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旅宣传创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旅宣传创意范文1
[关键词]信阳;茶文化;文旅融合
总书记指出,旅游是集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于一体的活动,二者密不可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河南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但与京、沪、粤、苏、浙等第一梯队相比,尚不是文旅大省,更不是文化和旅游强省。信阳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称。作为中国“茶马古道”以及河南省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一环,信阳以茶为媒,通过茶叶搭台,旅游唱戏,发展“茶叶旅游”,培育茶旅文化融合的新型发展模式,已经迎来巨大的历史机遇。
一、信阳茶旅文化发展现状
信阳位于河南省的最南端,种茶历史悠久。东周时期,茶在信阳地区开始种植。近代以来,信阳毛尖先后多次在国际、国内的舞台上荣获嘉奖并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和“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等荣誉。自1992年始,信阳开始举办茶叶节,迄今为止已连续举办29届,成为信阳的盛事之一。而信阳域内八县两区,拥有众多旅游文化资源———1.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区域内遍布梯田,河流密布,酷似江南风光。这里四季分明,景色各异。信阳市森林覆盖率近40%.其中,鸡公山下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负氧离子22万个,比四川九寨沟、福建武夷山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高出1~8万个,是目前全国此类测量的最高纪录,信阳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全市已建成多个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国家湿地公园,旅游风景区如鸡公山、南湾湖、灵山、黄柏山、西九华山等近10个。2.大别山具有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著名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培育出红二十五军等多支主力部队,100余名将军从这里走向全国,有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红二十五军出发地等红色教育基地。以“苏区首府、将军故乡、江淮抗战、千里跃进”为主线的红色旅游文化,正在成为大别山区域红色旅游品牌。茶叶搭台,旅游唱戏。信阳充分发挥地域特色优势,以茶会友、以茶兴城,通过举办茶文化节取得可观的效益。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与运营,品牌效应不强。目前市场上比较知名的信阳茶企仅限于文新、五云、蓝天、九华山等少数茶企,其茶文化传播存在散而太乱、行而不远的局面。
二、信阳茶旅融合发展的意义
(一)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人们经常说诗与远方,这里的“诗”即文化,“远方”即旅游。文化与旅游结合,文化可以更好地走向“远方”,旅游也就更有“诗”意。将旅游与文化相结合,可极大提升文化产业的价值感,同时也赋予旅游更多的趣味性。这是服务地方经济、传承并发扬地域文旅文化的重要工作之一。立足于信阳地区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大别山区红色旅游资源和特色田园、生态景观,深入挖掘大别山区民风民俗和农耕文化,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动茶旅文化融合发展,无论是对茶产业发展还是旅游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这对于实现地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传承保护大别山非遗文化,力争实现富民、宜居的扶贫规划效果,为大别山地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提升城市影响力
“文旅融合”是一个互惠共赢的过程。它将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赋予到旅游中,这能够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发展旅游产业时挖掘旅游资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可以提高文化软实力。信阳坐拥八县两区,除了已经颇有名气的信阳毛尖,同时拥有丰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信阳毛尖及其所衍生的茶文化都具有良好的市场口碑与吸引力。而信阳区域内的旅游文化资源也是颇具地域特色。通过茶旅融合的方式,以茶为媒,茶叶搭台,旅游唱戏,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将信阳的经济作物与精神财产合二为一,打造成一体化、规模化的文旅文化资源,对于提升整个城市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极其重要。
(三)提升地域文化软实力
对于信阳这座城市来讲,茶文化和人文旅游文化便是其文化软实力的底气所在。信阳积淀着丰富的茶文化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对于发展信阳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培育信阳非遗文化产业,探索“非遗+旅游”、“茶文化+旅游”、“茶文化+研学”、“茶文化+文创”、“非遗+文创”、“非遗+民宿”、“茶文化+民宿”等多种形式,探索信阳茶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拓展茶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茶旅融合文创产业新亮点,推动信阳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之路。
三、融媒体时代信阳茶旅融合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随着5G时代的到来,融媒体传播成为新时期提升信阳茶旅文化的影响力、扩大信阳茶旅文化的知名度、降低信阳茶旅文化融合发展的宣传成本、增加信阳茶旅文化融合发展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信阳茶旅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媒介手段。
(一)利用融媒体技术,构建信阳茶旅文化大宣传平台
一是打造线下宣传平台。比如,由信阳市文化旅游和广电局精心设计宣传内容,通过各种媒介渠道进行无缝宣传。当旅客途经或进入信阳境内时,由移动通信公司发送信阳茶旅文化特色信息;定制信阳茶旅文化宣传特色彩铃,发动信阳地区居民选用,从而进一步扩散信阳茶旅文化影响范围;打造茶旅文化相结合的主题广场、精美广告牌等,为市民、游客提供线下活动场所的同时,实现信阳茶旅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加深对信阳茶旅文化的印象。二是打造线上宣传平台。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微信视频号等线上媒体平台,结合各自平台的宣传优势对信阳茶旅文化之一进行分门别类推送,让市民对信阳茶旅文化耳熟能详并树立文化自信;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微信视频号等,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视听结合的图片、文字、短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信阳茶旅文化的吸引力,扩大信阳茶旅文化影响力与覆盖面,扩大客源市场。
(二)利用全媒体平台,打造信阳茶旅文化特色品牌
一要凸显信阳茶旅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实地调研与大量查阅读文献资料,充分挖掘古今涌现出来的典型的信阳茶旅文化故事及资源,并以此为依托,重新概括信阳茶旅文化的核心精神与内涵,以提高信阳茶旅文化的吸引力。如,依托民间流传甚久的茶姑“画眉衔籽”的故事,以此为题材,谱曲、出书、拍摄影视剧等,让信阳茶文化以多角度多形式呈现,吸引游客到信阳实地旅游。二要丰富信阳茶旅文化传播的内容。比如,线下文化宣传机构或民间团体可以通过探索开展茶旅文化读书会,发展茶文化主题旅游,组织茶旅文化主题文创活动、主题摄影、主题短视频大赛、主题征文等形式展开相关活动,利用全媒体平台打造信阳茶旅文化专题网站以及专属的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通过这些媒体平台,以不同形式将各种与信阳茶文化与旅游文化相关的信息、活动如茶文化节、文旅文化节、博览会、展销会等,让受众即使不在现场,也能感受到信阳茶旅文化的魅力,并萌发到实地一探究竟的欲望。另一方面,积极开发信阳周边茶山资源,提升乡村旅游智慧化水平。借助茶山独特而秀丽的风景,在城市周边打造近郊的乡村旅游景点,如茶乡康养、山水民宿、休闲茶庄、创意茶会、会展培训等项目,打造“茶文化”体验园,吸引游客亲身前往体验采摘、揉捻、炒制、烘干、装罐等信阳茶的制作全过程,并欣赏茶艺、茶歌、茶舞等艺术,让信阳茶文化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让游客对信阳茶旅文化留下深刻记忆。
(三)加强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为信阳茶旅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加强信阳当地产学研合作。通过与当地高校合作,联合培养专门性的茶旅文化专业人才;依托高校现有开设的旅游、茶艺、茶文化等课程,使学生能够深入领会茶艺内涵,热爱信阳茶文化,为茶旅融合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二是政府部门加大对茶旅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建立茶旅文化相关的大师工作室、茶旅文化体验馆、茶旅文化专业培训点等方式,加强对信阳茶旅融合专门性人才的培养力度,以及结合当地特色对茶文化、旅游文化经营者及负责人的专门性指导,力争形成政府搭台、高校唱戏、企业参与的茶旅融合发展氛围。
参考文献:
[1]葛振:《赋能“文旅+多产业”新业态助力提升沈阳城市文化软实力》,《第十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21年4月
[2]李明军:《全域旅游视角下信阳市茶旅融合发展对策研究》,《福建茶叶》2021年第4期
[3]王彬:《文旅融合进入深化期高质量发展引领前进步伐》,《中国文化报》2021年8月6日
[4]李峰:《信阳市茶旅融合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西部旅游》2021年第4期
[5]胡玲:《全域旅游视角下信阳市茶旅融合发展探究》,《商业经济》2020年第8期
[6]郭文茹:《乡村振兴背景下信阳市茶旅融合的SWOT分析》,《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7]邵瑞:《网络传播与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传媒》2021年第13期
文旅宣传创意范文2
中国草塘千年古邑位于黔北四大古集镇之一的瓮安县猴场镇,距瓮安县主城区14公里。瓮安县位于贵州省中部,贵阳市的东北部,西距省会贵阳市89公里,北距历史名城遵义市150公里。瓮安已融入到重庆3小时经济圈,成为连接贵阳与遵义、重庆、成都的次中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区域文化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如果旅游资源充足、但文化内涵不够,或者文化资源丰富、但旅游资源缺乏,则可通过产业融合来创新资源,让文化的创意通过旅游得以展现,或让旅游产业的魅力借助文化得以传播。
一、品牌融合:文旅融合的形象引领
品牌是对外宣传的重要内容,是让游客认识、认知、认可的基本内容,草塘千年古邑需要通过文化资源梳理与研究,提炼草塘千年古邑文化品牌,并将文化品牌与旅游品牌相结合,实现品牌引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草塘千年古邑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土司文化资源、戏曲文化资源等,同时,目前已完成千年古邑古建筑修复改造工程并投入使用,结合笔者参与草塘千年古邑项目文化项目中对草塘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梳理与研究,本文认为草塘千年古邑文化品牌定位为“千年土司、红色瓮安”,以土司文化为特色,红色文化为基础,打造以土司文化、红色文化为引领的文化品牌。同时,结合草塘千年古邑旅游景区建设,重点打造宋钦故居、草塘安抚司等土司文化景观,并策划相关的土司主题客栈、土司主题餐饮、土司主题活动等项目;结合猴场会议会址、猴场会议纪念馆、行居等红色文化资源,策划开发系列性红色文化体验活动、设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最终实现“千年土司、红色瓮安”文化品牌对草塘千年古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统领作用。
二、项目融合:文旅融合的具体应用
统一的品牌引领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外部效应”,而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具体应用则是“内在体验”,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重在项目融合。
根据草塘千年古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资源现状,结合旅游产业发展相关要素,本文认为,可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文创商品方面,充分挖掘当地红色文化、土司文化等资源,结合现代创意设计和技术,研发设计出一系列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功能的文化创意商品,如土司元素玩偶、大戏楼积木、黔山书院拼图、红色记忆系列商品等。
(二)主题客栈方面,如依托景区现有建筑,围绕土司文化主题,策划设计出体现土司文化元素和风格的主题客栈和酒店,通过住土司主题酒店,睡土司主题床,感受土司主题文化,体验土司主题风情。
(三)主题街区方面,依托景区现有建筑与格局,策划开发土司主题文化街区,通过将土司文化元素“印在墙上”、“挂在树上”、“铺在路上”,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土司主题文化,通过销售土司特色商品、入驻土司主题酒店、品尝土司特色餐饮、欣赏土司特色表演、参与土司特色活动,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和参与土司文化、土司生活。
三、产业融合:文旅融合的全面对接
文化涵盖的内容丰富、全面,而旅游涉及交通、餐饮、咨询、住宿等多个行业,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不仅需要在具体项目上的融合,更需要全产业链的融合,真正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国家旅游局原局长邵琪伟曾指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站在旅游产业角度看,抓住了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站在文化产业角度看,抓住了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文化与旅游的产业化融合,将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形成共振,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要推动草塘千年古邑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必须厘清两个产业的产业链及不同环节,找到两个产业的最佳结合点。从旅游产业链来看,它是为了获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旅游产业内部的不同企业承担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共同向消费者提品和服务时形成的分工合作关系,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从文化产业链来看,它是在经济活动的“服务化”、“信息化”、“文化化”,现代经济越来越为“高技术和高文化附加值经济”所主导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主要包括文化创意、商品研发、市场推广、消费体验、消费反馈等环节。
结合草塘千年古邑项目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必须将文化创意贯穿旅游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将文化产业的不同环节应用到旅游产业全过程中,实现以文化或文化创意为引领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四、结语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全域旅游的兴起,旅游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民大众的旅游次数、旅游时间也将越来越多,对旅游的品质、对景区的要求、对文化的追求也将越来越高,因为现代旅游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观光旅游,而是一种文化体验式、互动参与式、全域景观式旅游。
旅游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是文化再造、文化重塑、文化激活有效的表现形式,通过旅游,将深厚的文化寓教于游、寓教于乐,让文化广为传颂、生生不息。因此,没有旅游的文化就会缺乏活力、缺乏吸引力;反过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增加特色、增强竞争力与影响力的根本所在,同样,没有文化的旅游就会缺乏魅力和生命力。
文旅宣传创意范文3
一、总体思路
按照全县旅游总体规划,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的总体要求,打造大型旅游综合体,开发建设一批精品休闲旅游品牌,紧紧围绕打造中华三祖圣地这个工作重心,深化以三祖文化、合符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三祖圣地、中华之根”“千古文明开涿鹿”等人文旅游品牌,打造以国家级黄羊山森林公园,京西第一峰东、西灵山为内涵的生态旅游品牌,培育以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为主体的农家旅游品牌,融入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努力开创全县旅游工作新局面,力争XX年全县接待国内游客达到45万人次,国际游客5000人次,旅游业直接收益达到6000万元。
二、主要工作
1、加快中华三祖圣地建设步伐。按照4a景区标准,完善功能配套,谋划景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景区医疗服务站、厕所、景区全景图、导览图、标识牌等服务设施。积极提供全方位服务,争取启动合符坛二期续建工程,即浑天仪、地动仪工程,并把合符坛三期工程即万丈功德碑、天地广场及三祖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提到工作日程,力争4a创建成功。
2、组织好XX年万人共祭三祖大典等大型活动。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科学的筹备好祭祖大典,全面扩大祭祖大典在全国的影响力,力争实现“国际有名、全国着名”。
3、夯实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建设基础,XX年是京北休闲度假基地建设的开局之年,要突出“大谋略、大投入、大创意、大手笔、大动作”,有序展开各个相关项目建设。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展“xx”期间30个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我们将采取多元化运作模式开展招商引资,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多方吸引外来资金,力争在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5、积极做好生态旅游开发
重点抓好西灵山生态旅游度假村的建设工作,全面服务好有关乡镇和投资商,加大开发建设力度,早开游,早见效益。协调好东灵山景区的深度开发和招商引资,协助林业、宗教部门完善黄羊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清凉寺,香峰寺的功能,尽快达到a级景区管理标准。
6、推进依法治旅进程。要“双管齐下”两手抓,一方面强化旅游执法管理,加大旅游景区治理力度,要重点解决好游客关注的景区服务缩水,环境脏、乱、差,旅游吃、往、行、游、购、娱六要素衔接不好等热点,难点问题,形成我县健康法治的旅游市场。另一方面,引导旅游企业开展行业自律,实现有序的同业竞争。
7、加大对外宣传促销力度,提高“三祖文化”、“合符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同度。结合我县旅游工作实际,优化旅游宣传营销方案,扩大周边旅游市场占有率,密切与媒体的关系,向外推介涿鹿,展示涿鹿。同时以活动为载体,弘扬三祖文化,通过祭祖等活动增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对始祖的认同感,凝聚三祖圣地,“合符文化”的影响力。
三、工作措施
1、实施品牌战略,培强旅游产业。从整体来看,我县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市场推广力度不够,整体旅游资源缺乏包装。因此,我们将采取针对景区市场化推广的措施,开放旅游市场,开辟网上市场,依靠大媒体,通过大网络,开展大活动,开展大促销.进一步提升我县旅游产业素质,增强我县旅游核心竞争力,实现旅游强县建设的新跨越,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竞争力强、拉动力大的主导品牌旅游为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品牌形象,增强旅游核心竞争力。
2、围绕“一地、两河、三山”的旅游发展战略,系列宣传推介工作。一是办好中华三祖圣地公务网旅游网网页。二是加强与国内外各级新闻单位的合作,找准着力点,突出特色,取得实效。三是积极参与国家、省、市举办的旅交会,项目、招商引资。
文旅宣传创意范文4
[关键词]数字技术;文创产品设计;广西文化遗产
国家综合实力提升,民族自豪感及文化自信增强,全社会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扬、文化遗产保护都十分关注,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来进行传承保护。当然,文化遗产保护不只是博物馆的陈列展示、保护修复,还要使文化遗产能够让大众喜爱,融入大众日常生活中,才能使文化遗产活态化、年轻化、多元化。文创产品具备了文化审美及实用功能的属性,同时还可作为礼品、旅游产品、文化用品使用,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因此,文创产品设计的教学实践过程,就是探讨如何将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审美、商业转化结合在一起的过程。
一、文创产品教学现状
(一)市场困境
文创产品借着这几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动,各类文博、文旅及大量的产业园、特色小镇兴起,逐渐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目前,广西文创产品在品牌知名度、销售范围、产品类型上与全国发达省份及一线城市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除了广西自身的经济购买能力外,还存在如下问题:(1)产品销售主要还是依靠展会、展馆及大型活动的渠道和平台,日常零售的推货能力不足。(2)产品种类不够丰富,大致为文化用品、礼品及生活用品,产品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3)产品的文化内涵不强,个性差异辨识度低。大多数广西文创产品直接套用铜鼓、绣球、壮锦等广西文化符号作为设计元素,对广西文化遗产认识不足。
(二)教学现状
传统文创产品设计的教学模式基本遵循工艺美术设计的思维,注重培养的是“手艺人”“手作匠人”“艺术家”,因此教学内容、课程设定、教学活动主要针对的是训练学生的创意思维、审美、手艺技艺等专业能力,整个文创产品设计由学生独立创作完成。从文创产品的种类及形态来区分,主要分为工艺美术和包装设计两类。工艺美术类文创产品基本通过传统手工形式生产制作,个人风格强烈,从业者多为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或民间手艺人。包装设计类产品更多采用印刷、机器生产等形式生产制作,从业者基本都是视觉传达设计毕业的学生。由于5G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到来,行业、产品及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巨大改变,数字技术推动社会发展,也逼迫教育不断变革。数字技术融入文创产品设计教学,可以改变师生的创作思维,不是纯粹的艺术创作,而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文创产品教学实践要从“创作作品”变成“设计产品”。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各行各业的岗位工作进行了重组和改变,劳动分工细化和生产全链路融合,促使文创产品设计的教学实践过程,从原来只专注于创意设计调整为文创产品的设计、生产、运营的全过程统一。推动广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适应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有必要探讨数字技术与文创产品设计教学的融合。
二、数字技术助力教学实训
(一)数字技术与项目教学的融合
数字技术具备开放性、易用性、共享、便捷等特征,依托互联网技术,合理运用数字技术,做到适度、适宜、精准,能够优化学习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文创产品设计初期创意阶段,引导学生按照产品开发的规范操作,运用思维导图、流程图及可视化技术,可以帮助想法创意快速明晰;文创产品设计中期,依靠数字技术,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G技术,能够快速完成DEMO,及时验证改进样品;文创产品设计后期,采用3D打印、全息投影技术,是新工艺、新技术、新品类的探索。
(二)数字技术融入教学实践
传统的文创产品基本都是实物呈现的形式,主要为文化用品、礼品、生活用品,从功能性上来说,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在文创产品设计教学实践中,借助数字技术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延展文创产品的功能类别、改变文创产品的销售模式,实现教学成果的转化。融合数字技术的文创产品设计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战到创业、从应用型人才转变为创新型人才、从单兵作战向团队合作、从设计研发到运营推广,完成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课程设置以广西文化遗产、地域特色、旅游资源作为文创产品设计的选题,实施实际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全过程教学,将教学与市场的关系拉近,做到“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三、花山壁画的项目教学实践
文创产品设计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按照实际项目开发生产、运营推广及迭代完善的过程,是真实的创意设计、产品生产、品牌运营的全过程。通过融入数字技术的文创产品设计项目教学实践,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不得走出“舒适区”,结合市场营销,运用数字技术,强化工作过程,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完善职业教育从专业到专业群的教学体系。
(一)讲故事大IP
广西古属百越,是一个沿边沿海、多个民族聚居,具备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省级行政区域。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孕育了刘三姐文化、铜鼓文化、绣球文化、长寿文化等,其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宁明花山壁画,就是一个适合讲好故事、塑造品牌影响力的文创产品设计内容。一个品牌由影响力、标识性、商业价值三部分构成,是让人瞬间的联想记忆。目前花山壁画在讲故事和品牌塑造上还处于战略升级阶段,比如花山壁画在对外宣传上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志形象,很多时候还是直接使用壁画的人物图案做宣传,人物形象经常不一致,容易造成记忆混乱。花山壁画的文化历史没有系统整理,浓缩为便于传播的故事,无法进行品牌人格化、品牌调性、品牌IP的营销。宁明花山壁画存在品牌塑造薄弱、文化传承保护手段单一的问题,也是广西文化遗产面临的共同问题。文创产品设计,是将文化精神与日常生活联结物化的体现,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活态化,也是品牌IP实现营销转化的方式之一。采用项目驱动、问题导向的教学,打造花山壁画的大IP,建立设计规范,扩大品牌影响力,吸引年轻人群,是培养学生市场洞察力、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训练途径。
(二)数字技术的多种可能
形式服务于内容,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强交互、沉浸感、新体验等效果。数字产品受到全社会的欢迎,数字娱乐产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文创产业方兴未艾,从市场总量销售和变现的数据来看,主要还是以具备生活化、功能性、实体式带有国风、民族文化等元素的文创产品为主,缺乏依托数字技术开发设计具有娱乐性、交互性的文创产品。因此,迎合市场需求及面向年轻人群,研发出融入数字娱乐的文创产品,既是文创产品发展的一种新尝试、新形态、新融合,也是将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一种保护形式,更是将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活态化、年轻化的一种发展策略。不管是数字技术与民族传统文化“混搭”的文创产品,还是赋予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数字娱乐产品,都是引导消费、实现文创产品变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传承保护文化遗产的新探索。以花山壁画为主题进行数字娱乐产品的设计开发,做到文创产品的创新,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改变传统思维,从“手艺人”向“产品人”的思维转换,技能习得是从“工匠”到“工程师”的转变。数字技术赋予文创产品更多可能,文创产品可以有多种形态呈现:(1)运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数字技术,增强沉浸式的体验感,受众可以宏观、微观地切换镜头角度,也可以通过360°全景欣赏花山壁画。(2)开发小游戏、H5,利用此类数字产品的休闲、娱乐、益智、易分享等属性,加强文创产品与受众的互动性,花山壁画的来源历史、壁画图案都可以融入游戏中,加深刺激受众的品牌记忆。(3)发挥物联网的功能属性,通过App、感应器、触发器等硬件设备进行“万物互联”,实现花山壁画文创产品的“黑科技”属性,拓展了文创产品的品类。
四、艺术科技共融共生
传统的文创产品设计从文化性、地域性、民族性、审美、实用等方面挖掘品牌内涵进行文创产品设计,遵循艺术性和功能性的设计原则。广西的文化遗产、旅游优势、民族特色、地域文化给予了文创产品设计的丰富资源,发展广西文旅产业,做好文化传承保护,就要升级品牌,健全完善文创产业链。国内文化创意产业拥有最大的品牌IP、市场影响力、最全面的产品类别是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既有线上虚拟产品,也有线下实体商品,还与其他大品牌强强联合进行联动营销。在当今自媒体、融媒体、全媒体的新形势下,艺术设计教育要适应当下,秉承理念先进、技术先进,优化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文创产品设计教学实践,通过数字技术交互设计、体验设计、服务设计可视、可听、可玩的“新文创”。新文创是具有信息化、泛娱乐、互动性、年轻化等数字技术属性的文化创意产品,是数字经济的产物。文创产品设计教学实践,弘扬传统文化,借助最新的数字技术,达到与时俱进,共融共生。
五、结语
文创产品是文化、艺术与功能的融合产品,而文创产品设计教学应该是“人文教育+艺术创意+数字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海量的信息数据、互联互通的云端、不断迭代的人工智能,让艺术设计教育具备更多可能。
参考文献:
[1]杜军.基于文创产品设计教学实践的方案构思过程研究[J].美术教育究,2019(7):172.
[2]刘洋.传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教学中的探索[J].智库时代,2019(12):206.
文旅宣传创意范文5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目标”的实现提供着文化支撑。近年来,在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挖掘自身文化特色,在落实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不足,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取得的进展
(一)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一是建成区级“两馆”。争取并投入2000万元对X图书馆、文化馆分别进行改造装修、购置设施设备,公开招聘文化系统辅助人员24名。同时,按照图书馆总分馆制要求,在市局、市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了X镇、X乡等4家乡镇图书分馆,在X社区、X社区等5家社区设立图书服务点,配备借还阅览设备,开通网络化、数字化文献资源服务,实现总馆、分馆和服务点之间“馆际互借、通借通还”。二是公共文化阵地提档升级。通过新建、改建、资源整合等方式加大乡镇、村(社区)文化阵地建设。X镇、X乡等7个文化站独立建站、功能齐全,免费向群众开放;X镇文化站正在建设中。支持帮助X镇文化站就近与社区文化阵地共建共享。全区106个村(社区)已有98个按照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九个一”建设要求进行功能和服务的改造,其余8个村(社区)因高铁建设拆迁等原因正在新建。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或自筹资金的形式向基层配发电脑、桌椅,建成标准化乡镇、村(社区)电子阅览室60个。全区巩固完善农村数字卫星农书屋104个、农村固定电影放映室12个。每年为乡镇、村(社区)图书阅览室配发价值10万元的图书、光盘。三是完善信息资源设施设备。不断加大农村信息共享工程覆盖范围,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宽带网络全覆盖,无线WiFi网络服务逐步完善,信息化条件明显改善。新建小区网络入户实现全覆盖,有线电视入户率逐年提升。投入48万元为900户远郊住户办理了“户户通”,并协调市广电网络公司做好辖区广播电视普及维护,群众在家上网、看电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四是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每年举办4期200人的文化专兼职人员或文艺爱好者技能培训班,并选派1—2名文化管理人才到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学习,提升整体队伍素质水平、增强业务能力。截至目前,共培育发展378支业余群众文艺团队,其中星级群众文艺团队17支,拥有剪纸、刺绣、唱歌、跳舞、编创等技能的文艺人才50多人。组建完善包含1339名志愿者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作为文艺人才后备库。基本健立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人员稳定、一专多能、门类齐全的高素质文艺人才队伍。
(二)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一是文化惠民活动广泛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每周免费开放时间不低于42小时,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或文艺技能培训。年均举办“X”广场演出20场;开展“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演出60场;指导基层组织文艺演出、比赛、全民阅读等活动300多场。每年联合X京剧院、市文化艺术团及X星级民间文艺团队在村(社区)、中小学校或慈善机构开展文化服务和文艺演出活动100多场。联系市辖电影公司到我区放映电影年均1000多场。全区实现了一村一月放映1场电影、全年观看3场以上文艺或戏剧演出的目标。二是组织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连续3年持续招募注册文化志愿者1300余人。累计发展星级群众文艺团队17支,其中五星级团队3支、四星级团队6支、三星级8支。每年开展文化宣传、文艺培训、作品创作、慰问演出、文化扶贫等志愿服务活动150多次。文化志愿者典型带动影响力不断扩大,志愿氛围日渐浓厚。三是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挖掘乡土专家、草根明星,培养草根团队,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编创指导活动,不断生产贴近X区情、群众生活的作品。发展9支拥有固定活动场所、成员稳定、具备创作和演出能力的注册法人文艺团队,并通过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方式给予扶持。整合区级部门资源策划实施“文明相伴X”文艺作品创作“赛事”,形成了《X》《X》等原创歌曲、书画、舞蹈、曲艺、摄影、微电影等作品1200多个。四是推进文化旅游互融共促。结合乡村休闲旅游活动,为民间文学、音乐、舞蹈,传统戏剧、美术、技艺、医药和民风民俗等搭建平台,开展宣传推广活动。通过“特色旅游商品评选”活动挖掘推出刺绣、烫刻、剪纸、串珠等一批文化旅游特色商品。年均举办“桃花节”“旅游嘉年华”“葡萄节”等旅游节会活动8场,旅游搭台、文化唱戏、产品叫座,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推介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在公共文化方面。一是硬件设施重“建”不重“管”。一些乡镇的村级农家书屋存在被挤占甚至废弃的现象,书屋内图书种类不齐、更新缓慢,体育器材损坏后无人维修;二是服务供给“曲高和寡”。以“送文化下乡”为例,乡村电影放映已不再受村民追捧,部分文艺演出、讲座的内容不对群众“口味”,且缺乏受村民欢迎的原创性、群众性、地方性的文艺作品;三是传统文化明显衰落。传统节庆和风俗在我区农村的氛围与影响力正在逐步减弱,不少区域性非遗项目得不到及时挖掘与整理,很多非遗项目后继无人。
(二)在保障投入方面。一是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部分基层组织和干部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看成“软指标”而非“硬任务”,工作主动性不高;二是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不足。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要依靠中央等各级财政投入,我区多数镇文化站、村文化中心的日常运行经费捉襟见肘。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空白;三是人才支撑保障不够。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中心文化专干队伍存在兼职借用情况,工作力量不足、精力不够。农村严重的“空心化”,让乡村缺少文化活动创作者和参与者。
(三)在文化与产业融合方面。一是农旅融合发展不足。政府对乡村文化产业还缺少专门政策与规划,现有政策散见于三产融合、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等相关文件,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在区级层面还是分行业规划、分部门管理,部门之间很难做到“结合”。二是特色农产品与文化元素结合不够。文化元素对乡村各产业渗透、对企业的支撑都不足。农村传统手工艺品、土特产的创意、设计、工艺、品牌水平都很初级,乡村旅游对乡土文化内涵挖掘不到位,发展业态单一,对消费者吸引力不够。
三、对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政策保障措施。一是健全目标考核机制。提高各级单位对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重视程度,把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并将工作成效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二是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将镇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的运维经费、乡镇文化站活动经费、工作经费一并纳入各级财政经常性预算,每年为农村地区非遗项目认定保护、乡土特色文化挖掘和文化品牌打造计划专项经费。同时通过乡村自筹、单位帮扶、社会募捐等方式吸纳民间资金参与;三是加强经费整合管理。整合乡镇的文化、卫生、教育、农业、党建、综治、体育等方面的宣传文化经费,形成统一的宣传文化经费管理和使用机制,做到文化资金专户、专账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水平。
(二)创新运行管理思路。一是加强设施配套建设。对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进行评估,整合添置基层宣传文化、科学教育等基础设施,着力抓好镇村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家风家训馆、村史馆等文化阵地建设与优化;二是增强“文化下乡”精准度。丰富乡村文化活动内容,建立图书室互通、电子资源共享的区、镇、村三级文化服务资源共享机制。开展类似“你选书,我买单”、城乡文化社团的结对帮扶、非遗传承项目扶持等活动,征求满足乡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实现文化下乡精准化。
文旅宣传创意范文6
关键词:德孝文化;本土元素;文创产品
传统文化是指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总称,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物质、制度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其核心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各种知识,其本质是传播。
一、德孝文化背景及意义
在现在学术界,地域文化已然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将地方传统元素应用在当地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已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德阳市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背倚龙门山脉,有良好的旅游资源,是四川全域旅游发展试点,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而孝泉镇隶属于德阳市,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的古镇,她以自身的独特魅力,传承精神,民俗特色,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德孝地域文化。孝泉的独造性、开放性、传承性、全球性,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近年来,孝泉旅游以特色资源为中心,以差异化发展为追求,虽“一门三孝”典故传播迅速,享誉中外,但与火热的故宫文化元素相比,德孝旅游资源在文创产品创作的运用上更多追寻传统发展道路,体现为原汁原味、集约型发展模式,缺少创新意识,使消费者受众面有所限制。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德孝周边文创产品还未有系统的整合设计,其周边文创设计因以“孝”为主线,糅合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新观念、新思想,如必须爱党爱国爱集体,对父母孝敬,同邻里团结和睦等元素。因此,基于乡村文化振兴驱动下,开启对德孝周边文创产品的设计进行研究探索[1],需按照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并结合本土特色,开发出适合当地发展的产品设计,探寻文创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2]。
二、德孝文化创意产品现状
在乡村文化振兴驱动下,德孝周边文化产品设计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与现实意义,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融合民族文化内涵,传播中华德孝精神。用产品与时代结合的方法推动游客购买力,对文化进行再创造,从而满足消费者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文创产品,增加地区居民经济收入,实现乡村振兴[3]。在孝泉地区,安安、姜太公形象深入人心,这些主题文化元素经过不断地融合、打造后,形成了小规模的当地文化体系。但针对年轻消费主力军,当地人物IP设计缺乏新奇、卡通形象,较难吸引这类消费者,从而难以推动文创产品的销售业绩,打破传统分销模式。因此,形成高品质的当地文化艺术设计,抓中发展机遇,注重打造地方邻姑泉、武圣宫、清真川菜等IP形象产品,是现在德孝周边文创产业需要完成的历史命题。
三、地域文化产品设计创新及应用
(一)设计创新
1.设计年轻化
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是地方特色文化传播、传递的载体,也是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依托当地现有资源,挖掘内涵设计,是文创产品发展的必经之路。从故宫博物馆的成功案例不难发现,设计出符合年轻人喜好的文创产品,运用线上+线下资源营销,是现在文创产品的变革之路。从雍正的卡通形象再到故宫博物馆的纪录片拍摄,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成熟的IP文创资源,通过对故宫本土特色文化元素的挖掘、再创造,设计出迎合年轻人购买欲的文创产品,是它成功的关键要素。相比故宫文创而言,德孝周边旅游文创产品应结合当地历史人物资源,提取年轻化设计理念,挖掘出符合消费者审美的形象要素,从不同层面、角度呈现并且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美德。如提取安安形象的具象化元素,加以生动漫画插画式的表达形式;可将“涌泉跃鲤”“安安送米”等故事进行扁平化处理,加工重塑,使其和商业化中的美食包装相结合,通过活泼生动的形象,良好而又亲民地展现德孝文化,深入表达中华精神。
2.设计实用化
只有设计者们将视觉美感与产品实用性相结合,才能突破现有文创产品的销售瓶颈,拓宽市场规模。这要求设计者从当地民俗生活出发,注重产品多样化功能,有意识地提高其使用率,才能刺激旅游者的购买欲。让游客在当地观光旅游的同时,成为消费者,发生购买行为。在发展旅游活动与购买行为之中,游客通常会考虑到是否方便携带,因此,设计者们应多亲睐体积较小、观赏性强且易于收纳的精美包装产品。如将德孝当地特色元素提取反映在麻饼、果汁牛肉、牛排火锅等市井文化中的方言来进行文字设计,从文字中提炼本土特色文化元素,从而传播德孝中华美德,对孝泉地区社会、经济协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二)文创旅游产品设计的应用
1.创新传统产品造型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审美也相应发生着变化,市场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传统产品,但面对新业态、新趋势的挑战下,品牌想要创造出能引起消费者共鸣的独特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漫画、插图是当代流行的趋势,从青岛崂山卡通道士形象,到广汉三星堆复古面具装饰,都要求着德孝文创产品需转化设计元素,将多个元素创意性结合擦出火花,形成视觉性的冲击力。因此,寻求传统产品造型的创新,设计者们急需扎根地方,领会当地文化本质,优化载体,赋予生动形象。
2.整合品牌文化跨界
如何将德孝文创产品推入市场,不仅要求政府对孝泉文旅小镇的政策性扶持、打造,更需要通过合作、赞助等模式,拓展自身品牌价值,达成跨界合作,形成良性循环体。这不仅能充分整合双方资源,更能充分体现叠加效应,提升旅游资源的知名度的同时,打造文旅印象,实现共赢局面。如花西子公司积极引入KOL线上平台,与贵州苗族文化携手,推出彩妆礼盒,实行限量发售,在销售上业绩显著,在文旅市场上也推动了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传播了中华苗族文化。使文创产品潮流化、经济化,将传统与现代相碰撞,为消费者提供生活感、话题感、新鲜感的革命性产品,使更多的旅游者知晓孝泉,感知德孝文化内涵,进而更进一步刺激产品消费,从而以文创产品为媒介,传播中华德孝精神。
3.结合旅游文化资源
旅游资源是以目的地景区景点为窗口,以实体建筑、自然风光为载体,以地域文化为特色的物质总称。加强对孝泉、德阳周边的地域文化挖掘,从而链接德孝文化产品旅游资源开发,分析地方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设计的意义,探索产品设计创新的突破口;中国德孝城气势宏大,古朴、整洁的青砖瓦房,悠远宁静,为充分体现了当地文化的多容性,结合德阳德孝文化中的历史典故、自然景观、特色建筑、人物故事等元素进行实例分析,提出本土化旅游资源产品升级设计的途径与方法。如,孝泉镇需明确景区标示标牌系统,优化安安送米卡通形象,赋予语言文化景观内涵,从而无形中传递文化形象,传播德孝精神。
4.融合终端产业发展
长远来看,如要推动孝泉地方旅游文创产品的研发工作,需构建完整的从设计到分销的产业链,旅游主管部门应大量开发外包公司服务,规范产品量化指标,加强对可靠商家的供货。注重提升服务意识,要求提升售后服务标准,解决消费者购买与商家经营的后顾之忧。结合线上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渠道,搭建网购分销平台,提升经济效益,扩大德孝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弘扬德孝精神文化。终端企业需抓住宣传时机,推出限量文创产品或有代表元素图形的日常生活用品。如借助孝泉每年传统的“上九会”,期间现场热闹非凡,人流量较大。终端通过以此为契机,以三孝园改造工程为时机,大力传播回族、汉族和睦相处下的孝泉本土旅游资源,从而助力于周边文创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迎合新时代下的中华传统美德主旋律。德孝文创产品设计的提出,不仅将生活变得有趣,也给逐渐被年轻人所遗忘的传统文化赋予新的生命。德孝民俗文化的挖掘,将风俗与审美相结合,提炼以实用性、文化性和美观性都不可缺少的文创产品,从而符合消费者的人文精神,满足其欲望产生。在对德孝传统元素的理解基础上,加强对当地符号化的开发与转化应用,使产品年轻化、生活化。通过合理地跨界设计,创新产品色彩搭配,从视觉上突破传统设计,深化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既有现代文化又有时代精神,同时又具有丰富的孝泉地方风格的文创产品。德孝文创产品只有基于本土文化的高度自信,才能带动当地政治、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实现精神富裕,从而推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1]磨炼.基于旅游纪念品及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J].包装工程,2016,37(16):18-21.
[2]向勇.故宫文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先锋实验[J].人民论坛,2019(9):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