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发展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建设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建设发展趋势

城市建设发展趋势范文1

摘要:建设生态城市是提升城市发展实力和城市化水准的基本途径,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这种新的发展模式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得整个社会健康、和谐、有序的发展。本文在研究生态城市内涵基础上,对呼和浩特城市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呼和浩特市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呼和浩特;生态城市;建设;对策

一、生态城市的内涵及建设意义

“生态城市”是在20 世纪70 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研究计划中首次被提出来,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吉斯指出生态城市是自然和谐的、社会公平的、经济高效的、具有美感的复合生态系统,强调自然、社会和经济三者的互惠共生与协调发展。因此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多样性、全球性等特点,一个达到生态城市标准的城市,应制定有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同时又要与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协调发展,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称之为一个良好的生态城市。

二、呼和浩特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现状

(一)社会生态系统

呼和浩特市作为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双拥模范城、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中国经济实力百强城市,被誉为“中国乳都”。全市总面积1.72 万平方公里,现辖4 区、4 县、1 旗和1 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下辖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现常住人口294.5万,总体上仍属于地广人稀的城市,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二)经济生态系统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的经济总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01—2011年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4.2%,2012 年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76 亿元,财政总收入316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01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2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46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61元。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4.9:36.4:58.7,在率先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

(三)自然生态系统

呼和浩特地理位置较为优越,是除天津、石家庄市以外距离首都北京最近的省会城市,北拥草原、南临黄河。既是环渤海经济圈的腹地,又是国家向北、向西开放的重要前沿城市;既是近年来作为内蒙古快速发展引擎的呼包鄂经济圈中的重要增长极,又是国家规划的呼包银经济带、呼包鄂榆主体功能区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已构建起了公路、铁路、航空综合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呼和浩特地处“南粮北牧、东林西铁、遍地宝藏”的内蒙古的中心地带,市内高岭土、陶土、白云岩、石灰岩等矿产资源储量较为丰富,特别陶土资源储量之大、品位之高居全国前列。与呼和浩特接壤的准格尔煤田已探明储量260 亿吨;距呼和浩特约300 公里的苏里格气田是全国最大的整装大气田。呼和浩特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均属国家二类地区,市域北部可利用的风能资源在400 万千瓦以上,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在2800~3100小时。境内土地、水、电资源供应充裕,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季节性明显,动植物呈多样性,适宜农牧业发展。

从社会、经济和自然子系统可以看出,目前呼和浩特生态城市建设发展势头较好,当地政府也在逐年加大对城市的建设力度,但是从经济发展要求角度以及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来看,城市生态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生态环境改善工作进展缓慢,城市建设缺乏特色和文化内涵,城市化质量不高,居民生态意识淡薄,生产生活方式有待改善等。

三、呼和浩特市生态城市发展建议与对策

(一)制定科学的生态城市规划

呼和浩特市应该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按照党的十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围绕打造“两个一流”、建设“活力首府、美丽首府、和谐首府”目标,着力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与地方生态工程建设,服务首府城市发展需要,加大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步伐,提升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在自治区政府的组织领导下,结合呼和浩特市发展现状,编制人口、环境、经济发展综合规划,以城市景观为点缀,以生态发展为中心,增加物种多样性,形成城市森林环境,发挥城市生态效益。

(二)调整城市规划建设布局

在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决定城市发展的方向。而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水平和理念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外在形象,可以说城市形象就是政府形象的缩影。因此,进行具有民族特色文化内涵城市形象以及高品位的城市建设,首先要搞好总体规划设计,调整优化城市发展区位空间,确立城市自然、社会、经济三大生态系统的结构、布局、规模和发展方向,形成协调发展的生态城市框架结构。在市区规划建设工作中,要做好市内中心地区、开发区以及重要地段的规划设计,对于市区内的主体建筑,应体现城市规划布局的协调性和整体性,同时也应注重单体建筑设计的艺术性、民族特色性,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群体和城市景观。

(三)加快城市化进程

加快城市化进程,为生态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的基础和环境。首先应研究城市产业结构现状及发展规划,以确定城市发展规模。其次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优势配置的基础作用,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再次是加大扶持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一般来讲,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当前解决城市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已占到总就业人数的五分之四, 呼和浩特市在此方面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因此应大力加快扶持第三产业发展,尤其重点扶持信息、法律、中介、咨询、服务业等行业,既能提升城市的功能质量,又能增加就业机会。第四是要加快内蒙古各旗县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构建城镇规划体系。

(四)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应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特别是政府宣传部门应该组织相关部门成立生态环境知识宣传教育机构,定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市民参与绿化意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宜居首府建设。同时引导居民改变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旧的生活方式,节约资源,选用清洁能源,实行绿色消费,做好垃圾分类和资源再生利用工作。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树立绿色产品设计理念,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四、结语

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也是人类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城市是必由之路。生态城市建设是项系统并且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各个方面,呼和浩特市应在综合考虑自身资源发展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进一步改善市区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生态城市的作用,最终走上一条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文宗川.呼和浩特生态城市承载力分析及其建设策略研究[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1):29-30.

城市建设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词:城镇园林;创新;文化

一、我国城市园林建设的现状

园林绿化在城市中起到了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美化城市的作用。由于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期,城市日建高楼,月辟新厦,各种园林绿地多被挤占,商业服务、交通通讯设施蜂涌而起,加之单位厂矿圈围占地、乱搭乱盖。自然生态已被极大地破坏,生物物种已十分匮乏,在这样的城市空间中,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近年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虽已得到极大发展,但受经济发展、体制功能、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园林绿化规划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六大类绿地中与城市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绿地、公园绿地、单位绿地等方面,尚未摆脱旧有园林绿地的框架。如:节日的人工花坛摆设、公园过度侧重花坛布置、人工修剪,园林规划上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一种形式、同一种类一哄而上,“长官意志”代替规划设计等,而最为关键的是未能将生态的观点、维护生物多样性、地方文化特色与造园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对极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应有的破坏。

二、面向未来的城市园林绿化创新的任务与目标

城市建设的特殊性使其环境对生物多样性与物种生存竞争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城市的兴建, 使环境生态系统恶化, 使适应性差的物种减少或毁灭, 但同时环境的选择压力以及在自然选择基础上增加的人工引进、驯化、选择, 经过优胜劣汰的生存竞争, 使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都会有一定的增加。80 年代以来, 我国大力提倡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美化城市环境, 为人为的生存提供适宜的环境, 因此国家将“园林绿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作为城市园林事业和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

城市环境园林绿化创新的任务: ①对城市建设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污染进行规划治理; ②对现存自然条件尽可能地加以保护, 并辅以人工手段输入自然因素, 提高生态系统和绿地质量, 达到必要的生态效益, 尽力构筑城市完整的生态系统和绿地系统; 尽力通过自然山川的绿地系统, 形成城市良性气流循环, 改善城市小气候, 最终缓解或消除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人类的生存提供适宜的环境, 为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以世界园林绿地发展趋势为主线, 根据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的原则, 应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 遵从“生态位”和“互惠共生”的宗旨, 科学配置、协调植物种群间的关系; 保持物种多样性, 模拟自然群落结构的生态学原理, 结合园林绿化设计的原则, 合理布局, 创建园林绿化精品。通过对园内外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的考察和技术产品的引进、开发、技术应用的研究, 以期解决: ①建立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统计绿量的回归模型; ②推荐具有当地自然及文化特色的骨干树种、引进具有异域特色、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新树种; ③区域性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定时评价, 提供主要绿地类型、植物配置模式的差异比较及量化分析结果。最终为在区域内建立符合世界园林绿化发展趋势,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园林绿化生态系统。

三、发挥想象,构造美的世界

城市的园绿化建设既是一项务实的、日渐积累的劳动,又是一项充满想象的创造性的工作。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发展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迫使我们必须大胆地创造更多更美的绿化种植形式,创造更加多姿多彩的绿化美化风格,而不是停留在传统的挖穴种树、平地铺草上。垂直绿化可以使呆板的灰色的墙面变成一条绿化的长廊;屋顶绿化,可在增加人们活动空间的同时,扩大城市有限平面绿化用地;邮票式绿地绿化,可以使街区死角变成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小岛,并有效地降低城市的漂尘;破墙造绿可扩大绿地空间,增加城市美观,促进庭院绿化,是一石三鸟的好办法。总之,立体绿化能使平板、单调的建筑单体和各种硬质构筑物以及门窗栅栏等,变成具有自然清新、赏心悦目的绿化景观,并起到良好的保护、降温和减噪作用。精致的植物造型造景,更能增加人们观赏的情趣,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艺术层次和水平。至于人行道绿化种植,开辟大面积的公共绿地等传统的城市绿化形式,都在改善城市环境建设的整体质量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发挥想象的同时,要开阔思路。我们孜孜以求创造“宛若天成”的自然园林景观,为什么不纵身投进自然的怀抱呢(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是一个大环境、大规划的建设,在自然的山水条件面前,我们决不能本末倒置。要充分地利用自然给定的优势条件,把人为的建设与大自然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互映衬。只有如此,我们的想象和活动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美的创造。

四、构筑绿色的“巢”

城市是人类生活的大环境、“大家庭”,居屋、庭院则是人们生活学习的小环境、小空间。与城市的大环境、大空间相比,住家庭院则更能展示人们精神的品格、文化的情趣体现个性的差异和需要。人们在这个温馨、和谐、怡然自得的人性化的“巢”中,实现人的个人自尊和层次不同的满足。单调乏味的家庭环境,是一种潜在的精神性格危机的诱因,这一点早已被心理学家所证实。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需要和健康的情趣格调的人,必然会对这种绿色家庭文化的兴起,产生极大热情。生活在自己创造的“自然”环境中的乐趣,这本身这是一种人的现代意识的展现。构筑绿色的“巢”,既是城市多元化园林绿化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家庭发展的趋势。

由此看来,家庭绿化已不再是一种向往,而是一种现实的可能。它将成为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丰富动人的组成部分,走向我们每一个家庭,占据一席之地。我们在创造城市环境绿化的同时,为什么偏偏忽视了这种更为重要的与人们朝夕相处的“温馨之巢”的建设呢?筑绿色的“巢”也许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需要想象和决心,需要果敢的行动,还需来自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要在城市的小区和公寓设计上认真考虑发展家庭和庭院绿化上的可能性和条件,在阳台、室内等细部的设计上,充分地展开想象,留有绿化余地。同时,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在城市中看到一支热心的富有创造性的筑“巢”队伍组建和成长起来,他们在为不断高涨的绿色家庭建设热潮中,为群众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样一支队伍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它的市场潜力,都不亚于现有的城市园林机构。为适应今后绿色家庭建设的普及和发展,我们的苗木花卉种植单位,要选择和培养更多的适宜的品种,并为热心于绿色家庭建设的人们提供种植和养护技术。

五、创造绿色的文化

在城市文化的发展中,绿色文化正悄然兴起。它已成为城市人民精神和物质生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当然,绿色文化决不是一个简单的静止的概念,它是一种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展中,人们自觉地热心地富有想象和创造性地投入建设,并真正构建出一种多姿多彩的城市绿色景观的动态的发展活动。人们对绿色的渴望,对绿化美化的不懈的追求和努力,并对这一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活动意义的深刻认识,这才是城市绿色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我们的政府和职能部门,要为城市绿色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并加以积极的支持和引导,使这一来自于城市建设需要和群众精神生活需要的建树活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创造高质量高水平的行道绿化、公共绿地、小区绿化、庭院绿化、家庭绿化,创造更多更富有想象力的垂直绿化、平面绿化、立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多姿多彩的形式。用绿化、美化、香化、果化来极大地丰富城市的环境景观。这一城市建构的现实景观,将是城市绿色文化成熟的标志,也是城市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物质和精神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建设思路和方法,已难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发展和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要探索一条开放的多元化的城市园林绿化发展之路,创造出一种与当今时代相适应的城市绿化文化,这是我们二十一世纪园林建设者肩负的使命。

参考文献:

城市建设发展趋势范文3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LNG项目工程建设管理趋于现代化、国际化。本文通过结合我国LNG项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几种在目前来说国内与国外经常采用的的管理模式,包括IPMT模式(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 Team)、 PMC模式(Project Management Consultant)、 EPC 模式(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等,分析了如上所示的各种管理模式的优点、缺点以及它们的适用范围。最后,对这几种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大体走势的分析与预测。

关键词 管理模式 IPMT模式 PMC模式 EPC模式 发展趋势

一、LNG项目工程建设管理模式

(一)IPMT模式(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 Team)

IPMT模式(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 Team)中文翻译即“一体化项目管理团队模式”。 “一体化项目管理”是指工程项目管理咨询公司与投资方按照之前双方所签订的合作协议,共同组建一个“一体化项目部”,并且受到投资方的委托,实施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项目管理模式。该模式的优点是,实施一体化管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确保确保设计的标准化优化及整体性以及大型项目总体的程序和质量系统。还能够确保施工过程、工程采购的一致性。项目业主和项目管理承包商通过这种有效的组合搭配,能够达到资源及特长的最优化的配置。

(二)PMC模式(Project Management Consultant)

PMC模式(Project Management Consultant),即项目管理承包商模式。项目管理承包商的工作内容一般来讲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是代表业主来进行项目管理, 同时还承担一部分公用设施的设计、 采购和施工的工作, 这种工作方式对项目管理承包商来说 , 风险相对较高 ,但是同时相应的利润 以及回报也非常高 。第二种类型是作为业主管理队伍的延长, 管理设计、 采购、 施工的承包商不需要承担任何设计、 采购、 施工的工作, 这种项目管理承包商模式相应的风险和回报都较上一类低。 第三种类型是作为业主的项目顾问, 对业主的项目进行监督和检查, 并且定期将没有完成工作及时向业主汇报, 这种项目管理承包商模式风险最低,甚至可以说接近于零,有利有弊,因为回报也低。

(三)EPC 模式(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

EPC 模式(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即“设计、采购、施工 ” 一体化的项目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的界定范围内,一般情况下项目业主基本不参与这其中的工作,是由承包商进行所有的设计、采购和建造工作的实施, 项目业主只需要在项目完成时, 提供一个配套完整的设施。从英文来看,对于一名EPC 总承包商来说, 其工作范围大致都是包括设计 (Engineering)、采购 (Procurement)、施工 (Construction)。设计环节里,除了设计计算书和图纸外, 还要根据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方案, 按照业主的相关要求,设计辅助工程设施、配套的公用工程以及建筑结构设计等。采购环节则包括在工艺设计中的各类设备、 材料以及工艺产品专利产品的采购工作。施工环节含有施工方法、 安全管理、 费用控制、 进度管理及设备安装调试、 工作协调等,即包括全面的项目施工管理。EPC 总承包商按照已经签订的工程总承包合同, 全面负责承包工程的质量、 安全、 工期、 造价。

二、LNG项目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管理创新深度优化、成效显著

努力打造具有完整先进自主技术产权、知识产权的中国石油的LNG接收站技术,充分总结国内外LNG接收站的经验,不因循守旧,自觉提高完善自身能力,努力提升工作成果,深入认真研究,建立了完整和全面的LNG接收站标准体系;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石油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按照国家能源局和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本着为填补国家制造业空白、为民族工业助力、为国家产业发展作积极贡献的基本思路,结合项目实际和国内机械制造行业的特点和能力,认真研究LNG接收站的设备材料,分步和有序组织相关厂家实施了LNG接收站关键设备、材料的国产化。

(二)质量有效、安全有力、投资到位、进度有序

以京唐公司为例,该公司针对每个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关键质量控制点的准确识别,“质量管控八步法”就是针对这些关键控制点而建立的,这样一来全面推动了工程质量持续保持高水准良性循环。并且,公司实现了唐山LNG项目HSE的有效管控,自行形成了以HSE“五级监管 ”和“八个坚持”为主体的管理体制。而且PMC国外专家通过定期对唐山LNG接收站进行HSE检查评估工作之后,一致认为唐山LNG项目现场HSE管理是“少见的几个高水平的LNG项目现场之一”。此外,采取各种有效管控措施,全力快速推进工程建设进度,高质量组织实施了一个没有浮时的多专业、高技术难度组合的超大型项目。始终坚持严格执行和考核、严格监控概算、严格审查强化结算程序、严格事前计划的原则,对各项工程投资和管理成本实行精细化管理。

(三)建设质量达标

全体参建人员辛苦劳作,把精力融入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当中,积极响应业主绿色工程、优质工程、阳光工程的号召,主要工程质量达到或超过了国际标准。

综上所述,我国唐山LNG接收站工程,在中国石油的主导下,在北京、河北等股东单位的支持下,在中央各部门和河北省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体参战人员的齐心协力按时、平稳、安全实现了建设精品工程这一工作目标,实现了创新的目标,实现了投产即达产的任务目标,实现了铸造精品、科学发展的目标,而这也将是所有LNG项目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曲顺利,李岩,赵彩云.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项目的节能降耗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6).

城市建设发展趋势范文4

一、社区建设的核心是管理和服务

社区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功能的基本载体。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居环境。因此,社区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反映城市管理与经济发展的水平。伴随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的社会性职能、企业的社会性职能均向社区转移,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日趋集中在城市社区,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培育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自治意识和参与意识。

桃源居社区以一体化和社会化的社区服务体系带动,构建社区共同体,社区居民在同一个社区公约下,共享社区发展的福利。

作为一个拥有5万居民的社区,桃源居的功能定位准确、规划平衡、开发有序、管理自治。桃源居就像一个和谐融洽的大家庭,各种不同类型的社区居民都能得到相应的服务。首先,桃源居开发了18万平方米商业面积,解决了12%的本社区居民就业;其次,已入驻的业主,有30%是重复置业,即一次置业为居住,二次置业为投资,拥有稳定的收入;再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使老人既享受到与家人共住的天伦之乐,又能得到社区专门为老人设置的养老设施和服务,让老人真正过上“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成”的幸福生活;第四,社区20-45岁的妇女,可免费享有在社区女子大学一书多证的成人教育权益;第五,社区实现了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与家庭教育三对接体系,即孩子可在清华学校学知识,在社区儿童中心学特长,在社区儿童泛会所接受情感教育,独生女子可以在群聚的玩乐中健康成长;第六,社区虽无低保和失业者,但对一些尚未达到低保条件的特困户,社区则给予一定的救助和再就业培训。

桃源居社区良好的公共服务源于有一个自治的社区服务体系。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城市的建设与管理,必须以社区的自治为基础。有效的社区管理,良好的社区服务和完善的社区功能,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社区组织是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

桃源居之所以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区,既借鉴了西方国际人居社区的理念,又结合中国社区管理的国情,并充分利用位于深圳这个现代化城市的区位优势。在制定社区发展战略规划的初期,社区从3万多名业主选出7名代表,与开发商一起,到澳洲学习考察社区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澳洲的社区公共服务与管理、民主自治、民间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给我们很多启发。在此基础上,根据桃源居社区的情况,进一步完善和升化社区民主自治组织的管理体系。

经深圳市政府批准,桃源居成立了社区发展服务中心,对社区服务组织实行了紧密型的管理。即由一个社区服务中心来管理和协调若干个社区民间组织,共同为社区提供公益性和福利。桃源社区发展服务中心的最高决策机构是社区理事会,理事会由社区各方举荐的代表组成。该中心收入的1/3作为社区发展经费;1/3用于社区救助和奖励;1/3存入社区发展慈善基金。为使社区组织得到更有效的管理,社区成立了监事会,监事会由政府主管部门、基金会、基金信托人、业委会等代表组成,对理事会发展行使全方位监督。桃源社区发展服务中心开创了中国社区服务组织的先河,将社区服务与社区福利有效地融为一体。

三、理顺“三长”关系是社区发展的保障

这里讲的“三长”是指政府市长、企业董事长和社区社长。我们所说的关系是指代表政府的市长依法行政,为董事长创造良好投资环境;董事长则依法经营,在实现企业预期利益的同时,主动承担企业的公民责任。作为一个社区的地产商,它的责任不仅仅是盖好房子,还要帮助政府管好社区,协助百姓过上好生活。只有市长、董事长、社长三长联手,目标一致,才能造福今后入驻社区的万千“家长”。

人因血缘而结亲,人因地缘而结邻。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居文化是三代同堂、四世同乐,因此桃源居的人居环境是,五万人是个大家庭,人人都要以社区为骄,个个都要为社区争荣。爱与责任的文化,已凝聚成万千家长共建家园的社区精神。

桃源居社区倡导的是,企业借政府之势发展,政府借企业之水行舟,开发要为管理打基础,管理为发展助力。2008年,桃源居社区将结束开发,那时候,不能把问题留给社区,而要把社区培育的社区资产及人力资源留给社区,使社区长久的平安与和谐打下基础。

四、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的目的之一是改善人居环境。不同社区功能,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工业社区、商业社区、旅游社区、综合社区与纯居住区,对城市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经济功能较强的社区,往往对人居环境有负面影响,如噪音、污染、交通与能源消耗等。而单一的居住区又称城市的卧城,常常因为缺少公共服务、邻里关系淡漠,生活、学习、娱乐、就业不便,不仅又直接影响人们生活质量,还负面影响着城市经济增长,城市孤独症大多与居住环境有关。如何在改善提高人居环境的同时,又能促进城市的不断更新与经济持续发展,是每个国家在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时都面临的一个问题。

桃源居,一个社区、两大市民广场、三大社区公园、四大功能分区、五个会所,社区的公共服务自成一体。18万平方米的社区商业,可带动12%居民就业,30%居民已重复置业,社区年年是深圳的纳税大户,而社区的公共服务成本只相当中国同类城市社区的1/3。在社区结束开发后,社区税源仍然可保持不断发展。让社区充满活力的源泉,在于社区在规划开发建设期,就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社区的政府公共服务与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服务互补,既解决社区闲散劳动力,又降低政府公共服务的成本。尤其是社区民间组织的创建,使社区资产增值,并催生出社区福利体系,直接改善了人居环境。社区商业与社区企业的税源,又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城市建设发展趋势范文5

我国建设领域中重要的一项改革就是监理工程的实行,文章主要分析监理工程对建设工程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建设监理工程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

建设工程监理;法制;规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行业也呈迅速发展的趋势。但日渐增加的工程建设中,常常会有不足之处,给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必须加强工程监理的研究力度,规范监理行为,促使监理水平得到提升。

1工程监理的发展对工程建设的作用

合理实施工程监理制度,能够使建设单位更加社会化与专业化。在工程建设中,监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其监理作用通常表现在下列一些方面。

1.1使投资决策更加科学化

监理通常出现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时期,使投资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工程监理企业参与决策时期的工作不但可以使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得到提高,同时降低投资决策失误的概率,使项目的投资与国家经济的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符[1]。

1.2使工程建设多方建设行为得到规范

工程监理企业应是社会化与规范化的,在工程实施的阶段就参与进工程建设中,并约束多方建设行为,工程监理企业的任务是根据委托合同监督管理参与到工程建设多方的建设行为。结合控制事前、事中和事后,能够对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规范且有效地管理,尽可能防止不适合的建设行为出现。

1.3建设工程的安全与质量得到保障

作为特殊的一种产品,建设工程不但拥有常规产品所包含的质量特性,它还有一些额外内涵,其中包括有可靠、安全、耐久以及经济等。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下列几点[2]:评价方式特殊性、波动幅度较大的质量、终检局限性以及质量隐蔽性等,这就使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方面不能仅立足于政府的宏观监督以及承建单位的内部管理。监理工作的开展,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就能够被不但懂经济而且还懂技术的监理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监督质量责任人立即实施合理措施保证使用与质量安全,防止遗留工程质量隐患。

1.4提升建设工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建设单位期望质量标准与建设工程预期功能得到满足的条件下,建设投资金额尽可能最低。对于社会公众及国家来说,要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以及将工程本身的投资效益。将建设工程监理制度有效实施。建设单位不但能协同监理企业将工程的投资效益最大化,同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5工程的使用价值与质量得到保障

在工程设计时期,工程监理企业进行专业且科学的管理方式,能够对建设过程中其使用价值、质量以及功能提出更准确的要求,制定选取与建设单位需求的更合适的设计方案,从而使建设单位所要求的使用价值以及功能方面得以实现。

2建设工程监理的现状

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分为监理试点、推进稳定、深化发展三个时期,目前已经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如下[3]:(1)在我国建设工程基础制度中,建设工程的监理制度已经形成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同时渐渐转变成为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建设,建设工程监理制度逐渐向法律化以及制度化的道路上前进。(2)目前,随着不断壮大的建设工程监理队伍,其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在进一步的提升。快速上升的注册执业人员数目,表现了建设工程监理团队正在逐步扩大以及拥有更高的素质。(3)随着监理工作范围的逐步延伸,其包括的内容有电力工程监理以及房屋建设工程监理,另外还包含有通信工程监理以及铁路工程监理等,从投资决策监理以及施工监理逐渐转变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理。

3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

3.1法制化与规范化

即便目前我国对于工程监理出台的法律规定不多,《建设工程管理规范》在一定范围里对施工时期的监理行为起到规范作用。但是,在我国这个方面的法律不够先进,比较陈旧,特别是市场规则以及市场机制问题上。另外对于监理企业而言,其合同管理意识大部分都较薄弱,对于监理行为的管理十分不到位,对于该行业的发展需求已经不能起到良好的满足效果。

3.2全方位、全过程监理

通常来说,建设工程监理的职责是对建设单位所带来的项目进行管理,作为工程监理企业,在建设工程的所有时期都需要完成建设单位所委托的管理需求。实际上,大多都是将重点放在施工阶段的监理上,并且着重对工期的把控以及质量的监理方面,关于投资控制与合同管理所产生的效果是十分局限的。所以,施工监理应该顺应趋势向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理道路前进。

3.3国际化

我国市场经济处于迅速加大开放的过程中,国外企业逐渐参与到我国的建设工程当中。在这样的环境下,国际市场对我国参与的企业竞争给予了良好条件。但因国际管理与我国的监理企业管理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另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监理还欠缺完善。这就要求国内监理企业接轨国际,朝着国际化发展前进。监理企业要借鉴国外企业优秀的管理经验与技术,从而使经验水平以及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3.4提升监理工程师的综合业务水平

就目前我国从事建筑工程监理的工程师而言,绝大部分都经过法律法规知识以及监理理论的培训,并且需要在进度、投资、质量以及合同管理上考核合格才可以上岗从业。但是在全方位监理工作的发展中,依然有许多监理工程师的专业技能以及知识没能达到需求。并且,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方面,是全方位、全过程发展监理工作道路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制约条件。因此要着重对监理工程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深入,只有如此才可以在整体上将监理工程师的整体综合素质提升,不断更新知识技术,从而使业务水平的发展道路更加顺畅。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工程监理的意义不容小觑。如果想要使建筑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那么必须不断加强工程监理水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国际接轨,借鉴优秀的国外知识与技术,逐步调整完善建筑工程监理方法,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涛.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2):140-141.

[2]陈武.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7,(2):147+151.

城市建设发展趋势范文6

根据市委领导的指示,3月3日至7日,市委办组成的考察组一行5人赴##杭州、衢州和萧山,就两市一区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考察。所到市(区)对我们这次考察活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配合,分别召开了3场专题座谈会,并安排我们现场参观了城市新区、开发园区和部分城建重点项目。虽然这次考察活动时间短暂,情况了解不够全面深入,但一路所见所闻,让我们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一、总体感受 这次##之行,我们的直观印象是,##的城市化进程势头迅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之间的距离在不断拉近,特别是环杭州湾地区城市圈已基本形成,城市集群正在崛起,城乡一体化的格局逐渐显现。一是城市化的理念新、起点高、思路活。杭州市提出了“##省省会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城市定位,并按照“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发展战略,构筑“一主三副、双轴六组团、六条生态带”的城市框架,城市规划的外延大大超出了以往的城市概念,着力从 3个层次推进城市化:一个层次抓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的分工与合作,共同构建长三角城市群;一个层次是以高速快捷的城市路网为依托,以产业为连接,着手打造环杭州湾城市带;一个层次抓中心城镇建设,集中力量发展13个中心城镇,通过撤乡并镇,有效扩张乡镇行政区划,推动其向5-10万人的小城市方向发展。萧山市提出了把城市化作为新一轮发展的主题,确立了以工业化支撑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业化,以提升工业化与加快城市化整体推进萧山现代化的工作思路,把“实力萧山、活力萧山、魅力萧山”作为推进城市化的总体目标,着手实施由强市型向都市型转变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在江南新城的规划建设中起步高、手笔大,确立了建设“杭州浦东”的目标定位。衢州市提出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越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观点,并立足自身条件,大胆提出借力发展的思路,一手抓接轨上海、一手抓山海协作,通过开展“招商引资年、项目推进年”活动,积极开展城市招商,加快了外来资本参与城市的开发和建设,有效地解决由于区位造成的制约因素。二是区划调整和新区开发力度大。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和开辟城市新区是我们所到三个地方在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中的共同做法,在这方面他们的工作力度大,成效也十分明显。杭州市于2001年进行了市区行政区划调整,萧山、余杭撤市建区,市区面积由原来的683平方公里扩大到3068平方公里,而在此之前杭州市城区可规划用地仅剩400多亩,已基本处在饱和状态。发展空间的解决为做大城市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几年,杭州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新城区建设先后推出了“钱江新城”、“江东和临平工业区”、“大学城”和“城中村”改造等4项工程,几项工程规划面积就达220平方公里,这些举措对迅速壮大了杭州中心城市规模、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萧山区通过实施钱江世纪城市的新区发展计划,使城市建成面积由五年前的15.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32.1平方公里。衢州市也于2001年进行了衢县撤县建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并按照再造一个衢州的要求,加快推进新区建设,并着手实施市级行政中心搬迁至新区的计划。此外,绍兴、嘉兴、宁波、金华等也都已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可以说,通过调整行政区划做大城区,实现区域中心城市的迅速扩张已成为##各地的共识。三是政府职能转变到位、市场运作能力强。从杭州和衢州的管理体制看,市委、市政府把主要着力点放在市

本级的发展上,对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充分放权,对于调动县级的积极性起到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在城市管理、开发区和新区建设的管理体制上,坚持以市场化为取向,进行城市经营,有效地缓解了城市建设中资金紧张的矛盾。特别是杭州市在新区开发上就体现了较强的市场运作能力,他们一方面用足于省里给的各项特殊政策,整合各类资源,充分让有限的政府投入发挥出最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采取常规和超常规的方式,从民间资本、金融机构、资本市场以及国家政策中筹集建设资金,采取政府、部门、企业“三位一体”的开发模式,走“自我筹资、自我建设、自我经营、自我还贷”的开发建设路子,有效地解决了建设与发展、投入与产出的问题。四是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有力地加快了经济发展。杭州的经济连续13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城市竞争力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仅次于广州,经济总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3位,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8。萧山撤市建区后继续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依然保持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绩全省县(市、区)级首位,特别是工业发展很快,2003年,工业增加值就达300亿,全区产销超亿元企业达到157家10亿元以上15家,仅万向集团一家企业就达到157亿元,在全国发达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中名列第七。衢州去年也实现了gdp增长14.2%的较快增速。 二、几点启示 一区域经济的大融合是当前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机遇。当前全国各地城市化步伐加快的趋势,实际上向我们传递着一个重要信息,新一轮区域经济的发展将主要以城市为核心,城市竞争力越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就越足。城市经济越发达,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就越强,正如杭州的发展受到上海的辐射带动、萧山的发展受到杭州的辐射带动,衢州的发展受到全省发达城市的辐射带动一样,三明的城市发展也同样应该融入全省城市发展的大局,当前,全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提出,为我们进一步融入全省发展大局、更好地接受沿海发达城市的辐射、乘势而上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市创造了新的机遇,能否抓住这个机遇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在这一轮区域经济的大融合中,把握机遇、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借力发展,做大城市规模、发展城市经济,并通过自身发展,增强对周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把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市作为推进三明城市化进程的着力点。做大做强中心城市首先要解决城市发展空间问题,空间不足已经成为三明城市发展的最大掣肘,这个问题不得到根本解决做大城市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最终实现永安--三明--沙县三地的城市一体化应该成为推进三明繁荣带建设的根本目标,当前特别要在发展城市联盟方面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对城市联盟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要进一步明确。为此我们提出“一主一副”的城市格局的初步构想,其基本内涵是: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实现沙县撤县建区,以三明现有建成区和沙县城区共同作为三明主要城区,以永安为三明城市副中心,并推动两个城市一体化建设,从而迅速做大三明城市体量。我们的依据是,市里实施“南拓北扩西进”战略,往富兴堡、台江、陈大、小蕉等地发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地形限制,市区周边群山环绕,缺乏成规模成片可供开发建设平整土地,城市空间的拓展已没有太大的余地。而沙县的撤县建区的各方面条件都较为优越,从自然条件看,沙县距离市区仅20多公里,今年将与市区实现高速公路互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地势平坦,有着较广阔的发展空间,仅金沙高新园区面积就有18平方公里,完全可以再造一个三明市区;从经济基础看,沙县

的非公有制经济较为发达,产业与市区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从城市发展看,沙县县城建设已初具城市雏形,2003年末,沙县人口为24.2万人,城区人口8.43万人包括流动人口,下辖6镇4乡,城镇化水平较高,具有较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实行沙县撤县设区的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扩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扩大城市面积,增加城市人口,实现土地、水、人力等资源共享,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集中财力物力建设中心城市,有效增强中心城市的竞争力。 三坚持从实际出发,走有三明特色的城市化发展路子。从基础条件看,三明推进城市化的制约因素较多,如:地形狭窄、发展空间严重不足,城市经济相对薄弱、发展后劲不足,市区人口少、人力资源外流趋势明显,等等,但同时我们也拥有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如:我们的森林覆盖率高居全省首位,在全国都处在领先地位,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工业基础较为扎实;在区位上既是内陆省份开放的前沿,更是沿海向内陆地区进军的桥梁和纽带。只要我们扬长避短,是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具有三明特色的城市化之路的。我们认为,做好腹地文章和盘活优势资源都应成为走有三明特色的城市化发展路子的重要依据。福建地势山海相联,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成为沿海发达城市的发展腹地,当前,要针对如何做好腹地这篇文章,提高对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承载能力,加强产业规划,突出制造工业、资源开发、劳力输出几大特色,真正与沿海城市的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与此同时,要看到,三明最大的资源在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明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也在于生态资源。要按照“生态立市”要求,必须确立生态和经济双赢的理念,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三明城市发展的未来走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和环保产业,形成具有三明特色的生态经济格局。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致力于创造全省一流的人居环境,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 四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入手,真正调动市县两级的积极性。##省实行市、县两级都各自向省级负责的行政运行模式,市级对县级工作做到少指挥、不干预,这对保证市本级集中精力加快自身发展和充分调动县级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感到,这种做法体现了未来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要主动适应这种趋势的发展要求,把做大做强市本级作为市委、市政府工作的一项核心任务,调动一切资源、运用一切手段,千方百计地壮大市本级的经济实力,增强三明的城市竞争力。同时,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为契机,对县域经济社会的管理进行彻底放权,充分调动县域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三、若干建议 1、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加快推进三明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事关三明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事关整个区域经济的走向,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形成共识、达成一致,就难以有效地形成合力、促进共为。建议市里尽快组织市几套班子领导分赴##、广东等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地区进行专题学习考察,加强研究论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共识,并争取得到省上的认同和支持。 2、组建工作班子,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论证。成立市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工作班子,由市领导牵头,抽调市城建、规划、土地等有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对推进城市联盟的有关具体问题进行规划论证,对涉及管理体制的问题进行协调,对县域

推进城市化进程工作和中心城镇建设进行指导。 3、着手进行新一轮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规划。建议邀请省内外的城市建设与规划专家共同参与对三明的城市发展与定位进行专题研究论证,开始启动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并对在短期内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论证。在新一轮的城市规划调整中,要将把园区开发与拓展城市新区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的思路,把园区建设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之中,有计划地将处在三明城市圈范围内的工业园区纳入市级管辖范畴,加大市本级的投入,提高规划建设水平,进一步明晰管理责任和收益分配,促进产业集聚升级和城市的优质扩张。 4、加快城市联盟基础设施的融合。加快市区与永安、沙县的快速通道建设,缩短时空距离,改革公路收费体制,统一道路通行政策,促进交通融合,如早日促成三明至沙县的公交交通运行。另一方面,加快市区、永安、沙县三地在供电、通信、环保、绿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统一融合。 5、全面整合土地资源。对城市联盟范畴内的土地实行统一收储、统一规划、统一使用,在现有用地政策难以突破的情况下,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有效盘活土地资源,通过借地生财、借地发展,保证城市化对建设用地的需要。除法律规定可以实行划拨土地的对象外,其余建设生产用地全部实行有偿出让供地,特别是对房地产开发,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方式供地,把土地推向市场。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来提高土地价值,实现土地升值。 6、加大对中心城镇建设政策扶持。突出中心城镇的带动作用,突破城镇均衡推进的模式,坚持分类指导,在重点抓好县城建设的规划建设的基础上,每个县(市、区)再确定一个在区位上辐射作用明显、人口较为集中、经济基础较为雄厚的中心镇进行重点扶持。如:在干部配备上可以采用##一些地方的做法,实行高配一级,允许中心镇主要领导进入县级领导班子;在管理权限上可以享受相当于县一级的权限;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进行撤乡并镇,不断壮大中心镇规模,提升中心城镇功能,增强其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7、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三明的人力资源充沛,作为老工业基地,我们还有着很强的产业技术培训力量,因此,建议把以大规模培养技工等实用人才为重点的人力资源开发作为有效增加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抓手,依托广大的技校、农校和社区组织等各种载体,大规模地组织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进行专业培训,对口输送到福州、厦门以及省外发达城市,形成规模、形成品牌、形成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