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基础工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光伏基础工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光伏基础工程

光伏基础工程范文1

“2010年全国电视覆盖及收视调研成果”于2010年10月29日在京揭晓。该项调查始于1999年,已经连续进行了12年,由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策划执行。调查范围为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和港澳台地区暂缺),是当前国内规模最大、最全面的电视覆盖及收视状况调查之一。

本项调查采用分层不等概率多阶段抽样,由中国科学院著名抽样专家主持设计,由国家统计局评定的高级统计师全面控制调查执行过程,调查结果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国家广电总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的国家级统计学、传播学专家每年进行评审鉴定。本次调查在2009年的基础上再次扩大抽样点,进一步调整样本量配置,最终确定抽样点数512个,获得有效问卷18493份。在95%置信度下,抽样误差控制在1%以下。

一、卫星电视传播通路趋集中,有线与卫星接收比例渐重

2010年我国广播电视传输格局变化较大,卫星电视传播通路呈现集中趋势:一方面,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继续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普及比例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直播卫星经过多次加密调整对非法接收设备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同时也改变了一部分电视观众的接收方式。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8月,全国居民主要通过省市区级有线电视公共网(模拟网)接收各卫视频道,使用规模达1.74亿户,普及率超过半数;有线数字电视、自备卫星接收天线两种接收方式构成强有力补充。其中,以城市市区、县城及镇为主要分布区域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总数首次破亿,普及率窜升至28.9%;受直播卫星加密影响,以农村地区及偏远地区为主要分布区域的自备卫星接收天线使用比例出现反弹,达到10.9%,同时直播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方式的使用比例降至3.8%。另外,电视观众节目信号接收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状况并存在加速增长的趋势,电视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已不满足于接入有线电视公共网等某一类别的信号传输方式收看电视节目,多层面、多角度接触视频类节目的态势逐渐明朗。

2010年,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稳步推进,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10年8月,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达10044.5万户,较去年同期增长73.6%。其中,广东、江苏与湖南位列前三甲,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量均超过800万户,占全国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市场份额均达8%以上;山东、湖北、贵州三省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均达到500万户以上,占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份额均达5%以上;河北、山西、云南、河南等10个省(市、区)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均突破300万户,规模显著。

二、卫视累计覆盖人口创新高,省级地面频道覆盖率攀升

2010年全国卫星电视频道累计覆盖人口又创新高,达到390.7亿人次,较去年增加22.7亿人次;1999~2010年12年间持续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11.7%。其中,15家中央电视台频道、2家中国教育电视台频道的全国累计覆盖人口共计达到154.4亿人次,12年年均增长率为9.6%;省/副省/市级卫视(注:自2010年起,山东教育电视台划归省/副省/市级卫视频道群,以下同)全国累计覆盖人口达236.2亿人次,12年年均增长率为13.3%。15个中央电视台频道中,中央一套、中央七套、中央二套等6个频道的全国覆盖人口均超过10亿;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全国覆盖人口超过8亿。43家省/副省/市级卫视中,浙江卫视、山东卫视、江苏卫视等8家卫视频道的全国覆盖人口均已超过8亿;新疆卫视、吉林卫视、天津卫视、云南卫视等7家卫视频道的全国覆盖人口增长量均在1亿以上,其中新疆卫视受益于政策落地的独特优势,全国覆盖人口规模较去年翻了一番。

近年来,国家一些大的经济举措从沿海逐渐向内陆转移,一批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正在形成,省级地面频道作为区域强势媒体对于企业开拓当地市场的巨大作用日益成为企业整体媒介战略所必需。受此推动,近年来省级地面频道逐渐加大覆盖力度,不断提升自身覆盖价值,并积极培育打造频道品牌,覆盖进展非常显著。数据显示,2004~2010年省级地面频道已经连续7年覆盖率水平保持稳定上升态势。2010年,全国省级地面频道在本省的平均覆盖率再创新高,达到62.1%,较去年同期增长5.2个百分点。

三、卫视频道平均月到达观众再增长,电视收视上行趋缓

月到达人数是反映频道收视的重要指标之一。调查显示,近年来全国卫视的平均月到达观众数量持续增长:2010年全国卫视频道平均月到达观众达到4.14亿,较2009年增加0.1亿,2005~2010年6年年均增长率达9.9%。其中,15家中央电视台频道、2家中国教育电视台频道的平均月到达观众人数达到6.05亿,较去年同期增长0.12亿,6年年均增长率为7.4%;43家省/副省/市级卫视(包括山东教育电视台)平均月到达观众人数达到3.39亿,较去年同期增长0.17亿,6年年均增长率达13.8%。

四、电视娱乐功能强化,电视剧、电影类节目喜爱率上升

2010年全国电视观众最喜欢的节目类型首推电视剧类,喜爱率达到69.2%;其次是新闻、时事类,喜爱率为65.9%;综艺娱乐类、电影类与法制类节目分列第三、四、五位,喜爱率均超过20%。与2009年同期相比,喜爱率排名居前五位的电视节目类型中,电视剧类与电影类节目均实现了一定幅度的提升,分别增长了0.4个、1.1个百分点;相比之下,新闻、时事类、综艺娱乐类与法制类节目均呈现下滑态势,下降幅度分别为1.0个、2.5个和4.6个百分点,这表明,电视节目的娱乐功能逐渐强化,专业化的新闻查阅、综艺及法制节目收视和喜爱则慢慢向其他传播通路转移分散。

五、电视媒体接触频率居榜首,新媒体接触程度均有提升

2010年,电视仍然是传播最为广泛的媒体类型:85.7%的观众几乎每天都会接触电视媒体,平均接触频次达到5.2天/周。网络媒体稳居第二位,平均接触频次为1.8天/周;路牌、站牌等户外媒体跃居第三位,平均接触频次达1.7天/周。与2009年同期相比,2010年全国电视观众对电视的平均接触频次首次下滑,对广播、报纸与杂志三种传统媒体的平均接触频次保持不变,对各种新媒体的平均接触频次均有提升。其中,户外媒体的平均接触频次提升最大,较去年增长了0.6天/周,并超越传统媒体中的报纸;网络媒体、公交、地铁等移动电视的平均接触频次相继攀升,均增长了0.3天/周;手机报、手机电视等手机媒体与电梯、超市等楼宇电视的平均接触频次较去年均增长了0.2天/周。

六、电视广告接触最多,网络、手机媒体广告信任度增强

电视广告堪称最有效的广告表现形式,在电视观众中的接触率最高,高达99.3%;户外类的广告接触亦较为普遍,墙体广告与路牌、站牌等户外广告在电视观众中的接触率均达50%以上,公交车等车厢广告的接触率也在45%以上;网络广告接触率逼近报纸广告,两类广告的接触率均达40%以上;杂志广告、楼宇电视广告、移动电视广告、手机报和手机电视广告等多种广告形式均实现一定比例接触。就广告信任状况来看,全国电视观众对各类型广告的信任度趋于集中,但整体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在所考察的14个广告类型中,电视广告的信任度最高,达到38.7%,手机报和手机电视广告的信任度最低,为29.5%,车载广告、楼宇广告等新的广告形式逐渐为广大电视观众所接受并获得认可。

七、有线数字电视认知程度提升,节目多、效果好受肯定

随着有线数字电视的持续稳定推广,电视观众对于有线数字电视的认知程度与认可程度均有所提升。调查显示:2010年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对有线数字电视的满意度达到46.9%,其中表示“满意”的比例为11.3%,表示“比较满意”的比例达35.6%。与2009年同期相比,有线数字电视观众对有线数字电视的要求升级,满意度略有下调,表示“满意”的比例下降了1.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持续的使用经历与良好的收视感受逐渐修正使用者对于有线数字电视的认知,表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分别较去年下降了3.6个、0.4个百分点。

有线数字电视以容纳节目数量多、收视效果好、节目观看方便、信息服务多等一系列传播优势赢得使用者的认可。通过对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的使用满意原因调查发现,高达71.5%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满意有线数字电视的“节目数量增加,选择性更多”;对有线数字电视的“收视更清晰、画面效果更好”表示满意的比例达到68.9%;此外,30.1%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满意于有线数字电视“增加了节目预告、提高了节目观看方便性”;另有20.8%的使用者满意于有线数字电视的“信息量很大、可以享受到更多信息服务”特性;“娱乐功能增多”、“整体服务质量更好”以及“可以购买并收看喜爱的频道”也均有一定比例提及。

八、IPTV回放与点播受欢迎,手机电视高知晓却低使用

随着三网融合政策层面的不断明朗与试点工作的相继开展,IPTV作为广电与电信双向探索的三网融合核心业务获得更大发展。调查显示:2010年全国IPTV用户达到297.0万人。IPTV用户经常使用的IPTV功能主要包括电视节目回看、视频点播和观看电视直播节目三项,使用比例分别达到84.3%、69.5%和57.2%。IPTV用户对IPTV使用表示满意的地方突出表现在点播节目多、收视效果好、节目选择多、可以回放等几个方面,提及比例均在40%以上。

受到电信系统3G网络建设与业务推广不断推进以及广电系统CMMB手持电视快速发展的双重推动,2010年我国手机电视获得较大发展。调查显示,全国电视人口中知晓手机电视的比例超过六成,不过手机电视的实际使用比例相对较低,仅有9%的全国电视人口表示看过或者曾经看过手机电视。手机电视的使用及观看较多分布在上班或学习中途消遣时段,比例达到43.4%,此外有14%左右的比例分布于乘车或等车时候。就手机电视用户使用手机收看的视频节目类型来看,新闻、时事类、电影类、综艺娱乐类、电视剧类与体育类节目位列前五,收看比例分别达到37.2%、36.5%、30.9%、24.2%和18.8%,手机电视以娱乐消遣和信息搜索为主的功能展露无遗。

九、农村消费市场持续火爆,新媒体接触程度逐渐扩大

受到连续3年农村地区“家电下乡”活动的持续推动,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拥有数量已经相对富足:大众家电的普及率处于较高水平,通讯类及交通类耐用消费品迅速普及,冰洗类家用电器拥有比例普遍增长。调查显示,2010年全国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的耐用消费品种类进一步丰富,其中,手机/电话/PDA、普通彩电、洗衣机、冰箱/冰柜、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居前五位,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的拥有数量分别达到95.3部、94.1台、81.6台、72.9台和70.5辆。值得关注的是,手机/电话/PDA本年度首次超越普通彩电,登顶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数量榜。

光伏基础工程范文2

关键词:渔光互补;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水土保持措施

由于常规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压力的增加,世界上更多国家加强了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支持。近年来,国际上光伏发电迅猛发展,国内能源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清洁能源开发生产能力日渐提高。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采用“板上发电、板下养殖”的渔光互补光伏应用形式,既能实现浅水水面上光伏发电,又能在水下开展水产养殖,高效地利用了水资源和土地,实现了渔光互补。项目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更能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但是,工程建设也可能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升压站、进出站道路、光伏阵列及集电线路沟槽等建设活动,若不采用合理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易产生水土流失。泥沙进入周边道路、海域、水塘及农田等,导致道路交通受阻,甚至使周边海域及水塘水体内悬浮物含量增高,农田被掩盖。因此,为防治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尽可能地降低水土流失危害,必须在工程建设前开展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设计。目前,国内渔光互补项目开展处于起步阶段,水土保持设计经验欠缺,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不合理,防治分区内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不完善,给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及其后续实施造成困难。本文以科太新能源惠来县岐石镇5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一期工程水土保持设计为例,结合相关工程设计经验,对渔光互补发电工程水土保持设计要点进行分析,为类似工程的水土保持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科太新能源惠来县岐石镇5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一期工程拟建场址位于揭阳市惠来县岐石镇。本工程为光伏电站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26MWp,预计年上网发电量3282.3万kWh。工程建设内容包括110kV升压站、光伏阵列、场内检修道路和集电线路四部分,共布置为1个升压站、26个光伏阵列、26座逆变升压室、3km长的场内检修道路和4.7km(单回电缆线路长度)长的35kV集电线路,共安装250Wp的多晶硅光伏组件104000块。工程总投资24700万元,水土保持总投资107.74万元,总工期3个月。工程建设总用地面积40.59hm2,其中永久用地1.33hm2,临时用地39.26hm2;土石方挖方总量1.36万m3,填方总量4.64万m3,借方3.90万m3,弃方0.62万m3。项目建设场址处于平原地区,地貌类型为水面。场址范围内地势总体较为平坦、开阔。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9℃,年平均降水量为1810mm。项目区地带性土壤主要为赤红壤,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场址内林草植被覆盖率约为30%左右。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容许值为500t/km2•a。本工程任务及建设内容比较典型,具备了一般渔光互补发电工程的特点,水土保持设计的重点应放在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设置等方面。

2施工组织及方法

2.1施工组织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项目区占地均为虾塘、鱼塘等,无法在红线范围内布设施工营造区,因此将施工营造区布置在项目区红线外较为平坦的荒草地上。在施工期间集中设置1个施工生活区,区内设置混凝土搅拌站、砂石料堆放场、钢筋加工场,生产用办公室和生活临时住房等。光伏电池钢支架就地组装,不集中设堆放场地。集电线路沿场内检修道路一侧敷设,施工平台直接利用场内检修道路,分段施工,开挖后土方堆于场内检修道路,电缆架好后尽快回填。

2.2施工方法简介

升压站:升压站征地按最终规模一次性征地,施工前先进行四周挡墙围墙的施工,施工围蔽好后进行场地平整,这样可减少水土流失的影响范围。场地平整后,进行站内建筑物基础施工,再进行站内建构筑物施工。电控楼及生活消防水泵房基槽土方采用机械挖土,预留300mm厚原土,用人工清槽后进行基础砼浇筑及地下电缆沟墙的砌筑、封盖及土方回填。升压站施工采用机械与人工结合的施工方法,采用大型机械施工,土石方基本实现了随挖、随运、随排,避免了施工场地临时堆放,减少了工艺环节,控制了土石方流失量。光伏阵列:光伏阵列主要布置在鱼塘和其他草地上,无需进行场地平整。光伏阵列采用预制管桩基础,首先进行地基处理,对于占用鱼塘和水渠的部分,先抽干水,待塘底晾干后用脚手钢管搭设防护栏,铺设3cm的钢板,吊桩采用一点吊法。阵列支架采用镀锌螺栓连接,逆变升压室基础施工采用预制管桩加承台。变压器、逆变器及相关配套电气设备采用吊车将逆变器吊到安装位置进行就位,固定在基础预埋件上,焊接固定。光伏阵列基础施工采用预制管桩基础,其扰动强度小,尽可能地保护了原状土,整个工程施工中没有采用爆破等有潜在破坏因素的工艺。集电线路施工:35kV集电线路施工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方式。其中,沿道路敷设的部分电缆在道路施工时已预留管沟,减少了土石方二次挖填,施工平台直接利用施工(检修)道路或修建临时道路兼作施工平台,电缆架好后尽快回填,利于水土保持;沿荒草地布置的电缆敷设以人工挖填为主,能更好地控制开挖的范围,避免不必要的开挖和过多的破坏原状土,开挖土方也基本能够得以及时回填,减少了基坑暴露时间,利于水土流失的防治。场内检修道路:场内道路修建主要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路基修筑主要以压路机、推土机为主。路基均为填方路基,均利用现有塘埂进行扩建,减少了路基填方,且施工时分段施工,路基填筑好后及时进行浆砌石边坡的修建,利于水土流失防治和边坡的稳定。

3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特点及危害

3.1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的特点

光伏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有以下特点:①水土流失呈面状分布,水土流失面积较大;②升压站区基础施工、光伏阵列区基础施工、检修道路及检修道路施工等容易造成水土流失;③水土流失重点在施工建设期;④光伏阵列区是水土流失重点区域。

3.2水土流失危害

光伏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工程施工产生的水土流失将可能对征地线外的自然沟道造成堵塞,对该区域的防洪和灌溉造成压力。②工程施工时可能易导致土方进入行车路面,造成路面污染,影响行车安全。③工程建设将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周边的自然景观,影响土壤肥力,对耕地造成减产。

4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预测

4.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本工程光伏发电布置较集中,占地性质以临时占地为主,占地类型以坑塘水面为主。本工程中水土流失发生的主要环节为升压站土石方挖填工程及建构筑物基础施工、场内检修道路修筑、光伏支架及逆变升压室基础施工、集电电缆线路电缆沟挖填工程等。根据项目建设工程施工特点、施工区水土流失类型和强度来划分水土流失防治区域,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为升压站区、光伏阵列区、场内检修道路区、电缆线路区和施工营造区等5个一级防治分区。

4.2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及方法

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内容主要包括:扰动原地貌和损坏地表植被面积的预测、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和面积的预测、弃土弃渣量的预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以及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预测。水土流失预测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土流失背景值通过实地调查确定,水土流失量预测采用类比法。由于广东省光伏发电项目尚处于起步阶段,暂时没有已验收并投入运行的光伏项目作为类比工程,经分析和筛选,“500kV韩江输变电工程”与本工程在地貌特征、气候特征、土壤性质、植被类型等方面相似,主体工程布置和施工对地表的扰动方式也相同,两者有较大的可比性,采用该类比工程及综合调查值作为本项目的土壤侵蚀强度的参考值是合理的。因此,采用“500kV韩江输变电工程”的地表扰动土壤侵蚀强度进行本项目水土流失预测。

4.3水土流失量预测

背景值:根据现场调查分析,本项目场址现状水土流失现象轻微,侵蚀强度属微度侵蚀区,因此,确定本项目区土壤侵蚀背景值为200t/km2.a。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本项目升压站区施工期的侵蚀模数采用类比工程变电站区施工期的监测值,光伏阵列区、场内检修道路区及电缆线路区施工期的土壤侵蚀模数采用类比工程塔基及施工场地区施工期的监测值,施工营造区施工期的侵蚀模数采用类比工程牵张场区施工期的监测值。自然恢复期土壤侵蚀模数:类比工程监测总结报告确定自然恢复期土壤侵蚀模数为1000t/km2.a,因此本项目自然恢复期侵蚀模数也取为1000t/km2.a。采用类比法确定的各预测分区的侵蚀模数后,根据各预测分区的面积和产生水土流失的历时,经测算,本工程建设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总量为1148t,其中施工期1132.4t、自然恢复期15.5t;可能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099.6t,其中施工期1091.7t、自然恢复期7.9t。

5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针对光伏发电比较集中、场内地貌主要为鱼塘地貌、区内地形平坦、占地面积较大的特点,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应注重拦护、植被恢复等措施,并采用植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治方法,根据各防治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进行措施布置。

5.1升压站区

升压站选址于一鱼塘内,因此升压站施工前需进行清淤并进行土方回填,施工前先进行四周挡墙围墙的修建,施工过程中设置围墙内侧及进站道路两侧的临时排水及沉沙等措施,以排导升压站施工期的汇水,施工后期布置站址绿化、浆砌片石护坡、混凝土排水沟及浆砌石排水沟等防护措施。

5.2光伏阵列区

工程建设期光伏阵列区是新增流失量最大的区域,应是重点水土流失防治区。光伏阵列区占地内主要为鱼塘、虾塘及盐田等用地,施工过程中塘底已晾干,且周边有塘埂拦挡,但是塘埂及边坡容易在机械施工扰动地表的情况下产生水土流失,为防止施工期间水土流失,在鱼塘塘埂坡脚和逆变升压室四周修建编织土袋挡墙,并对鱼塘塘埂边坡进行临时覆盖,施工结束后,鱼塘、虾塘等继续恢复使用,占用的盐田无需进行处理,仅对塘埂进行全面整地和铺植草皮等植被恢复措施。

5.3电缆线路区

电缆线路区占用地类为其他草地,表层土为比较肥沃的腐殖土,为了满足后期绿化土的需求,电缆线路开挖土方前先进行表土剥离,电缆线路开挖土方需临时堆于施工平台上,为防止临时堆土的流失,用编织土袋在临时堆土一侧进行临时拦挡,采用塑料彩条布覆盖保护堆土边坡,电缆施工结束后进行表土回填、全面整地和铺植草皮等植被恢复措施。

5.4场内检修道路区

场内检修道路主要满足施工期施工车辆通行及光伏组件运输的需要,光伏阵列集中布置,并且主体设计尽可能结合了现有村道和塘埂布置,施工检修道路施工过程中,为防止施工时土方向下边坡滑落,在道路填方边坡坡脚修建编织土袋挡墙,编织土袋挡墙外侧布置临时排水沟,并对填方边坡进行临时覆盖,施工结束后对道路两侧布置浆砌片石护坡等防护措施,因施工期间电缆沟回填土方需临时堆放于该区,需补充施工期间临时堆土的临时拦挡、覆盖等防护措施。

5.5施工营造区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施工营造区布置在项目区红线外较为平坦的荒草地上。场地平整后,沿施工营造区四周修筑临时排水沟,阻止周边汇水及排导区内汇水,施工结束后拆除施工营造区,进行全面整地和撒播草籽等植被恢复措施。

6结语

6.1渔光互补电站项目采用“板上发电、板下养殖”的渔光互补光伏应用形式,实现渔光互补,发挥综合效益的同时,应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避免给周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6.2水土保持设计应考虑施工方法和工序带来的水土流失可能性,综合水土保持基本理论,采用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

6.3在水土保持分区中,宜采用升压站区、光伏阵列区、电缆线路区、检修道路区及施工营地区等分区方法。6.4采用的水土保持措施要结合原地形地貌特点,优化布置,使水土保持措施经济高效。

参考文献

[1]李海涛,林炬,陈荣,等.渔光互补型光伏电站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探究[J].城市地理,2016(20):76~79

[2]姚娜,吴薇,程艳辉,等.光伏电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初探———以郧西县光伏发电工程为例[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4(1):52~55

光伏基础工程范文3

【关键词】电力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1引言

电厂以发电为重要目的,电厂建设过程中往往习惯将土建以外的相关电气工程专业视为电厂的重点专业,而忽视土建工程质量在电厂建设中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生物电厂、热电厂建设过程,总是习惯将“炉、机、热、化、电”的施工作为重点施工对象,而轻视汽机基础、锅炉房基础的重要作用;风力发电建设过程,习惯性强调风机性能、电气质量的重要性,对风机基础重视不足;太阳能光伏发电,习惯性强调光伏板、电气质量,对其基础重视不足。事实上,无论是火电还是风电、光伏电,土建工程,特别是汽机基础、锅炉房基础、风机基础、光伏板支架基础的质量,是电力工程正常运行及提高耐久性使用寿命的基础和关键。

2生物电厂、热电厂基础质量控制

生物电厂、热电厂,都属于火电厂,汽轮发电机组是其核心设备之一,其汽机基础是结构最复杂、精度要求最高的重点分部工程。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厂核心设备汽轮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对振动要求极高)和使用寿命。

作者通过管理热电工程2X135T/HCFB、1X24MW双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热电工程4X75T/HCFB,2X12MW双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中韩合资的30MW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2×75T/h振动炉排次高温次高压秸秆燃烧蒸汽锅炉、2×C12{C12-4.9/0.98}抽凝式汽轮机配2×15MW{QF-15-2}发电机组等具体施工建设管理经验,认为生物电厂、热电厂汽机基础质量控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编制审批汽机基础施工专项施工方案。方案除按国家有关建筑工程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合同约定执行外,还应按《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建筑工程篇)》中有关土建的特殊要求执行。

(2)汽机基础施工要层层进行详尽的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要分清责任,责任到人,可以避免各工序管理混乱,任务不明。

(3)严格原材料验收,确保材料质量。

(4)严格工序验收、三级自检、监理或建设管理单位验收的建设程序。

3风力发电厂基础质量控制

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机组是其核心设备之一,高度达70米以上的支撑风力发电机组塔筒的基础,混凝土少则300立方米、多则达500立方米之多,属于要求耐久性较高的大体积混凝土,其连接基础与塔筒的预埋在基础中的基础环(或是大量的预埋螺栓)水平度要求很高,比如直径4米的基础环的在混凝土浇筑前的水平度为±2mm,而基础浇筑成型之后的基础环水平度为±3mm。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核心设备-风力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作者通过管理某滨海风电场、开鲁风电场、莱芜风电场(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施工的某滨海风电一期项目,采用的苏司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33台1500kW风力发电机组,每台风力发电机组重量63t,风力发电机组中心高度为为78m,最长件为风电机叶片,长度为43m。②中电大型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的某内蒙古通辽市开鲁风电场,采用的华锐风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67台1500KW风力发电机组,每台风力发电机组重量59t,中心高度为70m,最长件为风电机叶片,长度为40.3m。③由香资建设的山东莱芜某风力发电场,采用的是新疆金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33台1.5MW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49.5MW。风机基础上口直径6米、下口直径16米,每个风机基础钢筋44吨、混凝土344立方米,强度等级C40,抗冻F100。风力发电机组重44吨、中心高度75米。)三个风电场的经验认为,如对其重视不足,极易造成包括由此引起的震动过大等等不良因素,造成风力发电机组不能正常运行或影响其运行寿命,甚至整机倒塌、机毁人亡,损失惨重。现就风力发电中的土建工程特别是风机基础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存在的质量问题、影响因素及如何改进分述如下:

3. 1风机基础混凝土裂缝控制

(1)温度裂缝。温度裂缝又称温差裂缝,在基础表面温度裂缝走向没有规律,风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纵横交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基础浇筑后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过大,混凝土基础温差仅在表面处较大,在混凝土内部温差很快减弱,因此,温度裂缝一般只在出现基础表面范围,但其深度有的会穿过钢筋保护层,对混凝土强度、钢筋锈蚀、耐久性产生很大影响。

(2)化学反应裂缝。化学反应裂缝的现象是混凝土表面呈现块状崩裂,裂缝没有规律且不规则,多在浇筑后两个月左右出现。化学反应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中掺有其它化学成分,使混凝土体积膨胀造成,其处理方法同温度裂缝。

(3)混凝土干燥收缩裂缝。混凝土干燥收缩裂缝简称干缩裂缝,产生在混凝土表面,缝宽多在0.05~0.2mm之间,走向没有规律性且分布不均。表面强烈进一步发展可使裂缝由表及里,由小到大逐步向深部延伸。干燥收缩裂缝产生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养护不良,表面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收缩较小,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在混凝土配置、浇筑及养护过程中,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振捣要密实,并应对表面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要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处理方法同温度裂缝。

3. 2基础环(或是大量的预埋螺栓)水平度控制

基础环(或是大量的预埋螺栓)水平度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备足应急工具设施。

(2)加大基础环支撑预埋件的设计,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并进行可靠预埋,确保在预埋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无扰动。

(3)在混凝土浇筑前、浇筑中(浇至基础环底部、中部、顶部、结束)进行基础环平整度测控。

4太阳能光伏发电基础质量控制

太阳能光伏发电,建筑安装施工中强调光伏板、电气质量,对基础重视不足。

光伏基础工程范文4

【关键词】光伏电站;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引言

众所周知,当前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当前电力资源的生产主要就是依靠水利发电以及火力发电来实现,尤其是火力发电,更是当前发电厂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对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量是比较大的,进而也就需要进行优化。针对电力系统进行结构优化和完善除了要切实提升火力发电厂自身的运行效率,降低浪费问题的产生之外,还需要重点从新型能源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入手,比如对于光伏站的投产应用就具备着较强的实效性,值得在电力系统中高度重视。促使光伏电站有效应用的基本前提条件就是需要确保相应的施工构建可靠性,尤其是对于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施工工序及其核心要点,必须要重点把关,逐步提升其操作的标准化,避免质量问题的产生。

一、支架基础施工工艺

对于光伏电站的施工建设工作来说,基础结构的施工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对于支架基础的构建,其直接关系到整个光伏电站的运行稳定性,能够避免后续工作中出现较大的麻烦和外界环境损坏问题。当前支架基础的施工处理根据不同地理环境分多种型式,在南方沼泽地一般是采用混凝土预制管桩施工处理方式进行,这种混凝土预制管桩施工处理的应用也确实能够有效保障支架基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了最大程度上提升混凝土预制管桩施工应用的质量效果,必须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重点把关和控制:

(一)严把施工材料质量关

对于支架基础施工处理中混凝土预制管桩的运用来说,首先确保其各类施工材料的可靠性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基础条件所在。围绕着混凝土预制管桩的施工操作来说,其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主要应该从钢件以及混凝土两个方面进行把关。

1.钢件质量控制。

钢件是混凝土预制管桩施工处理中极为关键的一类基本原材料,这种钢件的质量控制工作也就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钢件质量的控制首先需要针对其外表进行详细检查分析,了解钢件表面是否平整,不存在任何不利于施工质量的因素,对于钢件表面存在裂纹的材料予以处理,保障其能够符合于后续焊接或者是绑扎应用的质量需求;此外,还需要针对施工中应用到的一些预应力钢筋进行重点探究,切实提升预应力钢筋的各项参数指标试验检测效果,保障其能够在后续应用中达到理想的承受效果;最后,对于混凝土预制管桩应用中存在的桩头钢套箍材料来说,同样需要重点加强控制力度,对于存在明显凹陷的材料进行严格处理,避免其出现在施工现场中,一般其凹陷的控制参数应该在10mm以下。

2.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材料必然是支架基础施工操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类原材料,其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同样也极为突出。围绕着混凝土材料的具体配置和应用环节来说,首先应该针对各类混凝土配置所需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审查,确保水泥、骨料以及添加剂等各类原材料具备理想的质量基础条件;其次,还需要针对相应的配置比例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各类原材料之间的配置比例能够满足于后续混凝土材料施工建设应用的需求,尤其是在水泥材料的添加数量方面,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针对混凝土施工材料还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分析混凝土原材料的各项指标是否满足于相关需求,不仅仅需要检查混凝土施工材料表面是否存在明显的蜂窝、麻面等问题,还需要针对其收缩属性以及稳定性等进行严格试验检测,保障其应用价值能够在施工中得到呈现。

(二)严格把关桩体各参数

对于混凝土预制管桩的具体施工应用来说,同样需要重点加强对于各个参数指标的严格控制,比如对于桩长就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环境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其出现较大的偏差,一般其偏差允许在标准桩长0.4%上下浮动;而对于壁厚同样需要进行严格控制,一般壁厚的要求是尽可能保障其避免低于某一标准厚度值,其许可范围在5mm以下;为了保障预制管桩的应用效果,还需要确保其相应的桩体弯曲度满足于施工需求,避免出现严重弯曲现象。这种参数的严格控制除了要针对相关预制管桩进行质量控制之外,还需要从施工现场勘查入手,不断提升对于施工现场的认识程度,保障施工操作的顺利进行。

(三)规范支架基础施工工艺

1.支架基础施工流程。

对于光伏电站支架基础施工处理操作来说,为了提升其操作效率和质量水平,必须要首先明确相应的施工基本流程,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处理才能够提升其最终的施工质量,其一般操作分为以下几步,首先需要确保桩机调试以及作用位置的可靠性,其次,将预制管桩进行有效吊装,确保吊装的准确性,然后采用锤击方式进行沉桩,锤击到标准位置检查无误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处理。

2.把握施工处理细节。

对于支架基础施工处理操作来说,为了提升其施工质量控制效果,还需要从一些施工处理细节入手进行严格控制,这种施工处理细节中比较关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密切关注施工对象的具体表现,尤其是对于桩体施打过程,更是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存在的倾斜或者是回弹问题进行及时处理,避免影响到后续的施工处理效果;其次,针对每一项施工处理操作都需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并且进行归档整理,保障各个施工处理操作均具备理想的可查性;再次,对于施工处理中的相关参数控制更是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保障相应的桩体所处位置以及相关深度满足于设计方案以及施工目的的需求,避免出现任何的施工质量缺陷;最后,对于施工处理中的外界环境同样需要做好密切关注,尽可能降低外界环境中各个不良影响因素的干扰,保障其施工的流畅性。

二、支架安装施工工艺

对于光伏电站的具体构建过程来说,相应的支架安装施工处理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支架安装施工工艺要想得到较好的质量保障效果,就必须要重点针对相应的支架安装准确性以及紧固度进行严格把关,这也是衡量其施工质量效果的关键指标,需要在整个支架安装处理中引起足够的关注。具体到支架安装施工处理操作过程中来看,为了提升其整体安装质量效果,必须要重点把握好支架立柱、支架主梁以及支架横梁、次梁的安装控制。

(一)支架立柱的安装

支架立柱的安装关系到整个支架的稳定性效果,其安装操作应该从标准化和处理效果两个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尤其是对于和基础结构相连的关键部位,更是需要采取恰当的螺栓或者是其它一些连接方式进行处理,保障其连接的紧固性,避免支架立柱出现偏斜或者是不稳定问题。此外,对于支架立柱数量的有效设计也是比较关键的一点,这一点也应该和基础结构中的预埋件进行协调处理,避免其出现矛盾和冲突。针对支架立柱安装质量进行检查控制主要就是分析其垂直度、水平度是否符合于相关标准的要求,一般垂直度要求偏差应该在±1mm范围内,而水平度则要求其偏差控制在±2mm以内,如此才能够保障其最终的安装质量效果。

(二)支架主梁的安装

对于支架安装中的主梁结构来说,则同样需要保障其准确性和牢固性,也需要针对具体的螺栓固定方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其能够具备理想的固定效果,并且因为这一主梁结构的安装还和后续的操作程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更加需要严把质量关,切实提升操作的规范性。在支架主梁安装操作过程中,可以结合支柱螺栓长孔进行上下位置的调整,进而也就能够较好提升其主梁的应用可靠性,保障整个支架的稳定性。从具体的参数控制方面来看,这种支架主梁的偏差值应该控制在±2mm以内。

(三)横梁和次梁的安装

对于横梁和次梁的安装质量控制需要根据主梁的具体施工处理进行严格把关,尤其是对于相关连接处理,更是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保障光伏组件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在横梁和次梁的安装控制中,其在水平度以及平行度方面同样也存在着严格的限定,需要保障相应的安装处理结果能够满足于支架安装的基本规范需求,避免出现较大偏差问题。

三、组件安装施工工艺

对于光伏电站中的具体组件安装操作来说,其是在支架安装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操作,确保光伏板能够在支架上得到较为准确的固定,进而保障其能够在后续的施工处理中发挥出较强的积极作用。在具体的光伏板安装处理中,一般要求其平整度必须要符合相关要求,并且还需要保障相应的螺栓固定效果,避免其出现松动等问题,在牢固性方面给予较强的保障效果。在安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保障光伏板安装具备理想的保护效果,避免其出现破损问题。

基于当前组件安装处理操作来说,光伏板和钢架的有效安装处理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其安装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最终整个光伏电站的运行效果,该方面的处理操作一般采用螺纹结构的拧紧方式进行,很少采用焊接方式,如此也就能够提升其安装效率,并且在安装的可靠性方面也具备着理想效果,还能够确保安装完成后的美观性,施工现场的操作也较为简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光伏电站的施工建设来说,要想保障其最终的施工处理效果,避免质量问题的产生,促使其能够在后续应用中表现出较强的实效性,就需要重点围绕着支架基础施工工艺、支架安装施工工艺以及组件安装施工工艺进行严格把关,基于其中存在的各个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全面分析,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可鹏飞,王永辉,王春艳,岳倩.基于精益思想的光伏电站工程施工管理改善[J].自动化应用,2016,02:65-66+70.

[2]唐金平,伟荣,郑峰,范辉.规范主要环节质量控制实现光伏电站投资效益目标[J].太阳能,2016,01:5-9+18.

[3]何文俊,郑少平,周于程.光伏电站支架基础型式对比分析及选型探讨[J].太阳能,2016,01:26-32.

[4]余祖良,陈魁.光伏电站方阵基础的施工方法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09:123-125.

[5]赵京红.山地光伏发电站建设土建质量控制要点[J].价值工程,2014,35:41-42.

光伏基础工程范文5

1既有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我校对于该专业方向曾经制定了 2009 和 2012 版的培养方案,对比两个方案,我们发现其中变化不大。从光伏产业发展情况看 2009 版培养方案是符合当时光伏产业发展特点的, 当时光伏产业高速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可以说是不计成本和代价的,且当时国内开设有相关专业的高校少之又少,因此 2009 版的培养方案处于摸索阶段,实际是基于传统物理+部分光伏知识的结果。而 2012 版培养方案修订实际是在 2011 年,对于 2012 年出现的巨大变化始料未及。 按照此两种培养方案,在教学中,我们看到对于学生日后所从事的光伏产业的相关知识储备不足,而传统物理知识过多,造成该方向教学质量明显下降。

学生毕业后对要从事的行业了解甚少,这一点在我们带学生去企业实习中已经有所反应。 为了改善该方向教学现状,我们在课堂上作出了种种努力,例如降低教学难度等,加大光伏知识的讲解,但是受制于专业建设的设计,教学依然没有得到太大改变。

众所周知,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找准本校人才培养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注重人才培养的行业企业背景,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2009 版和 2012 版的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毕业标准等基本的方案内容上问题不大,但是对于专业建设的设计需要做调整。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光伏方向,我们试图在光伏产业特点、新形势下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在本校实际情况下,研究专业建设的设置,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实际意义上的提高,使学生能够从容面对将来的就业。

专业建设, 即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的。 专业建设是否合理、课程内容是否先进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而且,一个专业要具有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业务范围,就应有自己独立的专业建设。 光伏方向的课程划分为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集中实践环节和课外实践环节五个方面。

2012 版的培养方案中 ,公共基础教育平台 、学科基础平台 、专业教育平台、 选修课程、 集中实践与第二课堂占总学分的比例分别为35.59%,22.03%,13.84%,14.41%,11.86%和 2.26%, 从中可以看出对于具体光伏方向的选修课程只占到了总学分的 14.41%, 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就业是不利的。而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基础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其比例高达 71.46%,两者相比较,可以明显看出对于相关光伏产业的知识传授是偏少的。

应用物理学(光伏方向)作为一个面向产业发展,为产业提供人才的专业,其专业发展应该紧密联系光伏产业发展方向,把握产业发展的特点。 例如国家允许私人发电并网,其中私人发电很大一部分就是家庭光伏发电,这就要涉及到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课程,而在我校应用物理学(光伏方向)专业的专业建设中并没有相关的课程。

因此,对于应用物理学(光伏方向)专业的专业建设,要体现产业特点、发展趋势,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增加基本技能的锻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2专业建议的几点思考

2.1 一条主线

结合应用物理学专业特点和徐州作为新能源发展较好地区的优势,我们提出"科教结合"、"校企结合"(协鑫集团、海润光伏、艾德太阳能等)一条主线,坚持四年实践教学不断线,通过构建实验、实习、创新实践三大硬件平台,构筑课程体系框架,校企联合编写特色教材、开设学科思维意识讲座以及在学分基础上探索创新学分等手段,保证实践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目的性的有序长效开展。

2.2 平台建设

融合我院拥有的太阳能驱动 LED 照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薄膜太阳能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徐州市光电工程重点实验室、徐州市新型电池材料重点实验室等资源,强力打造功能集约、开放充分、高效共享的实践教学基地,力争实现教学、实习教学和创新实践教学的三大教学平台,且三大平台相辅相成。

2.3 课程设置

除保障通识通修的基本科目,例如思政课、外语课、高数课之外,将剩余学分分成学科基础、学科基础选修、专业发展选修、就业发展选修等课程类型,现实目的多样性的分层次、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构架。

2.4 实践模拟

以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来培养学生,将今后学生面临的工作任务转化成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项目化的教学是当前新形势下探索专业建设改革新的核心。具体来说,就是选取典型的企业任务作为载体,以学生出发点,同时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工作工程的顺序和学生已有的通识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的目的。

例如江苏省提出要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以此实际需求,把能够独立完成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维护的技术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围绕这个实际目标,将教学过程分为三大类:

(1)项目申请

作为受政策影响较大的产业,光伏企业很大一部分市场直接来源于政府,因此与政府打交道必不可少,类似申请书,项目书的书写必不可少,因此要求学生要具备相关的知识。我校已经决定在 2015 级学生中开设《

大学语文》,这对该部分的教学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同时应该鼓励学生,选修文学院开设的《应用文写作》等相关的公选课程,加强该方面的锻炼。 (2)项目执行

项目申请到后,就涉及到项目的执行。 这当中包含了光伏组件的选择、控制器、逆变器、防雷接地系统、流量监控等的选择,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 我们目前已经开设 《光伏材料》、《硅片晶控技术与加工工艺》、《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光电子技术》、《材料物理与化学》、《光纤技术及应用》、《电子材料与器件测试技术》等课程,但是应该清楚看到要完成这个任务,学生还应该选修《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与应用》、《材料、制备工艺及检测》、《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等课程充实学生的知识水平。

(3)项目运营

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的光伏电站的发展,都存在重建设和轻管理的问题,如果不重视运营管理,会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组件不注意清洁维护,严重影响发电效率;反之,加强运营管理,则可以保证设备及人身安全、减少业主经济损失;获得更高的发电量,提高经济效益;良好的运营维护管理可以有效的减缓组件的衰减及系统效率的降低速度。 所以这些运营管理对今后的电站投保以及电站交易有重要意义。 而这部分内容在当前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得到体现,虽然我们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例如我院 2014 年 12 月 8 日与协鑫新能源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让学生去其运营的电站协作运营管理。但是应该在培养方案适当加一些类似的课程,以及请协鑫公司等相关公司帮忙共同编写相关的教材,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3拓展实验室功能

围绕学生充分就业这样一个中心问题,构建以模拟工作任务为核心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在实验室运行过程中,除保障基本实验外,应该鼓励学生实现自主管理,注重过程的运行模式,坚持项目制度,注重过程管理。以江苏省大学生物理竞赛、节能减排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学术/创业竞赛、点子设计大赛等科技竞赛为纲,鼓励学生积极参赛,自组团队,自定题目;同时通过专家会诊把脉等措施,赋予实验室学生实习的消化功能,培养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生对行业的热爱

光伏基础工程范文6

纵管整个光伏发电站,其在建设规模或者是建设速度上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究其根本原因,离不开光伏发电技术的进步。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就是我国现有的能源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因此根据这一个情况建立了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并网运行工程,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矛盾。下面主要对其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说明。

关键词:

光伏发电;并网;问题;应用

现阶段,我国的能源问题越来越短缺。但是在这种情势下,利用太阳能来发电的思路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而且太阳能产生的能量是可再生资源,并且清洁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通过数据表明,我国在一年当中可以将太阳能存储量的最大值能达到2300kW•h/m2单位以上,由此可见我国的太阳能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也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到太阳能发电的巨大发展空间。自1970年开始,我国着手对光伏发电问题进行初步探索,经过20多年的时间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成果,使得光伏发电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运行模式,但是不代表发展就此止步了,在科学技术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下,光伏发电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实用价值。这种新型能源的兴起,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给予了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保证其发展能够健康快速。本文主要介绍分布的并网发电工程就是以光伏电站作为基础,只有利用该工程才能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有力支持。下面我们对该工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说明。

1谐波问题

在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工程中,逆变器起到载体的作用,它的质量的好坏对电能质量产生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同时,要想保证其能够良好运行离不开大量电力电子元件的共同作用。通过逆变器的作用,实现了交直流转化,但是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谐波问题。像供电网络现行标准、配电系统供电类型等等都会对光伏并网电站中的谐波电流及电压的实际取值造成影响。

2短路比问题

不论是对弱电运行系统还是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并网工程来说,逆变器都能起到调节作用,但是带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前者来说,逆变器的这种性能反而会增加电力系统对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而对于后者来说逆变器装置却起到了快速的调节性能。根据相关理论要想实现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并网工程可以稳定高效的运行,要对运行期间可能对电压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最大化的控制,将这种波动影响降到最低。在《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中,对并网工程的短路比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确保只要将接入点的短路电流与分布式电源的额定电流的比值大于10.0单位就可以。

3孤岛问题

光伏发电站通过借鉴吸收分布式电源的一些基本原理,要想实现其并网运行的功能,离不开并网逆变装置的载体作用。所以说在这个环节中对并网运行的功能提供有力保障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我们可以对其进行防孤岛效应保护模式来实现并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所谓孤岛效应主要是说,光伏系统在电力系统运行时尽管受到失压作用,但是电网中的一些线路仍然能在这种条件下进行工作。换一种角度来说就是,在电力系统供电作业时,可能会由于大电网停电或者其他故障因素的影响致使线路出现了跳闸现象。在这种状态下,光伏发电站工程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切断了与整体供电网络的连接,使自身不论对哪种供电系统来说均不能提供电能,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孤岛现象。孤岛效应不论是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环节或者是后期的运行期间都会带来严重的损失。比如说,其一,并网工程一旦产生孤岛效应就会使得电网一直工作在负载状态下,对工作人员或者周围的人员造成了生命威胁;其二,并网工程一旦产生孤岛效应就失去大电网的环境保障作用,使得用电设备遭受损失;其三,当恢复电网正常工作时会出现相位不同步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大了电流冲击问题。对并网工程进行孤岛效应处理时,可以从主动的保护模式或者是被动的保护模式两方面综合考虑。主动的防孤岛保护模式主要是一旦发现该工程中的逆变器有功率输出就进行干扰作用,像无功功率变动保护模式、有功功率变动保护模式等都是一些常见的手段;而被动的防孤岛保护模式主要对输出的状态进行保护,并且尽量的不影响输出特性,在这种方法中常用的手段有频率变化率保护模式、电压相位跳动保护模式等。不论是上面提到的哪种保护模式都有各自的有点和缺点,所以在进行实际工作时,还要结合具体的工作环境进行分析。同时,对并网工程本身来说,需要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保护模式,从而能在电网失压情况发生时,及时采取应对方法,保障大电网的安全运行。

4结语

这种将分布式光伏电站作为基础的并网工程与传统的离网光伏蓄电系统比较而言:可以最大限度的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并且还能够与其他的高等级电网系统在空旷地区实现有效连接,实现了对资源科学合理的运用。希望本文在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工程中对一些问题的针对性分析,能够对发电工程的建设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王秀丽,武泽辰,曲翀.光伏发电系统可靠性分析及其置信容量计算[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01:15-21.

[2]陈波.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的工程应用思路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12:222-223.

[3]罗凤章,米肇丰,王成山,方陈,李登武,刘莉.并网光伏发电工程的低碳综合效益分析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17:16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