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投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投资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问题范文1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投资项目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监督行为。它是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实行监控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因其投资金额较大、使用周期较长、投资主体和受关注程度高,所以适时地加强对其审计,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覆盖面不够广,审计力度不够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等公共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但审计机关能够进行审计的投资项目占项目总数的比重、经审计的投资金额占投资总金额的比重还相当低。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审计机关在国家建设项目投资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不明确,监管权力分散在财政、基建、审计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手中,审计的监督力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二,审计机关受人员、经费等因素的限制,没有足够的力量对投资建设项目全部加以审计。

(二)对投资项目的审计不能提前介入

审计的提前介入是指审计人员从项目立项开始参与项目投资全过程,这样既有利于加强项目建设决策和程序的合法性、科学性,又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益。目前我们的投资审计大多是事后审计,主要发挥监督作用,缺乏必要的事前预防和事中监控,尤其是对投资项目选择的决策过程难以施加影响。

(三)现有审计队伍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缺乏复合型人才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审计机关目前具备财务知识的人员比较多,具备工程、计算机、法律知识的人员比较少,而既具备工程知识又具备财务、计算机知识的人员则少之又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第一,审计机关平时没有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第二,审计专业难以吸引工程造价师等专业人才加入审计人员队伍。

(四)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内容侧重于微观层面,有时单纯“就项目审项目”

审计着眼于查处单个问题的多,不善于通过对微观审计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宏观上提出搞好建设项目的建议和改进审计方法的措施。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审计内容仍以查错防弊为主,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是重点,没有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效益审计、全过程审计扩展的意识,也没有树立“跳出审计谈经济,围绕经济搞审计”的观念。第二,由于投资领域的市场动作、建设管理尚不规范,发现和披露建设过程中的违纪违规问题仍然是投资审计的主要内容。第三,由于建设项目大多具有建设周期长、消耗大等特点,且其投入产出是分阶段一次性完成的,因此对建设项目的审计要根据项目建设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概(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

二、对策

(一)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配备充足、合格的审计人员是审计机关有效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基本条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管理手段的日趋智能化,审计人员的单一财会型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要求在精通财务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掌握法律、经济、工程技术、计算机等相关知识。因此,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将向多元化、现代化发展。应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可以采取如下途径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第一,人才的外部引进,即适当增加编制,用于引进审计机关所亟须的工程技术人才,尤其是既懂工程技术又懂财务审计的复合型人才;第二,人才的内部培养,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培训,使审计人员能够更新观念、知识和技能,尽快适应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审计人员自学专业知识,获取专业资格证书;第三,系统内部的人才整合,即上级审计机关对于享有审计权限而又人手不够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可以委托或者授权下级审计机关来办理;第四,建立外部人才网络,即与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其他中介、咨询机构中的技术专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必要时可以聘请他们参与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第五,要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近几年违法乱纪现象较严重,职业道德建设势在必行,要使审计人员树立坚守的政治信念,加强廉政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二)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

目前审计所采用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已很难适应新的审计任务。加快审计方法的改进和完善迫在眉睫,必须将审计方法转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并借助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结果确定审计重点、范围和方法,同时将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纳入审计程序各个环节。在审计中充分运用分析测试,以分析测试结果作为拟定审计计划、实施审查、作出审计结论、表达审计意见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投资绩效审计过渡

自审计机关成立以来,我国投资审计主要是以工程管理、财务收支为主体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审计署《2003年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以效益审计为主,促进提高建设资金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由于我国尚处于经济改革和转轨时期,按发展中国家所经历的一般规律,这个时期的建筑市场管理、经济秩序都比较混乱,容易发生违法违纪和腐败现象。因此,我国投资审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以查错防弊为主要任务,是从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

(四)从事后审计逐步向全面参与、全过程跟踪审计转变

审计人员作为项目管理的监督部门,应将投资控制视为已任,主动全方位参与到项目的管理之中,除定期参加工程例会,收集情况外,在各相应阶段,如可行性研究、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监理、竣工决算等各阶段,也应广泛参与获得信息。唯有把审计关口前移,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做到及时堵塞漏洞、减少损失浪费、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

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搞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对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提高投资效益,促进综合国力的增长,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程午生.固定资产投资审计[J].审计研究,1996.

[2] 林长彬,蒋君丽.投资体制改革与投资效益审计方向研究[J].当代审计,2003.

固定资产投资问题范文2

关键词:固定资产 投资 问题 对策

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或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下,批量采购金额较大的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等。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单位购建固定资产用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由于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大,购建周期长,流动性差等因素,使得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活动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现代公立医院按国家现行预算体制确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经费供给形式采取定额或定项补助的形式,政府对医院采取有指导的市场化管理模式,因此,医院的固定资产投资既不同于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又不同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医院的固定资产投资既要考虑医院的社会效益,又要兼顾投资的经济效益。所以医院的固定资产投资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事前论证不充分,盲目立项

对项目的投资效益缺乏可行性分析研究,甚至有的医院为了政绩,好大喜功,置国家与单位的利益于不顾,投资一些高风险低效率的项目,导致国有资产贬值损失。

(二)投资活动在招标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

事先“内定”中标单位,或者在招投标过程中存在投标单位“串标”等违规行为,甚至采用行贿受贿的违法行为来招投标,导致中标单位资质不符,采购货物不符合招标要求,质次价高等损害招标单位利益的事实发生。

(三)在固定资产的验收环节把关不严

未对中标资产按规定的程序进行验收,导致资产的品质等出现瑕疵,使国家和单位的利益受损。

(四)在固定资产的运行使用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跟踪监督

未对资产投入使用后的效益情况与项目决策前的预测值进行分析对比,导致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下,甚至闲置,对资产设备等的维护不当,致使设备未能按预期使用年限使用,甚至提前毁损报废,致使国有资产遭受损失。

(五)在固定资产的报废清理环节管理松散

未对资产的报废制定合理的流程和制度,致使资产提前报废,未对资产进行合理的评估,导致资产残价在清理过程中偏离其实际价值,导致固定资产损失。

二、针对以上问题,医院应健立健全组织和制度

成立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部门,负责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使用和报废清理,各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制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及相关岗位的岗位责任制度,就各环节采取如下措施:

(一)固定资产投资前期,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充分的论证

尤其对于投资金额较大的建筑工程项目和大型医疗设备项目,要对其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采用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等对拟投资项目进行投资效益分析,决定对拟投资项目的取舍,或经社会上第三方专业的投资管理机构进行咨询评估,由医院领导集体决策,需要经国家相关部门审批的,还要报经有关部门进行审批,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避免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

(二)加强项目的采购控制

建立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办法,成立资产的采购管理办公室,或委托社会上第三方招标机构进行招标采购,按照事先审批的计划预算对外采购项目,对于超预算或预算外采购的项目,应先履行预算的调整程序,再办理采购程序,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对供应商供货条件及其资信经营状况进行实时管理和综合评价。合理选择采购方式,公开招标、询价、定向采购等,建立人员约束控制机制,对采购过程中各个环节采取内部控制的制衡机制,防止人为舞弊等违规情况的发生。

(三)严格控制验收环节

采购项目在竣工或购进单位时,由资产管理部门和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资产验收小组。按照事先约定的参数逐项核对,发现不符的及时查明原因,要求供货商更换或补充,对需要开机测试的性能指标,要由供货方和验收方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开机测试,以明确责任,验收合格后出具验收报告。

(四)加强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日常管理

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运行、维护、盘点工作。制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维护的原则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并按照适当的方法对资产进行投资效益分析,确定实际进行过程中的现金流量,计算其回收期、净现值等指标,与项目投资前预计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分析原因,评价资产的投入资本、产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效果,对资产投资的综合效果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评价。对决策部门提供后期项目决策的修正方案。

固定资产投资问题范文3

关键词:档案管理;固定资产;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8-0143-02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以扩大研发生产能力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改造基本建设工程,以及设备仪器更新与升级换代等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以下简称项目档案)是指伴随整个项目建设流程(立项论证审批、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采购、安装、验收等活动)而产生的一系列具有归档保存价值的文字材料、图纸、照片、实物、声像资料等,是对项目的完整、系统、客观、准确的记录,对项目建设和后续维修维护与改扩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项目后评价的主要材料依据。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对于总结投资效果、提升国有资产经营能力甚至反腐倡廉具有重大意义。

“十五”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防建设的迫切需求,国家大幅度增加了国防科技工业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支持力度,建设单位项目管理任务大幅度提升,并且由于建设项目中新技术的应用,对应档案管理复杂度和难度也不断提高,一度普遍出现了项目档案资料收集不完整、内容不完善、保存不合格、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为此,原国防科工委、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了《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验收办法》(科工办[2007]161 号,以下简称《验收办法》),提出了项目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并规定通过专项档案检查验收,是项目通过竣工验收的先决条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配套制定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验收评分细则(试行)》(以下简称《评分细则》),通过组织宣传培训和交互检查验收,进一步落实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施实。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各成员单位项目档案管理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然而在项目档案检查验收工作中也发现,一些建设单位由于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导致业务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协调困难,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下面结合档案管理工作实践,对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具体梳理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建议。

一、档案制度缺失问题

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早期主要的问题,是很多单位缺乏专门的档案管理制度,没有项目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的基本要求,更谈不上相应的部门岗位职责要求与分工,主要依靠业务部门根据自身需要收集和保存积累资料,导致项目档案管理盲目、混乱,验收检查时就会发现资料收集不齐全、文件内容缺失、组卷整理不规范、检索调用困难等基本问题普遍存在,甚至在业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推诿中造成重要资料的散失。

例如,在一次档案验收时,发现该单位购置的设备没有保修卡,验收专家指出后,档案管理人员不知情,项目负责人也不知情,最后问采购人员才发现是在采购人员手中暂存着。进一步的了解得知,采购员正因为是知道保修卡是仪器设备的重要终身资料,直接影响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维修与维护,也是当设备发生故障时与供货商交涉的重要凭据。但是,因为没有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必须随设备入库及时归档,反倒“不敢随便放到资料库里”,而是自己慎重收藏起来了。

这种现象随着近年来《验收办法》和《评分细则》的宣贯落实,已经引起了建设单位的高度重视,基本建立健全了档案管理制度。在近年来的档案检查验收中可以明显体现出来,项目档案的基础管理和档案完整性都有了很大进步。

二、档案制度的可操作性

目前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已经深入到了制度要求与建设单位岗位设置和工作流程建设相关的可操作性、与业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相关人员业务素质相关的执行操作严谨性等方面,成为制约项目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深层次因素。

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案卷归档环节为例,这是作为素材的文件资料转化为规范档案的关键一步,但又恰恰出现在业务和管理两类职能部门的工作界面上,如果管理制度缺乏明确的职责和分工要求,就很容易造成工作的脱节:业务部门可能会觉得我们只需要忠实的收集、提交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资料给档案部门即可;而档案部门则可能以为自己不懂技术,所以完备、条理、规范地组卷是业务部门的事,自己只需要做到严格记录、安全保管、提供利用就可以了。比如笔者所在单位,几年前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接近尾声时,业务部门推着小推车把毫无逻辑排列的一堆材料交给了档案室,而档案室对于整个项目的情况不了解,无法条理系统地整理这一车杂乱无章的材料。匆忙中两个部门勉强配合把材料大概进行了整理,结果档案验收时专家指出多处问题。

这个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管理制度对相应的工作界面规定模糊造成的,这个矛盾的化解需要结合单位实际,明确个性化的制度规定。比如业务特色集中、档案部门岗位配置较弱的单位,就可以采取业务部门组卷归档、档案管理部门指导检查、案卷保存的模式;而业务面广、档案管理部门岗位配置较强的单位,则可以考虑业务部门只需要及时完整收集、提交档案资料,由档案部门承担起准归档阶段的材料审查、整理、组卷,自行完成归档管理。笔者所在单位后来根据业务和岗位特点规定了一种折中处理方式,由档案室制订宣贯归档资料要求,各业务部门设立兼职档案员,以卷为单位收集项目建设资料,保证文件齐套性和正确性后交付档案室,档案室再进行形式审查并负责完成规范组卷归档,既保证了业务链条的有效衔接,又保证了档案的准确、完备和系统、规范,在最近两次档案验收中都以高分通过了验收。

三、n案制度的完备性

制度是相对静态的,但实际工作中面对的情况千变万化,需要不断修订完备档案制度。这不仅是需要适应技术进步带来的档案资料形式和内容的变化,甚至还要延伸到对建设项目合作方的制约。例如有些建设单位与参建单位签订合同中,对档案工作的具体要求没有专项条款做出明确规定,导致在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和项目最终验收时,有些参建单位或监理单位会以相关工程已结束为由,不参加、不配合档案验收。更大的隐患是,由于没有从法律上对参建单位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形成有效约束,导致对建设单位的相关利益保护的缺失。

笔者所在单位几年前的一次项目档案验收会中,专家发现基建图纸与设计变更通知单对应关系不明确,要求参建单位到验收现场解释,但是参建单位以各种理由推托,迟迟不到现场。在单位不断催促下,第二天才到会解释问题,严重拖延了验收会议时间,虽然解释清楚了问题,但也给项目评价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为此,笔者单位亡羊补牢,再次修订完备档案管理制度,增加了“项目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纳入合同管理,要求明确,控制措施有力”的条文。建设单位与参建单位签订合同,提前设立专门条款,明确项目档案工作的具体要求,建设单位就变被动为主动,既保证项目建设利完成,又保证了项目档案的齐套与完整性。

四、档案制度执行的严肃性

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除了完备档案管理制度作基础,还需要严格的执行来落实。没有到位的执行,一些制度就成了虚设。

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有些文件材料签字没有日期,尾页有空白项不填写,领导批示和签字内容不全等等,日后一旦发生合同纠纷,就有可能因为合同生效日期或成立条件的分歧,使建设单位成了被动方;一些设备仪器的购置合同、技术协议中也经常出现落款签字处只有责任人签名而没有签署日期的情况,也会给解决纠纷或是责任追溯造成困难,甚至给腐败留下漏洞;还有一些表格的填写,签署流程没有问题,但是主管领导在审批时只签姓名,没有具体意见,不符合审批规定,也不符合档案质量的要求。这类问题根源在签署人。单位领导应该在管理过程中,更多关注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认真执行各项制度的具体要求。

因此,档案制度建设不仅要根据档案部门的实际需要,制订一系列系统、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还要在制度的有效执行方面下足功夫,才能更有效调动全员积极性,使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固定资产投资问题范文4

摘 要 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不断加大,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增长速度,但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却不断下降,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效率也越来越低。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协调投资结构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增长的有效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固定资产 GDP 经济增长

一、前言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购置固定资产的相关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的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的再生产,由固定资产更新、改建、和新建等活动组成。固定资产投资是我国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建造、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地区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分布,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为改善人民物质生活创造有利条件。所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

二、当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从投资规模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在逐年降低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大小,始终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规模太小,不能很好适应国民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太大,超过了现在生产所提供的追加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就必然导致挤生产、挤生活,积压建设资金,降低投资效果。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如果背离了生产基础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这里我们用GDP增长速度与固定资产增长幅度的对比关系来说明最近20年来我国固定资产对GDP的拉动效应及其效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1991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只有5595亿元,到2010 年就增加到278121.9亿元,20年间增长了49.7倍,年均增长22.6%。从增长的幅度来说,除1997年、1999年年期间增长率不足10%以外,其余年份均在10%以上, 1993年甚至高达61.8%,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期,我国GDP由21781.5 亿元增长到401202亿元,增长了18.4倍,年均增长10.5%(可比价)。从历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与GDP 增长对照来分析,我国在1991年~2000年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率,的确起到了促进经济增长的显著作用,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GDP 增长的速度,特别是我国在进入21 世纪以来,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GDP增幅却降低了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出现了逐步下降的趋势。

(二)从投资结构来看

1、从投资主体的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与非国有投资之间存在一种不正常的“挤出效应”。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03 年之前,国有投资年增长幅度达到了25%—40%。在国家不断控制国有资产投资,鼓励个人投资的背景下,非国有投资仍然增长较慢,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非正常的挤出效应。根据经济学原理,挤出效应就是因为政府投资不断加大,导致银行利率上升,上升的利率不断排挤个人投资,使其最终退出投资市场。非国有经济虽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它们很难从国有银行得到贷款,其主要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利润的再投资等,而来自国有及其控股银行的资金所占的比例偏低,故而其投资的利率弹性不显著。此外,民间投资的趋势带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加上通货紧缩时期经济相对不景气,所以,即使在正确的货币政策协助下连续降低银行利率,民间投资规模还是没有得到提升。国有投资与非国有投资并不是此消彼长的经济关系,而是一种不正常的“挤出效应”。

2、从投资的产业结构看,无论是在投资的规模还是投资比例的增长速度上,第一产业投资均落后于第二产业。以2003-2010期间的数据为例,在此期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从1652.2亿元增加到7923.1亿元,7年间的年均增幅为25.1%。而第二产业从21351.5亿增加到118102.1亿元,10年间的年均增幅为27.7%,高于第一产业的增长幅度,占总投资的比重也远远高于第一产业。

3、从投资的区域结构看,由于投资资金的有限性,出现区域投资结构失衡。近三十年来,东部地区投资额占全国的半数以上,西部和中部地区投资额相对较小。

(三)从投资和消费的比例来看

投资和消费比例严重失衡。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的投资率长期偏高,而消费率又长期偏低。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投资率过高、投资增长速度偏快,以致投资与消费的结构失衡问题日益严重。“十五”期间,按国民经济核算口径,我国投资率从38%逐年提高到43.36%,消费率从59.77%逐年下降到52.14%,投资消费比例关系不协调的问题逐步凸现。按照固定资产投资占支出法GDP比重计算,2005年我国投资率为48.37%,比“十五”初期提高了近15个百分点,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左右)1倍多,不仅创下我国投资率新高,而且远远超出其他国家所达到的最高水平。而消费增长始终是无源之水,幅度是十分有限的,要依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还缺乏基本的条件,因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太低。长期实行的“高投资、低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三、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

(一)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合理确定投资规模是提高投资效益的基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应该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与国家阶段性的财力物力相适应,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动态平衡,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经济理论上分析,社会固定资产规模太大或太小,都会因国家财力物力不足、未完工程数量增加、能够使用的固定资产空闲或相关资源过剩等,从而导致投资效益下降,影响经济的稳定发展。现当前的问题是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以满足提升内需要求的同时,还必须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小,防止固定资产投资过大导致的通货膨胀。因固定资产投资过大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其本质实际上就是效益产出低于投资总量。所以,我们要时刻注重投资效率、投资“有效收益”这两个关键点,从而改变投资体制,有效控制投资规模。

(二)不断优化投资结构。确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合理协调投资结构。首先,在投资产业结构方面。鉴于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财政资金在管理中的“越位”和“缺位”的两种现象,在明确了国有固定资产投资的范围时,应该始终把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作为重点,特别是应该把科学研究、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的投资作为核心,在规模上减少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资。同时应加大对第一产业投资力度特别是农业的投入,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有关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经济投资环境,最终提高农民收入。通过一系列的国家投资,促进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将会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在投资的主体结构方面。应通过制定各项经济政策,逐步降低国有经济投资尤其是在经营性领域的投资比重,采取多种措施鼓励非国有经济扩大投资,促进资本市场的规范运作,为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这是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有效途径。再次,在投资的区域结构方面。应缩小地区投资差距,大力提高中部、西部地区的投资效益,解决固定资产投资在区域、城乡、行业等方面的不平衡现象,以合理利用地区资源,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

(三)减少重复建设。减少重复建设是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基本措施。在我国建设领域内普遍存在的重复投资现象造成了大量的无效生产力,在预算“软约束”的体制下,大量投资只集中在短期市场中紧俏的少数行业和产品上,不合理的重复建设层出不穷。因此,在以后的建设中,国家应采取经济调控为主,运用有效经济手段,如财政、税收等引导和调节投资,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水平。

四、总结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消费需求是最终的决定因素,任何投资都是从消费当中演变出来的,所以在我国投资经济效率不断降低的情况下,应通过积极地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使不断扩大的消费建立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基础上,使消费增长真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提高消费水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是有效拉动经济增长、促进需求平衡的重要经济手段之一,而且只有当消费和投资两者在比例充分协调时才能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在固定资产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应加大消费力度,促进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到消费拉动的最终转变。

注:本文的数据除非特别指明,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参考文献:

[1]汪祥春.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韩丽蛟,代俊秋.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8.

[3]沈坤荣.体制转型期间的中国经济增长.南京大学出版.1999.

固定资产投资问题范文5

关键词:企业资产;固定资产投资;会计处理

市场经济制度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给我国的经济带去了巨大活力,我国市场逐渐呈现自由化的特点,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出现并且迅速抢占了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促进了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是,我们在研究时发现,当前的各行各业尽管涌现的速度十分快,增长速度也不断加快,但是不得不承认的一点就是当前的企业发展中存在着较大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问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市场的认知有限,导致中小企业遇到了一系列发展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扩展。

一、概念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局部和全部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为了更好地研究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我们首先会对其概念作出具体的解释说明。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资产投资和更新状况,因此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

二、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会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管辖权问题

尽管我国当前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在实践中依旧出现了较多的会计投资问题,其中一个十分主要的问题就是会计管辖权问题,所谓的会计管辖就是各个不同的会计机关应该结合业务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出自己应该管辖的范围,从而充分发挥各个会计部门的职责,帮助企业提高会计管辖效率。随着跨国经营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有必要加强对跨国经营活动的会计管理,这就必须综合使用地域原则和所有权原则对我国的会计管辖权重新进行界定。按照这种“混合原则”。家的会计管辖范围具体包括:(1)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国营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单位;(2)我国企业集团的国外分公司和子公司。

2.会计绩效性问题

对于企业的固定资产会计投资来说,绩效会计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部分,而我国当前的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投资中还存在着严重的会计绩效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固定资产会计投资和处理效率的提高。所谓的绩效会计就是指各个会计部门的职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的高新科技来进行资源和信息的收集,从而给相关的管理者提供足够的数据,帮助企业对当前的会计业绩进行合理的分析,最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企业发展方案。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收入,而固定资产的投资可以给企业带去较大的经济收益,因此企业应该不断提高对固定资产会计投资的重视度,只有提高了会计绩效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从而给企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会计技术手段及其人员知识结构的问题

当前的企业尽管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由于制度的不健全和会计控制的不科学,导致企业在进一步发展时遇到了很多困难,许多企业盲目追求营销绩效,忽视了对自身内部固定资产会计投资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导致企业的发展理念、营销策划和市场环境严重脱节,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企业的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借助高新技术进行生产和销售,而当前的会计人员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度普遍较低,因此无法借助计算机来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而会计行业往往会出现较多的数字,如果无法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那么会计行业的核算效率则就无法提到提升。因此,我国会计行业的人员技术手段较低这一问题应该得到重视,要想不断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会计效率就应该加强对员工技术的培训,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市场的需要。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会计行业的发展,而我国存在着普遍的会计人员素质较低的情况。会计行业和一般的行业不同,会计业务种类较多,因此涉及的领域范围较广,这就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财务、经济、管理、工程技术、计算机等不同专业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需要,不断提高其工作效率。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提高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优化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知识储备,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效率。

三、解决固定资产投资会计存在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1.扩大和加深投资活动会计覆盖面,并全面开展全过程会计

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方法是企业实施会计内部控制所采取的手段、措施及程序等。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方法有多种多样,需要根据企业的经济活动和控制内容,采取最适合最有效的策。即使是同样的经济业务,采取的控制方法也因不同的单位、不同的时期而变得不尽相同。因此在解决当前固定资产投资会计存在的问题时应该扩大和加深投资活动会计的覆盖面,立足于整体,找出最为全面与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会计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会计得到有效的管理。在对固定资产会计投资进行管理时应该根据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实际情况做好分工,首先应该充分了解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需要,这是投资前的必要准备,然后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资料的回收和管理工作,最后再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管理来进行资金回收工作,只有做好了这三个不同阶段的工作才能保证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效率有所提高。

2.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固定资产投资绩效会计

会计行业在运行过程中对财务报表的要求要高,需要保证相关的财务报表既可以充分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又要保证在计算财务报表时充分符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只有完成了合法有效的财务报表,企业的运行状况才能得到真实反映。企业在运行时往往需要借助会计才能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把握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而管理会计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这是因为管理会计可以给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充足的信息来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因此从根本上来说,管理会计是将管理学和会计学有机结合的一门理论思想,对于会计的运行有着重要影响。我们根据管理会计的特点将其分为较新的管理会计和基础的管理会计,尽管二者有着较多区别,但是都是构成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对固定资产投资会计进行管理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绩效表,这样才能真实的反映出实际的固定资产投资会计情况,从而帮助决策者更好地进行分析,及时发现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会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对当前的发展方案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变,这样才能符合我国市场的需要,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运用各种手段弥补和解决固定资产投资会计技术

第一,企业在对软件进行建设和开发时,应该做好对原有软件的保护工作,同时还应该结合企业当前实际业务的需要来开发出新的软件,这样才能不断优化企业的软件购置,借助健全的软件设备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满足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技术需要。因此企业应该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段来弥补和解决当前固定资产投资会计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促进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投资的发展。

第二,对于企业来说,只有具备了健全的硬件设施才能促进其他业务的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企业应该做好硬件设施的建设工作,最主要的两方面就是相关的计算机设备购置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局域网的建设,只有做好了这两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不断完善相关的硬件设施。

第三,对于会计行业来说,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准则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会计业的运行,而会计准则的制定则是会计业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我国当前的市场制度正在不断完善,相关的会计准则也基本符合会计发展的要求。要想保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效率,就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预算跟踪+联网核查”的会计模式,这样才能全方位的对固定资产投资会计进行监督。

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要想对固定资产投资会计进行更好地分析,首先应该对会计这个概念进行具体的介绍。会计出现于人类社会中,并且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而不同阶段的社会的会计特点也有着较多的不同之处,我们将会计发展的阶段分为三个不同部分,分别是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会计真正开始发展起来是从近代会计开始的,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运行,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出现会计制度,对市场造成了巨大影响。而会计学的实际发展程度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会计人员的影响,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其他技术水平不仅会影响到一个企业的会计核算效率,还会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会计产生巨大影响,因此要想保证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会计获得一定的发展,就应该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重视度,分配合理的资源去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帮助会计人员掌握更多的知识,可以借助高新技术来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术,从而很好地适应市场,推动企业的转型和升级。

四、结语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要结合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将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市场相结合,不断完善当前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要结合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将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市场相结合,不断完善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制度,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都有着相同的作用,都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企业地发展,因此企业应该提高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的重视度,保证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指导企业较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健.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评价审计[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2]张继明.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审计,2012(04).

固定资产投资问题范文6

一、创新固定资产投资理念

传统的以查错纠弊为主要目标的审计理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应该增强宏观意识,努力研究和把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

审计人员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要落实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本着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投资体制的深层次改革必然引起投资决策方式、资金筹措方式和资金使用方式的调整。在投资管理和项目管理领域正在发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分散化、资金来源多元化、融资方式市场化、项目预算管理和工程合同管理国际化。这些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环境、对象、内容和方式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我们要根据投资管理体制、建设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要求,不断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致力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宏观经济效应。

二、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方法

要尝试新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模式,逐步实现由单一的账项基础审计向账项基础审计、管理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相互交叉和并存的审计模式发展。要积极推广和运用抽样审计、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风险分析和评价、经济活动分析与数学模型分析等现代审计方法。

目前,粗放经营、粗放增长、低水平扩张和重复建设在经济生活中还比较普遍。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要积极推行效益审计,对项目建设的经济性、效益性以及效果性进行评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投资效益审计既要考虑投资结构的合理性、投资规模的适当性、资金使用方向的正确性、使用效果的综合性、使用过程的公平性,又要检查项目建设的宏观性、公众性、关键性、基础性、牵动性和对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的影响,把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长远效益与当前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

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政府性投资效益和重大投资项目的效益,关注资金的分配结构、使用效果。要大力推行审计信息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来开展工程审计和远程审计,以及利用现有的投资审计软件、模块,加快建设项目基本资料库、固定资产审计法规库、工程审计经验数据库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案例库建设的步伐,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审计质量,尽快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手段现代化。

三、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转变的核心问题就是提高效益。审计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目标要从真实、合法逐步转到效益上来,开展效益审计是在新形势下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深层次、高水平推进的必由之路。审计署审计工作5年发展规划提出: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要积极开展投资效益审计,要逐年加大效益审计的比重,以期尽早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以效益审计为主的目标。审计工作要围绕政府经济工作的中心,不断提高依法审计能力,为宏观调控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