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账务处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投资的账务处理范文1
基层单位固定资产统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部分基层单位的统计基础工作薄弱,统计岗位落实不到位。很多基层单位的统计人员由财务会计人员或者人事工作的人员来兼任。他们兼顾很多工作,同时大多数统计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缺少专业的统计知识。在进行固定资产统计时由于缺乏统计知识,使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和内容界定把握不准确,影响整体数据的准确率。
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与市场价存在较大价差。在目前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统计制度中,新兴品种和科目相对较少,而在进行固定资产统计时,除了要填报价格目录中已标明的材料外,还必须上报价格目录中没有标明的材料。这样就要求统计人员首先把所有固定资产取得过程中涉及到的材料,先进行归类并填到相应类别里,再用文字进行详细说明,指出具体品种的详细名称、计量单位。这样就会在增加工作量的同时,增加许多人为误差,降低统计数据质量。
3、基层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和统计的对象具有广泛性,时间具有不固定性。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供长时间(一年以上)反复使用,并不改变其固有形态,同时单位价值在限额以上的生产、生活资料,都属于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广泛性,其主要由基层企业事业单位来实现。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不是基层单位的日常业务,都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来完成。
加强固定资产核算和统计管理的措施
1、基层单位对已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办理验收手续,计入固定资产账或暂时按照估计价格入账。
2、在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时,基层单位在资本化确认的问题上,一定要注意区分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之间的差异,并认真研究固定资产在税收上的标准,掌握在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中的资本化确认时的有关税收的问题,尽量减少基层单位的税收风险。
固定资产投资的账务处理范文2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固定资产投资;影响
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同时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增值税转型将消除我国过去生产型增值税制产生的重复征税因素,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在维持现行税率不变的前提下,是一项重大的减税政策。
一、增值税转型概述
增值税,就是针对商品的增加价值部分课征的税,增值税具有“道道征税,税不重征”的特点,这一特点使纳税人税负相对公平,有利于促进商品的生产流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因此,被世界上 110 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纳。转型之前实行的增值税是生产型增值税,转型后采用的是消费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的区别在于,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抵扣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额;而消费型增值税则允许纳税人将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从当期销项税额中全部抵扣。 增值税转型后,由于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因此将降低纳税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以下简称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同时,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和折扣额均降低, 并引起纳税人当期税前利润、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的增加。此次转型改革直接降低了固定资产的购买成本,同时对固定资产投资也有重大影响。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调动纳税人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有利于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技术创新。
二、增值税转型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下面从固定资产投资的多个方面分析下增值税转型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一)对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的影响
此次增值税转型采取直接抵扣法,企业当年新购进固定资产所含的进项税额, 可以直接抵扣其应缴纳的增值税,抵扣不完的结转以后年度抵扣。 企业若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前提下,当年或以后年度抵扣总体金额是相同的,但是在结合货币时间价值分析后,当年抵扣与以后年度抵扣给企业带来的效用明显不同。 企业应该做好预算工作,评估本年最有可能达到的销售额,并在其相应的增值税销项范围内合理考虑投资的固定资产成本,争取在购买设备的当年一次性把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利用起来。
(二)对固定资产投资报酬率的影响
固定资产投资报酬率是反映企业投入与产出关系的主要指标, 反映了企业基本的获利能力,该比率越高, 说明企业固定资产的运用效率越高, 也意味着企业固定资产的盈利能力越强。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报酬率的影响, 是指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抵扣政策变动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的影响。假设企业非固定资产投资为C。在消费型增值税下,企业投资总成本仅包含资产买价,不包括固定资产增值税,为F+C;生产型增值税条件下,企业投资总额中包括了固定资产增值税,其投资总成本为F(1+17%)+C。假设企业在生产型增值税条件下的营业利润为E0,在消费型增值税条件下的营业利润为E1。增值税转型后由于固定资产折旧额的降低,使得企业经营成本降低,导致营业利润增加F×17%n,因此消费型增值税下的营业利润E1=E0+F×17%n。由此可知,生产型增值税下的投资报酬率为ROI0=E0F+17%F+C,消费型增值税下的投资报酬率为ROI1=E0+17%FnF+C。比较两者大小,可以用E0F+C为参照式,可以看出ROI1>E0F+C、E0F+C>ROI0,综合前两者可知ROI2>ROI1,说明转型后企业的投资报酬率得到提升。
(三)对固定资产投资能力的影响
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能力与企业的利润总额、净利润、现金流量等指标有关。当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企业这些相关指标数额时,说明该项投资能够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在不同增值税政策下,固定资产购进成本和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不同,而这些因素影响着企业的所得税、利润总额、净利润、现金流量等科目金额,例如增值税转型引起的税负降低将导致固定资产购进当年纳税人现金流出降低。 由于增值税转型会刺激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固定资产的原始投资必然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因此,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投资能力将产生影响。
(四)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的影响
任何一种生意的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也是如此,可能亏钱也可能盈利,因此它也具有风险性。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盈利是和投资风险成正比的,如果盈利多的投资肯定风险也比较高。相反,如果盈利比较少的投资风险也就比较低。在增值税转型以来,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率也直接受到了影响,因为两种不一样的增值税模式在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成本和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不相同。两种不同模式的增值税产生的投资收益差额不相同, 自然企业投资的风险也不一样。通常情况下,投资当年由于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引起的现金流量的增加通常大于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所带来的现金流量的减少,此时若管理不善,很容易造成现金流短缺,发生财务风险。经过理论研究证明,消费型增值税的政策对企业的投资带来的风险比较小。
三、增值税转型前提下固定资产投资的意义与建议
(一)鼓励固定资产投资,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有助于降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提高投资的净现值和投资收益率,无疑会对调动企业投资积极性起到很大作用。增值税转型有利于鼓励投资,特别是可以拉动民间资本投资,鼓励创业,刺激经济增长。从长远、宏观的角度看,经营成本的降低将使得企业在竞争性市场上的产品价格下降,使消费者成为最终的受益者,从而有助于拉动内需,使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同时,消费型增值税的实施将使企业固定资产账面金额减少,从而使企业产品成本降低,出售产品的价格降低,增强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加强调查分析工作,理性开展固定资产投资活动
消费型增值税的实施将很大程度地改变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习惯,面对增值税转型的种种优惠,企业首先应详细分析本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企业所处的行业,以判断固定资产更新的必要性。不应盲目关注增值税转型的优惠而不顾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其次,企业应对各种待投资的固定资产进行评估,识别可抵扣增值税的固定资产,分清主次以使企业享受最大的优惠。将包含增值税的固定资产与不包含增值税的固定资产、可抵扣进项税额与不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区分开来, 分别建立评估体系,保证固定资产投资评估活动的正确性与前后一致性;最后,企业应综合考虑更新、追加固定资产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利用净现值等财务决策工具,结合城建税、所得税的综合现金流变化,全面考虑企业资产的更新问题。
(三)促进我国出口贸易发展
出口贸易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加入 WTO后,我国更是广泛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出口产品以不含税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我国在生产型增值税下固定资产进项税项进入商品成本中,即使在出口环节实行零税率也不能做到彻底退税,提高了出口产品成本。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保证了出口产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降低了出口产品的成本,提高了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加出口企业利润,对出口贸易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很多积极影响.增值税转型提高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报酬率,降低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加强了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能力,有利于调动企业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加强技术更新改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以及产品质量,为企业创造更大收益,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但是,增值税转型给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间接影响还有很多,企业应强化科学投资理念,结合实际情况,讲究投资效果,在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时,一要合理确定投资时间,最大限度享受政策优惠;二要注意选择投资方向,避免重复、盲目投资;三要注重投资效率,尽快实现投资回报;四要加强政策研究,避免因政策变化造成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王红.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4(11).
[2] 续冬梅. 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企业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影响[J]. 财会研究,2014(10).
固定资产投资的账务处理范文3
按照税法规定,在纳税义务发生时,不需要预计应交数额的,或者不存在与税务部门发生结算或清算关系的,直接交纳的税金,均可以不通过“应交税金”科目核算,如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印花税和契税等。笔者拟对这些不通过“应交税金”科目核算的税金的会计处理予以归纳。
一、耕地占用税
这是国家为了利用好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农用耕地而征用的税种。企业交纳的耕地占用税,由于是以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计税,按照规定税额一次征收的,不存在与税务机关结算和清算的,因此,不需要通过“应交税金”科目核算。企业按规定计算交纳的耕地占用税时,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例1]某企业建造一幢厂房,用银行存款交纳耕地占用税10000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二、车辆购置税
这是对在我国境内购买、进口、自产、受赠、获奖或者以其他方式取得并自用应税车辆(汽车、摩托车、电车、挂车、农用运输车)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车辆购置税实行一次征收制度,具有特定的用途,即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公路建设;购置已征车辆购置税的车辆,不再征收。从2001年1月1日车辆购置附加费改成车辆购置税,与车辆购置附加费相比,车辆购置税的税率是10%,与车辆购置附加费的征收率一样,征收环节也一样。不同的是,一个是收费,一个是收税;一个是由部门征收,一个是由税务机关征收。购买车辆需要交纳车辆购置税,按车辆价款的10%计算税额,计入外购车辆的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例2]AB公司购买汽车一辆,价款为200000元,车辆购置税为20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
220000
贷:银行存款
220000
三、印花税
这是对书立、领受购销合同等凭证行为征收的税款,企业交纳的印花税,是由纳税人根据规定自行计算应纳税额以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的交纳的税款。一般情况下,企业需要预先购买印花税票,待发生应税行为时,再根据凭证的性质和规定的比例税率或者按件计算应纳税额,将已购买的印花税票粘贴在应纳税凭证上。并在每枚税票的骑缝处盖戳注销或者划销,办理完税手续。企业交纳的印花税,不会发生应付未付税款的情况,不需要预计应纳税金额,同时也不存在与税务机关结算或清算的问题,因此,企业交纳的印花税也不需要通过“应交税金”科目核算。于购买印花税票时,直接借记“管理费用”或“待摊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例3]某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情况,用银行存款购买10000元的印花税票备用,本月应税凭证上粘贴3000元。账务处理如下:
(1)购买时
借:待摊费用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2)粘贴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
3000
贷:待摊费用
3000
四、契税
这是对境内土地房屋因买卖、典当、赠与或交换而发生产权转移时,以当事人双方签订契约土地房屋的价格(买价、典价、赠与房价、交换差价)作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税。取得土地使用权、房屋按规定交纳的契税,由于是按实际取得的不动产的价格计税,按照规定的税额一次性征收的,不存在与税务机关结算或清算的,因此,也不需要通过“应交税金”科目核算。企业按规定交纳的契税,借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例4]CD公司购买办公大楼一栋,价款为10000000元,按规定计算交纳的契税为30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办公楼
10030000
贷:银行存款
10030000
[例5]EF公司取得一块土地的使用权,使用期限为30年,该土地的使用费为10000000元,按规定计算交纳的契税为30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账务处理如下:
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10030000
贷:银行存款
10030000
[例6]HJ企业接受赠与房产,根据房产价值,该企业应当缴纳的契税为24000元,实际交纳时的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
24000
固定资产投资的账务处理范文4
【关键词】油田企业;资产管理;存量资产;增量资产
固定资产作为油田持续生产和经营的实物载体,是油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在为油田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拓展业务空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固定资产管理也因此而显得日益重要。
一、油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多年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直是油田企业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一方面,油田企业的资产具有存量大、分布广、类型多、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另一方面,部分企业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配套制度不到位,有效措施不到位,甚至人员不到位,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条块分割,重购轻管,账账、帐实不符,固定资产流失现象存在,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低下。
(一)固定资产的分布
油田属于矿产采掘业,其下属企业的分布非常分散,从地域来说,既有跨县区、跨省市的,也有分布在海外的。固定资产所处的环境和场所也各不相同,有室内、室外的,也有分布在野外、沙漠地区。可以说,油田固定资产的分布特点是“点多、面广、战线长”。
(二)固定资产的类型
受地域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油田设立了多种行业的下属单位,不仅包含物探、钻井、测录井、采油等生产经营单位,而且还开办了学校、医院、社区等具备社会职能的后勤服务单位。单位类型的复杂性决定了油田占用固定资产类型的复杂性。按照固定资产的基本属性和行业管理的需要,固定资产划分为油气资产、房屋及建筑物、油气集输设施、运输设备、机器设备和其他设备六大类别。
(三)固定资产的投入
油田企业固定资产的投入,由计划部门负责资产购建计划的审批;由设备、基建、采油、集输等有关部门负责资产的购建;由财务资产部门基建投资岗负责资产转资前的账务核算;由财务、设备、基建、采油、集输等部门负责资产转资前的验收共同完成的。目前,油田企业固定资产的投入基本上遵循“与投资项目的逐层审批和分配”相适应管理体制。各投资项目严格按审批后的计划指标运行,不得突破。
(四)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遵循“分级管理,集中监督”的原则。固定资产管理在油田内部实行分级管理体制,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审批、指导、监督和检查的权力,各级机构对自身占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在各级机构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权集中于财务资产、设备部门。
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效益观念淡薄,管理粗放,导致资产利用率低问题
资产管理主要集中于资产的后期管理和实物管理,对资产的前期配置、后期绩效评价以及对资产的价值管理等重大问题长期缺乏研究。个别单位领导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存在着“居家过日子,宁可用不着,样样不能少”、“重取得,轻流动,重占有,轻效益”的陈旧观念,缺乏资产运营意识、管理粗放,即使存在闲置、待报废固定资产,也不愿在油田内部各单位之间进行调剂利用。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资产形成后由单位和部门无偿占有使用,缺少对部门和单位的绩效考评机制。
(二)账实不符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固定资产往往存在有账无物、有物无账和账实不匹配的账实不符问题。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计划指标被挪做他用,形成固定资产虚列;二是利用购买甲固定资产的投资指标购买没有投资计划指标的乙或丙固定资产,造成账实不匹配;三是在没有投资计划指标的情况下,利用“小金库”等账外资金购建固定资产,形成有物无账的实物固定资产;四是会计差错,即已报废处置、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造成有账无物。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固定资产盲目投资问题
油田是一种高投入行业,多数投资项目金额巨大,从几万元到几千万元不等,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巨额损失。但在实际工作中,某些负责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审批的部门,往往有时为了个别人或个别单位的局部利益,忽视整个油田的发展,随意核拨投资指标,结果造成重复购置或购入大量无效固定资产。盲目投资不仅严重阻碍了油田正常的生产经营发展,浪费了大量采购资金,而且极易形成闲置、低效或无效的固定资产。
(四)固定资产现场管理问题
目前,油田企业普遍存在“重资产核算,轻现场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现场管理力度不够,对正在使用的固定资产的技术状况不能准确把握,还只是停留在“现场保管员”的层面上。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二是因机构编制问题,没有配备必要的现场管理人员。
(五)闲置、报废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
目前,油田各基层单位的闲置、报废固定资产均由各单位自行管理。有条件的单位一般统一将闲置、报废固定资产集中存放在某处固定地点,没有条件的单位则将闲置、报废的固定资产分散存放,或干脆露天存放。各单位的闲置、报废固定资产一般没有专人管理,时间一长,极易发生被盗、遗失、遭拆卸、资产状况恶化等,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闲置、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置效益。
(六)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任何有利于考核之外的措施都缺乏约束力,资产管理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考核奖惩机制和有效的资产经营机制。对资产的使用状况缺乏深层次的分析,特别是对于资产的运营状况的分析还没有提上日程,对资产分布状况、使用效率效益的高低还没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缺乏定期或者动态的资产经营分析制度。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对策及建议
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历史上长期的粗放式管理;现有管理体制的不完善。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形成原因,应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牢固树立新观念,创新资产经营意识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层次广泛的国有资产管理知识培训和宣传活动,牢固树立资产经营新观念,坚决屏除五种落后的旧观念,即国有资产无偿占用的观念、闭关自守的管理观念、追求大而全的“守财奴”观念、大手大脚的花钱观念和不求变革、因循守旧的观念。同时要树立和弘扬三种意识:投资要有回报的意识;资产优化重组的意识;固定资产管理创新发展的意识。
(二)加强监督约束机制,规范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审批程序
固定资产投资的账务处理范文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固定资产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8-0117-02
1 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固定资产入账单位不统一
固定资产不仅包括房屋建筑物、车辆等价值大、一般单件购进的资产,还包括批量购进的资产,比如办公家具、办公设备等。在签订此类物品的购销合同时往往商家对其总价进行控制,并不是针对某一个桌子或者椅子进行定价,因此在入账时存在对同一批次采购的固定资产打捆入账的现象。就办公家具来说,其核算单位先后采用批、张、套等,因此,多年下来难以对固定资产的实物具体数量进行核查,也就无法有效地对固定资产实行监管。
1.2 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折旧一方面反映的是固定资产因自然损耗或经济发展的原因而发生了价值减损,另一方面也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后未来现金流量的价值补偿,是产品成本的一个部分。无论如何,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以反映经济资源价值的真实变化情况。
1.3 固定资产的实物盘点存在问题
通常来说,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要求账实相符。这一目标不仅要求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正确,还要求其账面数量与实物数量核对相符。这样就要求定期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进行盘点、核对。但是事业单位由于人员的配置原因、部门之间的分工原因以及审计压力小等原因,不能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盘点的间断和滞后造成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进而造成处理问题的时间滞后,难以保证固定资产的账实相符。
1.4 固定资产存在使用效率问题
事业单位由于其自身的特征往往承担着一定的行政职能,这种行政隶属关系要求事业单位要接受上级部门的任务委派。当其在接受任务时,往往也伴随着调拨引起的资产的大量增加,但是在任务结束后,这些因特殊项目增加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骤然降低。通常只有部分还继续使用,其余的固定资产却进入闲置状态。
2 影响固定资产管理的因子分析
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以上问题既有管理体制缺陷的因素,也有管理过程不规范的原因,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政府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虽然国家每年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进行了预算并实行了政府采购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国家并没有充分利用年度预算、政府采购等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监控。而且,一些单位的财务部门在做年度预算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结合单位的固定资产的需求和单位的发展目标,亦没有依据本单位的发展战略来对固定资产购置编制预算,有的仅凭拍脑袋来决定年度预算,导致采购的随意性较大。在真正采购时,对必须进行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范围、种类认识不深,导致政府采购制度执行不严,甚至出现单位自行采购。
2.2 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行政事业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验收制度缺失,或没有执行验收。这样导致所购物品质量难以保证或出现购非所需,并且无法追究责任。二是登记制度不健全。物品进出没有记录或记录不正确,资产使用状况不清。三是移交、监交制度执行不严。这样造成账实不符或部分资产流失,并且无法追究固定资产损毁、遗失等责任。四是不严格进行盘点。无法及时发现资产的损毁、遗失及账外资产等,极易造成账实不符。五是资产维护不规范。对于常用的资产,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否则将人为地缩短了资产的使用寿命。六是对于损毁、遗失的固定资产,没有相应的索赔制度或索赔执行不力。由于前几项原因,资产损毁、遗失盘亏后,难以查明原因,或查明原因也难以追究责任。七是对于固定资产的出租,往往收入不入账或不公开,支出不规范或不合理。
2.3 会计核算存在滞后现象
对固定资产核算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会计核算不及时。会计账目应能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变化,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对于固定资产应该入账的没有入账,应该销账的而没有及时销账,直接导致账实不符。另一方面会计核算不准确。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具体表现在:一是在对固定资产入账时,只按发票面价入账,而忽略运费、安装等费用,减少了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二是决算前对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发生的借款利息及其他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而计入当期事业支出;三是对于接受的捐赠、无偿调入、盘盈等固定资产,没有进行任何账务处理,形成账外资产;四是已投入使用但尚未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只使用不记账,造成严重的账实不符;五是固定资产的有偿转让和变价收入,计入其他收入甚至计入账外账或列入小金库,并没有计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六是对于报废、损毁固定资产没有做账务处理,造成账实不符;七是固定资产的对外投资,有的单位不作任何账务处理,将投资收益计入其他收入或列入小金库。
3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系统、透明、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加强固定资产的验收、登记、盘点、报损、移交、维护等制度。建议单位负责人上任时必须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让单位负责人清楚地了解单位的固定资产情况;单位负责人离任时,必须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掌握领导在任期限内的固定资产变动情况,为考核领导干部提供一个参考数据。
3.2 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力度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一个单位的制度建设是第一位的,但比建设更重要的是执行,仅有建设而不执行,则制度只是一纸空文。行政事业单位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
(1)改进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流程管理的核心是管理的标准化和程序化,就是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做一样的事,得到相同的结果。各单位可以根据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在《行政单位国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框架下通过对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的分析、优化、简化,将固定资产管理运作流程固化下来制定本单位的流程,这样使得本单位的各职能部门人员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理时,将会有章可循。同时,这也是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从“人治” 过渡到“法治”的基础。
(2)进行相关配套制度改革。要想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流程管理,必须要从根本上改革原来人治的模式,因此,必须要对原来的管理岗位、职责进行相应的改革,并且改革原来的检查方式,这样才能让流程管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3 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
内部审计与监督除了审核单位会计固定资产账目外,还应包括稽核、评价固定资产采购、验收、登记及资产使用、租借、折旧、报废等制度是否有效,各职能部门是否严格按制度执行和执行的效率,监督单位固定资产处置是否符合管理要求,并向单位管理部门或主管部门提出更完善的管理建议,以保护企业财产的完整,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富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总值将越来越大。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采取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力度、加强财务及管理人员培训、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等措施,以及采取固定资产电算化手段,实现固定资产的科学规范化管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单位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投资的账务处理范文6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可以按其经济用途、使用情况、产权归属、实物形态和使用期限进行分类核算。如按经济用途分为生产经营用和非生产经营用两类;按产权归属分为自有、接受投资和租入三类;按实物形态分为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电子设备、运输设备及其他设备五类。在实际工作中,一项固定资产从“进”到“出”,从资金预算、报备计划、组织招投标,到购置、验收、保险、日常维修、改扩建、盘点,再到最后的报废或调拨,需要流转多个环节。因此,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具体可分为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需要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等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但是许多企业的账务部门并没有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做好工作,文章旨从财务人员视角审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二、财务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在财务部门通过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明账簿登记在案,但有些记录与实物不相符,增加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
固定资产卡片是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基础,它在固定资产账簿与固定资产实物之间起到媒介的作用。有些固定资产,如电脑、复印机等存放使用地点经常发生变动,而信息变更未能同步,造成帐卡物脱节,出现固定资产账外管理的情况。在入账登记时固定资产的规格、型号、入账日期等信息填写不完整,造成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财务账簿与实物无法一一对应。
(二)固定资产盘点不规范
不能定期盘点或盘点流于形式,重数字,轻实物。对于盘盈或盘亏的固定资产,不能及时进行帐务处理。对于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和金额大小认定过于轻率。待报废固定资产长期不进行账务处理等等。
(三)不能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正确处理固定资产业务
有些固定资产业务种况情况复杂,需要财务人员用专业知识谨慎处理,否则将影响核算的准确性。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需要注意的情况有:固定资产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在折旧处理上的区别;固定资产日常维修和大修理的划分界限;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借款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划分界限等等另外,经常被忽视易出错的地方有:已经报废变卖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核销并且继续计提折旧;购买或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入账并且忘记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在改扩建开始未停止计提折旧;改扩建完毕已达到预定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仍挂在在建工程科目上未及时结转为新增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随意变更,未按规定办理相关报批手续,变相地任意调整利润;从固定资产损耗规律和企业类型来考虑,应采用加速折旧法的固定资产却采用计算简单的直线折旧法。
(四)财务制度不健全,流程不合理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固定资产在单位内部流转财务人员没有备注登记,固定资产移交仅移交账目而没到现场盘点。有的单位财务流程过于繁琐。过多考虑了财务部门的掌控职责,影响了部门间的配合和办事效率。还有的单位没有建立对固定资产利用的合理考核体系,使用效率在财务核算和管理上空白。
三、做好企业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制度
使得固定资产从计划、购置、验收、修理、调拨、变卖以及报废直至退出企业整个管理流程都能做到科学合理,更有效地协助资产管理部门及使用部门。
首先财务部门要完整保存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购置发票,验收报告、维修发票、调拨单、保险单、报废回收单等各项原始凭证,严防遗缺,造假,使各个环节有据可依。其次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做到动态管理。确保固定资产发生价值变动、存放地点变动、更新改造及停用、对外出租等使用状态变动时,固定资产卡片也能同步更新,防止由于信息不对称影响会计核算。
同时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跟踪”制度。所谓“跟踪”对象,即与固定资产价值有关的核心环节。如对于对盘亏和人为损坏赔偿做出规定。再如积极参与竣工验收,签订保险合同、报废变卖等有关涉及价值的环节,为价值核算把关,及时提供与固定资产有关的财务政策、税收制度等智力支持,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站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立场上妥善处理各种问题。
(二)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性
财务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通过定期参加会计培训和自学等形式,完善知识储备,严格遵守会计准则,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核算,掌握原则性,兼顾灵活性,杜绝固定资产核算的违规操作。不仅重数字,也要重实物,避免单一掌握财务上的价值而对基本信息一无所知。由于固定资产数量大、种类多且用途专业,要熟悉辨识其种类、用途,能够对号入座,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沟通起来更加顺畅。
(三)切实做好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