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体育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体育培训范文1
唐山与北京、天津毗邻,是河北经济中心之一,教育理念相对发达,很多儿童的家长意识到学前英语启蒙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孩子日后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及效果,因此日益重视孩子英语方面的学习,幼儿园英语课程及一些儿童英语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
本研究以唐山市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观察和访谈为辅的方法,调查研究学前儿童英语学习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调研范围包括市级幼儿园3所、私立幼儿园2所、儿童英语培训机构3所,以学前儿童家长及小部分英语教师为调研对象;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128份,回收率85.3%。问卷调查了被调查者对学前儿童开始学习英语时间、教育目标、教学形式、环境创设、师资及关注问题等方面的认识。本次调研还访谈了3名培训机构负责人、3位幼儿园园长和5位幼儿园英语教师,并观摩了他们的教学活动,了解其英语教材、师资、教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1 问卷反馈结果
1)关于儿童开始学习英语的时间情况,65%的家长认为3~6岁开始学习英语合适,32%认为7~12岁,认为0~2岁开始学习英语的只占3.2%,而12岁以后选项为零选择。
2)关于参加英语学习的目的一项,其中73%的家长认为丰富孩子的知识面,提高孩子综合素质最重要;52%的家长想培养孩子的英语口语,提高与人交流沟通能力;只有32%的家长关心孩子自身对英语的兴趣。
3)调查显示,家长在家辅导孩子学习英语的方式大多数是陪同观看英语动画片或电影,占55%;也有24%的家长以和孩子玩英语类游戏的方式来辅导学习;只有19%的家长和孩子进行口语对话。
4)在问卷调查中关于选择英语培训学校时,家长所关注的内容上,有58%的家长重视课程建设、56%的家长选择了学校规模和知名度,39%选择外教或名师,重视课程收费的只占15%。
5)针对儿童英语的教学形式,78%的家长认同游戏教学、支持情景教学,也有22%的家长表示不清楚。
6)问卷调查显示,89%的家长会为孩子选择英语发音班和口语班,选择英语学前辅导班的占48%,选择趣味英语词汇班的比例是40%。
2 实地的采访谈话结果也有一定的代表性
1)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教材的建设方面,目前唐山市学前英语采用的教材有《洪恩英语》《史迪克儿童英语》《剑桥少儿英语》《阶梯英语》《迪斯尼神奇英语》《新概念英语》《易趣儿童英语》等。教材的多样、理念的翻新、费用的高低,都给家长及孩子带来很多困扰。
2)目前,唐山市幼儿园英语教育师资主要由以下几类人员组成: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专科学历的占34%,英语专业中师、专科学历的占19%,幼师专业中师、专科学历有英语培训经历的占26%,外聘的占18%,其他占3%。
3)教学方式简单,多采用直接法、视听法。教学多本着游戏原则,但忽视综合原则及循序渐进原则。
3 调查问卷和观察访谈表明唐山市学前儿童学习英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家长对于学前儿童英语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性,目的明确,但也存在误区,如家长辅导学前儿童英语学习的方法需要改进,对于儿童英语学习内容、目的也存在误解。
2)学前英语教材多样但质量良莠不齐,英音美音混乱。
3)学前英语教育师资方面存在很大欠缺,有英语水平的人无幼教理论和方法,有幼教理论和方法的人英语水平不高,语音语调不规范。
4)教师流动性强,相关培训不到位,学习进修机会少。
5)学前儿童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可操作性及拓展性较差,有些学前儿童英语培训机构及幼儿园缺乏对儿童英语教学的特点、目的、内容及要求的了解,教学方式简单,教学效果差。
6)无完整的教学评估系统。
4 结合儿童心理学、英语学习规律及英语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提出相关对策
1)唐山市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加强领导,实施学前英语教育培训机构及幼儿园申报制度,申报内容包括师资力量、教科研能力、课程方案、拟用教材、教学设备等,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学前英语教育。
2)以政策性条文规范学前英语教育市场,组织相关专家成立领导小组,指导学前英语教育工作,可帮助教学机构进行岗前培训及提供进修学习机会,还可以为儿童家长提供英语学习咨询,帮助家长解决英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3)试行学前英语教育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具有幼教资格的教师需同时获英语大专以上学历并通过学前英语教学法培训,才能获得学前英语教师上岗证书;不具有幼教资格的英语专业教师需通过学前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培训及学前英语教学法的培训,才能上岗。
4)在培养幼儿教师的专门教育机构如师范学院,开设学前英语教育专业,从根本上解决学前英语教育师资缺乏问题。师范教学部门还要提供学前英语教师岗前培训及进修学习的机会。
5)构建适宜有效的教学评估体系,既包括教师教学评估,也要涉及学生学习评估。教学评估既包括相关领导和组织机构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教考评价,也要包括儿童家长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建议和打分。学习评估也不光侧重学生英语学习内容的数量及难度,还要评估其参与状态和对英语的感知、理解和运用。学前儿童英语教育评价不仅要关注终结性评价,更应该关注形成性评价。
6)以幼儿园或学前英语培训机构为依托,建立学前英语教育试验基地,并实行基地挂牌制与年检制,优胜劣汰,动态调整,为学前英语教师提供培训、交流、展示平台。
7)组织家长参加讲座、培训及亲子活动,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英语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使其着眼于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引导家长认识到创设家庭英语学习环境的重要作用,教幼儿学英语,不要追求单词数量,应当从幼儿学习听懂和理解他人的英语表达入手,逐渐实现英语语言顺畅交流。
8)选择与新教育观念相符的教材,认真考证教材、教法是否与目前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方向一致。理想的教材应该价格合理,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结合本土文化和必备的欧美文化。随着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日益强大,美国英语已经成为英语世界的主流,市场上流行的也是大量的美式视听材料,但很多中等城市的英语教师对美音的认识却刚刚起步,因此,在选择教材时应注意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结合。
5 结语
综上所述,唐山市学前儿童英语教育还处在不断尝试、探索的阶段,还面临许多困难,存在种种问题需要解决,其教学原则及教材教法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但只要认真针对学前儿童的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遵循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不断探索,学前英语教育情况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幼儿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张劲松,郭迪,等.幼儿第二语言(外语)获得成效之多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5):289-292.
[3]周兢.对我国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定位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4(12):4-6.
儿童体育培训范文2
关键词:晋城市;游泳运动;少年儿童
游泳运动不仅是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中重点发展的竞技项目,也是21世纪最受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游泳培训班也随之迅速发展,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此本研究对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对晋城市体育局、古矿、白云社区、杨波苑4个场所的游泳培训班进行了调查,以期为推动晋城市游泳运动更好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在晋城市体育局、古矿、白云社区、杨波苑共4个游泳场所,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196份。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少儿学习游泳的兴趣
从表1调查显示少儿学习游泳的兴趣跟少年儿童的性格特征有很大关系,一般男孩胆子比较大,也善于表现,而部分女孩胆小害羞。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区别对待,对胆小怕水的,特别是女孩,多加引导,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少儿学习游泳的主要动机
从表2的结果显示,他们的学习动机是很明确的,不仅知道游泳能健身,而且能自救,非常的实用。
(三)家长对子女参加游泳培训班的意见
从表3调查显示,支持子女学习游泳的家长多是为了培养子女的意志品质和锻炼身体,这是这些家长们支持子女学习游泳的最主要动的动机,这不仅符合家长培养下一代的普遍心理,而且也适应社会的客观要求。
(四)家长对游泳培训班教学条件的满意情况
参加游泳学习的子女有125人,本表是针对子女参加游泳学习的家长做的调查,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还是有很大部分的家长对游泳馆教学条件不满意。
(五)家长对游泳培训班设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表5的结果显示,有47.2%的家长认为学习人数过多,影响教学质量。为了保证少年儿童学习游泳的安全和教学质量,一般情况下,一位教师教15人为宜;有20.8%的家长认为游泳馆管理制度不完善,据调查,目前所有的游泳培训班都是采用随报随学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控制上课人数、进行系统的教学,而且也难以保证教学安全和教学质量。
游泳培训班泳池水质差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据了解,所调查的4家游泳场所,只有晋城市体育局游泳馆和古矿游泳馆的水质是符合标的,而其他两家游泳馆的水质没有达到标准,这说明我市相关管理单位对此缺乏重视,这样下去不仅对少年儿童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对游泳馆的经营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通过调查,子女参加游泳培训班的动机是很明确的,游泳还培养他们的意志力,锻炼他们的身体,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所以少年儿童十分喜欢学习游泳。
(2)有很多家长不支持子女学习游泳,这对子女的自身发展很不利,从我们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晋城市的少年儿童对参加游泳运动有很高的热情,希望家长和老师加以引导,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并掌握游泳技术。
(3)家长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晋城市游泳培训班学习人数过多、场所管理制度不完善、水质差、教学用具不足。
(二)建议
(1)要控制游泳培训班上课人数,规定学习时间,一般以连续学习10次课(每次课90 min),一个教师负责一个班,其人数最好不要超过15人为宜。授课内容要丰富多彩,教员能多与学员保持互动。
(2)针对晋城市游泳培训班泳池水质差的情况,有关部门应加强游泳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要加强游泳池循环水处理,以保证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3)晋城市游泳教师教学水平普遍偏低,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对游泳培训班的教师进行培训,持证上岗,使其达到安全、质量、效益三结合的办班宗旨。
参考文献:
儿童体育培训范文3
关键词 短式网球 发展 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1 短式网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短式网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从瑞典发起而后在欧美各国广为流行。短式网球能够有效克服儿童成人化训练过程中的一切弊端,加之场地小、器材简单、投资少、易于掌握等优点,使得该项运动深受教练、家长及孩子们的欢迎。国际草地网球协会于1990年正式将段式网球发展为规划项目。而后,国际网球联合会也正式颁发了《短式网球推广计划》,此计划旨在使全世界范围内参与网球运动的人数得以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得儿童可以在不受任何束缚和压力的状态下,快乐从容地获得正确的网球技能,避免儿童在正规网球学习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困难和错误。
实践证明,短式网球训练效果良好,适合我国发展,因此受到原国家体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并于1996年正式获批,成为中国网球希望工程的重要内容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推广。现今,我国各省、市、地区纷纷成立段式网球培训中心,培训网点逐年增加,到2007年为止已经有260多个培训中心,1000多个培训网点。从事短式网球教学和训练的人员队伍逐年扩大,先后已有数千名教练员经过相关培训持证上岗。同时,参加学习的少年儿童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近五年来,我国短式网球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在中国网球协会登记注册的短式网球培训中心及培训点,有200多个,参加训练的已达50万人。其中,在中国网球协会登记注册的小球员已达5万人。
2 我国短式网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学分析
2.1 符合结构功能主义系统论的诉求
运用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方法研究我国体育软式化问题,能够有力地阐释相关的若干理论问题,例如:体育软式化的动因、目标、措施、决定因素以及动力与阻力因素等。结构功能主义认为:在整个社会和文化结构之下存在着特定社会系统的绝大多数成员同意和肯定的目标和原则,这是促进社会整合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要素与价值共识。价值系统既是社会整合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来源,也是社会文化系统中最为稳定的要素。相对于短式网球来说,低耗能、占地少、投资小、易掌握的这些特质,都是被国际社会公认的,短网的价值体系也必将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诸如短网运动一样的众多竞技运动,其软式化已然成为体育运动在人文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大众体育健身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北京奥运会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延续“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理念。在后奥运时代,分析短式网球结构与功能的平衡问题,探讨大众对功能结构创新的认知程度,通过短式网球的发展理念将群众体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能够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群众基础,也正体现了短网运动发展是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性诉求。
从上述理论分析中可知,短式网球的大众健身理念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符合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趋势,根植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之中。当体育软式化理念延伸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时候,思考软式化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路径和功效就显得迫在眉睫。
2.2 体育全球化带来的群众体育项目与国际社会体育项目的趋同性要求
体育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体育全球化带来了群众体育发展的国际性趋势,与国际社会体育项目的趋同性使群众体育项目的“软式化”更为普遍,也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传播媒介渗透的深入,人们对那些源自竞技运动、能够满足自身对于项目的热爱并可以参与其中的“软化”项目产生需求与共鸣。那些利用竞赛形式、具有竞技特征,而又文化内涵深厚的娱乐性体育活动,更是广受大众欢迎。
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使得网球运动的技巧性日益显著。因此网球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网球运动的普及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加之网球运动对场地器材和技术战术的特殊要求,使得网球运动在我国开展得并不是十分广泛,甚至被誉之为“贵族运动”。因此,热爱网球项目的大众对网球运动的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有着强烈的需求。短式网球便成为了这种社会需求下的必然产物。短式网球的产生源自世界网球运动的高速发展和国际网坛突现的“启蒙小,成长早”的大趋势。它主要是以儿童身心发育特点和负荷能力为依据,同时遵循网球运动的原理,具有网球运动的全部内涵。短式网球运动以5岁以上各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及心理发育特点为基础,对其进行启蒙式训练,并与正规网球紧密衔接。实践证明,它能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规范地掌握网球技战术和心理机能并能够合理运用。
2.3 满足“以人为本”的社会总体纲领性需求
“以人为本”发展观强调,一个国家的发展要从自己的文化、思想与行动的方式中寻找发展的力量。发展的目标应同国家的价值体系、自身需要、本身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相协调。对于体育工作来说,以人为本则是切实地关心人民大众的身心健康,让体育的娱乐化、生活化更为深刻地影响大众,努力做到“平民化”。《奥林匹克》明确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民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那么重视体育项目的普及程度、参与程度则是体育项目以人为本发展的基本要求。短时网球发展完善过程中所形成的球拍重量轻、负荷小、场地适中、速度慢、伤害少、难度小、趣味性高、娱乐性强、理解灵活多样、可观赏性强、健身价值高等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
2.4 符合“重家庭”的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内涵
短式网球的基本属性符合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它是以家庭成员的参与为基础,是一项家庭娱乐健身首选的体育活动之一。无论是参赛训练还是日常娱乐,短式网球易于儿童操作和学习,具有兼娱乐性、教育性、健身性、竞技性和过渡性的特点,其优美的运动姿态和时尚的运动方式加之符合儿童的生理特点,使得短式网球可以成为家庭教育及交流的纽带。
3 我国短式网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3.1 多途径宣传,扩大短式网球的影响力
短式网球运动在我国的普及和推广尚且需要借助一定的宣传手段。通过多种宣传途径能够有效扩大短式网球运动认知和参与程度。网球人口的多少能够反映此项运动的开展与普及的情况。网球人口愈多则表明普及程度愈高,可以为网球后备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提供保障。因此,扩大短式网球队的宣传力度,提升短式网球人口的数量,进一步提升网球人口的总体数量是更好地发展网球运动的关键。
3.2 树立“人本位”的短式网球教育核心思想
网球运动本身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人本位的短式网球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方式的变革,即变“网球运动”为“网球教育”。其内涵是:以“育人”为宗旨进行人性化的网球教育,让学习者既掌握项目的规律和特点,又掌握“育人”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有效地开发其“类生命”,进而充分发掘其“种生命”的潜能,实现项目教育过程整体、内在、持续地发展。
3.3 借鉴“双轨制”的管理经验,建立短式网球管理和培训的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指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长效体制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整理目前短式网球已有的经验和教训,整合优化资源,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操作的经验总结,结合现有的情况建立一整套引导短式网球向纵深管理方向发展的长效机制,与时俱进,活化思维,创新短式网球管理的机制,健全各项管理的制度规定,使短式网球更加普及化、规范化,更能符合国际网球协会对短网的发展要求,也能促进短网在我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4 重视网球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让网球避免遭遇桌球的过度平民化和高尔夫的过度贵族化,才是网球之于中国的良方。短式网球正为之提供了一个折中的高效发展模式,既蕴含着网球运动的精髓文化,又适合于向普通民众普及与推广。重视中国短式网球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让短式网球建立文化的氛围之中,在“以文化人”的基础之上,推动短式网球“以人化文”的进程,最终实现“人”、“文”和短式网球运动的协调发展。
4 结语
网球运动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源远流长,继承了网球所有的文化、历史内涵,是竞技网球运动体育手段化、软式化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适合于普通民众,尤其是少年儿童的一种健身、健心的运动项目。短式网球既符合体育全球化进程中人们对于网球运动的热情,又符合群众体育发展的基本要求;既蕴含了国际网球运动的文化精髓,又吻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既具备了健身的功能,又能起到健心的作用;既丰富了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内容,又为竞技网球运动的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方便。短式网球是值得大力推广和普及的运动项目。
参考文献
[1] 燕成.现代网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6:1-4.
[2] 杨远波.短式网球的特点及实用价值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6):83.
[3] 赵长林.教育与社会秩序――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8):1-6.
儿童体育培训范文4
早在2012年,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公开表示,国内教师整体超编,但体育教师缺编的情况严重,义务教育阶段专职体育教师缺编达30多万。到了2015年,专职体育教师的缺口依旧是制约学校体育快速发展的明显短板,无论是校园足球还是专项体育课都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一问题在农村中小学更为突出。教育部门的调研显示,全国乡镇中心校平均只有0.7个体育老师。《教育》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农村中小学正面临师资不足、生源流失等问题的困扰。
困惑一:师资配置不均衡
位于沿海的直辖市天津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很多人眼中属于经济发达地区。然而,即使是天津的乡村学校,也面临着专业教师稀缺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音乐、体育、美术课程开课难。在天津市下辖的涉农区县,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老师:上课、下课铃声响起时,她们不是穿梭于各间教室,而是骑车穿梭于镇上的多所学校之间,被大家称为“走教”老师。为了保证开足开齐课程,让农村孩子可以享受到跟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许多“走教”老师每天都要奔波于两三所学校之间。
静海县唐官屯镇大张屯中学的音乐教师牛学梅,就曾是这些“走教”老师中的一位。作为当时镇上唯一一名“科班”出身的音乐老师,牛学梅除了要负责自己所在中学的音乐课教学任务外,还要负责学校周边两所小学的教学任务。每周有两天时间,上午10点25分,当大张屯中学教学楼里响起清脆的下课铃声后,刚刚为八(1)班上完音乐课的牛学梅,就会拿起教科书和示范磁带,快步走出教室,直接下楼进车棚,骑上电动车,向1.5公里外的赵官屯中心小学奔去。下午,还要再到靳官屯中心小学上课并要负责辅导乐器兴趣小组练习。赵官屯小学校长姚玉佐无奈地表示:“实行‘走教’,真的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开足开齐课程,尽可能地保证学生的学习。”
201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武山县温泉乡盘坡村小学校长何亚兰在北京接受表彰时表示,乡村学校的校长不好当。乡村地区学校的整体环境不如城市,坚守农村干教育,需要更多地奉献。让她困扰的,不仅是体育教师缺编,音乐、美术教师都缺编。这背后,既有乡村教师编制不足的原因,也有教师待遇不高缺乏吸引力的原因,更有教师资质和编制制约的深层次背景。
农村音乐、体育、美术教师资源的稀缺,不是因为大学生不愿到农村工作所致;相反,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大背景下,有着“铁饭碗”之称的教师工作很受大学生的青睐。
根据天津市静海县教育系统2014年教师公开招聘启事,静海县计划招聘教师224名,其中音乐和美术教师各5名,体育教师15名,三项合计只占招聘教师总数的10%左右。虽然招聘的音体美教师只有25名,但是报名人数却达到了198人,单是报考体育教师岗位的大学生就有105人。
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前篮球明星姚明在参加体育界别小组讨论时发言:“说某人语文不好,会说‘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这是个笑话。但实际情况是,有很多孩子的体育真是语文老师教的,英语老师教健美操,语文老师教羽毛球的情况并不少见。”一些农村学校或边远地区的学校,甚至没有专职体育教师。
困惑二:生源流失恶性循环
从事农村教育事业几十年、在蓟县出头岭镇下庄中心小学担任校长的赵洪福说,在农村学校,孩子们根本接触不到城里孩子随时能接触到的网球、击剑、游泳等运动项目。为了得到更完备的教育,大量农村学生转学到了城里上学。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的现象非常严重。许多昔日数百人的学校如今剩下几十人,有的甚至因为没有生源而整个荒废。
1月8日上午,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美岭小学如常开学,而学生人数急剧下降。校长吴才干介绍说:“从过去的300多人到今年的30多个学生,班级都开不全,学生都走完了。”从美岭小学转学到县城上学的学生王嘉仓的父亲表示,县城学校条件就是好,而且县城的学校也欢迎农村地区孩子入学。
同样的现象出现在安徽省肥东县费集中心学校。校长李国军介绍,他们学校所覆盖的辖区户籍人口达2万人,按照千分之五的出生率,平均每年的适龄人口至少也有100人,“可是,实际上,我们现在一年级新生只有50人左右!”李国军说,随着城市化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一些农民工在城市里工作稳定后,自然会将孩子带进城市里上学。“毕竟,城市的教育资源整体上比农村要好,同时,家长可以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减少了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农村学生进城,农村的优秀教师也进城了。2015年初,湖南省武冈市一所只有30多名教师的农村初中,一次被城里中学通过考试选拔了9名年轻的优秀教师,12名班主任一下子少了5名,其中,初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科目的教师全部被选拔走了。
《教育》记者采访了解到,教师规模和学生规模有一个比例,而乡村学校由于生源流失,导致学生规模较小,于是教师规模受限,所以配不齐任课教师。按照国家规定,农村小学的师生比为1:23,这也就意味着像天津市蓟县出头岭镇下庄中心小学这样有着272名学生的农村小学只能拥有12名教师。天津市静海县靳官屯中心小学有231名学生的农村小学,只能拥有10名教师。不仅音乐、体育、美术教师资源被无奈地“压缩”了,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都难以保证专人任教。生源减少,师资减少,教学质量下降,生源就更少,农村学校正进入这样的恶性循环。
困惑三:财政政策阻碍学校发展
实施教育新机制之后,学校的公用经费由财政按人头拨到学校。从总体上看,经费到人实现了教育公平,但具体到每一所学校,又出现了新的教育资源不平衡。
湖北省枝江市董市二中校长黄克新发现,位置偏远的农村学校,由于生源少,按照现在的政策,经费也相应较少。有时候,经费少到低于维持一所学校正常运转所必须的水平:贫困生救助,水电开支,教师培训,设备购置、维修等经费,都有一个基本的底线,不会因为学生人数减少,这些支出就减少。
此外,上级检查的接待,包括公安消防、卫生防疫、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要求都要遵守,这些都会造成学校经费支出。不会因为学生人数减少,公安消防就降低了对学校的要求。以上任何一个方面考虑不周,都将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若有不慎出现安全问题,那将是致命的打击。因此,偏远学校的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很难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
现在实施绩效工资,权限下放到学校,目的是通过绩效考评来调动和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创造更佳的教育教学成绩。然而,教师工作包括管理、教育、教学、后勤等多方面,表现上有显性的、隐性的,在时间上有工作内,也有工作外,各项工作的评价标准不可能统一,哪怕就是教学成绩,统考后学生的暂时分数也不能十分准确全面地说明两个教师教学工作的差别。一位教师可能注意眼前学生的分数,另一位教师可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今后的发展,可能用的时间和心血更多,孰优孰劣根本就很难评论。黄克新感叹地说:“教师是一个较特殊的群体,现在实施绩效工资,要求学校用具体的钱数去量化教师的教学实绩本身就缺乏科学的依据,真让校长为难,稍有不慎将会使校长难堪,学校内部矛盾将日益剧烈。学校和谐发展谈何容易!”
困惑四:留守儿童的安全与教育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290万。在全部的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比例达到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而且,这个数字在未来几年还会呈上升趋势。由于缺乏父母教育、监护等原因,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教育、心理、健康、安全等一些列问题。教育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全社会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安徽省十佳校长、定远市张桥中心学校校长许成好把自己管理的学校办成了安徽省第一个留守儿童寄宿制管理学校。他分析说,农村留守儿童面临巨大的安全问题和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易受溺水、触电、车祸等意外事故的伤害,危及生命安全,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行为失控,易因偷窃、伤害他人等行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留守女童易被猥亵、虐待、。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难以得到父母情感与生活上的爱护和关怀,也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的指导,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有的甚至滑向犯罪边缘。父母外出以后,多达84.6%的孩子由爷爷奶奶隔代亲人照看。这些祖辈监护人年事已高,精力有限,防护、防范意识弱,无法保护和阻止留守儿童受到伤害,而且他们文化层次偏低,难以胜任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
许成好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义务对这些留守儿童的安全和教育承担更多责任。在许成好的呼吁和努力下,县政府决定建设寄宿制学校。他接着跑项目,监督施工进度,甚至亲自下井挖泥。学校建成后,为了看护孩子们,几乎每天晚上都住在学校,做孩子们的代班父母。
改革出路及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门均出台了相关政策,力图找到解决方案。
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刘培俊透露,2015年教育部计划完成对7000名校园足球骨干师资的培训。刘培俊表示,今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骨干师资国家示范性培训项目”,设计培训课程,遴选培训基地,组建专家团队,分期培训6000名教师、300名教练、200名裁判、200名足球优秀退役运动员以及300名管理者。
2014年1月,教育部了教基一[2014]1号文件,规定全国中小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实施就近入学政策的好处有很多,避免农村学生流失是一项好处。只有避免了农村学生流失,才能拯救农村学校。
儿童体育培训范文5
关键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践;对策
美国智力落后协会2010年将智力障碍定义为:“智力障碍是一种以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都存在显著限制为特征的障碍。适应行为表现为概念的、社会的以及应用性的应性技能。障碍发生于18岁之前。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体育课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将智力障碍儿童在体育课程上的研究进行评述,分析探讨其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体育课程在智力障碍儿童中的实施寻找新的思路和提供新的起点。
一、课程目标的演进
1987年《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课程目标为要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全面进展的方针,从弱智儿童身体和智力特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和训练,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社会生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下基础;1994年《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课程目标为通过适合中度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音、体、美等多种活动;2007年《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运动与保健课程目标为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主。通过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大肌肉群活动能力、反应能力和协调平衡能力刺激大脑肌能的发展;2016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运动与保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发展体能,开发潜能,促进功能康秃筒钩ァ
二、课程内容制定
1990年的《全日制弱智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试行》包含六个方面的内:(1)体育、卫生常识方面;(2)队列和徒手体操方面;(3)基本运动方面;(4)实用技能的练习;(5)球类方面,包括对小皮球、小篮球、小足球等内容的学习;(6)游戏;1994年《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规定的训练内容按照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发展顺序,主要包括局部运动、全身运动两个大的方面;2002年培智教育新课程改革方案中体育课程的内容由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训练组成。其中粗大动作包括蹲、爬、站、走、跑、跳、投等训练项目精细动作包括取、拿、捏、抓、放、拧、握等训练项目;2016年体育课程内容说出所学的动作。体验运动过程并初步了解一些运动名称的含义,如体验快慢,直线走与曲线走,跑、跳、滚等。评价方法:学生体验10米辅助走的快慢,手膝爬行等。2016年课标使体育不在是单一课程,将语言表达融入其中。首次提出评价方式。
三、课程实施现状
刘洋(2012)从大连市所属的10所培智学校的调查情况中得知:(一)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且男女比例失调。(二)体育教师学历整体偏低,教师的专业化不强,科研能力较低,接受过相关培训和参加过体育教研活动的教师数量偏少。(三)培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缺乏,专门的残疾人专用器材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四)体育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的拨款。(五)没有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体育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六)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单一,缺乏个别化体育教学。
四、对策与展望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力度,体育教学与康复有机结合
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以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可以考虑在体育教育专业中增设特殊体育教育方向,专门为特殊教育学校培养和提供专业体育教师。应多组织教师进行特殊教育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培训,让体育教师到发达地区进行学习和交流,组织特殊教育体育课比赛等.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培智教育的课程还应更关注智障学生所存在的个体差异,努力使我们的教育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培智学校的教师也应当树立好对智障儿童要进行个别教育和实施特别教育的思想。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享受体育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加大智力落后教育的宣传,转变思想观念,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时至今日,社会上仍有一部分人对于为什么要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教育,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存在着一些误解和不正确的认识。为此,我们应加大智力落后教育的宣传,转变大众的思想观念,使其意识到通过系统的学校教育,智力落后儿童不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且他们各种身心缺陷也能到适当的矫正和补偿,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四)展望未来趋势
鉴于我国目前的发展状态,同时受国际适应体育的影响,未来我国残疾人体育的研究应该与医学、康复、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加强联合,深入研究各类残疾人群的运动特征、运动能力不足问题及个别差异,重视学科理论的研究与学科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儿童体育培训范文6
关键词:小篮球运动;推广;发展策略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指出,鼓励与引导儿童参与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同时,要全面增进足球、篮球、排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工作,提高大众认可度和参与度,构建“三大球”竞赛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为此,中国篮球协会于2017年提出“小篮球大梦想”计划,旨在大力推广小篮球运动,吸引儿童参与篮球运动,使儿童在运动中强健体魄,培养其顽强拼搏及团结合作的体育精神,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为我国篮球运动后备人才储备、篮球运动可持续发展及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奠定有力基础。基于此,本文梳理了小篮球运动的开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小篮球运动在我国有效推广与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为我国篮球运动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1小篮球运动的现状
1.1小篮球运动介绍
小篮球是一项使用小型篮球的儿童体育活动。小篮球比成年人用球轻100~150g、球的圆周小8~10cm,篮圈比成年人低25cm,球场长22m、宽12m。这些改动是根据儿童人小、手小、力弱的特点,为使其能形成正确的投篮、传接球及运球技术而设计的。同时,小篮球运动的比赛形式、器材、参赛人数等方面与常规五人制篮球赛事也存在一定区别。
1.2欧美国家小篮球运动现状
自1972年西班牙成功举办第一届国际小篮球比赛以来,该运动在欧美国家已开展了近40年。因为欧美国家的儿童家长对该项运动的认可度较高,同时儿童的喜爱程度和体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较高,在经费投入充足和项目推广规划有效落实的影响下,小篮球运动在欧美国家普及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欧美国家篮球运动竞技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欧美国家篮球竞技运动成绩优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1.3我国小篮球运动现状
我国小篮球运动起步时间(1974)与欧美国家相差无几,但由于体育主管部门对小篮球运动的重视度不高、投入经费有限、群众关注度和接受度不高等原因导致我国小篮球运动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2017年,中国篮球协会在综合考察了国际篮球联合会和欧美国家小篮球运动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我国12岁以下儿童身高、力量等身体素质特点,推出了小篮球计划并修订了《小篮球规则》。根据中国篮球协会制定的《中国小篮球运动员等级制度》,将儿童篮球运动员依照年龄划分为U6、U8、U10和U12四个组别。相关数据统计显示:自推出“小篮球大梦想”赛事以来,全国34个省(市)已开展了此项赛事,参加小篮球比赛的儿童人数已超过18万,全国赛区赛点共计443个,小篮球运动在我国已初具规模。由于小篮球运动降低了儿童参与篮球运动的门槛,使儿童在篮球运动中能更好地体验获胜的喜悦和运动的满足感,提高了儿童参与篮球运动的自信心,让儿童爱上篮球并走进球场。
2小篮球运动存在的问题
我国小篮球运动的发展计划是“一个引领、两个驱动、三个支柱和四个系统”,但由于上级主管部门与地方执行部门及落实地学校对小篮球运动发展目标定位和认识不足,特别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项措施未能得到有效落实,使当前我国小篮球运动推进工作出现了迟滞和偏差。
2.1管理机制不健全
2017年,中国篮球协会开始推进小篮球运动,中国篮球协会主要负责制定小篮球发展规划、建立小篮球竞赛体系、制定《小篮球规则》和《中国小篮球运动员等级制度》等政策和文件,地方篮球协会负责具体执行,基层学校负责有效实施。但在实施过程中的困境是,我国小篮球运动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及政策落实的衔接存在路径不通畅的问题。中国篮球协会仅负责赛事组织、规则制定等顶层设计,对地方篮球协会和基层学校小篮球运动的开展和具体实践缺乏指导和支持,使我国小篮球运动制订的顶层发展计划与基层具体执行实践相脱节,迟滞了我国小篮球运动的推进工作。
2.2资金支持不充足
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不仅需要依靠体育主管部门制定完善的发展规划和有效的实施方案,还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首先,小篮球运动无论是在中小学校园,还是在青少年篮球俱乐部,其场地、设施及器材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其次,小篮球运动教练员或指导教师的薪资报酬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一方面,小篮球运动训练课在中小学校属于课外业余训练,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后,指导教师的课外劳动付出不能作为其正常教学课时计入绩效最终的教学工作量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指导教师课外训练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小篮球运动在青少年篮球俱乐部的开展,从日常训练的场地设备和器材维护的投入,教练员的训练补助、各种参赛费用、运营管理费用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然而只依靠现有的政府财政拨款或学员的训练费2个途径,提升学校或俱乐部小篮球运动的训练质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资金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话,小篮球运动的推进成效将大受影响。
2.3专业师资和标准场地不足
目前,我国小篮球运动的推广存在教练员、裁判员及指导教师匮乏及硬件设施不达标的问题。第一,小篮球运动师资培训专业体系的不完善和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是影响我国小篮球运动有效发展的重要瓶颈。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缺少小篮球运动的指导教师和教练员的专业培训,从事小篮球运动的指导教师和教练员大多是从五人制篮球转行而来的。第二,小篮球运动的标准场地和器材设施较少。当前我国各地体育场馆和社区篮球场几乎都是成人篮球场地,适合儿童使用的小篮球场地和设施严重匮乏,即使是在中小学校园内,也都是五人制篮球场。同时,在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中也鲜有学校开展小篮球运动。因此,如何合理提高小篮球师资培养力度以及规划小篮球场地是当前我国小篮球运动有效推广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3小篮球运动推广与发展的路径
3.1健全管理机制
首先,体育竞赛主管部门应明确小篮球运动发展过程中各部门的分工和职责。各部门一定要抓好、抓牢、抓紧小篮球运动联赛的组织、评估、运动员注册等基础工作。从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我国更应该重视小篮球运动的发展,响应“运动要从娃娃抓起”的号召。美国小篮球运动的普及在于教育模式,美国儿童有较多的课余时间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学校和家长会支持和鼓励儿童依据个人爱好和身体特征来选择发展1~2个运动项目。此外,美国竞技体育制度决定了每个儿童学习和训练均由学校负责实施和统一管理,学校可以聘请优秀的职业教练员担任校队教练员。基于此,笔者认为我国小篮球运动可以借鉴美国这一发展思路,教育主管部门作为管理者应主动承担儿童学习和训练部分的责、权、利;而小篮球运动的赛事策划、指导教师、教练员、裁判员等方面的责、权、利应归于篮球协会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实施小篮球运动的体教融合,是未来我国篮球竞技人才发展的必由之路。
3.2吸引社会资源弥补经费不足
我国学校设立小篮球运动队的经费来源大多依靠学校的支持,然而学校有限的教育经费却面临着各项教学等其他方面工作的需要,限制了我国小篮球运动的发展。因此,解决学校小篮球运动队的经费来源是各方应加以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到学校小篮球运动中来,借助社会资源的力量,有效缓解学校小篮球运动队资金紧张的问题,让球队能放下“经济包袱”,全身心投入到小篮球运动发展中。例如,学校可通过出租校园运动场馆、寻求企业赞助等方式,解决训练经费不足的问题,与企业合作也对企业的体育文化建设和企业知名度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另外,学校还可以与青少年篮球俱乐部合作,通过输送学员的形式,获得青少年篮球俱乐部教练员来校指导教学与训练的机会。
3.3完善基层教练员培养体系
对小篮球运动的开展现状研究发现,小篮球运动对基层教练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培养专业的小篮球师资力量是当前的迫切任务。小篮球运动主要面向12岁以下的儿童群体,这个阶段是篮球技能发展的初始期,如果教练员的训练计划专业、训练方法得当,儿童的身体发展和技术能力的提高都能达到惊人的速度;反之,可能会使儿童厌恶这项运动或是受伤,导致儿童放弃篮球运动。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小篮球运动教练员或指导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无法对儿童进行科学合理的有效训练。因此,必须提高小篮球教练员和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儿童小篮球技战术水平。笔者认为,应当由体育局牵头承办、教育局支持相关教师或教练员参与小篮球运动的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体育局也可向学校推荐退役的职业篮球运动员加入小篮球运动师资队伍,利用职业篮球运动员丰富的训练手段和比赛经验,结合优质的教学资源,共同培养具有小篮球运动教学和训练的专业人才。学校还聘请小篮球运动的专业教练员到中小学担任指导教师或教练员,提高校园小篮球运动竞技水平,促进小篮球运动的快速发展。
3.4强化体育赛事的宣传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支持各类体育协会采用冠名、赞助、特许经营等方式开发其无形资产。可见,我国对体育赛事领域的相关政策正不断向社会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体育赛事的经济价值正逐渐成为体育产业的重要支柱。因此,开发篮球相关品牌性赛事活动是适应政策发展所需要的。从商业运作而言,观众球迷参与和支持是体育赛事的推行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社会各界对篮球赛事的关注集中于五人制篮球赛事,对小篮球赛事的关注度较低,导致小篮球运动的商业推广缺乏足够的价值和吸引力。通过打造小篮球运动的精品赛事,儿童在小篮球比赛活动中充分发挥技能和展示自己,能够引起学校和家长的足够支持和重视,从而获得社会大众的关注度,引导媒体把足够的注意力转向小篮球运动,吸引社会资源的积极参与。例如,肯德基三人制篮球赛,其赛事始于2004年,发展至今该品牌被赋予了体育运动的健康活力内涵,该赛事的举办提升了品牌的曝光率和观众的认可度,最终达到赞助方和参与方双赢的局面。因此,出色的体育营销手段能使小篮球体育赛事和品牌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益化。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