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教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美术;教学:设想
这几年来,我一直从事中等美术教学,上素描和色彩课时,往往被一种现象困扰着: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连素描色彩最基本的东西没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觉得是美术教材中欠缺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基础方法。我们知道,艺术是能“教”的,而技术是可教会的。但是,我们的课本很少谈到技法问题,因而上课老师也不能很好地把这些技法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在美术领域里向前走,都是过而忘之。
我毕业实习前,老师给我们放一组幻灯片,感触很深的是:片中有一组上课时的学生习作,约十几张。第一张是副非常写实的水粉风景,然后逐渐过渡到色彩和形的分离,到最后一张已经面目全非,成为其它的系列作业。从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其教学的科学性,他们通过一系列精心安排的教材,把笼统的、复杂的、虚的艺术问题分解为一连串较简单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课程,每个单元都有具体明确的目的要求,学生在学校学完这些课程以后,能较好地掌握习作的基本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没有明确地把素描这门复杂的课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单元,把构成素描的各种因素单抽出来,并设计相应的作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教师和学生能逐一解决。我们现在的素描教学,虽然也是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的,但课程基本上是按所画对象的简与繁、易与难进行设置。
当然,现在有不少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教学中采用了分解难题的办法。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无论是一年级还是二年级,学生都是在教室里照着书画,让学生照着画时去“悟”。Www.133229.COm悟性高的学生,遇到了好老师,可能也没有能掌握最基本的要领。再不就是只讲哪儿长、哪儿短、哪儿亮、哪儿暗,弄得学生不知所措。从一开始就用全因素的标准要求学生,而没让他们象学徒那样从每一具基本的技法性问题入手,从每一个最简单的要求做起。
有一句老话“先学会走,再学跑”。但我们的教材教学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永远只会“走”,只会跟着老师画,被动临摹;而学生又性急,一开始就想“跑”。我们的教学技法,应该让学生“走”的时候想到“跑”,为了“跑”得更快而学会一步一步的“走”。要目的明确,分阶段逐步达到。
另外,在绘画色彩教学教材的相当范围内,还继续着师傅带徒弟的作风。这有好的一面,就是说老师的风范及对艺术探索之精神会无形中传给学生。也有不好的一面,由于教师的知识量及艺术趣味的限度,容易使学生思路狭隘,不利于学生发展。
所以,我们的色彩教学,应该怎样教,才能更有利于教学,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为他们走向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的确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我在多年教学工作中,时常反思以往的学习,并认真学习了当今色彩教学的动向,待静下来后,却感到一片茫然。现在的教学与几年前的老师教学相比,并没有什么变化。当然,我认为并非变就好,不变就不好。只是觉得,目前,在中师色彩教材中存在随意谈谈形象、明暗、冷暖等,仅从词义上简单讲讲,却不去研究色彩自身的客观规律的现象。而在我国艺术蓬勃发展,众多思潮循环往复的今天,就更难得有谁系统谈谈色彩规律及教学问题了。
省师范科成立了美术课改中心组,以写实或抽象等面貌特点相互区别,但是不管做什么,在对色彩的认识与处理原则上,却都是有共同规律的。而我们是不是引导学生去研究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现在,一些教师对学生色彩教学做了一些改革,比如,上学生参与课题布置,专门学习色彩构成等等,但这还远不能令人满意。因为构成规律是从规律当中提出的规律,普遍性过强,个性不足,未免有些远离自然,略有生硬之感。如果放任学生自己安排课题,只重个性,又觉得有些草率。参与本身虽然可以刺激学生作画的主动性,但学生仅仅是画了一张自己认为有趣的画,并没有在课题中发现,理解和系统地解决什么。这又过于自由,失去了教学的严谨性。
我们不能仅仅把学生培养成照虎画虎,照猫画猫,或是东抹西抹,似乎就是前卫,别的什么也不学不管的人。这对学生是不负责任的,只会助长学生的惰性,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对各种风格与表现方法的探求精神。我想,如果让学生的才华得到真正的自由发展,真正地把他们的创造力激发出来,就必须引导他们走一条科学、严谨的治学之路。为今后走上美术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暂时抛开学校教学不谈,回顾一下以往的大师们没有哪一个不是认真研究自然,从自然中发现规律,并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充分体现的。文艺复兴盛期时大师达,芬奇就是认真研究了15世纪大师的色彩与构图之后,一改以往的线性透视中所追求的用平面来排列,而用以中心点出发的透视方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焦点透视法。在色彩上也改变了以往平板、单纯的色相对比,而把明暗对比的全部色域引入他的作品中。如在《岩洞圣母》与《施洗者约翰》等作品中,都是从明暗处理的角度抑制了色彩的对比效果,突出了明暗效果,从而扩展了明度领域。这个巧妙变异的技巧,成了今天的明暗对比法。由此可见,历代的大师没有哪一个不认真研究前辈大师及艺术规律的。正是由于他们的苦心经营,人类的文化艺术史才有了今天的背景,给艺术研究与发展创造了各种可能性。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加以研究,加以继承与发展的东西。
色彩教育,应该从学习那天起,就让受教育者认识艺术规律及自然规律,并在科学、系统的指导下,对色彩学的系列问题进行认真练习。教师的责任则是系统、明晰地引导学生研究训练这些课题。从而使他们通过对色彩的学习,领悟色彩艺术的真谛。可是在中师的色彩教材中,欠缺系统的理论,教师多凭自身的经验(有的是不合格的经验)来教学,因此,教学的效果并不那么理想。
色彩教学,应该着重训练色彩自身的艺术规律,把色彩系列对比及美学理论等课题逐个加以解决,在色彩对比的课题中,我们是否可以从色相对比与绘画的角度开始研究呢?
也许,我们可以从色相的明度上开始学习。色相在改变了明度之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力?是否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性质?黑白在色相对比中的意义是什么?黑白是否能改变色彩的明度?它们在色彩构图中有什么特殊地位?类似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在教室中,经过大量的色彩训练与分析之后才能解决。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过分提示学生注重形状、画线、填色,很少研究色域及每块色彩的特色及力度,这对学生是十分有害的。
描写教学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说英语,课堂朗读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 其中“说”的作用在交际上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英语成绩不好而影响学习成绩。在英语课堂上表现得消极,不愿开口说英语,影响进行正常的课堂活动。如果不想办法改变这种状态,英语课堂教学就成了“一言堂”,枯燥乏味,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一、“听”与“说”相结合的训练使学生能开口说英语。
(1) 培养“说”的能力。从听入手, 先听后说。英语课上教师要全英语授课,更要示范性的多说英语。还可以利用中午学生活动时间10-15分中,播放适合初中学生听的英语,也可以在班会课让学生观看全英文的电影。但让学生“听”之前, 教师一定要对较难的听力摘要内容。学生在广泛听的基础上, 在语言的接触中吸取大量积极而有用的词汇。通过这种长久“听”“说”结合的强化训练, 使学生能开口说英语。
(2)重视朗诵和背诵。朗读和背诵使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有效途径。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在脑子里储存大量有用的词汇、短语、习惯用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地理知识等。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语语感。语感一旦形成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好多句子就会脱口而出,头表达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二、立足课堂训练强化学生开口说英语。
(1)“值日报告”和“师生会话”来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每节英语课教师利用几分钟时间要求学生用英语演讲、对话或用英语讲小故事,甚至是唱英语歌曲,形式通常是由学生自己决定,时间通常为3-5分钟。 这种“值日报告”可以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然后对于“值日报告”中所涉及的见闻,谈论的人物,爱好、景色等进行师生会话,一般先安排英语口语较好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做个榜样。对于稍差的学生,教师要有意识地降低会话的难度,消除学生畏难情绪,让每个学生在课堂能展现自己,有所收获。
(2)组织口头练习为主的课堂活动加强学生开口说英语。例如,在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新目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How do you make abanana milk shake ?”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在屏幕上出现各种水果。先请一名英语学习较弱的学生说出水果的英文名称,其他学生听写所提到的英语单词。然后,请英语学习较好的学生分别用课文中学过的单词联词成句。最后,请英语成绩好的学生看图复述这种食物的制做步骤。通过这种层层深入的训练,因人而宜,循序渐进地提高要求,调动了全体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
(3)模仿和复述课文中的部分段落也是训练学生开口说英语的重要形式。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新目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有个关于人物外貌,兴趣等特征的描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模仿这一段来描述身边所熟悉的喜欢的家人或朋友。初中的学生对这种训练很感兴趣,乐于开口用英语来表达。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用不同的人称、时态来复述所学的内容。老师可以按着故事的情节为线索,把重点词、句写在黑板上,或以时间顺序引导学生复述。教师也可以用简笔画,边画边引导学生复述课文,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开口说英语的能力。
三、倡建有效地课外活动使学生乐于开口说英语。开展一些说英语的课外活动。比如,定期召开英语演讲会,关键词,如何过渡和如何结尾等。其他的学生要准备演讲稿。在这准备过程中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学生相互帮助,团结协作,让每个学生都进入自己的角色,有声有色地完成整个活动。学生们寓语言训练于愉乐之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开口说英语的能力也得到锻炼。
培养学生说英语, 语言环境也非常重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可以布置一个充满英语的环境。可以每周出英语黑板报,教室墙上可以贴英语标语、英文地图,教室书架上可以准备英语报纸、英语杂志、英语阅读等等,可以让学生随处见到英语,随时翻阅英语书籍。学期开始让每个学生取一个英文名字,英语课上, 教师叫英文名字,同学之间也互相叫英文名字, 这些都能创设一种浓浓的英语氛围, 使学生渴望用英语交谈。总之,一名英语教师,就如同交响乐队的指挥家,组织学生进行大量丰富多彩的训练, 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习惯。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市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程玉根的“新课程下的英语朗读教学策略初探”《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2期
3.程晓堂《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描写教学论文范文3
只是在回单位后,一些已熄灯的夜里,偶而泪水会滑过鼻梁与另一只眼里的汇合,迅速地流进枕头。是的,这些年我是不善哭的。这种时候,也只是咬紧牙齿,止住喉中那粗浊的哽咽而已。同我一起在农村长大的,我的有点笨拙的妹妹在四月款冬花已弥漫山梁时,在农村的家中自杀了。当我推开大门无神地走到庭院时,那些生活得并不富足的、看着我们长大的邻居,有一个走上来,拥着我的肩,失声地哭了起来。确切地说,我不能十分明白自己当时的感觉,好像是异常地镇静。父亲在缝纫机盖上拾掇妹妹先前的照片,突然声泪俱下,一只手盲目地向脸庞摸去,脊背慢慢地向前伛了下去,我过去扶住了他……
之后,曾有较长的时期,我变得懒散、索漠。时不时陷入无望的哀伤中,也厌烦了爱思索的习惯。周日阳光明媚的早晨,就耗尽了全力地踩着单车穿梭于草地、油菜田纵横的郊外的路上。速度让我有一种逃离感,但被逃离的对象却又是模糊的。张大鼻孔深深地呼吸,放眼映在天际线的远山的轮廓、色彩。到了连附近那所大学的青年男女也不来走动的荒地,便在路基下的草丛上坐下,久久地呆望某一处。原野上,忽起忽落觅食的雀群若无其事地聒噪着。午后,起风时,就往回骑。上班时,我开始拼命地工作,连领导也稍稍惊讶于我的“突变”,竟颇不自然地说出了些和蔼的话,这个城镇的冬天是分外的寒冷,十月开始下雪,到十二月我的居室还没生火炉。不知怎的,就是想让自己这样承受。
我真的不知道妹妹作出决定的一瞬,是否想到了我。但我知道,妹妹肯定觉得我是不爱她的。这才是我悲哀深处几乎要使人窒息的怅然!儿时,别的小孩欺侮她时,我会袖手旁观,觉得有这样一个愚蠢的妹妹,实在是一个耻辱。上小学了,她功课很差,我无情地嘲讽她、有时甚至打起她来,她只是放声哭着……
今天,我确切地知道了,那哭声,在我的记忆中将永不可能被抹去了。那是我粗心对待生命的后果,是不可见的力给我的不可见的罚。现在,我要背负着这惩罚,向你们说――虽然毫无意义、简直厚颜地向你们说――我爱她。童年驻扎在心里的魔鬼早已逃逸,留给我的是无尽的忏悔。
很多人,也许都觉得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是热爱生活的。然而生命中另一巨大的事实却是――穿行于纷繁的人世,许多能培育我们心田的物质会被流水无情地带走。时光是生命褪色的外在因素,人与人之间的漠视、阴冷却从内在更严重地剥夺了生命该有的色泽。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电影《人证》主题歌唱到“妈妈,那顶草帽,它在何方,你可知道?”旅途上我们失落了的,又岂止是那一顶麦秸草帽?在无穷尽的流逝里喘息的生命,心里的土壤如何才能不被流逝冲走?抓紧时日去爱吧!去温暖那些还在你身边跳动着的心,让他们明明白白地看见你的爱。从形形的“我”的面具后面跳出来时,阳光就会照到你的脸。
一颗诚实的心,道出了自己真实的体验,不为触动你们的哀情,更想唤醒你们心中别的一些东西呢。
简 评
说是体验,不如说是一种忏悔、一种感悟,真情熔铸于笔端,让人动情、也让人思索:我们每个人应如何珍惜亲情、珍惜生命?悲剧一旦发生,情感往往就特别动人。作者巧妙地回避悲剧事件的过程,只写自己感情的波澜,这感情的表达又是借生活细节、行动描写、景物描写来完成的,这种以实写虚的表现手法,使全文显得具体可感,使人产生共鸣。不足之处,有些语言不够规范。
(王立根)
描写教学论文范文4
1. 将学生习作根据中考分值给出成绩; 2. 在应该修改的地方划线并标注序号;
3. 根据所标序号进行修改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4. 给学生习作点评;
5. 请点评名师提供简历一份,包括:学校、职务、 职称、荣誉、教研教学成果、照片一张。
投稿邮箱: 或
来稿请寄: 430079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学生英语》 杂志社 收
本 期 点 评 名 师
于莹,199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学高级教师,梁山县优秀教师,市级优质课一等奖,一直担任初中英语的教学工作,连续多年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2012年12月在山东省英语竞赛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先后在《中学生英语》、《山东教育导报》、《现代中学生》、《初中生英语学习》、《英语辅导报》、《英语周报》、《学生导报》、《新课堂》等国家级、省级报刊上发表教学论文三十多篇。
The Girl with a Broom
It was a sunny day. On my way to① home, I walked and sang happily. At the corner of a street I saw a girl of my age standing in front of me with a broom in her hands. I wondered what was she② doing. Then she started sweeping the road. I couldn’t help looking at her up and down. She had long black hair and big eyes. My eyes were following her movements when she noticed me. Both of us smiled.
“Be careful!” she shouted. I turned around to see a truck coming towards me. How dangerous!It was she who helped me escape the danger. The truck roared past. “Thank you,” I said to her. With a smile on her face, she walked away with her broom.
I told my father the whole story. He said he knew the girl. She is one of his students. Her father is a street cleaner. Her mother is ill in bed. She has to help her father at③ his work every morning. After school she hurries home to help her parents make the bed, cook meals, clean the rooms and wash clothes. Then she starts studying.
I was deeply touching④ by her story. “I will learn from her,” I said. My father smiled and said, “My dear daughter, you have grown up.” Since that day, I have worked hard. Whenever I meet any difficulties, I think of the girl with a broom.
山东省梁山县杨营中学八年级 石秀玲
1. 优点:
文章写得真挚感人,描写了一位勤劳懂事的小女孩,虽家境贫寒,却从小就帮父母分担了家庭的重担,并且学习刻苦。作者从她身上学到了许多,受到鼓舞去克服困难,升华了文章的感染力。
2. 需要修改的地方:
① 去掉to,home是副词,前面不加介词to;
② was放she的后面,宾语从句用陈述句语序;
③ at改为with,help... with... 意为“在……帮助某人”;
④ touching改为touched,touched表示“受到感动的”,touching表示“令人感动的”。
描写教学论文范文5
夏花多半是喜阳的,因此不可能蜗居于狭室。踏遍青山,缠萦小溪,站满花台,高山洼地、平原焦土都是它们的乐园。它们无处不在,它们无一不在骄傲地担当着“光之子”这个荣耀的角色。
但夏花无疑又是谦逊的。它以最原始的方式迎接神圣的洗礼,以赤诚之心,将肉体完全暴露在烈日之下烘烤。火似的灼肤,焰似的噬魂,它陷于炼狱之中受着种种酷刑却没有叫嚷怒骂哪怕是一声!它是多么勇敢啊!它只是守在自个儿的天堂里温柔地笑着,它的笑有如冬日的炭火,给人以温暖;它的笑,又似一掬清泉,潺潺流入人的五脏六腑,精心呵护那迷途羔羊孱弱的生命之线;它的笑虽非芳华绝代,却也胜过蒙娜丽莎的世界之笑何止千倍万倍!
它是多么勇敢啊!它头顶骄阳,脚踏炎土,甚至一半以上的身体都终生禁锢在焦土以下,耳边还时时聒噪着蝉虫夹怒夹怨的,可它依然能从容不迫,笑得灿烂夺目。
它那纯净的笑靥,怕是连忧郁苦闷的人儿见了也要自惭形秽,也会立即寻一种明朗的心境,快乐地、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成长的磨炼中去!
我坐在同样焦噪的小屋里,望着自由蓝天下,鲜嫩花叶上四处飘荡,随处游走的清澈阳光望得出神。此时愈发地爱慕起夏花来,听到窗外小鸟儿清脆的啼叫和不远处传来的粗犷的车声,又自觉是那躲在叶后无事乱聒噪的病蝉,没有力量,没有灵魂――几乎可算一无是处了。下意识的,对夏花那种种高尚品德更是敬仰到不能自已。
我是如此地饥渴着夏花的生活啊,那火热的青春,那一幅幅美妙的韶光,那苦中作乐,越苦越乐――不!噢!不!那种种的考验对于夏花来说能算灾苦么?只不过是成长所必需的外部条件罢了!
如是,我愿和夏花一般,从容地笑着细细装点这个美丽又遗憾的世界。我不仅要在盛夏,更管他春寒秋瑟,什么酷冬皓雪,我都要屹立在每一座山头,每一个巅峰绚烂绽放,以生命为力量,燃烧出一个又一个耀眼的瞬间!
(指导教师易继庄)
【细细品味】
开篇即直入主题,表明对夏花的喜爱,使读者顿生一探究竟的阅读兴趣。
对夏花个性特点概括之准确源于小作者生活中的认真观察。
不能从多角度表现事物是中学生在作文中较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本文的小作者却能从“谦逊、勇敢、温柔、奉献”等角度来解读夏花,赋予它以人的品性,使夏花的形象立时饱满起来,实属不易。
点出了夏花存在的社会意义。
作者的认识不断提升,文章的主旨也不断升华。
【点 评】本文作者独辟蹊径,选择人们不太留意的夏花作为情感抒写的对象,在选材上先胜一筹。在构思上,本文仿著名散文家杨朔的代表作《荔枝蜜》,把作者这个“我”融入了描写的对象,融入了“反思升华”的过程。此外本文语言的表现力强,多用短句,排比句,易于抓住读者的情愫,激起共鸣。
(李雪松)
描写教学论文范文6
——《运用信息技术(云平台)开展作文教学研究》阶段性小结
内容摘要:开展本课题研究八月之余,在县教研室廖老师的引领指导之下,经过全体课题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从曾经的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到如今的成效初见,硕果累累。内心是欢欣和笃定的!现对前阶段的研究背景,研究过程,研究成果以及今后的发展做如下小结与安排。
关键词:信息技术作文教学 研究过程研究成果
一、研究背景
在信息技术铺天盖地,互联网多媒体技术无孔不入的今天,在网络快餐代替传统阅读的如今,在号称读图时代的当前,我们的孩子少了很多静心,耐心的阅读时间,少了很多的生活体验,忽视了细心的观察,没有了思想和心灵的对话。导致在日常作文中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无具体内容,无真挚情感,更无创意与个性的表达!写出的文章要么无病,要么空洞无物,干瘪无味,言不达意。老师们更是无所适从,尽是无奈。如何利用孩子们对网络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作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为学生爱上作文,写好作文找到出路,成为我们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多媒体在教学中合理有效的运用,既能弥补常规作文教学的枯燥乏味,让作文课堂有声有色有形,异彩纷呈。又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信息技术获得素材,学习经典,观察有序到位,触发灵感,学会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有效并高效的解决具体问题。
二、研究过程
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下,在课题带头人的组织下,分阶段制定并落实了目标,明确了研究方法,倡导多样化的形式,务实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各个课题成员依据自身的经验,结合遇到的困难,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探讨--摸索--实践--总结。虽然紧张忙碌,辛苦有加,在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中,努力中,迷茫与喜悦并存,汗水和希望共在,斗志与挫折较高下。我们欣喜于迈出的第一步,惊讶于我们在短短几个月中所取得的成绩。有效的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1.利用多媒体云平台进行阅读和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没有阅读这块基石,没有积累这部梯子,再有素材,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为了夯实阅读这块基石,教师利用网络多媒体,有的放矢分门别类的整理一些经典篇目,文化套餐,(如写景,细节描写,场景描写,经典名篇)并通过云平台进行共享,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每周利用两到三课时,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求做好笔记,把自己认为精彩又可学习借鉴的词句段进行摘抄,谈收获,做小结。这样集中有效,大大提高了效率。
2.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察景物,看社会百态,知新闻大事,让学生不用走出校园,就能欣赏美景,洞察社会,晓热点,知发展。不至于两耳不闻窗外事,写出的文章才有时代感,才能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与时俱进。
3.上好作文研讨课,争当教研排头兵。教材是最好的载体和范本,每位课题成员认真解读课本,做好单元小结,上好本单元的作文研讨课,精心构思,认真准备,细细打磨,深入研究,总结方法,争取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运用多媒体让单元课文的精彩之处,写作要点归纳展示出来,让学生得到启发,把例文中的可取之处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让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得。
4.开展作文竞赛,以“媒”相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把精彩优秀的文章传到校园网站,让学生互相传阅,并对优秀者予以表彰。
5.认真总结,把迷茫与问题进行探讨,把经验写成文章,把每次活动的方法,流程,反思,写成了案例,论文,促使老师不断思考,不断改进,不断总结。
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让老师不固步自封,走出去,多看,多学,多思,多用。我们还利用云平台,多媒体,各种载体,让老师们观摩优课,学习先进的理论和可操作的方法,并和大家一起共享资源,鼓励老师们积极上传资料,与外面的世界接轨,不让我们的课题研究成为一潭死水。
三、研究成果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在课题研究的促进之下,老师们加强了新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在教学中主动想办法,认真思考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找出路,大胆创新与突破。和同事们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相互研讨,真正在作文教学中动起来了。探索出了一套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明晰了作文教学的方向,为新时代作文教学开辟了一条可行之路。
短短数月,撰写了教学论文十余篇,篇篇都是经验之谈,操作性强。作文研讨课十多节,其中部分老师研讨课在各级获得了各类奖励。
举办了两次作文竞赛,学生的作文,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体现,有文采的飞扬,成绩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