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建设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安全建设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安全建设现状

网络安全建设现状范文1

关键词:商业银行 网络安全 网络风险

1 城市商业银行网络安全建设现状

银行的信息与网络安全建设与银行的整个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密切相关,把金融风险监管现代化和金融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风险的监管密切结合起来,是搞好银行与阿络安全建设的根本思路。目前城市商业银行信息化安全的观念对于网络与系统的虚拟世界的“行为与内容的监管”和“大范围的网络环境的安全问题”,考虑较少。

1.1银行网络行为和内容的安全情况

银行网络的安全问题实际是银行风险监管的问题,银行风险监管既要检查银行和客户人员在现实世界中的人与银行业务相关的行为结果,又要检查网络虚拟世界中用户、系统和的行为,实际上要对银行监管实行监管现代化的建设和银行信息化实行监管。

1.2银行业务运营信息化安全情况

主要涉及银行价值管理信息系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银行产品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对于这些业务信息系统,由于银行系统有高度的安全意识银行系统的安全工作开展的较早,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了安全规划与实施等。

1.3银行网络系统安全情况

当前银行网络系统安全问题重要表现在数据大集中后的安全,其特点是数据服务大集中,前置通信中心强大的和众多本地与远端终端的中心体系结构。

应该看到,电子化在给银行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原因主要有三个:伴随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外开放的扩大,金融风险迅速增大;当前计算机应用日益广泛、日趋网络化,系统的安全性漏洞也随之增加;计算机知识日益普及,金融网络向国际化发展,计算机犯罪技术在不断提高。

2 银行网络安全重点关注的方面

目前银行用户关注的信息化安全问题主要是客户隐私、用户权益、信息内容安全和客户可信接入银行网等问题:

全面整合银行信息化安全建设,在此基础上建立银行信息安全保障、应急和监管系统。

以安全观点再度审核银行应用数据大集中的安全建设问题、专网与公网的隔离安全建设、银行外包服务安全建设、安全检测、监控、审计、追踪和定位系统建设、制定安全应急标准与安全应急培训。

3 安全风险分析

我们可以参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放系统互联(OSI)模型,将整个银行系统的安全风险统一划分成五个层次,即物理层安全、网络层安全、操作系统层安全、应用层安全以及管理层安全。

3.1物理层安全风险分析。物理层安全包括通信线路的安全,物理设备的安全,机房的安全等。

3.2网络层安全风险分析。网络层安全包括网络层身份认证,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数据传输的保密和完整性,远程接入的安全,路由系统的安全等。

a数据传输风险分析。表现在重要业务数据泄漏、重要数据被破坏等,如果没有专门的软件或硬件对数据进行控制,所有的广域网通信都将不受限制地进行传输,因此任何一个对通信进行监测的人都可以对通信数据进行截取

b网络边界风险分析。主要表现于银行业务系统安全和互联网出口的安全。

c网络设备的安全风险。由于银行专用网络系统中使用大量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使得这些设备的自身安全性也会直接关系的银行系统和各种网络应用的正常运转。

3.3系统层的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操作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和隐患;二是对操作系统的错误配置。

3.4应用层安全风险分析。应用层安全是用户采用的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的安全性,包括数据库软件、Web服务、电子邮件系统、域名服务系统、业务应用软件,以及其他网络服务系统(如Telnet、FTP等)。

3.5管理层安全风险分析

管理层安全包括安全技术和设备的管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部门和人员的组织规划等。要建立完备的安全网络最终要靠人来实现,因此管理是整个网络安全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的分析管理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 安全方案总体设计

4.1网络安全建设原则

网络安全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银行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应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统一标准、相互配套”的原则进行,采用先进的“平台化”建设思想,避免重复投入、建设,充分考虑整体和局部的利益,坚持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

在实际实施中还要按照系列基本原则进行:系统性原则;简单性原则;实时、连续、安全统一原则;需求、风险、代价平衡原则;实用与先进相互结合的原则;方便与安全相互统一原则;全面防护、突出重点原则;分层、分区原则;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原则;责任明确,分级管理,联合防护原则。

4.2网络安全建设目标

我们对于银行网络系统安全建设的目标为:采用防护、检测、反应、恢复四方面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建立一个全方位并易于管理的安全体系,确保银行网络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a系统级安全目标。保证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补丁不断升级、安全设置正确,防止计算机终端、服务器感染通过软盘、光盘、网络、电子邮件及其它网络途径传播的计算机病毒。

b网络级安全目标。保证内外网之间、内部网不同网络安全域之间的安全隔离和有效的访问控制,保证系统业务敏感信息网络传输中的机密性、完整性,保证网络攻击和网络安全漏洞及时发现、告警,网络安全状况不断改善,以及保证银行网络系统网络传输系统的高可靠性:主要指线路、设备的备份、冗余等。

c应用级别安全目标。防止本地用户和远程用户的非授权访问、越权访问和身份假冒,保证各种服务系统的正常运转。

d管理级安全目标。对安全软硬件设备(如防杀病毒软件、入侵检测软件、安全MPN设备、防火墙设备)和安全策略、安全状况能够集中统一管理、监控、审计和响应,保证安全责任分解到人、出现问题有迹可寻,加强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建设。

4.3整体安全设计概述

整体安全设计要最大限度保障业务系统、办公系统的安全,做到安全性和方便性的统一。

a数据库服务器是业务系统中最重要的数据库部分,它保存了所有业务交易相关的各种帐务数据,因此必须对它们实行有限访问控制防护——配置双机热备防火墙系统。

b由于办公机器众多、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较差,需要与互联网接入,又要直接接入OA办公、决策等系统,因此,办公机器应受到高度关注。

c由于网络中设备、主机数量众多,应此使用日志审计系统收集全网中的安全设备、服务器的日志,进行归档、分析,及时发现系统中发生的安全时间,起到事后审计的安全机制。

网络安全建设现状范文2

【关键词】中职 网络安全 解决方案

一、学校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及隐患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学校必不可少的教学和管理设施,现今大多数学校的网络组成可归纳为以下几部分:

(1)中心骨干网络:以学校的中心机房为中心搭建起来的网络。该网络连接到学校各个部门和计算机实训室。

(2)学校特殊职能部门网络;以学校的财务部门的财务系统,招生就业处的对外招生系统,校企合作的对外业务系统等为主。

(3)学校办公OA网络:通过对学校不同位置的电脑进行划分,通过路由网关来实现对不同位置的电脑的相连来达到网络办公的目的。

(4)学校与广域网的互联

由于学校各办公人员分布较散,结构复杂,这给学校计算机网络的架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使得其存在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由于学校各部门需要相互访问合作办公,而网络访问控制措施少,这给一些特殊职能部门(如财务部门等)的一些特殊信息带来了安全隐患,对于一些稍有网络攻击经验的人员来说就能够很容易通过网络连接到学校内部网络的机器,对一些保密的信息进行窃取和破坏,从而给学校带来重大的损失。

(2)操作系统和应用平台存在漏洞。目前许多学校的办公电脑使用的操作系统更新补丁不及时存在许多可供黑客攻击的漏洞,这就给网络中的一些存在恶意的人提供了攻击的机会,从而造成个人重要数据,乃至金钱的丢失。

(3)一些网络设备的管理账号和登录口令的默认。大多数学校的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等的登录验证采用的是出厂的默认设置,这给一些有经验的人很容易就猜到,从而造成连接学校网络设备进行攻击的案例,造成学校的损失。

(4)缺少相应的网络安全检测设备。许多学校由于不重视或者资金不到位的情况,缺少对网络安全检测设备的配置,从而不能够实时检测校园网络安全情况,当有人对学校网络进行攻击时,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和阻止。当发现的时候学校的损失或许已经惨不忍睹了。

(5)没有完善的病毒预防措施。网络的开放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但也给许多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学校人员复杂,大多数人员缺乏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安全知识,对于互联网的大量信息和资源的安全与否缺少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导致中病毒或木马,造成个人信息损坏或丢失,甚至财产的损失。

二、如何实施有效的校园网络安全措施

网络安全建设的一般原则

在学校,我们所要达到的网络安全建设的目的主要涉及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等。并遵循综合性、整体性、一致性、易操作性、适应性、灵活性、最小适用等原则。

为了营造一个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对网络设备进行有效的访问控制设置。因为在我们没有对网络设备进行任何的设置时,只要在网络连通的情况下,校园内的任何一台机器,甚至校园外的任意一台连入互联网的机器都可以通过网络轻易连入学校内的任意一台其他电脑甚至是服务器,这就给一些需要保护的重要数据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必须在学校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接口处,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网络设备接口处做相应的网络访问控制,这样就能很好地保护学校一些特殊职能部门的数据安全,并且不影响全校的网络办公状态。

(2)配备网络监测设备。访问控制虽然可以很好有效地控制校园网络的安全,却无法完全防范来自于网络的所有攻击,对于网络上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黑客而言,单单的访问控制设置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安装相应的网络监测设备来对全校的网络进行实时的监测,利用防火墙等技术来滤掉大部分来自于网络的攻击。并成立相应的专业管理小组对网络进行实时的监测和管理,从而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3)对全校的办公电脑做好补丁更新管理工作。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曾经盛行一时的冲击波、熊猫烧香等病毒。这些病毒就是利用了操作系统的一些漏洞,补丁更新不及时来进行攻击的,其危害之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所以要想很好地预防此类情况的发生就需要我们对我们的办公电脑做好维护,实时关注并安装微软的一些系统更新补丁,来减少我们系统上存在的一些漏洞,从而降低系统感染病毒和被攻击的可能性。

(4)配备相应的杀毒软件服务器。网络是好东西,在充分享受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和资源时也要小心网络上的一些病毒和陷阱。加上校园内办公电脑的使用往往不固定,来来往往的移动存储给主机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给主机安装相应的杀毒软件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通过给校园网络架设杀毒软件服务器,能够使得学校所有的办公电脑通过杀毒软件服务器及时更新本机杀毒软件信息,这样就可以很有效的控制了电脑遭受病毒危害的可能性了。

(5)对重要数据和复杂的网络安全设置做好备份。每个学校都应该对本校的重要数据以及网络设备的一些复杂的设置做好相应的备份,当学校网络遭受攻击时可以在第一时间最快地恢复网络到正常状态,以减少其带来的损失和不便。

网络安全建设现状范文3

【关键词】网络;安全;方案

【中图分类号】G412.65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1-0091-02

一、前言

近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危害网络安全的事情时常发生。例如,越权访问、病毒泛滥、网上随意信息,甚至发表不良言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规划并建设一个方便、高效、安全、可控的信息系统成为当前系统建设的重要工作。

信息系统安全建设项目,应该严格按照网络和信息安全工程学的理论来实施;严格按照信息安全工程的规律办事,做到“安全规划前瞻、行业需求明确、技术手段先进、工程实施规范、管理措施得力、系统效率明显”,因此,将按照信息安全工程学的理论指导实施用户信息网络系统安全项目的建设,从政策法规、组织体系、技术标准、体系架构、管理流程等方面入手,按照科学规律与方法论,从理论到实践、从文档到工程实施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开发与实施。

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是一项需要进行长期投入、综合研究、从整体上进行运筹的工程。该工程学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来构造系统安全:

1、对整个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与评估,充分了解安全现状;

2、根据评估分析报告,结合国家及行业标准,进行安全需求分析;

3、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统一的安全系统建设策略及解决方案;

4、根据解决方案选择相应的产品、技术及服务商,实施安全建设工程;

5、在安全建设工程实施后期,还要进行严格的稽核与检查。

二、安全系统设计要点

有些用户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网络运行正常,业务可以正常使用,就认为网络是安全的,是可以一直使用的;网络安全几乎全部依赖于所安装的防火墙系统和防病毒软件,认为只要安装了这些设备,网络就安全了;他们没有认识到网络安全是动态的、变化的,不可能仅靠单一安全产品就能实现。所以,我们必须从网络安全可能存在的危机入手,分析并提出整体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1、建设目标。

通过辽宁地区网络及应用安全项目的建设目标来看,构建一个安全、高效的网络及应用安全防护体系,充分保障业务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势在必行。

2、设计思想。

一个专业的网络及应用安全解决方案必须有包含对网络及应用安全的整体理解。它包括理论模型和众多项目案例实施的验证。该方案模型应是参照国际、国内标准,集多年的研发成果及无数项目实施经验提炼出来的,同时方案需要根据这个理论模型及众多的专业经验帮助客户完善对其业务系统安全的认识,最终部署安全产品和实施安全服务以保证客户系统的安全。

为什么要实施安全体系?

内因,也就是根本原因,是因为其信息有价值,网络健康高效的运行需求迫切。客户的信息资产值越来越大,信息越来越电子化、网络化,越来越容易泄漏、篡改和丢失,为了保护信息资产不减值,网络行为正常、稳定,必须要适当的保护,因此要有安全投入。

其次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外因,如遭受攻击。当前在网络信息领域中,入侵的门槛已经越来越低(攻击条件:简单化;攻击方式:工具化;攻击形式:多样化;攻击后果:严重化;攻击范围:内部化;攻击动机:目的化;攻击人群:低龄化和低层次化),因此当入侵者采用技术方式攻击,客户必须采用安全技术防范。随着我国安全技术的逐步深入研究,已经把各种抽象的安全技术通过具体的安全产品和安全服务体现了出来。

时间和空间是事物的两个根本特性,即一经一纬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整体概念,安全系统的设计也可以这么理解。

从时间角度部署安全系统,如图一,基于时间的防御模型。

该模型的核心思想是从时间方面考虑,以入侵者成功入侵一个系统的完整步骤为主线,安全方案的设计处处与入侵者争夺时间,赶在入侵者前面对所保护的系统进行安全处理。在入侵前,对入侵的每一个时间阶段,即下一个入侵环节进行预防处理。也就是说,与入侵者赛跑,始终领先一步。

从空间角度部署安全系统,如图二,基于空间的防御模型。

一个具体的网络系统可以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信息资产值的大小)及防护范围,把整个保护对象从网络空间角度划分成若干层次,不同层次采用具有不同特点的安全技术,其突出的特点是对保护对象“层层设防、重点保护”。

一个基本的网络系统按防护范围可以分为边界防护、区域防护、节点防护、核心防护四个层次。

边界防护是指在一个系统的边界设立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具体到系统中边界一般是两个不同逻辑或物理的网络之间,常见的边界防护产品有防火墙等。

区域防护相较于边界是一个更小的范围,指在一个重要区域设立的安全防护措施,常见的区域防护产品有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等。

节点防护范围更小,一般具体到一台服务器或主机的防护措施,它主要是保护系统的健壮性,消除系统的漏洞,常见的节点防护产品主机监控与审计系统。

核心防护的作用范围最小但最重要,它架构在其它网络安全体系之上,能够保障最核心的信息系统安全,常见的核心防护产品有身份认证系统、数据加密、数据备份系统等。

3、设计原则。

1) 实用性。

以实际业务系统需求为基础,充分考虑未来几年的发展需要来确定系统规模。以平台化、系统化来构造安全防护体系,各安全功能模块以组件方式扩展。

2) 标准化。

安全体系设计、部署符合国家 相关标准,各安全产品之间实现无缝连接,确实不能实现的必需采用其他技术手段予以解决,并与内部的网络平台兼容,使安全体系的设备能够方便的接入到现有网络系统中。

网络安全建设现状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安全策略

现今,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对信息和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但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威胁――黑客攻击、恶意代码、蠕虫病毒等等。我们的网络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安全,实际上,我们的网络安全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相当的脆弱。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要想使用好我们的网络,就必须将技术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从控制整个网络安全建设、运行和维护的全过程角度入手,全面提高网络的整体安全水平。

一、大秦车务段网络安全建设的必要性

铁路运输生产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对运输组织分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数据的安全性如果得不到保障,领导层在决策时就会依据不足或者出现重大失误。而数据的安全在信息化的今天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我们的网络安全。可以说网络安全的核心就是数据安全。要保证数据安全,就必须首先保证网络安全。然而,我们的网络实在是脆弱不堪,诸如病毒、木马等等随时随地威胁着我们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前些年出现的“冲击波”病毒和“震荡波”病毒就曾使我们的信息系统全线瘫痪,教训不可谓不深刻。总之,只要在网络上,我们的信息将或多或少的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因此,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系统,其必要性不言而喻。

二、网络安全的定义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三、网络安全的特征

网络安全应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

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可审查性:出现安全问题时提供依据与手段。

四、大秦车务段网络安全建设的目标

近年来,随着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家充分享受到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实时掌握现场的第一手资料,为大秦车务段的运输生产分析、决策提供依据。但是,网络在带给我们信息共享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上的问题:病毒侵袭、黑客攻击时时都对我们的网络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那么,网络安全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呢?网络安全到底保护的是什么?答案是数据的安全,网络安全的核心就是数据的安全性。在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目前网络安全市场上常见的安全产品及其各自的安全功能定位。下面,我们引用吴企源老师在《计算机网络》一书中讲解的安全产品加以类比说明。

从表1可以看到,不同的产品其设计原理及其实现的功能各有不同,为保证网络的整体安全,各安全部件之间应该实现一种联动机制。只有各种安全产品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才能构成一套整体的安全防护体系,从而起到对网络全面保护的作用。因此大秦车务段网络安全建设应该达到如下的安全目标:

第一,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策略并加强培训,提高整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反黑技术。

第二,利用防火墙实现内外网或不信任域之间的隔离与访问控制并作日志。

第三,通过防火墙的一次性口令认证机制,实现远程用户对内部网访问的细粒度访问控制。

第四,通过入侵检测系统全面监视进出网络的所有访问行为,及时发现和拒绝不安全的操作和黑客攻击行为并对攻击行为作日志。

第五,通过网络及系统的安全扫描系统检测网络安全漏洞,减少可能被黑客利用的不安全因素。

第六,利用全网的防病毒系统软件,保证网络和主机不被病毒侵害。

第七,备份与灾难恢复――强化系统备份,实现系统快速恢复。

第八,通过安全服务提高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五、大秦车务段影响网络安全建设的因素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很多,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其中人为因素的危害最大,归纳起来,针对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有人为的无意失误、人为的恶意攻击和网络软件的漏洞三个方面。针对大秦车务段目前的网络状况,影响其网络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计算机病毒:面临名目繁多的计算机病毒威胁,将导致计算机系统瘫痪,程序和数据严重破坏,使网络的效率和作用大大降低,使许多功能无法使用或不敢使用。如前些年的“冲击波”、“震荡波”、“熊猫烧香病毒”等都曾给我们的正常工作造成过严重威胁。

第二,人为的无意失误:如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用户将自己的账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第三,人为的恶意攻击:这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还有就是网络侦查,它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这两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机密数据的泄漏。

第四,网络软件的缺陷和漏洞:网络软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无缺陷和无漏洞的,然而,这些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另外,软件的“后门”都是软件公司的设计编程人员为了自便而设置的,一般不为外人所知,但一旦“后门”洞开,其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五,物理安全问题:物理安全是指在物理介质层次上对存贮和传输的信息安全保护。如通信光缆、电缆、电话线、局域网等有可能遭到破坏,引起计算机网络的瘫痪。

六、大秦车务段应采取的网络安全策略

针对上述影响网络安全的几种因素,本文提出以下安全策略:

(一)加强安全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工作

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又比较全面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有:操作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软件安全管理制度、秘钥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等。制度的建立切不能流于形式,重要的是落实和监督。另外,要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真正认识到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和解决这一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及复杂性。只有依靠人的安全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才能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不断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物理安全策略

对于传输线路及设备进行必要的保护,物理安全策略的目的是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的功能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攻击;验证用户的身份和使用权限、防止用户越权操作;确保计算机系统有一个良好的电磁兼容工作环境。

(三)访问与控制策略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也是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护网络资源的重要手段。各种安全策略必须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起到保护作用,但访问控制可以说是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

1、入网访问控制。入网访问控制为网络访问提供了第一层访问控制。用户的入网访问控制可分为三个步骤:用户名的识别与验证、用户口令的识别与验证、用户账号的缺省限制检查。

2、网络的权限控制。网络的权限控制是针对网络非法操作所提出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用户和用户组被赋予一定的权限。网络控制用户和用户组可以访问哪些目录、子目录、文件和其他资源。可以指定用户对这些文件、目录、设备能够执行哪些操作。

3、属性安全控制。当用文件、目录和网络设备时,网络系统管理员应给文件、目录等指定访问属性。属性安全控制可以将给定的属性与网络服务器的文件、目录和网络设备联系起来。属性安全在权限安全的基础上提供更进一步的安全性。网络上的资源都应预先标出一组安全属性。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对应一张访问控制表,用以表明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能力。网络的属性可以保护重要的目录和文件,防止用户对目录和文件的误删除、执行修改、显示等。

4、防火墙控制。防火墙是一种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性措施,它是一个用以阻止网络中的黑客访问某个机构网络的屏障,也可称之为控制进/出两个方向通信的门槛。在网络边界上通过建立起来的相应网络通信监控系统来隔离内部和外部网络,以阻挡外部网络的侵入。目前的防火墙主要有以下:一是包过滤防火墙:包过滤防火墙设置在网络层,可以在路由器上实现包过滤。当一个数据包满足过滤表中的规则时,则允许数据包通过,否则禁止通过。二是防火墙:它由服务器和过滤路由器组成,它将过滤路由器和软件技术结合在一起。过滤路由器负责网络互连,并对数据进行严格选择,然后将筛选过的数据传送给服务器。三是双穴主机防火墙:该防火墙是用主机来执行安全控制功能。一台双穴主机配有多个网卡,分别连接不同的网络。双穴主机从一个网络收集数据,并且有选择地把它发送到另一个网络上。网络服务由双穴主机上的服务来提供。内部网和外部网的用户可通过双穴主机的共享数据区传递数据,从而保护了内部网络不被非法访问。

(四)信息加密技术

对数据进行加密,通常是利用密码技术实现的。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在信息传送特别是远距离传送这个环节,密码技术是可以采取的唯一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能有效地保护信息学传输的安全。

七、结束语

随着铁路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网络安全建设必须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要强化大家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真正认识到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和解决这一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及复杂性。只有依靠人的安全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才能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不断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参考文献:

1、王仲轩,罗廷礼,徐贤军.信息技术基础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吴企渊.计算机网络[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网络安全建设现状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对策

前言:计算机网络监管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管力度,不断学习新的技术,以应对新的网络安全问题,为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而不断努力。

1 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及其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计算机网络其本质是指利用有线或无线信号传输把处于不同地区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设备进行有效地关联,使其成为一个完整运行的信息流通网络。其网络安全一般包括整个系统网络中所关联到的计算机软硬件以及交换传输数据的安全性,防范来自网络外部诸多因素的恶意破坏以及由于网络用户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信息泄漏等事件的发生,从而保护网络通信的安全性、持续性、可靠性和可控性。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概况起来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1 计算机网络自身存在的缺陷及漏洞等问题

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其中来自计算机网络自身存在的缺陷及漏洞称为造成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首要因素。首先,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导致网络系统缺乏一定的安全机制,网络信息安全存在隐患和漏洞;其次,网络运行稳定性及规范性有待提高,系统配置不当及不规范也容易造成一些系统缺陷和漏洞的产生;最后,网络信息存储介质的缺陷和互联网通信的随意性致使不法用户很容易通过一些非正常渠道窃取机密信息或对信息资料进行恶意破坏。故计算机网络和系统自身的缺陷不容忽视,否则小小的漏洞可能造成及其严重不良后果。

1.2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存在漏洞,造成网络信息资料的泄漏和恶意黑客的入侵,网络安全管理意识不够,管理方式不够合理等对网络安全都有很大的影响;

(2)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企业及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很多潜在的网络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监管评估体系,避免网络安全遭受到恶意破环。

1.3 计算机网络内部用户及外部因素等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内部用户造成的网络安全问题主要是用户的不当上网行为,包括某些人为失误所造成的网络系统故障和数据的损坏,网络内部用户设置的不合理和网络配置不当及内部管理制定的有待完善,都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的一定的隐患。同时,来自计算机网络外部的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应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比如计算机病毒、非法用户的链接、黑客的恶意攻击和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的滞后性等是需要关注的方面,这些都会影响甚至限制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2 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对策与措施探讨

2.1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营造安全网络环境

针对当下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为了保证网络系统的正常、有序、安全运行,必须构建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以便于广大正常网络用户连接网络进行购物、通信、交友等一些生活行为,这就需要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工作。安全网络环境的营造需要对网络系统进行定期维护,查找网络缺陷和系统漏洞,及时有效地更新系统补丁并选用合适的查毒、杀毒、扫描软件对于网络环境进行一定地监控,并对电脑系统进行定期的病毒查杀。同时,对于网络系统数据进行安全加密,采用各种安全保障措施保证系统数据的完整性,降低恶意攻击对系统数据的损害,还要利用网络密钥来加固信息便于提高信息数据和网络的安全性,营造相对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2.2 强化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加大网络安全监管力度

应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国家在高度重视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的同时需要大力普及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广大网络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为了解决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降低其对国家网络发展的不利影响,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网络安全政策法规,强化公民的网络安全教育并对网络运营和管理人员进行适当的教育,提高其管理方式和手段。与此同时,加大网络安全监管力度,严厉制止并打击恶意破环网络安全的行为,建立严格的网络安全策略以及严密的网络安全制度体系,动态地检测和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

2.3 提高网络用户操作技能,防范外部因素攻击破坏

提高网络用户的操作技能和规范其日常网络行为,可以有效降低当下日益严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对网络用户的伤害,首先是加强网络用户的入侵检测及防御技术,控制网络用户的访问和有效地身份识别,开启网络防火墙功能并安装最新版本的病毒防护和查杀软件,提高用户自身的上网技巧;其次注重防范外部因素的恶意攻击和破坏,访问和下载健康、安全、文明的网页信息资料,对网上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必要的检测和病毒查杀,对计算机本地重要数据进行及时备份并停止有关文件的共享,多措施应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产生。

2.4 提高网络监管人员的素质水平,制定相关法规

现代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软件设计人员的技术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学习提高,以期跟上时代的步伐。应加大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使他们的工作素养及能力不断提高,同时提升他们自身的素质水平,正确定位自己的工作。对计算机用户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对策的宣传,在不断加强网络管理的同时,提升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除此之外,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管理,尽快研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管理制度,制定相关法律对恶意破坏网络安全的违法犯罪人员进行严厉的惩罚,以建立一个安全、和谐的计算机网络环境。

2.5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

2.5.1 数据加密技术

由于现在黑客对计算机网络的攻击越来越猖獗,应注重对机密文件的加密处理,严防信息被黑客盗取。加密技术是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石。加密技术要求只有在指定的用户和网络下,才能接触密码而获得原来的数据,这就需要给数据发送方和接收方一些特殊的信息用于加密或者解密,这种特殊的信息即秘钥。秘钥是从大量的随机数中选取的。一般秘钥设定后,除用户自己之外,其他方很难获知。由于现在黑客技术在不断的升级,所以用户应加强对于数据保护的意识,在设置秘钥时应越复杂越好,以防被黑客及他人轻易的破解。

2.5.2 建立漏洞扫描系统

由于现在很多计算机系统存在漏洞,这对于计算机安全来说是一种隐患,为了及时的发现计算机中的漏洞,应安装漏洞扫描系统,随时对计算机进行扫描。一旦发现系统中存在漏洞应立即提示用户进行修补,以防止计算机漏洞带来更多的问题。对于漏洞扫描系统应及时的进行更新,以提高扫描系统的识别、评估等功能,不定时的扫描,更新下载补丁对漏洞进行修补,可以大大减少在计算机网络中漏洞的出现。

3 结束

语综上所述,在当今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我们必须高度关注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以防范黑客或者病毒等外部因素的攻击与破坏行为,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加大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监管力度,努力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建设,积极营造一种安全、稳定的计算机网络环境,进一步确保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

[1]许桢.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

网络安全建设现状范文6

关键词:网络安全;问题分析;对策探讨

1前言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到来,特别是随着网络个人信息的增多,以及公众对网络资源的依赖,网络安全对用户信息(包括个人财产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和影响,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跨越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正视网络信息安全,从信息安全现存问题入手,分析问题的成因,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从而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是当前企业信息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信息安全涉及网络通信、密码技术、中端设备、数据传输与运用等诸多学科,是一项综合性应用课题。广义上说,有关网络信息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控性的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信息安全所关注和研究的领域。在实际应用中,网络信息安全更多地指向构成网络闭环的硬件、终端传输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如何使这些数据资源不受偶然(或者恶意)的原因破坏、失真、更改或泄露,确保系统连续可靠、正常有序地运行。

2主要问题分析

就国内企业(包括国内大型国企)而言,由于受到我国整体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其网络信息建设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存在严重依赖国外技术的问题。以通信芯片和操作系统为例,我国在自主创新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如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华为虽启用自主研发的“鸿蒙系统”,但国外操作系统的垄断局面还较为普遍。2018年,据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我国国内智能手机使用美国谷歌公司安卓系统的产品占了89.3%。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不只是用信息安全产品搭建起一个信息“堡垒”,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自成体系的信息安全制度。正如“瑞星杀毒软件”安全专家指出的,“只有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制度相互配合,才能避免核心机密被类似‘棱镜’项目所窥视。”从目前网络信息安全所暴露的问题看,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常常引发网络信息安全危机。

2.1自然因素(或偶发因素)引起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主机系统和终端设施遭受自然力的破坏,如:自然灾害(地震、水灾、风暴、建筑物损毁等)对计算机网络构成威胁;电源故障、设备失常、能耗崩溃等一些偶发因素,对计算机网络构成威胁。

2.2管理应用疏漏造成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如用户在网络应用过程中,因安全意识松懈、规章制度不全、管理水平低下、操作环节失误、人为渎职积弊等对网络安全造成威胁。网络信息具有宽域开放的特征,信息采集、储存、传输、应用过程中的任何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泄露、失真等信息安全隐患。近年来,智能终端等移动互联设备更新速度惊人,新的开发应用层出不穷,各种“小程序”的出现令人眼花缭乱。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企业或个人均存在“盲目跟风、自由购买、随意使用”现象,网络信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例如,假如用户将具备联网功能的智能手机,接入已连接涉密网关的办公计算机,其目的虽是给手机充电,却无意中等于让该智能机同时联接了互联网,进入了涉密网络空间,由此给他人植入电脑病毒带来空隙和机会。

2.3安防体系建设滞后酿成的信息安全问题

多年来,人们习惯于依赖安装杀毒软件来保障网络安全,但由于没有构建严密的防护体系,系统管理不严、人员操作不当和黑客入侵引发的系列安全问题始终未能有效解决。目前看,虽然在开发环节对操作系统的安全设置已予较高重视,并为用户设置了一定的自具式防护,但是因网络黑客手段不断升级,操作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和缺陷,往往在“防不胜防”中逐渐被黑客所破解和攻击。其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防火墙只能抵御一般性的网络攻击,一旦遇到升级版本的计算机病毒,将无法形成对系统的保护。这些先天性的、不可避免的漏洞和局限,将给网络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从数据资源看,数据库中的海量数据和关键信息,其中有些涉及个人隐私,有些则是涉及资金安全的重要信息。数据库的安全防御措施显然尚未建构起密不可破的层层“天网”,一旦遇到网络入侵,难以形成对数据信息的有效保护。

3对策建议

3.1要普及网络安全知识,营造信息安全环境氛围

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是保守国家涉密、实现信息安全的根本,也是做好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和前提。这就要求各级组织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自身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和素质,领导带头学,业务人员主动学,自觉成为信息安全的排头兵,成为工作中的行家里手,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通过共同参与、主动防范,端正思想认识,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氛围。

3.2要强化安全监管,健全网络信息安全体系

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工作机制与高效的管理体制,籍此推动网络信息安全的健康有序发展。从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看,首先,要完善顶层设计,明确单位信息安全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指导思想,细化信息安全的实施步骤、标准要求,建立网络信息安全框架协议与制度规范。其次是科学规划,理清职责,构建科学的管理体制,包括对所在单位的编制体制进行有机整合,合理调整信息从业人员的科学分工,从而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各自职责,推动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高效运行。

3.3要优化安防系统,完善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及时更新防病毒软件,完善具有远程安装、报警和集中管理的有效功能;建立内网认证系统,实现访问控制、身份识别、机密性、不可否认服务等;建立病毒防控机制,禁止在网上随意下载的数据往内网主机复制,禁止在联网计算机上随意使用来历不明的存储设备;紧盯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检测设施和手段的发展前沿,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检测监控技术,完善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手段,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的检测评估能力;加强网络安全威胁评估,做到及时预警、预案完备、应对措施得当,对可能发生的网上意外,可能引发的舆情危机进行预测,做好预案,防止意外状况发生。

3.4要理顺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研究

应理清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总体思路,细化信息安全防范的实施步骤与标准要求,完善网络信息安全框架协议和制度规范。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确保其高效有序的运行,需要完善工作机制,顺畅管理体制。企业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动信息安全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国家层面已经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这对企业网络信息安全建设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在运行机制、制度保障等方面,还需各企业(用户)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其着力点应放在“跨域融合”上,即立足于国家安全的全局,平衡好各方利益冲突,融合好各部门的利益诉求,研究解决好信息发展与跨部门、跨领域、超越局部利益、短期利益的瓶颈问题。要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多头管理、职能交叉、重复建设问题,拟订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管控具体实施细则,明确责、权、利约束,破除“有利益就上,有问题就让”的积弊。要紧跟信息技术发展,加快发展网络信息安全检测和监控技术,完善网络信息系统完全防护手段,提高对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的检测评估能力。

3.5要广揽人才,建立一支网络信息安全队伍

当前,国内外各大企业对网络空间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并将网络空间视作未来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和利益空间。对于确保网络空间安全问题,各企业的做法、手段不尽相同,但建立一支有规模、结构优、素质良的专业网络空间安全队伍,已是各企业、各从业人员的一致选择。因此,确保企业在网络空间的话语权与运行自由,必须建立一支网络空间信息安全队伍,包括落实国家网络安全人才战略,提升各类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等。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环节,在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方面共同发力,通过规模化培养,解决网络信息安全人才不足的问题,填补信息安全细分领域人才缺口。目前,信息安全人才评价标准的难点,在于不能用同一把尺子,用传统的人才评价方式来对其评价和衡量,因此,建立全面、系统的网络信息安全人才评价标准,应作为我们稳定队伍的重点来抓。

3.6要加强合作,共建安全、开放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