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环境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环境分析范文1
中国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是说孟母特别重视周围环境对孟子的直接影响。起初,孟子家住一片墓地旁,常常看到埋死人,于是就学做埋死人的游戏。搬到集市旁边后,孟子每天看到的是小商小贩的经商活动,于是又学做买卖的游戏。最后搬到一个学宫旁边,孟子每天看到的是文质彬彬的学生,于是也学着做一些文明的游戏。有人专门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研究,他把一对双胞胎的女孩子,从小分开,一个留在大城市的家庭里,一个被送往边远的森林里随亲戚生活。两个孩子的遗传素质大体相同,由于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同,这两个孩子个性发展完全不同。留在城市的孩子喜欢读书,智力发展较好较快,也比较文静;而在森林附近的亲戚家长大的孩子,则不想读书,身体很好,会爬树,也很灵巧,性格很开朗。这都是家庭环境影响的结果。所以我们要设法为子女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社会环境
家庭社会环境,是指由家庭居住区域所形成的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社会区域,其社会成员的成分不同,所从事的职业不同,生活习惯、社会风气也就不同。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当地的社会生活习惯、社会风气,总是要渗透到家庭生活中去的,从而影响家庭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进一步影响到子女的成长和发展。比如,农村的家庭和城市的家庭相比,周围的社会生活习惯、社会风气就有所不同。
家庭居住城区,对子女的交友也有影响。某一地区知识分子家庭集中,那么孩子们的朋友中知识分子子女多;住在工矿区,则孩子们的朋友中工人子女多。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相互之间接触,交往多,相互影响作用是很大的,有时超过了家长、教师等成年人的影响。这是因为同龄的孩子,心理水平接近,有共同的思想感情,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语言。尤其是青少年,他们一般都特别重友情,讲义气,相互之间非常理解、信赖。有时父母、教师讲的话,不见得都相信,而朋友之间都是相互信任,常常是无话不谈,因此,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也很大。作为家长,应该重视和发挥家庭社会环境以孩子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作用。
家庭学习环境
要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物质环境。这里的物质环境通常是指安静明亮的学习场所。有条件的家庭可设置孩子专用的书房,高矮合适的桌椅,用于补充光线的台灯,专放各类书籍的书橱或书架等。试想如果孩子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今天在床上学习,明天椅子上凑合,怎么能把学习搞好呢?值得提醒家长的是物质环境的创设应视家庭经济条件而定。因为好的物质环境只不过为孩子学习提供了有利因素,并不与学习成绩成正比。条件优越的家庭,要防止孩子“养尊处优”,家长要积极引导他们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勤奋学习。
有了必要的家庭物质环境,还要注意它的整齐清洁和文化气息。一般说来,整洁有条理的环境会给人以美感,它不仅使孩子感觉心情愉悦,同时还有利于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的举止与良好的习惯。相反,污浊杂乱的环境,不仅会使孩子心情烦躁、抑郁,而且也容易养成松懈、懒惰的不良习惯。因此,家长应充分注意室内环境的整洁。家庭环境除了整洁以外,还要反映出文化气息,如在墙上贴些革命伟人、英雄人物或科学家、学者的画像,显然是有利于孩子的文化熏陶和修养的。
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是子女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这种条件和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构成家庭生活环境的因素: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生活方式。
在我国现阶段,家庭结构中核心家庭和主干大多数。
核心家庭,即父母双全,有一个或两个以上孩子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的特点是人口数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密切,家庭的内聚力比较大。有矛盾也好处理;父母接触子女的机会多,直接交往多,对子女施行教育也比较顺利,一般不受外界的干扰;子女和父母关系密切,根本利益一致,利害攸关,能做到全力以赴,肯下功夫,肯进行智力投资,有教育的自觉性和迫切感。
主干是由祖父母、父母和子女三代人构成的家庭。家庭成员的层次较多,人口数量多,在这种家庭里,祖父母可以协助父母照顾、管理、教育第三代,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爱和更充分的教育,生活上的照顾和日常的管理也比较周到。老年人对孩子生活的照料更有经验,老年人一般也比较耐心、细心,能较细致地体察孩子的心情,教育工作也会做得更深入细致。家庭中的老人,需要儿女照顾,孩子也容易从父母身上学到关心、照顾老人的好品质。年老的祖父母,教育思想中的传统意识可能多一些;做父母的年轻一些,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旧意识少一些。做祖父母的对于隔辈人更疼爱,容易娇惯溺爱,而做父母的一般理智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思想容易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教育态度、管理方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很可能出现差别或矛盾,这样往往不利于孩子进行教育。另外,在有些三代人一起生活的主干家庭里,有的婆媳关系、父子关系不协调,有矛盾,经常闹意见,甚至争吵不休,那对孩子的成长就更为不利。因此,要克服这些家庭的消极影响,充分发挥老年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
和谐温暖的家庭,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显得特别重要。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相处和睦,充满友爱,这样不仅为孩子学习提供了一个安宁的环境,使孩子学习情绪稳定,而且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能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达到学习目标。相反,如果家庭关系紧张产生危机乃至情感破裂,如父母离异等,会使孩子产生恐慌不安的情绪和自卑、孤独等不良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其学习。调查证明:父母情感不和或离异的孩子有90%以上成绩较差。因此,家长应努力为孩子学习创设和睦友爱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分析范文2
【关键词】学习困难学生 家庭教育环境 质性研究
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ies,LD)研究问题是近30年来国内外心理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这项研究对如何提高此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重要意义。
有关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历代教育家都有论述。研究者通过查找文献得出表1如下:
基础教育环境中的所谓的学困生大都属于这一类型:即“学困生”指的是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学习成绩未能达到同其智力水准相称的学业不良的学生,而这种不良是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即通过教师的耐心指导、家长的积极配合及本人的奋发努力,最终还是可以达到学业优良水准的学生。
就笔者了解,大约有70%的学习困难学生是因为家庭教育环境不良所导致。经选取某学校小学、初中、高中三阶段学生,运用质性研究之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就学习困难学生家庭教育环境具体分析总结如下:
一、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一个过于严厉,一个过于宽松,孩子无所适从,不信任父母,对学习丧失热情,学习动机不足,学习过程中出现知识的脱节,即所谓的掉链子现象。
二、父母教育方式一致但对孩子学习过度干预,从而让孩子感到压力太大,学习上消极被动,长此以往因缺乏学习积极性而厌学导致学习困难。
三、隔代抚养,源于祖父母的溺爱而疏于管教。父母忙于工作或外出务工,对孩子学习不闻不问,把孩子交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老人过分溺爱孩子,造成孩子不求上进、我行我素,缺乏自制力,逃避学习。这一点在农村较为常见,因此留守儿童成为一个问题备受关注。
四、单亲家庭父母一方爱的缺失。因父母一方离世或父母离异,有一方抚养带来的爱的缺失导致孩子性格孤僻,不合群,学习上遇到困难不主动求助,放任自我导致学习困难。
五、因父母离异,生活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得不到足够的关爱。他们会经常遭遇一些矛盾冲突,情绪不稳定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学习上出现掉链子的现象。
六、家庭条件优厚,父母对孩子疏于管教,任其发展。这类学生在当今众多学习困难学生中所占比例约为50%,在学校、班级里,他们呼风唤雨,左右逢源,对老师也是不屑一顾,上学对于他们来说,就是选择一个可供玩乐的场所。
转化学困生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家校联合,需要社会的支持,需要教师、家长乃至学困生三方积极团结、配合,才能谈得上出效果。改善学习困难学生的外界环境成为家长和老师们的共同责任和目标。具体对策就是家校联合,改善教育环境。
作为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学校要设立学困生帮扶计划和措施,并列入教师的评价机制之中,以保证这项工作的持久进行。同时,建设并利用好心理健康教育基地,让心理辅导人员对学习困难学生给予人文关怀、自信心训练和必要的心理辅导。
另外,还需要家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家长和学校通过各种可行方式及时、有效地沟通,对于学生的最新情况需要家长和班主任坐下来进行必要的洽谈。学校可在一学期内安排两到三次大型家长会,提供平台,让老师和家长之间就某一个孩子的具体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平时,班主任可以每月安排一次本班学生家长见面会,就不同学生的问题,一起集思广益,商讨解决办法,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远离不良因素干扰,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还可以减轻老师和单个家长的心理负担,让孩子感觉到大家都在关心他,这个社会是充满爱和力量的。
教育是全人的教育,旨在让每一个孩子获取知识的同时让心智得以健康发展。积极关注并有效转化学习困难学生,应该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
【参考文献】
[1]刘万玲.学习困难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5(12).
家庭环境分析范文3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家庭环境;相关分析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分析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科重点研究领域。本课题组于2005年对柳州市1781名小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对家庭环境因素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柳州市4所小学三、四年级1781名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903名,女生878名,年龄8~10岁。
1.2方法
1.2.1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等编制《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为调查工具,全量表由8个内容量表和1个效度量表构成。8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A)、对人焦虑(B)、孤独倾向(C)、自责倾向(D)、过敏倾向(E)、身体症状(F)、恐怖倾向(G)、冲动倾向(H)。每题有“是”与“否”两个答案供选择。以各内容量表得分≥8分及总分≥65分界定为有心理健康问题。
1.2.2小学生家庭环境的调查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该量表包括90个问题,归为10个因子来评价家庭特征,分别为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等。
1.2.3调查及统计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利用团体测试方法,由经过培训的测试员对样本进行测试,每所学校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测试,4所学校在一个月内完成测试。利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软件》及上海《惠诚心理测试软件》进行原始数据处理,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分检出率为4.49%,各项检出率依次排序为: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对人焦虑、恐怖倾向、孤独倾向、冲动倾向。见表1。
2.2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除恐怖倾向外,其它各因子分男生高于女生,两组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
2.3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以小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分为因变量,家庭环境各因子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这些特征得分越高的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少;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道德宗教、控制性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有消极影响,这些特征得分越高的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越多。见表3。
3讨论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分检出率为4.49%,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高达64.79%,远远高出国内其它学者的研究[1-3],表明所调查的4所学校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其原因可能是抽样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享有特殊地位。但父母的“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思想也同时给他(她)们增加了许多心理上的压力,生活上的关爱与学习上苛求形成一对矛盾,这一对矛盾对于生理发育、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的小学生而言,便形成了心理冲突,使他(她)们无法适应[4]。同时父母过高的期望带来的沉重学习负担剥夺了小学生本应快乐的童年。调查的学生几乎都在课余参加过特长班、数奥班或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孩子没有自己娱乐的时间,得不到充足的休息,不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也有学者研究发现: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水平处于小学阶段的一个低谷,可能与三年级开始出现-些复杂的学习任务,此时的学习任务高于心理发展的所能承受的压力,心理发展的相对滞后所造成的[5]。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8个因子与家庭环境的10项家庭特征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表明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承诺,互相帮助和支持,并直接表达情感,彼此倾听和倾诉,家庭成员对政治、社会、智力和文化活动的兴趣较浓,比较重视在文化知识上的积累、进步,在家庭中鼓励参加社交,有一定的娱乐活动,家庭气氛比较融洽,在安排家庭活动和划分责任时有比较明确的组织和结构,家庭中的活动有一定的计划性,这些对小学生心理发展有着良好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公开表露愤怒,攻击情绪以及相互之间矛盾对立的程度高,太强调成员的独立性,把一般性的活动如上学或工作,看作是成就性或竞争性的活动,过于重视伦理、宗教和价值观,并使用固定家规和程序来安排家庭生活,则对小学生心理发展起着消极的作用[6,7]。家长心理不健康对儿童心理发展会产生严重影响,有研究结果显示学习不良儿童家长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等方面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组,提示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也相对低于正常儿童组的家长,虽然其因果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但学习不良儿童家长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必将继续影响学习不良儿童的身心健康[8]。
本研究结果提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与其家庭环境因素有关。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则是引起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及时化解矛盾,营造融洽的家庭气氛,增加对各种知识的兴趣,培养、拓展兴趣空间,有条不紊地安排家庭生活,明确家庭角色功能,承担应有家庭义务,是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环节。
4参考文献
[1]王玲凤.小学高年级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04,26(4):286-288
[2]张建扬,吴桃林,朱伯相.连云港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2,18(4):240-242
[3]杨洪猛,高松,傅金芝.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6):416-418
[4]彭厚鹏,罗五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医学与社会,2004,17(5):37-38
[5]杨碧秀,程灶火.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270-272
[6]周燕.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环境因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18(2):19-24
[7]马梁红.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与干预的研究现状.华夏医学,2004,17(5):852-853
家庭环境分析范文4
一、家庭环境对高中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影响
情感教学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地说,高中开展教育科研,既有着科研机构无可比拟的优势--直接在实践中操作,科研效果较好;又有着客观的限制--教师非科研专业人员,科研技术性含量难以达到高度。扬长避短,才能提高教师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升科研的价值。现代高中教育科研在发展中总结出了"校本"理念,这一些新鲜的、效率较高、适应性较强的理念,值得每一位科研管理者认。真推敲,并在管理中深入落实。
二、对策与建议
1、关心孩子的兴趣、能力和志趣
丰富性和复杂性并存共同愿景(SharedVision)是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价值观,一个总的"聚合"的任务,一个总的概念。是一个组织团结起来创建一个共享的愿景,并整合个人愿景,主动和真诚地为组织建立了一套引导学习的原则和行动规则。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习"。学习是丰富的内在力量的组织和个人,组织和个人的发展目标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学校为基础的教学理念涉及到集体经济组织,也是一个专业学习社群。作为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基础上,建立一个共同的愿景,是一个集学习,教学和学校为基础的组织,交流的学校为本的理念,从学校为本的经营理念教学整体发展的考虑,开展团队学习,自我超越,并最终。在现代教育中,以学校为本的理念,教学模式的建设已成为学校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
2、互相尊重爱护、以理相待
有些家长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愿意接受这方面的宣传教育,不相信自己的子女会出现心理障碍,把他们的过失行为、违规行为统统视作对其管教不严所致。对子女的某些需要不选择地满足或根本不理睬,常常拒绝他人对其子女的心理帮助或轻描淡写地处理子女的心理问题。示范的方式为了是这一目的更好的发展,要了解人的发展规律,要了解学生的发展规律,要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团队精神的教师,搭建一个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传授经验和交流的平台,积累丰富的情感教学法的教学因素的教师,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以看出,以学校为基础的教学理念建设的必要性。
教师移情及对学生的期望形成积极的良性循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出现教师的移情和期望,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有自己的特殊价值。教师的情感教学法活动在教学语言的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忽视了发挥教师在校本此功能的教学理念,以学校为基础的地位不断下降,哲学教学,教师的运作正常化,极大地阻碍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发展。人本思想下运用语言艺术人本思想教育的改革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强调学习的过程。应关注教师与学生的理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决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能力的教育,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探索,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以反映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的学生参与多元化概念评价中。在人本思想下教师要懂得语言艺术,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幽默化语言,注意情感教学法式语言的使用,让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和谐,这样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率。
3、营造温暖和睦的家庭气氛
有些家长能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子女成长的作用,也能从自身出发,在做好自己的心理状态调适的过程中,选取对子女的心理保健途径和手段,但或因工作原因,或因个人性格等因素,对子女进行心理保健并不能切中要害,或不能持之以恒,有的则采取教训的口气强迫子女接受或要求子女仿效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高中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历来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之一。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的把"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作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
加强情感教学法教学建设,有助于教师专业的提升加强课堂校本建设的教学理念和教师的参考,为教师建立一种机制,相互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团队精神的教师,搭建一个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传授经验和交流的平台,积累丰富的情感教学法的教学因素的教师,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以看出,以学校为基础的教学理念建设的必要性。在自己、老师、孩子的共同努力下,给予子女恰当的心理保健,使你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与学生互动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建立以学校为基础的哲学教学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适应,以学校为基础的系统是教育部加强教师的工作,促进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以学校为基础的教学理念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战略,已被广泛认可。校本的理念进行教学活动,是的教学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建设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帮助学校为基础的教学和研究,以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情感教学法交流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运动教学中,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现代高中教育科研在发展中总结出了"校本"理念,这一些新鲜的、效率较高、适应性较强的理念,值得每一位科研管理者认.真推敲,并在管理中深入落实。
结论
高中生家庭环境及个性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系高中生的学习成绩受到家长、教师的高度重视,对高中生本人更具有重要意义。是哪些原因导致学习成绩不佳?如何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高中生学习成绩?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工作者正积极探讨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张效锋;刘巍;;基于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学生学科成绩的比较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家庭环境分析范文5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fluoxetine combined therapy with antipsychotic drugs with the clinical effect of forcing the symptoms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Selection methods: January 2016 - November 2016, our hospital 88 cases suffering from symptoms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group of 44 cases,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ith conventional schizophrenia disease, drug treatment group with fluoxetine combined therapy with antipsychotic drugs, for a period of time after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effect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forced symptoms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ith fluoxetine combined therapy with antipsychotic drugs effect is remarkable, is helpful for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的一种,发病时症状较严重,该疾病的发生通常是源于一些家族性遗传的精神疾病,或是一些社会压力对精神造成的影响[1]。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重最为常见的就是强迫症状,这一症状贯穿于该疾病的各个时期。当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强迫症状时,病情的严重程度会大大增加,给治疗带来困难,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也会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对氟西汀联合抗精神分裂药物的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8例,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40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52.2±1.6岁。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进行了详细诊断确定符合精神分裂症标准,并且在近期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和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情况。按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4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模式下的治疗,主要使用喹硫平对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状进行控制。在给患者口服喹硫平的时候为防止患者产生不适症状,要注意用药的循序渐进,治疗第一天的时候,服药2次,每次25mg,随后按隔天增加25mg的方法,使用药剂量增加至每日380mg左右;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一样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同时还服用氟西汀进行联合治疗,氟西汀的用药量保持每天1次,每次30mg左右,具体剂量需要根据患者患病的严重程度确定。2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为8周。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病情进行统一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组要分为,无效、有效、显效和痊愈四个等级,无效是指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没有得到任何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有效是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病情有所改善;显效是指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精神分裂症的发作次数显著减少,发作时的症状也明显减轻;痊愈是患者在治疗后疾病完全被治愈。
1.4 统计学方法
检测数据用SPSS18.0分析,用(±s)表示,P
2.结果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结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方面的疾病,患者在发病时常表现为思维不清晰,对外界的感知能力下降或出现认知时空上的紊乱,以致出现一些反常行为[2]。强迫症是神经性疾病,患者会出现观念、行为上的障碍,且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强迫症的发病原因一部分是家族遗传病史,另一方面可能与患者的生活环境或用药历史有关。一般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以下一些特点:认知能力缺失或伴有不同程度焦躁不安的情绪;情绪波动较大,外界环境的轻微变化都可能会导致患者情绪的不稳定;患者的人格不完整,正常的社交活动无法正常进行[3]。伴有强迫症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不仅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还与治疗中使用药物的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临床治疗中,要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病情,就需要从精神分裂症和强迫症两个方面入手,双管齐下,同时进行治疗。在以往的治疗当中常常单纯的使用喹硫平等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只对精神分裂症有减轻的效果但却不能改善患者强迫症的症状,从而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延长了治疗时间,也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4]。氟西汀作为一种抗抑郁药物,在对强迫症症状的改善上也有着显著的效果,它能够阻碍神经细胞与血清素的结合。在本次试验研究中可以看到,使用氟西汀进行联合治疗组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97.7%,较对照组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表明氟西汀联合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治疗效果较好。另外由于氟西汀分子的特殊性,使得其不容易被消化道中的消化酶分解,所以即使是口服液不会影响到氟西汀药效的发挥[5]。氟西汀在进入胃肠消化系统中利用血浆蛋白这一载体被运输到社体的各个部位发挥效果,患者一般在持续用药两周左右,体内的血浆浓度即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增强了患者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这对提高抗精神病药物的药效也起到了帮助。
综上所述,使用氟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马敬, 王宁. 氟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J]. 安徽医学, 2015, 36(10):1209-1212.
[2]陶云海, 申变红, 朱春燕,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后肝脏及血脂变化情况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16, 14(4):559-560.
[3]徐良雄, 高卉, 曾德志,等. 药物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海南医学, 2016, 27(3):407-409.
家庭环境分析范文6
【摘 要】大学生村官法律地位不被
>> 社会支持视域下就业支持网络的建构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大学生求职社会支持量表的编制 大学生社会支持获得策略的研究 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建构 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文献综述 大学生网络依赖与心理需求\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的调查与研究 大学生创业教育社会支持网络与保障体系的构建 贫困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分析 社会支持对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分析 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压力应对机制研究 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在自尊和网络偏差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 高职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家庭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个性特征和社会支持的研究 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成人依恋社会支持的关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 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吴越,《我国空巢老人社区养老问题的理性分析与解决对策》[N],科技创业月刊,2012年11期。
[3]牛芳,《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D],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