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部企业会计准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部企业会计准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部企业会计准则

财务部企业会计准则范文1

关键词:企业 会计准则 会计信息质量 提升

一、会计准则实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纵观我国的会计准则发展历程可以发展,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具体影响如下: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能有效改善企业的会计信息环境,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行有效的防范。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得企业内部信息环境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企业根据该准则建立了完善的内部环境控制体系,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并有效提升了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而有效防范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准则逐渐趋向于国际化,为顺应世界经济市场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准则也在进行不断的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准则的实施和改善,使得会计信息的透明度逐渐提高,亏阿基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该准则对企业财务更行准确的报告,使得现代化的财务报告信息更加透明。企业所有者能够通过财务报告对企业的货币化和非货币化信息进行准确的了解,以便做出精准的生产经营投资决策,提高企业的收益,并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会计准则的实施能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检验。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得企业的利润操纵手段得到科学合理的革新,由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无形资产研发的业务量和风险比较大,对企业的运转有一定的组在作用,企业必须制定合理的划分标准,对企业的研究和开发阶段进行合理划分,对企业的资产支出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从而获取最大利润。

二、会计准则实施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合理建议

(一)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明确规定,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只能把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当作可行的依据,对企业的财务进行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报告,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作业,充分考察企业的会计要素和其他与之相关的信息,对反映企业盈利情况的数据进行合理的确认和计量,从而有效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新,并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完善,使得企业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及时掌握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第一时间获取企业的经济效益情报,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大力遏制企业利用计提减值进行企业利润操纵现象的发生

按照会计准则的明确规定,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对企业长期资产是否存在减值现象进行密切的关注,根据会计准则的内容对企业中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合理的减值测试。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所有人应该对企业的内部环境和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细致的分析,定期对企业财务部门的员工进行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进行培训,增强企业财务信息报告的准确性。企业所有人应该安排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做好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提减值的准备,准备工作完成后,相关部门应对其进行审核并确认。为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并使得企业的发展过国际接轨,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和高管层人员不需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准则进行革新,实现企业会计信息的国际化,从而在极大程度上促进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使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更强,并迅速融入到国际性的大环境中,通过财务有效的财务管理措施,能够从根本上大力遏制企业利用计提减值进行企业利润操纵现象的发生。

(三)采取有效的财务管理措施,加强企业的会计信息监督力度

会计准则实施后,企业不能把财务管理的思想仅仅局限于按照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管理上,还要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财务管理措施,对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业绩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企业的会计准则为基础,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企业所有人井盖对企业的管理理念进行科学合理的更替,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内部环境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这就意味着企业监督部门必须对自己部门的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对他们的财务监督理念进行转变,不断提高企业监督部门员工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此外,为使得企业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要对企业的监督状况进行定期的考察分析,对企业的监督理念进行完善,将强企业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企业监督部门必须重视并加强企业的会计信息监督力度,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监督部门的财务审计监督作用,从而有效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体系的不断改革和企业会计准则的日益革新,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会计准则来作业,能有效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客观准确的评价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并根据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的内部环境,对企业的会计准则进行完善。因此,企业所有人必须重视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和控制,严格按照全新的会计体系执行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要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监督部门应该财务相应的约束机制和技术手段,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推动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田俊燕,杨昌红.浅谈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集团经济,2009,(11)

财务部企业会计准则范文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并要求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这是我国会计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推动了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对于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和国际化经营水平,推动企业稳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通”)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94年7月成立的国有大型综合电信运营企业。公司主要经营全国性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包括移动通信业务,国际、国内长途通信业务,批准范围内的本地电话业务;数据通信业务、互联网业务及IP电话业务等。公司实行一级法人管理体制,设有省级分公司31家,另有子公司14家。目前,公司是国内惟一一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受境内外资本市场多重监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国际规范治理的综合性电信运营企业。中国联通将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视为公司的重要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

考虑到中国联通集团内部各子公司会计政策的一致性、会计核算系统和报表系统的一致性以及合并会计报表的要求,中国联通决定集团内非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同步执行新准则,即从2007年1月1日起,中国联通集团内所有成员企业全面执行新准则。以下以中国联通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过程入手,深入剖析新准则的实施对中国联通的影响。

步步为营 稳健推进

按照新准则执行规则和时点要求,由于需要对2007年1月1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重新分类、确认和计量,编制首次执行日期初资产负债表作为执行新准则的起点,并在编制2007年各期比较会计报表时,对2006年比较报表的期初数和同期发生额进行同口径的调整。这对于一个全国性的集团企业来说,对于新准则的实施面临的困难确实不小。

首先,执行初期财政部还没有出台相关新准则的具体讲解、指南来指引公司新准则的实施,对于新准则理解不足及不能准确把握新制度精髓等问题是公司实施新准则面临的主要风险。其次,时间紧任务重。公司启动新准则项目距正式执行只有五个月时间,而工作量却涉及公司“四大制度”(会计科目及说明、会计政策和估计、会计报表及说明、主要会计事项指南)的修订、“三大系统”(核算系统、报表系统、合并报表系统)的改造和集团内各级公司近万名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这对于一个国有大型企业来说基本上可以用“海量”来形容。第三,人力匮乏。执行新准则主要的工作落在公司总部财务部,而总部财务人员在承担繁重日常工作的同时,也面临对新准则学习、理解和消化的过程,要将新准则的规定转化成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便于集团控制的公司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同时对现行政策和估计重新进行梳理,并完成“三大系统”的改造,当时人员配备和知识结构尚很欠缺。

为保证新会计准则全面有序的实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根本上保护投资者及社会公众的利益,集团首先从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系统支撑、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大量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为确保新准则的顺利有效实施打下基础。

(一)领导有效

集团管理层在总部财务部成立专门的新准则工作组,负责确定集团执行新准则的总体方案,并具体开展对新准则的系统研究、学习与评估工作;聘请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作为项目实施顾问,全面介入新准则实施;涉及到会计信息系统改造的,吸收会计核算系统和报表系统的软件开发人员加入;对涉及到人力资源部和其他业务部门的,由集团内各部门派专员提供支持。组织上和人员配置上的保证确保了中国联通集团全力以赴做好新会计准则的各项准备和实施工作。

(二)稳步改造

从2006年8月起,联通集团财务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制定了适合中国联通集团的中国联通基本会计制度,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基本完成了《会计科目及说明》、《会计政策和估计》、《会计报表及说明》、《主要会计事项指南》“四大制度”的修订工作,以及会计核算系统、会计报表系统、合并报表系统“三大系统”的软件开发,并完成总部层面的测试。2006年11月,全集团200多财务人员对“三大系统”改造的软件进行了初步测试。2006年12月,组织全集团每一个核算主体对“三大系统”进行最终测试,测试要求各分子公司严格按软件操作流程进行操作,测试过程中及时记录和反馈测试结果,测试结束后各分子公司新准则实施工作组组长和副组长必须签署承诺函,确认本公司已掌握系统操作流程,报表系统已全部正确,并能够按规定程序顺利完成正式的系统转换工作。2007年1月,中国联通集团内部每一个核算主体正式进行新准则转换,按新准则口径调整2007年1月1日期初账面余额,作为执行新准则的起点。

(三)强化培训

新准则的实施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必须熟悉新准则;二是增强职业判断能力,如对一项支出是确认为资产还是费用、公允价值如何计量、可收回金额的预计与计算、混合金融工具拆分等;三是熟悉本企业的产品、流程等;四是计算能力,要求熟练掌握实际利率计算、估值技术等。制度最终需要靠人的执行,加强骨干人员新准则培训,是落实制度的关键。从2006年11月下旬开始,对全国联通的财务人员举办了2次11期集中培训,8000多人/天的新会计制度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新会计准则及公司会计制度;税务核算与管理;财务管理知识;业务知识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等,培训的形式上采取:总部集中培训;省分部集中培训;专题研讨;省分公司之间沟通与交流;省内各地市公司之间沟通与交流等。高密度,多层次的培训,统一了各级财务人员对于新准则的理解和对复杂业务的操作,确保了新准则在公司基层得到有效的执行。

(四) “内控”保障

新准则的实施对中国联通集团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产生了重大影响,联通结合COSO控制框架及监管要求和已建立的《内控制度规范》,及时编制下发了《中国联通内部会计控制维护管理办法》,明确了内控会计控制制度的具体要求,旨在加强集团公司在执行新准则中与财务管理、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维护及有效执行,保证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

1. 建立明确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控制程序。制度围绕财务信息真实性、经营效益性和法律法规遵循性目标,明确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具体要求,如建立并施行定期会计业务对账制度,明确对账规则、建立对账秩序、履行对账责任;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期间收入和成本费用,保证财务报告数据的完整、准确;会计部门与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建立沟通机制,维护会计知情权;履行财务报告定期分析制度,比较、发现或判断数据波动异常的事项,确保预算控制的有效性和财务报告的完整性、真实性等。

2. 建立责任保障体系和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落实。联通建立的责任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总经理对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质量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财务的公司领导及财务部经理为直接责任人;财务部经理要保证财务部门组织分工、岗位设置和业务流程运行的合理及高效;各单位要建立本单位适用的控制恰当、运作高效的授权审批制度等。

新准则由“1+38”项准则和应用指南组成,规范了几乎所有企业的所有经济事项,在会计确认、计量、列报等各方面均与国际接轨,并适度引入了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和公允价值,以及金融工具等全新概念,新准则更加强调会计报表列报规范、收支配比、资产属性、权责发生制等基本原则,更能够体现各类经济业务的实质。联通实施新准则过程中以重要性原则为基础,遵循谨慎性原则,结合本公司实际,对于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对公司的影响予以充分关注;对于涉及公司首次执行日的各类追溯调整事项予以重点研究;对于新旧会计科目衔接规则、会计系统调整方案予以反复论证;谨慎适度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合理确定复杂金融工具的拆分和确认属性;并与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多次沟通,力求以新准则为准绳合理制订公司会计政策,做出恰当的会计估计。

流程再造 全面提升

新准则的实施实际是对于中国联通内部管理机制和内部业务流程重新进行了一次整合、匹配与梳理,对于对公司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方面更是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下笔者将结合新准则具体内容,以中国联通为例说明其影响程度。

(一)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

1.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业应当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在原《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下,可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仅局限于专项借款产生的借款费用。因此,联通自2007年1月1日起将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以未来适用法核算可资本化的借款费用。

2.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应用指南―无形资产》的规定,企业的土地使用权应当在无形资产核算,而且“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与建筑物应当分别进行处理”。在首次执行日中国联通对原在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项下核算的土地使用权重分类至无形资产核算,对于以后新增的土地使用权直接在无形资产下核算。

3. 在首次执行日以前,联通对手机识别卡销售通常于销售时一次性确认收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该等向用户一次性收取,并且不会在用户离网时以任何形式退还的一次性不退还收入应被递延并于预计提供服务的期间内分期确认为收入,同时递延的还有相关的成本。根据新会计准则第38号则的要求,联通对一次性不退还收入及其相关成本的递延采用未来适用法核算。

4. 中国联通所辖的联通红筹公司于2006年7月5日完成了向韩国SK电讯株式会社(“SKT”)发行面值为10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中的规定,由于中国联通集团之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行使以港元结算的可转换债券的转换选择权将不会以固定金额之人民币现金转换为固定数量的权益工具进行交收,因此作为衍生金融工具,中国联通将上述可转换债券的换股选择权确认为负债而非权益,列示于长期负债项下。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该负债项目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定期于利润表中确认其公允价值的变动,此项规定会对集团的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

5.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规定,完成等待期内的服务或达到规定业绩条件才可行权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的每期末应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授予日期权的公允价值计量,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原制度股份支付为表外项目,在等待期无需确认。

6.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于首次执行日全额冲销,并调整留存收益,以冲销股权投资差额后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作为首次执行日的认定成本。

7.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对控股子公司投资的核算需由权益法改变为成本法。2006年12月31日前,联通集团内部由于资产重组和股权投资产生的尚未摊销完的股权投资差额(即初始投资额和实际享有权益金额的差额),在新准则下需要一次性摊销计入所有者权益。中国联通股权投资差额主要产生于投资设立A股公司、香港红筹公司上市等资产重组行为,该事项导致所有者权益产生重大影响。

(二)会计计量

新准则引入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理念,确定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计量方式,并规定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如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通过内含报酬率折现,公允价值则通过活跃市场、交易双方成交价等获取。规定在进行资产减值计算、金融工具核算、债务重组、非货币易中必须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公允价值计量。而原制度规定仅仅在资产减值计算时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算。在新准则的原则要求下,结合公司业务实际,联通在股份支付、辞退福利等方面采取现值折算的计量方式;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等会计政策中谨慎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在其他会计事项中继续采取历史成本计量的模式。为控制会计计量方式改变可能带来的控制风险,联通对于复杂的经济交易,均设置了具体的计算表格,用以规范和指导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使其在具体账务处理时有章可循。

(三)会计报表披露

新准则更加注重会计报表的列报和披露,并以“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每股收益”、“分部报告”、“关联方披露”等准则加以规范,会计报表的列报方式变动较大。特别是取消了“利润分配表”,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统一列示为“营业收入”,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增加了多项对金融工具项目的披露要求。根据准则变化,中国联通结合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要求,重新设置会计报表的格式、内容、规范填写口径,完善了财务报告的披露内容与控制程序。

根据上述分析,以2007年为例,联通实行新准则对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简要归纳如表1所示:

2007年度集团公司利润总额:86.77亿元,而实施新准则对利润的影响为3 .62 亿元,影响比例4.17%。

执行新准则对公司的影响是多方面和深层次的,绝不能简单理解为仅仅是一项会计制度的调整或改革,从中国联通集团实施新准则的实例分析,更是对公司经营管理、内部控制流程、系统支撑等方面的一次整合和提升,对企业的经营意识和管理决策也带来了明显变化。新准则的实施,不但使联通财务人员从业务层面上掌握了新准则执行的要求及实操标准,而且也使公司各级管理层以及业务部门亦同步关注新准则的执行要求,关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司的影响,从而为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执行起到了促进作用。

财务部企业会计准则范文3

韩国会计准则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

旧韩末与日本统治时期

1932年7月,韩国最初的计理士开业,其主要业务包括会计顾问、税务申报、编制会计报表、培训会计人员等。20世纪40年代,去日本留学取得日本计理士资格的人开始在汉城和平壤从事会计师事业。在朝鲜留学生较多的日本明治大学,朝鲜人金询植教授用日语出版了《商业簿记要义》,这给朝鲜留学生以刺激和影响。

(二)第二阶段:

会计制度的导入与补充期

这个阶段又分为三个时期:

ll解放与韩国战争时期(1945~1980)

1945年9月组织了“朝鲜计理士会”,1946年3月13日根据统一的会计用语标准制定了《商业用语制定义》。1953年韩国计理士会成立,有力推动了财务会计制度的发展。

2 会计制度的导人期(1958~1973)

韩国于1958年第一次制定了《企业会计原则》和《财务报表规则》,并从1959年1月1日开始实行。它们是由财务部部长的咨询机构,即财政金融委员会下属的企业会计准则制定分科委员会研究制定的。《企业会计原则》从学术角度上规定了制定财务报表的原则及原理,而《财务报表规则》作为《企业会计原则》的补充,规定了财务报表的用语、格式、会计处理方法。所以《企业会计原则》并未以法律或财务部告示的形式发表,而《财务报表规则》则在1958年7月2日以财务部告示第169号的形式公布。这些规定为原来无原则、各行其是的会计实务的统一及质量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很大贡献。1962年制定的《证券交易法》,1963年制定的《法人税法》、1968年制定的《有关培育资本市场的法律》、1972年颁布的《有关经济的安定和成长的总统紧急令》、1973年制定的《企业公开促进法》等,不仅对经济界有很大影响,也使与此相适应的新的会计制度形成成为必需。

3 会计制度的补充期(1974~1980)

《上市公司等的会计处理规定》于1974年7月以总统令第1976号公布。该规定是根据《证券交易法》第126条制定的,与其后修订的《企业会计原则》几乎内容相同。《上市公司等的财务报表规定》于1975年4月以财务部令第1098号公布。该规则也是根据《证券交易法》第126条制定的,与其后修订的《财务报表规则》几乎是同一内容。自1974年7月起,韩国的会计制度开始二元化,即分为企业会计规定和上市公司会计规定两部分。这个二元化过程持续到1981年12月将这些规定废止、制定新的会计基准为止。

(三)第三阶段:

会计基准的稳定发展期至现在

1980年12月制定公布了《关于股份公司的外部审计的法律》(以下简称外审法)。1981年12月23日根据外审法的规定,由证管委把以前的企业会计规定和上市公司的会计规定综合起来制定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准则,统称为《企业会计基准》。1984年、1990年、1992年、1994年、1996年、1998年、2000年多次进行过修改。并且在1996年12月修改实施了《关于研究开发的会计处理基准》、《中期会计报表准则》、《租赁业会计处理准则》、《建设业会计处理准则》和《合并会计报表准则》。

从2002年开始,中国、日本和韩国在会计领域建立了定期对话机制,每年召开一次三国会计准则会议,沟通三国会计准则的进展,并就会计国际趋同问题进行磋商。2005年,在我国西安召开的中日韩三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议上,三方签署了会计合作备忘录。2007年3月15日,韩国正式宣布了全面实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路线图。2008年10月9日至10日中日韩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议在北京举行,介绍各国会计准则建设、实施和国际趋同情况,重点讨论了如何扩展“亚洲――大洋洲”国际或地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平台问题,达成了共识,拟在会后稳步推进此项工作。

韩国会计准则组织演变

1999年以前,韩国的会计准则由证券交易委员会下属的会计体系研讨会制定,即由政府部门主导会计准则的制定。1998年lO月,韩国政府和世界银行磋商,同意成立独立的私营部门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作为第二次结构性调整贷款(20亿美元)所附政策的一部分。1999年6月30日,韩国政府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进行了重大改革,成立了一个新的独立的民间会计准则制定组织――韩国会计准则理事会。

根据韩国法律规定,会计准则制定权属于国家金融监督委员会(Financial Supervision Commission,FSC),它是一个政府机构,但具体工作由具有公共性质的民间机构――金融监督院来做。金融监督院又将会计准则的制定权委托给了另一个民间机构――韩国会计准则理事会(Korea Accounting Standards Council,KASC)。韩国会计研究院(The Korea Accounting Institute,KAI) 研究部进行研究,为新的和修订的会计准则准备草案,并为韩国会计准则理事会提供技术支持。KAI由5个部分组成:一般成员、董事长、韩国会计准则委员会(Korea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KASB)、韩国会计准则咨询议会(Kurea AccountinStandards Advisory Council,KASAC)及其研究部门。KAI的使命是保护利益相关方,通过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参与会计准则制定活动以及对会计审计问题进行研究,来促进商业企业的发展。KASB每月举行两次理事会,其职责主要是制定、修订及解释韩国会计准则;及时报告财务报告缺陷的重大领域;采纳国际会计职责作为最低指南,以提高韩国会计准则的质量并适应韩国的经济环境。由20个非常任委员组成的韩国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向KASB提出建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韩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可以分别通过图1和图2来表示。

韩国会计监管机构

韩国的会计监管机构由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两部分组成。在政府部门方面,

法律支持是由财政经济部(Ministr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MOFE)提供的,主要有公司法、证券市场法、外部审计法以及其他与证券市场监管有关的法律等。会计监管是由金融监管委员会(FSC)来负责,同时下设金融监管中心(Financial Supervisory Service,FSS,),负责对公司的会计活动进行监管。在私营部门方面,由两个机构构成:一个是韩国会计准则理事会(KASC),负责会计准则的制定;另一个组织是韩国注册会计师协会(Korea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KICPA),负责审计质量控制。KASB将准则制定之后,向金融监管委员会(FSC)报告,而FSC通常都会接受该会计准则,只有在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才会要求修改。这种情况仅限于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不一致,或者会计准则偏向于某些部门的利益。

韩国会计准则框架

韩国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原则上以IASB的概念框架为基础,考虑韩国财务报告环境的特殊性和财务报告手段而制定的。它被誉为面向未来、体现韩国国情的框架,由7章157个文段构成。韩国先制定了一部分具体会计准则,后来才开始制定统一的会计概念框架。韩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先后制定过两次,其一是1999年,韩国金融监督院会计制度审议委员会制定过一次;其二是2003年,韩国会计研究院会计准则委员会又制定过一次。韩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由以下7部分组成:绪论、财务报告的目的、会计信息的质量特性、一般目的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财务报表基本要素的确认、财务报表基本要素的计量。

(一)原结构(韩国会计研究院/韩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之前,图3)

会计改革前会计准则的结构与美国是一致的,主要问题在于会计准则不是以公告的形式,而是法律文件。

(二)新结构(图4)

韩国会计准则发展特点分析

1 韩国是一个参与重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具有重要经济地位的国家,在20世纪早期受到日本的侵略,而日本在19世纪末采用欧洲大陆法系制定《商法》,因此韩国是根据一部可以上溯至拿破仑一世时期对罗马法律体系解释的商业法案制定会计法规。

2 韩国的会计法规体系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开始,韩国学术界多受日本的影响,属于大陆式的成文法系。后来,随着到欧美等国留学人员的增加,逐渐转化为欧美式的法律体系。

3 韩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变化是迫于世界银行贷款条件的压力,并不是韩国根据本国经济条件作出的自主选择。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韩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帮助韩国经济走出低谷,世界银行向韩国提供了一系列的援助,其中包括向韩国提供数笔贷款。1998年10月,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总额为20亿美元的第二批结构性贷款所附条款要求,韩国政府同意成立独立的民间组织形式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根据韩国政府的这一承诺,韩国会计基金会和韩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99年9月正式成立并开始运作。因此,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参与对韩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产生了间接影响。

4 从准则的内容上来讲,韩国的模式是首先考虑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在国际会计准则没有相关规定或规定不够详细的情况下,参照美国会计准则,只有在上述两者均不存在或不适用的情况下,才考虑制定本国的准则。由于世行的要求,韩国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考虑借鉴的成分占主导,自主制定会计政策的成分相对较小。

5 从体例结构上看,韩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非常相似。另外,在具体会计政策的选择上,也受到世行等国家组织的影响,如韩国固定资产准则中要求以公允价值作为固定资产的计量基础,采用这一方法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韩国的税法允许对固定资产进行重估,而且世行对韩国贷款的某些指标的计算,也是以资产的重估价而不是历史成本为基础的。

启示思考

(一)应积极参与国际协调和沟通,特别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过程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经改组后,理事会及咨询委员会构成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以英、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主导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进程,因此要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更有发言权,区域间合作就显得相对重要。中、日、韩三国在某些会计问题上具有相似性,三国的一致性意见应该引起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充分重视和考虑,从而有利于维护亚洲国家的利益。

(二)会计的发展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

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变化方面,更影响到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及国家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机制和手段。韩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如果不经历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韩国的会计准则完全会是另外一种模式。因此,会计准则的制定,不能脱离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会计的发展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要在更大程度上反映客观实际。

(三)关于会计国际化问题

虽然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各国在制定本国准则时都在最大程度地吸收国际会计准则的研究成果以促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但是各国准则制定机构也同时对本国经济环境中与国际会计准则产生背景不同的一些特殊问题表示关注,韩国也认为在大的原则一致的情况下,应允许各国准则制定机构根据本国实际对一些会计政策作出选择。因此,大家的共识是会计国际化要从实际出发,注重解决本国实际问题。

(四)会计准则的制定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鉴于实践中出现的新的会计问题纷繁复杂,要对这些问题作出规范,必须根据未来新出现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进而选择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些情况下准则制定机构认为适用的会计处理方法难免与预先设定的会计概念框架相抵触,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有时甚至会成为未来制定会计准则的障碍。因此,韩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均持谨慎态度。从实务角度讲,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更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单纯受理论体系的制约和束缚。

财务部企业会计准则范文4

关键词:铁路企业; 会计准则; 固定资产; 管理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铁总财〔2015〕37号)自2015年1月1日起路局及各级控股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太原铁路局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办法》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衔接办法》的规定,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本文针对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中国铁路总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指明的铁路企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寿命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含增值税)在5000元及以上,为铁路运输、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有形资产。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了单位价值(含增值税)在5000元及以上,是充分结合了铁路企业的实际特点,对原有固定资产价值标准做出的重大变化。结合《中国铁路总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衔接办法》的有关规定,在首次执行日采用追溯调整法根据新的固定资产确认标准将不属于固定资产的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调整,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固定资产管理应遵循“明确责任,归口管理;统筹调控,强化监管;合理配置,提高效益”的原则。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一、按管理权限和职责对固定资产进行归口管理

通过建立适合铁路企业业务特点和要求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财务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职责,构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协调一致的联动管理机制。1.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的基础上,主动相互协调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并按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对需要研究、协调的问题进行汇总归类,提出具体意见。负责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及时调整变更技术履历并通知财务部门,定期组织使用部门清查盘点固定资产,并对使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和资产减值测试。2.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是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保管主体,具体负责固定资产实物的盘存、出售及清查、检查等具体工作,包括:建立健全维护保养制度,正确使用固定资产,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和状态良好;掌握固定资产性能和状态,做好动态管理,及时提供固定资产的有关资料;定期、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点和盘查,确保账、卡、物相符。负责固定资产的安全运营、运用维护、修程修制、报废技术审查等,定期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核对账物,配合清查盘点和减值测试。3.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设立账簿、计提折旧,依据固定资产增减动态和使用状态,及时正确进行资产数量增、减变动和金额的会计核算;根据固定资产清查和检查情况,合理预计固定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按照有关规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固定资产增减变动进行财务处理,配合清查盘点,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财务数据。

二、加强固定资产全程动态管理

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理顺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有效实现资产从投资、购建、验收、交接、保管、使用、维修、盘点、处置、报废直到退出企业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1.在固定资产投资环节,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依法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防范投资风险。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制定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同时结合铁路管理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相关要求做好投资规划。投资决策之前,应进行投入产出等可行性研究分析,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效益评估,正确评价项目的盈利能力和项目经营风险水平。依法规范履行相关决策程序。落实保值增值责任,从源头确保所投项目的投资效益,有效控制和降低投资风险。2.在购建环节,优化设计方案,规范招标行为,降低投资成本和工程成本,有效降低企业折旧和财务费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竣工后,按规定组成验收委员会或验收小组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技术业务部门将“新建(购置)固定资产验收交接记录(财固-5)及有关资料交由财务部门列账建卡。3.在生产经营环节,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固定资产运行维护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对资产的日常管理,做好资产的实物、技术、核算、清查、审批等各项工作,确保账、卡、物相符,提高资产管理质量。固定资产应根据不同类别和使用状态,分级进行日常管理。各级部门配备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并严格落实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不断规范管理。通过继续推行设备设施“一件一档”管理工作,以单位固定资产卡片为基础依据,以技术设备台账资料为辅助资料开展建档工作,将围绕设备设施的所有投入全部记入档案,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直接、及时、准确的依据。4.在经营管理环节,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资产处置前应做好评估分析,充分对处置方案进行论证,确保处置方案合法、方式恰当。依法履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程序,严格处置程序,防范处置风险,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和效益。严格按照铁路总公司、路局规定的审批程序、审批权限,组织办理好各类资产的盘盈、盘亏、报废、毁损、调拨、出售以及坏账列销等审批工作,规范资产处置行为,提高资产综合效益。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的后续管理,按路局有关规定及时将报废的资产进行处置,将变价收入入账,避免因长期不处理导致的报废资产丢失或处置不入账等问题发生。

三、完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和减值

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的后续管理,严格按路局有关规定及时将报废的资产进行处置,将变价收入入账,避免因长期不处理导致的报废资产丢失或处置不入账等问题发生。中国铁路总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重新预计使用寿命;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1.为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通过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清产制度,明确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产盘点,年末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所有固定资产的数量和状况,将资产底数摸清楚,确保账、卡、物相符。查明盘盈、盘亏资产形成的原因,严格落实责任。根据财务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及时做好适当的处置。与此同时,应该认真分析固定资产的结构和管理现状,盘活存量资产,防止固定资产的积压闲置,使所有固定资产都能够充分发挥其各自的功能。2.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或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对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当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将资产账面价值减记至可回收金额。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固定资产减值处理。对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由单位减值小组按规定填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申报表”,按审批权限批准后,由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作者:胡真 单位:太原铁路地产置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2014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2]林钢.企业会计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二)[J].会计之友,2014(4):12-13.

财务部企业会计准则范文5

一、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操作所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较为严重的舞弊问题

在企业会计操作过程中,重视会计工作的实质,忽视会计工作的形式,确保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信息的质量,是企业会计操作的重点。而在此过程中,就需要加强财务人员操作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如果监管不到位或者是财务人员的职业操守不高,就会出现舞弊现象,这也是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操作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新会计准则下,在企业会计操作工作中对会计工作的实质性具有较高要求,而要想确保会计操作的实质性,就需要财务人员在企业会计信息进行选取的过程中根据企业业务的实际发生情况进行精准判断。在此过程中,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如果财务人员的水平和能力达不到要求,就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1]。另外,这种操作方式也给财务人员提供了足够大的灵活性和自由空间,也为财务人员的信息造假提供了有利条件,进而导致在会计操作中出现舞弊问题,并且较为严重。

(二)公允价值的应用存在劣势

在新会计准则中提出了公允值的概念,但是由于公允价值在会计操作中应用的时间比较短,发展还不够完善,所以其应用依旧存在不少问题。首先问题,就是公允价值评估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前瞻性有所欠缺,公允价值应用在会计操作中容易使计量模式产生比较大的分歧,影响公允价值的应用效果,无法确保企业会计操作的高效性,也会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造成影响。其次,由于公允价值应用时间比较短,所以目前还没有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在企业会计操作中其应用效率较低,影响操作效率。最后,在会计操作中,运用公允价值对专业性、准确性、科学性要求都比较高,所以对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专业技术以及专业能力具有较高要求,但是在多数企业的财务部门,现有财务人员的素质都较为低下,无法满足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操作需求。

二、解决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操作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采用全新的经济会计操作方式,避免舞弊问题的出现

在经济全球化全新经济环境下,就应该采用符合新会计准则需求的新经济会计操作方式。在新会计准则下,对企业会计操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在企业资产核算方面,就重视起了对包括环境资产、环境收入以及负债等的核算,在全新的经济时代,这些都与企业经济发展有关,也列入了企业会计操作工作中[2]。另外,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会计操作工作中,为了能够有效提升企业会计操作效率,还应该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不断完善,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监管,通过法律措施和强制措施加强对财务人员行为的制约,进而有效降低舞弊问题的发生频率,实现不断提升企业会计操作效率的目的。

(二)加强对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

自从新会计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引用到会计操作中之后,我国会计界就发生了巨大改变,一时间,如何将公允价值成功、高效应用在企业会计操作中,成为了会计界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特点。而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虽然在企业会计操作中,我国企业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效率还远远比不上国外发达国家,但是也逐渐形成了我国独用的应用体系和特点,也明显体现出了公允价值应用的优点。因此,在新会计准则下,在企业会计操作中,企业应该更进一步加强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虽然,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界应用的时间尚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制和体系,无法对公允价值的披露进行系统、规范的管理,从而使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负债或者是资产的公允价值无法形成有效掌握,无法保证会计实务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在对其进行有效应用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进步,取得了应用效果,值得我国继续为之努力。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加强会计操作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效率,在企业会计操作中国,就应该对公允价值的披露引起足够重视,并不断提高公允价值的公开性,让报表使用者能够对其进行及时掌握,进而不断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也进一步提升企业会计操作效率。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人才欠缺是当前我国企业会计操作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因此,我国应该通过开设相关教育专业,成立相关培训机构,全面实现对财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技术能力的培训,培养专业人才,加深财务人员对新会计准则的理解,明确在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企业会计操作所具有的特点,进而通过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更好的确保企业会计操作工作的顺利进行,不断提升其操作效率。

三、结束语

财务部企业会计准则范文6

关键词:房地产;会计信息;信息失真;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 T2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会计信息作为全面反映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一个信息系统,是企业各级管理层进行正常经营决策的必须条件,会计信息客观真实性要求必须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客观、真实、可靠、真实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它是投资者、债权人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渠道。

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其发展对建筑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关系重大。然而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活动日益丰富,也日渐复杂,并在房地产企业整个经营管理工作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房地产企业的兴衰成败。

1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分析

1.1利益驱动

经济利益的驱使是多数房地产企业热衷于会计造假行为的主要原因。房地产企业管理者出于扩大经营业绩和完成考核指标的目的,冒险违反会计准则及制度,指使或强迫会计人员擅自更改会计信息,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以能够偷逃税收、少交管理费,最后造成会计信息质量的下降。

1.2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业务水平有待高及法制观念淡薄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是会计人员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合理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的能力。例如,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需要会计人员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又如有的房地产企业一些领导为了考核政绩指使财务人员做虚假的账表,会计人员由于不熟悉会计原理和有关会计制度和法规,从而乱记账,造成核算失误,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有的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员工认识不足,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有的房地产企业会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而造成记账随意、手续不清、差错频繁和会计资料严重散失等。此外,房地产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1.3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不够完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先后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等16项具体会计准则。但随着新的经济行为、经济业务、市场工具不断涌现,会计准则的缺陷同样也存在于会计制度。总体看来,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健全的财会、审计法律法规体系,许多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已经建立的法律法规又不严密。此外,现有的会计制度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缺乏科学和前瞻性的分析和预测,在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往往会超出会计制度所规定的范围。而建筑业现在正处在改制期,相关的会计体制并不健全,这就可能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不确定,即不能够对企业所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进行客观、公允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1.4监督体系功能缺位

我国目前的监督体系可以概括为会计监督、内部审计监督和外部监督三部分。第一,从我国现有的会计监督体制来看,房地产企业会计机构是自行设置,会计负责人基本是由单位领导直接任用的,这就决定了单位的会计工作实际上就是为本单位的经济活动服务,因而很难避免会计信息随单位领导的意愿而改变,以致企业的经济活动不能真实、客观的反应,更谈不上监督了。第二,内部审计监督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力量微弱,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内部审计职能。第三,从单位外部的监督来看,房地产企业的会计报表还没有完全纳入发达的审计监督范围,监督力度不够。监督的社会职能还未充分发挥出来,这也为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创造了条件。同时,存在着较多房地产企业不重视财务管理的思想,不重视企业监督和管理机制,不重视加强审计的监管机能,造成财务管理无制度,账物不符,会计记账混乱。

2 提高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和措施

2.1建立和完善房地产行业的会计规范体系

房地产行业具有其特殊性,原《房地产行业会计制度》对房地产行业的会计核算的规定和要求,相对于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更具体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然而,中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和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上是围绕企业常规会计事项由国家统一制定,在构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而一些会计分支尚未纳入会计规范体系。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开放改革的深入以及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化,政府财政部门和会计学术界已开始考虑和探讨建立一些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质量成本会计、物价变动会计、金融工具会计等。但是,目前房地产企业会计的一些特殊事项还没有相关具体准则或会计制度加以规范,使该行业的会计核算不规范和一致,极大地影响了房地产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信息的可比性和有用性。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缺乏更详细的指引准则和制度,使企业会计人员往往力不从心,只能按各自的需要作出不规范的会计处理,导致企业成本不实、账目不清、数据不真等情况。

2.1.1完善会计制度,健全法制,加强监督

新颁布的《会计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明确了企业负责人对会计信息失真所承担的责任,大大降低了企业负责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利影响,并促使其加强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同时,加强政府审计,扩大政府审计的范围,完善以注册会计师为主的社会监督体系,促进施工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化、法律化也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起着重要作用。

2.1.2完善房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的财务会计规范体系不仅包括国家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等,而且还包括企业根据其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的内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和办法,包括会计核算的基础管理制度和办法、成本核算制度与办法、内部财务成本的分析考核制度及办法等。

2.2完善房地产开发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及管理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有许多发展及改善的空间。如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守则,是企业和有关监管部门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目前,在一些西方国家和香港,规定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数量应该达到1/3,或1/3以上,并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独立董事制度[5]。但是,独立董事在内地不处于试点阶段,许多相关制度还未建立起来,也未有足够的人才,所以应该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包括推行董事培训制度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要作用。CPA应该严格遵守独立审计准则,客观发表审计意见。不同的审计意见类型将对应不同的会计信息质量。可见,完善房地产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将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供重要保障。

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不仅包括有效地公司的治理结构等,而且还包括企业根据其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办法,包括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和完善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2.2.1创新和完善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加快建设会计委派管理制度

会计人员要独立于企业之外,以真正实现会计人员与企业领导等各种涉及到经济或者其他利益的关系,这样才能使会计人员站在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因此,需要加快对会计委派制度的建设,才能够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2.2.2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新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使企业在理财方面有了更大的自。因此,企业要根据国家有关财经规章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实行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比如构建合理的企业财务部门业绩评价体系。对于多数管理者较难意识到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尤其是财务管理者仅仅将自己部门定位为成本中心的现实情况,房地产企业应该深入分析财务部门财务信息的准备成本和财务信息使用者所收集及处理财务信息的成本二者之间的关系,全面考虑企业管理重点所在,建立合理化财务部门业绩评价体系,使财务人员的个人利益与整个企业的经营目标相联系,提升财务信息质量,实现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有用性。

2.3加强对企业各级领导和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职业素质

2.3.1加强单位负责人的法制意识

单位负责人要树立正确的企业发展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这是从思想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保证。一是要加强对单位负责人进行相关会计知识的培训,尤其是加强对其诚信意识、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以增强其遵守财经法规意识,争取其对会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以此推动会计工作规范发展;二是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信息第一责任人,要按照新《会计法》中“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要求,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督促其加强会计治理;三是加强对单位负责人的监管,健全和完善对单位负责人的离任审计制度和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四是要加大会计信息失真的处罚力度,重点追究造假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尤其是追究指使、胁迫、强令会计人员做假账的领导者法律责任,要让造假者从各方面都受到损失,让人们感到造假得不偿失,增强单位负责人责任意识。

2.3.2 加强会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最直接、最基础的环节。一方面随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进一步的业务培训,不断充实和更新其会计知识,提高其专业技能,使他们能对各种类型的经济业务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另一方面,应当定期对会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会计人员树立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严明执法。

2.4强化政府和社会监督

强化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保障。借助政府监督的权威性结合社会的监督的灵活性,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发挥监督和保证作用,使会计信息真正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2.4.1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督职能

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监督首先要落到实处,要真正把监督职能的作用发挥出来,尤其对企业负责人的定期审计和离任审计一定要认真进行。另外,要充分利用注册会计师的力量来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要把如何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和执业质量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使注册会计师真正起到对企业行使监督的职能。

2.4.2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推进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做到客观公正、业务素质高、社会信誉好、职业道德及执业规范严格。同时,要完善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强化对房地产企业会计行为的监管,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可信度。

2.5全面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目前,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还有许多不协调、不一致的地方,有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计准则在中国大陆还没有制定。例如,国际会计准则中有两项对房地产企业来说比较重要的准则一―递延税项准则以及投资物业准则,但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却还没有。由于会计规范的差异,一方面使我国涉外企业的会计工作量增大,会计信息成本上升,不利于这些企业的国际性竞争;另一方面亦有碍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国际化拓展,因此,必须引起我国会计界相关人士的高度重视。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