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单位自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单位自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单位自查报告

企业单位自查报告范文1

统计工作自查报告范文(一)根据xx省统计局《关于农村统计基础工作检查的通知》(x统计办发[20xx]11号)文件的要求,我乡对此次开展农村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工作高度重视,及时按照检查范围和内容对本乡统计基础工作进行了严格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报告汇报如下:

一、自查情况

(一)基层基础建设情况

1.农业统计办公用房1间,办公设备电脑1台,统计员1名。我乡建立了农村统计台账,数据齐全,填写规范。

2.由乡长担任统计负责人,乡统计员具体执行统计工作。

3.乡级统计人员1名,在9个村均落实了兼职统计员,确保数据来源有据可查。

4.建有统计规章制度,正在进一步完善、规范。

5.建有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

6.农村经济统计、贫困监测和住户调要指标等统计数据真实、准确、科学。

7.统计材料按规定进行了归档,统计档案由乡档案室进行规范管理。

(二)乡镇统计台帐

1.没有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2.没有漏报、拒报、屡次迟报统计报表的行为;

3.没有单位领导干扰统计数据,从而造成统计数据失实的行为;

4.没有利用统计调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进行欺诈活动的行为。

(三)农作物、畜牧业生产情况

我乡辖区内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畜牧业生产情况等均按照实地调查与汇总数据一致,没有瞒报漏报等情况。

三、存在的问题:

1.村级统计人员大多文化水平较低,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2.村级原始记录材料管理不善,造成部分统计表册不健全;

3.相关专业数据统计上不专业,统计报表填写有一定困难。

四、原因分析:

1.村级统计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在统计相关报表数据时候有困难;

2.希望上级统计部门能定期多开展相关业务培训,指导基层统计工作有序展开;

五、整改措施:

1、每季统计办开展对村级统计员业务培训二次。

2、由包村干部负责各村统计资料的管理,情况纳入年终工作考核。

3、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扩大统计法律影响和氛围,真正使管统计工作人员增强统计法律意识,依法管统计,依法办统计,减少和避免对统计的人为干拢和人为参与违法。

4、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快精准”。统计人员均一律按照“快、精、准”的要求,努力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为我乡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依据,为研究分析问题提供翔实的数据信息。

统计工作自查报告范文(二)根据xx省水利厅《关于开展20xx年水利统计质量年活动的通知》(川水函〔20xx〕575号)的要求,现将沐川县开展水利统计工作的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切实加强水利统计工作的组织管理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县水务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水利统计工作,根据人员情况,及时调整和配备具体统计工作人员6人,分工负责水利报表、水政水资源报表、农电报表等。在局办公室设立综合统计管理岗位,确定1名统计人员负责综合统计工作。

(二)落实经费,加强培训。为提高具体统计工作人员的统计水平,我局每年安排2人以上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统计培训;所有统计人员均参加县上组织的统计学习,综合统计管理岗位统计人员必须持有《统计证》。在培训经费上优先安排,每年支出统计经费(包括培训费、差旅补助费、资料费等)约5千元。

(三)制度健全,程序规范。每年组织相关人员学习《统计法》,规范了报送的流程,要求所有的统计数据归口局办公室初审,分管部门负责人审核后单位统计负责人审定,最后由局办公室统一加盖公章上报。

(四)加强统计,成果明显。按时并高质量完成水行政执法统计、水资源管理年报、水务年报、中央水利建设投资统计月报、投资统计年报、水利综合年报、水利服务业报表、农村水电统计报表与供排水管理报表,统计数据基本能满足水利管理需要并发挥一定作用。每年水利统计数据均被市、县信息调研采用,重要数据与图片被《乐山水利志》、《沐川年鉴》、《沐川县志》、《沐川统计》等刊物选登。

二、加强水利统计报表制度的执行

(一)认真执行统计报表制度。针对每一项统计报表制度确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按照时间要求、数据要求进行填报,做到不重、不漏、不虚、不瞒;严格按照报表目录、表式和填报说明完成统计表,并适时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二)对主要水利统计指标严格把关。对涉及基础类、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数据(如水土流失面积、投资数额、工程量等)严格把关,要求统计人员深入基层调查,掌握原始数据,做到数据来源渠道清晰,对个别特殊数据要附相关说明材料。严格按照程序对数据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予以纠正,对误报数据的当事人严厉批评,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说明。

三、进一步提高水利统计数据质量

(一)通过水利普查进一步校正水利统计数据。20xx统计年报与第一次水利普查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统计口径不一样。20xx年水利普查工作完成后,我局根据普查指标调整了我县水利统计基础性指标,确保了我县水利统计指标的准确性、完整性。20xx年统计年报数据与水利普查数据进行过衔接,衔接后的统计数据已作为20xx年统计年报的基数。20xx年与20xx年水利统计年报数据之间不存在较大的变动。

(二)通过自查校对20xx年和各类统计报表数据。为搞好水利统计质量年活动,我局根据文件精神,要求具体统计工作人员对20xx年的水利统计数据“回头看”,进一步自查。在自查过程中发现各类统计报表均按要求填报,逻辑关系对应,跨年数据衔接紧密,表间数据和表内数据不存在混乱和矛盾,报表质量很高;20xx年中央水利建设投资统计月报数据不存在项目漏报、数据错报等问题、逐月上报的数据不存在较大增减变动。

统计工作自查报告范文(三)根据省环境保护厅、省统计局《关于开展20xx年xx省环境统计工作执法检查的通知》(川环发〔20xx〕94号)要求,我局高度重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xx省统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组织开展了20xx年环境统计工作专项执法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环境统计基本情况

今年初,我市严格按照《关于开展xx省20xx年度环境统计年报工作的通知》(川环办发〔20xx〕236号)、《“xx”环境统计技术要求》、《“xx”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和《“xx”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的说明》等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召开了20xx年环境统计工作专题会,部署安排了环境统计工作,同时成立了环境统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环境统计工作方案,明确了统计人员和审核人员相应职责。

环境统计年报指标包括工业污染源(以下简称工业源)、农业污染源(以下简称农业源)、城镇生活污染源、机动车、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环境管理6个部分。我市严格按要求,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各区市县工业源排放量总量85%以上的204家重点工业企业筛选为重点调查企业,并对非重点工业源的各项指标按占工业源的xx%以下测算;对325家规模化养殖场/小区进行了逐户发表调查,对养殖专业户采用农业畜牧部门的饲养数据进行总体调查;对7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单位(包括5家污水处理厂、2家垃圾处理中心)进行了发表调查。

二、执法检查开展情况

(一)我市环境统计机构情况

我市历来高度重视年度环境统计工作,把它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一项基础工作来抓。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总量、监察、监测等负责人为成员的环境统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环境统计工作制度,保障了专门的工作场所,配备了专门的统计设备。我市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xx省统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数据收集、汇总和审核,规范表格填报,要求数据与原始数据一致,并做好了环境统计原始记录、资料档案归档工作,无弄虚作假、伪造、篡改企业上报数据情况和存在多套数据情况。

(二)环境统计企业检查情况

对xx广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xx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安分公司等排污占比较大的重点工业企业,辖区内城市污水处理厂等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单位和岳池特驱种猪繁育有限责任公司等养殖规模较大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养殖专业户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并对其20xx年生产情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排污情况等资料、数据和现场进行了认真、严格、细致和客观地审核,未发现有虚报、瞒报、漏报等弄虚作假现象。同时无拒绝、阻碍我局对其执法检查,无转移、隐匿、篡改、毁弃和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凭证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等情况。

三、存在问题

在环境统计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环境统计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规模以下企业依法履行统计义务的法制观念淡薄,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缺乏认识,缺乏做好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环境统计台账有待进一步规范。部分企业原辅材料和煤耗多向私人企业购买,购买凭证缺失,电费、水费等发票多有遗失或不齐,支撑性的原始记录较少,导致统计原始记录不规范,源头的数据质量不高。

(三)环境统计队伍有待进一步强化。部分企业环境统计机构不明确,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统计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不足,工作缺乏连续性,迟报、漏报情况时有发生。

四、下步工作意见

(一)严把统计数据质量关。进一步加大对重点行业的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力度,确保企业上传数据真实和准确。

(二)强化环境统计人员业务培训。组织相关科室工作人员、企业负责人、统计人员开展学习讨论,增强环境统计相关人员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实现持证上岗全覆盖。加强我市环境统计队伍建设,保持环境统计队伍稳定,不断提高环境统计工作水平。

企业单位自查报告范文2

随着网络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金融环境、意识形态、政治氛围等各个方面。刚才已对区保密委(扩大)暨网络安全工作专题会议精神进行传达,我认为我司保密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员工保密意思不强、计算机日常管理不够规范等,这些都是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提高和改进的地方。现就我司2020年保密工作谈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教育

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单位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它关系着企业的安全和利益,平潭作为对台特殊口岸,保密工作尤显重要。所以我们不要在潜意识里仍存在“无密可保,有密难保”思想,这种思想会严重制约了保密工作的正常开展。各子公司、相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加强保密教育,增强保密观念。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坚持带头认真学习各项保密工作的有关规定,不断提高依法管理保密工作的水平。

二、严格落实,强化保密管理

(一)加强秘密载体管理。无论是纸介质载体,还是磁介质载体不需归档的材料及时销毁。个人工作U盘不能随身携带。在清退文件时,认真履行审核、清点、登记手续,集中上交,杜绝将秘密载体当作废品出售。

(二)加强涉密人员管理。涉密人员在涉密文件收发和传递环节上,严格履行专人负责并采取相应安全保密措施。在使用环节上,严格知悉人员范围,对擅自扩大知悉范围,凡不准记录、录音、录像的,传达者均事先申明,秘密文件禁止复印。涉密人员应掌握保密知识技能,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

(三)加强涉密计算机管理。强化涉密计算机的使用管理,严禁使用非涉密机处理涉密文件资料,严禁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违规互换。严格落实内网与外网物理隔离,禁止出现移动存储介质交叉使用现象,禁止使用普通传真机发送涉密文件。

(四)加强网站信息公开审核。严格按照“先审后上”、“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严格依照保密范围和定密程序来信息公开内容。禁止在网上上传属于国家秘密和危及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信息,以及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

(五)加强日常文件及微信群管理。各部门各子公司加强日常文件及微信群管理,严禁利用微信软件传递涉密文件、传达涉密信息,将保密工作贯穿于各项业务工作的始终,常抓不懈,一刻也不放松。

企业单位自查报告范文3

    论文关键词:社会工作机构 行政成本 有效控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势发展,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日益提升,关于我国行政成本的讨论也正成升温趋势,越来越多的讨论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高居不下的行政成本正在严重影响着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效率和收益,作为肩负维护社会稳定、关注弱势群体生态的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的控制和降低是其实现社会使命的必由之路。

    一、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一)重要概念解释1.社会工作机构根据2009民政部发《关于促进民间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通知》中的界定,社会工作机构是指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开展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服务工作的非企业单位。

    目前,中国大陆地区社会工作机构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随着社会工作的不断专业化和职业化,社会工作机构也日益在社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和作用。社会工作机构有民办和公办之分,本研究中不特别加以区分,控制并降低行政成本是所有社会工作机构所必须采取的手段。

    2.行政成本本文选取行政管理学中对于行政成本的解释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为了加强对自身内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各方面事务的管理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与消耗的总和。具体可分为费用成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财力成本和其他成本。

    每一个社会工作机构,无论规模大或小,都作为一个单独的行政体独立的行使其行政职能和行政计划,因此,每一个社会工作机构在其运行过程中,都必须严格制定标准,有效控制行政成本支出。

    (二)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支出现状根据中国民政部下属民间慈善公益组织管理中心在2010年10月的一份报告中显示,在对中国目前已注册的99家社会工作机构进行抽样调查后,结果显示75%左右的社会工作机构“完全不披露或仅仅少量披露财政信息”。另据统计,目前有68.7%的社会工作机构没有专门的网站和财政情况透露渠道,拥有网站的机构中,有28.3%的机构不再更新数据,由此不完全估计,目前中国所有的社会工作机构中,约有65%左右没有明确的财政统计数据。

    财政统计数据的难以获得,直接造成了对于行政成本的难以估计,在进过多番查找后,始终没有找到关于目前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的统计数据。在对于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所进行的探访和整理中发现,目前民政部对于各社会工作机构进行的“年检制度”中,要求民办非企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年度财政报表中,显示行政支出占总支出比例,并规定如行政支出所占比例高于整体支出的20%,则该机构不能通过年检。由此,我们现在可见的大多数民办非企业社会工作机构中,大多数机构的行政成本支出占总支出比例在20%上下,然而,这一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却随着财政数据的“不透明性”,而被大大的打上了一个问号。

    《2010年全国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现状报告》中称,89.7%的民众对于社会慈善机构的捐款“不放心”,这必将极大的导致社会资源的异向流转,对于中国社会工作机构的长期发展,将造成巨大的破坏作用,因此,建立健全审核机制,革除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切实控制并降低行政成本,做到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是我国社会工作机构所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二、社会工作机构在行政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方面受科层化体制影响中国社会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政策的影响,现在仍存在于我国各级行政体机构设置中。科层制行政机构设置的方式,带来的结果是机构臃肿、职能重叠、政出多门、人浮于事,这种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于我国的社会工作机构中,庞大的工作人员工薪、福利、保险等支出,使得社会工作机构原本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

    (二)行政成本控制意识淡漠由于目前中国的社会工作机构大多属于民办非盈利机构,其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运行模式,导致其在运行过程中,极少考虑到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问题。这也侧面牵涉到社会工作机构绩效评估的问题,即产出产品价值难以评估。由此造成的对于投入的控制意识的淡漠,是对于行政成本控制不灵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人员流动性大,工作规范化程度低在目前的绝大多数社会工作机构中,很难找到明确的职位描述和工作分析,这是职权不明、工作缺乏规范性的典型表现。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工作组织薪酬待遇等一系列存在的问题,使得社会工作机构人员流动性大,每一次工作人员的流失都代表着“人在政在,人走政息”,每一个新雇员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熟悉业务,这不但造成了之前资本投入的荒废,更加重了社会工作机构的运营成本。

    (四)受形式主义影响,行政成本浪费现象严重目前中国的社会工作机构运行过程中的另一大特点是形式主义作风严重,为了扩大宣传效果,不惜以重金打造规模宏大的“面子工程”,在宣传方面大量投入成本,横幅、彩喷、宣传图册、纪念礼品等等一次性宣传媒体,极大的加剧了社会工作机构的行政成本投入,从而压榨了原本应直接投入于服务对象的资金,这种浪费,极大的增加了社会工作机构的财政负担。

    三、对于控制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的建议

    (一)广泛树立行政成本意识,大力推进效率观念落实行政成本意识的淡漠,直接影响着社会工作机构效率和工作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机构内部通过集体学习、培训等方式进行的对于行政成本意识的树立,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尽机构最大的努力,以在机构内部树立效率为先的意识,将一切成本投入与产出相关联,特别是将行政成本控制的概念深入培植,作为职业素质中的重要内容,将“讲实效、重质量”的思想内容作为培训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建立行政成本责任制度,定期进行行政支出自查必须指出的是,仅仅依靠培训、学习、观念灌输这样的“软手段”对行政成本进行控制是远远不够的,更加重要的是在社会工作机构建立详细的行政成本责任制度,以规章的形式切实规范工作人员的行政成本开支。与此同时,务必定期要求工作人员对自己业务过程中的行政支出进行自查,提交自查报告,以实现对于行政成本的自我监督与机构控管相结合,以实现控制行政成本的目的。

    (三)规范行政开支审批过程,严格遵守机构财务预算在控制行政成本的过程中,“节流”是重要的工作手段之一,社会工作机构运行过程中,务必详细制定预算,从预算中严格控制行政支出的数额和范围,以便在运行过程中严格控制。财务报销制度务必做到规范化,做到专人、专章、专管,通过自上而下的财务审批过程,严格规范行政费用支出,从而杜绝过度使用行政费用的现象发生。

    (四)精简机构部门职能设置,切实规范工作人员职权对于目前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来说,小而精简的社会工作机构可能更加适合于对服务对象的帮助和改善。机构庞大的社会工作机构往往是造成人浮于事的重要诱因,这又从一个侧面增大了行政开支的幅度。因此,精兵简政对于当下中国大陆的社会工作机构具有重要意义和巨大价值。

    此外,为杜绝因工作人员流动而造成的行政费用增加,社会工作机构应制定详细的人力资源计划,包括撰写详细的招聘计划、部门职能设置、职位描述、工作分析,以规避新雇员进入机构后需要长时间的适应期和学习期和由此引发的行政开支。

    (五)积极推行财务公开政策,接受广大群众监督检查除了社会工作机构内部必须进行的自我监管之外,各机构还应不遗余力的加强对于财务收支状况的公开和透明化,英国的每一个社会慈善机构任何时间都准备接受每一个国民对其财务的检查,在这方面,我们必须看到差距的存在。因此通过网站、开放日等形式向整个社会而不单单是民政部门开展财务公开,不仅可以极大的提高群众对于社会工作机构的信任和认可度,更能防微杜渐,从根本上遏制行政支出高居不下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