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宣传营销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旅宣传营销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旅宣传营销方案

文旅宣传营销方案范文1

一、任务目标

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行动方案,对扶贫工作重点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情况进一步查缺补漏,完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组建群众文化团队,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创作生产一批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主题文艺作品。实现省定贫困村文化惠民活动“一村一年一场戏”全覆盖。培育文旅融合样板村,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推动特产销售,举办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撬动乡村旅游大市场,加大促进旅游扶贫村、具备旅游资源和开发条件的区脱贫迁建村、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负责人培训力度,以乡村旅游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二、时间安排

全面梳理文化旅游扶贫任务,倒排工期,强力推进。3月底前,对各科室、各乡镇(街区)扶贫攻坚以来工作成效进行自查评估;4月中旬配合市文旅局完成第三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专项审计,全面摸清旅游扶贫发展现状和底数;4月中旬前做好迎接市局委托第三方对扶贫脱贫攻坚成效验收的准备;5月中旬前根据自查情况和市局反馈情况进行自查自纠、查缺补漏,举一反三,建立台账,补短板、强弱项,根据自查评估情况进行整改提升;6月中旬前将问题全部整改到位;7月底前,全面做好迎接市扶贫办评估验收的准备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

一是加强贫困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核查扶贫工作重点村文化活动室在硬件建设、服务内容、活动开展、开放时间等方面是否符合省、市脱贫攻坚标准与要求,充分发挥服务效能。积极推进县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在有条件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建设服务点,今年基本形成覆盖全县、运转规范、服务有效的基层图书馆、文化馆服务网络体系。继续实施儒学讲堂标准化建设工程,在有条件的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建设标准化儒学讲堂。推进农村书屋改革创新。

二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将“戏曲进乡村”演出向省定贫困村倾斜,优选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精品剧目、扶贫小戏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反映农村生产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采取连片演出、小分队演出等多种演出形式,提升演出效果,让广大村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文化大餐。

三是加大艺术作品创作力度。运用文艺形式讲好脱贫故事,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营造脱贫攻坚全面收官浓厚氛围。加快创作生产乡村振兴题材重点剧目,争取年内完成剧本创作。加强农村现实题材艺术创作,督导更多优秀剧目早日立上舞台。继续开展非遗扶贫培训和文创产品宣传推广工作。

四是加强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区迁建社区全部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成为区脱贫迁建公共服务综合平台。

(二)是全面完成广电精准扶贫工作

实现广播电视无线信号“户户通”,在原有三个发射基站的基础上,再增设两个发射基站,力争6月份动工,7月份完成站点增补工作,确保无线数字电视信号全覆盖、户户通。

(三)实施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工程

一是培育乡村旅游扶贫载体。采取景区带动、“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支持乡村旅游合作社、涉旅企业等经营主体,带动A级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周边的贫困户就业增收。指导有条件的旅游扶贫村、区脱贫迁建村挖掘周边旅游资源,充实旅游元素,完善旅游功能,培育文化旅游小镇、文旅融合样板村和创建A级旅游景区,以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群众脱贫增收。

二是规范使用扶贫资金。进一步发挥旅游扶贫资金作用,增加贫困人口股息和分红。聘请第三方开展扶贫资金使用情况专项审计,并形成审计报告,根据审计情况立即督促问题整改。

三是实施旅游扶贫宣传推广工程。通过文化塑魂,旅游承载,推动产业融合,丰富旅游业态和项目,努力构建“旅游+文化+乡村”融合发展大格局。举办旅行社乡村游踩线活动。开展“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积极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通过微信、微博、移动手机客户端和媒体专栏等方式,加大乡村旅游产品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好客网、齐鲁乡村旅游网等网络平台,深化与旅游电商合作,实现旅游扶贫村产品、项目的网上推广、网上营销

(四)开展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活动

一是充分发挥全县文旅系统委派第一书记的作用。以建强支部为目标,加强派驻村班子建设,提高政治引领和脱贫致富能力,完善扶贫计划,实现精准扶贫。

二是继续做好帮扶村调研走访慰问工作。做好领导干部到联建村进行走访调研工作,深入了解、帮助解决联建村的问题和困难。组织局机关全体党员在重要节假日,走访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贫困户,帮助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困难。“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各党支部到联建村走访慰问,慰问老党员和困难党员群众,开展扶贫主题党日和共建共驻活动。

四、政策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县文化和旅游局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协调推进文化旅游扶贫工作。制定并印发《2020年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定期组织召开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文化和旅游扶贫工作。局市场资源推广管理科负责做好旅游扶贫日常工作及调度。

二是强化资金投入。积极整合公共文化、艺术创作、文化产业、文化培训等各类资金,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特别是在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基层文化活动设备购置、戏曲进乡村等必备文化阵地和服务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旅游扶贫项目,推荐报送一批金融支持旅游扶贫重点项目,拓宽旅游扶贫项目融资渠道。

文旅宣传营销方案范文2

旅游资源是乐山市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资源。乐山不仅拥有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还拥有峨边黑竹沟、马边大风顶、大渡河大峡谷、犍为小火车、沐川竹海等一批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近年来,乐山市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为牵引带动,立足优越的资源禀赋和既有发展基础,把旅游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主导产业来培育,有效地推进了旅游产业发展,为加快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乐山市应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全域化、休闲化、特色化、国际化为发展方向,走“全域旅游+特色品牌+国际导向+改革创新”的道路,不断巩固提升在全省乃至全国旅游经济版图中的地位,加快向国际旅游目的地迈进。

乐山市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探索实践

积极开发各类旅游资源

乐山是举世闻名的旅游文化胜地,名山、名佛、名人、名城四位一体,旅游资源丰富、品位一流。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乐山拥有地文、河流水域、生物、天象与气候、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等全部类旅游资源。目前,全市累计创建A级景区20处,其中5A级景区2处、4A级景区8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位居四川省前列。

规范旅游行业管理

乐山市组建了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和峨眉山市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目的是加强对旅游改革发展的综合协调,统筹推进峨眉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项目规划建设。通过推行《旅行社设立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规范旅游市场服务,成功将乐山市、峨眉山市创建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试点市,将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创建为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试点单位。通过编制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将乐山大佛景区打造成全省5A级景区中首个“智慧景区”。

创新旅游营销模式

乐山市成功承办了首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吸引37个国家和地区、15个省(区、市)、1000余家客商参展,签约项目金额达到1318.5亿元,其中乐山市签约613.8亿元,实现了“国际化的水准、专业化的盛会、大众化的节日”的目标。全球旅游发展新业态峨眉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与亚太旅游协会联办的“峨眉论坛”会址永久落户乐山。2015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3920.8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9.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和29.4%。

培育壮大旅游产业规模

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奖励扶持政策,支持涉旅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发展涉旅重点企业130多家,其中星级酒店34家、旅行社49家,峨眉山旅游集团等6家企业成为全省旅游骨干企业,红珠山宾馆夺得“全国十大最受欢迎度假酒店”桂冠。借助西博会、旅博会等投资促进活动平台,加强旅游招商引资,2015年,全市签订涉旅招商项目30余个,旅游经济总量居全省前列,成为全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

乐山市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面临的挑战

旅游业态不丰富

一是核心景区“一景独大”。无论是接待游客人次,还是门票收入,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都占全市主要景区景点的绝对比重,旅游收入甚至占全市旅游收入的近一半,其他景区景点开发不足;二是休闲度假产品较少。景区景点休闲度假设施及功能薄弱,传统类、普众化的产品较多,而温泉度假、民俗体验、休闲运动等新兴、特色的产品较少;三是融合发展层次较低。全市仅有嘉阳矿山公园实现了工业旅游经济效益,其他区县工业旅游开发尚未取得经济效益。

配套不完善

一是涉旅要素发展不充分。旅游“六要素”存在明显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有的景区景点可进入度不高,游客集散中心、自驾游营地等设施规划建设滞后,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包装开发的文旅产品不多;二是经营主体实力偏弱。全市旅行社普遍处于“几十万注册资金、数名正式员工、一两间营业用房”的初级发展阶段,乐山中心城区至今还没有五星级酒店;三是旅游综合消费水平较低。根据抽样调查,国内游客在乐山旅游的平均停留天数为1.4天左右,而桂林是2.5天,西双版纳是3天。

国际化程度不高

一是旅游营销国际化水平偏低。国际旅游组织的参与度不够,缺少与国内外大型旅行社的深度合作;二是客源市场国际化水平偏低。虽然全市游客接待总量逐年攀升,但入境游客接待量在低位徘徊。2015年,全市接待入境游客占游客总人次不足1%,而桂林入境游客占5%以上;三是涉旅服务国际化水平偏低。目前乐山还没有开通多语种旅游网站,不利于国外游客查询了解旅游资讯。

加快乐山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路径选择

推进全域旅游

一是推进线路统筹。加快乐山机场、成昆铁路新线等重大枢纽项目和景区之间、景点之间联结通道建设,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主动适应“高铁时代”旅游新特征,为海内外游客“快进慢游”提供便利。推动“大峨眉文化旅游联盟”建设,加强旅游线路、信息、营销等方面的合作,形成强大的集群优势和竞争优势。二是推进景城一体。加强“多规衔接”,走“景城融合、产城互动、以景带城、以城托景”的发展道路,变“旅游城市”为“城市旅游”。围绕乐山大佛与中心城区“景城一体”的目标,引入体验性、休闲性、参与性、娱乐性元素,不断完善休闲度假功能。三是推进产业融合。积极发展生态微田园、观光休闲农业、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精心设计推出一批独具乐山特色、富有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旅游商品。

打造特色品牌

一是建设特色景区。精心打造峨眉山、乐山大佛两大核心景区,丰富旅游项目,激活“冷线”,拓展“景深”。峨眉山景区重点建设黄湾武术文化小镇、大庙飞来殿等项目,发展特种旅游。乐山大佛景区重点打造岷江东岸休闲度假区和嘉州长卷,合理开发凤洲岛,推出夜游大佛、三江环游及水上旅游项目,推进景区扩容提质。二是突出特色文化。进一步挖掘峨眉山、乐山大佛等重点景区景点的历史典故、奇闻轶事,精心编辑导游讲解词,用故事串联景点、打动游客。探索建立影视基地,加大精品文化旅游演艺节目、实景剧作开发力度,用特色文旅产品展现乐山旅游的根和魂。三是发展特色业态。加强自驾游精品线路推介,推动停车场站、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布局发展自驾游营地,打造四川自驾游示范基地。积极适应旅游取向个性化的新特征,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四是举办特色活动。积极争取承办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节会、比赛、展演、学术研讨等活动,持续推出文旅套餐,办好峨眉高峰论坛、乐山大佛节、峨眉武术节、国际冰雪温泉节等活动,打造一批国际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的节庆活动品牌。

坚持国际导向

一是推动旅游营销国际化。加强对国际旅游市场的细化分析,分层分类制订营销策略、确定宣传推介方案,每年选定若干境外市场进行重点营销。积极适应新媒体时代营销特征,加大形象宣传和广告投放力度。二是推动旅游设施国际化。围绕建设次级会展中心城市这一目标,着力建设高端品牌酒店和综合性会展设施。构建游客支付便利体系,增加外币兑换点,推进市区兑换便利化。三是推动旅游服务国际化。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标准化示范试点市,导入国际涉旅标准,加强旅游行业新标研制,鼓励景区景点、酒店和涉旅企业按照国际惯例制定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争取纳入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城市。

深化改革创新

一是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旅游发展委员会的管理运行机制,强化对全市旅游发展的统筹协调。推动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旅游领域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实现旅游资源与旅游景区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离。推动旅游行政执法改革,探索成立市旅游综合执法机构,整合执法力量,推进综合执法。二是积极推进市场机制改革。探索旅游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规则,打破行业、地区壁垒,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积极引进全国“百强”旅行社、大型旅游集团在乐山连锁经营。加快涉旅国有企业改革,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指导涉旅\输、餐饮、购物、文化演艺企业和旅行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产业链扩张、合资合作、资产并购等方式壮大规模、提升实力。三是完善旅游发展的配套制度。强化涉旅项目用地保障,对旅游产业用地实行分类管理,积极探索农民利用集体土地参与旅游开发、分享收益的模式。

参考文献

[1]朱丽.由PATA年会三看乐山旅游国际化发展之路[N].四川日报,2015.04.27.

文旅宣传营销方案范文3

一、总体思路

按照全县旅游总体规划,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的总体要求,打造大型旅游综合体,开发建设一批精品休闲旅游品牌,紧紧围绕打造中华三祖圣地这个工作重心,深化以三祖文化、合符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三祖圣地、中华之根”“千古文明开涿鹿”等人文旅游品牌,打造以国家级黄羊山森林公园,京西第一峰东、西灵山为内涵的生态旅游品牌,培育以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为主体的农家旅游品牌,融入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努力开创全县旅游工作新局面,力争XX年全县接待国内游客达到45万人次,国际游客5000人次,旅游业直接收益达到6000万元。

二、主要工作

1、加快中华三祖圣地建设步伐。按照4a景区标准,完善功能配套,谋划景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景区医疗服务站、厕所、景区全景图、导览图、标识牌等服务设施。积极提供全方位服务,争取启动合符坛二期续建工程,即浑天仪、地动仪工程,并把合符坛三期工程即万丈功德碑、天地广场及三祖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提到工作日程,力争4a创建成功。

2、组织好XX年万人共祭三祖大典等大型活动。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科学的筹备好祭祖大典,全面扩大祭祖大典在全国的影响力,力争实现“国际有名、全国着名”。

3、夯实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建设基础,XX年是京北休闲度假基地建设的开局之年,要突出“大谋略、大投入、大创意、大手笔、大动作”,有序展开各个相关项目建设。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展“xx”期间30个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我们将采取多元化运作模式开展招商引资,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多方吸引外来资金,力争在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5、积极做好生态旅游开发

重点抓好西灵山生态旅游度假村的建设工作,全面服务好有关乡镇和投资商,加大开发建设力度,早开游,早见效益。协调好东灵山景区的深度开发和招商引资,协助林业、宗教部门完善黄羊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清凉寺,香峰寺的功能,尽快达到a级景区管理标准。

6、推进依法治旅进程。要“双管齐下”两手抓,一方面强化旅游执法管理,加大旅游景区治理力度,要重点解决好游客关注的景区服务缩水,环境脏、乱、差,旅游吃、往、行、游、购、娱六要素衔接不好等热点,难点问题,形成我县健康法治的旅游市场。另一方面,引导旅游企业开展行业自律,实现有序的同业竞争。

7、加大对外宣传促销力度,提高“三祖文化”、“合符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同度。结合我县旅游工作实际,优化旅游宣传营销方案,扩大周边旅游市场占有率,密切与媒体的关系,向外推介涿鹿,展示涿鹿。同时以活动为载体,弘扬三祖文化,通过祭祖等活动增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对始祖的认同感,凝聚三祖圣地,“合符文化”的影响力。

三、工作措施

1、实施品牌战略,培强旅游产业。从整体来看,我县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市场推广力度不够,整体旅游资源缺乏包装。因此,我们将采取针对景区市场化推广的措施,开放旅游市场,开辟网上市场,依靠大媒体,通过大网络,开展大活动,开展大促销.进一步提升我县旅游产业素质,增强我县旅游核心竞争力,实现旅游强县建设的新跨越,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竞争力强、拉动力大的主导品牌旅游为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品牌形象,增强旅游核心竞争力。

2、围绕“一地、两河、三山”的旅游发展战略,系列宣传推介工作。一是办好中华三祖圣地公务网旅游网网页。二是加强与国内外各级新闻单位的合作,找准着力点,突出特色,取得实效。三是积极参与国家、省、市举办的旅交会,项目、招商引资。

文旅宣传营销方案范文4

一、基本情况

×县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成功创建省旅游强县,并连续多年获评×县域旅游十强称号,打造了×两家4A级旅游景区,×四家3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处省级旅游强乡镇、21处省级旅游特色村、×处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处省级精品采摘园和星级农家乐。培育发展了×家四星级标准旅游饭店,×家旅行社和营业部。自2004年起,连续举办了×届文化旅游节,“中国佛都 京杭水脊”旅游品牌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知名度。2017年,×县加大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力度,组建成立×开元集团,×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集团四大国有子公司之一。2019年,×县实施机构改革,文化和旅游部门组建为文化和旅游局,实现了诗和远方的结合,推进了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5月,×开元集团正式入股×文旅集团,划转资产×万元,股权占比×%,×寺景区融入全市文化旅游大格局,进入了跨越性发展阶段。

一是以规划为引领,明晰发展布局。我县先后编制完成了中都佛苑景区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寺景区总体提升策划、×湖湿地建设规划以及×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开发规划等。2018年,聘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编制了《×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目前县政府已批准实施,为×县文旅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是以文化为魂,促进产业融合。大力推进“旅游+”战略,积极拓宽旅游发展空间,重点实施“旅游+N”产业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旅游业与文化、教育、水利、交通的深度融合发展。发挥“旅游+文化”,成功策划了第×届×县文化旅游节,举办了开幕庆典、慈善捐赠、文化展演、全国书画邀请展、研学展示等活动,吸引游客达×万人次。发挥“旅游+教育”拓展文庙建设规模和层次,扶持文庙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完善了“成人礼”、“开笔礼”、“谢师礼”等参与性项目。×运河考古遗址公园不断开发文化体验、遗址观光、考古研学、科普教育等活动,累计接待研学团队共×万人次,文庙儒家文化和×运河文化已经成为全县干部政德教育的两张亮丽名片。实施“旅游+水利”,联合水利部门开发中都水库水上休闲、垂钓等水上娱乐产品项目。实施“旅游+交通”,联合交通等部门建设了济北旅游大道、泉河景观廊道等旅游要道,指导×湖湿地开发了自行车比赛、自驾车营地、休闲旅游慢道等,构建了环×游憩带。

三是以项目为引擎,推动地域联动。通过多年持续开发建设,先后建成了×寺景区,×湖湿地、中都民俗馆、×枢纽考古遗址公园等景点。×宫旅游综合体项目累计投资×亿元,全面完成了外立面装饰装修工程。×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初步形成规模,新的提升规划即将实施。全县文化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得到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交通指示牌和旅游干道不断健全,较好地提高了文化旅游接待和服务能力。通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有效带动了县城和景区周边镇村改造升级,面貌更新,开启了以文化旅游产业为载体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思路。

四是以乡村振兴为助力,推进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湖湿地新上旋转木马、碰碰车、自控飞机、森林探险等娱乐项目,种植了荷花、牡丹、玉兰、连翘、迎春花等各类乔灌木和果树,将湿地打造成儿童的乐园、花的海洋。×镇古城村以“×国故都 ×故里”文化品牌为引领,以丰富乡村文化旅游业态为目标,建设了仿古街道、古×国博物馆、采摘大棚、药材基地,打造了×国遗址、×故里等×处景观,新上了×家农家乐、×家民宿,×处草莓采摘,成为×县首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村庄。×镇投资×余万元打造×山风景旅游区,建设了×等景观,完成了景区绿化、上山游览石阶、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利用土地流转等方式,联合周边村庄打造了茶园、梅园、核桃观光园、百合花观光园等,成功举办核桃丰收节、亲子挖土豆、百合园赏花等活动,丰富了乡村旅游内涵,每年吸引游客×万余人。

二、存在问题

经过反复调研座谈和分析论证,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主要表现如下:文化旅游资源集聚效益不够明显,游客滞留时间短,综合收入提升慢;旅游景区公司化运作、旅游项目市场化合作进展较慢;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参与体验项目较少,缺乏演艺类、修学类旅游产品;资源整合不够、景区关联度不高、品牌影响力偏小等问题,没有把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品牌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三、下步思路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推动旅游新旧动能转换,优化文旅资源配置,加快文旅项目建设,提升品牌效应,深化公司运作,积极融入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长廊,真正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产业、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到2025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达到×亿元,旅游产业对GDP的综合贡献率达到×%以上,打造一批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省级乡村旅游品牌、新业态产品等。

一是坚持多规合一,科学描绘文旅产业发展蓝图。加强旅游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的衔接,努力构建全域打造、全业融合、全景建设、全民参与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依托大运河文化旅游带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进《×运河古镇建设》,积极融入全国全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凸显×枢纽位置及作用。指导×、×等乡镇做好×山旅游风景区和古×田园的规划编制和项目建设工作。

二是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持续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储备打造一批重点旅游项目,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方筹措建设资金,推动×宫旅游综合体建设。合理规划×寺景区西片区,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将其打造成为×地区高品位、独特性的研学空间。推进文庙儒学研学基地开发建设,丰富研学旅游产品,切实增强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全面打造政德教育基地和研学旅游基地。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快推进×运河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启动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构建多维度、立体化、全覆盖的文化旅游综合服务网络。

三是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助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县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工作方案》,注重文化特色,引导乡村旅游规模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持续打造×湖田园综合体、×山旅游风景区、×河生态旅游度假带、×古城田园等乡村旅游项目,集中培育“×—×—×”乡村旅游集群片区。指导有关乡镇(街道)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现代农业庄园,培育旅游特色村、精品民宿和后备箱工程基地,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古×田园景区提档升级。

文旅宣传营销方案范文5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高铁时代;城铁时代;发展战略

武汉城市圈,又称“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武汉为城市圈中心城市,黄石为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在城市圈外部,随着武郑高铁的开通,武汉与郑州实现“同城化”,“快旅慢游”变成现实。到2013年,以武汉为圆心,东南西北形成4小时经济圈,旅游交通真正进入“高铁时代”。在城市圈内部,计划到2017年,先后建设武汉至黄石、鄂州、黄冈、咸宁、孝感、仙桃、潜江、天门等城市的城际铁路专用线,形成城市圈1小时轨道交通网,城际铁路“公交化”。武汉将重塑其九省通衢的重要地位。在这样的历史机遇面前,如何将武汉城市圈的旅游做大做强,笔者结合多方经验,从以下六个方面提出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战略。

一、整合城市圈旅游资源,大力开发城铁沿线旅游区

武汉城市圈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资源总量占到全省半数。但是缺乏统一规划,圈内出现了部分低档次、低水平、近距离重复建设和项目同质化的现象。以温泉为例,城市圈内现有汤池温泉、龙佑温泉、嘉仑河温泉等景点,还有多个温泉项目在建或招商,一些新发现温泉的地区也准备招商。旅游资源开发各自为政,缺乏对城市圈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整体包装。未来应整合城市圈内的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城市圈旅游既有统一的形象,又有自己的特色,不重复上马项目,造成不必要的内部竞争。武汉城市圈可根据各城市的旅游资源禀赋,通过整合旅游资源构建武汉都市旅游,黄石青铜文化与工业旅游,鄂州湖泊生态和三国文化旅游,孝感休闲与孝文化特色旅游,黄冈大别山绿色生态和红色文化旅游,咸宁温泉和三国文化旅游,仙桃、天门、潜江三市“农家乐”和特色美食旅游等七大旅游产业集群。使城铁周边形成百花齐放的旅游形势。

二、细分市场,围绕重点资源,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旅游与品牌旅游产品

细分城市圈旅游市场,大致可分为乘坐城铁的圈内短途游客和乘坐高铁的圈外远程游客。对于高铁游客,中高端自由行散客是高铁游的主力,这些游客对旅游产品有较高的要求。所以,设计中高端旅游产品,来满足高铁旅游客。打造“一日游、两日游”短途游,适应圈内的城际铁路游客需求。圈内的旅游资源众多,但是有号召力的资源很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只有黄鹤楼公园一个,4A级景区也是以武汉市景区为主,圈内其他旅游资源名气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所以在开发旅游产品时,以武汉市为主,以5A、4A级旅游景区为主力,在保持各城市特色的同时,抓主力品牌,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武汉城市圈应重点打造三大旅游品牌——红色旅游、生态旅游、都市旅游,特色旅游区——科教文化之旅、温泉养生之旅、红色和绿色生态之旅、工业之旅、三国文化之旅、宗教文化之旅、体育健身之旅、乡村休闲之旅。

三、城市圈联合营销,整体促销,树立区域整体形象

整合传统的营销方式,开发适合现代旅游模式的营销方式,打破区域界线,城市圈联合营销,整体促销。(1)成立“武汉城市圈”旅游品牌推介组织,听取多方专家意见,积极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全方位打造武汉城市圈的整体旅游形象。(2)联合推介,捆绑营销,到主流媒体做形象推广,尤其是利用中央电视台的地方旅游展播,积极推销城市圈旅游。目前只有武当山在央视出现过,比起山东和东北的旅游展播,武汉城市圈甚至整个湖北省都要继续努力。单独的一个城市的景点起不到任何的宣传作用,应该以整个城市圈为单位,整体促销,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从而引起游客的兴趣。(3)利用现代传媒,尤其是网络。当今游客获得旅游信息的方式主要通过网络。建设门户网站,依靠网络平台,实现扩展营销渠道、降低营销传播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通过各大旅游网站宣传、建立自己的旅游网站、旅游微博等等。(4)提炼城市圈的旅游主题形象,为武汉城市圈的旅游设计宣传口号、标志物、吉祥物等,通过极富创意的设计方案和营销推广方案指导区域旅游形象的推广,最终从内到外为武汉城市圈旅游塑造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强势旅游品牌。

四、加大市政建设,完善和提升旅游配套设施

中高端旅游人群对旅游配套设施具有较高的要求。武汉站附近应尽快建立一座可以同时容纳数万人的旅游集散中心,效仿新加坡机场的站点建设方式,集游客咨询,餐饮,购物,娱乐、冒险、休闲、参观、车辆调度等于一体大型的旅游集散中心。未来高铁与城铁实现顺利对接,游客乘坐高铁到达武汉三镇,通过地铁、轻轨、城市快速公交等在武汉进行游览,同时通过城铁实现城市圈的旅游。

五、提升导游从业人员的素质

加强对导游人员的在培训,采取多样的培训方式,提升在职导游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应对高铁和城铁的时代对旅游从业人员的高标准要求;提高导游从业门槛(云南省规定导游必须是本科毕业),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导游队伍。

六、完善旅游产业集团化电子商务建设

构建一个庞大的、彼此联系的旅游产业集团化电子网络系统,建立旅游企业网络协作,通过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将“食、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的诸多企业全方位整合,集团化发展,进行电子商务建设。初期采用自愿加盟、自主经营的松散形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改为紧密型管理模式,集票务、宾馆预订于一体,实现导游、车船等的统一调配。

参 考 文 献

[1]张金霞.基于“三合论”的武汉城市圈旅游一体化探讨[J].中国商贸.2010(20)

[2]苏甦.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与区域整合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3]胡芬,张进.“高铁时代”湖北旅游发展战略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0(10)

[4]张金霞.论“高铁时代”对武汉旅游业的影响[J].企业导报.2010(6)

[5]张辉,张晓明.城际铁路对促进南昌九江旅游业合作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5)

文旅宣传营销方案范文6

关键词 茶产业;茶场;建设;标准化;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F3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318-02

安徽发展茶叶有很多优势:一是地理条件优势。安徽省无论从海拔、纬度、日照、土质、降雨量,还是从土壤所含的微量元素,都是非常适宜种茶的地区,可以说安徽是全国最佳的种茶区之一。二是文化底蕴优势。安徽茶叶早在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记载,祁门红茶曾为国家增加外汇收入立下功劳。安徽的茶叶可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三是种植加工技术优势。安徽省农科院茶叶所在黄山市安家70多年,培育了一系列适合安徽省种植的国家级茶树良种和曾经领先全国的生产管理技术。可以说,安徽茶叶种植水平和高端绿茶加工工艺处于全国前列,红茶加工工艺全省领先。四是茶园规模优势。据统计,2014年安徽省茶叶面积15.7万hm2,产值76亿元,其中名优茶产值54亿元,占7成以上,表明安徽省茶产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徽茶品牌创建力度进一步加大,目前全省17家企业入选全国茶叶百强,12个徽茶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安徽发展茶叶有众多优势,但和其他茶产业发展好的地方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

1 安徽茶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产业基地标准化建设滞后

产业化程度偏低,一方面,生态茶园建设标准偏低,生态茶叶加工标准不高,茶产品地方标准或国家标准缺乏。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保证茶产品质量安全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当前改善和建设茶园的生存环境动力不足,林中有茶、茶中有林、茶下种(养)植等立体栽培模式未进一步发展,茶园管理粗放,无公害、绿色、有机的要求有待加强,为生产符合安全的茶产品留下隐患,未能给茶旅一体化建设打下基础。抓生态茶叶的加工标准就是要实现茶叶加工的清洁化生产,目前茶场厂区加工过程标准化,无污染的要求落实不到位,生产全程的清洁化不够。

1.2 行业同质化严重

产品文化、特色挖掘不够,产品附加值偏低,茶叶综合利用率低,振兴徽茶之路任重道远。目前,安徽只有六安和黄山茶产业在深度开发方面刚起步,进行了茶多酚的提取及茶饮料、茶面条、茶叶籽油的开发等,但市场的开拓还需要加大力度。茶叶龙头企业对于茶叶的根、茎、叶、花、果实利用不够,新产品开发不够,产业链“接二连三”开发不够,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1]。

1.3 茶叶品牌效应偏低

目前,安徽省虽有全国知名的茶叶品牌,但茶叶规模化、品牌化仍需进一步规范。茶叶品牌没有整合,不仅全省没有整合,就是很多市内也没有整合,导致目前家家有牌子、市市有品牌、全省无名牌的情况。

1.4 宣传推介力度不够

主要是营销体系单一,安徽省茶叶面积达15.7 hm2,全部投产后产量惊人,茶叶销售将是茶产业的主要内容。应针对目标市场宣传推介活动不够,龙头企业申请牵头组织参加目标市场的品牌推介活动积极性不高,财政对于龙头企业或以抱团方式在大城市或知名的茶叶市场开设专卖店的补贴力度不够,对茶叶交易市场的扶持力度不足等方面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1.5 茶旅一体化建设欠缺

茶区生态条件好,茶农生活相对富裕,但是集中打造以茶产业为载体的美好乡村数量不够、规模偏小、良性循环的茶旅互动致富之路尚未启动,茶产业的发展仍然主打就茶叶抓茶叶。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但路、水、电、房和娱乐项目配套建设尚显不足,茶区转变为景区仍亟待完善[2]。

2 推进茶场建设,促进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2.1 树立和培育茶叶品牌

推进茶场建设促进茶叶产业化发展,要培育和树立茶品牌。需要从茶叶质量安全标准、企业诚信度和品牌认知度3个方面入手,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绿色防治茶树病虫害,建立生物、物理、隔离等基础防治体系,严格化学防治,严防化学药物和重金属污染。二是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做到专业管理、规范管理、标准管理。三是优化品种,主攻单产,提升品质,提高效益,确保茶叶绿色、生态、安全和质量标准[3]。

2.2 形成多元投入机制

逐年增加茶产业专项资金,各主产茶县(区)同步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深度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制订完善财政专项资金扶持计划和相关项目资金整合方案,成片打造景区化茶园基地。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通过林权抵押、小额连保、企业应收帐款和仓储抵押等贷款方式支持茶产业发展。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外来投资,鼓励外来工商资金投资茶叶品牌建设和营销渠道建设,形成外来优强企业与本土茶叶企业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2.3 完善人才支撑机制

推进茶场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在茶叶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流动、激励等方面取得突破。根据需要向社会广泛招募营销、研发、资本运作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加大对茶叶新型经营主体的常态化培训,不断壮大会种茶的职业农民队伍、会加工茶的技术工人队伍、会卖茶的职业营销人员队伍。加强与农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通过定向引进、集中培训等方式,为茶产业培养实用型的种植、加工、物流、营销和管理人才。

2.4 提升茶场建设水平

开展茶业科技示范园项目的建设,完善功能,建成茶业科技示范基地,提升茶场建设水平。优美的生态茶园,规范的茶品加工工艺、良好的科技培训、高品位的茶园地,推进茶业科技向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迈进。建立茶场合作社联合体,通过合作社整合茶场茶叶资源,采用“基地、农户、合作社、茶场”等模式,构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原则,以进一步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打造地域品牌,满足市场需求,调配生产资料,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实现茶苗本地化,建立茶叶高产示范园,达到以点带片、以片保发展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模式。

2.5 构建电商平台

茶场需要进军茶叶电商领域,寻求市场突破,促进茶叶特性与电子商务运作特殊性结合,建立懂茶且精通电商运作的专业团队。加强茶业电商理论体系建设与实践探索,营造茶业相关电商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强化物联网建设。通过线上与线下销售的相互融合,以及网络化消费模式日益流行的趋势,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品牌形象,提高品牌价值,促进茶产业的发展。

2.6 打造茶场品牌

要提升茶场品牌,茶场不仅要加强科学管理,更要注重技术开发及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工作,切实加强茶叶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科学管理和技术开发。在产前突出种植茶叶的基础上,逐步向加工茶叶、分拣与包装茶叶方向发展,并直接延伸到流通领域,进行标准化管理;在产中注重在分拣、包装等初级加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高附加值,并进行标准化生产;在产后做好农产品营销工作,加速茶场的产品进入城市超市,并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对接,在城市建立连锁店、直销点、加盟店、物联网及电商平台,积极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大力宣传品牌,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实现营销与品牌建设双丰收,推进茶叶产业上规模、茶叶质量上档次[4]。

3 参考文献

[1] 郑文佳,龙明树,雷睿勇.贵州茶产业市场开发调查及思考[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0(2):158-163.

[2] 叶新民,许乃新.提升茶产品质量标准化安全水平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05(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