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饮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饮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

饮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贯彻落实《办法》和《细则》,进一步改善农村水环境,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有序平稳推进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促进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范围和管理目标

年度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实施范围为江东市、清水坝、颜家庙3座中型水库和喉咙管、柳溪等18座小(一)型水库的禁投和珍珠养殖转产。通过对上述水库实施综合整治,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年底转产珍珠养殖面积1.5万亩,不再新增珍珠养殖面积。

三、工作步骤

(一)摸清水库投肥养殖基本情况。各有关乡镇在年3月15日前将有关资料和文件报送县水保办

(二)清理和修改水库养殖合同。年3月15日前,完成全县农村饮用水重点保护水源所涉及的水库养殖合同清理。承包人愿继续承包进行养殖的,应修改合同,增加禁止投肥养殖条款;对承包人不愿意继续承包的,发包单位和承包人可以协商终止合同。

(三)转产珍珠养殖面积。年3月底以前,将转产珍珠养殖面积1.5万亩的任务分解到乡镇,相关乡镇要依法通过变更或终止合同、变卖等途径,在年底以前完成珍珠养殖转产面积任务。到期的珍珠养殖合同,不得续签;不得增加新的珍珠养殖面积。

(四)设立“四禁”警示牌。在年4月1日前,完成全县所有农村饮用水重点保护水源“四禁”警示牌设立,并公告举报电话。

(五)开展污染源调查和整治。年6月1日前,县水保办会同相关乡镇在全县各保护区域内,组织开展本县辖区农村饮用水重点保护水源污染源的调查,根据管理目标、调查情况和各自实际,制定消除污染源整治方案和行动计划。各有关乡镇要严格按照县水保办制定的工作方案和行动计划落实到位。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协管副调研员任副组长,县农办、水利、环保、建设、国土资源、农业、畜牧水产、林业、卫生、发改物价、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协调、部署、督导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县水保办),办公地点设县水利局,办公室主任由水利局分管副局长担任,主要职责是调研和起草有关文件,落实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各项政策。各有关乡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1名班子成员负责此项工作。

(二)建立目标考核、奖惩和监督检查制度。将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纳入全县农村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县水保办在年底组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通报全县。年3月12日前,完成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考核办法的制定和,考核和奖惩的依据是水质监测结果。

饮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源;饮水安全;水源地保护;大通县

1大通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现状

1.1基本情况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河湟谷地,祁连山南麓,湟水河上游北川河流域,县城桥头镇距西宁市35km,地理坐标为东经100°51'~101°56',北纬36°43'~37°23',全县总面积3093km2.大通县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海拔2280~4622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通县水资源相对充足,县境河流属湟水支流北川水系,主要河流有北川河及其支流宝库河、黑林河、东峡河等,四条流域涵盖了大通县的20个乡镇.全县水资源总量为67135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5650万m3.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16133万m3(44.20万m3/d).[4]根据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大通县20个乡镇建有171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其中地表水水源地7处,地下水水源地164处,设计供水规模1464.25万m3/a,设计供水人口38.43万人,年实际供水量为1462.68万m3,主要分布在北川河流域、黑林河流域和东峡河流域.[5]

1.2水源地水质情况

大通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处于水源的源头,水质情况良好,根据大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环境质量监测站检测结果,各水源地水质各项指标正常,均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均达到Ⅲ类及以上,水源地水质安全.大通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数量众多、分布分散,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没有企业污染源排放,不存在点源污染,但有农田分布和居民居住等,会产生一定的面源污染.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农村居民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6]

1.3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情况

大通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比较滞后,171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中,已经划分了水源地保护区的仅有5个,从2011年相继开始实施水源地保护项目后,也只有15%的农村水源地设置了保护标志、警示牌及网围栏隔离保护.大通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地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大了宣传力度,遏制了人为污染,为有效保护水资源、提高蓄供水能力、保障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长期缺乏资金投入,管理职责交叉等问题,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还存在防护体系和安全保障措施薄弱、水源地的隔离防护、水源涵养和日常监控等工程建设滞后现象特别严重.

2大通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建设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相关政策法规有待完善,执法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主要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而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污染饮用水水源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较劲,没有形成良好的法律威慑作用.[7]从地方来看青海省制定了《青海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西宁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大通县也相继出台了《大通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管理办法》《大通县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大通县农村供水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等政策措施,但水源地保护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和乡镇,实际工作中存在部门职能交叉、重叠或者缺位问题,跨部门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不够健全,责任主体不明确,致使一些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

2.2水源地周边环境有待改观,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2017年中央环保督查后,大通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上游及周边地区的一些农家乐、规模化养殖都已得到整治,消除了污染隐患.通过工程措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虽然进行了围栏防护和警示牌的设立,减少了水源周边的人为活动,但大部分水源地周边紧挨耕地,生产使用的化肥、农药、残留物等面源污染仍然是重要污染源.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小城镇建设迅速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大通县各乡镇农村基本都设立了垃圾集中收集设施,但清运处理不够及时,农村没有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许多水源附近就是村庄,污水、垃圾通过雨水下渗到地下后汇流到水源地,对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造成影响.

2.3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划分有待加快,供水工程水质检测覆盖率有待提升

由于大通县水源地点多面广,水源保护区划分需要环保、国土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等原因,造成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工作滞后,所以要进一步加大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并完善水源地保护与管理长效机制.水质检测是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途径,从源头上保证水质安全,将大大提高饮用水质量标准.目前,由于资金、技术等短板因素,大通县农村水源地取水口只有大通县三乡二镇43村饮水安全工程、景阳中岭等八村人饮15个水源地有简易水质监测系统,定期检测由县疾控中心和县环境质量监测站负责,因此大通县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检测覆盖率较低.

3大通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措施

3.1建立多部门联动管理机制,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水源地保护涉及多个部门,结合大通县实际情况,组织环保、水务、住建、发改、财政、林业、农牧、国土、公安、卫生、广电、乡镇等相关部门,建立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制定和完善农村饮用水源环境保护规划,尽快完成大通县剩余未划定保护区的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并按照各自的职责,严格项目审批、加强污染治理、隔离防护、监督检查、保护宣传等,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3.2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保障供水安全

做到科学规划,将大通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采用物理隔离措施,保护区网围栏设施、监控设施、标识与警告设施建设,限制人畜活动.加强大通县各乡镇农村垃圾清运处理系统建设,采用“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处置模式统筹处理生活垃圾.同时加强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规划建设,统一收集处理污水,避免下渗汇流.控制农田农药、化肥的使用,并推荐使用低毒、无残留农药、化肥.由相关职能部门实施联合执法开展农村水源地监督检查,成立大通县农村水源地保护领导监督机构,建立大通县农村水源地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大通县农村供水安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3增加资金投入,建立水源地保护长效机制

大通县农村饮水工程水源地建设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投入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各种形式的投资和融资,加快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体,社会各界踊跃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多层次筹集资金,增加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加大对大通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和水质监测体系建设的投入,尽快对剩余未保护的农村水源地实施网围栏隔离保护、警示牌标志、水源涵养等项目,实施水质监测体系建设项目,并加强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引进人才.将水资源管理理念转变成面向居民幸福的水资源管理模式,[8]抓好队伍建设,把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职能落到实处,[9]建立大通县农村水源地保护长效机制,公布水源监督电话、举报热线,发动群众采用各种方式参与水源环保宣传教育工作.

饮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安全措施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已成为政府,社会和广大的重点,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喝上干净水”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就是说:管好水、用好水是我们政府的工作需重点。

一、农村饮用水安全面临的问题和任务

1、水污染问题

水污染是导致饮用水水质变差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农药、化肥、洗涤剂等大量使用,只是许多饮用水源收到污染,水中污染物含量严重超标、直接饮用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村民居民饮水质量和卫生状况难以保障,易导致疾病流行。村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也对水源水质造成影响。在水井周围30米范围内的厕所、渗水坑粪坑、垃圾堆和废渣等污染源,尤以分散式浅井水源受污染较严重。

2、饮水工程问题

以往兴建的饮水工程,从总体上说,工程数量多、规模小、设施简陋、报废率高。遇干旱年份或干旱季节,保证率低。随着水质污染加重、降雨减少,相当数量的饮水工程已失去了应有的功能,缺水人口出现反弹。

3、管理问题

分散式供水管理不正常,卫生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水质检验工作开展不正常;大部分制水设施简陋,过滤池、沉淀池及水源周围淤泥长时间没有进行清理,水质净化消毒运转不正常等,大部分供水站没有安装消毒设备,操作随意性比较大,消毒剂用完不愿继续购买,等于消毒设备虚设,大部分利用漂白粉消毒,起不到长效作用,没有发挥消毒设备作用。

二、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技术措施

农村饮用水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设计到若干方面,从技术角度着眼。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充分论证水源

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水质——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水量——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40-60升;方便程度——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20分钟;保证率——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0%-95%。以四项评价指标和居民负担得起为依据,对水源水量和水质的可靠性进行充分论证。水质是农村饮水安全的关键,应重点考虑。

2、进行水质处理

地表水因与外界接触,容易混入其它各种有害物质,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所以往往有色、嗅、味。为了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对原水需进行处理或消毒后再饮用,一般采用的处理方法是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混凝是利用加入药物包括混合、反应两个阶段,混合产生凝聚和絮凝作用。混合阶段要求混凝药剂能均匀地分布于水中,创造良好的水解和聚合条件,使水中的悬浮物形成微小絮体,经相互碰撞、吸附,逐步形成大而较密实的絮体。絮体再进入沉淀设备,因重力分离作用,大部分絮体沉淀下来。混凝和沉淀可以在澄清池钟完成。沉淀后的水再经过过滤设备,使水的浑浊度进一步降低,同时病菌也被大量除去。因此,混凝、沉淀和过滤式保证饮水安全的重要工艺。过滤后的水还要经过消毒,已达到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要求。

3、努力提高饮用水晋级率

饮用水是指原水(地表水或地下水)经过净化、消毒处理后,加压力,通过网管送到用水户。饮用水具有安全、方便等优点,是为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议采用一体化消毒设备处理的供水形式,比较安全、可靠。应大力推广。

三、保障农村饮用水工程安全的措施和方法:

1、加强水源点的保护措施

(1)水源点保护,是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有的垃圾、厕所、猪圈靠近水源点,有的井口不封闭,有的取水点靠近排污口。水源保护必须与水质处理相结合,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2)地下水源保护范围应根据水文地质、开采方式、污染源分布等条件确定,单井保护半径不小于50米。

(3)地表水源保护范围为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水域及两岸各100米,并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

2、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方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是要提高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认识。而是要切实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工作的领导。三是要抓紧理顺水务管理体制。四是要广泛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科普知识宣传教育。

(2)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农村饮用水工程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建议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引导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首先,各级政府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将农村改水项目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计划,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工程建设,并逐年增加。其次,对大型的农村饮用水工程要积极组合包装立项,争取国家、省、市支持。第三,有条件的乡镇应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一定的比例,用于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第四,坚持“谁投资,谁受益”政策,鼓励支持民间资本介入改水项目建设,采用市场化运作,多方筹措,解决改水资金不足。第五,从村集体资金中提取一部分和由用户自筹一部分。

(3)强化服务,严格管理。水质监测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要加强疾控机构建设,落实人员和经费。尽快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定期不定期地对各类饮水系统进行水质监测,通报水质状况,指导农民饮用安全水,发挥政府的服务作用。对集中式供水工程,要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要加强对农村打井取水的监督管理,禁止和限制任意地下水大流量取水。

(4)防治污染,保护水源。加强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是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的治本之策。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水源资源保护工作力度。第一,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要依法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定管理办法,加强水源涵养。第二,大力防治工业污染。第四,抓紧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垃污水的处理。

农村饮用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干净的生活饮用水,其评价指标包括水量、水质、方便程度和保证率等四项指标。水是生命之源,发展农村供水、保障饮用水安全是农村居民生存的基本需要。

饮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饮水安全 工程建设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DF417文献标识码: A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s ofRural Drinking Water Security Projects of Yinan County

(Bureau of Water Resources of Yinan1-3, Zhangzhuang township water management station of Yinan4)

Abstract: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project in Yinan county has caused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the rural drinking water security. Realization of rural water supply urbaniz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water supply.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had been improved. Stimulat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society and economic.

Key words: drinking water safety; management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suggestion

沂南县共有15个乡镇(街道办)、1个县级经济开发区,572个行政村,90.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83.78万人。自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以来,我县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强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把我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建设情况

沂南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以“政府牵头、水利主抓、部门参与、全程监督、严把质量、创建精品”为总体思路,通过精心组织,全力攻坚,科学实施,狠抓落实,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圆满完成建设任务。累计完成投资6012万元,共建成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574处,解决了规划内15个乡镇176个村14.97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6%。目前,所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运行良好,供水正常,已实现全部通水到户。

1、组织实施和责任落实情况

我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良好契机,县发改、水利、财政、卫生等有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切实抓好落实。对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供水工程,其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有集体筹资筹劳为主、政府依法予以补助建设的供水工程,其所有权归集体所有;有个人(企业)投资为主、政府依法予以补助,或者以股份制形式投资建设的供水工程,其所有权归投资者所有。对运营工程进行管理的单位,运行管理和生产经营,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运行方案,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范围,认真落实水利部《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水农[2003]503号文)。依据《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对本工程水管单位定岗定员。

我们在搞好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基础上,重点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行政首长负责情况进行了落实,对全县的每一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登记造册,明确责任人,细化指标,一是对沂南县5-10万人(含5万人)或跨乡镇农村饮水工程责任进行落实;二是对沂南县1-5万人(含1万人)或跨村农村饮水工程责任进行落实;三是对沂南县1万人以下单村饮水工程责任进行落实。并于2011年6月30日以沂水发【2011】13号文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

2、筹措资金和资金使用情况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我县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建设资金,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机制,在保证国家投资足额到位的情况下,想方设法配足配齐地方配套资金,同时,积极要求受益村进行投工投劳、筹集户内配套费,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完工。

项目资金使用实行设立专户,专款专用,采取报账制,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强化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并严格按有关制度进行审计。目前,各专项工程资金均已全部足额到位,并全部完成投资。

3、工程质量情况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始终把质量监督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确保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监理单位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程序把关质量,建设单位派专业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实地监督工程质量,凡出现质量问题的,一律返工,绝不留情,真正做到层层把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工程的竣工验收严格按照《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县水利主管部门要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项目完成后,县有关部门在自验合格的基础上,向省、市水利和计划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由省市水利和计划部门组织正式验收,验收按有关规定主要针对组织领导、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资金投入和工程管理五个方面评分、验收定级。

截止目前,我县未存在有工程质量问题,也未存在重大饮用水安全事故的现象,总体运行平稳。

4、水质检测和水源保护情况

我们明确规定:一是农村集中供水管理单位要建立水质检验制度,日供水1000立方米或者供水人口10000人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供水管理单位应设立水质检验室,配备必要的水质检验仪器、设备和专业检验人员,对水质进行日常检验。因供水规模较小,未设水质检验室的供水管理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定期检测供水水质。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要求,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水质检验,应做到每一年不得少于两次水质检验,并向县水利、卫生部门报告检验结果;二是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农村集中供水管理单位不断加强生活饮用水水源的统一管理,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对工程供水水源保护区和工程管护范围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经常巡查,及时处理影响水源安全的问题。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设置明显的范围标志和禁止事项的告示牌。因突发性事故造成或存在饮用水水源污染或隐患时,责任人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污染或隐患,并报告县水利、环保和卫生防疫等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三是全县15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应急供水机制,并制定了农村公共供水应急预案,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正常运转。

二、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运行管理情况

单村供水工程基本由村委会委派或承包给专人进行管理,管护费用从水费收入中支付,不足部分由村集体承担。跨村集中供水工程基本由供水协会或水源地所在村的村委会负责管理,聘用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维修和管理,管护费用从水费收入中列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日常管理主要是以各乡镇的农业综合服务站进行监督。

(1)设置县级专管机构

根据省水利厅和市水利局《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山东省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县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办法进行了认真研究,深刻领会,结合实际,着力从水质监测、水源地保护、供水管理机构、政策扶持机制和应急机制等五个关键环节强化供水安全保障,组织技术人员制定了详细、操作性强的《沂南县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于2010年9月,经县政府研究批准印发。该办法的出台,是指导我县农村公共供水工程建设的法规性文件,标志着我县农村公共供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为加强农村公共供水工程的管理力度,于2011年1月成立了沂南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能是:对全县农村公共供水进行规划和建设、供水管理、用水管理、安全管理、水质和水源保护监督执法。

(2)运行管理模式

一是工程管理由所在地的村委会成立管理机构或落实管理责任人,负责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和征收水费;二是个人承包,承包人与村委会签订承包合同,承包人负责正常供水、工程维护和水费收取;三是大的集中连片供水工程由水利部门单独管理。例如寨子水库水厂是万吨水厂,设计供水人口为11.2万人,组建了“沂南县香山湖供水协会”,隶属水利局,具体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管理、维修运行,在工程运行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3)维护管理费情况

工程运行管理费用基本从收取的水费中提取,不足部分大多由村集体负担和垫支。基本能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正常运转运行和供水,每个工程都落实了专门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定期维修保养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保障供水工程设施安全运行。

(4)供水水价核定和水费计收情况及补偿机制

目前供水水价由村集体和各供水协会参照供水成本自行制定。水费计收方式很多,有的按方收费,有的按户收费,有的按人收费,每方水价在0.4元至2.5元之间,国家和村集体没有补贴。

(5)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用地、运行用电、税费征收等情况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用地牵扯国土、建设、规划、环保等职能部门,办理手续复杂繁琐,仅凭水利部门或供水管理单位难以协调,造成供水建设用地审批困难,难以落实。用电电价较高,优惠缺乏政策依据。

(6)受益群众对供水服务、水价和水质等方面的评价

受益群众对供水服务基本满意,对水价总体满意,对水质评价较高,普遍认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惠民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国家继续加大投入,搞好工程建设管理。

三、主要经验

1、县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扶持、优惠政策情况

县政府每年都出台文件,支持和鼓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在资金上、政策上予以倾斜和扶持,并给予优惠的政策和宽松的环境,为加快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突出规划引领,抓好水源保护

工程建设规划先行,规划工作理念先行。从检查的情况来看,不少地方都反映自然村太多,管网过长,建设成本过大的问题。因此规划一定再论证、再优化,要有在城市化进程中统筹城乡的指导思想和近、中、长期安排,要和区域城乡布局的总体规划相衔接。建设水厂和管网要高起点、上规模和相对集中,要充分考虑水源应急互通互备,要有应急深度处理设施。旧的水厂也要尽可能通过维修、维护、改造、扩建,延长寿命,发挥作用。要避免分散财力和造成新的浪费,使新一轮改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3、保障配套资金,强化政策扶持。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上,要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一是在工程建设上建议减免税收或先征收后返还;二是指导与规范各地、各水厂的农户用水水价;三是水厂用电按农用电价格收取;四是免收卫生检测费;五是优先优惠安排建设用地。

4、严格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

对该项目工程实行了项目“四制”管理,严把程序关,确保不出问题。

一是实行了项目法人制,由项目法人对项目策划、建设、实施全过程负责,并承担投资风险。二是实行了招投标制,对主要材料设备和施工企业,分标段向社会公开招标。三是实行了合同管理制,严格按照合同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和质量。四是实行了工程监理制。通过招标选择监理企业对项目施工进行监理,全面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饮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范文5

关键词: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甘肃省武威市

1农村饮水安全及管理现状

1.1饮水安全现状

凉州区位于河西走廓东端,祁连山北麓,处于石羊河流域中上游,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农业区,辖38个乡镇,440个行政村,总人口1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0.32万人。根据2004年和2010年两次调查评估,全区农村饮水安全人口20.80万人,饮水不安全人口59.52万人。从2005年国家启动饮水安全项目至2013年底,全区已建成黄羊渠首水厂、杂木渠首水厂、西营水厂、金塔水厂、宏化水厂、黄羊水厂、河西水厂等7座供水厂和石关、金山2座供水站,完成投资2.92亿元,解决了48.49万人的饮水问题。至2013年底,全区累计解决了69.2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已建饮水安全工程陆续投产运行,方便安全的自来水进入千家万户,使农村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2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现状

凉州区2005—2013年农村饮水项目建成1万m3/d以上水厂6座、450m3/d水厂1座、200m3/d和790m3/d供水站各1座。工程均为国家投入为主、群众投劳投资为辅兴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项目建成并通过市级验收后,及时办理了工程移交手续,移交给工程所在地水管单位,由水管单位成立供水管理站进行管理。工程运行管理采用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管理上明确了工程产权归属:水源工程、水厂工程、配水主干管和支管及分支管道,产权归属所在灌区水管单位,由灌区设立专业管理机构进行管理;支管和分支管以下的末级管网及入户工程,产权属受益区村组和农户,由用水户协会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管护。目前已成立供水管理站7处,现有管理人员192名。工程运行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和行业规范,制定了相应的管护制度和运行管理办法,规范了各项操作规程,加强了对工程的供水管理和日常维护,同时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实行分级包干目标责任管理,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办法,实行工效挂钩,量化考核等管理措施。

2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工程前期设计标准低,部分配套设施缺失

受投资标准和建设资金的限制,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水厂建设过程中未配套常规水质检测设备,不能实时进行水源和水厂水质常规检测,水质检测工作相对滞后。二是供水主管道未配套泄压(水)设施,由于凉州区饮水安全工程供水规模大、受益人口多、供水范围广、供水管线长,管道在运行过程中突遇故障和对管道设备进行检修、维修时,管道内余水不能及时安全排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工程及时维护。三是在供水区域内管网工程未配套调蓄水池来调蓄高低峰流量,致使管网压力波动频繁,影响供水管网的安全运行。

2.2部分已建饮水安全工程供需水矛盾凸显

已建饮水安全工程供水规模严格按照现行农村供水工程设计相关规范计算确定,农村人口用水量定额基本采用50L/d计算,牲畜用水量按照设计当年调查的集中养殖牲畜数量计算,考虑管网漏损水量和公共用水量,工程人均综合用水量均不足100L/d。近年来,随着全区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大户养殖发展迅猛,用水量也随之增加,已建水厂和供水管网供水能力已显不足。

2.3已建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供水保证率低

近年来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均采用水库水和河道地表水为水源,由于天然来水变化的随机性和水库调蓄能力的限制,供水工程在枯水年或连续枯水年份由于供水量的加大、可供水量的降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供水量,不能满足用水户的需水要求,产生供水严重不足现象,特别是在干旱年份,存在供水保证率低的问题。尤其是饮水安全工程重要水源的杂木河由于没有水库调节,饮水工程在杂木河总干渠引水,将干渠水直接引入上游的预沉池经预沉后引水至水厂。同时河水流速及流量受季节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其浊度较高,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时泥沙含量剧增,造成水处理成本较高,偶有水质达不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情况。

2.4工程运行管理难度大、费用高

凉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较大,用水户多,工程建成后实际供水量远高于设计供水量。在夏季用水高峰期,农户常违规用水,用自来水浇菜园、果园,导致供需水矛盾加剧。目前,对偷水、盗水行为的处理没有针对性的法律和政策依据,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对违规行为予以约束。加上管理人员有限,无法对所有用水户进行跟点蹲守,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往往采取说服和批评教育等方式解决,不能从根本上有效制止和解决违规用水行为。加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管道长,且管道敷设的地形及环境复杂,管网发生故障的现象较多,维修、维护难度大、费用高。

2.5水价定位不合理,水费收缴难度大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严格执行物价部门的批复水价。物价部门对水价的定位依据主要是农民的接受程度,是以农民收入水平和承担能力大小来定的,原则上这样做是合理的。但是考虑到工程运行成本、资产折旧等问题,批复的执行水价往往低于成本水价,导致水价不能正常反映工程运行成本。部分农民的观念和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水商品意识差,把供水看成一种福利,认为可以不花钱或者少花钱,有的农户为了省钱,吃“嘀嗒水”的现象较为普遍,因而造成了收费困难和水费收缴率低,难以满足工程良性运行的需要。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亏损还没有相应的补偿政策,缺乏明确的补偿机制,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亏损难以得到补偿。

2.6水源地保护工作难度大

为了保护和改善农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防止水源污染,保障饮水安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结合各供水厂水源实际,划定了水厂及水源保护范围。在饮用水源保护区采取设立标志牌、警示牌以及安装防护围栏、视频监控系统等措施,以确保农村供水水源地的安全。但全区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源地保护区范围较大,水源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来源,硬件设施较为薄弱,水源地管理难度大。

3对策及建议

3.1拓宽投资渠道,筹集工程建设资金

资金是保证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关键,为了增加饮水工程所需配套设施投入,一是做好所需配套设施的项目前期工作,通过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和市区支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二是把未配套设施建设资金列入饮水安全工程年度水费支出预算资金,在水费收入中列支工程建设费用,逐步配套完善水厂水质检测设备,配套完善管网泄压(水)设备和调蓄设施。

3.2对已建工程进行水源联通和扩容改造

一是根据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水源,结合供水区域,合理布局建设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结合供水主管网布局,对已建地面水厂供水主管网进行联通,实行水源互补联合运行,提高供水保证率,实现各供水工程之间的共享,有效应对突发事故造成的停水;二是对部分已建饮水安全工程水厂和管网进行扩容改造,解决工程供需水矛盾突出的问题。

3.3创新管理方式,保证工程正常运行

一是健全管理制度,规范饮水安全工程供用水管理。根据饮水安全工程的特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农村供水新形势,对旧的运行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完善,制定出台《凉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规范和指导全区饮水安全供用水管理,使饮水安全供用水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二是进一步加强供水管理单位日常维护管理,确保工程正常、安全供水,提高供水保证率。通过加强对取水、净水环节的管理,明确管理责任和责任人,确保水质安全。对每天进厂水、出厂水流量、浊度、加药量进行严格记录,定期清洗净水设备和设施,为水厂良性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加强对供水设备及管网的管理,严格按规程操作设备,并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在供水单位组建管道巡查、应急维修等专业队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三是依法加大管理力度,保障供用水秩序。在用水高峰期,供水单位加大对供水末端管网和入户设施的巡查力度,严厉打击盗水、窃水等违规用水行为,维护正常的用水秩序,提高供水保证率。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利用宣传单、村宣传栏、致用水户的一封信等形式,大力宣传《水法》及全区水资源短缺的形势,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突出有偿用水的宣传,将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宣传给用水户,让群众明白工程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逐步提高群众自觉爱护工程、保护工程、保护水源、有偿用水的意识。五是建立区级人饮工程维修资金,区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作为解决人饮工程的维修资金。

3.4抓好水费征收管理工作

在水费管理上,因地制宜,合理取费,鼓励入户,努力做好对农民群众的水费计收宣传工作,根据供水对象按批复的分类水价收取水费,不断提高水费实收率。为缓解农村供水工程供需水矛盾,积极探索和推行阶梯水价,促使农户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同时加强水费管理,积极推行“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让群众吃上放心水、明白水。

3.5加大水源地保护的建设力度

将水源地保护建设列入相关专项规划,通过积极争取省级环保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专项资金,加大水源地保护的建设力度。一是通过在水源地保护区打桩围栏界定范围、在标志地区设立警示牌等措施,对水源地进行保护;二是在水源地水厂设置常规饮用水水质及污染源水质监测站网,配备水质监测仪器,对水质进行长期监测,以便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从而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三是对水源地上游及保护区内存在的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污染企业,强制其关停或拆迁,并给予一定的补贴;四是建造水源涵养林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五是通过实施一些政策等非工程措施来保护饮用水水源地。

参考文献:

[1]齐典辉.黄羊灌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J].甘肃水利水电,2011(11):49-50

[2]魏向辉,单军,刘海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浅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6):104-105.

饮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问题;管理措施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概况

福泉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全市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坝地较少。属长江流域,有两大水系,东南部为沅江水系,注入洞庭湖;西北部为乌江水系,注入长江。全市因工程性缺水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着力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实现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1、农村饮水渴望工程、解困工程。

以前我市实施的农村渴望工程、解困工程,是以初步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为目的,是以严重缺水地区的饮水特困人口为对象,供水系统一般只到公共给水点,工程建设内容主要为分散供水工程(包括水井、水窖、引水等)和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建设管理依据文件主要有国家计委、水利部颁布。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1)相关管理制度。为了加强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2005年国家发改委及时制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发改投资[2005]1302号);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卫生计生委、环境保护部、财政部等五部委又以发改农经〔2013〕2673号印发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以上文件是目前指导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的主要规范性文件。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形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是解决农村人口饮水水量不安全和水质不达标问题。饮水安全工程解决的范围和人口数量比解困工程扩大了许多,建设的供水工程也由分散工程向集中工程转移。目前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在城镇周边和人口居住较为集中的地区,依托城镇现有自来水厂延伸管网或兴建适度规模、集中连片的中心水厂,供水到户,发展农村自来水。二是利用水库等现有水源工程进行水质净化处理或采取联村联户建深井、高位水池等工程模式。三是在人口居住较分散的地区,采取引山泉、积蓄雨水、建池建窖等形式,兴建简易小型自来水工程。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一是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地点分散太大,开展管理活动比较困难;二是集中供水工程的产权归属不清,造成工程管理责任主体缺位,不能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这样很难确保工程的长远效益;三是很多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人员并不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也没有经受过专业的培训,根本不能胜任日常的管护工作需求;四是农民群众对于水源水质的要求并不是很高,缺乏水质意识,除了自己的饮用水之外,很多农户依旧是使用的自备水源,这就造成了人均用水量与设计用水量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随之造成了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维护费用不足、运行成本加大等问题。

2、工程技术问题。(1)饮水工程缺乏科学规划。在工程建设上并没有综合考虑水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村镇建设等诸多因素,工程建设仅局限于解决短期饮水困难问题, 缺乏区域性的统一筹划,供水规模普遍偏小,用水成本普遍偏高。(2)水资源信息资料缺乏。在工程建设中,地方上往往缺乏水文、地质方面的相关资料,建井的随意性很大,只凭着经验确定井位,因此出现了许多报废工程,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3)工程质量低劣。由于农村饮水工程的施工队伍大都是民间工匠,缺乏技术指导,水井想打多深就打多深,造成投资的无谓浪费。

3、饮水安全意识薄弱。农村人口比较多,经济和文化状态都比较落后,饮水安全意识薄弱,忽视了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长期以来,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以农业生产和畜牧业活动为主,人均的收入比较低,没有意识到饮水安全的重要性,加之农村的文化水平较低,尤其缺乏水质卫生方面的知识,往往存在对饮水安全要求较低的问题,制约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

4、工、农业污染问题。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农业科技政策的不断深入,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农村经济,提高了农村经济文化水平,但也给农村饮水带来了一些污染,尤其是工、农业发展引起的工业排水,极大地影响着农村饮水安全,加之农药化肥的不科学使用,使得农村用水安全存在着隐患,导致农村的水环境不断恶化。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饮水安全意识。要继续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特别是饮用优质安全水的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台、报刊、杂志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家喻户晓、深入民心,争取全社会的支持和受益群众的积极参与。

2、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加强对施工人员业务能力培训,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施工的科技含量,保证在特殊的地质、地形条件下完成工程建设;加大对饮水工程的管理力度,做到建成一处,受益一处,对工程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隐患,由受益的村社、成立的用水协会等机构,设会长、管理员、维修工、电工、安全员、收费员等各负其责,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建立一个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科学化、规范化良性循环的管理机制,保障用水户的合法权益。

3、加强水源保护和污染水源治理。为加强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保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要加强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广泛宣传,发现有污染或破坏供水水源的行为,群众有权劝阻和举报。二是加强治理。像化肥厂、化工厂等大型有限公司污水处理设备老化的,必须限期更新污水处理设备,使排放的废水达到国家要求标准:污染严重的小型乡镇企业,必须强制关停并转产;政府要加强监督,同时征收污水处理费,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三是采用先进的成井工艺技术,合理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水。打井利用地下水,必须经过主管部门审批控制,施工要选择有资质的专业打井队,采取先进施工技术和水源保护措施,确保深层水不受破坏。

4、合理制定饮水的价格。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地区的饮水市场运作情况很不合理,它们并没有把农村饮水工程作为一种产业来看,所以,往往并没与根据一定的规律来办事,只注重其中的社会经济效益。因而,在这种情况下,饮水价格的制定,就产生了极为混乱的局面,这样就不利于饮水安全工程的正常运行了,也会影响到村民们的实际用水状况。

5、加强水质监测管理。供水工程投产后,应成立或联系水质监测机构,依据国家饮用水安全卫生标准制定相应的水质检验规章制度、措施和方案,定期或不定期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进行水质检测,确保供水安全。

结束语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将会改善农村居民一直以来的饮水水量不足和饮水水质不达标的状况,探索适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从而促使现代农村经济发展得更快,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德岩,王磊,宋存刚.阳谷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和发展对策[J].地下水,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