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能力分析研究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盈利能力分析研究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盈利能力分析研究意义

盈利能力分析研究意义范文1

关键词:数据挖掘;计算机能力考核;成绩分析;关联规则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7-0197-03

1前沿

数据挖掘是数据库研究、开发和应用最活跃的技术之一。数据挖掘是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知识的过程。它们的结合能更好地为企业或有关部门不同范围的决策分析提供有力的依据。

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应用在大多数高校,所有高校都在进行校园数字化建设。所以,势必有大量的原始数据,并且要建立庞大的数据库来存储数据,其主要用途是基于简单的查询和统计报表,没有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规律查找,所以这样的数据信息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我们应该思考利用目前最前端最科学的技术来发现高校各类数据中的重要信息,并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这就是数据挖掘技术。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是艺术院校大一学生的必须课,以中国美术学院的入学新生为例,大约有1200人,庞大的学生数量如何有效的开展计算机教学值得思考,就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能力所在及对教师的期望等相关参数进行正确分析。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机考,成绩存储在服务器上,其中每个模块的成绩也独立保存,如基础单选题、word操作题、Excel操作题、PPT操作题等。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成绩管理工作中,会有大量的学生成绩原始数据,但对这些数据的处理还停留在简单的数据备份、查询和简单统计阶段,没有对这些成绩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有利于提高计算机能力的信息,这是对教学信息资源的浪费。所以,将这些成绩数据分离出来进行数据挖掘是可行的。

通过对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抽取中国美术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成绩信息数据,利用决策树算法生成决策树分析学生成绩优良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对决策树进行修剪,产生分类规则,完成成绩分析决策树模型的建立。

2数据挖掘

2.1基本概念

数据挖掘是指从大型数据库中提取隐含的、未知的、非平凡的极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信息或模式,是数据库中一个很有应用价值的新领域。融合了数据库、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技术。数据挖掘要经过数据采集、预处理、数据分析、结果表示等一系列过程。数据挖掘发现的知识通常是以概念、规则、模式、约束、可视化等形式表现。

2.2数据挖掘方法

数据挖据通过预测未来趋势及行为,做出前瞻性的决策。数据挖掘的目标是从数据库中发现隐含的、有价值的知识。主要有以下三类功能:

(1)关联分析

数据关联是数据库中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可被发现的知识。若两个或多个变量的取值之间存在某种规律性,就称为关联。如计算机能力考核成绩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进一步关联性分析,弄清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具体因素,从而为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科学指导意见。

(2)聚类分析

数据库中的记录可被划分为一系列有意x的子集,即聚类。聚类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的模式识别方法和数学分类学。如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核可采用层次发进行分析。

(3)概念描述

概念描述就是对某类对象的内涵进行描述,并概况这类对象的有关特征。分为特征性描述和区别性描述。如进行计算机能力考核成绩分析时,可以对学生的姓名、性别、年级等基本信息进行详细描述,让老师在最短时间内了解被考核学生的具体情况。

(4)检测功能

数据挖掘技术得到进一步优化,其中偏差检测是数据挖掘功能中的一种新的应用形式。当所有数据挖掘结束后,用户可以通过偏差检测对挖掘结果加以检查发现数据结果中存在的不足。如计算机能力考核成绩分析遇到不同的考试分数偏差、学生信息偏差,不及时纠正就会导致考核成绩评定结果误差。

3计算机能力考核成绩分析数据的采集

基于本文的研究,基本数据的获取:通过Excel设计问卷调查形式,调查表的学生信息包括:学号、姓名、性别、系别、专业、考试成绩;调查表的课程信息包括:兴趣爱好、课堂讲解、课堂作业、上机时数;调查表的学生考试相关信息包括:单选题、文字录入、word操作、Excel操作、PPT操作、网络应用操作。

通过数据收集,进行整体汇总,存于数据库SOL数据库中,以数据库表的形式进行存储,将学生调查信息数据表与本学期计算机能力考核成绩生产学生成绩分析表。

4计算机能力考核成绩的数据处理

学生参加考试过程中遇到的机器故障、电脑系统问题等都会间接造成学生考试成绩数据重复或不完整性,因此需要对成绩数据进行预处理。

1)数据清洗;处理空缺数据:忽略或用默认值代替。一是学生缺考,需要将这些记录删除;二是某题没做,默认为0,这些记录不可删除。

2)数据集成:删除重复记录来解决数据冗余问题。因机器故障,学生会在不同考场参加多次考试,导致一个学生成绩数据多条,便要将成绩最高保留,删除其他。因学生不及格参加补考或重修,也可能造成冗余的成绩记录,也要删除重复数据。

3)数据转换

构造属性;将考核模块六个方面添加到数据集中,用原有的数据属性构造新属性。具体方法是按照图的分类将每个考察部分的成绩累加得到分数,并计算获得各个考察的总分。如分为理论基础类、office操作类、网络运用类使用三个属性值:20、70、10

数据规范化: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便更好进行分析。将各考察方面的得分与该考察的总分相除,总成绩与试卷总分相除,得到一个[0,1]范围数据。具体处理为:理论基础类:实际分数/20;office操作类:实际分数/70;网络运用类:实际分数/10。例如原始数据格式:学号3160200018,理论基础类15,office操作类65,网络运用类9;其标准化后的数据格式为:学号316020018,理论基础类0.60,office操作类0.85,网络运用类1.00。

4)数据规约

数据离散化:考虑到关联规则算法对数据形式的要求,将学生的总成绩离散化。把学生成绩分类等级,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并且也将各个题型的成绩也进行离散化处理,三个考察方面的成绩也离散化三类,即优秀、良好、不合格。例如各题型的离散化处理为:标准化0.8-1.0为优秀表示A,0.6-0.8为良好表示B,0.6以下为合格表示C。成绩离散化处理为:实际成绩90-100,等级为优秀表示A,80-90等级为良好表示B,60-80等级为合格表示C,60以下等级为不合格表示D。

5计算机能力考核成绩分析的关联数据挖掘

Apriori算法是研究关联规则的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主要是两步:得到所有的频繁项集;由频繁项集得到强关联规则。参与关联规则挖掘的学生成绩数据属性有10个,根据文献,现在以2014、2015和2016年大一新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考试成绩为样本,实现设计的Apriori算法并应用在考试成绩上。经过多次试验,在保证既不会产生大量的无用规则也不会漏掉重要规则的前提下,最终设定最小支持度minsup=15%,最小置信度minconf=50%,部分关联规则如表1:

学生还有一个属性是专业属性,对专业属性和总成绩进行关联规则挖掘,设置信度和支持度的设置为minsup=15%和minconf=30%,最终产生的关联规则如表2:

挖掘专业、各题型成绩与学生总成绩之间的关联规则,支持度=10%,置信度=60%,如表3所示;

实验结果分析:

由表1得到的关联规则发现;单选优,Word优,学生成绩56%可以达到80到90之间,但Excel优,学生成绩58%可以达到90-100之间;如果单选优,网络运用优,54%的学生成绩可以达到80-90之间;如果单选差,网络运用合格,则60%的学生成绩可以达到60-80之间。

由表2可知,如果学生专业是设计艺术类,45%以上学生成绩的概率达到优秀水平,如果学生专业是造型类,40%以上的学生成绩达到80-90之间。

由表3得到的关联规则发现:专业是书法的学生在Word操作方面表现良的概率达到了56%,造型类的学生在Word操作方面表现优秀的概率达到了70%。

通^对关联规则的解释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总体加强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强化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

(2)对于传统艺术类和设计艺术类的学生,当学生是设计艺术类,office操作模块成绩表现为优秀的要比传统艺术类高很多,原因是他们平时经常接触电脑,在大一就开设相关设计软件课程,电脑使用频率较高;而学生是传统艺术类,他们的理论知识成绩却优于设计类学生,所以要加强对传统艺术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多开设课时数量,对于设计类学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网络运用这个模块,学生整体的考核成绩都趋于优秀,这说明互联网时代下学生频繁接触网络,能够熟练驾驭基本的网络运用,如电子邮件收发,网页文件保存等。

(4)PPT操作题,学生整体的考核成绩都趋于良好以上,这说明学生对图文并茂的课件制作在课堂教学的效果不错,通过查阅学生的独立的ppt课后作业,也反映出对这个软件有了较强的掌握。所以总体这个模块的成绩80分以上。

(5)Excel操作题,35%的学生考核成绩在合格(60分-80分),学生对于excel中的公式的运用、图表制作等理解较弱,对数理逻辑这块思维训练较不理想,一方面和他们的专业有关,因为是艺术生,所以对数学这块的知识就欠缺。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软件的使用课时,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盈利能力分析研究意义范文2

关键词: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状况

一、财务比率分析概述

在我国,公司财务状况分析主要是依靠公司的财务报告中所体现和反映的各种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来进行,通过依靠这些财务指标来分析和评价公司在一定时间或者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此来反映企业在日常的管理运营中所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纠正,实现企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为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利益者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

一般情况下,人们进行财务分析主要是想了解企业过去的发展情况,把握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并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以此帮助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并有效掌握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水平,及时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和信用水平,有效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

进行财务分析,就是要将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大量数据信息及时转化成对决策有用的特定信息,进而实现财务数据的专门性和有效性,减少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进行财务分析能够对财务工作实现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及时分析总结企业之前的财务工作,有时对企业未来财务工作的预测和调整。

二、财务比率分析意义

进行财务比率比例分析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可以科学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考核公司的经营业绩。及时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能够全面了解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状况以及偿债能力,便于相关决策人员有效把握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并通过分析比较企业财务数据了解影响公司发展的各种因素,及时改进,明确责任,通过这些工作来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保障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其次,管理层可以以此来挖掘公司潜力、有效实现公司预期目标。对于企业来讲,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使其财务工作的长期目标,管理层通过财务比率分析,能够准确了解影响到公司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措施,通过整合公司人财物,实现对公司内在潜力的及时挖掘,提升公司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再次,能够保证投资者实现科学合理投资。作为公司财务报表的外部信息使用者,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对其投资有无价值,能否实现自身投资的保值增值。相关外部投资者可以依靠财务比率分析了解公司财务状况和投资价值大小,以此来科学决策投资的金额和投资的方向。

三、财务比率分析在公司财务状况评价中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都是将企业的各种财务报表作为财务比率分析的对象,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等。通过这些财务比率分析来明确公司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趋势分析表分析资金构成。

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要充分利用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企业现金流量表进行财务比率分析,对企业的生产状况和盈利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实施地引入非财务指标,进而实现对企业的全方位、科学化的系统分析,准确评价企业财务状况,有效抑制财务造假现象,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

短期偿债能力反映了企业及时偿付的短期债务的能力,对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一般是通过计算流动比率、现金比率以及速动比率来进行分析评价。长期偿债能力则反映了企业偿付到期长期债务的能力大小,一般情况下,是通过资产负债率、负债权益比率、权益乘数以及利息保障倍数等相关比率分析评价。

企业运营能力反映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和企业管理层的科学管理水平,一般情况下通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来计算分析。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通过计算利润率、资产报酬率、权益报酬率来进行分析评价。

四、科学合理运用财务比率分析评价公司财务状况相关建议

首先,强化对公司现金流入结构的分析,并以此加强对公司现金流入以及现金状况的了解,正确评价企业的现金收支能力、筹资能力和企业经营状况。重点对企业现金的流入结构、现金的流出结构以及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比例进行分析。从现金的总流入结构、筹资、投资、经营这几个环节来分析企业的现金流入结构,及时把握企业衔接流入的来源和来源中各部分的比重结构。一般情况下,经营性的资金流入在整个企业资金流入中的比重越高,则意味着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越好,企业的现金流入结构也就越合理。

其次,强化对企业现金流出结构的分析。与企业现金流入结构相类似,企业的现金流出结构比率分析中也要考虑到总的现金流出结构及筹资、投资、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出结构分析。通过比率分析研究各个部分的现金流出在整个企业现金流出众的比重,以此明确企业现金流出的主要途径,反映企业现金流出的主要使用方向。在一般情况之下,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出比重越大,则表明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正常,企业的现金流出结构也就越合理科学。并在此基础之上,科学计算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比率,既要对企业的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又要同行业之间进行比较分析,以此来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升,企业的筹资和投资活动是否实现价值保值增值。

再次,将现金流量指标添加到对企业营运状况的分析中。通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将企业的指标跟同行业企业之间进行分析比较,明确企业对于流动债务的偿还能力大小;通过现金债务占总债务的比重来反映企业当前所能够承受的最高的借款利率,一般情况下这一财务比率越高则意味着企业可以承受的债务负担也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也越强。

参考文献:

[1]孙宝珩.《现代商业企业财务分析与评价》.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2]潘华,高檩.《企业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

盈利能力分析研究意义范文3

关键词:沃尔评分法 商业银行 绩效分析

金融行业繁荣与否是经济实力的软体现,银行业作为金融业的四大产业之一,在金融业中的重要性位于证券业、保险业以及信托业之上,也就是说,银行业对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不断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导致银行业内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我国商业银行为了能够在业内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及时发现和改正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该银行在业内的竞争力,这不仅是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股东和债权人所关心的问题,也是其他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情况。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以来,众多管理学者和企业家开始结合金融企业自身的特点,对金融企业的经营绩效展开研究,提出了众多缤纷复杂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总体而言,这些金融企业经营绩效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为单纯的财务指标的企业绩效分析评价方法,另外一类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企业绩效分析评价方法。

单纯的财务指标绩效分析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经济附加值和沃尔评分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作为最早的企业绩效分析评价方法,其主要理论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借助于财务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对金融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 。经济附加值主要是对不同资产所面临风险程度的不同程度赋予不同的资本成本,以此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沃尔评分法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的财务比率分析方法,它的主要理论是对相互之间没有逻辑关系的财务指标赋予相对应的权重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分析评价,它打破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只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的框架,对整个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更加全面整体的分析。

随着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方法和理论研究的发展,学者逐渐发现仅靠单纯的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绩效并不客观全面,于是,开始展开非财务指标对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研究,其代表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骆驼评级体系(CAMELS)和平衡计分卡(BSC)。骆驼评级体系从资本充足率及变化趋势、资产质量、存款结构及偿付保证、盈利状况、人力资源情况等五个方面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分析评价,尤其是对过去人们所忽略的管理水平以及市场风险敏感度进行分析研究,使得人们开始关注企业的资产质量,这也是企业绩效分析理论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张欣(2012)运用CAMEL评级体系,从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状况和流动性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国内外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平衡计分卡涉及企业内外部方面的绩效分析和评价,能够为企业管理者制定目标、做出决策提供依据,也能够为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所希望看到的信息,李宋岚(2010)应用平衡计分卡对银行经营绩效考核进行研究。平衡计分卡对于企业内部实施的条件也比较严格,只有具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有效地应用这种方法对企业进行管理。

单纯的财务指标绩效分析方法中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格外重视金融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于企业其他方面的绩效分析的程度不够,并且忽略了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和目标。经济附加值主要是站在公司股东的立场看待企业的经营绩效,并没有为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希望看到的全面的经济数据。所以,人们很少单独采用经济附加值进行金融类企业经营绩效分析,经常把经济附加值和平衡计分卡等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绩效评价。非财务指标能够更加整体全面地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但是也存在着非财务指标很难量化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很难看出非财务指标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起着何种影响作用,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非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很难确定衡量标准。这对于学者未来研究和完善非财务指标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分析评价来说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每一家企业对于非财务指标所制定的标准不尽相同,如果采用非财务指标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分析评价,很难对这些不同的标准进行调整,那么这些标准所形成的非财务指标进行的经营绩效分析以及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客观以及不准确的问题。

财政部在2011年颁布的《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办法》对金融企业财务指标的权重做出了客观的评价标准,对于学者研究采用沃尔评分法对金融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研究提出了具有参考性的依据。因此,为了避免非财务指标所带来的不客观现象的出现,本文选取了十六家国内上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这十六家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对其盈利能力、偿付能力、资产质量以及经营增长能力四个方面进行经营绩效分析,并得出结论以及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沃尔评分法财务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权重的确定

(一)财务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了能够对十六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构建相对完善的财务指标体系,本文通过借鉴财政部在2011年的《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办法》以及相关文献中的研究成果,将企业经营绩效的分析评价分为了四个方面,即盈利能力、偿付能力、资产质量以及经营增长能力。选取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成本收入比、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以及营业收入增长率十个财务指标来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情况,选取这些指标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度,而且被采用的频率比较高。

在盈利能力方面,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上市商业银行的自有资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以此来分析评价股东所投入资本带来的经济利益回报。总资产报酬率反映了上市商业银行所拥有的总资产带来的经济利益回报。这两个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出商业银行自有资产以及借入资产的盈利水平,满足股东以及债权人所希望看到的资料数据。成本收入比主要是对上市商业银行所拥有的资本赢得的经济利益的反映,现今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主要的盈利来源为利息收入,而国外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较高。并且,非利息收入几乎不耗费银行的资本成本,所以说非利息收入的增加可以相对应的带来成本收入比的降低,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三个财务指标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评价中应用比较广泛,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在偿付能力方面,根据银监会所规定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试行办法选用资本充足率以及核心资本充足率这两个财务指标对商业银行进行绩效分析。只有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满足国家所制定标准并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对其盈利能力中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研究才有意义。如果资本充足率过低,而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过高,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就失去了可靠性和客观性,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在资产质量方面,选用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它们反映了企业所拥有资产的质量管理水平。只有在企业的资产质量保持良好的情况下,其盈利能力中总资产报酬率的研究才有意义。如果一家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贷款率较高,而其总资产报酬率也较高,那么该家商业银行能够回收的应收账款就会较少,导致商业银行的资金流紧张、流动性偏低,也就是说,尽管该家商业银行拥有较高的总资产报酬率也不能真实地反映其盈利水平。但是,如果该家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较高,也就是说预先预料到所发放的贷款不能如期回收而计提了适当的贷款损失准备,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不良贷款率对于该家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降低不良贷款率对商业银行资金流动的影响。

在经营增长能力方面,选用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以及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反映了商业银行在会计期间内所拥有总资产的扩张速度,在考虑其总资产增长速度的同时,也要考虑该家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如果资产质量不良好,总资产的扩张也就没办法给商业银行带来所期望的收益,流动性可能并不会如期提高。净利润增长率反映了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增长速度,但是在分析的过程中要结合考虑净资产收益率,一般来说,商业银行在不增加股本的情况下,净利润的增长速度与净资产收益率的增长速度大致是持平的。在考虑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同时也要考虑成本收入比,如果一家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较高,而其成本收入比来说较低,则说明了该家商业银行赢得经济收益所耗费的经济成本较低。

(二)权重的确定

参考财政部在2011年的关于银行业财务指标权重的规定以及相关论文中的研究成果,经过比较分析,从而得出财务指标的权重。财务指标权重见下页表1。

三、沃尔评分法在商业银行绩效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和南京银行十六家国内上市商业银行,收集2013年十六家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公布的财务数据,采用沃尔评分法,通过财务指标的得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计算分析。

(二)研究方法

1.财务指标得分。沃尔评分法中财务指标有正指标和逆指标,正指标数值越大,财务状况越好,而逆指标则是指标数值越小,财务状况越好。将十项指标进行分类,其中正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逆指标有成本收入比和不良贷款率。

正指标财务指标得分=权重×实际值/标准值

逆指标财务指标得分=权重×标准之/实际值 (1)

2.标准值的确定。标准值可参考行业平均值、竞争对手水平、国家有关标准,本文选择行业平均值作为标准值,查阅行业统计数据,标准值见表1。

3.实际值的确定。各项财务指标值均来自于其所披露的财务报告。

4.计算综合得分。

盈利能力指标得分=净资产收益率得分+总资产报酬率得分+成本收入比得分

偿付能力指标得分=资本充足率得分+核心资本充足率得分

资产质量指标得分=不良贷款率得分+拨备覆盖率得分

经营增长能力得分=总资产增长率得分+净利润增长率得分+营业收入增长率得分

商业银行的综合得分=盈利能力指标得分+偿付能力指标得分+资产质量指标得分+经营增长指标得分 (2)

(三)结果分析

以2013年财务数据为依据编制财务综合评价表,其经营绩效情况见表2。

根据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有7家银行综合评价得分高于100,说明这7家银行财务状况较好,经营绩效较好。大多数商业银行存在着成本收入比偏高的情况,也有不少商业银行面临着不良贷款率高于标准值的现象,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必然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获取经济利益以及商业银行的业内竞争力。其中宁波银行绩效综合排名第一,交通银行排名最后。分析宁波银行财务指标,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对它排名第一贡献度最大,说明该银行盈利能力及增长能力较强,获利付出的成本较低。而交通银行评分最高的财务指标是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说明该银行偿付能力较强,资金利用效率低。

盈利能力分析研究意义范文4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4.2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4-47-03

一、股利分配政策理论概况

经过多年的探讨与研究,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种股利分配政策理论,费雪·布莱克(Fisher Black,1976)称股利政策的研究是个谜,“我们越是努力研究它,它就越像个谜。”为了破解这个谜,中外学者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一些理论。

(一)股利无关理论

该理论是由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在1961年的《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估价》一文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在基于“完全的资本市场”的假设基础上,股利分配政策对公司的市场价值或股票价格不会产生影响。公司的市场价值和股票价格是由公司投资的获利能力和风险组合决定的。这一理论简历在这样一些假定之上:公司的投资者和管理当局可相同的获得关于未来投资机会的信息;不存在个人或公司所得税;不存在股票发行和交易费用(即不存在股票筹资费用);公司的投资决策独立于其股利政策。MM理论假定投资者处于完美无缺的市场,因而股利无关论又被称为完全市场理论。

(二)“一鸟在手”理论

该理论经威廉姆斯(Williams,1938)、林特纳(1956)、华特(Walter,1956)和麦伦·戈登(Gordon,1959)等人发展,在 1963年由戈登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最终提出著名的戈登“手中鸟”模型,成为“一鸟在手”理论。该理论认为通过保留盈余再投资获得资本利得的不确定性要高于股利支付的不确定性,从而实际拿到手的股利,与增加留存收益后再进行投资得到的未来收益相比,后者的风险性要大很多。基于这种思想,“一鸟在手”理论认为:股票价格与股利支付率成正比,即当公司支付较高的股利时,公司的股票价格会随之上升,公司价值将得到提高;权益资本成本与股利支付率成反比。

(三)信号传递理论

该理论由米勒和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洛克于1985年在Journal of Finance上的《不对称信息下的股利政策》中所提出。股利信号传递理论是在放宽了MM理论中公司投资者和管理当局拥有相同关于未来投资机会的信息假定而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未来获利能力的信息,从而会影响公司的股价。也就是说,较高的股利意味着公司有较高的当期净收益,表现在股票市场上,是公司股票价格的上升和股东以股票形式持有的财富的增加。

(四)追随者效应理论

率先提出追随者效应概念的是米勒(Miller,M.H.)和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F)。该理论从股东的边际所得税税率出发,认为每个投资者所处的税收等级不同:有的边际税率高,如富有的投资者;而有的边际税率低,如养老基金等。由此会引致他们对待股利的态度不一样,前者偏好低股利支付率或不支付股利的股票,后者喜欢高股利支付率的股票。据此,公司会相应调整其股利政策,使股利政策符合股东的愿望。达到均衡时,高股利支付率的股票将吸引一类追随者,由处于低边际税率等级的投资者持有;低股利支付率的股票将吸引另一类追随者,由处于高边际税率等级的投资者持有。这种股东聚集在满足各自偏好的股利政策的公司的现象,就叫做“追随者效应”。

二、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研究

(一)国外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外对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来解释股利政策这个谜。

林特纳(1956)注意到股利分配与公司盈利之间的关系,选取了不同行业的28家上市公司,通过调查得出如下结论:如果公司将某一确定的股利支付率作为目标值,则该公司下一年度的股利分配额占下一年度每股收益的比重应为一个常数,实证结果表明林特纳建立的称为部分调整模型(partial adjustment model)的现金股利模型能解释85%的股利变化。

继林特纳之后,一些学者开始着手关注股利发放与投资、融资的关系。希金斯(Higgins,1972)以公司存在目标资本结构和执行剩余股利政策为前提建立了股利发放模型,发现投资和利润均影响股利分配,即不同期间的股利分配差异归因于投资和利润需求的不同。而法玛(Fama,1974)的结论恰恰相反,他认为股利政策和投资决策是相互独立的,其结论支持Miller和Modigliani的股利与投资无关的观点。

20世纪70年代之后,一些学者注意到在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因素中,成长机会和公司特性也成为关键因素。詹森(Jensen,1976)研究指出成长机会与现金股利支付率呈负相关的关系,即:如果公司的成长机会相对较多,其可支配的现金流量较少,则此时股东可容忍的现金股利支付率相对较低。克拉奇和汉森(Crutchley and Hansen,1989)认为公司特性会对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产生影响,其中公司每年的盈余变动及其公司规模的大小均会影响公司股利支付水平。

Harry DeAngel等(2004)对1973-2002年美国上市公司30年的行业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公司规模、成长能力、财务杠杆、盈利能力、现金流量以及以往股利发放情况等均对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产生影响。

基于以上国外学者关于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探讨与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由最初林特纳发现的公司盈利与股利发放有关,到Harry DeAngel根据行业数据分析得出公司规模、财务杠杆、现金流量和以往股利发放情况等因素均会对公司股利政策产生影响的结论,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从横向到纵向,从单一到多样逐渐被挖掘,进一步加强对股市的认识。

(二)国内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

我国的股市起步比较晚,在我国学者开始对股利政策理论进行探讨研究时,国外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股利政策理论。因此,在进行国内研究综述时,大多借鉴了国外的理论而非创新,没有了国外研究综述专门介绍股利政策理论部分的内容,仅仅罗列了各种文献中使用的实证方法、模型、角度和结论,由于文献较多,本文只选择各时期较为典型的文献进行总结。

吕长江、王克敏(1999)在运用改进后的Lintner模型基础之上,采用双步骤法(因子分析法——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并检验了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模型,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受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股东权益、流动能力、负债率等因素的影响。公司的规模、流动性和股东权益比例与公司的股利支付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国有股及法人股控股程度与公司股利支付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公司的股票股利支付额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相互影响。

唐国琼、邹虹(2005)用成本理论结合中国所具有独特的股利实务进行研究,首先对其采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影响股利分配政策若干因素分析的一般模型,然后通过2003年上市公司有关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测试,以验证影响股利支付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股利分配政策中,上市公司特殊的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现金股利多由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派发。同时指出,在中国,政府调控手段对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非常之大。

黄娟娟、沈艺峰(2007)以1994-2005年我国沪深两市的全部上市公司为其样本主体,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假设检验,发现:公司股权集中程度越高,不仅其支付股利的可能性越大,支付现金股利的可能性也越大,可能支付的金额也就越多;另外,公司的股权越集中,总体的股利支付倾向和现金股利倾向越明显,即公司集权度也对股利分配政策产生影响。

李谦、陈妤(2012)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回归分析,以云南省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显示:云南省上市公司是否分配股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流动能力;云南省上市公司分配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股东权益、盈利能力和流动能力。[3]

综合我国学者对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比较晚,有关股利分配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尚且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学者的研究多重于实证研究方面,发展还不够完善,关于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多方面多领域的探讨还有待发展。灵活运用国外股利分配政策理论,在探索中不断创新,这将会成为股市健康发展的有利推助器,并且对于科学合理的股利政策的运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三、结语

通过上述文献综述可以发现,影响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将其主要划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有:公司规模、股东权益、盈利能力、流动能力、成长能力、财务杠杆、现金流量、公司集权度等。外部因素主要有:行业影响、市场行政监管手段、国家政策等。学者倾向于对股利分配政策内部影响因素的研究,而对外部影响因素研究较少。总之,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多变的,学者对其进行着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注重实证研究,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有新的理论提出,这对于科学合理的股利政策的运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对于股利政策的研究也是存在缺陷的,国内外还是存在着较大差距。我国应该完善与股利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对其提供法律保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正确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加强行业监管部门监管;加强经营管理,优化股权结构。由于我国股东结构的特殊性和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性,从现阶段逐步完善起来将会需要一定的时间。随着大多数公司对股利分配政策重要性的认识,在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我国资本市场定会走向完善与合理,并与世界发达国家缩小差距。

参考文献:

[1] 胡元木、赵新建.西方股利政策理论的演进与评述[J].会计研究,2011,(10).

[2] 许日.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理论研究综述[J].财会研究,2010,(01).

[3] 李谦、陈妤.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分析——来自云南省的数据[J].财会通讯,2012,(02).

[4] 张欣.浅析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J].财会通讯,2010,(09).

[5] 胡苏、贾云洁.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通讯,2009,(08).

[6] Gordon MJ. The Savings ,Investment and Valuation of a Corporation[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62,(02) .

[7] Lintner J. Distribution of Incomes of Corporation among Dividends Retained Earnings,and Taxes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6(2)

[8] Rozeff MS. Growth ,Beta and Agency Costs as Determinants of Dividend payout Ratios[J].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1982.

[9] Shleifer A,Vishny R.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Finance,1997,(52) .

[10] Myron j.Gordon,“Optional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Policy”,Journal of Finance,May,1963.

[11] Jensen,M.C.andMeekling,wH.,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and capital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es,3(4),1976.

[12] Miller,M.H. and Modigliani F.,“Dividend Policy,Growth,and the Valuation of Shares”,The Journal of Business,October 1961.

[13] 屠巧平.公司控制权市场研究一从利益相关主体行为视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14] 万历、李小军.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变动与经营业绩相关性分析[J].财贸研究,2008,(06).

[15] 付书杰.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04).

盈利能力分析研究意义范文5

关键词:国有银行;资本总量;资本结构;资本充足性。

一、研究背景

完善的资本结构是实现公司平均资本成本最小化以及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根本,亦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所在。而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其资本结构相较于普通企业具有显著特性。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金融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外资银行的发展也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造成了一定威胁。因此为了实现商业银行经营价值最大化,对其资本总量,资本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有商业银行总资本及资本结构变动分析

1、国有银行资本总量变动分析

根据五大国有银行2008年、2012年、2014年三个时期的年报数据,整理可得各银行资本总情况。

通过图表1可以看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资本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其竞争力显著提升,为银行业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力量。由此可见我国国有银行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向好的。

通过资本总量的横向比较,不难发现资本总量最大的为中国工商银行,增长趋势最为明显的是中国农业银行。但资本增速均呈现下滑趋势,这可能受到金融脱媒与资产表外化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利率市场化的大环境和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保持总资本持续的增长率仍任重而道远。

2、国有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变动分析

(1)国有银行资本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本来源也不断优化改善。

在各大商业银行未上市之前,资本的主要来源为实收资本。其中,资本的增加对于实收资本的依赖性也很强。但上市之后,资本结构明显变化:对比2008年和2014年的数据发现,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的股本占资本比例分别从55.02%、89.49%、51.40%和49.98%下降到30.98%、43.23%、36.09%和26.72%。由此可以得出国有银行上市之后的资本也摒弃了先前较为单一资本占比过重的情况,拓宽为多渠道融资。

(2)国有银行上市之后盈利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对银行资本的贡献不断增大。2008年与2012年的数据对比发现,中国农业银行未分配利润增幅最小,仅有2.65%增长为4.14%,不足两倍。而其它各大银行盈利能力均实现较大程度提高。

(3)国有银行负债结构不合理

负债的规模是利润的基础,而负债的质量是流动性和安全性的保障。因此,需要对负债的规模和质量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合理安排负债的类型与规模,逐步形成高效稳健的负债体系。

而目前国有银行负债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负债率过高,负债资本结构单一。工商银行年报显示,其15年的资产总额为222097.80亿元,而负债总额达到了204092.61亿元,占银行总资产的91.9%,中国农业银行的负债率则达到了93.2%。较高的负债率显示了银行较高的杠杆率,有利于收益的提升,但是同时存在的较高的财务风险不容小觑。

国有银行的负债也主要以被动负债――各项存款为主。以15年数据为例,农业银行的存款占负债比重为81.7%,工商银行的该项比重也超过了80%。如何改变单一的负债结构,化被动负债为主动负债仍需国有银行不断创新与改革。

(4)资本充足率提升显著,核心资本充足率仍需提高。

随着国有银行纷纷进入国内外资本市场,不断融入全球化竞争,资本充足率大大提高。观察2014年的数据发现,国有银行中资本充足率最高的为中国建设银行,达到了14.59%,资本充足率变化最大的是中国农业银行,实现了3.45%的显著提高。尽管新的《巴塞尔协议》在风险加权资产中加入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更为严格,但国有银行仍保持较为理想的增长态势。这可能与我国国有银行已率先使用高级计量法,缓解部分资本压力有关。这也进一步要求各大银行充分利用各种资本工具,调整业务结构,在资本管理技术上有所突破。

同时,国有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核心资本作为维持银行的安全性与稳健性至关重要。虽然国有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均满足处于达标线以上,但其绝对值差强人意。依据银监会的政策导向,需要达到更高标准的要求,不能仅逼近达标线就高枕无忧。

三、资本结构改革的必要性

(1)资本结构改革意义重大。银行资本结构具有特殊性,综合观察不难发现,国有银行资本结构的改革,无论是注资,引进投资者还是上市,主要目的和结果都殊途同归――影响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及《巴塞尔协议》的严格监管下,各大银行需在达到国际和国内标准的基础上,将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作为监管和改革的重点。合理安排资本结构有利于国有银行以最少的融资资本,获得未来发展的资金来源和安全保障。正因如此,优化资本结构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2)资本结构改革需国有银行发挥重要作用。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市场经济的要求,现阶段保持金融的稳健性应作为第一要义。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银行应充分发挥银行业改革的主力军作用,在创新发展与防范风险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在合理有序扩大资本总量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资本结构改革。

(3)银行资本充足性包括资本数量充足性和资本结构合理性。优化银行的资本结构对于国有银行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确立科学的资本数量和结构,使得国有银行在满足国际和国内监管要求的同时,兼顾市场纪律规则。这不仅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国有银行稳健发展,也有利于其进一步改进经营和投融资策略。以期顺利转型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现代金融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发挥更大的竞争力。

四、优化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对策及建议

1、银行层面

(1)进一步拓宽资本金补充渠道

银行资金补充渠道包括依靠自身积累的利润留成,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对于上市银行而言,可以充分利用上市的优势,采取发行股票的方式筹措资金,与此同时也应加强风控机制,严密把控上市融资过程中潜在的各种风险。此外,国有银行的改革进程中可以积极尝试吸收民间资本,推动股权多元化和资本总额的持续增长,实现资本充足率的提高。

(2)降低不良资产比例

解决不良资产,降低风险资产,对于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改善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利于金融风险的防范。首先可以采用出售高风险资产的方式转移风险,从而降低高风险资产的比例。其中资产证券化不失为一个合理的方式,不仅可以快速收回贷款资金,加强资金周转,又可以实现资产结构的调整。其次,商业银行应注重发放贷款的质量,从源头进行控制,充分了解客户资信水平、信贷投向等信息,加强内部信贷管理体系的建设。

(3)调整收入结构

不同于西方国家银行多元化的盈利构成,国有商业银行传统收入来源主要为利息收入。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也在不断拓宽业务,提高资本的自身积累能力。因此,国有银行可以进行收入结构的调整来增加留存收益,进而提高盈利能力,具体措施有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对资产负债业务进行创新等方式。

2、外部环境

加强资本市场的管理,完善监管机制。第一,严格监督银行风险评估体系的合理性与准确性;第二,中央银行充分发挥其银行的银行的职能,规范商业银行的市场行为;第三,银监局谨慎制定处罚措施,对资本管理不合规的上市银行进行及时有效监控与督导。

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基础性决定了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进而影响其盈利能力。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加快和竞争的激烈性增加,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权重很大的国有银行将会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增加附属资本比例,并使之多元化;同时也会降低不良资本比率,调整收入结构,多渠道补充资本。总之,国有银行资本结构的发展趋势将更加顺应市场化需求,源源不断地为国有银行的持续盈利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马卿.浅析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J].金融市场,2010(2):76~78.

[2]张雪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4,(1)

[3]乔羽.《新巴塞尔协议》下我国国有银行资本管理问题研究[D].首都经贸大学,2004.

[4]姜波.商业银行资本金充足率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盈利能力分析研究意义范文6

关键词:地理位置;地理距离;股票收益率;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收日期:2017年4月13日

金融地理学的兴起与发展是从最近10年开始的,为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与管理、资产价格的发现等研究展开新的方向。理论分析可以发现,尽管国外对地理经济学的研究初步形成体系,地理对股市影响的研究在中国还较为零散,我国对于地理经济的研究基本于21世纪开始,而且不同于国外的信息披露制度使得中国股市中地理因素的定义与数据收集存在限制,相关研究较少,不成体系,但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的独特性(如区域发展的不均衡等特点)使得地理涵盖了大量信息,研究其对股市的影响具有必要性。本文试图在这一领域进行分析研究,相较于多数在股利政策与现金红利等公司治理角度切入研究的已有文献,本文从股票收益分析这一问题,具有新意;且更深入的研究了地理位置对不同特征公司的不同影响,有利于地理经济理论有所完善与补充,对现实也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一、关于地理位置影响资本市场理论分析

(一)文献述评。目前,主要是通过地理因素对市场各类参与主体包括上市公司及其管理者、机构投资者(如基金)、银行、证券分析师、审计师以及个人投资者等的投资决策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其对资本市场的作用,例如,地理对公司治理包括资本结构与股利支付政策的影响地理因素对基金绩效的影响,地理与证券分析师关系,地理距离与银行贷款间的关系,地理位置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地理对投资者偏好的作用这些研究有相似的逻辑,地理位置(是否位于经济发达城市或政治中心城市)或距离(各主体间距离)影响了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优势与沟通优势,从而产生了信息交易成本或加重了公司委托问题,进而影响了股价与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影响了投资者决策进而作用于股价。

(二)研究假设。本文研究股票收益率对地理因子的反应方向及程度,已有研究发现,地理位置偏远的公司,一方面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基础设施等的限制,公司可能盈利能力弱,股价及股利较低;另一方面因其离中心城市较远引致了高的成本与信息不对称,公司会制定稳定的股利政策以缓解委托问题,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司则有能力制定高的股价或愿意支付高的红利。经济发展好的城市,制度健全、金融资源较丰富、信息披露完全、股票价格市场化程度高;反之,越偏远、越落后的城市可得信息量越少,价格操控程度越强,受影响较大。因此,本文认为地理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为负,做出如下假设1:

假设1:公司地理位置偏远程度对市场股票收益率有负向影响,总公司越偏远,公司收益率越低,其地理敏感性越强。

地理也会对股票收益产生横截面影响,如Coval等的研究就发现投资者更倾向于本地的股票,尤其是规模小、高杠杆的公司;Hong等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不同对地理的偏好不同,小规模公司对地理的选择更敏感。因此,本文推测地理因素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会因不同特征公司而不同,提出如下假设2:

假设2:公司地理位置对于股票收益率具有横截面效应,即不同公司特征对距离位置的表现不同,规模小、新上市、高波动、盈利困难及成长型公司对地理位置更敏感。

二、实证检验

(一)变量定义。我们定义地理因子,包括地理位置Center和地理距离Distance。2005年中国住建部提出了“国家中心城市”概念,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范围内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多个方面,按普遍意义,它们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郑州、武汉,本文将这八个城市定义为“中心城市”Center;如果某一公司总部位于这八个城市中的任意一个,则变量Center为1,否则为0。另外,本文使用公司总部地址(选择实际经营地址)与其最近的中心城市之间在地图中的直线距离来度量地理距离Distance,这一数据是我们通过百度地图查询到各个地址的经纬度,使用EXCEL计算直线距离得出。实证中,我们取其自然对数lnDistance进行分析研究。

其他指标如表1所示,包括企业个股收益率指标及其他将用到的企业特征值指标。(表1)

(二)实证方法

首先,为检验假设1,我们参考John等与蔡庆丰和江逸舟的研究方法,用个股月平均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地理因子作为解释变量,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1)和(2)进行实证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茁0可以判断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大小与方向。

(■t)i=c+?茁0Centeri+■?酌it■+?着it (1)

(■t)i=c+?茁0InDistancei+■?酌it■+?着it (2)

其次,对于假设2的分析检验,我们参考了调节效应模型,使用0~1变量Center进行交叉项回归分析,测定企业特征对地理虚拟变量的调节效应,得出如下多元回归方程(3):

(■t)i=c+?琢CenteriXit+?茁Centeri+?酌Xit+■?兹itControlVarsit+?着it(3)

其中,i代表企业,t表示时间,X是企业特征向量,Center是企业地理虚拟变量,两者均进行了中心化处理,系数?琢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系数,这可以反映地理因子与企业特征对股票收益的交叉影响,即表明X特征的企业收益率对中心城市Center的敏感度。

(三)实证分析

首先,利用模型(1)和(2)对假设1进行验证分析,得出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发现:第一,单变量分析显示公司是否位于中心城市与市场平均收益率正相关。可能得益于中心城市公司集中、地区资源集中,无论是交易还是融资等公司运作方面都更多,能够获得更多收益,公司因经营良好能够制定高的股利政策,且位于中心城市投资者也更易集中,使其股市股价也能表现良好,最终使得公司股票表现出高的平均收益率;第二,公司地理距离与其收益率负相关,即越偏远地区的公司股票收益会越少,也验证了假设1。(表2)

尽管单变量回归结果中地理因子与股票收益率的关系在1%水平显著,符合预测,但系数较小,且加入控制变量后系数变小,推测是地理因子会因不同特征公司而影响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假设2进行进一步分析验证,即使用方程(3)进行交叉项调节效应分析,得出方程分析结果为表3,由表可得出:地理因子与公司特征确实具有条件特征效应,且不同特征公司对地理敏感度表现不同。如表3所示,公司规模特征与地理因子的交乘项系数为-0.0183,且在1%水平下显著,表明了公司规模减弱了地理位置对股票收益的影响,即公司规模越大,其地理位置对股票收益的影越不敏感,而小规模公司则对地理位置更敏感,假设2从公司规模特征来说可以验证。同理,上市时间特征减弱了地理位置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新上市公司对地理位置更敏感;公司波动特征增强了地理位置的影响程度,亦即波动率越小的公司对于地理敏感度小于波动率大的公司;股东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对地理因子的敏感性越强,这似乎与国外的文献不尽相同,可能因市场与国外市场市场化程度不同,此部分数据不能完全使用国外数据计算方法,故有一定的计算误差;关于成长性指标的条件特征影响,表3后三列也显示出成长型企业较之价值型企业对于地理因子的敏感度更甚,成长性能够增强地理位置敏感度。最后,对于资产有形性特征,方程交叉项系数不显著,与描述性分析结果相同,似乎说明了资产有形性特征不构成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表3)

三、结论

美国作为发达国家,且地区发展平衡,地区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差距并不明显,故对于其来说中心城市的意义并不大,地理因子对于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影响不够明显,因而其理论研究更偏重于国际水平下的研究;而中国作为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发展十分之不平衡,发达的城市从资源、环境、政策、发展程度等方面对于非中心的城市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地理因子对于公司收益的影响也是因这些差异而导致的投资者偏差或者公司委托-问题进而影响公司股票收益率。

本文研究地理因子对于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位于中心城市的公司更容易获得高收益,且不同特征的公司收益率对于地理因子的敏感度不同,规模越小、公司上市时间短、收益波动率大、盈利能力弱及成长型公司均对于地理的反应更强烈。

主要参考文献:

[1]John K,Knyazeva A,Knyazeva D.Does geography matter Firm location and corporate payout policy[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1.101.

[2]Arena M P,Dewally M.Firm location and corporate debt[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2.36.4.

[3]Teo M.The Geography of Hedge Funds[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9.22.9.

[4]Malloy C J.The geography of equity analysis[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