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品牌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品牌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品牌建设

乡村品牌建设范文1

关键词:乡村文化旅游住宿品牌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不仅成为了人们精神生活消费的一种形式,也成为各地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时代的产物,以乡村文化风俗体验为主体,在传统的农村休闲游的基础上,拓展其项目,打造成自然、文化、建筑为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贵州省要充分利用本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开发旅游住宿项目,以旅游和住宿的相互促进共同提升贵州的旅游市场形象。

一、乡村文化旅游住宿品牌化的现状

1.1 缺少品牌经营管理,与地方环境不协调

当今时代,同质化现象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而品牌经营、特色服务营销已经越来越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乡村住宿业在特色服务营销方面理念保守,缺乏立足地区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住宿服务业的长远眼光。地区分散经营,没有形成建设地方特色住宿产业、共同打造乡村文化旅游住宿品牌的长期、合理规划,只是地区性的分散管理和各自建设,难以树立统一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旅游住宿品牌。贵州住宿业在的品牌建设和特色服务营销上需要加大投入,努力建设自身行业品牌,以良好的特色形象促进住宿、旅游的协调发展。此外,开展生态旅游对旅游区周边环境的要求很高,而其中良好的旅游住宿环境有助于让游客体会到原始、自然的美丽风光,获得原生态自然环境带来的身心满足。

1.2缺乏地方发展重点,难以区别地区特点

在众多旅游景区中无论是旅馆的建筑外形还是内部的管理系统,内容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无法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贵州旅游区的旅游住宿没有形成个性与层次差异,难以满足生态旅游游客高品位、多样化的需求。除了部分村寨还保留久远而古老的特色建筑外,有些旅游景区建筑更出现了抄袭或模仿现象,文化同化现象严重,例如镇远古镇,虽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如山地间的四合院,但同时也出现了与徽派建筑相似的建筑群落,而国外成功的生态旅馆都是各有特点:如洪都拉斯首都伯利兹城的黑石旅馆、斯里兰卡的泥屋、澳大利亚生态spa村、印度水上船屋以及莫桑比克的沙滩旅馆等等,这些都切合了生态的观念,构建不同主题的旅馆,使游客能够在于自然和环境的融合中得到释放和满足。与其相比,贵州的旅游住宿缺乏地区特色的有效利用,没有形成地区特点。

1.3缺乏特色服务内容,没有地方风情

国外成功的生态旅馆,大都是极力突出自身特色来吸引游客。例如西奈半岛的天窗小屋、中美洲岛屿打造的茅草屋等等,都是紧密结合当地自然生态特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旅馆,让游客在浓郁的地方风情中获得身心的放松。贵州在发展乡村旅游地方住宿时,没有有效利用当地的民俗文化、本土资源,形成地方特色的规范推广。贵州乡村旅游区的旅游住宿几乎看不到任何个性与层次,无论是旅馆的外形特征、装潢设计还是内部的服务设施,都向现代城市的宾馆住宿看起。没有充分利用贵州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住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也与邻近的云南省相比基本雷同,缺少地方差异,体现不出地方特色内容,因此也无法给客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乡村文化旅游住宿的品牌化构建

2.1 增强品牌经营理念,避免服务同质化

当今时代,同质化现象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而品牌经营、特色服务营销已经越来越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乡村住宿业在特色服务营销方面理念保守,缺乏立足地区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住宿服务业的长远眼光。地区分散经营,没有形成建设地方特色住宿产业、共同打造乡村文化旅游住宿品牌的长期、合理规划,只是地区性的分散管理和各自建设,难以树立统一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旅游住宿品牌。贵州住宿业在的品牌建设和特色服务营销上需要加大投入,努力建设自身行业品牌,以良好的特色形象促进住宿、旅游的协调发展。

2.2合理规划住宿,构建原生态特色

统一规

的行业品牌建设和管理,一方面可以协调住宿旅馆的建造运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服务风格,从而建立地区生态住宿品牌,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制止民居住宿的混乱搭建,保护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地区民俗特点,例如,黎平县的地扪村,作为一个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至今保持着侗族原生态风貌,无论是老木屋的建筑形态,还是侗族人民的风俗文化,都一直被延续下来,这也使之成为当之不愧的国际侗族生态博物馆,来这里游玩的游客,都居住在当地居民家中,体验不一样的民族乡村风情;再如,中国最后一支部落——岜沙苗寨,这里的旅游住宿都以苗族特有的木板房居多,分布在村头区域,房屋里的床单坐垫展现了苗族人民精湛的刺绣工艺,墙壁上挂满了枪支,不仅保存了千年来岜沙的原生态面貌,还体现了这里所特有的地域性特色。只有对旅游住宿行业进行规范化的地区品牌经营,才能将分散经营的居民旅馆集中起来,树立统一协调的地区民俗风格。对外可以形成良好的地区住宿品牌形象,对内有利于进行行业的集中整治和规范管理。

三、乡村文化旅游住宿的品牌化传播

3.1保持乡土风情,彰显地方特色

欧洲乡村旅游注重以展会、节庆、体育赛事为载体,开展联合促销,扩大旅游消费。欧洲节日众多,乡村旅游正是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事件来组织开展,利用当地资源制造节庆来吸引旅游者。例如,在西班牙巴伦西亚地区的布尼奥尔小镇,每年八月最后一个星期三举行传统的西红柿节,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节庆事件的品牌效应使越来越多的地区重视利用节庆事件等开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法国乡村旅游注重保证乡村旅游的本土化和原真性,给游客提供的餐饮原料都由农庄自己生产、加工、制作,以保证庄园产品各具特色; 为了体现本土原生态特点,游客在庄园品尝葡萄美酒的同时,还可以参观整个葡萄酒的酿制过程,由乡村旅馆的主人亲自介绍农庄的历史发展等知识,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绿色农业旅游。这类活动有助于让旅游者获得独特的旅游体验和亲切的归宿感,促进了乡村旅游回头客的增长。

然而国内游客出游不断增多,游客追求个性化服务和独特体验的意识也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内地游客更趋向于选择另一种旅游方式,他们逐渐远离都市,深入乡村,感受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和风俗习惯,因此,民居住宿旅馆应富有乡土特色和地方风情,不仅可体现出主人的情趣,而且给游客带来不同的身心体验。例如:贵州省少数民族众多,不同民族的节日、宗教、装饰等都各具风情,而且同一民族不同地区的风格也存在差别。善于刺绣的居民可将床单、被罩都绣上民俗图案;精于蜡染的农家则可在居室展示作品。

乡村品牌建设范文2

王老吉的成功离不开过硬的产品、精准的品牌定位、完善的营销策略等一系列因素,这些因素共同熔合成了王老吉的“神”,这里所说的“神”便是品牌的DNA。任何一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基因,是区别于其他品牌最核心的特性。品牌基因的形成、凝练绝不是一朝一夕便可炼就的。

太阳雨的品牌建设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多层面综合体系,包括消费者品牌建设、渠道品牌建设、雇主品牌建设和活动品牌建设,每个层面的品牌建设都有自己的做法,共同构成整个品牌建设的体系,而公益品牌是贯穿始终的,每个层面的品牌建设都必须围绕这根线来开展,是太阳雨品牌建设的最高层次。

公益之于太阳雨品牌,有特别的意义。从太阳雨公司内部的义工团,到北京残奥会助威团的建立、阳光浴室的捐赠,再到今年联合央视和光明日报社发起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公益这种正能量已经深深渗透在太阳雨的品牌建设中,形成了健全的体系。回顾公益品牌建设的过程,有三个关键点。

首先,她是品牌建设的目的。

品牌做到最后,就是履行社会责任。起初,企业通过提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需求,为社会提供价值和财富,带动经济发展。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强大,社会责任便越来越大。因此,太阳雨发展到今天,我们有意愿,也有能力去践行社会责任,不仅创造利润,更要用自己的能量去帮助尽可能多的人,为社会贡献一份温暖和力量。只有这样的定位,才能构建一个真正有实力、有责任、有灵魂的品牌,才能把品牌做大,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利润的追逐上,品牌是做不大的。

其次,她是品牌建设的手段。

品牌建设的不同层面都有对应的做法,在品牌知名度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美誉度和忠诚度就需要靠更高层次的品牌建设手段来实现,公益便是这样一种方式。企业参与公益的出发点应当不是功利性地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而是真诚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只要是真诚的举动自然会被感知到。

2008年汶川地震,王老吉为地震灾区捐出了高达1亿元的善款,一时间王老吉成为网络上各大论坛最火热的名词,更是掀起了“坚决灭掉商店货架上的王老吉,见一罐买一罐,杀光扫光”的热潮。通过这个事例可以看出企业参与公益的真诚举动能够打动消费者,形成感染力和号召力。

消费者在做出购买选择的时候,除了关注质量和价格外,品牌意识也不断增强。消费者到我们的专卖店购买太阳能,会看到太阳雨公益慈善基金的一系列活动,内心会产生对太阳雨品牌的认可和尊重,这是最关键的。

最后,她是品牌的基因。

之所以说公益是太阳雨品牌独有的基因,还要从太阳雨公益慈善基金的申请说起。能够获得审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企业的名字就叫“太阳雨”,不太像企业的名字,初听的人都自然地会和公益联系在一起,它本身就有公益的属性,这是别的品牌所没有的,自然也就成了太阳雨品牌基因的重要因素。

乡村品牌建设范文3

关键词: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群众积极性

群众文化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就是指为了满足某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所需要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新时期的群众文化更多的是指以人民活动为主体,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其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多为在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引导下,群众所参与的各种文化传播、文化交流等活动。由此可见,群众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承载着精神调节、宣传教化的作用,还是文化普及,文化凝聚的重要载体。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就是要以人民群众最普遍最便利的方式来促进基层文化的发展。群众文化建设要想发展,就不能故步自封,一味的坚持旧有的模式,而是要树立一种品牌效应,所谓品牌,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内外途径使人们对其高度认可,创造其独特的文化定位。而群众文化品牌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平,它是文明的标志。因此,新时期对群众文化的建设不仅仅要求形式内容的丰富多彩,更应该强调群众文化品牌的建设。

一、群众文化品牌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一)认知性不够

大多数人对群众文化品牌建设并不熟悉,缺乏对群众文化品牌建设观念的了解,还是将文化发展作为经济的附属,而没有强调文化自身的重要地位。这就导致一些政府部门没有高度重视文化市场的发展,忽视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一些文化单位受到制约,不能更好的开展文化工作。

(二)品牌定位模糊

群众文化品牌的定位过于模糊,不能形成人们对其的高度认可,例如某些地区的文化活动只是表演一些节目,销售一些文化纪念品,说是一种文化品牌的确立,但仍旧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是一种“新瓶装旧酒”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将群众文化品牌发展。

(三)群众参与性不强

某些地区为了推动文化品牌建设,所举办的文化活动都是一些百姓参与性较低的活动,导致群众不了解、不关注、不参与。如果群众文化品牌建设不能更好的团结广大群众,为人民群众所接受,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政府或是文化部门只是唱“独角戏”,文化活动开展不起来,文化品牌建设也就会止步不前,最终夭折。

(四)文化品牌建设过于“创新”

推动群众文化品牌建设需要一种创新意识,使文化的发展更具有独特性,但最终是为群众服务的,如果一味的强调“创新”,就会本末倒置,忽略了“为人民服务”的最终目的,最后仍旧会导致文化品牌建设的落空。除此之外,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扶持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其它问题,例如持续时间短,宣传力度小等。因此,如何解决群众文化品牌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加强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的途径

(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文化资源

打造一个群众文化品牌,就要讲究科学性,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文化资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合理的将本土文化资源与品牌发展相结合,才能创建出好的群众文化品牌。例如,在云南,旅游业发展旺盛,人们越来越多的想要接近云南、了解云南当地的风土民情,因而《云南映象》这部大型歌舞剧应运而生,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打造了一个有着云南特有标志的文化品牌,广西桂林的《印象•刘三姐》也同样是一个地域性明显的文化品牌,它不仅将广西的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还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了文化品牌的带动效应。在各个地区,都有记载着自己文化的博物馆、历史文物馆、展览馆、名人故居等文化坐标,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都可以用来建设文化品牌,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挖掘文化底蕴和魅力,树立自己的文化品牌,才能提高当地的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群众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凝聚人心的纽带,只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所创造出来的文化品牌才能更好地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进一步的推动全国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化品牌建设的积极性

群众文化活动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参与性活动,只有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够发挥整个文化活动的影响力。文化品牌建设更离不了群众的参与,群众是主体,群众参与其中,从活动中获得自身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的同时,并将文化传播发展,创建文化品牌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促进文化的弘扬与传播。许多地区都推出了“乡村大舞台”“百姓剧场”等品牌文化活动,目的就是让文化活动贴近群众,让群众参与其中。还有一些文化活动请普通百姓作为节目的演员,虽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群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还有一些群众文化活动与节日结合起来,例如“猜灯谜”“红歌会”等,既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又将传统文化增加了新的品牌内涵。根据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活动流行趋势的改变,更新现有的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让它们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时代,在保留原有传统经典的基础上,剔其糟粕,取其精华,将现有流行的文化注入品牌的内涵和形象,持续不断的为品牌注入新鲜力量。

(三)加强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的宣传力度

群众文化品牌建设不仅仅需要硬环境建设,更需要软环境建设,这就需要一种长期有效的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的舆论氛围。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应加强对品牌文化的宣传力度。例如,某些文化活动可以通过邀请一些知名剧团、名家学者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有效地激活文化品牌建设。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媒体来进行报道和大力宣传。并且要让品牌文化“走出去”,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吸取各家之长,同时将自己的品牌文化宣传发扬出去。群众文化品牌建设还需高度重视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这些地区往往生活水平落后,环境较差,交通闭塞,人们的精神生活无法满足。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资金有限,文化活动就会相应减少,想要做重点,做品牌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四)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双向支持

群众文化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和各个文化团体的支持和协作。由于受旧有机制的长期影响,各个部门相互脱离,很难协作发展。群众文化品牌建设并不是单一部门的工作,而是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共同配合。因此就需要有一个协同发展的有效机制,政府协同各部门拟定文化品牌建设的项目,从而全面整体的推动文化品牌建设。政府财政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建立以财政资金为杠杆的投入新手段,通过活动宣传文化品牌、展示城市形象,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文艺团体等组织参与到文化品牌建设中来,并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以保证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召开和进行。建立群众文化品牌发展基金。政府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调动社会各个文化团体的积极性,自愿捐助资金,发展群众文化品牌建设,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引导和培养社会民间组织,使各种文化团体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形成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的主导力量。

三、结语

加强群众文化品牌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群众文化的全面发展更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举措。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高度重视,全面思考,才能更好的为群众文化建设谱写出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伊海燕.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J].现代营销,2012(12).

乡村品牌建设范文4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策略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加强,各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基础公共文化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公益文化单位继续完善提升,公共文化活动更加丰富,文艺创作更加繁荣,公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地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高效化。

1 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的意义

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创建,能够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繁荣和发展,促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政府切实履行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职责,保障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有利于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创建,对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创建,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水平,对其它公共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思路,促进了政府效能的提高。在市场经济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立有特色的文化及服务品牌可以提升文化服务机构的整体形象,有效地巩固文化机构在区域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有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运行的效能。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建设要不断推进服务创新,丰富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激发区域群众的文化体验热情,有效地推广特色服务和文化产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选择信息资源时做出明智的决定,占领文化阵地,激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保证文化服务质量,繁荣区域文化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是公益服务,不以追求商业利润为目的,只有通过不断推出文化精品和品牌活动项目,才能提高自身的知名度,进而有效提高文化建设成果的受益面和受益率。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观核心,以最完善的服务内涵、最优质的服务效果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获得最大程度满足。

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它传播的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营造健康文明的社会文化氛围与风尚,激发人们向上的精神,反映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优良传统。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能够丰富地方文化生活,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催生新兴的文化产业,探索乡村文化经济的发展路径,增强地方竞争力。

2 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国外学者关于服务品牌的研究成果较为成熟。外国学者对服务品牌的研究,是立足于服务与实体产品的差异性以及服务品牌与实体产品品牌的差异性,研究的视角或从企业内部服务品牌权益模型,或从消费者外部的服务品牌消费者选择模型。我国学者对服务品牌的研究相对较晚,研究大多是在借鉴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还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虽然各地区在公共文化服务w系的建设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公共文化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力有待提高,已有的品牌公共文化服务的形象没有深入人心,品牌尚需增加地区文化内涵,公共文化服务意识不够,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有待加强,服务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的一些策略,希望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而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

3 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的策略

3.1 加强政府组织和引导

创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需要建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发展思路、目标和阶段性工作任务,进行合理的部门分工,制定相关项目内容和计划、整体预算安排、整合全社会资源,并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确定最被认可的规划方案并加以完善。

实施特色精品战略,打造地域特色。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依托传统特色文化,发展特色文化,进行有地区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需要将特色艺术与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相结合,发挥特色,突出主题,建设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3.2 定位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形象

强化品牌核心价值,建立品牌形象识别。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终极追求,是品牌传播活动的原点。公共文化服务要重视视觉识别系统,命名与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紧密结合,有利于品牌推广和发展。品牌的视觉识别系统是品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做好服务品牌定位,提高服务质量标准。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定位需要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进行定位。在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中,要注重服务水平的升级,不断地给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准。重视服务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形象管理。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品质。制定严格的服务制度,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更加深入人心。

3.3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的保障机制

制度保障机制。制度的制定,能够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要求对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善和调整,使其更加适应大众对文化的需要,使之更加的人性化。

人才保障机制。创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中,人才队伍建设和团队组织建设也便成了品牌建设的重要保障。工作人员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文化部门也可以组织不同形式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技术保障机制。新的数字媒体技术使居民在传播中的参与热情与能量被前所未有地激发出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新媒体(微信、微博、QQ等等)正在成长为品牌形象塑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建立合理的服务品牌评价规则。在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应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向外界群体(包括外界媒体、投资者、游客、其他城市管理者、社会组织和国外人士及团体等)征求意见,咨询评价,并建立合理的评价规则。

3.4 加强策划与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

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想要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促进群众文化发展,提高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提高全民文化艺术素养,就要打造精品品牌,提供优质服务,更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

强化品牌宣传,塑造品牌形象。想要推介品牌形象,提高品牌影响力。就要全方位宣传,扩大知名度,且要依靠多种媒介方式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质量,同时要分类群体,个性化服务,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规范服务行为,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3.5 延伸品牌价值

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深入人心的重要手段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推广应用规范和标准,成立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委员会,维护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权威性和高品质服务,塑造长期宣传阵地。品牌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及时发现品牌设计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品牌服务创新包括:服务内容的创新,服务方式的创新和品牌管理方式的创新等。

4 小结

公共文化服掌放频慕ㄉ栌兄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助于提升群众文化素养,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有助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研究对其他服务组织在品牌建设与发展方面也会产生重要的启示作用,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建设实践,对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提升城市形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旭. 浅谈图书馆服务品牌的建设策略[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5)

[2] 于丽丽. 基于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的策略研究[J]. 现代交际,2006(1 )

[3] 张月群,俞海平,丁青. 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策略[R]. 图书情报工作,2014(10)

[4] 尹磊. 公共服务领域品牌建设研究[D]. 山东大学,2009

乡村品牌建设范文5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社会服务;提升

一、育训并举、为龙江乡村振兴提供人力保障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围绕黑龙江省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重大任务,依托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学院、农经-新道商学院,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建设紧密联动三级网络体系,创新“产教衔接、校地联动、多方协同”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打造全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基地,建成龙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心、区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技能积累的集聚地。

(二)培育创新创业群体,助推乡村振兴

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引导农民工等返乡下乡人员和本乡“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到乡村创新创业,扶持返乡农民工到县城和中心镇就业创业,协助政府举办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宣传推介创新创业带头人,助推黑龙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三)建优训服一体化平台,提升业务培训与经营咨询能力

面向全省农民、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围绕创业、法律、市场营销、理财与融资等内容,运用云课堂、微信平台、电视等媒介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与牡丹江市科委、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进行协作,开办农民大讲堂,向农民普及农业科技及管理知识与技能。专业教师与响水村、兰岗镇、大莫村等50个特色镇、乡、村,及宁安市彩华西瓜专业合作社、五常市宝稻来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3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对接服务关系,提品策划、品牌推广、营销宣传、商标注册等定制服务,提高经济效益。

(四)开发推广适合黑龙江省农业发展需求的培训资源

为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满足黑龙江省和牡丹江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迫切需要,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全面开发和推行具有牡丹江地区特色的农民职业培训包,满足牡丹江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对高水平职业培训的需要。开发完成农产品经纪人、合作经济管理师等多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包,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研发推广服务一体化,为龙江大农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智力支撑

(一)产教融合联动发展,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增效

依托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办学联盟,发挥团队智力优势,主动在农业产业链条上寻找位置,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师生团队倾心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渠道开拓等服务,为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助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增效。

(二)助力农业企业品牌建设,打响龙江农产品品牌

为农业企业提供品牌建设全方位服务,帮助企业从生产源头、全程监管、品牌提升、产业素质、科普宣传等方面综合施策,创响一批“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土字号”“乡字号”品牌。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通融合结点。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指导推介百强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动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连前端。提升企业品牌价值,推动农业企业在竞争中发展与成长。

乡村品牌建设范文6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互联网;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9-0086-02

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点,也是国民消费的主要来源。推进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当前农产品的供给已经相对过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由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也由满足基本需求到要求体现文化、品位。与此同时,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在向国际开放,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推进农业品牌战略,培育品牌农产品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1]

总体来说,各地目前对农产品品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还处于初步阶段。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战略,迎合当前随着农产品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移,引导农产品从质量、价格、服务的竞争逐渐向品牌竞争的方向转变,是推进农产品市场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

1 农产品发展的现状

我国是农业大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农产品资源丰富,拥有一大批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近年来,在政府的扶持之下,农业部门全面推进农业区域品牌建设,着力提升农业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和价值,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为发展我国农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1 农产品质量问题

对农产品品牌来说,农产品质量是品牌的基础,同时在市场上流通时也是品牌的载体,过硬的农产品质量才能保证农产品品牌的长久发展。对农作物产品来说,土地、水质、气候的变化,会对农产品质量带来直接的影响。而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担忧也时常见诸媒体。除此之外,农民种植中施加农药、化学催化剂等,都在影响人们对食品安全等问题的担忧。

1.2 品牌意识不强

品牌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好的产品能够通过改变消费者的认知,让产品物超所值。但是我国不少农产品质量好,却品牌竞争力不强,没办法在市场上获得合理的价值收益。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农产品的生产主体缺乏品牌建设的观念,导致品牌建设的思想跟不上。甚至很多农产品生产者没有考虑过把自己优质的农产品打造成品牌。他们对品牌认识不清,对打造品牌的认识不足,认为自家的产品没办法被打造成品牌更不用说“名牌”,而且更不知道如何打造农产品品牌。

1.3 农产品品牌缺乏特色

目前我国特色农产品品牌不多,不少农产品本身的差异性并不是特别大,而且不能轻易展现出来。失去了特色的产品,在市场上就没有竞争力,因此对农产品来说,特色还是关键。各地区域文化不同,农产品品牌建设应该结合各地的特色文化,进行地域文化融入。依托当地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2]农产品在消费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消费者仅从使用上很难看出不同的农产品之间的差异,因此农产品市场品牌之间的同质化现象也比较严重。

1.4 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品牌发展的同时,也因为自己的原因带来了一些严重的伤害。比如互联网谣言盛行、品牌危机公关面临新挑战、网络平台缺乏法律及道德约束等,都会对一个品牌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是对一些农业污染问题,病虫害问题的夸大甚至是谣传,不仅会导致一些农业产品滞销,对农产品品牌也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2 农产品发展策略研究

针对农产品品牌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国内农产品品牌建设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进行品牌建设。

2.1 提高品牌意识

我国长久以来都是农业大国,目前不少地方还停留在传统生产的阶段。农产品生产者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缺乏品牌意识,很多农业生产者,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难有建设品牌的思想出现。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增强农产品品牌观念的输入和引导,尤其是政府要起到引领的作用。要加强对品牌建设的引导,品牌是产品能够走向市场的动力,因此要加强农产品建设的品牌关键,进行农产品品牌建设。比如褚橙就是一个十分好的农产品品牌,在保障质量的同时,也被赋予很多的品牌内涵,在产品的发展中,这是一个十分成功的例子。

2.2 确保产品质量

保护好农产品赖以生存的良好环境,是创建农产品品牌的重要前提。[3]过硬的质量是产品能够长久发展的基础,只有能够保障质量安全,才能在广告的协同作用下,好好发展农产品品牌。天然、绿色的农产品是市场发展的迫切需要,这也是塑造农产品品牌的基础和保障。农产品的质量是农产品品牌发展的基础,因此一定要确保无公害、绿色的农产品品质,为塑造品牌打下基础。

2.3 发挥地方特色

农产品是个地域性很强的特色品牌,对于农产品来说,好好发展地域特色,意味着塑造品牌差异化的基础。特色农业品牌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是优质农产品生产的核心。[4]只有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农产品进入市场,才能避免同质化竞争,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品牌的背后是文化,没有文化的积淀就不可能成为名牌。对于农产品来说,对农产品品牌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结合当地的文化、风俗,或者赋予其诚信、勤劳等理念,都能在塑造品牌中表现出品牌的个性和价值。想要提升农产品品牌的塑造,应该要进行农产品的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培植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2.4 国家宏观政策支持

农产品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大,农产品品牌的形成,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引导农产品品牌建设,鼓励农产品生产者生产高质量高标准产品,并且对其进行品牌化意识与知识的宣传,鼓励发展品牌农产品。[5]政府应该联合农业管理部门,积极引导农产品商标的注册,推进优质农产品品牌的发展。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推广中,政府尤其是各地方政府应该正视品牌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打造农产品品牌,发挥自己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作用。在确保农民收益的同时,也增强国民经济的竞争力。

2.5 规划信息化传播渠道

随着信息化的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基础设施也已经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的乡村和城镇。智能手机也大规模的普及和使用,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用互联网进行农业品牌的推广,是个很好的路径,既能节省资金,也能通过网络提高知名度打造网络平台。

农产品可以使用网络渠道进行销售推广,同样网络对于农产品品牌的塑造也是一个很好的传播渠道。利用网络构建等信息化体系对农产品品牌进行传播,加大对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可以保障品牌在网络时代能够最便捷最有效地传播出去。

3 结 论

总之,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激烈,农产品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优质的农产品是品牌的载体,重视农产品质量的同时,打造农产品品牌才是关键。品牌的建设不仅可以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对于当地经济来说,也有着重要的辐射作用。农产品品牌的发展,不仅可以发挥当地的资源禀赋优势,也可以扩大当地的影响力。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在市场环境下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建议能够从现实发展的状况开始,对农产品品牌的塑造,从观念上开始,动员各方面的力量,进行塑造。相信通过努力,农产品品牌的发展一定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对推动我国三农建设,打造优势农业品牌是市场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周修亭,王珏.农产品品牌建设中政府的角色与作用[J].蔬菜,2008(6):36-39.

[2]王玉莲.黑龙江省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与政府支持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2):57-59.

[3]邢新宇,胡建,梁山,等.环首都贫困县农产品品牌实施策略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4(5):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