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传播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短视频传播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短视频传播策略

短视频传播策略范文1

尽管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炫一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下科技”)于去年底获得5亿美元E轮融资事件,仍然是投资圈的谈资。因为,这是目前国内移动视频行业单轮融资额的最高纪录。

成立于2011年的一下科技,拥有秒拍、小咖秀、一直播三款移动视频产品。截至目前,移动短视频平台――秒拍和小咖秀日播放量峰值已突破25亿次,日均上传量突破150万次,日覆盖用户数超过7000万。不仅如此,进军直播不久的一直播,全网日均覆盖用户数也已过千万,更成为了刘涛、贾乃亮、TFBOYS等众多明星的“御用”平台。

一下科技是如何集聚众多用户的?进军竞争激烈的直播领域,它有哪些招?

3分钟视频只有10秒精彩

用一下科技联合创始人雷涛的话来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是下了不少功夫。

尽管从成立之初,一下科技就聚焦于做移动视频,但它早先推出的产品并不是秒拍,而是一下视频。通过这款APP,用户可用手机拍摄、上传和分享任何时长的视频。

推出这款产品的背景是,随着移动互网的发展,中国已进入3G、4G时代,视频是最直观、成本最低的信息表达方式。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55%的流量是被视频消耗的,这个数字在2020年将提升至80%。另一方面,2011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过PC出货量,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18亿台,同比增长了175%。智能手机在消费者人群中的普及,使得随时随地拍摄视频变得十分容易。

这让一下科技的创始人们认为,移动视频会迎来爆发式发展。不少投资人也有类似判断,2012年,一下科技获得晨兴资本等机构的百万美元投资。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雷涛向《支点》记者坦言,一下视频的发展,并没有像当初预想的那样火爆。

他们开始设想的是,通过一下视频,用户能很快地将自己喜欢的,或者身边好玩有趣的东西,拍摄成视频上传、分享到平台上。因此,并没在视频时长上作出限制。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因当时WIFI没有大范围普及,如果拍摄时间过长,在上传和分享时就会造成流量成本很高。而且,那时的视频压缩技术还不够成熟,1分钟才能压缩88M,拍摄视频时间越长压缩就会越慢,用户体验不好。

怎么办?

控制视频拍摄时长显然是最好的办法。毕竟,对很多用户来说,能够快速分享内容更为重要。

时间控制在多长合适?

他们调研发现,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时长3分钟的视频,实际上只有10秒的精彩。如果让用户随意拍,很多用户反而不知道拍什么,限制时长之后,拍摄优质内容的概率会大大提升。此外,从传播规律来看,短视频的传播效果也会更好。

2013年8月,一下视频更名为秒拍,拍摄、上传和分享视频的时长限制为10秒。

“用户上传视频的时间等成本大大降低,秒拍迎来了第一阶段的快速发展。”雷涛略显得意地说,“在把握住用户拍摄、上传和分享视频的普遍性需求上,还需要随时调整产品,以便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捆绑微博主打分享功能

这也引发了更多投资人的关注。同年,一下科技获得新浪微博等机构千万美元B轮融资,秒拍也内置到了新浪微博手机客户端。只不过,此时双方合作仅局限于导流层面,并没有深层次的战略协作。

此时,市场竞争者越来越多。

就在秒拍刚积累了数十万用户时,同样聚焦短视频,功能大致类似的腾讯微视、美图美拍等APP纷纷上线。

这给秒拍带来了不小压力。特别是美图于2014年5月推出的美拍――因为侧重视频特效,能把人拍得很美,再加之美图当时本身用户数已超过8亿,上线不久就积累了数百万用户,远远地将秒拍甩在了后面。

秒拍并非没有应对,只是没想清楚如何应战。仅仅是单纯地跟随美拍更新美化等功能,效果并不好,因为跟随策略永远比别人慢一拍。

最终,雷涛等人终于想明白,移动视频的覆盖面很大,任何一款产品都不可能满足所有用户的全部需求,只能用各自亮点去满足相应人群的需求。

那么,秒拍的独特点在哪呢?

既然秒拍最初的设想是鼓励用户拍摄、上传并分享视频,对他们来说,这些视频能被看见及传播才是最大动力,何不将这一属性放大?而且秒拍背靠新浪微博这一社交媒体,不是有现成的传播渠道吗?

不仅如此,当时的新浪微博也正遭遇成长的困境。自2011年微信横空出世后,新浪微博的活跃用户数量一直下跌,最高跌速达40%,它亟需找到一种新的增强用户黏性的方法,发展越来越火的短视频的确是一个方向。

于是,2014年9月,与StarVC一起,新浪微博再次投资一下科技。这一次,一下科技获得了5000万美元C轮融资。

与此同时,秒拍与新浪微博的合作也日渐深入。除了此前的入口导流,秒拍和新浪微博的账号也相互打通,用户在秒拍上拍摄的视频,还能同步上传至新浪微博进行再次传播,传播范围更加广泛。遇到一些热点事件时,新浪微博还会与秒拍一起策划参与进来。比如,当年的“冰桶挑战事件”,72小时内122位明星使用秒拍冰桶浇身的视频,总点击量高达数亿次。

“所以,秒拍强大的分发功能和传播效果,是其他同类产品无法比拟的。”雷涛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用户选择秒拍的原因。”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秒拍日活用户很快上升到了数百万人。到2015年时,秒拍用户每日视频上传量接近100万条。不过,用户上传的这些视频里,依然会存在不知道拍什么的情况。

能不能做一款更简单易用的产品?注意到好玩搞笑的视频更易被分享和传播,以模仿和搞怪拍摄短视频的小咖秀应运而生。小咖秀内置了海量热门影视剧作品、歌曲以及段子音频素材等多元拍摄场景,用户只需跟随音频字幕,便可录制搞怪视频。

和秒拍一样,小咖秀与新浪微博也是协同作战。因为简单好玩又易操作,掀起了一场全民“模仿风”,不少明星也纷纷加入进来。蒋欣模仿金星“橙汁斗空姐”、贾乃亮模仿东北大妈“打电话逼女儿生娃”等视频,在新浪微博上的转发量均达20多万次。

就这样,依靠秒拍和小咖秀两款产品,一下科技集聚了众多用户。到2015年底,秒拍日播放次数达5.1亿次;小咖秀日活跃用户破500万人,每日播放量超过1亿次。同年,一下科技获得新浪微博、红杉资本等投资的2亿美元D轮融资。

截至目前,秒拍和小咖秀日播放量峰值已突破25亿次,日均上传量突破150万次,日覆盖用户数超过7000万人。

从移动视频到移动直播

在短视频领域取得的不俗成绩,也让一下科技在移动视频领域有了更多野心,并⒋ソ巧煜蛄酥鞔蚧ザ社交的直播领域。

2016年,大批直播平台开始涌现,市场规模达160亿元。业内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00亿元。

2016年5月,一下科技推出一直播。相比斗鱼TV、熊猫TV、映客等在直播布局的“老前辈”,一直播来得似乎有点晚。不过,来者不善。

一直播依然采取“捆绑”新浪微博的玩法。用户在一直播上直播,若有人关注,打通的新浪微博账户上也会自动增加该粉丝。当用户下一次进行直播时,其新浪微博上的所有粉丝,还会接收到官方推送的用户正在直播的信息。

雷涛介绍,一直播的发力点,也在帮助用户直播视频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上。

“不仅如此,秒拍、小咖秀和一直播还能产生协同作用。”雷涛解释说,“这是指秒拍和小咖秀会协助一直播做二次传播,即用户在直播过程中,系统会自动判断哪个时段观看和评论的人最多,或者用户自己判断哪些视频是亮点,然后再将这些视频生成短视频,再次在秒拍、小咖秀、新浪微博等渠道上传播。”

举个例子,如果一场40分钟左右的直播有几百万人在线观看,而这场直播中的亮点可生成十几条短视频,将这些短视频上传至秒拍等平台后,每一条都可能有几百万人观看,累计观看量甚至能达到亿次,传播效果便能达到最大化。

这样的策略很受用。截至目前,一直播全网日均覆盖用户数已过千万。

竞争的焦点在于内容

众多用户数也为一下科技带来了不错的营收。

雷涛介绍,秒拍和小咖秀主要通过广告营收,目前已有上千家广告客户。一直播的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面向受众直接收费,如打赏和付费观看,再从中获取分成;另一部分同样来自广告营收,如植入式广告或常规广告。

此前,一下科技创始人兼CEO韩坤曾向媒体透露,2016年一下科技单月最好收入约2亿元。

不过,在雷涛看来,尽管一下科技商业化之路已经开启,但眼下更重要的是获取更多的用户数,毕竟拥有越多的用户数,更多的商业化才有可能。

而且,无论是短视频领域,还是直播领域,一下科技参与的战争都还没有结束。

按照一下科技的打法,它在短视频和直播领域,采取的都是联合具有传播属性的新浪微博在作战。如今,同样具有传播属性的今日头条,自2016年进入短视频后,又于今年2月耗资5000万美元,全资收购了北美移动视频创作平台Flipagram。在此期间,今日头条还内置了火山直播。不难看出,今日头条在移动视频领域也雄心勃勃。

类似的玩法之下,有业内人士指出,移动视频市场正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经历狂热期后,胜负的决定权更多地体现在内容的优劣上。只有优质创作者不断创作优质视频内容,才能不断吸引和增强受众端用户的黏性,并获得广告客户的青睐。

市场竞争者们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比如,今日头条此前就宣布,未来至少投入10亿元,补贴其平台上短视频创作者,同时给予每条优质原创短视频至少10万次加权推荐。

短视频传播策略范文2

关键词:新媒体;新业态;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网红;产业融合

新媒体是运用数字技术,凭借无线网络、卫星等渠道和手机、电视等终端向用户传播信息和提供服务的一种传播形态。新媒体在空间上和传统媒体是相对应的,新媒体将数字进行压缩,并凭借无线网络技术,充分利用无线网络容量大、交互性强、实时性的特点,将信息跨越空间实现了全球化的传播。新媒体技术打破了媒体之间的壁垒,将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壁垒进一步打破,方便了信息传播。新媒体具有个性化明显、受众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信息及时的特点,其通过数据连接着一切,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息能够智能融合,技术化手段的突破也将有助于新媒体实现产业生态的融合。近年来,电商行业在新媒体行业的带动下发生了巨大变革,尤其是在营销和销售渠道方面,新媒体为电商行业赋能,新媒体电商应运而生,当前,新媒体电商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各种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本文即对新媒体电商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探讨。

新媒体行业融合发展现状研究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其对各行各业有了更深入的影响,其影响着“四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产生,而新媒体行业在这“四新经济”中也进一步得到了融合发展。(一)新技术。新媒体行业表现形式多样,各类信息可以凭借各种媒介进行传播,而其中做凭借的媒介就给新媒体行业在技术领域的融合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以5G技术来说,5G技术在2019年投入使用,该技术逐渐投入到了商用当中,5G技术对于新媒体产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促使VR、AR、MR的有效落地,进一步推动了万物互联。一方面,新媒体基础发展迅速,同时这也对通信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另一方面,5G技术正处于关键发展阶段,需要落地实施、使用调试、不断试错,两者的结合在满足各行需求的同时也赋能了产业,5G技术有助于媒体行业传递更多、更丰富的信息,比如通过5G技术,实时高清渲染视频的传播得以实现,并且对于接收方而言,对本地计算机的能力的需求有所下降,这有助于大数据的实时传输,使得网络延时得到控制,不仅使得高清视频传播变得方便快捷,还可以使得AR/VR这些对时延和画质要求比较高的应用得到更好地发展,这让互联网通信业、零售行业、广告行业等诸多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二)新产业与新业态。新媒体+新产业不仅是业态的叠加,其更是一个资源重新组合、价值再塑造、行业融合与赋能的过程,最终能够产生新的媒体生态体系,并且在这个生态体系下产生新的产业生态。新媒体与产业的融合进一步滋生出了新的行业和产业,如短视频、直播、社交电商等行业都是在新媒体与各种产业融合的趋势下发展而来。短视频行业是我国2019年来互联网领域发展最快的产品形态,以快手和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领域用户具有极高的活跃度,5G技术的爆发式发展使得短视频行业的门槛进一步降低,得以对更多的用户和场景敞开。当前,在生活中运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对浏览短视频已经成为了诸多消费者的习惯,这使得短视频的发展更加势不可挡,逐渐成为了各大品牌、组织、机构宣传内容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而短视频行业的发展又进一步催生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变革,如零售行业的营销方式随着短视频的加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直播带货”“网红经济”“KOL营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线下线上的产品在线上“直播带货”进一步促使了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给零售行业的业态革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总的来说,新媒体行业与各行业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更是由此产生了诸多新的产业和新的业态,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三)新模式。信息围绕着人们的生活,目前,人们在新媒体平台上能够获得很多的信息,新媒体平台是人们日常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实体经济在新媒体的促使下能够获得赋能,通过数据,新媒体行业和其他行业得到有效链接,行业之间的链接不仅只是单纯的业务沟通,它们更主动地融合互生,大到产业与行业,小到新模式的产生。新模式的产生主要是各行业凭借新媒体的渠道和途径创新自身发展,形成新的模式。例如,对于新闻行业来说,在新媒体的发展下,新闻媒体得以一边将新闻信息在第一时间挂入互联网平台,一边通过传统媒体进行深度报道,打通线上线下资源,形成新的影响力和运营能力,强化报网互动,强化品牌形象,打造新型主流舆论阵地,以更好看的报纸、更迅捷的新闻,服务用户、传播价值。

新媒体电商的发展现状探讨

近年来,电商行业在新媒体行业的带动下发生了巨大变革,尤其是在营销和销售渠道方面,新媒体为电商行业赋能。当前关于新媒体电商学界还没有明确的界定,新媒体电商一般指的是新媒体行业和电商行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或者电商行业运用新媒体作为途径进行营销和销售的模式。本文对新媒体电商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并对其中面临的阻碍进行归纳总结:(一)新媒体为电商营销带来创新。新媒体为当前的电商营销带来了更多可能,短视频与直播、社群及小程序、跨领域KOL及网红都逐渐成为了电商营销的重要途径。当前,短视频和直播领域发展迅速,直播行业在熊猫tv等大型平台倒闭之后,斗鱼和虎牙平台得到了腾讯的投资,在直播行业起到了带头作用,诸多网红凭借自身的影响力借助于直播平台带货,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淘宝也开通了直播频道,为消费者提供碎片化的、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和互动性的商品信息,提高了用户的沉浸体验,使得用户获得更高的参与感,进一步使得消费者的试错成本得到控制,进而刺激消费者的感官和购买欲望,为商家和产品都带来了很好的人气。社群和小程序当前也成为了电商营销的重要渠道,微信群已经成为了每个微信用户都会使用到的功能,运用微信群进行营销,具有一站式、支付快捷、目标受众针对化、实时性的优势,诸多电商企业逐渐深入到微信社群中,甚至逐渐“微商化”,通过微信群的渠道来商品和企业信息,能够有助于商家和消费者间互动关系的维护,相对于互联网信息而言,社群能够进一步缩小受众对于信息接收的范围,有效规避了互联网信息内容冗杂、信息过载、难以筛选的问题,使得用户在对信息进行选择时能够更加自如。加上当前微信小程序处于不断优化中,其具有丰富的流量入口和使用场景,能带给用户良好的体现,通过小程序能够实现很多的服务功能,有助于电商的营销生态的形成。传统的电商要获取流量大多是通过seo搜索优化来实现,但是目前这样的优化途径竞争非常激烈,诸多企业都通过B2B平台来进行竞价排名,资金需求量巨大,但是效果却不甚理想。社交电商则有所不同,社交电商能够更方便地实现跨领域合作,通过KOL及网红来对用户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将受众对于网红这类个体的信任和喜爱转化成对品牌和产品的认可和忠诚,从而进行推广营销。这样的方式具有相对较高的转化率和更低的成本,具有更高的性价比。从微观上来说,商家可以通过这样的途径积累自身流量,聚集目标领域的粉丝,从而通过卖货和广告流量来变现;从宏观上来看,可以运用KOL及网红进行跨界合作,实现内容的价值,在“产品-平台-跨领域KOL及网红-受众”之间形成活跃的互动,并将这种互动转化为受众的兴趣和购买力,这对于商家而言是一种常见且受用的变现途径。总而言之,当前新媒体为电商营销带来了更多可能,“新媒体+电商”的模式发展迅速,尤其在2020年初的疫情期间和疫后时期,由于不方便去实体店,消费者们大多通过线上渠道购物,诸多线下的商家也转战线上,线上竞争也日益激烈,拓展营销途径、丰富营销内容成为了商家的必然选择,而新媒体就为商家们提供了诸多机会。(二)新媒体拓展了电商的销售渠道。新媒体作为内容和信息展示的平台,其也能够展示商品和商家信息,是一个很好的销售渠道,新媒体平台对于电商的作用不仅是营销、引流,更多的商家还直接将新媒体作为销售的平台。以微信为例,根据《中国微信小程序电商应用市场前景研究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2019年微信小程序电商用户规模达到2.91亿(见图1),对于移动电商市场,微信小程序就有着去中心化的特点,其在2017年兴起,凭借微信平台的社交属性,相对于App而言在流量获取上更加具有优势,因此,微信电商是当前电商商家致力于开拓的一个重要领域,微信电商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并保持高速的增长。当前,许多电商将销售渠道设立到微信上,通过受众细分和人群定位、培养用户习惯、用社交属性丰富购物功能等手段将微信与电商充分结合,打造出一条基于微信社群的电商的销售渠道。首先是受众细分和人群定位,很多导购类的自媒体,针对特定人群推荐每个品类中最优质的产品,消费者可以在推介的页面上直接付款购买,成为时下电商与新媒体融合的典范。其次是培养用户习惯,在基于微信进行的商业行为中,培养用户习惯是非常必要的,用户的习惯并不是一层不变的,特别是在移动端的消费,目前,通过微信端,消费者可以进行酒店、车辆、外卖等的预定,这些都是属于用户消费频率很高的场景,消费者在社交的同时“顺便”进行了消费,方便快捷,也便于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再次是社交属性丰富购物功能,当前营销发展的趋势是沉浸式、体验式和场景化,微信由于其自身的开放性,能够将公众号、App、实体店和电商网站进行有效的融合和拼接,微信具有多元化的开放流量的入口,加上微信用户已经形成的社交圈,微信一定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新的消费体验,消费者在微信平台购物势必能获得更多的互动和体验,同时也给商家带来了更多机会。新媒体不仅是电商重要的营销渠道,更能够成为电商重要的销售渠道,在微信设立销售端口甚至于线上门店已经成为当前部分电商的选择。新媒体由于其的强互动性,更有助于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培育消费者的习惯,其作为电商的销售渠道颇具发展潜力。(三)新媒体电商的发展困境分析。当前,新媒体电商虽然发展迅速,广受消费者的欢迎,但是其的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当前新媒体电商在发展过程中,过多地依赖新媒体的形式,转化率不高。随着新媒体热潮的冲击,电商行业在原有的营销和经营模式中看到了曙光,纷纷试水新媒体营销,直播带货、推文广告、社交推广等一时间充斥着电商行业,然而,很多电商商家在其中对各种营销和经营模式试水,在这一过程中,诸多商家过于关注的是营销和销售的形式,认为将产品拿去直播、拿去写成文案推广就能吸引到客户购买,然而,无论是怎样的营销模式,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促成销售,如果商家过于注重营销和销售的形式,而忽略了消费者的需求的话,将势必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容易造成引流大,但是成交少的局面,使得转化率低。新媒体电商的发展能够丰富消费者的体验,吸引客流,这是新媒体营销的优势,然而要促使消费者留存,进行消费甚至复购,与产品和营销的过程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满足是分不开的,只有产品切实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营销过程带给了消费者良好的体验,新媒体电商才能被商家更好地利用起来。另一方面,当前新媒体电商的同质化竞争严重,例如当前火热的网红直播电商模式,充分利用网红带来的粉丝效益,将其商业价值最大化。但是网红的直播门槛较低,没有所谓的标准,网红爆红所吸引的粉丝迅速地转为商业价值。随着电商直播的发展,很多网红将视野放在电商平台上,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直播,利用粉丝大量吸金。但是,随着网红数量的增加,很多店铺出现了同质化竞争,也让消费者对于网红主播产生了审美疲劳。另外,网络直播门槛比较低,同时厂商投入的成本也比较低。从网红的商业价值以及厂商的成本出发,进而造成了同质化竞争严重,让消费者面对大量的直播,极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当然,同质化竞争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当前网红直播模式的混乱,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同质化的竞争,让网红之间的优势难以得到发挥,使得厂商之间的区别逐渐缩小。最开始电商商家利用新媒体的形式突出重围,标新立异进行营销,但是当大家都开始进行新媒体营销的时候,又该如何再突破重围,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总而言之,当前我国的新媒体电商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过多地依赖新媒体的形式,转化率不高,同质化严重等,我国的新媒体电商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新媒体电商的发展趋势前瞻

随着新媒体电商的不断发展,其的发展不断突破阻碍,呈现出诸多新的趋势,本文基于电商和消费市场发展的角度对新媒体电商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一)产业与行业深度融合。新媒体行业在我国已经发展比较久,不难发现其发展的脉络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去“参悟”网民用户的行为习惯,网络购物分析网民的消费行为,网络文学、视频等分析网民的心理轨迹,通过种种寻找到目标受众,如果从商业角度去定义新媒体,那就是一种更快捷和精确的信息收集方式。新媒体目前已经越来越具有精准营销的功能,新媒体和电子商务行业有机融合。一方面,新媒体越来越具有电子商务的功能,另一方面,更多的商家开始开发自身的新媒体以为自身的电子商务模块提供服务,新媒体电商就是如此产生的。越来越多的电商通过自身的方式构建了新媒体矩阵,并运用新媒体推动电商发展。在此情形下,各行业的边界更加模糊了,电子商务和媒体之间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价值链。2019年以来,无论是淘宝和抖音,还是京东与快手的合作都充分体现了产业和行业融合程度加深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营销模式被创造创新,不管是淘宝短视频、快手商家还是抖音商家,变现的模式比起纯直播更加落地,传播性也更强,销售路径更短更直接更多元化。除了竞争得如火如荼线上企业,传统的消费品企业也积极发展新媒体电商,包括百事可乐、阿迪达斯、耐克等在内的诸多国际公司,都建立了自身的虚拟社区,以便于与消费者进行密切沟通,消费者还可以通过这些虚拟的社区媒体来进行消费购物。当然,这并不需要公司一定要发展从媒体到电商消费端的所有环节,在这类企业的从新媒体到消费端的价值链当中,有着相对专业的分工,其中的各个环节都可以由专业的公司来提供运营服务,例如新媒体端可以由广告公司提供精准营销的专业服务,电商端可以由专业的电商公司提供日常运营维护的服务。电子商务和新媒体的融合不仅使得电子商务和新媒体都发生了改变,并且两者的结合使得新的商业机会被创造出来,使得更多的产业能够参与其中,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多的新的机遇。(二)头部优势明显。新媒体电商的头部优势明显,并且随着市场发展有着更明显的态势,头部电商品牌及传统品牌方因为有资源优势及品牌优势,在线上保持着一定的竞争优势,新兴品牌只能凭借个性化、差异化且有强烈市场需求的产品,方能打开市场。这样的市场环境也就形成了很稳定的一个市场态势。大多数商家受限于自身的团队素质,之前形成惯性的业务操作模式以及有限的资源,多数无法在这样的行业困境中冲出重围。一般而言,头部的电商平台占据了我国的一二线城市,在此情形下,新兴电商想突破重围是非常有困难的,因此可以将焦点移向三四线城市,基于社交的切入口是新时代电商获得市场的关键点。总之,随着新媒体电商的发展,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头部优势趋势逐渐明显,给了中小电商以机遇与挑战。(三)线上线下进一步融合。新媒体电商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在2019年末,肺炎疫情发生,实体经济受到疫情影响,众多实体零售商在危机中寻求转变,从而催生另一种复工方式。在疫情蔓延阶段下,为应对疫情造成的挑战实体零售业纷纷将目光转向线上电商平台、线上社交和新媒体推广,发挥大数据和云平台的优势持续助力实体商业经济复苏。线下的实体零售商,也开始拓展线上业务,多渠道资源融合的实施计划。特别是疫情特殊时期,大部分商店关门歇业甚至造成一些实体零售商的资金断裂、门店经营困难,实体商期望以新零售形式助力企业渡过难关。这场防疫战,也是零售企业停下脚步重新思考的阶段。一些实体零售商线下门店客流锐减,营业额大幅下降,疫情之下对实体零售业的冲击让他们不得不思考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可能性。广州市在疫后就进行了一次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媒体电商营销活动,2020年6月6日至6月8日,广州了举办“首届直播节(中国•广州)”,是全国第一个以城市为平台的直播带货节,创出了新高度:3天时间直播场次将超20万场、各电商平台直播间将累计发放超过10亿红包、大部分商品将有5折优惠;除特色商圈、文旅项目、各大商场和各大品牌企业外,还带动住宿、餐饮业、制造业、租赁、商务服务业、教育行业等开展直播;设置主会场和多个分会场,多阵地、多品类、多场景实现全城直播;将联合淘宝直播、微信小程序直播、抖音等知名直播平台,以及跨境电商平台、带货达人,并选拔80多家优质MCN机构。商家、物流以及电商平台的配合,让供销变得顺畅,三者交叉赋能,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对实体经济都形成了良性支撑,而新媒体电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自身也不断地完善发展。虽然新媒体电商并不能取代传统的面对面销售,是因为线下门店能够带给消费者线上无法体验的综合的沉浸式体验,两者结合给电商行业和新媒体行业都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线上线下进一步融合是新媒体电商发展的一大趋势。

总而言之,新媒体为电商营销带来了更多可能,同时也拓展了电商的销售渠道,虽然当前我国的新媒体电商发展面临着转化率不高、同质化竞争严重等方面的阻碍,但由于其能够便利消费者购物、带给消费者更多更丰富的体验,发展势头仍然锐不可挡,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的新媒体电商还将促使产业和行业融合程度加深,创新出更多的营销模式,推动线上线下进一步融合,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的产品和体验,为商家带来更多的盈利机会。

参考文献:

1.李宁.新媒体电商发展下的童书营销模式探析[J].出版广角,2019(14)

2.周正.我国电商物流一体化典型模式及发展趋势[J].经济纵横,2018,395(10)

3.施薇.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贸易碎片化形态及其发展进路研究[J].农业经济,2019(4)

4.马小平.新媒体时代农产品品牌营销新思维[J].商业经济研究,2018(9)

短视频传播策略范文3

1月12日,深圳商报宣布,将从采编融合、移动端布局、微信集群构建三个方面入手,倾力打造三大融媒体产品。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通互融,首先要做到采编深度融合。在这方面,国内传统媒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走出了不同的路子,有的是局部探索逐步实践,有的是大刀阔斧全面改革;对于改革后的产物,有的称作“全媒体中央控制室”,有的称作“全媒体数字采编中心”,有的则叫“中央编辑部”。深圳商报称“融媒体采编指挥中心”。当然,业内对此早有比较形象的称呼――“中央厨房”。

观念转变:达成媒体融合改革共识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2014年8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指出,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此后,一些媒体相继宣布了媒体融合改革战略。

与大多数媒体一样,深圳商报在建设运营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过程中,一直在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如何互动、互通的问题。那时融合的概念还没有被广泛地提出来,报网互动依旧是许多媒体人口中经常提及的改革策略。观念的转变,准确地说是媒体融合意识的转变,尚处于发酵过程。传统采编部门一直在做他们经年不变的工作,新媒体中心除了从已经见报的新闻中寻找素材,就是去互联网上整合可用的新闻资源,两者之间较少沟通,唯一算得上有点突破的就是报网互动。

新媒体平台的一次新闻报道实践刺激了我们的神经,许久之后还印象深刻。2014年4月23日19时44分,深圳龙华一超市发生挟持人质事件。根据网友报料和最先赶到事发现场的记者发回来的报道,深圳商报新浪官方微博在全国媒体中率先了微博报道,该微博随即被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超过30家国内媒体官微转发3600多次,评论超过800条。由于深圳公安的官方微博信息有误(事件中,被砍伤者实为选购商品的顾客,却写成了女售货员),最后也不得不选择在该事件报道中已形成第一舆论场的深圳商报官方微博来澄清。深圳商报在该事件中的微博,最终收获了约450万次的阅读量。

这个案例说明,新媒体平台新闻的即时性彻底刷新了纸媒时代报人对新闻时效性的认识,即便是广播电视也难以企及。然而,另一个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新媒体平台新闻的时效优势毋庸置疑,但原创内容由谁来生产?自然离不开传统媒体专业的采编团队。只不过,这个采编团队不可以继续独自作战,必须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原创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这也正是后来媒体人大谈特谈的“媒体融合”。

采编深度融合要得以实现,离不开报社从上到下思想意识的转变。深圳商报领导层从2014年初开始,便在思想上逐渐达成共识,并将这种共识一步步贯彻到报社中层乃至基层采编人员心中,为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媒体融合改革筹备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要抓手:以先进技术支撑融媒体采编

对于媒体融合与网络技术的关系,以及网络技术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部长刘奇葆在出席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座谈会时表示,新兴媒体诞生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网络技术和信息内容相互结合与发展的过程。技术与内容互为支撑、相互融合,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共同构成核心竞争力。他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要紧盯技术前沿,瞄准发展趋势,不断以新技术新应用引领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还记得在与国内同行交流媒体融合经验时,一家新闻单位的全媒体中心负责人曾说过,他们委托互联网技术公司开发客户端,前后花了70多万元。其实开发一次的费用大概只有十几万元,但由于运营团队的需求一直在变,客户端需要不断改进,而外包公司的服务周期有限,技术人员与运营团队也不在一起办公,无法及时沟通修改,更换技术研发合作方还面临着二次开发。70多万元的技术开发费用就是这样不断累积起来的。深圳商报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虽然花费没有那么大,但开发新闻客户端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初始开发需要一笔费用,之后每次的功能及模板修改则需要另外付费,每次耗时少则两三周,多则一两个月,总是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深圳商报在此次融媒体采编平台建设前期,就意识到必须以先进的技术力量为重要抓手,把技术力量的培育放在与内容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从技术上打破现有的传统新闻采编流程,实现传统采编系统与新媒体平台的无缝对接。

具体来说,深圳商报在新媒体中心现有的技术部基础上,深入梳理并细化岗位职能,增加对应技术岗位的人员配置,包括网络软件开发、前端技术、客户端技术等多个方面,从而大幅度增强新媒体技术力量,为报纸提供专业科学的新媒体技术解决方案,打通纸媒和新媒体的信息渠道,加强报纸、网站、微信、微博和客户端的互动融合。

技术力量的充实和培育,不仅体现在网络平台及软件的研发和应用上,还体现在不断在新媒体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上深耕细作,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适时调整,这样才能让优质的内容在新媒体平台获得更广、更大影响的传播。

为此,深圳商报新媒体中心还增加了策划推广及数据分析的岗位配置,由专业的策划、推广团队专职负责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策划、数据分析及渠道推广。

全媒体不仅仅体现在平台上,传播介质也要做到全媒体。以往,纸媒的主要传播介质是文字和图片,音频和视频一直是广电媒体的独有优势。纸媒在拥有新媒体平台后,技术上具备了音频和视频传播的可能。为此,深圳商报新媒体中心于2014年6月正式成立视觉中心,专门负责全媒体平台的可视化设计及音频、视频的编辑制作。

在刚刚过去的羊年春节,深圳商报专门策划了一个新春祝福活动,视频制作团队走上街头,寻找交警、保安、环卫工人、的士司机、学生、设计师、个体经营者、街头艺人等在内的不同行业的深圳普通劳动者,拍摄了近30个短视频,生成二维码后,以羊和吉祥结为背景,制作了一个“能动”、“会说话”的新媒体专版,其中还包括深圳商报编委会全体成员向网友拜年的画面。网友只需用手机扫描深圳商报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一段段满载着深圳普通人新春祝福的视频。该视频合辑同时在深圳商报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平台推出。

改革关键:融媒体采编重在做到“融”

同许多传统媒体一样,深圳商报于2012年便设立了新媒体中心,但新媒体中心各平台的新闻90%以上都是纸媒传统采编人员采访编辑后见诸报端的旧闻,始终没有解决传统媒体采编部门与新媒体中心“两张皮”的问题,说到底,是没有做到一个“融”字。

从2014年底开始,借助办公区域改造的契机,深圳商报成立了“融媒体采编指挥中心”,同时积极筹备搭建融媒体采编平台。中心由值班总编辑主导,根据不同分工的新闻采访和编辑部门,下设若干条采编专线,各专线值班主任统一办公,从而从采编流程上实现对报纸和新媒体平台的统一管理,以及对全报社采编人员的统一指挥和统一调度。统一,正是融媒体采编中“融”字的集中体现。

根据目前的规划,在“融媒体采编指挥中心”指挥下,所有新闻线索统一提交到数字采编系统,由各采访专线值班主任分派线索,采访指令。重大新闻线索,值班总编辑统一调度多部门、多条专线协同作战,摄影、摄像记者及新媒体采编人员适时配合,从而逐步实现对采编人员的扁平化管理,使每一条原创新闻都能第一时间找到最适合的媒体平台,快速占领新媒体舆论阵地,实现全天候、全媒体、立体式的新闻,稳步增强深圳商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具体而言,一线采访人员完成采访稿件后须即时提交到数字采编系统,经“融媒体采编指挥中心”相关专线值班主任协调分工,报纸与新媒体平台编辑各自选择所需稿件,并根据各自平台特点进行二次加工,形成终极内容产品后,再根据各自流程适时。对于突发、重大事件的采访报道,一线采访人员将第一时间传回短讯在新媒体平台滚动,采访结束后针对报纸版面需求做深度、集纳式报道。

传统媒体一旦与新媒体实现深度融合,就会迸发出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近来,深圳商报在融媒体采编实践中已深深感受到融合的“魅力”。2月12日,在深圳小汽车限购政策陆续出台的背景下,深圳商报官方微信第一时间编辑记者传回的稿件《粤B牌竞价细则出来了!你准备好砸钱了吗?》,截至2月17日已收获阅读数140918次。此外,在台湾复兴航空事故的报道中,深圳商报新媒体中心的编辑也与特派驻台记者密切联系,在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时更新事故处理最新进展情况。

为了配合“融媒体采编指挥中心”的运营,深圳商报目前正在调整完善现行的采编人员薪酬及考核机制,实行报纸与新媒体平台相结合的融媒体采编考核制度,逐步增强全体采编人员的全媒体新闻传播意识及融媒体采编意识,引导一线采访人员主动按照新媒体平台的规则采写稿件,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