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品牌管理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品牌管理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 中国医院 品牌 经营管理 战略 必要性
2006年11月,由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拜耳中国医院发展基金协办的“中国医院品牌营销论坛”在上海举办。会议的中心议题围绕着医院的品牌经营展开,很多与会院长和专家都认为“中国医院的品牌经营时代已经来临”,由此可见中国医院已经将目光聚焦到医院的品牌战略上。事实上,21世纪的医院将是品牌竞天下的时代,有品牌就有未来。
一、医院品牌的内涵的界定
国内研究医院品牌的学者在论及品牌时往往爱引用世界著名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的定义,“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设计,或是它们的相互组合和运用,其目的是使客户借此辨认某个或某群产品供应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这一传统的定义从经营标志的角度出发,仅仅描述了品牌作为经营标识的区别功能。但将品牌仅仅限定为医院的商标、商号和名称等经营标识显然是有局限性的,一个强势医院的品牌还应包涵各种信息:“良好的医院形象、精湛的医疗技术、良好的公正形象、完善的卫生服务和深厚的人文内涵”。由此看来菲利普・科特勒博士关于品牌的定义并不能揭示现代品牌的完整内涵,医院品牌的内涵比起商标和牌子等经营标记更为宽泛。
从知识产权最基本的理论来讲,作为经营主体的这类经营标示功能财产属于一种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知识财产。然而当代知识产权界正在突破知识财产的传统界限,著名知识产权法学家吴汉东先生就提出:“在民法学的研究中,要建立一个大于知识产权财产范围的无形财产权体系,以包容一切基于财产的非物质形态(知识经验形态、经营标记形态、商业资信形态)所生的权利。[4]相对于医院而言,知识经验形态的财产就是指传统的智力创造成果,包括如作品、专利、非专利技术、特色经营模式和商业秘密(如配方、病案资料、诊疗工作统计、医教科研管理数据等各类医院信息)等;而经营标记类财产就是指医院的各类经营标志,如商标、商号、医院名称、院徽院标以及其他具有商业价值的标记;而商业资信类财产则是指医院的商誉、声誉、信用、荣誉称号、特许项目经营许可以及整体形象(如医院文化、医疗服务质量水平)等财产化的商业形象利益。
可以看出,上述无形财产都应纳入医院品牌内涵的范畴,但能否认为医院品牌就是医院全部无形财产(从经济学的角度又称为无形资产)的总和或组合呢?事实上这种认识也是不完全的,医院品牌的完整内涵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品牌既是内在的,又是外在的。其内在因素是医院自身的能力、形象、信誉等,其外在因素或来自有关组织授予的资格(如医院所拥有的新技术新药剂开发运用的特许证及政府荣誉称号所享有的特殊优惠政策),或来自社会或相关公众的评价或信赖,如消费者的价值取向,表现为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等。第二、品牌既是静态的,又是动态的。品牌既表现为医院所有的无形财产,又表现为这些无形财产的创造、管理、传播和开发的行为过程和行为能力。因此,品牌是医院内在和外在、静态和动态的无形财产的有机体,是医院的自身综合素质和外在积极评价的有机统一。总之,品牌是医院全部无形财产的凝聚,是医院在长期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并积淀而来的,是医院内外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
二、我国医院实施品牌经营管理战略的必要性分析
1.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公立医院都不同程度地为服务效率低下和质量低劣的问题所困扰,因此进行卫生体制的改革是全球性的议题,而公立医院的改革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我国医院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公立医院,医院往往仅冠以第一、第二等顺序以便于计划管理。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公立的、民营的以及中外合资、独资经营的医疗机构不断涌现,医疗卫生事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前的行政排序或成绩不一定为市场长期认可,那些大型的、著名的公立医院并不等于经营业绩优异的“品牌医院”。虽然目前的现状仍然是大型公立医院拥挤不堪,而大多数私营医院和中、小型公立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相当严重。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由于传统的大型公立医院无论是人才、资金和技术方面都过多地占用了医疗资源,它们在“享受”着政府的财政投入和政策优惠的同时却积极地利用技术和规模优势追逐市场效益,导致了私立医院和中、小型公立医院根本无法与其抗衡。这也就刺激了大型公立医院不断扩张,同时造成私立医院和中、小型公立医院闲置状态不断加剧的趋势。事实上,医疗行业存在严重的垄断问题,无论从政府资金投入、技术引进,还是从优惠政策、科研机构配置等方面来看,这种垄断严重阻碍了医疗体制下的市场竞争,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医疗机构的腐败风气。
然而这种状况不可能继续长久,事实上上世纪60年代之前,美国的医疗市场也基本以公立医院为主。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私有资本才开始大举进入医疗市场。私有资本在医疗市场获得巩固地位之前,美国的公立医院并未明显感觉到竞争的压力,因此其管理重点依然是内部管理。随着上世纪80年代竞争的加剧以及上世纪90年代医院兼并狂潮的出现,医院管理的重点不再局限于内部管理,医院营销和营运等品牌经营手段日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医院管理人员也不再是清一色的医疗专业或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开始逐步进入医院管理层,原先在企业广泛采用的品牌经营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也开始在医院得到了应用。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财政投入明显逐年减少,而我国却拥有世界上数量最为庞大的公立医院系统,有限的政府投入相对于数量庞大的公立医院来说将会是杯水车薪。如何解决这一状况,形成各种医疗经营主体的卫生资源合理配制和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医疗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明确公立医院的定位并实施调整规划。目前,公立医院应该实施分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政资金能够有针对性地投入,针对部分医院政府仍应继续出资举办,这部分医院将发展为集临床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区域性公益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大类。其他的医院就要面临改制的局面,根据他们的自愿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发展成为营利性医疗机构。将公立医院分为两类发展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卫生发展战略,而允许社会资本参与一部分医院的产权改制则是件一举两得的好事。这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这些改制医院积累下来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财政投入,逐步切断新增财政资金与这些医院的联系,最后形成一个产权多元化的医疗市场竞争格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将使中国医院不得不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医院必须主动地实施品牌经营管理战略。
2.知识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时代要求
以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工业经济时代表现为经营者追求规模经济,经济增长由资本多少及其运行优劣决定;相对于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作用非常有限。而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知识经济的作用下,当代经济的竞争正在从有形的竞争转向无形的竞争。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财产为核心的无形资产将构成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财产类型,以技术和信息为主导的无形资产经营将逐渐取代有形资产的规模扩张,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而医院作为科技密集型行业,其以医疗技术和医疗信息为代表的无形资产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医院的经营管理偏重于有形的物质财产的管理,相对忽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特别当医院陷于经济困难时,往往从增加先进医疗设备和用药上入手,以造成过度的社会医疗消费来增加利润。如果医院单纯依赖增加先进医疗设备和药品销售来进行有形资产的规模竞争肯定是没有出路的,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造成医疗成本和费用的不断攀升,非但不能提高医院的市场综合竞争能力,反而催生了整个医疗领域内的商业贿赂现象。在医院产权制度和经营模式改革日趋深入的今天,认识和重视医院无形资产的存在和价值;运用产业经济的思路,对医院的无形资产进行科学管理和开发经营,对提升医院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至关重要。事实上实施品牌战略,借助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正日益成为诸多医院优化资产重组,实现资源整合,谋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机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医院应当迅速跨过只追求规模扩大的工业经济时代,直接进入以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知识经济时代,即医院将进入以无形资产经营为核心的竞争时代。无形资产的经营和竞争就是品牌的经营和竞争,从资本密集型的规模经济向技术密集型的知识经济模式的转变决定了现代医院必将进入以无形资产经营为核心的品牌经营时代。
3.加强无形资产管理、防止无形资产流失的需要
事实上,中国医院并未意识到品牌无形资产的巨大价值,对品牌的管理和保护意识淡薄,这直接体现在医院的无形资产的管理和保护现状上。湘雅医学院在国内较早具有品牌保护意识,在1998年湘雅医学院注册了“湘雅”医疗服务类商标。2002年底有人申报注册“湘雅”医疗服务类商标,幸运的是湘雅医学院早已申报在先。2000年1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同仁”为国家驰名商标,迄今为止,全国卫生系统注册驰名商标的也仅此一家。相比之下,同济、协和、华西等著名的医疗服务名称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以这些名称命名的公司、企业和社会组织不计其数,所涉及的行业门类齐全,甚至还包括医疗服务行业,事实这些医疗服务名称已进入公共领域而沦为流失的无形资产。
医院的无形资产是医疗服务活劳动的产物,其价值不具有实物商品的相对稳定性而具有公共产品的可复制性、共用性和易利用性等特征,因此不仅容易在人员流动、科技协作和经营活动中流失,而且极易被他人不法使用和侵犯。近10年来,仅从国有企业开办中外合资企业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估方法,造成流失的国有无形资产至少达2000亿元,而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流失的国有无形资产则更难推算。事实上无形资产的经营和竞争就是品牌的经营和竞争,医院品牌战略的重点正是无形资产的管理、保护和经营、开发;只有实施品牌战略才能有效地防止医院无形资产的流失并实现医院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因而加强无形资产的经营和管理是品牌战略的必然要求。
4.彻底改变以药养医模式,杜绝医疗商业贿赂的需要
从医疗制度层面上看,长期存在的“医药不分家”的经营模式是医疗领域商业贿赂存在的经济诱因。由于国家对医院的财政投入不足,这就导致我国医院目前的运营模式就是以药养医,即通过依靠药品的利润来维持医院运行和发展,医院对各业务科室的业绩考核也以用药量的多少所产生的利润为标准。“以药养医”的体制使医院的用药量在整个药品市场上占到了很大的比例,这就为医生滥用诊疗过程中的处方权收取各类商业贿赂提供了条件。
医疗商业贿赂的存在有复杂的社会背景,完善法制建设以加强监控和打击是必要的。但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消灭医疗商业贿赂的经济诱因才是根本途径。知识经济的来临将越来越突显无形资产的意义和价值,医院只有把竞争转移到以技术和信息为核心的无形资产上,把医院的经济增长点转移到技术、服务提供上,通过无形资产的经营来创造医院的利润。依赖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药品销售来进行有形资产的规模竞争是没有出路的,医院品牌经营管理战略的一个方面就是强化技术品牌和服务品牌,把医院的经济增长点转移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通过提升技术和服务的价值来创造医院的利润,从而走出了依靠行业和技术垄断来实施“以药养医”这种低端而有害于社会的经济增长模式。比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建院8年来,在领导体制、人事管理、医疗模式、服务理念的改革中,探索出了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医院品牌运作机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统计,医院平均住院日由1995年开院初的15天下降至2000年的9.5天,依靠仅有的400张床位,2000年的出院病人达15000人次,手术达7700例;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比例仅35.6%,比全国“百佳医院”的达标标准还低14.4个百分点。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优质、低廉、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又使医院在不主要依靠药品利润的基础上在短期内实现了高速发展。由此可见,提倡增值服务和技术创新,不靠滞留病人来多销售药品是可以办到的。总之,强化医院通过无形资产的经营来增加新的盈利途径并最终摆脱对昂贵医疗设备和药品利润的依赖是解决医疗商业贿赂的根本市场手段。
三、结语
医院的品牌经营管理战略是医院面对日益激烈的经营环境和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模式所带来严峻挑战,为求得医院的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这种谋划注重从全局的视野创造医院的未来,是现代医院必须具备的经营策略。在以无形资产为主要价值创造的知识经济时代,国外医院的发展已从单纯的规模扩张转向以输出管理体系、技术支撑、核心团队等知识型资源,通过托管、联盟、集团连锁、技术参股等品牌经营形式来实现增值。现代医院的竞争已上升为战略竞争,不仅仅是人才、技术、设备和资金的竞争,而是以医院的无形资产经营管理模式为核心的品牌战略竞争。中国医院实施品牌经营管理战略不仅是解决中国当前的医患矛盾、适应时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医院立足长远、追求可持续性发展以应对国际化医院竞争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唐风:现代医院发展战略[J].中国卫生政策,2006,9:19-21、26
[2]张澄宇:现代医院品牌建设的策略研究.中国医院管理,2006,5:33-35./李九大.医院品牌经营初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9:538-539
[3]张丹阳傅蓉郭英:国有医院无形资产的效应[J].中国卫生经济,2003,5:31
[4]吴汉东胡开忠: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
[5]郭风华:浅议论医院无形资产的管理[J].会计之友,2006,5S:47
[6]袁占国苏宝锋:反医疗领域商业贿赂之我见[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6:660-661、665
[7]杜慧毕晗:加强医院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医院管理,2005,10:64
[8]钱矛锐:知识产权客体问题的澄清[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4:112-115
[9]苏家春:浅析医院无形资产的经营管理[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35:10-14
品牌管理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品牌管理;共同配送;建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社会物流业发展得越来越红火,日趋与国际接轨,物流品牌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成为了它在物流公司中脱颖而出的有利条件。同时,众多物流公司近年来逐渐走向第四方物流,其中配送的业务整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配送过程中使成本进一步更小化,客户满意度不断提升,树立物流企业的优质品牌成为最重要的资产,成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指引着企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1.品牌管理的涵义
品牌管理是管理者为培育品牌资产而展开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规划、传播、提升和评估等一系列战略决策和策略执行活动,是建立、维护、巩固品牌的全过程。其本质是把品牌作为企业的资本和资源,通过品牌的创建和发展,充分利用品牌尤其是强势品牌所具有的巨大效用和内在价值,以企业战略为指引,以品牌资产为核心, 围绕企业创建、维护和发展品牌这一主线, 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和手段, 以达到增加品牌资产,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最终形成品牌的竞争优势。品牌管理包括品牌决策、品牌定位、品牌延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2.品牌管理的意义
首先,品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生命力。品牌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文化,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品牌不仅是对外(分销商、消费者)销售的利器,而且也是对内(员工、供应商)管理的道德力量。在营销中,品牌是唤起消费者重复消费的最原始动力,是消费市场上的灵魂。“没有品牌,企业就没有灵魂;没有品牌,企业就失去生命力”。
再者,品牌管理有助于实现企业的价值。品牌具有较高的无形价值,这会为企业带来价值,并成为一件无价之宝。这意味着品牌产品比一般同类产品具有更高的市场价格,其品牌管理战略可以使其获得额外的利润,为企业未来的收入提供必要的保障。
3.共同配送
配送作为物流系统的一个系统,它具备了物流中的各个要素,具有与大型物流活动相一致的特性。它是配送中心的核心环节。其中,共同配送是指各个用户统筹安排,对配送时间、数量、次数、路线等,在用户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全面规划、合理计划配送,在诸方面做出系统最优的安排。其思想是将不同货主的货物或商品集中在一起,统一进行配送作业。一方面可以扩大业务批量,提高单车装载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削减在途运行车辆数量,缓解汽车运输对社会产生的外部不经济。
4.共同配送实施的优缺点
4.1优点
(1)对客户而言,能在实现物流效率化(减少运费,减少物流人力成本)的同时,有利于少量、多频度、小单位配送业务的推广。
(2)对公司而言,即配送服务提供者的角度看,可以提高配送业务量,降低配送成本,实施共同配送是一个主要的业务方向。
(3)对城市环境而言,排除了交错运输,减少了配送车辆,能实现缓和交通以及减少交通环境污染等社会效益。
4.2缺点
在利益的驱动下,物流中心一般会按80/20原则把客户分为主要客户和一般客户,从而提供不同的物流服务,尤其是特殊的、临时的服务,没有健全的行业标准,无法保证配送服务的质量。
5.为共同配送实现更好的品牌管理提出的建议
5.1起步阶段
一方面扩大物流业务规模,另一方面剥离非核心业务资源, 集中力量拿下共同配送业务经营方式。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共同配送业务的固定成本,改变盈亏平衡点位置,同时通过业务量规模扩大争取尽早盈利,为客户提供价格优势是实现物流企业品牌管理的基础。
5.2成长阶段
继续扩大业务规模,在实施物流配送共同化的过程中逐步包括更深刻的内容——物流资源利用共同化,物流设施与设备利用共同化及物流管理共同化。共同配送的本质在于发挥企业人、财、物、时间等物流经营资源最大效率的同时,促进物流服务效果以及社会效益的提高,同时要将信息技术体系应用于物流共同配送系统之中。由此,物流企业将共同配送的核心价值交付到客户手上,获得了更强的产业竞争力。
5.3完善阶段
要巩固既有客户群,继续争取新客户、扩大客户服务规模,注重建立物流共同配送技术、组织和管理体系,健全先进实用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它是共同配送成功的根本保障,没有货物信息的分析、归类、整合等就无法实现高效率的物流共同配送。同时,尽快健全货物配送生产线以及与客户尽快达成托盘统一化协议是公司扩大客户规模和降低作业成本的有效途径,并为企业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适时建立货物配送的冷链系统,是确保这一市场稳固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
总之,品牌的打造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施的各个阶段,要坚持对外营销活动,不断增大业务量,在时机恰当的条件下,改进和尽快完善综合物流信息系统,逐步将少量货物的共同配送实践到大规模货物共同配送上,使公司形成一种专业化、规模化的配送模式。为此,品牌打造必须树立全局观念,从长远考虑,,统筹安排,有计划地、坚持不懈地进行。
参考文献:
品牌管理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中国高校 工商管理 品牌管理 比较 研究
前言
当前国际市场上存在生产力过剩状态,基本上所有的开放市场经济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处于买方市场,市场经济越来越大,市场竞争手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这种形式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竞争,还包括品牌的竞争。可以说,在今后的国际市场中,一个企业的品牌战略高低将直接决定企业是否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法宝。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需要大量的品牌管理人才。基于此,很高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开设了品牌管理课程,品牌管理是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中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课程,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通过学习品牌管理,经管类学生能够更好的树立品牌意识,通过实际案例学习,了解企业在品牌管理中的优劣势,从而能够灵活的运用品牌管理理论知识,解决现代企业在品牌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下面,通过对我国多所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中的品牌管理课程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品牌管理方向建设上仍旧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品牌管理的教学现状
1.1 授课方式较单一
品牌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了广告学、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等多门学科,与此同时,其还涉猎了一定的艺术知识,因而在讲授品牌管理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往往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经过调查显示,我国多数高校教师在讲授品牌管理时,仍旧站在讲台上,以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品牌管理的纯理论知识,对于实践环节,很多高校往往都不太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案例不够典型,互动不够。由此导致很多高校大学生仅是充分掌握了纯理论的知识,但是实践性并不强,实际操作性差。同时,由于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兴趣,往往只是应对考试,并没有真正的将知识学到深层次,这样一来,即浪费了时间,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2考核方式较单一
根据我国众多高校的调查显示,学校在考核学生学习状况这方面,仍旧是一张试卷定终身的传统办法,对于大学生而言,想要在考试中拿高分很重要,仅需要考前突击一下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太多的知识作为基础,这种闭卷考试形式,使得学生再次陷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恶性循环模式中。
1.3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品牌管理课程是近几年,高校为了应对市场需求,刚开设的课程,教师队伍也是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并没有深入的学习过品牌管理,就给学生们讲课。虽然一些教师通过阅读大量的品牌管理书籍,掌握了很多经典的案例,但是,教师本身没有实践的经验,在讲授过程中,仍旧属于纸上谈兵。
2教学改进措施
2.1改善课程设置
对于大学生来说,掌握理论知识并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由此导致很多学生上课听讲并不认真,甚至出现逃课现象。对此,高校在设置品牌管理课程时,要合理安排理论知识的授课时间。在课堂上,仅需要品牌管理中一些精华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将剩余的课时安排实践教学活动,包括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例如,某高校的品牌管理专业中,品牌营销学这们课程的课时是54,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将这54课时合理的分配,其中一部分用来教授理论知识,将剩下的部分用来引导学生实践。同时,教师在讲授完理论课程之后,不能放任不管,可以适当的安排讨论时间,根据某一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发言,这样一来,能加深所学习的知识,学会发散性思考。
2.2加强课堂实践
在讲授品牌管理过程,教师可以针对一些理论知识,配合一定的经典案例讨论,并适当的增加一些情景模拟活动,这样教师就不再是枯燥的讲授纯理论,二是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对真实案例进行分析,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例如,在品牌识别与设计这门课程中,教师将精华的知识讲授完了之后,可以就某一品牌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识别和设计,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3强化课外实践
任何知识只有真正在实践中运用过,才能更好的掌握,因而,针对品牌管理,教师要增强课外实践性。例如,在学习市场调查与预测时,可以让学生到超市、商贸城等搜集品牌,并且针对某一品牌调查其市场占有状况,分析怎样加强品牌管理和调整,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最后学生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撰写实践调查报告或是撰写科技论文,教师根据针对报告撰写的质量,给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指导学生弥补不足。或者,高校还可以针对品牌管理,和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际训练,以方便学生定期进行实地考察、详细记录、诊断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品牌咨询服务方案。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问的差距,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顺利实现与商业实践的接轨,使教师不断丰富实践教学经验及科研素材,实现品牌管理产学研教一体化。
2.4考核方式多样化
要改革以往的试卷成绩占大部分的做法,降低试卷成绩所占的比重,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最终成绩的评定中,期末试卷成绩占40%,课堂案例分析和情境模拟占20%,主题实践活动调研报告和科技论文占40%。主题实践活动报告的成绩评定,主要依据学生在品牌管理各个实践环节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结合是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品牌管理的实际中,是否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是否使品牌价值增值,以及学生提交的各个阶段的主题实践活动报告书的撰写质量和完成情况综合进行评定。
2.5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
目前。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为了提高品牌管理的教学质量,要重视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这样教书才能在实践中掌握品牌管理的真髓,而不是经验主义的纸上谈兵。对此,首先,高校可以和企业合作,将教师分配到企业中,针对品牌管理进行一段实践的实践,这样教师就能够更准确的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品牌管理的实质,在分析案例时,更加的游刃有余。其次,教师可以针对课题进行深入企业的研究,在做课题的过程中,走访调查一些企业。再者,高校还可以定期的举行一些学术论坛,从而在听取论坛中积累丰富的经验。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品牌管理,一个企业品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决定着企业是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由此市场对专业的品牌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是不断上升,面对大量的市场需求,高校也意识到品牌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课程开设较晚,因而在授课过程中仍旧存在各种问题,对此,高校相关的教师需要针对品牌管理的特点,不断的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精心编排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以便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全面的掌握品牌管理的理论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将纯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培养出专业的品牌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安鑫丽.品牌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1(3):80
[2].王崇彩、胡月英.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2012(5):105
[3].杨建春、肖小虹.品牌管理课程PBL教学模式探索[J].凯里学院学报.2012(5):115-116
品牌管理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经济危机;中小企业;品牌管理;客户关系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054-02
此次美国次级贷款引起的金融危机从局部蔓延到全球,引起全球金融动荡,经济衰退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巨大,作为微观基础的企业纷纷陷入了经营的窘境之中。中国经济与世界的一体性使得我国的企业遭受着经济危机的冲击,因为消费者消费观更加保守,消费观念摇摆不定,消费者更难保持忠诚度,因此企业面对的市场更加的不确定。笔者认为中小企业通过树立品牌意识,以及进行科学的品牌管理,可以增强企业抵御危机的潜在能力,并且提升企业在危机之后的发展能力。品牌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要阐述了品牌及品牌管理,以及品牌管理对于企业的意义,并提出了一些品牌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1 品牌及品牌管理
1.1 品牌的概念
品牌由来已久,古时的人们在集市上用不同的标记区别自己与他人的产品,其实就是品牌的最初的应用,但是真正对于品牌的理解是从近现代开始的,特别是商品经济的产生加速了品牌的发展。现代营销管理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给出的品牌的权威定义是: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我国学者郭国庆说,“品牌实质上代表着卖者对交付给买者的产品特征,利益,价值和服务的一贯性承诺。”目前学者普遍认为品牌具有识别,保护,信息,承诺,情感,定位与增值七大功能。
1.2 品牌管理
品牌管理,顾名思义是指针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品牌,综合运用企业资源,通过计划、组织、实施、控制来实现企业品牌战略目标。品牌管理的内容应包括品牌创立、品牌推广、品牌延伸以及品牌维护等工作,其目的在于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品牌的生命力,从而促进企业产品与服务的销售,增强企业的盈利水平,进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2 中小企业实施品牌管理的意义
中小企业对品牌进行管理是必要的并且有其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实施品牌战略、进行品牌管理,不仅可以帮助其完成营销战略,更重要的是能通过品牌的经营与管理实现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提升。具体表现如下:
2.1 品牌管理有助于培养顾客的忠诚度
当今的时代已经走入了品牌的时代,越来越多的顾客已经开始深化品牌认识,并倾向于购买有品牌的产品,走在大街上你会很轻易的发现品牌的追随者。品牌管理有助于形成一定的品牌忠诚,品牌的忠诚使顾客在购买商品时不必再多作思考或是分析有关信息,可以直接选择品牌商品,并通过使用商品加深好感,有利于提高顾客的品牌忠诚度。
2.2 品牌管理有利于企业形成内部的动力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企业对员工的影响和企业自身品牌的强弱有很大的关系企业的荣誉感会在强势品牌的影响下加强。当一个员工为自己服务的公司、为自己服务的品牌感到自豪的时候,他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在工作中潜移默化的增强,从而会逐渐的推动企业的发展。
2.3 品牌管理有利于取得竞争优势
国内企业近几年的价格战,使得企业降价空间越来越小,从而导致了企业赢利少,发展空间受到很大限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规模和成本的限制,价格战是打不起的,品牌竞争显得尤为重要。中小企业如果能够正确选择自己的细分市场,以自主品牌进入细分市场,可以建立品牌这种资源为基础的竞争优势。
2.4 品牌管理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没有几个中小企业的目标仅仅是为了获取短期的微利,他们都渴望在未来成为一个大的企业,有稳定的销售、利润和市场地位。很多挣扎在市场底层的中小企业,无一不是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遇到品牌发展的瓶颈,才恍然大悟,原来小企业也需要做品牌。事实证明,在企业发展初期,就制定了长期的品牌战略目标,树立品牌意识和品牌经营理念的企业,会有更大、更快的成长机会。
由此可以发现,品牌对于中小企业的价值是巨大的,如何管理品牌,如何发挥自己企业品牌的价值,对于企业的竞争是重要的,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保留顾客和市场。
3 品牌管理的措施
品牌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竞争力,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的一大法宝,是企业应对危机的制胜武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提出以下几点企业进行品牌管理的措施:
3.1 关注品牌质量,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经营
由于品牌是以核心产品为物质基础的,没有以高品质产品为支持的品牌,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优秀品牌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能提供更高的可依靠的质量。因此中小企业应当以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首先提供优质的产品,然后才能建立优质的品牌。此外中小企业也应当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品牌经营能力,可以举办一些讲座,或者与大学联合举办品牌培训课程。
3.2 制定品牌战略规划,全面提升品牌形象
品牌战略是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围绕品牌制定出的长期的、根本性的总体规划和行动方案。企业应注意到品牌战略解决的不是局部的或个别的问题,而是全局性的问题,它是一个长期概念,着眼点不是当前。中小企业由于自身人力资源的缺乏,独立进行企业的品牌战略规划可能力不从心,可以考虑与市场上的一些品牌顾问公司,充分利用外部的资源,合作规划企业的品牌战略,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
3.3 科学确立品牌定位,寻找属于自己的目标市场
消费者有着不同的偏好,倾向于以品牌个性来评价产品的好坏,更多地是在购买产品的个性,而不是产品本身。中小企业应当关注消费者生活的形态特征,指导自己做出适当的主张和承诺,进行品牌定位时,强调特色品牌,使产品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属性,更具有传播性。在定位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运用USP策略,通过寻找自己产品中的独特卖点,进而寻找到自己品牌的独特个性所在,细分出自己的市场区域和消费者群体,从而更好的培养顾客的忠诚度。
3.4 提炼出品牌核心价值,统一品牌形象传播
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灵魂、品牌的精髓,它能够使顾客和消费者清晰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利益点与个性,是驱动消费者认同与偏好一个品牌的主要动力。品牌核心价值的提炼有利于企业全方位的向外界传播一致的品牌形象,在任何一个接触点都能够使得顾客对于企业品牌达到一致的认识与评价。笔者认为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比较小,对于品牌核心价值的提炼可以采用在企业范围内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充分发挥全部员工的智慧,提炼出符合自己企业的品牌核心价值。
综上所述,品牌管理是一种价值创造的过程,并且这种资源可以有效的形成企业的一种竞争优势,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我国转型中的中小企业来说,进行品牌的管理和建设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企业应认真对待,灵活应对。
参考文献
[1]樊友恒.中小企业品牌创建研究[D].安徽大学,2007.
[2]高燕.中小企业品牌管理及成功案例分析[D].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5.
[3]王永龙.21世纪品牌运营方略[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4]邵景波等.中国企业品牌理念和管理误区[J].中国软科学,2003,(5).
[5]于俊秋.论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经营战略[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3).
[6]凯文・莱恩・凯勒.战略品牌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陈志.中国民营企业品牌战略[J].当代经理人,2006,(11).
[8]刘晓英,佘世红.中小企业的品牌塑造[J].企业活力,2007,(5).
品牌管理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理念;品牌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愈演愈烈,国内企业不仅要接受国内竞争对手的挑战,也感受到了来自国外大企业、大品牌的竞争压力。同时,如今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功能、质量等基础层面,尤其是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现代社会,只有通过提高个性化服务与打造消费者信赖的品牌,才能够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实际上,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内企业的产品竞争也逐渐向品牌竞争转变,而品牌并不仅仅是产品的价值表现,同时也是企业本身价值的体现,而且品牌在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市场营销中对品牌进行有效管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外在价值。
1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理念及其对应的品牌管理活动特点
企业市场营销价值的体现需要保证对有效营销策略的实施,具体要从营销计划、产品定位、宣传策划等方面做好,才能够达到提升品牌形象的目的。随着现代市场营销的发展,市场营销管理理念也有了一定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品牌管理活动也呈现不同的特点。
1.1市场营销管理中的产品质量理念
这一市场营销管理理念主要以产品质量作为核心,企业会认为消费者会更倾向于选择功能多且质量好的产品,所以产品竞争力与产品质量划等号。在这一理念下,企业在技术及设备升级方面会投入很大成本,其品牌核心价值在于强调产品的质量性与功能性,而在该市场营销管理理念下,企业往往能够生产出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但是在品牌管理活动中却难免会出现拓展性不足的情况。归根结底来讲,再好的产品也会有更新换代的一天,而且从质量层面并不能给竞争对手带来太大压力,极易被超越。因此,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理念中除了要对产品硬件质量予以关注之外,还需要多传递品牌价值与形象,更利于产品的推广。
1.2市场营销管理中的价值理念
该理念认为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获得成效的关键点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期望价值,从而提高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为快速占领市场获得竞争优势。市场营销管理中的价值理念对品牌管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将品牌管理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除了产品质量之外还有服务、宣传等方面,让消费者能够从多方面感受到品牌的价值,从而享受到物质以外的精神满足,进而提高对品牌的喜爱度。不过因为价值链涉及的环节众多,所以对于品牌管理活动而言难度较高,很多时候无法兼顾所有细节。
1.3市场营销管理中的情感理念
该理念本质为关系营销,重点强调在满足消费者预期价值的同时,也要与消费者构建起良好的持久关系,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情感与依赖,进而以消费忠诚度的提高去助力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流量便等于资本,一个品牌自带流量将是企业的无形“财富”,很多品牌八成以上的销售额都来自“粉丝群”,这便是如今“粉丝经济”的本质。所以说,品牌管理除了要做好上述两个内容之外,还要重视与“粉丝”的关系,让消费者对品牌心生情感且口口相传,进一步扩大品牌的社会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
2我国企业品牌管理活动现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对品牌的认识有待提高
部分企业对品牌的理解过于片面,仅仅将其认作知名度,认为只需要投入大量金钱,开展铺天盖地的宣传,引起社会轰动便能够创造出品牌。殊不知,此举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同时在品牌塑造和管理上并无太大益处。此外,还有部分企业坚信“产品为王”的理念,按理来讲重视产品的功能、质量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将功能与质量视作品牌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也是一种错误的市场营销管理理念和品牌认识。
2.2品牌核心价值缺乏
对于企业来讲,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需要围绕品牌价值展开,各环节工作的开展不仅是对品牌核心价值的体现,也是对品牌核心价值进一步加强的过程,但是目前国内许多品牌对核心价值未有清晰定位,所以很难提升品牌形象。此外,还有许多企业只看到品牌形象带来的销售额提升好处,所以为遵循品牌的良性发展规律而片面地追求造势,导致前期市场调研不足、研发设计投入不够、质量较差等问题蜂拥而至,待热度散去后消费者自然看清其本质而离弃而去,这也是品牌核心价值缺乏的表现。
2.3品牌管理不够全面
很多企业能够基于市场营销管理的价值理念去指导品牌管理活动,并且也认识到品牌的成功塑造与管理离不开良好的产品质量以及全方位的品牌管理,唯有如此才能通过带给消费者良好体验去树立起品牌优势。但是,在品牌管理活动中却往往存在不够全面的情况,觉得只要产品质量抓好以及广告宣传做好,消费者就一定能够感受到自家品牌的价值,因此我们会经常看到企业通过投入大量广告,能够取得一定品牌知名度,但是当消费者前去购买产品时会遇到产品供货不足、销售态度不好、售后服务堪忧等情况。如此一来,消费者不仅无法感受到品牌的价值,甚至会因为逆反心理而极度排斥该品牌。实质上全面的品牌管理应当渗透到采购、生产、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唯有所有环节都做好,才能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品牌的价值。
3基于品牌管理的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品牌产品定位对于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与管理而言,精准的产品定位属于最基础的根本,同时也是最关键的步骤,换而言之便是要确定好要生产什么样的产品以及产品将来要向哪类人群销售,如果一开始就选错方向,那么产品便很难被消费者接受,品牌形象塑造则无从谈起。因此,当市场确定好之后,还要对目标消费人群的喜好、消费习惯等进行调研,确保产品能够更好地打入市场,找准品牌的切入点。具体来讲,在产品的设计环节便要对其进行定位,要重视的点在于产品的质量、功能以及目标人群等,重视这方面工作能够培养更多忠实的用户。而如果产品定位有偏差或者与品牌形象不相符,则很有可能让消费者无法接受,也就影响了产品的销路。3.1品牌广告宣传通过广告宣传能够进一步增强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因为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如果一个品牌自己从未听过,那么很难有动力去了解其产品的质量与功能,所以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还需要做好前期的品牌广告宣传。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广告传媒并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广播、报纸、电视等渠道,更多网络新兴媒体也逐渐成为主流,多种多样的传播渠道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所以企业可借助现代消费者接触更为频繁的网络社交平台的特点,向市场去宣传自家品牌产品与文化,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要将企业的价值观体现出来,保证消费者能够对品牌有一定的认知程度,不再是简单地对产品功能、质量的简介,而要重视品牌形象的塑造。比如在医药品牌广告宣传中,除了要对药品的用途进行介绍之外,还需要重点宣传企业的价值观,是专心制药的企业而非唯利是图的商人,让消费者能够心生信赖,如“999感冒灵”的广告语便是“幸福不是从不感冒,而是感冒时总有一杯良药”。由此可见,品牌宣传中的宣传语十分关键,既能加深消费者的印象,也能促进消费者对品牌的了解。
3.2品牌价格定位
品牌的价格定位是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更是所有市场营销活动开展的着手点,而究竟是选择撇脂策略还是渗透策略,还需企业结合自身情况而定。从实际的市场表现来看,并非低价就一定畅销,也并非高价便没有销路,这些都与品牌自身定位及产品类型相关。所以,品牌价格的定位一方面要符合自家产品的定位和长期以来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另一方面还要对不同层次的产品进行分层定价。虽然大部分消费者更喜欢性价比高的产品,但如果品牌产品定位人群并不在这类群体身上,那么价格定位也要发生变化,比如说奢侈品品牌则不可盲目追求性价比,一定要定出比同类产品更高的价格去凸显其地位,有时候降价销售反而会给目标人群一种廉价感,比如Gucci品牌在2007年开始打折后,中层消费群就总等它打折,而高端的消费者就不再青睐它。但2019年初,Burberry由于生产过量销毁了几千万的货物,却不愿低价倾销,却维持着高端市场的地位。当然,更多大众化的消费品牌采取性价比价格策略会更容易打开市场,比如小米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第一款智能手机,采用了当时顶级配置,却将销售价格定在1999元,一经推出便掀起销售热潮,也助力小米这一品牌在短时间内打开了市场,随后的发展则更加顺利。
3.3品牌售后服务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其开展市场营销工作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提高销售额,而更重要的在于向消费者呈现良好的品牌形象,唯有不断提高品牌价值才能为企业获得稳定发展的驱动力和长期的利润。所以,品牌产品的定价、销售等环节都做到消费者满意并非重点,还需要重视通过完美的售后服务去提高品牌形象,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来自品牌的关怀、无后顾之忧,而事实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都开始重视售后服务。因此,在消费者完成购物之后,企业应当与消费者主动保持联系,定期询问消费者的产品使用事宜,在重大节日或客户生日期间可给予问候、礼品或折扣,从而让消费者感受到来自该品牌的热情服务,大大提升对品牌的好感度,从而通过消费者的口碑宣传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品牌管理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品牌;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1-0084-03
一、品牌及金融品牌的内涵
1.品牌的概念。品牌是指一种名称、标记、符号或设计,是产品知名度、认知度、个性化等综合元素的集合体。品牌能使企业在长期的市场营销活动中,在其产品生产、开发、销售过程中逐渐被市场熟悉,能够为客户辨认、接受和认同,对其形成偏好和信任感,并与同类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由此观之,品牌一旦在客户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会大大提高品牌的产品附加值和企业商誉,这对企业整体形象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今天,品牌已经成为企业最具竞争力的无形资产,是否拥有强势品牌、知名品牌,成为判断一个企业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准。[1]
2.金融品牌的内涵。金融品牌是金融产品和服务个性化的表现,其主要内涵在于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金融企业形象等要素的综合反映,是金融企业竞争力的外在体现。商业银行是经营信用的金融企业,依靠经营信用来实现其品牌价值。尽管金融产品极易模仿,但已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的品牌印象,是难以模仿和复制的。在金融产品日益同质化的形势下,品牌作为服务的一种载体,有利于展示商业银行的服务特色,并促进其服务特色的识别和形成,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品牌象征着号召力,商业银行如果拥有良好的品牌,可以培养和发展一批忠诚的客户群体,扩大其市场份额,也能为其产品和服务带来超越其功能效用的附加价值和利益,赋予额外的竞争力。
二、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品牌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品牌建设是应对境外银行冲击的现实需要。品牌是商业银行获得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外资银行纷纷登陆中国,并逐步实施品牌策略。“洋”品牌凭借先进的技术、现代的管理及雄厚的资金实力,对国内银行业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世界知名的外资银行金融产品完善,拥有雄厚的品牌实力及丰富的品牌建设和品牌营销经验,大多由总部负责对全球的机构进行品牌的战略规划管理,拥有高专业度的品牌管理人员,借助其品牌影响力牢固确立其市场地位。2007年4月23日,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和东亚银行正式向内地居民开办人民币业务。这四家银行向外界公告称,它们以账户余额为标准对客户进行分层,提供不同品质服务。[2]在外资银行完善的品牌建设策略面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想在这场全球化金融品牌的竞争中奋起直追,关键是要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着力于品牌建设,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2.加强品牌建设是在银行同业竞争中抢得先机的有力措施。国内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金融产品具有高同质性、高可复制程度、技术壁垒较小的特征,决定了商业银行要在几近同质化的同业竞争中赢得优势,只有强化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在众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才能获得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和肯定,并在同业竞争中占得先机。中国银行是国内银行业中较早认识到品牌作用和品牌价值的银行之一,特别是2004年中国银行成为北京奥运会唯一银行合作伙伴以来,该行大力推行奥运品牌战略,为“中国银行”的百年品牌增添了新的品牌内涵和品牌价值。有数据显示,赞助、参与奥运活动,其资金投入对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效应,要比普通广告高2至3倍。成为奥运合作伙伴,为中国银行提供了进一步审视和考验品牌属性、提升品牌扩张能力、提高品牌影响力的机会。2007年3月6日,中国银行被中国品牌研究院评为2006年奥运营销最为成功的企业品牌之一。2007年6月,中国银行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评出的2007年“世界品牌500强”。近期的美国《商业周刊》首次单独评出中国20个最有价值品牌,中国银行位居第二,品牌价值达102.9亿美元。[3]
3.加强品牌建设是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的有力措施下,我国金融业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一些关键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建行、中行、工行2006年陆续上市,农行当前也在紧锣密鼓地实行股份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得到进一步转变。这些变化有利地推动国有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随着股份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公司治理机制日益完善,也为商业银行加强品牌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施品牌战略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迈向新台阶的必然选择,是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可以稳定和强化商业银行的市场地位,对促进银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三、我国商业银行品牌建设有待突破的瓶颈问题
近年来,随着金融服务需求的多元化以及同业竞争的加剧,我国银行业竞争已逐步从较低层次的价格和产品的竞争向品牌的对抗转变,进一步加大品牌建设力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品牌建设尚未成熟,还存在一些瓶颈问题。
1.品牌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大部分商业银行没有设立专门负责品牌建设的部门,基本由行政性管理部门来行使品牌建设的职能;没有建立专业的品牌管理队伍,品牌产品基本由各业务条线分散营销,没有形成合力;没有形成品牌建设的正确认识,将其简单等同于新闻宣传、广告设计等,忽视了品牌战略中最本质的部分,即提升品牌价值和竞争力。
2.品牌战略的规划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从品牌外延来看,品牌宣传没有得到广泛的影响和认知;从品牌内涵来看,没有明确的价值理念,难以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鲜明深刻的个性;从品牌战略的整体性来看,品牌管理缺乏资源整合。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属于总分行式的组织架构,品牌战略在上下级行之间的执行情况得不到统一,在产品的方案设计、广告投放和营销宣传等方面基本是各自为政。[4]
3.品牌建设的方向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品牌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要占领的是一个特殊的市场,要培育的是固定消费者群体的忠诚。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在推行品牌建设时往往欠缺准确的定位,没有很好地联系自身实际,更多的时候是盲目迎合市场热点,以致难以形成自身的突出特点和优势,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
四、我国商业银行实行主动品牌管理的对策建议
所谓主动品牌管理,是指商业银行自觉从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组织结构,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角度出发,从源头做好品牌建设工作,在危机爆发时能够占据主动位置的品牌建设理念。主动品牌管理是商业银行扩大其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方法,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和美誉度。笔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实行主动品牌管理可考虑采取以下几点策略。
1.实行主动品牌管理必须与银行整体战略有机结合,打造品牌管理长效机制。品牌体现的是银行的实力,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牌的作用,品牌策略必须纳入银行整体战略中,必须结合银行的经营战略目标,必须服从经营战略调整的要求,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二者互为促进:专业的品牌管理,有利于制定统一的整体战略;而统一的整体战略,又有利于夯实品牌管理的基础,使其保持一致。其中,建立健全组织架构是关键。第一,可以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总分行式的行政管理模式,建立战略性的品牌管理机构,专业负责整个银行的品牌运营,确保总分行之间沟通顺畅,使品牌管理自上而下保持一致性,这是提高品牌管理水平的制度保障。第二,建立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品牌建设工作的领导,整合全行资源,引导所辖机构加强沟通协作。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加大与系统内兄弟行的沟通协作力度,充分利用兄弟行已经与当地媒体建立的合作资源,加强在外地的品牌宣传,建立新闻宣传危机公关联动机制,跨区域提升品牌形象。第三,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造就高素质的品牌管理人员,专门负责银行的品牌战略决策,充分发挥其在营销手段和管理能力上的优势,这是提高品牌管理水平的人才保证。
2.实行主动品牌管理必须加强品牌规划,建立有效的品牌沟通和传播渠道。要创建成功的品牌,商业银行要认真分析市场环境,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自觉、细致、系统地做好品牌规划。品牌规划主要从产品名称选择、标识设计、广告投放、新闻、产品宣传、品牌定位、品牌构架设计和品牌的危机控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使所有的产品品牌能够形成相互作用的互动和协同效应。以品牌管理统率所有阶段性的宣传、营销、广告活动,在达到宣传营销目的的同时,积累品牌资产,从而形成品牌宣传的合力。
在品牌沟通方面,对内统一VI设计、形象标识、网点建设、形象宣传等,形成独特的形象文化;对外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组织并参与有价值、有影响力的品牌推广活动,使客户充分了解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并充分表达消费需求,使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并在选定目标客户群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广告投放、参加展览等营销沟通方式,在目标客户头脑中建立积极的品牌形象,有效提高客户的品牌忠诚度。
在品牌传播方面,实行多角度、多渠道、多形式的品牌整合传播,这对提升品牌管理的效能至关重要。要在充分运用广告、公关、新闻宣传、事件营销、组织活动等渠道的基础上,将其理顺糅合,全方位打造立体而完整的品牌形象。外资银行对此特别重视,它们通过合理的运作机制,确保对外宣传的效率和效果。例如,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都实行“总部-地区分部-当地分行”的三级品牌管理模式,由总部负责对企业在全球的品牌推广和战略规划管理,包括对特定品牌承诺进行定位,制定各地区分部年度宣传计划等。而地区分部则在总部品牌规划的要求下,将总部规划本地化,即转换成一份可以操作的计划,包括制订具体的实施内容、分配预算、进行方案策划、执行,并对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对外形象和市场声音的协同一致。[5]
3.实行主动品牌管理必须完善品牌管理危机应对体系,避免品牌价值弱化。商业银行作为经营信用的企业,一旦发生品牌危机,可能导致品牌价值受到削弱,市场声誉和形象受到负面影响。因此,构建品牌管理危机应对体系是商业银行实行主动品牌管理的工作重点。首先,要建立完善品牌建设危机预案。在日常品牌管理工作中,要高度关注可能影响品牌价值的潜在危机因素或突发事件,正确预测和判断各种危机征兆,在组织内自上而下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制定周密、有效的应对方案,一旦危机事件爆发,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掌握主动,促进品牌危机的消除。其次,要培养全员品牌危机意识,激发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品牌建设的激情和责任感,使品牌管理成为每一名员工的自觉行动,真正做好品牌的发展和维护。最后,商业银行可以加强与政府宣传管理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和工作汇报,争取工作上的理解与支持,并借助政府及监管部门资源,抢占话语主导权,形成正面舆论导向,为危机公关打好基础。同时强化与媒体的合作,加强经营管理业绩亮点的正面宣传,加大品牌形象和银行产品的广告投放力度,在获取广告价值回报的同时,与媒体达成新闻保护共识,切实维护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 陈勇.国有商业银行品牌建设策略分析[N].北方经济,2006-05-11.
[2] 曹朝霞,周春生.金融品牌塑造是一件微妙的事情[N].新营销,2007-06-15.
[3] 服务奥运:中行与奥运合作共赢[N].新华社每日电讯,200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