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差异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差异教学论文范文1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和学校赖以存在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都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在一个班级中,教师所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学生,由于学生的遗传因素、学校教育、家庭生活、社会环境以及主体努力程度的不同,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正如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置同样的作业,势必会造成“优生做完无事做,差生忙着抄作业”的不良现象,布置作业的初衷也将无法达到。因此,在布置作业时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体现作业的差异性。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的方法:首先,根据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按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高低,分层次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学生今后的学习变化及时调整,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每节课教学完成后,根据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六、结束语
虽然,在实施差异教学的过程中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一旦我们克服了困难,顺利地实施了差异教学,那么它的效果是明显的,也会让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够得到最优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共同努力,为差异教学的顺利实施添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史爱荣,孙宏碧.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沈致隆[译].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差异教学论文范文2
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在学习动机上,不同性格、基础水平以及思维能力的学生表现出的学习动机也很不一样.基础好的学生往往有着更为强烈的获取新知的欲望,这类学生对于物理学习抱有更多的热情.基础水平一般且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习动机上往往十分低下,不仅不喜欢物理学习,有时候对于物理学习甚至会存在畏惧心理.个体差异教学策略需要化解的就是这个问题.教师要透过有效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要透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到物理课程的学习乐趣,感受到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可以获取的成就感.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教师可以从教学导入着手,借助生活化的实例来实现新知导入.这样的模式,不仅大部分学生都易于接受,也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为后续的知识教学形成良好铺垫.此外,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亲和力,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和综合知识,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用幽默的教学语言,丰富的学识吸引学生,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学习动机的激发,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这门课程的学习乐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无论是哪个层面的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这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式.对于能力强且知识体系扎实的学生而言,自主学习能力的具备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展开对于一些复杂且综合性更强的问题的研习探究,能够深化他们对于相关知识的领会.对于知识能力一般的学生而言,自主学习的过程,能够帮助他们查漏补缺,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中的漏洞,夯实自己的基础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无论是对于哪部分学生而言,自主学习能力的具备都很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是最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与独立实验前,教师要保障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与实验基础,要加强学生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要指导学生识别仪器的规格和性能.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非常重要,这也是自主学习的支撑所在,不少物理实验可能都会应用到生活中各个方面,小到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电器电路的安装.物理实验是一个操作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进来,教师可以以分组实验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分组实验中,学生之间可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不仅可以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做到在实验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实验,如在学习了量筒、天平等器材后,学生可做小实验自制天平、量筒等,这些都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直观体现.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想要深化物理教学中个体差异教学,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要鼓励学生的交流互动,这不仅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到课堂中来的机会,也有利于学生思维上的交流与相互激发.在好的教学环境下应当充分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促进每个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进而实现个体差异教学的教学理念.好的教学环境体现在很多方面,让知识呈现更为直观便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有许多重要的定律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这些都需要实验来证明,如能量守恒、二力平衡等.这些定理都需要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自证明.由于学生学到的知识还很有限,对得出的结论不可能一听就懂,亲自实验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规律、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千万不要不做实验或很少做实验.教师在演示实验的同时,能够把相应的物理现象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确信实验的真实性和定律的科学性.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来对于这些知识加以验证.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下,才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进而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语
差异教学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大课教学;教学方法;课堂参与;问卷调查
1前言
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多种要素,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教什么,一个是怎样教,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它直接体现教与学的关系及教学活动方式,反映教育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教学方法不仅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而月教学方法本身也具有教育性。因此,要有效地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就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方法。大课讲授是最传统、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
在高等医学院校里,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医学理论课的教学。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一位教师可以同时向几十、上百、甚至更多的学生传授知识。可见,大课这种课堂教学方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向较多的学生系统地传授大量知识。但该方法其明显的缺点是学生学习被动;教师也很容易“满堂灌”,以“填鸭”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相当长的时间以来,国内外教育界对大课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改革,以充分发挥其优点,克服其缺点。为了解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对目前大课教学的认识和主动参与大课教学的积极性,探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就大学生对大课教学的认识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在医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分析。
2对象与方法
2.1调查对象
本文被调查对象为四月}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发出调查问卷415份,收回有效调查表404,回收率为97.3%。在404份有效调查问卷中,106份来自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占26.3%;108份来自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占26.7%;119份来自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占29.5%;29份来自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占7.2%;42份来自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占10.4%.
2.2调查问卷
为了解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对大课教学的认识和主动参与大课教学的积极性,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该调查问卷包括7个问题,它们分别是:1)理论课的教学应该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只需在台下专心听,并认真作好笔记;2)我很希望在理论课堂上有与老师和同学就学习内容进行交流的机会;3)我很喜欢主动回答老师在理论课堂上向同学提出的问题;4)我希望老师在理论课堂上向同学提问,但不喜欢主动回答提问;5)我不喜欢主动回答老师向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但被点名回答时,我还是乐意回答;6)我不喜欢主动回答老师向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不喜欢被点名回答;7)我很喜欢在理论课堂上向老师提问。在每个问题下面,都有5个备选项,即:A.完全同意,B.同意,C.无意见,D.不同意,E.完全不同意。在回答问卷时,要求学生就每个问题在5个备选项中选择1项,作为学生对该问题的选择,以表达学生对该问题的认识或态度。
2.3结果分析
404名被调查学生对7个调查问题的五个备选项的选择结果用计数法获得,用百分数表示。不同层次的七年制和五年制学生在7个调查问题被选项选择上差异性的显著性检验采用x2分析。
3结果
3.1各调查问题间的关联性
为了解被调查问题间的关联性,我们采用5级Likert计分法对每个被选答案进行赋值后,根据学生的选择对各问题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表1为各问题间的相关系数及相应的P值。21个相关系数中,16个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大多数的问题间,学生的选择相关。除自身的相关系数为1外,这些相关系数偏离1或一1都较远,相关系数的绝对值都在0.5以下,最大为0.48。表明相关问题间没有重复,没有两个相关问题含义相同的情况发生。
3.2被调查学生对调查问题备选项的选择结果对404名被调查学生就7个调查问题备选项的选择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
3.3不同层次被调查学生对调查问题备选项的选择
我们对五年制和七年制学生就7个被调查问题备选项的选择结果进行了x2分析,发现不同层次的七年制和五年制学生在对7个调查问题被选项的选择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大于0.05).
3.4不同性别被调查学生对调查问题备选项的选择
性别是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也可能影响医学生参与大课教学的主动性。我们对男性和女性学生就7个被调查问题备选项的选择结果进行了x2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学生在对7个调查问题被选项的选择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大于0.05)。
4讨论
受教育理论、教育观念和医学教学模式的制约和影响,传统医学大课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首要目的,所以在大课教学方式上采取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上,信息只有从教师到学生的单方向流动,而不是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双向流动,也没有在学生之间的多向流动。形成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课后背笔记、考试默写笔记的刻板学习方式。造成学生可以获得较好的考试成绩,但创新思维弱、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差的所谓“高分低能”现象,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缺乏,严重违背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这一医学教育目标。随着现代教学思想、教育观念不断更新以及医学教育模式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受到教育界、医学界较广泛的批判。
要求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特别注重以启发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重视智力、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培养、协调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师带领或引导下主动学习;在教学进行过程中,要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教学重点放在组织、指导学生的独立学习上。传统观念认为,优秀学生和学习努力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应是专心听教师讲,认真做好记录。我们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表2),仅13.9%的被调查学生“完全同意”或“同意”“理论课的教学应该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只需在台下专心听,并认真作好笔记”.76.5%的学生很希望在理论课堂上有与老师和同学就学习内容进行交流的机会。表明学生并不满意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希望课堂教学只有信息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他(她)们希望在课堂上有与教师和同学交流的机会;希望课堂信息不仅有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也有从学生到教师和从学生到学生的双向和多向流动。
要实现课堂上信息流动的双向性和多向性,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非常重要。从调查结果看,18.3%的学生很喜欢主动回答老师在理论课堂上向同学提出的问题。54.0%的学生希望老师在理论课堂上向同学提问,但不喜欢主动回答提问。52.0%的学生“完全同意”或“同意”“我不喜欢主动回答老师向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但被点名回答时,我还是乐意回答”023.7%的被调查学生“完全同意”或“同意”‘、我不喜欢主动回答老师向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不喜欢被点名回答”.28.0%的被调查学生“完全同意”或“同意”“我很喜欢在理沦课堂上向老师提问”。表明学生在具体行动上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这可能与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长期学习过程中,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有关。
差异教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数学教育文化差异
一、中国人看美国式教育:对253名幼儿园教师的调查
美国幼教专家凯米依在其《怎样教幼儿学数》一书中曾引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母亲要她5岁的孩子每天吃饭时给每人的盘子里放一条餐巾。家里经常是4个人吃饭,这个儿童平时能数到30甚至更多,但他在完成这一任务时,还是先到碗橱里拿来第一条餐巾,放在一个盘子里,然后再回到碗橱拿来第二条餐巾,放在第二个盘子里……拿4条餐巾就来回走了4次。当他5岁3个月16天时,才第一次想到要数盘子和从碗橱里拿来的餐巾,数好后才把餐巾分到每个盘子里,他这样做共持续了6天。到了第七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比平时多了一个盘子。他仍像往常一样拿来4条餐巾,但是当他看到有一个盘子空着时,没有再去拿一条来,而是把已经放在盘子里的4条餐巾收起来,放回碗橱里,然后又一次次地去拿,走了5次才完成任务。第二天,没有客人了,他仍旧走了4次,这样做了5、6天,他才发现要数盘子和餐巾。十天后的一天,妈妈告诉他来了一个客人,他仍像往常一样分发4条餐巾,但是当他看见有一个空盘子时,只是再去拿了一条餐巾。第二天,没有客人了,他先数了一下盘子的数量,然后再去拿来相同数量的餐巾。此后,家中再有客人来,他也能应付自如了。
这是一个非常“美国式”的教育案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这个孩子的生动的发展过程,而他的母亲一直隐藏在后台。当我看到这个案例时,心中不由生出一个问题:中国的教师和家长会如何解读这个故事呢?这个故事的“中国版”又会是什么样的呢?为此,我以安徽省合肥市的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为对象进行了调查,共收回253份有效问卷。安徽省地处中国东部内陆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在国内居于中等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介于东南沿海和西部地区之间,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样本。
调查采用开放式问卷进行,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
A.您如何看待这位妈妈的做法?
B.如果您是这个孩子的妈妈,您会怎样做?能不能说说您的理由?
前一个问题,可以反映出调查对象对美国式教育的看法;后一个问题,则可反映出中国式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为避免对调查对象产生暗示效应,问卷中没有明确说明此案例来自美国文化背景。研究者将教师们对案例中教育方法的评判进行分类编码:肯定(A1)、否定(含部分否定,A2)、未明确表态(A3)。同样地,也将教师自己愿意采用的教育方法进行编码:采纳案例中的教育方法(B1)、不采纳案例中的教育方法(B2)、未明确表态(B3)。调查结果以双向表的形式呈现如下。
结果显示:有143人对案例中的教育方法表示肯定,占57%。然而愿意实践这种教育方法的教师总共才有48人,占19%。有107人明确表示不会采纳这样的教育方法,占42%。在这107人中,有71人明确表示赞同这样的教育方法但自己不会去实践它。
二、不同教育观的文化差异分析
人的教育行为都是受其观念影响的,而教育观念又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形成的。不同文化背景中关于教育的看法和做法,也会因文化背景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从上面所述的案例以及众多中国教师对该案例的评论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中美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幼儿教育方法及教育观念存在什么样的差异。
1.案例中折射出的美国式教育方法及教育观念
仅根据一个案例就断言美国教育如何、如何,未免失之偏颇。我们愿意冒这样的风险,是因为它的确具有典型性。下面我们就对这个案例作一个深入的剖析。
这位美国妈妈的教育方法可以概括为:为儿童提供问题解决的情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水平上、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儿童在亲身的经历和体验中获得自然的发展。成人往往隐退在后台,并没有干预儿童的发展过程,更不急于将高级的或正确的方法直接教给儿童。
这种教育方法隐含了以下教育观念:
儿童天生具有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动机,具有主动发展的潜能。教育应该创设环境,让儿童的这种潜能得以发挥。
儿童通过他自己的个人经验学习。只要给予适当的环境刺激,儿童就能自己获得发展。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更倾向于关注儿童的学,而不是成人的教。这种信念,在皮亚杰的一句名言中得以充分体现:“你教给儿童的越多,儿童自己发现的就越少。”
2.调查结果显示的中国式教育方法及教育观念
根据调查的结果,仅有19%的中国教师会采纳案例中的教育方法,而42%的教师作出了“中国式”的回答。我们将这些回答选取一部分呈现如下:
如果我是孩子妈妈,我会在旁边稍微提醒一下,因为孩子还是太小了,作一下引导是应该的。
如果我是这个孩子的妈妈,我会一开始就告诉孩子家里有客人来,让孩子在发餐具时多发一份。
如果我是这个孩子的妈妈,首先让他数盘子,再让他取相同数量的毛巾一一对应进行配对。先给他正确的示范,巩固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当家里来了客人时,让他操作,自己发现问题。
如果我是这位母亲我会及时纠正孩子,教育孩子(将)数和事实相联。
如果我是这个孩子的母亲,我会先给予幼儿引导,让幼儿认识自己做法的错误,幼儿是没有太多思想的,所以需要父母和教师的引导。
我会给他提示,教他、启发他。理由是因为孩子年龄太小,可以在他动脑动手之前启发他。
我不会让他这么傻干,我会教他怎么去做,也许不会太直接,间接地去教他。
我会直接告诉他这个规律,因为这样更节约时间,不一定非要等他自己去发现。
以上回答虽然五花八门,但我们从中可以大致看到中国式教育方法的特点:成人为儿童设定一个问题的同时,也设定了一个“正确”的答案,当孩子不能正确解决问题时,或孩子的答案不符合成人预设的正确答案时,成人就会给予帮助。帮助的形式从直接告诉答案、指出并纠正错误、示范到启发、暗示或提醒,不一而足。
这样的教育方法所隐含的教育观念是:
成人比儿童拥有更为高级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因而往往掌握问题的答案,同时也有责任对儿童的学习给予帮助。
儿童具有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学习情境中成人更强调儿童的“接受能力”即记忆和理
解,并将其看成是迁移和运用知识的前提。
儿童需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学习,但更需要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后者因为可以缩短学习所需的过程,少走弯路,更快地达到正确的结果,而被看成是更有效的途径。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更倾向于关注成人的教,而不是儿童的学。认为教给儿童的越多,儿童的潜能就越大。
3.中美教育方法及教育观念差异的文化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美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有着很大的差异。我们不能将这种差异简单地归结为西方家长拥有更先进的教育理念,或是西方家长的素质较高等等,而要从中美文化背景的差异去分析,方能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
我们以为,中美教育方法及教育观念上的差异根本在于文化传统上的差异。慈幼之心,古今中外并无二致。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其具体表现却有不同。
美国家长并不比中国家长更有耐心,也不是不如中国家长负责任。他们这样做,是基于这样的儿童观:儿童有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成人要接受、理解并尊重它们,这是教育的前提。这种对儿童世界的发现和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实质上根植于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传统,即尊重个人、尊重他人(包括儿童)。即使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也是平等关系重于权威关系。
但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中,“权威”恰恰是一个核心概念。大到社会政治体制、小到家长结构中,等级和权威概念无所不在。在教育中,这种权威概念表现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控制,包括知识的控制和行为的控制。如成人将自己的知识强加给儿童、而不考虑儿童的理解,要求儿童按照成人的方法做、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等等。“儿童是需要教的”,这几乎成为每个中国人对于儿童的基本观念。而在中国文化中,教的意义又常常等同于“告诉”、“教导”、“指示”。中国家长一方面忽视对儿童的接受和理解,另一方面又把“教”孩子看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正是中美教育观念的一个巨大差异。在我们的调查中,虽然只有60人(占总数的24%)对案例中的教育方法提出批评,但这些意见大多集中于一点,即美国妈妈的指导不力:
这位孩子似乎太累了,来回跑了那么多次,而家长为什么没有予以适当的引导,而任由孩子自由发现,发现时间似乎太长了。我比较赞同这位家长的做法,但我觉得家长还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
我认为这位妈妈没有及时对孩子的做法给予指导,而促使孩子很长时间做出笨拙的事情。在发现孩子错过几次以后,要向孩子提出问题,使孩子对自己的做法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至于走弯路。对孩子最后的(正确)做法应给予肯定。
佩服她的忍耐,我是急性子!虽然我知道让孩子去探索、总结自己去寻找答案,可是如果我给孩子上一堂关于节省体力的课,通过试验、举例,让他尽快找到做事的思维方法是否更好?
孩子在实践的过程中没有对所作的事进行总结的能力,发现事物的规律,成人即家长也没有及时地给予规范引导,以至幼儿在完成任务时走了很多弯路。
我认为这位妈妈的出发点是对的,但方法不对。
这位妈妈给了孩子做事的机会,却没有给他做事的方法。
上面引述的这些评论,或许可以映证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
三、反思中国幼儿数学教育
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应该如何对待文化间的差异?立场问题是首要问题。我们明确反对文化虚无主义的立场。那种“言必称希腊”、认为西方教育理论就代表着中国教育的进步方向的观点,实际上是无视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存在。事实上,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生长的土壤,也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文化的多样性使得世界丰富多彩。只有在追求文化多样、承认文化差异、保证文化平等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进行文化间的对话。也只有通过文化间的对话,才可能促成文化间的理解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这也正是本文的写作动机所在。
在对中美教育观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之后,我们有必要回过来反思中国的幼儿数学教育。当前,很多人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提出了批评,但是中国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数学教育的改革又应向何处去?也许文化差异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回答这些问题。
1.如何看待中国传统的幼儿数学教育?美国式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如前面的分析所言,在中国传统的幼儿教育中,确实有很多做法是值得批评的,集中表现为儿童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就数学教育而言,我们还常常看到,幼儿园的教学方法仍是教师示范、讲解,幼儿记忆、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缺少操作和体验的机会。而这正是美国式教育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的确,我们的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发展过程,应该给儿童更多的机会去体验,特别是引导儿童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但是,有人把传统幼儿数学教育的问题归结为教得太多,甚至提出幼儿园无需数学教学,我们不敢苟同。事实上早已有学者指出,中国学生数学能力明显优于美国学生,这和早期数学教育实践中手段和方法的不同大有关系(林嘉绥等,1999)。国外也有类似研究表明,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和方法等因素是儿童数学能力发展文化差异的成因之一(周欣,2004)。而更多来自教育实践的经验均告诉我们,幼儿数学教育对于儿童数概念的发展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由此看来,学科取向的课程设计、集体形式的教学组织、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做法,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在数学教育领域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总之,对待中国传统的幼儿数学教育,我们应该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而在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潮流中,我们更应警惕“将洗澡水和婴儿一起泼出去”的做法。超级秘书网
2.传统的教育方法有可能改变吗?应如何改变?
应该看到,我们的幼儿数学教育实践正在发生一场变革。可以说这也是文化对话的结果,或者说是西方教育观念影响的结果。从调查中就能看出,超过一半的教师对美国式教育持肯定态度,其分析也深得其精髓:
这位妈妈是个聪明的好妈妈,表面看上去她没有做什么事,但就是通过这段过程,锻炼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孩子能有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
同意这位妈妈的做法,这样孩子对这种体验记忆更深。
孩子在给盘子分毛巾的过程中确实走了许多弯路,但是在一次次的分配操作中,孩子终于一层层发现,一步步地靠近捷近方法,虽然母亲没有过多的引导,但在整个过程中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晰可见,或许母亲的引导可以更便捷地帮助孩子找到方法,但却束缚了孩子动手动脑,以及尝试探索的权利。
给孩子一个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孩子去亲身体验、亲身经历事情后,才能真正理解事物变化的原因。
我要是这个孩子的妈妈,我会让他自己去做,发现问题,如果只是家长一味地去告诉他,他并不能真正地理解,所以只有让他自己去犯错误,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个有趣的数字:有71人明确表示赞同这样的教育方法但自己不会去实践它。她们的
理由也比较相似:
她很了不起,很有耐心等待,她看重的是过程,让孩子自由探究。如果我是这个孩子的妈妈,我没有这个耐心,可能会给他一些提示,或者让他想一想,怎样才能每人一条毛巾。
看到这个故事,我很有启发,知道这种做法的好处,但有可能懒于实践。
虽然这位母亲让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遇到困难再让他自己慢慢走出误区,但孩子走了很多不必走的冤枉路,如果在教育研究中,这是一个好办法,但这是在日常生活中,绕路太多。
也许不会像上面那个母亲一样,还是给孩子灌输,告诉他该怎么做。觉得有点太浪费时间。这样做是不对的。
我们在这里引述这些教师的语言,是想说明这样的观点:西方教育理念已经并正在影响中国教师的观念,然而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其中,既受制于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程度,更受制于传统文化的惯性力量。不过,我们欣喜地看到,不管这些教师心中是否存在明确的文化意识,变化仍在她们的身上缓慢地发生着。这正是文化对话的结果,也是文化对话的追求。我们希望“西学东渐”的结果不是改变中国人对教育的理解,而是丰富中国人对教育的理解。
参考文献
[美]康斯坦斯·凯米依著.方观容等译.怎样教幼儿学数.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
[瑞士]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差异教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语言;文化;文化背景;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6-0102-02
一、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的必要性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在以往的外语教学中,往往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的重要作用,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尽管掌握的词汇量很大,语法知识也很好,但却缺乏在不同的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有时运用母语的交际习惯来套用外语以至闹出笑话。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不了解外语的文化背景,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东西方的社会是在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所以人们的思想、信仰、习俗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应当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英语学活,达到英语教学之目的,而且有助于学生集东西方文化为一身,提高文化修养。
二、中西文化间的差异
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了解英语文化知识,有助于交际畅通并有效地进行。相反,缺乏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必然导致交际障碍, 冲突和误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用失误”,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打招呼
中国人之间彼此较为熟悉的人见面问候时,一般采用下列用语:“上哪去?”、 “吃过了吗?”但不了解汉文化习俗的外国人并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起交际作用的问候语, 比如问对方:“Have you eaten yet?”对方可能认为这不是单纯的见面问候的话,而会误认为你可能是在对他/(她)发出邀请。又如问“Where are you going?”很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他/(她)对这一问话的反应极有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
英美人的问候一般用“Good morning/aftern oon/evening”(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How do you do?”(您好!)“Nice to meet you.”(见到你很高兴)“How are you doing? ” (你最近好吗?)。在关系亲密者之间可用“Hello”或“Hi”。
2.称呼
在英美国家,人们相互间的称呼与我国的习惯相差极大。有些称呼,比如: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 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在中国人看来有悖情理,不礼貌,甚至有些没教养,在英美国家却是得体,亲切的。用英语称呼时不论男人还是女人, 一般直呼其名就行了。年轻人称老年人, 可在其姓氏前 加Mr、Mrs或Miss。比如:Mr Smith、Mrs Smith、Miss Alice等。在汉语里,我们可以用“老师、书记、经理、工程师、厂长”等词与姓氏连用作称呼语,而在英语中却不能,不能说“teacher Zhang”(张老师),“engineer Wu”(吴工程师)等。正确的说法应该把Mr、Mrs、Miss 与姓(名)连用表示尊敬或礼貌。
3.寒暄
中国人见面寒暄通常是:“你多大年纪?”“你挣多少钱?”“结婚了吗?”在英语文化中,年龄、 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汉语里的寒暄有时还表示对对方的关心,如:“你今天气色不好,生病了?”“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但英美人如果听到你说:“Are you ill?”或“You are so thin.”即使彼此间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因为这是不礼貌的。英美人寒暄最频繁的话题是天气的状况或预测。如“It's fine,isn't it?”或“It's raining hard, isn't it?”等等。
4.赞扬与祝贺
当他人向我们中国人表示赞扬或祝贺时,我们即使心里高兴,嘴上难免要谦虚一番。这大概是我们中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的缘故,认为不这样,就是对别人的不敬。例如:一位外国旅游者对导游小姐说: “You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 (你英语说得很流利) 。”这位导游小姐谦虚地回答:“No,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不,我的英语讲得不好)。”对于中国人的谦虚回答, 英美人会误解为是对方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示怀疑。根据英美人的习惯,当他们赞扬别人时, 总希望别人以道谢或爽快接受的方式作答,而不希望以谦虚、客气的方式作答。对于上面的赞扬, 英美人的回答是:“Thank you!”“Thank you for saying so.”
5.其他社会礼节
中国人使用“谢谢你”远不及英美人那样频繁。中国只有在别人提供了大量的帮助时,才说“谢谢”,而且是真正表示谢意。英美人无论是家庭成员之间,还是上下级之间,上下辈之间,为了一件小事,甚至是份内之事都会说:“Thank you ”。这里“谢谢你”只是习惯性的回答,并不表示多大的谢意。例如:每次上完课后,英美学生习惯说:“Thank you”。 在回答时中国人往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把这句话直译成“It's my duty”,英美学生听起来就不会那么愉快,因为对于他们来说“It's my duty”的含意是:“我本不想做,但这是我的职责,所以不得不做。”这与汉语表达的原意有很大出入。所以这里适当的回答应是“It's a pleasure(我很乐意)”,或“You're welcome(不用谢)”。
三.怎样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文化背景知识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杂学,是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特点的一些基本常识。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应是一种密切结合语言实践的教学,应与实践课同步进行,而不能脱离实践。加强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应注重以下几点:
1.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我们可以通过结交外国朋友,涉猎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赏精彩的外国电影录像,欣赏格调高雅的外文歌曲等各种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做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把英语教“活”。
2.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应同时并举、紧密结合
后者要为前者服务,而不是取而代之。文化背景的介绍是在传统英语教学基础上的拓展。因此,在进行文化背景知识教学时必须优先考虑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原则,做到精讲多练,形象生动。
3.差异比较。
中西文化的差异应是文化背景教学中的重点。初学英语的学生,总喜欢把母语和外语互译,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障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对词语的语法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而且还应同母语进行适当的比较,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掌握正确运用英语的方法。
参考文献:
[1][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研社2000版。
[2]平 洪:《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外研社年2000版。
差异教学论文范文6
1.1缺乏教学模式现阶段,我国培养的教师人才不足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很多中小学工作在教育技术的教师并不是相关专业的毕业,很多是来自其他教学岗位的。这类教师比较倾向去照本宣科,按照老办法,把完成课时任务作为首要目标,在实践方面就更加无法应对。呈现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开机房,在实践课中也没有教案,没有明确的任务,上机课变成了上网课、游戏课等。
1.2教材单一俗话说:“照本宣科”。但是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一纲多本”的形式,并没有统编的教材,没有统一的“本”,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教材的编写,所以使得很多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仅仅只有单一的课本,教师的参考用书以及实践的指导材料等都缺少配套的资源和教学素材,就更不要提教学光盘了。
2初中信息技术差异教学模式的优点
2.1“承认+鼓励”即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同时鼓励这种差异的发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先自主的进行学习,通过测试,教师要详细地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不同的差异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之后针对个别学生,教师再进行指导。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学生,包括知识水平、学习习惯、生活实践、认知风格及兴趣爱好,然后因人而异,制定差异目标、任务。这种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学生之间日益明显的差异。
2.2“提倡+避免”即提倡学生自己去选择,避免将学生过早的分为“三六九”等。在制定差异目标、任务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自己去选择差异目标、任务。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将学生过早的分为“三六九”等,不会给学生过早的贴上“优、良、中、差”的标签,不会打击“差”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保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同时在面对多种选择的情况下,学生也能认清自己的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
2.3“重视+体现”即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初中信息技术差异教学模式非常重视自主学习的过程,以老师提供的任务为基础,带着问题去学习,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周边的资源,寻找方法完成任务。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自主学习,适当的提供信息使学生能够走向理想的目标,充当学生学习的伙伴,避免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
2.4“兼顾+提高”即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和不太好的学生,教师要两头兼顾,提高教学效果。“保底不封顶”是初中信息技术差异教学模式的原则。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说,要鼓励学生不放弃,保证完成基础的目标和任务;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开动大脑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这样,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会从整体上提高的。
2.5“采用+巩固”即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采用差异评价,从而巩固差异教学。前面提过,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既然承认这种差异,当出现了不同的学习成果时,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差异的。值得注意的是,差异评价重在激励学生,鼓励学生进步、积极向上和勇于探索。在差异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态度、表现以及和同学、老师之间的合作。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