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结业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结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结业论文

教育结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IT职业教育IT学历教育职业素质

1概述

人才是国家IT产业的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IT企业和人才市场却出现了非常矛盾的现象:一边是IT企业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却发现有很多大学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却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①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重基础,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学习能力的养成而不是一时技术技能的训练;②教材体系的改革难以适应IT技术的发展;高校教材对实际IT人才的培养缺乏具体的指导性,仅仅在教学总纲上做出了一定的描述,而且高校教材没有做到统一,各个学校和各个老师仍然仅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选择相对合适的教材。如何实现基础理论、创新能力和实用技术的有机融合,培养出具有完整理论知识体系结构、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人才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1.1目前IT学历教育的现状

首先,一部分大学生在从高中教育到大学教育过渡的过程中,还没有及时调整心态,切换身份。其中一部分学生放松了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对知识的掌握仅停留在表面,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进而造成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的动手能力。结果是绝大部分大学生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但并不是所有的毕业生都已经具备了迅速适应企业环境的工作技能和职业能力。

其次,IT学历教育体系本身也存在一些的问题。比如,大学教学体系不能随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同时,大学学历教育周期长,专科三年,本科四年,无论三年还是四年时间对于IT技术和市场的发展都不是一个短的时间。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规律是每18个月就有一次新的变革,软件行业的变革也不会超过两年。所以往往造成这样一个现象:大学四年学到的某些知识在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为了找到工作,必须重新学习当前市场最新的技术。有报道称,到国内某知名IT培训机构来培训的学员中,70%是计算机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他们在学校学了三四年计算机,却还需要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造成资源的浪费。

第三,IT学历教育是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主导思想的,并不是以就业率作为第一指导方向,而是更侧重于大众化、基础化和系统化的教育方向。教育部部长周济2006年7月13日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到2005年年底,中国的高等学校数为2300余所,在校大学生总数已超过2300万人,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1%,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目标。周济同时指出,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着力于分析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刻苦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历教育的这个主导思想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出现:如果大学毕业生没有在大学期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并有针对性进行自身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那么就难免面临毕业后就业难的现状。

1.2正确处理与解决这些矛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9岁的杨先生在深圳一家国内知名IT企业担任部门主管,他告诉我们:招聘人才企业看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不能说学历完全没有用,但是在IT行业,能力远远比学历更重要。何况IT业是一个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行业,“我们平均一个月就要接受一次培训,才能跟上步伐,适应发展,否则就会被淘汰”。

上面这个例子肯定不是所有学历教育的普遍现象,但却折射出了学历教育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学历教育期间,学习的都是基础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需要在课外花大量时间去实践、钻研和领悟。现在的普遍情况是:学生在学历教育期间,无法得到好的引导,很难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没有终身学习的心态,因此到了大学毕业时,知识体系就已经落伍了,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培养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将很难迅速适应企业的环境,也就很难受到招聘企业方的青睐。这是造成目前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大学应届毕业生零工资就业的“怪现象”,而且给已经在职的公司职员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是多么大,解决这个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解决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要从解决人才培养这个根本问题开始着手。

2IT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分析

目前国内对大学的定位有各种分类原则,根据现在较为通行的大学层次划分,中国1400所高等学校中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科研型大学分别约占中国本科大学的14.29%和65.10%。这样的大学以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科研型人才为主。这些大学的教育内容相对来说偏重理论化教育,重在培养研究型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比例不到1%,事实上社会需要的是大批量的具备实际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由此可见大学学历教育的目标和国内主要的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以应用为目标,按应用需要设置课程,在教学上以就业为导向,从应用入手,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实,95%以上的人是为了应用而学习的,他们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用计算机工作,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成为计算机应用人才。也就是说,IT技能教育培训的学生,学生目标非常一致:学以致用,为毕业后找到一份合适的,满意的工作。所以学习的劲头比较足,目标明确。

3职业教育的特点与优势

IT职业教育能够在社会上得到认可,其实与其本身紧跟市场,面向就业等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3.1课程体系版本更新紧跟市场需求

IT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紧跟市场需求,一般每两年就能根据市场需求升级新的版本。而且同一IT教育品牌往往采用统一的自编教材。这些教材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对学员掌握相关技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使得IT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相对来讲更加实用。

3.2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培养

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强调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之外,始终强调职业素质教育,并且着重突出两者的综合教学。其实企业需要的人才更多是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同样优秀的综合型人才,众多企业甚至认为,职业素质比专业技能更为重要。专业技术技能更新快,通过短期的培训可以强化,但是职业素质的培养却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且职业素质也是决定人才未来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综合以上,企业更需要动手能力强和职业素质高的综合性人才,而不仅仅是学历高的人才。IT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无疑比IT学历教育更好地迎合了这一点。

3.3教育方法符合IT学习习惯

IT职业教育的教育方法非常符合IT学习的习惯,其可以说基本颠覆了传统的IT学历教育的方法。大学学历教育中,IT相关专业的上机和实验的时间远少于理论课程,这导致学生在学习后理论相对清楚,但是不会动手使用。与之对比,IT职业教育采取理论课和上机实验课平行安排,一般先理论后上机,能够及时对理论课的知识进行消化,并且还有专门的上机实验课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3.4周期一般比较短

IT职业教育的周期一般比较短,从几个月到一年多,最多不会超过两年。周期短而学员必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会IT技能,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习气氛相对紧张,学习节奏相对较快,在短时间内强化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也强化了技能。这种短期IT技能强化培训也正符合了IT技术快速发展的节奏,也保证了学员学到的技能能够符合企业人才的需求。

4解决方法

4.1调整IT学历教育的导向

IT学历教育可效仿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并及时修改教学体系。同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给大学计算机学院更多的自利,使得学院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和修改教学的体系结构,拟定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培养计划,培养出更具专业针对性、更贴近市场需求,更受招聘企业方青睐的大学毕业生。

4.2调整IT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

IT学历教育可进一步加大上机实验课的比重,加强上机实践课的效果。大学里面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很多的计算机专业课的考试更多的是以卷面考试的方式作为学生对该门课程掌握情况的评判标准。这样的考试导向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弄清书本上讲的知识点,就等于掌握了这门课程”的想法。老师在教学上也势必会出现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而轻视了实践环节。所以,学校可以在加大对上机实践课的比重,加强上机实践课的效果等方面做出努力。以加强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大学生的实际编程经验。

4.3改善IT学历教育的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

面对市场的争夺,学历教育并不是没有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这一问题。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参与技术研究就是寻求突破的途径之一。在北京大学,与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的合作实验室就为信息学院在读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际操作平台。北大一位在校博士生说道:“这里与外面的企业没有本质区别,我们参与各种项目开发与技术研究,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但并不是每所高校都能拥有这样良好的条件,毕竟寻找一位合作伙伴并非易事,尤其是那些没有什么“名气”的学校。资源匮乏的实验室,根本无法容纳逐年递增的本科生。所以,寻找与高校合作的合适企业,改善实验室环境都成为了改善教学资源匮乏的重要解决途径。

4.4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要做到教学内容跟上市场发展的需求,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至关重要的。一方面,教师需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清楚地讲授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有实战的工作经验,也就是实际的项目经验。所以对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不仅仅只是以能上课作为衡量标准,还要强化实际项目经验的培养和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所以要提高教学的质量,授课效果良好、项目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了核心。

4.5IT学历教育可进一步加大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现在的毕业生最欠缺什么素质?企业重视新进员工什么素质?外语流利、专业知识扎实还是计算机应用熟练?”这些问题应该由人才市场上的买方——企业来回答更具有说服力。最近,上海某高校向80多家用人单位发放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软实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反倒是计算机、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等传统指标逐渐退居二线了。

综上所述,如果大学学历教育能够吸纳IT职业教育的经验,加大和改进教学实践环节,模拟企业化环境来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并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训练和培养,这对于缩短大学应届毕业生和企业适用的职业人之间的距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输送更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历教育的效率,有效的利用了资源。

教育结业论文范文2

与本族语者相比,学习者学术论文中的动词的用法单一,说明学习者对动词知识掌握不足,例如,学习者过度使用toconclude这个不定式结构,而在本族语语料库中,conclude的不定式结构使用很少,而更多的情况下使用thechapterconcludes,Heconcludes等结构。对学术语篇中的动词知识缺乏了解,会给学习者准确表达自己的论点造成困难,因此在学术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动词的教学。学习者对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Swales(1990)的研究发现学习者高频率使用一些强调副词,例如really,very,而较少使用模糊语,例如many,possible。在国内,20世纪80年代,上海交通大学就创建了学术英语语料库JDEST,语料库包括文、理、工、医院等4大类。JDEST为词表的制定和教材的编写和学术英语特征的研究提供依据。例如,杨惠中(2002)通过对从学术英语语料库JDEST和普通英语语料库LOB中随机选取的语料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比两个语料库的词表,发现了两库中动词和名词的差异。一般英语中最常用的动词是say,名词year;学术英语中最常用的动词是use,名词是system。这些词汇频率特征是仅凭直觉很难注意到的。

教学内容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的语言教师已经开始把语料库应用语言教学。我国在语料库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应用于学术论文写作的实践却不多。目前毕业论文写作方面的教材关注学生的语言方面的内容偏少,往往只用少量的篇幅介绍一些语言特点;大多数的论文指导教师由于工作任务重,指导论文的时候最多帮学生修改一些比较明显的语法错误,而对一些用词不当,过度使用的语言失误无暇顾及。由于教学和教师指导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学生的毕业论文在用词,语用,篇章方面错误较多。鉴于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中的语言方面的错误较多,同时缺乏语体意识,我们应该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那到底应该教学什么呢?语料库和语料库研究成果为我们选择教学内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语言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让学生知道哪些用法是过度使用,哪些是使用过少,哪些是口语化的语言,等等。过去的外语教学常常把词汇和语法分离开来,因为传统语法把词汇和语法分成两个范畴,但辛格莱提出的词汇语法理论认为词汇和语法同等重要,而且要优先以词汇为出发点构建语言模式及其意义。词汇和语法是不可分离的,词语通过语法形式表现,语法结构则通过词语来实现,教学中我们应从学术文章中的高频词汇的意义和学术文章有的搭配入手,不是单独的教某个动词或形容词的用法。

例如,杨惠中(2002)发现学术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组合是专业性搭配,是科研人员表达专业概念、思想和活动的重要方式。不同的搭配表达不同的意义,教学中应把词语搭配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学术文章的常用搭配。除了把已有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教师还应该从学习者语料库入手,分析学习者语料库中的语言搭配错误和其它不当用法,了解学习者的困难,把这些问题作为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困难有的放矢,有效地提高论文写作的教学质量。基于语料库的练习设计练习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利用语料库资源,通过语料检索方法了解学术文体的语言特征和语篇特征,唤起学生的语言意识,也就是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术文体的语言和语篇特征上,了解学术文体的语言规则。国外的很多学者都认为意识唤起有助于二语习得。R.Ellis(1990)认为习得词汇和语法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注意词汇和语法结构,它们的意思和用法以及出现的语境。他们建议阅读学术文章时要注意词汇、语法结构,首先,学生要知道哪些词汇和语法要注意,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指出哪些词汇和语法需要学生注意,并让学术懂得这些词的用法。

另外如果学生注意到了错误的语法结构和词的用法,就会把错误和自己的文章做比较,并进行自我纠错。下面就如何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利用语料库举几个例子。1.搭配练习目前,我国基础阶段的英语专业教材中的搭配练习不多,学生对词的搭配学习不够重视,为了加强学生的搭配意识,在学术写作教学中要设计一些搭配练习,让学生熟悉学术词汇的搭配知识,这样在论文写作中才能尽量避免搭配错误。例如,study,research,survey,analysis是学术文章的常用的名词,conduct,carryout,make是常用的动词,而且意思相近。要求学生利用语料库检索这些动词可以和前面的哪些名词搭配,搭配出现的频率是高还是低。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不仅了解词的搭配,还可以掌握一些近义词,在写作中不会重复使用一个词,增加了词的多样性。2.改错练习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毕业论文中的错误找出来,罗列出现频率较高的错误,让学生修改错误。下面的例句都是学生的毕业论文中使用的句子。(1)ithasreceivedahighattentionfrommanyscholarsandexpertsathomeandabroad:(2)That’stosay,bothofChinesenamesandEnglishnamescanbedividedintotwomainparts:学生的语言错误包括搭配错误,语言使用不得体的问题及短语错误等。在(1)中,学生把attention当成可数名词,前面加了冠词a;(2)的问题是That’stosay一般用在口语,少用在学术文体。改错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先识别错误,让学生把材料输入语料库验证,看看是否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则利用语料库的证据,修改错误。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有一个功能,可以比较某个词或某个表达方法在各种语体中的使用频率,这些语体包括口语、小说、报纸、杂志和学术文章等。用法很简单、便捷。以上面的That’stosay为例,只要将That’stosay输入语料库的检索框,马上就可以得出它在各个语体中的使用频率。语料库数据显示That’stosay在口语中出现了46次,学术文章中仅4次,由此可以得出结论That’stosay主要用在口语中,书面语很少使用。

作者:莫秀兰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教育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预算松弛 企业预算 文化创建

传统的预算松弛管理尽管取得了许多共识,但是还是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学术界对预算松弛的研究很多,以委托为起点,研究企业预算的信息不对称、报酬方案等对企业预算的影响,结果表明道德与声誉都会减少预算松弛现象的发生,将这些效应措施引入预算管理,在预算过程中发挥真正的作用,有效抑制预算松弛现象。

一、预算松弛及企业预算概述

(一)预算松弛概述

预算松弛是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与最优状态下的预算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它是企业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整个过程中,预算管理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产生直接影响。

(二)预算松弛状态下企业预算

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的内部结构不断完善,职业经理人成为企业的主要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参与预算时会利用职务的便利,运用预算松弛谋求私利。预算松弛下企业预算任务不明确,导致企业员工分工不清,角色模糊影响心里,造成情绪不安,没有团队归属感,预算执行程序混乱,这样员工会考虑未来完成的任务要多于实际完成的任务,而制造出更多的预算松弛现象,使预算管理出现恶性循环。

二、预算松弛对企业预算文化的影响及其成因

(一)预算松弛对企业预算文化的影响

预算松弛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否会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现存以下观点:预算松弛对企业的经营不利,从企业经营成本角度来说,预算松弛就是对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行高估,这样就会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资源分配的角度来说,预算是将企业的资源分配到不同的部门,这样就会导致企业的资源在各部门间的分配不够合理;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说,预算松弛使企业员工不能发挥自身的潜力,产生企业的经营效益不能达到最高水平,使总体产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如果企业不能协调与控制预算,通过市场进行调控,同样会使松弛现象的发生,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预算松弛会成为一种不良习惯,破坏企业诚信对企业预算文化产生影响。

(二)预算松弛成因

预算松弛行为的主体是人,主观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行为,最终影响预算产生松弛现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受以下因素影响:预算反馈、组织承诺、权力动机、成就动机及自治动机。根据前述,企业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低估预算收入高估成本、制定预算执行者容易实现的水平,在二者间形成一定的差距,形成预算松弛行业间的关系,将预算行业进行量化。

良好的信息沟通,预算反馈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预算主体在预算全过程以足够的信息对每个部门自身的业绩水平管理,找到自己与其他部门的差距,减少部门间差距,以足够的反馈得到信息情况,以便及时发展偏差,预算松弛与反馈成负相关;组织承诺使个体对企业产生归属感,表现为员工的工作自豪感,因此预算编制过程组织承诺越高,出现预算松弛现象越少,组织承诺与预算松弛负相关;成就动机来自于薪酬激励,它与员工的绩效挂钩,需求成就人们的挑战性,预算主体的执行情况越好,其取得报酬越高,因此,成就动机与预算松弛负相关;权力动机是人们对权力的欲望,权力可以分配资源、支配影响其他行为人,当人们有强烈的权力动机时,会强制预算的执行,造成资源分配不是最优,出现预算松弛,权力动机与预算松弛正相关;自治动机希望自己有决策权,预算管理过程具有自,这样他们不愿意受到约束,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力,预算管理过程出现松弛概率加大,自治动机与预算松弛正相关。

三、抑制预算松弛的措施

(一)从集权向分权管理转变

集权制企业层级越高上级决策权越大,预算管理中要求下级被动执行状态,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导致预算目标达不到考核目标,利益分配推动公平而产生预算松弛现象,企业在进行预算目标制定时,权力与责任不对等,更多的表现出有责无权的现象,而企业信息则较多的是掌握在低层手中,在权责不对等时低层会利用信息优势,产生预算松弛,导致责任指标不能完成。预算管理从集权向分权管理转变,使每个预算责任成为独立的权、责主体,随着预算责任的落实,相应的权力也会分解到各个预算责任人上,实现各部门、各岗位间的权利关系明晰,使下级可以机动灵活的履行自身的责任,并根据环境的需要作出相应的决策,破除消极情况激发员工积极性。另外,预算责任主体成为独立的权责主体后,推卸责任的现象就会减少,收益分配公平,责任主体有意愿承担责任,从而减少了预算松弛发生。

(二)从最预算向最低预算转变

预算管理从集权向分权转变后,每个部门与岗位实现了权责利对等,预算主体被赋予了相应的预算目标及责任,如果不能完成预算目标,则相应的主体应会承担必要的损失,个人的利益无法实现。传统预算管理中,以最高预算标准对预算责任主体下达目标,当预算目标完成时,个人利益就可能达到保障,如果不能完成预算主体的个人利益也就无法达成,基于自身利益不能得到保障的原因,在制定预算目标时,预算主体就会压低预算标准来谋求个人利益,产生预算松弛。分权预算体制下,由于权利与责任是对等的,这样就避免了松弛现象的发生,实现高预算标准向低预算的转变。如果预算主体达不到低预算标准,即:市场平均标准,就会被淘汰,因此,通过制定低预算标准,使责任主体可以完成预算目标,即实现了个人利益,又控制了预算松弛现象的发生。

(三)实行累进分配

利益导向分权预算管理模式下,权责利可以清楚的界定,创造了预算责任主体的无限条件,从最高预算到最低预算的转变,完成目标的实现,制定激发员工做得更多,以致超无限完成,实现这一愿望需要构建累进分配制度,通过工资分配的累进增长得到超过效益的增长,这种分配机制下,可以带来激励效应同时也可以带来效益增长,在预算管理条件下,责任主体完成的责任指标就可以得到更高的工资,而通过工资的增长使每个责任主体主动、自愿的完成预算目标的达成。实践中可以看出工资的增长超过效益增长,使每个责任主体不受限制,实现无限超越的激励本质。累进分配激励机制与责任主体责任指标结合,使每个预算责任主体的最低标准完成,只有完成了最低标准才会享受基本个人利益,这一激励效应使每个主体有超预算责任指标的冲动,责任主体通过努力追求个人利益得到不断增加的收入,很好的规避了预算松弛的发生。因此,规避预算松弛的又一方法就是实现预算管理累进分配制,实现管理机制的转变。

(四)完善经理人市场、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

完善经理人市场,在企业内部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提高企业的经营声誉及质量,从经理人的业绩直接影响经理人在市场的价格,经营者的声誉在很大意义上决定企业经营机制的有效性,积极培育市场竞争机制,对市场竞争中的优秀人员给予真正意义的地位及荣誉,利用声誉发挥激励作用,经营者努力创造业绩提高声誉,决定日后的报酬,将预算松弛控制在实现可行性范围内,建立严密的评价体系,要求经理人对自身的价值进行再评估,建立专业的测评中心,在企业内部建立独立性,拓宽沟通渠道建立良好的报酬体系,运用合理的方式进行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使管理者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降低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清晰预算目标及执行难度,减少预算松弛的产生。

当管理者谋求个人利益潜在动能,使其从自身利益出发,就会出现牺牲公司利益为代价,谋求自身利益,这样预算松弛现象出现。预算管理是一种利益与责任导向,意味着企业内部岗位之间承担意愿,目标的完成直接与利益挂钩,只有完成预算责任才可以得到相应的利益,企业预算管理激发企业员工主动为自己工作,避免预算松弛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教育结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职业院校 教材 教学方法

中职的英语新大纲明确指出:“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还要使学生得到专门用途的英语(ESP)的初步训练,为学生步入社会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但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学生认识上的偏差,严重影响到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对此我们不得不进行一些思考。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教材上做文章

教学活动以教材为本,搞好教材的过渡,选择适当的教材。一本优秀的职教教材一方面应该具有传承古今中外文化的纽带作用,另一方面应适应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认为在一本优秀的职业院校英语教材的编写应坚持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教材的编写首先要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教材尽量采用现代英语,力求语言地道,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教材的容量和要求必须适中,有利于不同类型学生有效地掌握运用所学知识。

2.交际性原则。世界上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都强调语言教学的目的。语言学家认为,有意义地运用语言于明确的交际活动,应与掌握语言的形式同样受重视。交际能力体现了语言的价值,它包括了听、说、读、写几个方面。

3.思想性原则。教材应有利于达成学生学习英语的思想教育的目标,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育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等的熏陶,同时对使用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语言习惯也有所了解。同时应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思想情感。

4.趣味性原则。教材应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兴趣,“教育必须是有趣的”。要使学生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二、在教学方法上做文章

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并不仅仅是语言教学,我们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特点,一定要结合他们的社会认知及语言发展水平因素。因此,教授职校生英语就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从学生已具备的各种能力入手。在教学过程中,职校生开始新的英语学习之前所具备的各种能力经常被忽视或低估。实际上,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学习经验和知识,至少他们对英语学习有了一个大体的概念。

2.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学习是学生一个积极的、认知发展的过程。职校生不应再被当作等待灌满的空罐子,而应是语言和思想的积极探索者。正如前文所讲到的,职校生已具有多种能力,这些都是构建新的能力大厦的基石。

3.给学生设计好学习语言环境。学习语言只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使用原有的知识去理解新的语言现象,从已知中建立未知,并通过“吸收或同化新知识”不断地调整思维方式。

4.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取得成功的学习,学生需要有安全感,适当的,愉快的学习的场所。所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正面的、积极的学习氛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因素: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支持挑战性的活动和冒险;主题要有趣并和学生的生活具有联系;活动要具有实际意义、目标明确;随时适当地赞扬学生;纪律要严格、连续并且公正等等。这样的环境不仅会对语言学习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容忍他人的品质。

教育结业论文范文5

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展示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有效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二、主办单位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16年6月10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6年7月30日前

五、活动组织

1.评选范围: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2016年应届毕业生独立或合作撰写的毕业论文。

2.论文分组:分设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三个组。

3.论文推荐:大专、本科生参评毕业论文由所在院校(系)集体推荐。推荐数量:大专生控制在本院校(系)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以内,本科生控制在20%以内。每篇参评论文均应附上两位具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评语。研究生推荐名额不限,由导师推荐并写出评语。所有参评论文均一式一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于2016年6月1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编辑室(邮编310012)。参评者同时将参评论文的Word文档以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 。

4.电子邮件格式要求:邮件主题请写:学校+姓名+论文题目。附件文档名请写:姓名+论文题目。附件文档全文宋体、小四号、两端对齐、1.5倍行距。在发送电子文档前,请删除论文中的学校名称和导师姓名,以及页眉、页脚及致谢页中有可能涉及学校、导师、作者本人的相关信息。

六、评选和奖励

1.特邀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论文评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组评选,按一定比例评出各组优秀论文。

2.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3.获奖结果将在2016年9月《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杂志及其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http://”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选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上。

4.获奖作者编入“中国幼教招聘网http://高级人才库”向全国各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七、重要说明

教育结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教学管理;激励机制;人本关怀

引言

在中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但有利人才的培养,还便于学校的发展建设。因此目前在许多中等职业院校中,开始对激励机制进行加强,而且有效的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当然,在学生教育培养的过程中,只对学生的进行激烈是不过的,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我们还要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的兴趣,下面我们就从激励机制在形成过程和运行过程中,与人本关怀相结合的主要内容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激励机制在形成过程中与人本关怀的结合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激励是教师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基础手段,这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合理有效的激烈,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的需要。因此,我们才采用激励机制的时候,一定要有良好的理论指导,而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通过激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中等职业院校中采用的激励机制,不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还是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一个运行系统,它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心理需要,来运用相应的手段,来对其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明确,并且将教学目标和个人的心理需求相结合,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中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中,通过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其学生和教师进行全面的考核,从而将教育组织的共同目标作为教育管理的引导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和教师一定的信心,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在激励机制形成的过程当中,人本关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主要是通过对教师的学生的心理要求进行全面的把握,建立起以人为本管理模式,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目前,我们将激励机制和人本关怀相结合的形成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把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要求

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都是采用的传统的课堂式教学的方法,只对学生进行教材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在进行被动的学习。而且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校也没有才有相关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教学质量达不到人们的要求,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的培养。而且在中等职业院校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极为庞大的智慧群体,虽然他们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心理需求中也有着一定的共性。因此在激励机制形成的过程中,我们要对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行全面的把握,将其这两个智慧群体的共性和差异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是教学管理模式中主要的内容,无论是在对学生还是教师进行管理的时候,学校都应该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其中人文关怀就是将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基础,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需要来进行管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以人为本主要从而这几个方面表现。

一是塑造共同目标。共同目标是指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它既是学校奋斗的目标,也是组织成员努力的方向。在形成共同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征求组织全体成员的意见,要注重集中全体成员的智慧,以便确保共同目标的代表性和正确性。

二是设置激励措施。在设置激励措施的过程中,首先要认真调查分析,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各种心理需要,然后把这些心理需要的满足同高校教学管理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使搞好教学、努力学习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三是监督执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必定会损害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为了保证这种管理模式能够顺利实施,学校必须委派具有一定职位的领导,或采用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对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协调和监控,以确保它取得预期的好效果。

3.建立和完善多样化的激励措施

建立激励机制的目的是为了激化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动机,而动机通常是与人的心理需要联系在一起的。由于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需要既有共性又有层次性和差异性,这决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应该具有多样性。

4.建立科学的监控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监控评价机制是推进激励机制人本化的有效保证。因为只有科学的监控评价机制才能对教师和学生的绩效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使激励措施真正起到调动和保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的效果。

二、激励机制在运行过程中与人本关怀的结合

激励机制在运行的过程中,要实现与人本关怀的结合,目前,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采用刚柔并举的运作方法

制度化的管理属于刚性管理的范畴,它可以使管理过程做到规范有序、有条不紊。激励机制采用制度化的刚性运作,它可以使监控、评估、奖惩做到有章可循,切实保证运作过程围绕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展开,它具有短期效果明显的特征。但是,刚性管理的最大不足是缺乏对组织成员进行人文关怀,容易导致组织成员内心世界的封闭和生活热情的缺乏,从而大大降低组织成员的生活质量,这给管理工作的持续运行带来了致命的障碍。

2.增强激励机制运行的透明度

透明度是高校教学管理激励机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透明度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激励效果的好坏。有透明度才能产生激励效果,如果是暗箱操作或者过于强调主观作用,不仅达不到激励的最终目的,还会大大挫伤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结果反而使激励机制成为管理工作的障碍。因此,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运行激励机制时,要增强运作的透明度,让广大教师和学生明了激励机制的整个运行过程,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绩效进行监控、评估和奖惩,从而实现激励教师和学生的目的。

3.确保激励标准的稳定性

奖励激励是一种诱人的直接物质利益分配,必然会涉及很多人员尤其是部分领导的利益关系。如果个别领导此时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便根据自己的绩效状况来修改激励标准,就会破坏激励标准的稳定性,从而使激励作用降低。因此,在实践高校教学管理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当已定的激励措施与领导的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领导要发扬高尚的风格,要以大局为重,宁可牺牲个人的利益也要保证激励标准的严肃性和稳定性,使激励机制产生正面的真实效果。

结束语

由此可见,中等职业院校在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我们要将激励机制和人文关怀相结合,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有效的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目前,有许多中等职业院校已经开始采用这种方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在激励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使得我国当前的教育事业发展比较缓慢,因此我们还要在实践中去部不断的探索和分析,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在激励机制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