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系统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共享系统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共享系统方案

财务共享系统方案范文1

( 一 ) 供给侧改革的含义

供给侧改革一般是指从供给端入手,通过改革的方式,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供出真正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及服务。具体可分为通过优化产权结构,使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自动调节相互促进;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不断提高产业质量;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来提升产品的质量。

( 二 ) 供给侧改革的目的

供给侧改革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在减少无效供给的同时扩大有效供给、提高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与其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来提高供给的质量,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及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研究市场变化、理解需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二、钢铁企业实施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 一 ) 我国钢铁企业库存、财务风险

现状分析

1. 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近三年钢坯库存的统计分析以图 1 折线图为本课题组成员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官网所公布的 2013 年 11月至 2016 年 11 月间各月会员企业营销概况进行统计处理而得。从以上折线图可以看出自 2013 年 11 月起至 2014 年 5 月我国主要钢铁企业的钢坯库存量显著上升并以较高的水平保持至 2015 年 7 月。钢铁企业是我国目前存在产能过剩、库存过高等问题的企业的典型代表。从以上三年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在供给侧改革提出后我国钢铁企业的库存量较供给侧改革提出前确实有较大的下降,其中以 2016 年 7 月的库存量近乎为三年来最低最为明显。

2. 简述我国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我国钢铁企业较成立之处不论是在管理水平上还是在企业发展水平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从近几年我国大多数钢铁企业财务风险都呈现出偏高的现象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仍旧存在一定的欠缺,很多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甚至存在一定的欠缺。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虽然在不断投资扩大,但其产能和规模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却没有带来收益上的大幅增长,甚至造成了近两年钢铁企业财务风险高、产能高、库存高的现状,这与我国钢铁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上存在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这种欠缺主要就体现在钢铁企业筹资方式不合理上。近十几年来很多钢铁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在原有投资者无法进一步投资又没有吸引到新的投资者的情况下,只能向银行借款。这直接导致我国钢铁企业总体资产负债率偏高,部分钢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甚至达到了 100%,而杠杆过高使得钢铁企业财务成本过高也是导致钢铁企业近些年收益率不高得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这种不健康的筹资方式也加大了钢铁企业的偿债压力,尤其是近期大多数金融机构重点加强了对钢铁企业得贷款规模得控制,使得钢铁企业承受着可能由债务危机导致破产得巨大压力,进一步降低了钢铁企业财务管理得主动性和灵活性,增大了其财务风险。

( 二 ) 钢铁企业实施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从以上对钢铁企业库存、财务风险现状的简单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目前库存量持续较高、财务风险较大的情况下,我国钢铁企业目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去产能、去库存以及去杠杆。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标就要促使需求与供给相均衡,以改革的方式促进结构的调整,使供给结构能够感知需求的变化并据此做出合理、灵活的调整,具体目标与任务就是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等。因此,作为我国存在产能过剩、库存过高等问题的典型代表,钢铁企业在面对着市场需求严重小于供给的形势时,必须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尽快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对供给结构进行调整并努力提高供给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才能有效解决因市场需求与供给不平衡所带来的钢铁企业发展危机。

三、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钢铁企业现行财

务管理典型问题剖析

( 一 ) 钢铁企业现行财务管理典型问

题及其与钢铁企业现状的联系

1. 决策支持能力不高导致钢铁企业产能过剩财务部门的决策支持能力主要是指企业的财会人员对本企业计划进行和正在进行的经济业务进行独立核算和评估并提出运营评价方案的能力。企业财会人员核算和评估的独立性对正确预测及分析企业经济业务运营的可行性有着重要影响,财务人员所提出的项目运营评价方案对保证经济业务的正常进行也具有重要作用。在钢铁企业财务部门决策支持能力较低的情况下,其为决策者提供的信息的有效性会降低,必然会使钢铁企业的决策者在做出扩大产能的决策时无法考虑到更多的与该项决策可行性相关的因素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2. 信息共享能力不足导致钢铁企业库

存过高

信息共享能力主要是指财务部门借助管理信息系统,积极与其他相关部门联系,共享与企业运营有关数据的能力。如果财务管理者缺乏借助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相关部门联系以共享与企业运营有关数据的能力,就无法及时掌握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动态,所制定的运营评价方案也无法及时、有效的反映经济业务运营的真实情况。比如说,如果财务部门不能积极与销售部门联合分析销售情况,就无法感知最新的市场需求;如果财务部门不能实时与生产部门共享信息,就无法准确的掌握企业最新的生产情况;如果财务部门不能和负责管理企业仓库的部门实时共享信息,就无法准确、及时的掌握企业现有商品库存量的最新动态。

3. 筹资方式不合理导致钢铁企业财务风险过高

筹资方式主要是指财务部门在为企业筹措资金时所采用的具体形式。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筹资方式存在欠缺,钢铁企业整体平均资产负债率偏高,个别钢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甚至高达百分之百,直接导致我国钢铁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增大、杠杆率偏高。

( 二 ) 钢铁企业现行财务管理典型问题成因分析

1. 财务部门核算与评估不独立,项目运营评价方案提出不及时钢铁企业近几年所出现的产能过剩等问题无疑是由于其进行了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能扩张。虽然这些产能扩张计划在实施前和实施后都必然要经过企业财务部门对其合理性等因素的评估,但从钢铁企业近几年所面临的困境可以看出当时钢铁企业的财务部门对这些产能扩张计划的评估核算以及所提出的运营评价方案并没有使钢铁企业认识到大幅扩张产能可能带来的后果。加之在 08 年以后的大环境下,钢铁企业总体的走向是扩张产能,财务部门的核算与评估工作必然会受到企业整体发展方向与思路的影响,使得其独立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导致其无法为管理层提供更真实、更合理的项目运营评价方案。此外,部分钢铁企业的财务部门所提出的项目运营中期评价方案存在着不及时等问题,使其无法为决策者提供及时有效有关项目运营情况的信息,也是致使其财务管理者决策支持能力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2.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足,多部门信息共享能力、意识存在欠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足,是导致财务部门信息共享能力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完善程度等对财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能否更好的进行信息共享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包括钢铁企业在类的各行各业里的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足的问题。虽然很多企业都在努力的去完善这一系统,但是目前由于其早年建设不足而带来的问题已经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职员,不论是财会人员还是营销人员等,尤其是年长的工作者都缺乏一定的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去实现信息共享的意识,这也是导致信息共享能力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对债权融资依赖程度过高,权益资本比例不合理对债权融资依赖程度过高是导致钢铁企业现阶段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 08 年以后,许多钢铁企业为了达到扩大产能与扩大企业规模等目的而大量的筹措资金。甚至有部分钢铁企业在短期内无法通过股权融资筹措到所需资金的情况下,大量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举债,导致近几年企业背负着高额的负债,权益资本比例严重失调。而高额的负债使得钢铁企业财务成本较高,财务管理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也受到了较大的限制。此外由于目前银行对钢铁企业放款规模的控制日益严格,许多资产负债率偏高的钢铁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续贷困难等问题,使得钢铁企业财务风险较高,严重影响了近几年钢铁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钢铁企业财务管理典型问题解决策略

( 一 ) 提高财务部门核算与评估的独

立性,实时提出项目运营评价方案为应对过去十几年来由于钢铁企业基础建设投资快速增长而积累的低端产能过剩与高 端产能不足的结构性矛盾,钢铁企业财务管理者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决策支持能力。首先要提高财务部门核算与评估的独立性,使财务部门的核算与评估不受企业高层或是其他部门的影响,并提高财务部门的地位使其在进行财务核算与评估时不会受到可能影响核算与评估结果的压力。其次,财务部门要积极独立得对企业现有资产结构进行优化,提高资产周转率,对无法改善效益的企业提出清算方案。最后,财务管理者还要对企业正在进行的经济业务提出更为及时的运营评价方案,对已经不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在建项目给出暂停进行的建议并提出一定的替代方案供决策者参考,以保证企业合理健康得发展。

财务共享系统方案范文2

摘 要 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之工作,本文从财务工作的基础上研究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提出分层次财务共享的优势和特点,各大企业已经在逐步的使用分层次财务共享方式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然而,财务共享仍有诸多缺陷需要优化,制定出科学的优化方案,将提升财务工作质量。

关键词 财务共享服务 解决方案 构思

一、企业集团如何构建财务共享解决方案

(一)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前期准备

众所周知,该方式植入前期,不被人们接受或者被人们怀疑。企业及时给财务人员进行思想疏导,分析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优势,让人们了解该模式可行性和科学性。财务人员在了解了该模式特点之后,更加容易接受,在工作中运用起来也比较得心应手。针对实施情况建立起绩效体系,使得财务工作开展得更加顺畅,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执行奠定基础。

(二)选址选择

从实践上看,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关键点在于建立新的选址,通常会建立在一个新的地点,新空间便于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工作开展,并且不会受到其他模式影响,选择了新地址之后,企业内部成本支出明显降低,节约了企业开支。原因是:选择了新地点之后,当地薪资水平通常也比较低,因为它的管理模式还不成熟,在试探阶段。因此,技术投入和高端人才的使用还没有正式纳入计划环节中,成本相对低一些。当企业建立新的模式之后,相应的激励机制也会建立起来,它们是一个共同体。激励机制推动员工高效率工作,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选址选择,为新财务管理模式提供空间。结合的激励制度,会提高财务工作质量,促进企业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三)业务选择

一般而言,大型企业它们的财务管理工作比较复杂,分散式管理比较普遍。常常出现各式各样发的财务业务工作,这些工作需要财务人员及时处理,已经对财务问题进行反馈。大型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企业内部常常出现决策支持职能、管理控制以及财务处理相互重叠的现象,这些现象出现严重的影响内部控制体系和财务管理工作完善,本来财务制定发展成熟,诸多的缺陷时常出现。工作中出现的现象将极大影响财务工作效率,阻碍了会计核算工作进程。企业管理将多一个潜在危机,财务是企业的核心,如果该核心管理工作出现了问题,这将严重的影响企业发展。从中看出,财务共享服务工作落实的前提是明确业务内容,对该内容进行选择。选择可以根据以下特点进行:一,企业常常存在大量的同质业务,例如,销售、采购、费用支出等等,这些业务内容质量相似。因此,进行账务处理和财务结算时,可以同并进行。二,企业业务之间具有普遍性,例如,资金库的日常处理和管理工作,单元格内的管理普遍性比较强,这样的业务可以合并同类项,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三,企业专业化业务比较明显。例如,公司每月的会计报表、总账月结、附注编制等等业务,这些业务工作专业性强,需要财务人员具备扎实的财务基础,方可灵活的掌握该业务。四,为公司基础业务提供管理方案,满足公司业务需求。例如,公司报表、标准分析管理等等。

(四)关键因素

筹建财务共享制度时,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发展模式,选择不同的服务,不同的服务对应不同的业务管理。该模式主要包括独立模式以及托管模式两种类型,托管模式指的是在业务运行中,托管其他部门进行监管,它是共享管理模式的基础。同常常将日常的工作进行合并后实行监管,目的是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在工作实行中,需要按照规范标准执行,流程清晰。执行中提高了服务质量,为模式发展奠定基础。客户自由选择服务方式和市场定位,该方式主要的带引客户选择到合适的服务,能够解决财务病根。该管理模式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借助企业提供的商业化服务,丰富企业内容。为企业发展带来利润,减少企业成本支出,商业化的服务是利润的源头,企业财务管理融入托管模式,提成企业经济效益。这两种模式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的功能相似,都是提高企业利润为前提。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适当的将这两种模式结合起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扬长避短的发挥出管理优势,避免了弱势出现。

二、财务共享平台构建

建立IT平台,该模式得以实现最直接的方式的搭建建立IT平台。借助ERP系统将财务制度都融入信息库中,资料库会根据录入信息进行自动化管总结。每个财务工作的流程、财务工作的记录,都在该系统中实现。财务人员不能随意更改或者设定,每个财务动作都如实进行,确保了工作准确性和科学性。利用影像系统,在该模式之下,单据流转是重要的管理内容。企业要借助影像系统进行监管单据流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将财务共享模式落到实处。提高审批人账和数据传递速度,财务人员在进行数据接维修时,需要将财务数据传输到专业平台中,经过处理再进登进。减少了工作失误出现,使得财务工作开展更加顺利。

三、结束语

每个企业发展,它的企业构架都必须具有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在企业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很多企业开始整改自行管理方式,将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投入财务工作中。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应用到财务工作中,它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深刻变革。该管理模式给企业带来全新的管理理念,革换管理方式,并且深深的影响了每个财务工作人员,财务人员提升了创新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陈楚天.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创新研究.财会通讯.2012(8).

[2]张庆龙,彭志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咨询服务系列专题(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思路与要点分析.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3).

财务共享系统方案范文3

【关键词】 运营管控型;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之风吹进企业管理应用领域,从20世纪70年代末会计电算化开始到今天,我国企业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已走过30年。30年间,从企业自主开发软件到采购专业软件,从核算型会计软件到管理型ERP系统,从单机版到网络版,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领域紧跟信息技术步伐,快速发展起来。中金岭南公司作为一家由老国企整合而成的现代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方面一直以信息化促进管理水平提升。回顾近10年的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历程,是公司急剧发展的10年,是财务管理水平急速提升的10年,也是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巨大成效的10年。

一、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历程

回顾近10年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本世纪初至2008年,以统一软件平台和会计科目为主线,不断整合集团内各单位的会计信息标准。公司因主体单位使用金蝶K/3财务系统,逐步将所属各单位的会计软件转换为金蝶财务系统,在转换的过程中,为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及信息处理效率,公司财务人员与院校研究机构一起合作,研究出一套基本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为下一阶段深化财务系统应用打下基础。但此时存在信息孤岛、数据有限统一等问题。

第二阶段是从2008年至今,通过实施金蝶EAS系统,建立起运营管控型的财务管理平台。为落实公司管理信息化战略的部署,以财务系统信息化带动其他业务系统信息化,在两年时间里,先后在集团内各单位推行了EAS系统平台,以统一基础数据为基石,以预算管理为核心,以会计核算系统、合并报表系统及资金管理系统为财务业务应用系统的会计、资金、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平台建立起来。这套系统将预算管理与控制落实到会计核算与资金结算中去,将公司发展战略落实到日常运营中去,成为公司管理的有力帮手,极大地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

二、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在业务类型多样、组织架构复杂的集团公司中实施财务系统信息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面临诸多挑战。为打造一个适应公司管理需求的财务管理系统,自2007年中期开始,就开始了方案设计与讨论,其中财务管理模式、基础数据统一、合并报表、预算管理方案与资金管理方案成为重难点,经过充分细致地讨论,最终得到较圆满解决。

(一)确定运营管控型的集团财务管控模式,以适应公司管理要求

财务管控模式是根据公司对所属单位的管理深度和广度确定的,也是公司管控模式在财务工作中的体现。为将公司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成为加强公司管理的有效工具,公司管理层充分讨论,在对公司组织架构、总部职能、下属单位性质等进行全方位分析后,提出应根据与公司主业的关联性、投资的比例两大关键因素确定管控的深度:一是对与主业关联性强和投资比例大的所属单位的经营、管理和运作实行“一体化管控”;二是对与主业关联性不强的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实行“深度管控”;三是对国外并购公司及非控股的参股公司,按适用法律实行“适度管控”。管控模型如图1。

应对公司管控要求,财务管理工作也必须将管控模式落实到信息系统建设中去。与公司管控模式相对应,财务管理工作的管控实现模式也有运营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及财务管控型。经过分析讨论,对公司主业相关的直属单位、控股及全资单位进行运营管控,对非主业的控股、全资公司也纳入到运营管控型的管理平台上,但在预算控制上加以区别,确定了信息系统建设的范围。管控模式如图2。

(二)基础数据规范与统一

基础数据规范与统一是建立集团统一财务管理平台的基石。为了保证集团公司各单位执行统一的数据标准,首先需要统一设置各种基础数据档案,为管理者提供一个规范管理的平台。

1.规范基础数据及其代码体系

无论是在会计核算、报表及合并报表、预算、资金、分析体系中,都有大量相互关联的基础数据及其代码,如会计科目、产品、客户、供应商、职员、报表项目、预算项目、资金计划项目等,这些基础数据在各子系统中相互引用。为避免数据重复及无序,必须事前进行分析,统一数据名称及代码。以会计科目为例,2002年,公司与院校研究机构共同研发出一整套适用中金岭南公司各行业,同时满足会计核算及合并报表取数要求的会计科目表。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推出应用之际,公司集全体财务人员之智慧,上下多次讨论,形成一、二级科目统一,满足各单位灵活应用及合并报表取数要求的会计科目体系。为实施公司金蝶EAS项目,借鉴财政部的《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再一次统一会计核算体系,将会计科目从一级至最末级全部统一,代码参照《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同时,将原来各单位的个性化需求整合到核算项目中去,完成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建设,并固化进会计信息系统中。由集团系统管理人员集中管理,下属单位不得修改新增删除,实现了会计核算体系在集团内统一规范应用。

2.严格权限管理

权限设置是基础数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系统安全运行。通过严格的权限设置,使各岗位人员顺利完成自己权限以内的工作,而不能够超权操作和越权获取信息。严密的权限管理体系,包括用户,用户岗位,用户单位,岗位角色权限集。在明确岗位职责、工作范围等管理要求后,建立权限管理体系,明细各岗位角色的权限,明确各用户的岗位,以此来达到功能权限、组织权限、数据权限等权限维度的分配管理,实现科学、合理、方便地对系统用户权限进行管理。

(三)报表及合并报表方案确定

报表管理是集团财务管理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基础科目不统一、报表系统不统一等问题,造成报表手工编制工作量非常大,难以准确、及时上报报表,报表分析的难度也因此大大增加。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与处理效率,必须进行会计核算体系、报表与合并报表的一体化方案设计。

1.建立灵活、强大的报表系统

统一、灵活、实用的报表系统,将从报表生成、处理、汇总、查询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实用的报表系统关键在于报表方案是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而作为一家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公司的财务信息面临诸多方面的要求。各方面对财务信息的要求不尽相同,均各有侧重点。为此,需要将各方面的要求进行整合,统一于报表体系中。而为保证报表的数据能通过账务系统自动提取,会计核算体系的设立也必须考虑报表提取数据的要求。另一方面,报表体系也需要考虑预算管理方案的需求,脱离与预算方案的需求,财务系统的报表将无法与预算体系对接,进而会影响分析体系的建设。

会计核算体系与报表格式的统一是报表汇总和分析的基础。上级单位通过锁定报表格式及报表取数公式、加设报表勾稽关系检查,确保收集的报表格式完整,数据真实可靠。另一方面,下级单位也可以设置报表格式,满足自身的管理需要。报表系统与账务系统的联合使用,提供从账薄到报表数据自动生成,同时也提供溯源分析,提供从汇总报表向个别报表查询、报表到凭证的反向查询能力,充分展现了报表管理的灵活、强大的功能。

2.构建及时、准确的报表合并体系

构建合并报表体系的关键是设计一套集团统一格式的报表模板,该套模板提取的数据既能够满足合并报表时的信息需求,又能够从账务系统中自动取数。为实现报表合并功能,需要从集团公司的角度出发定义所有的内部交易数据,并在设置会计核算体系时予以考虑,使得在录入凭证时就对内部交易数据进行归集。

合并流程遵循“个别报表―汇总报表―抵销分录―工作底稿―合并报表”的过程。对于子公司,根据各自的财务数据生成财务报表和内部交易数据,并按集团要求的报表模板填列并上报集团。集团在收集各子公司上报的数据后,对内部交易、内部往来的数据进行自动对账,如出现差异,要求该单位核对并调整至一致,生成汇总报表。设置股权关系,自动生成内部交易、内部往来及股权关系抵销分录,将汇总数据和抵销数据归集到合并底稿中,生成合并数据,经报表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校验公式校验后,校验正确的合并数据即生成合并财务报表。

(四)预算编制及控制方案确定

预算管理是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管控的重要手段,是将公司的意图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的重要工具。在使用EAS系统进行预算管理之前,公司已实行预算管理多年,有一套成熟的预算管理方案,但主要缺点是手工编制,无法实现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控制,预算完成情况也无法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实现预算控制是财务信息化的重要目标。而在预算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重难点是预算编制方案和预算控制方案的设计。

公司原来的预算编制方案是按会计核算流程来做利润预算。但随着公司组织机构改革,集团核心单位从利润中心逐步转变为成本中心,特别是制造中心的生产工艺复杂,成本核算流程更复杂,原来思路下的预算方案,投入与产出关系不清晰,不能实现过程管理。在EAS平台上,不能将原来的预算方案原样搬过去,必须重新设计预算编制方案,抓住预算管理重点,结合资金管理需求,突出成本中心的投入产出比。

预算编制方案设计思路是:一是围绕利润设计预算总体框架;二是围绕现金流量表的生成,结合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及会计核算,设计现金流入流出项目;三是结合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围绕生产过程,突现管理环节,突出投入产出关系;四是以单个预算组织为范围,封闭生产过程的实物流转,重点展现预算组织的生产经营效率。

在考虑每个预算项目时,既要考虑会计科目的设定,也要考虑报表项目,还要考虑资金计划项目,以达到相关数据一致性,以有利于三大系统的综合应用与数据分析。

预算控制方案是实现预算意图的手段。在EAS系统平台上,预算控制是通过设置预算项目与会计核算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控制实际业务中不超过预算量。预算控制方案的设计,既要考虑预算项目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会计核算项目与之对应,还要考虑哪些预算项目需要控制。所以基础数据规范的重要性又一次体现出来。根据集团财务管控模式,对成本中心的预算控制主要控制在成本、费用项目上,利润中心主要控制在费用项目上。

(五)资金管理及控制方案确定

在实施EAS系统资金管理模块之前,集团就采用了“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结算模式,有专门机构(财务公司及结算中心)进行管理运作。这些运用不错的资金管理模式却没有一个全集团共享的平台进行应用,无法对资金进行有效的预算管理和控制。资金管理系统的实施难度就是如何将预算管理深入应用到资金管理中去。

资金管理方案不是一个独立方案,它的核心就是预算方案中的资金方案。预算编制方案以权责发生制编制,资金方案以收付实现制编制,两者之间的差异必须打通,而打通的思路就是深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预算项目贯穿起来。预算项目如果涉及现金收支即是资金计划项目,所以资金预算是全面预算的一个子集,只是在资金方面更加细化。图3描述了一般预算与资金预算的关系。

资金控制方案体现在两个层面。由于公司内设有结算中心,并采用“收支两条线”的办法,使得集团内单位的取得资金必须通过结算中心来划转,而每月的资金计划即限定了资金使用量,超过计划量将无法从结算中心获得资金;另一方面,通过资金计划项目与现金流量表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很容易查得资金计划执行情况,超量支出将无法录入会计核算系统。

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既细致复杂又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工作。财务管控模式统管财务系统信息化的广度与深度,也决定系统应用方案的粗细。公司依托金蝶EAS系统的灵活配置、上下一体的应用特性,从统一底层基础数据开始,以预算管理为核心,打造了从预算管理到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从会计核算到合并报表的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相互关系可描述如图4。

三、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及不足

历时两年的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集团集成统一的财务管理平台搭建起来。通过实施金蝶EAS项目,推进了管理创新,将集团管控模式落实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去,有效实现了对核心单位的运营管控,实现了物流、财务信息流与资金流的集成管控,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业务流程重组,实现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构建了集团统一的财务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有效解决了财务信息孤岛问题。由于所有上线单位的数据全部进入一个数据库中,集团总部可以随时随地查询任何单位的报表、账簿、凭证及单据,实现了以信息对所属单位的管控。

二是建成了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集成财务核算、合并报表、资金管理及报表分析于一体的财务管理平台,有效实现预算管理落地。通过以统一基础数据为基石,打通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资金管理之间的信息共享壁垒,建立了三大系统互通的财务管理平台。

三是建立起高效的报表及合并报表管理平台,有效提高了财务信息处理能力。通过账务系统与报表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个别报表自动生成,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在统一合并报表模板的基础上,合并报表的工作更加有序且简便,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

财务系统信息化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集团“财务先行、统一规划、逐步建设”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下,存在一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一是由于有关业务系统没有上线,与业务系统信息整合不足;二是随着公司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财务信息系统跨国多语言及多准则应用未有推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监管要求的日益提高及市场竞争环境的加剧,公司财务管理面临着更多挑战。为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未来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将对内面向资源整合、流程优化、信息共享,对外面向国际化及新技术的应用,以先进技术平台,灵活系统应用,严格内部管理来打造中金岭南财务管理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 傅元略.企业信息化下的财务监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 金蝶软件公司.金蝶EAS集团财务管理解决方案.2007.

财务共享系统方案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业财融合;管理会计;复合型人才;数据粒度

一、“互联网+”时代业财融合信息需求新特点

由于传统的会计管理在业务信息和财务数据的管理上存在一些缺陷,因此互联网时代的业财融合强调以大数据为桥梁,并对信息的采集、分析以及挖掘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需求的变化使得传统的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越来越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要,基于上述原因需要对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进行重新构建,促进企业精准管理目标的实现。与传统的信息需求特点相比,“互联网+”时代业财融合信息需求呈现出如下四个新特点。

(一)数据粒度更精细

传统财务信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以及利润作为主要的信息要素,各项信息要素的范围比较宽泛,数据颗粒也比较大[1]。而管理会计所需要的信息具有精细化、格式不统一和以内部报告信息为主等特点。由于不同企业的管理会计体系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互联网+”时代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财务信息进行多次细分,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层级对信息数据的不同要求。同时,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相关技术进一步优化各项管理活动和业务活动,促进清单管理制度的产生。该制度能够通过对运转顺序以及关联度的精细化分析,进一步细化财务信息数据,促进以清单为单位信息流的形成。

(二)信息维度更多样

传统财务信息极为单一的信息维度,使其越来越无法满足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战略决策的需要。为了满足管理层战略决策多维度信息的需要,管理会计应运而生。管理会计信息除了包含传统的财务信息以外,还包括融资、投资、销售、生产以及供应等方面的信息。因此,企业管理层想要提高决策能力,就必须增多管理会计的信息维度。具体来看,如果企业重点分析客户年龄维度的信息,企业管理层就可以根据相关的会计报表的结果以客户年龄来进行产品投放;如果企业重点分析客户所在地区维度的信息,企业管理者就可以根据客户的地区分布特点有计划地投放产品。同时,企业除了重点分析客户维度的信息外,还可以综合分析产品、销售以及供应等维度信息,提高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业财信息更融合

与传统的管理会计不同,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更重视非结构化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和利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管理会计对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融合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互联网+”背景下业财融合管理会计不仅强调传统财务信息的精细化核算,同时也对销售、价格、物力以及人力数据的核算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2]。以团队业绩核算为例,企业不仅需要精确核算该团队的支出情况,还需要对一些非财务信息进行精准核算。另一方面,由于业财融合信息包含的信息类型较为复杂,不同行业的信息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如电信行业的业财融合信息包括计费、管理、品牌以及物资等维度,制造行业的业财融合信息则包括原料、生产、销售以及服务等维度。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维度。

(四)信息获取更及时

受信息时效性的影响,信息带来的价值与传输的及时性成正比例关系,即信息的价值是有期限的,如果信息没能及时传递出去,那么其价值就会明显降低。同时,随着企业市场环境和生存环境不断变化,信息传递的不及时会直接影响管理层的决策质量。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数量大幅提高,进而对企业信息获取的及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此背景下企业应关注业财融合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促进信息最大价值的发挥,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管理水平。

二、“互联网+”背景下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的构建

在分析“互联网+”时代对业财融合信息新要求的基础上,将“互联网+”时代特点与业财融合会计管理相结合,以海量数据为载体,并以强大的信息系统为支撑,从基础和层级两个方面构建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新框架。

(一)构建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的基础

1.海量数据基础

信息时代企业所掌握的业务数据信息量庞大,然而大部分信息的价值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构建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新框架对企业信息价值的挖掘具有重要的意义。海量的数据资产是构建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新框架的前提条件,企业只有掌握海量的数据才有可能通过信息的精细化管理构建模型,进而为企业发展提高更准确的信息支持。一方面,大中型企业往往拥有规模庞大的客户群体,企业可以通过收集客户产品评价、客户地理位置以及客户需求等信息形成大量的业务数据,进而为营销方案的制定提供了诸多参考;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各种硬件资源获取需要的信息,如通过基站以及销售网点设备等,搜集客户信息、需求量以及各类反馈信息等数据,进而为企业产品投放提供必要参考。企业只有通过各种渠道与硬件设备获取海量数据才有可能构建业财融合模型,进而指导企业进行营销决策和战略决策。

2.软件系统基础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类软件系统的支持,好的软件系统不仅能够满足复杂数据处理的需要,也能够促进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融合。如通讯企业可以通过其管理系统搜集业务成本、销售成本、消费构成以及客户特征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财务信息相对接,为复杂信息的处理提供强大的支持;网游开发企业可以借助其计费系统,实时将收入、支出以及计费等信息与财务信息相对接,促进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深度结合。同时,企业可以通过软件系统与大数据系统相对接,建立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共享平台,促使会计向业财融合模式转变,进而促进业财融合软件基础的建立和完善[3]。

3.人才基础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采取多项举措促进管理人才的双向融合。业财融合不仅要求财会人员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求财会人员掌握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提高财会人员考核、控制以及预测等全方面的能力。由于现阶段我国多数企业的管理会计人才相对比较缺乏,企业在加强管理会计基础知识培训的基础上,也要重视对管理人才互联网技术的培养。因此,构建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除了软件系统和海量信息的支持外,还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支持。一方面,高素质人才可以实现业务知识与财务知识的有效融合,促进财务共享作用的发挥以提高企业价值;另一方面,高素质人才能够根据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不断创新业财融合模式,最大程度地促进会计职能的发挥。

(二)构建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的层级

在明确业财融合管理会计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对其包含的层级进行分析。从业财融合管理会计三层平台框架来看,平台层主要通过各类系统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层主要对采集数据进行存储和加工,包括各类信息和业财融合数据库两部分内容;应用层则主要包括营销方案、投资方案以及增资方案三部分内容。

1.平台层

该层主要通过EPR、物资、管理、计费以及品牌等生产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的采集,采集的数据类型既有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又有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ERP系统是一个在全公司范围内应用的、高度集成的系统,覆盖了客户、项目、库存和采购、供应、生产等管理工作。其中,从品牌系统中采集的数据以非结构化的非财务数据为主;从计费系统中采集的信息主要以结构化的财务数据为主;从其他系统采集的信息种类相对比较复杂,包含了所有信息种类。作为整个框架运行的基础,平台层通过各系统采集的信息越精细,对其他两个层级的正向影响就越明显,同时也可以减少后期加工和存储的难度。因此,平台层应该不断完善数据收集系统,尽量做到以清单作为计量单位,并且通过数据对接进一步提高信息采集的质量和速度。

2.数据层

数据层就是对平台层搜集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存储,如利润数据、销售数据、成本数据、反馈数据以及客户数据等;数据存储就是将上述数据通过一定的软件系统存储在硬件设备上的过程,因此该步骤既需要软件系统的配合,又需要硬件设施的建设;数据加工则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处理,所以该步骤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与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有关。同时,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相关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并将处理好的数据储存在业财融合数据库中以方便信息使用者的调取[4]。业财融合数据库由多种信息系统构成,包括营销信息系统、收入信息系统、支出信息系统、利润信息系统以及财务信息系统等。系统根据信息的类别将加工后的信息分别储存在不同的信息系统中,由此可以看出业财融合数据库分类越丰富,企业管理者决策的准确性就越高。

3.应用层

作为应用层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营销方案是在综合分析行业特点、地区分布、补贴政策以及群体特点等信息的基础上制定的,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能力。企业通过全面预算、营运资本、筹资投资以及业绩评价等业财融合系统,全面分析精细化数据,并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特点制定精准营销方案。同时,企业通过对各业务层需求的分析,结合业财融合系统制定科学的投资方案。另外,企业增资方案的确定也需要精细化数据和业财融合系统的支持,并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将其细分为渠道、客户以及产品等不同类型。总体来看,应用层是管理会计运用的成果体现,企业通过将业务与财务相融合,构建基于不同业务特点的核算体系,促进企业制定的营销方案、投资方案以及增资方案更科学和有效。

三、“互联网+”背景下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的应用

(一)南方电网案例分析

1.公司介绍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网”)成立于2002年,覆盖海南、贵州、云南、广西和广东五个省份,负责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南方区域电网,经营相关的输配电业务。公司总部设有信息中心、技术研究中心、电力交易中心以及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并拥有4家分公司,8个全资子公司和5家控股子公司。自成立以来,公司就非常重视发展战略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多项举措助力实现业财融合和传统会计转型。同时为了积极推进“互联网+”,2015年9月南方电网的南电商城正式上线,开启电网公司客户服务的互联网时代。2017年3月,南方电网首个“互联网+”智慧用电综合能源综合示范小区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南安置区投产。

2.信息化和精益化业财融合管理会计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业财融合管理会计实施的基础之一就是数据,南方电网管理层成立之初就认识到数据管理的重要性,如建立了全网统一的数据资源管理平台,重视数据的采集、存储以及使用等过程的管理。通过主数据管理系统,公司将主数据类型扩展到142种,主要包括营销、物资、生产、计划、财务和人力资本等信息。从数据的类型来看,公司的主数据信息类型既包括财务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南方电网进一步搭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信息集成平台。南方电网首先通过各种应用系统收集大量数据,主要的应用系统包括综合管理系统、协同办公系统、营销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以及资产管理系统等类型。其中,从财务管理系统采集的信息以结构化的财务数据为主;从其他系统采集的信息则主要以非结构化的非财务信息为主。然后将采集的信息通过互联网络上传到专属的存储设备中,为管理层信息的使用提供方便。2016年,南方电网围绕绩效管理、预算管理以及战略管理等领域,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该方案旨在推进财务领域精益管理和业财融合,并将具体任务分配到各供电局以及各主要科室。根据该方案的相关要求,公司构建了精细、多维以及共享的财务报告体系,细化了数据颗粒,并重视大数据和云会计等工具的运用,努力挖掘数据存在的价值。在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和大数据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公司建设财务分析与辅助决策体系,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辅助支持。同时,为了实现对财务运营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管控,企业进一步建设财务运营管控系统,构建纵向分级管控,横向业财融合的财务信息系统,促进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融合。

3.全面预算管控模式的实践

为进一步推进业财融合,提高营销决策与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南方电网构建了集约调控、分层分级管理的全面预算管控模式。在该模式的指引下,公司突出财务的转型升级,优化融资结构和投资决策,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重视数据处理和风险控制,促进企业各项决策更好地与市场需求相对接。作为业财融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预算运行的前提是对海量数据价值的挖掘,并通过不同层次、级别的财务预算结果检验营销方案、投资方案以及增资方案的合理性。

(二)蒙牛集团案例分析

1.公司介绍

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集团”)成立于1999年,是我国生产牛奶、酸奶和乳制品的领头企业之一,也是我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公司于2004年在香港上市,股票代码为HK2319,主要业务是液体奶、冰激凌和其他乳制品的加工制造。作为中国领先的乳制品供应商,公司已连续10年位列全球乳业20强。目前,蒙牛根据市场潜力及产品策略布局产能,建立了38个国内生产基地,新西兰、印尼2个海外基地,年产能900多万吨。从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互联网+”之后,蒙牛集团一直致力于打造全新的电商销售模式。作为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唯一被推选的乳制品企业代表,蒙牛集团在不断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发展战略。

2.蒙牛集团业财融合管理会计多维度实践

2015年11月,蒙牛集团正式上线财务共享中心,实现了企业财务核算与资金的共享。在此基础上,集团运用“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与银行系统的对接,并将交易数据实时推送给银行,解决供应商与客户的资金问题。同时,在梳理和优化财务制度与流程的基础上,搭建了一套完整的业务财务数据流转的信息化平台。蒙牛集团的数据采集是通过邮件系统、合同管理系统、主数据系统、预算系统、人力系统以及资金系统进行。其中,从预算系统和资金系统采集的信息以财务数据为主;从其他系统采集的信息主要以非财务数据为主。集团首先通过上述多种系统平台采集大量数据,然后通过公司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促进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一体化。最后将进行处理的数据传输到云端存储设备,方便各部门管理人员的调用。在掌握海量信息的基础上,蒙牛集团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和精细化成本管理体系。具体来看,蒙牛集团通过分析各项数据,建立了“7553”管理体系,即7个风险领域、5个管理机制、5项管理流程和3道防线。然后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指导战略决策以及营销方案的制定。通过建立精益化生产运营体系,促进销售、研发以及市场的有机结合,进一步精细化各项成本的管理,为投资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3.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作为“互联网+”背景下业财融合管理会计实施的基础之一,复合型人才是企业向精益化、精细化、集约化管理方向转变所需要的人才类型[5]。复合型人才往往在多个方面都具有一定能力,并且拥有多项专业技能。“互联网+”背景下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既需要具备一定的财务和业务专业知识,也需要熟练掌握必需的互联网技术。基于上述原因,蒙牛集团常温液奶事业部制定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背景、人员选拔、人员提升、实践考核以及管理办法五部分内容,强调财务知识、企业管理知识以及互联网知识并重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制定了以企业内训为主,实行岗位轮换的复合人才培养策略。

四、实施“互联网+”背景下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保障措施

(一)积极推进业财一体化建设,促进管理会计转型升级

“互联网+”背景下各种信息化工具层出不穷,会计工作也逐渐向自动化处理方向转变,会计人员需要充分的利用多种工具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节省核算工作需要的时间和资源,促进会计的转型升级[6]。传统会计工作往往局限于做表、报账和算账等领域,新形势下会计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考核、分析、决策和预测等领域。同时,业财融合的背景下企业应该积极推进业财一体化建设,利用各种软件系统实现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融合,并通过多种平台促进数据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共享。另外,人才是构成“互联网+”背景下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的基础之一,因此促进管理会计的转型升级应该进一步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力度,重点培养员工的管理能力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以满足管理会计转型升级的需要。

(二)进一步细化数据颗粒,提高管理会计增值服务能力

数据是构成“互联网+”背景下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的基础之一,也是构成整个框架的最基本要素。“互联网+”时代业财融合对信息提出了精细程度、维度、融合以及及时性等方面的新要求,因此企业应提高对数据的重视程度,从数据采集、加工以及存储整个流程出发,提高信息的维度和质量,进而促进“互联网+”背景下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的应用。业财融合背景下,会计人员应重视对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学习和利用,深入挖掘数据的价值,通过财务和业务的融合以及精细化成本管理,促进资金的使用效率的提高。另外,企业应该提高数据颗粒的精细化程度,为企业战略决策、营销决策以及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提高管理会计的增值服务能力。

(三)加强全方位风险防控能力,促进监督控制职能的发挥

就企业而言,加强全方位风险防控能力主要从风险、成本和预算三方面进行全面控制,进而促进管理会计在各项目、各流程以及各部门监督控制职能的发挥。首先,企业应该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提高对业务活动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风险防控管理,通过提高风险预测能力提高管理层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其次,企业应该实现对各项目的精细化成本管理,将成本的控制细分到谈判、采购、产品设计、人力资源以及员工效率等方面,通过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实现对整个操作流程的监督管控;再次,企业应该重视全面预算管控能力,提高项目前期预算的准确性,并实时跟踪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如资金的使用情况、计划执行情况等。

(四)改变授课内容及方式,促进管理会计教学模式的转变

财务共享系统方案范文5

关键词:财务共享 服务中心 构建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在跨国公司的管理实践中被应用,更多世界财富500强企业纷纷着手建设,效果显著,关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理论研究也日渐增多。我国很多优秀的企业,如中兴通讯、海尔集团、万科等,也建立了自己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少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很多企业也有意学习并效仿。但综合而论,该模式在我国还处于成长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有待提高,人才管理、创新、全球流程交付和治理等方面的问题还很多。如何构建适合本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更深入了解这种模式,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案和路径。

一、我国企业的运用与现状

《2015安永财务共享服务调查报告-中国境内企业财务共享服务行业发展现状》报告显示,从2010年开始,在被调查统计的五年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实现了快速增长。

在已经实现和可以纳入的流程与功能方面,费用报销、应付账款、总账、应收账款、现金结算等的需要排在前列。然后企业根据运行情况,适时再将更多流程种类纳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效果上看,多数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成本降低、效率提升以及整体业绩改善等方面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虽然我们在集中报销、账务处理、供应商往来管理方面,实践已经比较成熟,但这仅仅是简单重复工作的再统一。但在共享信息与提供服务和市场需求的衔接方面;财务人员安排和分流导致不满,制约个人发展从而人才流失;IT 系统的研发和风险管控;战略配合与投资决策难以实现等情况都存在问题。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风险

(一)财务与经营相分离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独立业务单元集中建设,中心的选址并不会过多考虑生产和提供服务主要区域,即使地理位置相近,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位与业绩考核决定了,其财务工作人员,不会过多的去了解实际生产经营情况,或仅仅了解生产经营的某一方面,由于缺乏对公司的全面了解,缺乏实际业务的内容支撑,导致财务人员无法精确地传达公司面临的整体状况,往往是以点带面。

(二)建设成本大

人工成本大。建设过程中,为保持稳定和平稳过渡,需要保持原有财务部门继续运作,新设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断扩大并接手业务,人员双重配置,既要招募新人,又要留住老员工 ;新的业务流程,培训成本也会大幅增加;同时,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自身的特点,希望全面发展的财务人员,由于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接触简单重复的工作,难免打击其积极性,员工离职成本增大。

信息系统成本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预期目标的实现,无不借助强大的技术创新和信息系统投入,甚至在还没有实现共享功能之前,就要先行创建强大的信息系统。如不能从自身出发,盲目的跟进,效果不明显甚至导致负效应。更多的现实是,在施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前,很多财务管理模块已经固化,且各有所长,如财务核算、资金支付、全面预算、资产管理等模块,将其统一纳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不仅花费巨大,甚至由于不同系统的专利权限,在技术上难以实现,倒逼企业自行研发,成本难以估计。

(三)税务风险大

在税收管理上,我国执行的是属地原则。各企业应该配有专门的财务人员来与当地的税务机关联系,既能降低税务风险的敏感性,又能在争取各项税务优惠政策上更加便利。而共享是专业分工,却难以因地制宜。

三、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路径

创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重大的财务变革,项目的实施涉及整个公司上上下下的所有单位,牵扯方方面面的权责和利益调整,影响重大。因此,项目的实施首先需要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决策者不仅要充分认识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其对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障碍;一旦确定了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作为未来改革的方向,必须顶层设计,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协调各方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其次,在集团公司内部员工中做好充分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动员工作,让全体员工了解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和必要性,争取集团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以及全体员工最大程度的支持,减少改革的阻力。

考虑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系统工程的复杂性,建议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进行,在公司内部选定具有一定代表性单位(业务)进行试点,要先将底层子公司会计核算职能剥离出来,并逐步建立较完善的财务共享服务。

首先搭建财务各模块,各模块中,报表体系和大额资金支付系统,其次是预算体系,预算体系下,拓展投资预算、费用报销、成本核算、往来核算,最后是人力资源与绩效考核。借助ERP、内控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完成公司共享体系搭建。其次开始试点,可以选择比较财务基础较好单位,也可以选择业务简单或有代表性的单位。再次全面实行,调整方案,优化流程,结合试点情况,分批次分公司分行业全面铺开。全面实行的节点是要保证正常的财务运行和整体风险可控。最后借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积极衔接企业ERP,结合业务集中管理情况,系统建设情况,完善财务共享流程考评指标体系,提高财务共享的质量。

参考文献:

财务共享系统方案范文6

10月27日,2016中国管理・全球论坛暨金蝶用户大会在广州举办。当天下午,“财务转型・价值创造――共享经济时代的集团财务转型高峰论坛”与各界企业菁英及学者论道共享经济时代背景下中国集团企业管控与财务转型之路,探索中国经济新形势下,企业如何“业财融合,价值创造”。

金蝶中国助理总裁EAS事业部副总经理尚惠红从今天的商业环境、财务转型与重新定义财务管理三个方面阐述如何重新认知周边事物、工作与财务管理。她表示,时代与管理工具发生变化,人们要对周边的变化予以清晰的认识,既要划清它们的界限,同时还要打破它们之间的界限,重新定义财务管理工作。

目前,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已广泛渗入了从消费到生产的各类产业,有力地推进了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为共享模式创新与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充分应用共享模式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将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共享模式的去中心化使得每个人都可从被动的消费者转变成创造者,个体创造力得到极大的释放。

共享经济是适应时代的新经济模式,也是未来最主要的经济模型之一。未来的智能工厂将拥有采集、传输及处理大数据的能力,使制造业形成工业互联之势,其含义都是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实现人机互联,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进而提高生产率、提升能效、降低成本,推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尚惠红表示,企业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背景下,整个价值链的环节中带来新的一种商业模式:产业互联网时代接踵而至。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一带一路、中国企业大量的走出海外,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面临挑战与价值再造的难题。首先,由于全球化竞争,资源收紧,产业升级结构转型,如何为全球经营战略提供经营决策支持是企业面对的第一个议题。其次是管控风险:由于跨地域、跨行业分子公司众多,不同公司的财务管理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协调。然后,由于业务复杂,供应链跨度长,客户差异化加大,业务复杂程度不断提升。最后则是人才缺失,财务人员难招聘,流动性强,全球性财务专家培养困难。由此可见,面对新形势下的全球经济新常态,如何有效提升企业价值,有效布局企业财务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金蝶EAS财务转型解决方案将集团企业财务转型总结为“转型的基础”、“转型的手段”以及“转型的助力”三个关键点。

转型的基础

首先,实现规范、统一、可视、可控的财务管理是财务转型的基础,而财务共享是财务管理转型的基础之一。她表示,所谓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将不同地区重复性高、易于标准化的财务业务拿到一个SSC(共享服务中心)来处理和报告。财务共享服务为重塑财务价值结构提供三大基础。首先是数据基础,包括云计算与大数据共享中心的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与实时、智能的财务信息;其次是管理基础,包括流程制度标准化的流程标准化,制度规范化以及将制度规则内嵌在流程中予以控制和实现;最后则是组织基础;实现财务职能岗位分离:构建交易处理团队、管理控制团队、决策支持团队。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四大关键因素包括:组织人力、流程、运营管理三大方案和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在组建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业务流程及系统基础,设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规划。

转型的手段

管理会计是实现企业战略落地的有效工具与手段,是企业财务转型的重要体现。她表示,管理会计是实现战略落地的有效工具,管理会计有许多可以使用的工具,包含预算、成本、计算分析、资金管理等;在财务管理领域,如果这些工具还没有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使用,或者在这一部分管理方面还属于企业较为薄弱的环节,财务转型也谈不上成功。

管理会计是一个深度参与管理决策、制定规划与绩效管理系统、提供财务报告与控制方面专业能力的专业领域, 帮助管理者制定并实施组织战略。财务转型提供了组织基础,财务转型的目标是价值创造,企业价值创造的目标是让财务从战略财务、业务财务,不同的业务范围之内让企业塑造专业的团队,也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专家去从事更多高级的战略财务。财务转型带来的价值有两种:一种是管理上的提升,一种是成本上的降低,提升管理效益与经济效益。转型的标准则是让企业的业务更加优化,业财更加融合,决策更加高效。

转型的助力

企业财务管理的智能化、移动化、云化的快速发展,标志着企业人人财务时代的到来。尚惠红表示,今天的财务人员定位,不单单是过去的账房先生,而是从传统实物向价值创造转型。未来的“业财融合”,财务要深入到业务前端,帮助企业业务去优化流程与商业模式,从而管理和监控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未来财务人员不再是财务核算,要成为真正的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的制定者、战略的执行者,以及生产执行的监督者和管理者。未来的CFO要能是企业战略的参谋长,同时是企业各个业务团队的财务管家,并是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创造者。

未来的财务

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公司的总营业收入为276,34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了11.5%,净利润也下降了11%左右。从2009年以来,全球500强公司销售收入第一次出现两位数下降。世界500强公司上榜门槛也由2015年的237.2亿美元下降到今年的209.2亿美元。虽然中国上榜企业入围110家,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国内企业也面临着经济下行的挑战。未来企业希望在传统的资金管理上能够上升到司库管理,让管理的职责能够从受训的处理向战略性的财务财资管理延伸,也就是从过去分散式的财务管理走向集中式的现阶段。未来企业将向货币金融化和产业结合的方式处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企业司库成为财务转型的又一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