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管理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共享管理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共享管理模式

财务共享管理模式范文1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财务共享管理模式

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管理方式的落后,在财务管理管理方面始终难以得到提升。如果企业们能够积极的利用起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此基础上实行财务共享管理模式,那么就能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并提升财务管理的整体效率。下面将对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的共享管理模式进行详细的讨论。一、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共享管理的重要性 (一)降低财务管理成本 随着经济全球化,企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壮大,跨地区和跨国企业显著增加。按照传统方式,企业会在各地的分散组织财务工作。在财务共享模式下,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全球范围的会计核算集中起来处理,不必为每个地区配置财务人员,从而减少人工成本。同时还可以通过财务共享地址的选择,各项成本费用。

(二)规范会计核算

企业财务管理共享管理模式中,能将企业集团范围内的共性业务变得简单化、标准化和流程化,以提高财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能减少会计重复岗位人员,通过建立共享管理模式让人才在财务岗位上充分的发挥出其能力,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使人力资源都能得到有效的利用。这对财务工作的规范化和完善化有着重要的作用,能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

(三)提升财务管理信息的质量

企业财务管理共享模式能有效的将财务管理成果转换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环节,通过财务管理系统将财务管理流程当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巩固,保证不同的环节能良好的进行连接,从而真正的提升财务管理信息的有效性,并保证其可靠性得到提升。

(四)提升企业的决策能力

由于会计核算信息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尤其是在短期决策时,导致企业的领导者很少直接使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而企业的财务管理共享模式中则对企业利用财务信息的决策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效果。一方面财务共享系统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使会计信息反映更及时。另一方面财务共享管理模式能使部分财务人员从繁琐的会计核算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财务信息。

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当中尚存问题

我国当前正处于现代化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所以经济体制并不够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当前的信息化管理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解决。下面就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

(一)信息失真现象

我国很多企业在当前的财务管理和企业发展中,比较重视企业自身的利益提升,经常会出现财务会计核算不准的问题,或者会计报表掩盖企业发展实际状况的情况,导致企业的财务信息失真问题难以避免。财务信息是一个企业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基础保障,财务信息一旦失真则会严重的影响到投资者和企业的利益,进而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健康发展。

(二)信息孤岛现象明显

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在当前我国的企业并没有将内部和外部信息统一进行规划,各个业务部门都有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不能将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之间相联系,导致二者之间的有效信息难以进行传递。因此,要求在财务管理应与其他的业务之间相联系,实现集中式管理。这种信息孤岛的现象严重的影响着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在现代社会中只有与现代化信息手段良好的结合,才能真正的实现信息化办公、现代化管理。

(三)内部监管力度不足

现代企业中一般都有监管机制和财务内部控制,领导者通过对下属结构的审查通常只能针对比较大的事情,因此,并不具备对财务审核各个方面的功能。同时财务人员在企业管理中也同时承担部分内部控制的职能。由于缺少这种统一并完善的监管体系,导致企业需要承担着一定的信息失真风险。

三、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研究

(一)构建固化财务结算流程

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共享管理模式建设对企业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能推动企业更好的实现信息集成化和标准化管理。对此,企业可以建立起总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总部的共享中心建设来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处理。以此来实现会计信息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这对财务内部流程信息控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完善财务组织机构

企业的财务组织结构应该将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分离。将基础的财务会计放到财务共享平台进行处理,借助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基础财务人员。同时许多优秀的财务人员能够从基础的会计业务中解脱出来,补充到财务管理职能模块,以促进财务分析、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税务管理、成本管理等财务核心业务的发展。将财务管理延伸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去。

另外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实行由集团统一调配,在进行财务共享服务的过程中,对集团内部财务组织、业务等信息进行全面并详细的整合,并最终将业务流程和财务核算统一进行。同时应根据不同的业务内容进行不同的处理,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并根据业务来进行定岗。相同的交易事项需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化流程进行核算,每个不同的岗位则需要根据相应的工作标准进行操作。这种方式对会计核算的标准化建设将起到有益的帮助,真正实现财务管理的共享性。

(三)整合财务核算体系

企业的财务共享管理依赖于数据的研究、分析和重建财务管理等不同环节的共享模式。同时,在建立起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核算体系,将企业的财务管理集中在一个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中。这种方式不仅能让企业的各个部门通过共享平台来获取有益的信息资源,同时还能帮助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决策。只有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利用网络来联系在一起,才能更好的将信息资源贯穿于每个流程中,最终真正的实现财务管理模式共享。

(四)重视人员素质提升

企业实施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后,财务人员素质要求将出现两极化。实施共享服务后,基础业务操作变得简化,标准化,某些岗位对财务人员的要求相应降低。财务基础业务简化后,同时也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拓展了企业财务管理向经营管理提升。这就要求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应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也需要懂得相关的法律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才能提供对企业决策有价值的财务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参加企业经营决策,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企业财务共享管理运行和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企业还需要对人员素质加以培养,从全面的角度来提升他们的素质,保证其在日常的工作中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五)加强风险防范

企业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并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同时,应要求企业的工作人员能建立起风险意识,从全面的角度来约束企业资金管理的行为,从而达到避免财务风险的目的。

财务共享管理模式范文2

【关键词】绩效管理;财务共享服模式;平衡计分卡

一、研究背景

财务共享模式的理念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绩效管理还停留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绩效管理思想相对陈旧。中兴通讯于2005年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真正拉开了中国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序幕,在至今的十年当中,已经实施和准备筹建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集团约有八、九十家,企业在集团范围内实现了简化和标准化两个阶段后,共享服务从概念阶段进入实践阶段。

二、我国企业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共享下的绩效管理目标不够明确。在国外,财务共享模式已经产生了30余年,在很多大型跨国集团中得到普遍应用,拥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同时,国外企业在客观生存环境方面是类似的,这使得它们在采用财务共享模式时,可以通过直接学习这些实践经验,使该模式的效益能够较迅速地得到体现。而迄今为止,我国企业的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试行企业如凤毛麟角,且运营时间尚短,故而能够直接应用的实践经验少之又少。这使得我国企业在本身对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理论匮乏和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下,绩效管理目标更加不明确。(2)现有绩效管理指标与财务共享模式不匹配。我国部分企业导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仍沿用原有的传统绩效考评方式对企业集团、各业务单元及中心进行考核。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仅仅停留在结果的考核上,单独地进行相关指标的量化,没有综合反映业务单元以及中心在客户满意程度、产品和服务质量、员工发展、财务绩效等方面的真实情况。(3)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绩效管理信息综合度较低。由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以处理大量重复的数据业务为主,企业针对这些数据进行的绩效管理尤为重要。成熟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通常须具备完善的绩效管理系统,通过日报、月报等定期报告以及实时的数据统计为企业提供完善的绩效数据支持。

三、我国企业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绩效管理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管理者对财务共享模式缺乏专业认知及战略引导。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引入我国之后受到了很大的推崇,中国企业在导入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后,虽然部分企业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只是跟随潮流,而缺乏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理论内容的准确理解和理性思考,以及对考核人员在这方面的全面培训,从而易忽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进行绩效管理的真正意义。(2)完善的财务共享模式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由于我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科学完善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财务共享模式下整个企业及各业务单元、中心的全面绩效管理的研究。因此,企业急需要一个能全面反映其各个业务单元和中心真实情况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3)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绩效管理尚未全面落实。在这些企业中,因为大多考核者一时之间无法适应在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的组织结构变化,对新型管理模式的绩效考核特点不明确,或者在借鉴国外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成功经验过程中,只是盲目的照搬,实施过程脱节。他们仍然遵循传统理解,惯性的认为考核只是人力资源部的事,对考核工作敷衍了事,导致使绩效管理流于形式,考核成果无法有效予以应用,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工作业务处理效率。

四、我国企业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绩效管理的改进建议

(1)制定合理的财务共享模式下的绩效管理目标。制定合理的绩效管理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关键环节,目标明确则有利于企业在内部营造一种突显绩效的企业文化。此外,明确的目标能够引导企业选取更加合理的绩效指标,企业可以通过绩效管理目标在其内部建立一种合理、科学的管理机制,能够将企业的利益与员工的个人利益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绩效管理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可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战略导向原则;②全局化原则;③可驱动原则;④可实现性与挑战性相结合的原则。(2)建立合理的财务共享模式下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绩效考核指标平衡计分卡从四个角度综合衡量企业的绩效,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四个指标:财务指标、客户满意度指标、企业内部流程指标、企业的学习和创新指标,其中后三个指标是从非财务的角度提出的,可以更加全面地考察组织绩效。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指标需要保持平衡,任何一方面的短板都会带来绩效的全面降低。这也是该管理方法强调平衡的重要性所在。(3)建立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绩效管理信息综合平台。财务共享模式下进行绩效管理时,由于部分企业缺乏便于各系统间的协同效用的绩效考核信息整合系统。因此需要一个能够适用于财务共享中心的整合绩效考核信息的平台,通过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以及有针对性的整合设计,将传统会计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再造,建立一个IT平台,将财务共享中心制定的一切财务制度都固化在统一的数据库中,充分发挥多系统在财务共享服务架构下的协同效用,提高绩效考核的信息整合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虎,董皓.财务共享服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陈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绩效管理及评估[J].财务与会计,2008(11)

财务共享管理模式范文3

关键词:财务共享模式 企业集团 财务管理 意义 流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向集团化发展,其下属公司也越来越多。企业内部管理更加复杂,而伴随着交易的复杂和资金流动的加快,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由于各个分公司都设立了相应的财务管理部门,这就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投入以及闲置岗位的增多,虽然财务部门多,但是却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随着企业互联网与工业4.0信息时代的开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许多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集团公司得以兴起和推广。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其在优化组织结构、提升核算流程效率、降低财务核算成本以及为企业创造价值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会对财务管理模式在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旨在为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提供指导。

一、财务共享模式在财务管理中的优势

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集团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规范,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较低,内部控制不到位,造成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混乱,财务数据不真实,甚至出现舞弊现象。工作效率低下,给企业集团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不利于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而财务共享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于解决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优势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降低运作成本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集团的各个分公司均设立了财务管理部门,配备相应的财务管理资源和人员,这一点相较于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来说,企业需要投入的成本更多,包括人员和设备等。此外,财务共享中心的设立通常会选择在薪资水平较低的地点,统一为各个分公司提供服务,人员也会精简,财务管理设备的投入也会明显减少。

(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

由于企业集团缺少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规范,各个分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往往会形成自己一套财务管理规范,汇报到总公司后,财务数据形形,管理和分析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此外,由于总公司对分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监管力度不够,其在准确信和真实性上都有所欠缺,财务管理水平较低。这样不利于企业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和做出决策。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综合素质不高,明显拉低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而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后,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规范,挑选专业水平较高的财务人员,拥有所有子公司的财务数据,在财务共享中心建立的新型组织结构和合理的激励制度,这样能够显著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三)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支持

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以后,能够对整个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管理者通过财务信息来判断企业当前的发展,发现问题并及时作出决策。此外,采用财务共享模式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增加盈利,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实施提供支持资金和管理上的支持。

(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采用财务共享模式,能够降低企业成本,通过财务人员、地点、设备的集中能够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企业盈利。企业的正常运转依靠强大的财务支持,财务的增加能够显著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财务共享中心能够汇集集团全部的财务数据和信息,对财务资金进行统一的支付和核算,能够明显减少财务管理中不规范的行为和现象。并且,财务专业人员集中于财务共享中心,能够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中由于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的财务风险,显著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此外,统一的财务管理流程和制度能够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提高财务信息汇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对策

(一)确立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目标

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一定区域内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集中化,节约运营成本,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财务管理的监督。对于企业集团来说,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是重新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规范合理的会计流程,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企业集团在建立之前需要明确这一目标,有的放矢,思路清晰的实施。

(二)按照流程建立

企业集团首先要建立相应的项目工作小组。然后要对财务共享中心建立的地点进行考察,高层管理者和项目实施人员进行交流,进行实地参观,对当地的商业环境、人力资源、政府政策支持以及城市环境等进行评估,根据企业集团自身的情况对是否适合在此地建立财务共享中心进行评估。之后,对财务共享中心建立的备选地点进行筛选,根据企业自身状况,选择最佳的建立地点。之后进行财务共享中心的迁移,选择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设立关键岗位,精简闲置岗位,购置财务管理设备和资源。

(三)管理思维的创新和改变

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是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其是否能够实施成功最重要的企业管理思想和模式是否能够更新。企业集团的管理层首先应该更新管理思想,在企业内部做好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宣传,形成良好的共享中心建设氛围。企业内部人员要更新财务管理思想,响应领导的响应。打破传统的认识和习惯,按照财务共享中心的专业化、流程化和集约化的标准进行内部组织的构建。大力推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增强计算机技术的培养意识,建立正确的财务理念,使财务管理更加公开、透明和真实。

(四)建立信息技术平台

财务共享中心的顺利实施需要通过建立信息技术平台来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强化企业内部监管,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企业集团通过建立信息技术平台,能够将各个分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对财务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分析。此外,还能够减少财务人员的人工作业,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财务信息的资源共享。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形成报表。通过建立信息技术平台,能够跨越地理距离的障碍,对分公司提供持续、迅速的服务。能够保证总公司的发展战略得到有效落实。

(五)进行人员培训

财务共享中心建立之后对财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分公司不再设立财务管理部门,这就需要财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进行远程交流。此外,财务人员要对共享中心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有一定的了解。这就需要企业集团在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初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财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购买专门的培训教材,由内部组织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六)进行组织架构调整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必须要进行组织构架的调整,重新设立部门和负责人员,为共享中心满足提供准确真实的财务信息建立基础。传统的分权式组织构架无法满足现代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财务共享中心可以通过建立流程职能部门和服务支出部门来分工。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财务共享模式逐渐被运用于很多大规模企业集团。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集团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势必不能够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甚至会减慢公司的发展。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利用新型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显著提高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优化公司资源配置,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大大提高了企业财务核算和支付的效率,大大提高了企业财务核算的统一性、规范性,解决了现代企业规模化发展的财务管控的问题,增加企业盈利。对于企业集团来说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玉爱.财务共享模式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财政与收,2016

财务共享管理模式范文4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 财务报告 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为了更好支撑企业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财务集中管理、共享服务领域展开了探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中处理企业内部分散在不同地域业务单元的会计业务,带来企业组织变革和流程再造。和传统模式相比,作为财务共享服务核心环节之一的财务报告管理对应的管理目标、实施方式都将发生显著变化。

一、财务报告管理目标

确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财务报告管理目标既要考虑外部监管要求,也要考虑企业内部自身发展的需要。从外部来看,《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营决策”。从内部来看,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内在要求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要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流程化、高效率、低成本的共享服务,并为企业创造价值”。

基于以上内外部要求,笔者认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财务报告管理目标可以概括为三方面内容:一是集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中编报财务报告,原业务单位不再设置报表编报人员,降低成本;二是高效,通过建设和优化流程、依托信息系统自动出具财务报告,提高编报效率;三是高质,实施标准化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管理、建立分层分级质量管理机制,提供可靠财务信息。

二、管理体系框架及实施路径

为了保障目标的实现,在管理体系构建上,需要有组织、制度和流程保障,结合企业实际选择适用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一)组织、制度和流程

首先需要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成立财务报告工作小组。同时,由于财务报告涉及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包含了大量的财务信息,还延伸到人员、知识产权、存货、投资等多项业务领域,这些信息往往分布在企业内部业务系统或由基层单位手工管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无法直接获取,需要引入相关人员提供和审核这些业务信息。基于电信企业集约化管理要求以及对财务共享服务职责定位,成立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牵头,跨部门、跨专业业务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工作团队开展相关工作是企业财务报告管理组织方式的最优选择。接下来是工作流程的优化,优化关键在于信息收集,原来基层单位财务部门收集本单位所有信息后层层上报汇总工作流程需要重新设计和调整。根据确定的组织原则,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财务报告信息收集流程调整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直接编制企业内部所有财务核算信息、业务部门从业务系统提取或向基层单位业务部门收集业务信息,完成审核后发送给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信息整合。为了保障工作效果,在确定组织方式、优化工作流程的基础上,还需要配套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团队成员工作范围、主要工作内容及工作职责,明确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和信息反馈方式。

(二)管理工具和方法

一是搭建报表体系、实施分级信息展示及管理。由于财务报告涉及面广、使用范围广,从信息保密和操作方便的角度,在功能实现上需要兼具整体和个性。企业要分析信息来源和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分层级、多维度企业报表体系,根据使用者权限范围,形成个性化展示和操作界面。

二是建设和优化信息系统。基于电信企业信息化管理优势,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很早,在管理核心领域均实现了系统管理,具备良好的系统实施环境。在此基础上,实施集中财务报告,系统方面的主要优化点在于:核算系统、业务管理系统内及系统间信息自动提取、自动整合,报表自动生成;报表信息分层分级展示;审核规则系统固化、实施自动信息审核和差错提示;信息横向、纵向实时挖掘。

三是优化业务信息数据来源和质量。借助企业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计费收入、资产管理、关联交易管理等业务管理系统建设,推动财务报告所需的业务信息集中通过系统管理,满足数据提取的及时性要求,提高效率,同时通过完善系统规则及控制提升业务信息质量。

四是建立分层分级的质量管理机制。根据历年审计、检查及报表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梳理质量关注要点。根据这些要点的类别分解为核算环节关注、报表编制环节审核、专项质量检查三类,辅以不同的质量管理手段,落实管理责任、依托信息化手段进行控制和检查,及时挖掘信息质量问题并督促整改落实。

四、难点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工作习惯改变引发阻力并带来大量沟通成本

成立跨部门工作团队,由业务管理人员负责业务信息提取或收集,将基层单位财务人员从报表编报工作中彻底解放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业务部门人员的工作量及责任,改变了传统工作习惯,推进过程难免遇到阻力,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沟通协调。这时需要得到管理层强力支持,从企业整体业务、流程整合、整体效率提升的角度实施引导,同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加强管理工具的研究运用,优化工作形式,帮助业务部门尽快适应新的角色定位,实现工作协同、保障工作质量。

(二)集中程度提升受制于业务管理集中度

财务核算信息完全集中后,财务报告集中程度提升主要依赖于业务管理集中和业务系统集中。传统模式下,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往往聚焦于业务管理,不会主动考虑其他管理要求,同时扩展业务系统承载信息往往也会加大业务管理难度,面临阻力。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以共赢的理念推动目标的达成,持续关注系统建设情况,保障系统优化实施达到预期目标。

总之,共享服务模式下财务报告管理是一项全新的课题,需要结合公司流程、系统建设情况,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通过这种自发的优化保障财务报告管理目标的达成,推动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财务共享管理模式范文5

关键词:EPC工程项目;供应链;物资采购模式;对策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我国EPC项目物资采购管理却长期存在着运行成本高、标准化程度低、管理效率低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EPC项目管理提升的重要瓶颈。因此,如何借鉴制造业和零售业供应链物资采购管理模式,建立实施基于供应链管理的EPC项目采购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产业链的优势,管理创新,增加了产业的生产最大化,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热议的重要课题。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是协调从供应商开始、到达并经过组织、再到终端消费者的物料流和服务流,从而使增值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同时也包括信息流和资金流。

供应链管理理论引入我国的时间不长,在我国的研究和实践都刚刚兴起。加入WTO 以后,随着全球化的竞争日益激烈,加强对供应链管理理论的研究,引导我国企业通过供应链建立战略联盟,对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迅速迈向国际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必须实施供应链管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增强自身和整体竞争力,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更好的满足顾客需求。

二、EPC工程项目中的供应链物资采购的内涵与特征EPC工程项目供应链物资采购的含义是指根据项目目标的实时需求,在供应链上获取设备、材料、技术、服务等资源的全过程,该过程通常包括采买、检验监督、运输(物流)、合同管理等分过程。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首先,要以项目为主导;材料、设备供应商;设计、施工分包商;监理以及业主之间建立起相关的合作伙伴;其次,形成以项目建设所需的资源管理为主导条件,整合资源与利益的运行机制;最后,以信息的共享为基础平台,实现其相关资金以及物流间的综合管理,实现其项目不同阶段高效并且协同的合作,形成最好的项目管理体系,最终降低整个体系的成本,提高质量,在供应链物资采购机制下,EPC工程项目管理者把自己的需求规律和实时需求信息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根据库存的量来保证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又保持库存最小。其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征。 1、全流程信息共享

在供应链物资采购模式下,EPC供应链中所有的进度、技术、质量、成本、设备、材料等需求信息均可通过信息平台,快捷准确地传送至供应商,供应商亦可及时做出反应,总承包商和供应商之间双方不再是零和关系,而是建立在共赢基础上的、受欢迎的业务合作伙伴,是整个供应链中工程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共同服务于客户,从而使得供应计划、采购(编制采购文件,询价,卖方选择,合同签单)、生产监制与出厂检验、物流运输、现场管理与安装调试和最后的移交收尾等各方面的需求能够得到及时的反映和体现,这样工程满足客户需求的程度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2、订单式采购及库存管理。

通常,EPC项目确认采购之后是典型的订单式生产,必须要经过业主的采购,对产品的用户、承包商、供应商均具有二重性,既是采购者又是发明者,因而其往往采用订单式的JIT供应链采购模式,即以准时生产(JIT生产)为根本管理思想,囊括了与供应商有关的整个采购流程,有效地实施项目的个性化和采购,且从物资的过程就开始对成本进行控制,避免从而避免采购过程中造成铺张浪费的现象,其要求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充分进行信息共享、建立和谐的供需方关系及准确的预测最终产品的各种需求,这正好满足了EPC工程项目中大量复杂非标物资的采购需要。然而,也正是由于EPC项目订单式物资采购的特殊属性,决定了项目总承包商与各供应商的关系经常随项目的变化而变化,供应商的管理比较难控制,供应商管理的流程相对复杂。 3、战略协作关系

在供应链物资采购模式下,EPC供应链各参与者的关系将从一般转为建立起一条链接上下游公司的战略伙伴关系,即消除简单的买卖关系,从而有效地解决一些局面性,不完全性等问题。一方面,要求EPC总承包公司与供应商之间信息共享、风险共担、互惠互利,是以一种信任的合作关系,供需双方相互协作,共享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的流向和趋势信息,然而减少成本,共同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另一方面,则要求EPC项目供应链上的各相关方在标准的业务流程和行为规范下充分整合资源、精密协作、有效沟通、分享信息,共同分担风险和分享收益,进而能及时对用户做出反应,采购与供应的重点在于协调各种计划的执行,集成和整合内、外部各种资源,为实现精益生产(施工)提供保障。

三、加强EPC工程项目供应链物资采购的管理对策 1、建立EPC工程项目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立EPC工程项目标准化信息管理平台,是推动EPC供应链中所有的进度、技术、质量、成本、材料、设备等需求信息充分共享及快速传递的重要手段,其不仅覆盖了从投标、启动、计划、执行、监控、收尾的全过程,能够时时刻刻反映项目在范围、进度、成本、人力、风险等方方面面的细微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而且能够为项目团队和企业及时纠正偏差和管理风险提供了量化的科学依据。通过采用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电子数据交换,实施电子化的供应链管理,对工程项目所涉及的整个供应链进行简化并优化,从而增加供应链上下游采购的透明度和竞争性,使得以总承包商以合理价格采购物资的能力大大提高,商品和服务的采购效率大大提高。 3、加强EPC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

EPC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同制作业和零售业供应链管理相同,同样是一个跨组织、跨行业的管理理念,它涉及许多高新技术,不但需要懂得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信息技术,如实施标识代码、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且还需要既了解供应链上各行业的管理理念、方法、手段,又熟悉与供应链有关的管理技术。实际上,优秀EPC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尤其是熟悉供应链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EPC工程项目行业中是十分稀缺的。因而,一方面应加强EPC工程项目供应链控制体系的建设,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了助力平台,弥补了其能力和经验的不足;另一方面,组成项目控制体系的各种政策、标准、指导、工具和模版等也构成了一个培训平台,可以为企业发展壮大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合格的EPC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人才。 4、建立与完善EPC工程项目供应链采购审批体系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EPC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不但加强内部资源的管理,还转向对外部资源的管理,加强了与供应商在信息沟通、市场应变能力、产品设计、产品质量,交货期等方面的合作,并从一般的短期买卖关系发展成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直至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采购决策变得透明,双方为达成长远的战略性采购供应计划而共同协商,从而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成本损失。因此,可适时建立不同级别的采购审批权限,避免才采购权限过分集中所导致的低效率和高风险,同时有效降低采购工作的复杂性和总体成本。

结束语

总而言之,物资采购管理是EPC工程项目中的重要一环,决定着EPC总承包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赢利水平,因此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先进的科学采购模式予以实现,充分发挥供应链管理的优势,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以取得更好的项目效益。

参考文献

[1]黎娟.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J].中国商贸.2010年

财务共享管理模式范文6

关键词:财务共享;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策略研究

建筑行业是保证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性行业,建筑工程通常规模较大、投入成本较高。《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对建筑企业提出了许多挑战和机遇,为保证建筑工程顺利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应规范管理,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多角度分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等级、资产管理、施工管理等信息,根据国企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优化财务管理流程,严格控制施工成本,以为国企长远战略发展目标服务。建筑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标准要求较高,财务管理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是实现统一、优质的财务服务基础,是提高财务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拓展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任务深度,转型到价值型、决策型财务管理。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实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规范化、智能化,财务工作重心为高价值活动,不断改革财务管理模式,防止企业财务人员不熟悉企业业务,保证国有企业的财务价值创造和内部管控能力,推动财务管理模式的顺利转型。

一、财务共享模式与内部控制的概念

财务共享模式是大型企业管理中较为先进的一种财务管理方式,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对财务共享模式概念的理解存在一些差异,财务共享模式需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是国有企业财务工作的现代化、集中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应整合企业内部的不同信息来源与业务,并进行专业化的集中处理,统一财务数据分析与处理的企业标准,综合利用企业资源,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严格控制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成本,对国有企业的子公司也应加强财务管控力度。因此,财务共享模式不同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更专业化、标准化,工作效率更高,企业管理成本更低。但财务共享模式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策略和财会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财务共享模式的数据信息化处理比较复杂,对企业管理水平是一种挑战,对财会工作人员处理大量数据的准确性要求更加严格。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是国企领导层、各管理部门及财会工作人员根据企业制定的财务共享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内部实施各种财务制约、内部经营活动管理等。内部控制关系到所有的企业工作人员,对每位员工明确分配岗位职责,将国有企业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管理。内部控制在保证国企正常运行的基础上,还有效提升了国企的经营效率,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企业获得的各项资源,同时国企内部可实现各部门可以相互制约、协同发展。高效的内部控制策略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为企业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1]。

二、财务共享模式分类

(一)传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以往大型企业实现财务共享管理的惯用方法是将原有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组织到一个固定地点,建立传统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该方法的应用要求企业内部不同地点的所有财务人员集中在一个地点工作,通常需要在选择一个投入较低且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地点开展财务工作。同时,为满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条件,有效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国有企业应定期完善和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国有企业应构建并实施统一的财务管理系统,代替传统并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尽量降低国有企业的用人成本、固定资产投入以及信息系统管理成本。国有企业采用这种模式将企业内部原来负责会计业务的工作人员成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国有企业的重要部分,但其自相当有限,其运营成本通常是平均分配在每个使用其服务的企业部门。

(二)新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新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在国有企业内部组织重大的结构调整,其构建需要选择全新的地点、信息系统以及财务管理流程,更需要组织新的工作人员。新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独立运作离不开这些全新的构建因素,但是整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因素是全新的,其运营成本高和筹建速度慢也是显而易见的缺点,其独立性决定了无法及时有效地响应整个国有企业复杂的财务共享需求。

(三)虚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虚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利用信息技术有效连接不同地理位置的财会工作人员,虽然采用这种模式不需要集中财会工作人员在一个统一的地点工作,但是虚拟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不足是缺少面对面地有效沟通,增加了企业不同地域工作人员的合作难度。一些国有企业组织依托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企业内部管理设施,构建的虚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往往并不能满足国有企业的管理需求。但是,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为了解决人员和地域限制,实现财务共享服务,虚拟共享服务中心是一种有效的财务共享服务解决方案。

三、财务共享模式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通过监控企业业务流程,实现财务共享模式的标准化、规范化运行,应明确企业内部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的职责,同时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关联,有效提高企业内部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财务共享模式有利于国有企业优化组织结构,控制企业管理成本,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但财务共享模式在保证国有企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信息处理的难度,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一)财务共享模式要求提升内部控制水平

财务共享模式与传统财务管理方法相比,国企应用财务共享模式对其内部控制质量要求更高。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财务信息管理通常是由下向上逐级向上传递,每一级都会认真审核财务数据信息,有效保证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但是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国有企业的财务信息都集中在财务共享中心,统一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共享中心工作的复杂性,进而降低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因此,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保证财会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是保证国企财务安全的有效措施。

(二)财务共享模式要求不断完善信息系统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提升了国有企业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依赖,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财务数据处理的速度,更有效控制了国企财务管理的投入成本。但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难免存在一些网络病毒、黑客等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财务数据信息的安全性,甚至造成企业重大的财产损失。因此,国有企业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不断完善信息系统,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对内部控制效果非常重要。

(三)财务共享模式强调内控的监督作用

由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财务数据信息传递层级较少,每级审核速度相对较快,因此,传统财务管理模式风险相对较小。但是财务共享模式下,国有企业的所有财务信息都集中在财务共享中心,在财务数据信息集中处理的过程中,其信息传递层级较多,信息审核速度相对滞后,增加了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共享模式下需要不断加强国企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严格监督财务信息管理涉及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以保证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国有企业经济安全。

(四)财务共享模式对内部控制基本要素的要求

影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沟通以及监督检查五个方面:①内部环境因素影响和制约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是国企内部控制的实施基础,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国有企业应要求全体员工,尤其是财务共享中心的财会工作人员,不断加强内部控制意识。②风险评估要求国有企业及时准确地识别影响其战略和经营管理目标的各种因素,并科学分析、做出应对策略,是国企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财务共享模式要求国有企业不断优化业务流程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但是业务流程的改变会提高财务风险,国有企业需要重新评估各个风险点。③控制措施是根据国有企业重新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不同风险特点采取有效策略确保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是国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法。控制措施应结合实际经营活动和管理流程要求制定,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效率更高。④信息沟通要求及时收集财务数据信息,财务数据信息的传递过程应打破层级限制,构建信息处理机制与企业沟通机制,实现快速高效地传递信息和审核信息。⑤监督检查是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将企业内部控制融入在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监督检查是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完善,在企业内部进行健全、合理性地监督检查,并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实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监督检查需要国有企业构建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持续地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全过程,监督检查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提交详细的检查报告和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等。最后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合理评估,保证国有企业正常运行,避免各类财务风险,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对国有企业发展要求。财务共享模式在国有企业的应用,需要明确各部门职责,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优化内部控制因素对改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3]。

四、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国企内部控制策略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标准性和规范性

由于财务共享模式的不断推广应用,国有企业逐渐认识到了采用该模式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优势,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应用财务共享模式要求国有企业改变传统财务管理理念,构建全新的财务管理机制,并相应的对内部控制做出相应的改革和优化,充分发挥财务共享模式的优势和对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根据财务共享模式对内部控制的要求,国有企业应建立新型的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保证制度的标准性与规范性,并将其实施、评估作为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模式的基础。标准、规范的财务管理机制不仅提高了财会工作人员和全体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同时提升了财务管理工作和业务部门工作的规范性。财务共享模式对于优化企业内控管理,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在保证财务管理机制的规范性与标准性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其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工作,在国企内部控制中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机制的积极作用[4]。

(二)提高国有企业信息技术系统安全性

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需要不断优化企业信息技术系统,避免信息技术隐患导致的企业财务风险。财务共享模式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相比,财务共享模式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更强,但是信息技术无法避免一些安全隐患,给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带来各种不确定性的风险点。国有企业在财务共享模式下,需要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系统,加强防火墙建设,降低网络病毒、黑客等对信息安全的影响,保证财会数据安全,减少信息技术隐患导致财务损失。财务共享模式的财务部门职能的改变,减少了人工操作,利用信息技术和财务软件代替传统财务管理中的人工操作。财务工作人员在全新的模式下,其财务工作内容主要是财务数据信息的分析与处理,为国有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决策提供财务数据参考与保障。财务共享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会工作人员工作量,利用信息技术转化财务数据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不仅有利于控制财务风险点,更保证了国有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5]。

(三)强化国有企业财会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财务共享模式是现代化企业普遍应用的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模式要求财会工作人员应不断强化专业技能,企业定期组织相关技术培训和复核工作,加强对其专业技术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能力,以保障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国有企业财会工作人员良好的综合素养和专业的工作技能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基础,是国有企业财务开展共享模式的前提。另外,减少财务数据信息的审核层级是保证财务共享模式应用效果的基础,工作流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导致财务报告出现错误,造成国有企业财务损失,因此,保证财务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对内部控制十分重要。

结语

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剧了企业市场竞争,财务共享模式由于在企业发展和管理中应用优势,得到了我国企业普遍地关注与重视。新型的财务共享模式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影响巨大,提高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标准性和规范性,提高国有企业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性,强化国有企业财会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而实现了内部控制力度的强化,充分应用了财务共享模式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进而提高国有企业的行业竞争力,保证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建超.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8(13):153–154.

[2]郭海兰.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2018(15):177–179.

[3]王小明.建筑企业成本管控研究[J].商讯,2021(29):92–94.

[4]沈建波.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部控制探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1(1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