%-34%)。这表明,企业的资产大大高于负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强。各产业的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率均小于1,比率较高的产业包括新能源(分别约为95%、60%、65%、63%)、高端装备制造业(分别约为86%、44%、37%、517%)、节能环保(分别为74%、49%、46%、49%)、新材料(分别约为62%、40%、19%、45%),这些产业的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率均比2009年有较大下降;比率较低的产业包括生物产业(分别约为17%、10%、21%、18%)、新能源汽车(分别约为15%、30%、25%、42%)、新一代信息产业(分别约为17%、13%、19%、15%)。这表明,各产业用营运资金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强。各产业的利息保障倍数各年均大于1,新一代信息产业利息保障倍数各年都在9-20,生物产业在9-14,新能源汽车在6-18,高端装备制造业在6-15,节能环保在7-10,新材料在6-9,新能源在5-8。这表明,各行业偿还利息等财务费用的能力很强,尽管一些产业在2010年后利息保障倍数有所下降,但仍远大于1,依然具有很强的偿债能力。各行业的长期负债比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新能源产业为23%-25%,高端装备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为19%-21%,新材料为16%-18%,新一代信息产业为11%-15%,生物产业为6%-16%,新能源汽车为8%-12%。这表明,长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较小,企业长期偿债压力较小。(2)各产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强。各产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各年间都变化不大,且各产业用流动资产、速动资产、现金来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都较强,短期偿债能力较强。其中最强的是生物产业(三个比率各年分别为2.0-2.4,1.5-1.8,0.8-1.2);其次为新一代信息产业(1.8-2.0,1.4-1.6,0.7-0.9)和高端装备制造业(1.8-2.0,1.3-1.5,0.5-0.6);再次为节能环保产业(1.4-1.8,1.0-1.4,0.4-0.8),新能源汽车产业(1.4-1.5,1.1-1.2,0.4-0.5),新能源产业(1.3-1.4,1.0-1.1,0.4-0.5)和新材料产业(1.3-1.5,0.9-1.0,0.3-0.4)。2.中小企业的偿债能力大于大企业。除生物产业外,各产业大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率基本都大于中小企业,利息保障倍数基本都低于中小企业,大企业的长期负债比率各年都高于中小企业,这表明中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大于大企业。2009-2012年间,各产业内中小企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各年基本均高于大企业。这表明,中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高于大企业,但也可能说明中小企业对现金等流动资产的管理效率低于大企业。
三、结论
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范文6
关键词:IPO 中小企业 企业价值 驱动因素 托宾Q
一、引言
在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解决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问题,我国于 2004 年在深圳建立了中小企业板。到目前为止,中小企业板发展迅速,上市公司已经超过了 2147 家。我国中小企业板为正处于迅速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契机,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增强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它们的企业价值。但是多数针对我国 A 股上市公司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 A 股市场自 20世纪 90 年代初创立以来,即使A股市场上的上市企业都是国内经营能力优异的企业,但财务指标显示上市后企业整体经营业绩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为此有必要针对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上市前后的业绩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经营业绩进而提升企业价值。Zeckhauser和Degeorge(1999)考察研究了美国1993年至1997 年67家通过逆向杠杆收购实现IPO的上市公司,发现IPO后企业经营业绩低于收购企业IPO前的业绩。Kini 和Jain(1995)进一步研究了非逆向杠杆收购的IPO上市公司,研究了682 家首次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得出的结论为:这些 IPO 企业在上市后经营业绩比上市前有明显下滑趋势。French和Fama(2004)研究了1973年至2001年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IPO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变化,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在上市后的经营业绩总体上呈现下滑状态。陈超、陈文斌(1999)考察了A 股市场上市公司IPO前后的长期财务报表基本特性,发现 A 股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在上市之后没有明显的上涨却出现大幅下降。李东平(2001)对上市公司按照持股公司的类型进行分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上市当年可能存在过量的美化包装,企业在上市后业绩下滑是其上市前业绩偏离真实业绩的体现。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企业偿债能力会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如果企业偿债能力较差,会使得企业在面临可以继续扩大再生的项目或是有好的投资机会就没有办法不得已放弃,使原本快速成长的企业速度放慢。而且一些偿债能力较差的企业可能会面临破产和被收购的局面,因此成长性好的企业不会选择过多的负债作为加快成长的砝码,所以在市场中这些不容易成为收购目标。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1:企业价值与企业偿债能力因素正相关
盈利是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来源也是获取其他渠道资金的基础,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投资者对企业预期越好,企业获得外部资金的成本越低,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也有利于公司股票价格的提升,可见,企业价值与企业盈利能力正相关。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2:企业价值与企业盈利能力正相关
一般而言,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成长价值,而且多数处于非成熟期的行业,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必须不断增加投入来扩大产能,并且,在这一阶段,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单位生产成本逐渐降低,企业盈利能力与发展速度迅速提升。中小企业主要是依靠外部的资本市场提供发展资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突破了企业发展传统上主要依靠自我积累的格局,所以企业的资产增长率比较高表现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资产在短期内得到迅速膨胀。它们常常可以打破大企业的垄断优势,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而且常常能够以超出常规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规模,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壮大企业价值起来。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3:企业价值与企业成长能力因素正相关
企业资产对投资的合理回报能力决定着企业的价值,资本投资决策、融资决策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财务决策,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价值的大小,但决策能否发挥作用还是依靠于日常营运能力,如财务控制水平、资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等。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4:企业价值与企业营运能力因素正相关
(二)变量定义 本文研究涉及的变量共11 个,分别定义如表(1)。这些解释变量涵盖了公司偿债(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盈利(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成长(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营运资金增长率)以及营运(固定资产周转率)四个方面,可以较全面地揭示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价值驱动因素。根据上文的研究假设以及选取的变量,构建如下回归模型:Q=α+β1X1+β2X2+…+?着。
其中,Q 为托宾 Q 值;α为截距;βi为回归系数;Xi为各解释变量; 为随机变量。
(三)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样本公司上市前的数据取自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招股说明书,上市后的数据来自上市后的公司财务报告。另外,对样本公司进行如下筛选:(1)上市年限相对较长,这是为了确保公司行为相对成熟以及样本公司的数据具有对比性;(2)至少有上市前后三年的财务数据;(3)剔除托宾 Q 值大于 5 的公司,因为托宾 Q 值在 5 以上属于极端值,这些公司一般是股价偏高或总资产偏低。根据以上条件,本文以2006年至2010年这5年为研究窗口,选择于2008年 12 月 31 日以前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的公司数据。根据以上数据选择标准,本文研究的上市公司样本共 38 家。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各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1)中小企业价值的描述性统计。中小企业板市场虽然历史较短,所取样本数量不大,但全部样本的平均托宾 Q 值从上市前的不足 1 稳步上升到了上市后的 1.3830,均值在1左右,一方面说明上市给中小企业带来良好的成长机会,上市后中小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改善了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板市场的泡沫还比较少,Q 值总体在企业真实价值附近波动。(2)中小企业偿债能力因素的描述性统计。企业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能力的强弱,是衡量财务风险大小、判断企业是否稳健经营的重要尺度。上市融资确实调整了上市公司的资产构成,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显著下降,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显著上升。但维持企业持续发展可以适度的负债,过高或过低的负债会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上市后资产负债率显然偏低,反映了我国上市中小企业一定的股权融资偏好,不利于企业避税和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势必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反映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我国中小企业在上市前和上市初期难以从信贷市场中获得长期资金,从而大都通过股权市场进行长期融资,因此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债务结构中,短期债务占绝对比重,对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对全部债务的偿还能力。因此,上市企业为保持良好的偿债形象,就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3)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因素的描述性统计。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销售利润率变化趋势一致,即上市前一年的经营业绩高于于上市后,上市后业绩就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净资产收益率下降趋势更为明显。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利润率等这些评价收益效率的指标都显著恶化,说明中小企业在股票融资后整体业绩及资本盈利能力表现不太理想。(4)中小企业成长能力因素的描述性统计。投资者不仅关注企业现在的盈利能力,而且更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成长能力。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和固定资产规模在上市当年均陡然增加,达到了最大值,在第二年则跌到了谷底。而同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却在上市当年下降,之后也没有明显的大幅提升。IPO 前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对比,反映出 IPO 并没能有效的帮助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和市场机遇面前提升其竞争实力,中小企业也没有在上市获得更多资金的情况下,得到更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机会,创造出主营业务收入新的增长点。上市当年资本快速大幅增长,而销售收入增长却放慢,说明中小企业在上市当年的资产扩张并非建立在其自身真实的销售能力之上,而只是为了谋求上市而加快扩张企业的资产总量的步伐,以期达到上市标准或美化其自身的财务表现。但是这种企业规模的增长水平并不能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长期的支持,其资产本身的扩张也缺乏持续有力的支持。(5)中小企业营运能力因素的描述性统计。中小企业IPO 值后,虽然固定资产的总量逐年提高,固定资产周转率却呈下降趋势。说明我国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资产利用效率不高,管理能力尚未赶上固定资产扩张的速度,公司规模的扩大不是内涵性的增长。
(二)相关性分析 模型的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见表(2),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很小,表明各个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问题,模型选取的变量能够解释不同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
(三)回归分析 根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1)偿债能力与企业价值。由回归统计的结果看,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指标与托宾值的相关性不显著,即对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来说,偿债能力对企业价值没有显著影响,这就否定了假说 1。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价值与资产负债率不显著相关。这可能是因为我国中小企业难以从债券市场或信贷市场获得长期的足够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的债务约束不是微弱的,而是过大的,并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这些公司的 IPO 开辟了股权融资的渠道,使中小企业拥有了更多的融资选择权。股权资本使得它们得以突破债务的约束,推动了企业的成长,我国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无关乎这些企业的债务治理和融资成本的问题,而是以获取资金为首要目标。(2)盈利能力与企业价值。总资产收益率与企业价值在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净资产收益率与企业价值在10%水平上显著负相关,销售利润率与企业价值与企业价值在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即企业盈利能力与企业价值呈现显著地负相关关系。这一结果与假设2相反,这表明在IPO前后几年时间里,我国上市的中小企业价值并不是得益于其业绩的大幅增长,企业价值并不是由企业盈利情况所驱动的。(3)成长能力与企业价值。营运资金增长率与企业价值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固定资产增长率与企业价值不相关,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企业价值在在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在营运资金方面,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必须有足够的流动性支持,以满足投资者对企业收益和现金流的索偿权。但在现金流量规模既定的情况下,现金循环周期越短,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就越大,企业价值随着营运资金增长率的上升而提高。此外,回归模型还显示中小企业的企业价值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在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的前期,还没有能够根据经营发展的需要来有效地利用这些流动资金,充分发挥这些资金的作用,并且上市以后公司规模的扩大增加了管理上的复杂性,常常会使管理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更加下降,进而拖累企业价值。另一方面,固定资产增长率的估计系数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与企业价值不存在显著关系。说明我国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中不存在着规模报酬递增的现象。一般认为,原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这些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亟需资金来加快其固定设施的建设,加上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处于高速成长的行业,中小企业板的建立能为一些中小企业规模的扩大创造了契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状况,促使中小企业提高生产能力,而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的增长势必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更快的发展,呈现出规模经济。但事实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价值并没有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明显提高,可以说我国中小企业没有实现与资产规模扩张速度一致,甚至更高的经营业绩目标。企业仅仅热衷于资产量的扩张,而忽视了资产的内涵增长。这也更加反映了中小企业在上市当年固定资产增长率的突高只是为了上市而对其财务状况所做的修饰。(4)营运能力与价值。固定资产周转率的估计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 T 检验,了假设 4。也就是说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并不受到资产管理水平的影响。这进一步说明,虽然加快固定资产的周转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创造财富的能力,但我国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的质与量的提升都不会提高企业的价值,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也就没有动力去积极的提高资产的管理水平,去关注固定资产质的优化。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IPO 前后,上市中小企业整体在企业价值、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固定资产增长率、营运资金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与企业价值不相关,假设。总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利润率与企业价值负相关,净资产收益率则与企业价值不明显相关,与国内外理论研究结果不符。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财务指标均出现持续下降。营运资金增长率与企业价值呈现二次相关关系,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企业价值明显负相关,固定资产增长率与企业价值不明显相关,假设3。固定资产周转率与企业价值不相关,假设4。
(二)建议 据此提出如下建议:(1)提高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业绩普遍下滑,因此要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改变只追求短期利润和效益的经营理念,树立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整合投资战略,实施价值管理,提升公司的投资价值;建立管理层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具备高能力的管理团队。(2)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上面的研究表明,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企业的获利能力、成长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没能有效地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需要企业从根本上提高对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力和使用效率。要构建完善的资金监控体系,明确资金调度的审批权限和程序,重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加强内控的监管力度,充分实现事前预防和事后控制,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都在严格的程序下进行。(3)健全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除了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中小企业板之外,银行等金融机构应通过体制改革,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信用贷款。政府也应设立担保基金和建立担保机构,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也使中小企业更容易的获得资金。只有不断地完善和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才有可能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偏好,让负债在企业的治理过程中发挥有效的作用,使杠杆效应充分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陈超、陈文斌:《公司上市前后经营业绩变化的经验分析》,《经济问题》1999年第11期。
[2]李东平:《企业价值与公司IPO的相关性分析》,《经济师》2001年第3期。
[3]R Zeckhauser, Degeorge F, Earnings Management to Exceed Thresholds, Journal of Business,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