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数字化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数字化建设范文1
一、数字化社区概念
数字化社区,就是通过数字化信息将管理、服务的提供者与每个住户实现有机连接的社区。这种数字化的网络系统,使社会化信息提供者、社区的管理者与住户之间可以实时地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交互,由于现代网络浏览器的先进性以及多态的表现性,加上各种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而营造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虚拟社区。
数字社区是指数字化程度达到一定水准的社区,是数字城市的组成部分,未来数字社区的集合将覆盖到整个城市乃至到社会。社区数字化是指在社区范围内,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网技术,建立社区建设、管理、服务数字化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并与城市建设、管理、服务数字化的综合信息共享平台互联互通。使社区内的政府管理部门、城镇居民、各行各业的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这一信息共享平台提供或享受各种社会内部及外部数字化的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信息资源。
二、数字化社区建设的目的
数字社区建设的目的是使生活在该社区的人们,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有一个更为安全、舒适和便利的生活环境,同时可享受数字化生活的乐趣。通过一列数字化应用系统建立,使社区政府部门、公安、消防、公安、企事业单位等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信息更为安全,并可共享。
住户可以通过社区服务网站上获取物业发展商以及管理机构所的所有信息,并实现网上交互式社区物业管理,其中包括:
1、住户可以在网上全面了解社区发展商、物业管理机构的背景资料;
2、网上获取住户入伙、装修申请等流程,并在网上进行交互式操作;
3、查询与自身相关的每月应交的水电、管理费等费用清单并进行网上支付;
4、住户还可以进行网上投诉、咨询、报修等,并从网上获取回复和上门维修约定、报价等;
5、发展商、物业管理机构可以在网上向全体,或某些特定的住户通告;物业发展商和管理机构,或者是某一些住户可以在网上发起有关小区建设与社区活动、社会问题的讨论议题,大家可以共同在网上发表意见,甚至进行投票等等。
综合上述,作为业主,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物业管理服务,简约许多程序和时间。与此同时,数字化社区的建设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提供物业管理服务效率以及服务功能的现代化。
三、数字化社区的构建
所构建的数字化社区系统主要有三方面的功能: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功能、社区电子商务(网上商店)功能以及网上生活资讯(包括网上学校、网上医疗保健、网上娱乐等等)。
(1)社区物业管理服务信息功能
住户可以在社区服务网站上获取物业发展商以及管理机构所的所有信息,并实现网上交互式社区物业管理,其中包括:
住户可以在网上全面了解社区发展商、物业管理机构的背景资料;
网上获取住户入伙、装修申请等流程,并在网上进行交互式操作;
查询与自身相关的每月应交的水电、管理费等费用清单;查询自己一卡通会所消费余额和明细;
住户还可以进行网上投诉、咨询、报修等,并从网上获取回复和上门维修约定、报价等;住户可以在外面通过社区网查询到自己家中智能化设备的工作状态,了解是否安全;
发展商、物业管理机构可以在网上向全体,或某些特定的住户通告;
住户可以在网上发起有关小区建设与社区活动、社会问题的讨论议题,大家可以共同在网上发表意见,甚至进行投票等等。
(2)社区电子商务(网上商店)功能
社区电子商务(网上商店)就是实现住户在网上购物的功能。功能具体可以实现:
住户能在网上浏览商品信息并进行订购;住户可以用网上电子支付或选择社区管理服务机构提供的其他方式进行结算;可以查询每次、每周或每月的购物清单等等;而社区的管理服务机构则要通过系统进行电子商务的客户管理和订单管理,包括订购客户的身份鉴别、查询客户的信用级别和记录、处理订单、送换货任务管理、应收款项管理等等。
(3)网上生活资讯
住户在网上获得生活资讯及其服务是多样性的,包括网上娱乐、城市生活(吃喝玩乐)动态指南、网上教育、网上保健等等。系统将不断运用互联网的各种最新的技术,实现多媒体、交互式、同步管理等网上生活资讯服务。主要可以实现:
网上学校:网上少儿培训、补习,网上多媒体英语教学,测试等等;
网上医疗保健:各种最新保健方法介绍,网上互动疾病诊疗咨询等;
网上新闻:当天各种报刊要闻,体育报道等;
网上娱乐:下载播放流行音乐,娱乐新闻、动态;
网上家庭个人理财:股市、期货、货币汇率消息;个人投资理财顾问,互动咨询;
城市生活指南:城市生活地图,吃喝玩乐消费指南 等。
总而言之,数字化社区的主要系统一般有:社区服务网站、社区管理服务系统、社区居委会网上办公系统、物业公司网上办公系统、业主委员会网上办公系统、社区门诊网上办公系统等。有效地整合资源,系统性的进行数字化设计。
四、数字化社区建设的标准
对于社区数字化是一个涉及不同学科,采用多种专业技术,地理范围相对又较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立完整协调与配套的标准体系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实现社区信息集成应用的基本条件之一。社区物业管理数字化应用的标准的制定,应在采用社区数字化建设中现有的有关国际、国家与行业标准规范的基础上,补充必要的标准规范。为此,需对社区物业管理数字化应用的标准体系进行总体设计,确定所需要的各种标准与规范,确定各个标准与规范之间的衔接关系,确定社区数字化建设标准规范与国内外其它相关信息体系的衔接。
社区数字化建设范文2
关键词:社区;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 4156(2012)08-092-03
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
数字化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实现数字化学习与交互的媒体、网络等各种数字化设施以及开展各种数字化学习场所等,是支撑数字化学习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一、以人本理念规划数字化学习环境
(一)满足学习需求是规划的依据
1.不同的学习资源内容和形式所要求的学习环境是不一样的。在社区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我们要充分了解市民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属于哪种类型,休闲类、知识类还是技能类,三分屏型、动画型还是文字型,等等。每一种学习内容和形式都要求不同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创设有针对性的学习情景、建设相适应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2.不同年龄层次和文化素养的学习者对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要求也各有差异。在数字化学习环境设计中,分析学习者状况是进行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的基础,我们需要明确我们的设计将为哪一类对象提供学习服务。由于社区数字化学习环境主要面向社区市民,年龄普遍较大,文化素养较为一般,而且学习目的主要是以开展休闲娱乐、提高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为主。因此,社区数字化学习环境锁定的学习主体以普通市民为主。不同学习者可以通过目标各异的学习活动在知识、技能及修养等方面得到提高并从中获得快乐。
(二)改善学习方法是规划的重点
在学习需求得到充分考虑的前提下,我们也要选择一定的学习策略。由于对象的不同,社区市民的学习与普通学校学生的学习不完全一样,学习策略的着力点是要有利于市民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在社区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一定要注意对学习者的合理组织,注意学习氛围的调节和创设。一方面,可实行自主学习的个别化学习策略,使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丰富学习资源的乐趣;另一方面,为了使老年人实现交流的愿望,可实行互助学习、互动学习等协作化的学习策略,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可以基本明确不同学习者所要求的环境,思考社区数字化学习环境硬件系统的设计。针对个别化的学习,可采取卫星广播电视技术或互联网络通信技术来设计远程学习环境,学习场所主要以家庭为主;针对协作化的学习,则可选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或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等来设计互肋学习与互动学习环境;另外,也可以设计集中学习的数字化课堂,实现市民在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交流学习的结合。
(三)注重学习效果是规划的关键
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设计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提高市民学习效果上。对社区数字化学习环境效果的评价,可以从学习效果的好坏来进行评价。首先,使用的便利性,就是基于市民的能力和水平现状,社区数字化学习环境能否充分给学习者提供方便,从而提高市民学习的参与度;其次,学习的趣味性,就是社区数字化学习环境能否使学习者体验到快乐,让市民享受生活的乐趣,从而提高市民学习的认同度;再次,操作的快捷性,就是社区数字化学习环境能否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快速实现学习的目的,从而提高市民学习的满意度。坚持以人为本,为市民提供人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提高市民学习的参与度、认同度和满意度,是社区数字化学习实现的目标所系,也是学习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追求的价值所在。
二、以网站建设构建数字化整合平台
(一)发挥网站的整合功能
要开展数字化学习,网站必不可少,它不仅仅是各种社区教育信息的阵地,更重要的是要成为数字化学习的整合平台,实现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各种网络的集聚、交互学习以及学习状况的后台管理等。
1.资源的整合是网站的重要功能。就目前的现状而言,社区教育还不可能真正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资源,必须对资源实行整合,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各类学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影院的视频资源、图书馆的数字图书资源以及自制的多媒体学习资源等,都可以用网站进行存放和链接,随机查阅和作用。
2.网络的集聚是网站的基本功能。显然,要提供内容丰富、高质量的网络资源,单靠自身的网站资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各种网络聚合,将学习所需的网络资源整合在一个环境中,使各种网络资源朝一个方向靠拢,形成网络资源不断扩大的态势,实现各种网络群的集聚效应。我们通过这种集聚效应,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二次分配,大大提高了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利用程度。
3.学习的交互是网站的交流功能。在这样一个系统环境中,交互学习主要有三种:一是学习者之间交互,形成学习协作伙伴;二是学习者与课程资源交互,学习者在资源指引下,进行资源型学习;三是学习者与教师交互,远程教师依据学习监控评价信息,输入管理和指导服务信息,而学习者受到这种服务指导,反馈调节学习行为。三种交互围绕促进学习为目的,相互联系和互为促进。交互学习的引入,使数字化学习更加灵活,更富有趣味性,符合市民的学习要求,这也是网站的活力所在。
社区数字化建设范文3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建设社区学院;成人非学历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10-0041-03
目前,中国有7.69亿从业人员,其中包括1.2亿左右需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还有数以千万计的新增劳动力和1.6亿老龄人口。[1]这些数字显示,广大民众对非学历教育的要求越发强烈,也越发呈现出多样性的需求特征。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从业人员接受非学历继续教育人数,要从现在的16600万人次增加到35000万人次。”在关于学习型社会建设问题上提出:“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问题上提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成人非学历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如何正确认识并科学发展成人非学历教育,尤其使广大基层地市、乡镇与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得以科学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我国现有条件下,以基层电大在居民社区、企业园区与乡镇农村设立的数字化学习中心为基础建设社区学院,是科学发展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可行性途径。
一、关于非学历教育及其主要下属概念的解释
非学历教育是一个与学历教育相对的概念,与学历教育不同,其下属概念较多,如根据教育层次的不同,可分为高等非学历教育、中等非学历教育与初级非学历教育等;根据教育领域的不同,可分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非学历教育、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非学历教育与企业工作人员非学历教育等;按教育对象年龄的不同,可分为未成年人非学历教育、成人非学历教育等。具体解释较多但大相径庭。本文主要探讨对象为成人的非学历教育,因此不涉及上述概念的详细解释,只解释“非学历教育”概念及其下属概念“成人非学历教育”。
(一)非学历教育
非学历教育是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学制以外的不授予学历证书的各类教育活动,具有学习时间较短、适用性强与内容更新快的特点,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自觉自愿活动。非学历教育具体指学历教育以外的,根据各种实际需求而进行的岗位培训、项目培训、专业技术培训、行业培训和各种行业及层次的继续教育。它是与以学习经历为标志的学历教育相对应的教育模式,在目前的社会教育体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学历教育相比,非学历教育有明显的短期性、实用性和快捷性特点。非学历教育一般采取集中或分散学习的形式,针对实用性的内容,在短期内就能领会和掌握,不需与其他内容齐头并进,学习的知识集中而具体,是个体需要立即使用而进行的学习。近年来,随着社会快速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岗位流动加快,兼职人群快速增加以及各类生活、保健与休闲知识需求激增等,非学历教育形式与内容也呈多元发展的态度。总体上非学历教育目的既明确又具体,属于应用教育、目标教育和市场教育,它既有利于人们的立即应用,也有利于人们素质的提高。
(二)成人非学历教育
成人非学历教育具备上述非学历教育概念的性质和特点,需明确它的“成人”性质,在我国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社会背景下,它主要属于中学后教育体系,且可多次参加。它是我国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终身教育观、终身学习观的重要体现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电大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产生期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约十年间,我国非学历教育培训悄悄萌芽,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成立(主要是未成年人的图音体美教育),二是原来作为全日制教育补充的广播电视大学也开始开展以成人为主体的非学历教育。例如上海市电大从1986年底开始,广州市电大从1987年开始。1990年,全国电大非学历教育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初步总结了电大系统开展非学历教育的情况。但由于这一时期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基本未变,人们增加知识或提升技能的需求尚少,因而非学历教育培训还缺乏相对充分的空间,所以这一时期的非学历教育培训发展较慢。
(二)发展期
9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企业改制、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等,各种社会和体制改革打破了长期以来的“铁饭碗”机制。为了能在择业和再就业时处于优势地位,人们提高技能和增加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各类教育培训开始受到人们的欢迎。90年代后期,各类新职业层出不穷,催生了大量培训需求,促使一些行业培训及其机构从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向专而精的方向发展。其间的国内非学历教育培训呈快速发展态势,新东方教育培训机构是这一时期的代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规范了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同时使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得以拓展至更广阔的空间。电大系统也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继续壮大非学历教育。但其间人们对学历补偿教育的需求还很大,电大的主业还是学历教育,因而对如何建立根据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不同特点分类发展与管理的体制,并未作更多探索。
(三)初步繁荣期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成熟,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发达国家非学历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开始影响我国并逐渐得到认同,其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是 1965 年法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和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概念及 1973 年美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概念。[2] [3]人们意识到以突出精英教育、强调学历教育和文凭至上的传统教育形式限制了人与社会的发展,教育应成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终身需要。这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非学历教育培训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一时期,除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推进外,我国非学历教育培训也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四足鼎立”态势:1.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非学历教育培训继续发展;2.各级各类职业院校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发展;3.各行业自办培训机构的自主非学历教育培训;4.电大系统在学历教育空间相对缩小的情况下,更新办学观念,以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宗旨,充分发挥自身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优势,大力开拓发展空间。从2006年开始,以中央电大“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项目为龙头,发达地区的各级电大在基层社区设立了一些数字化学习中心,开展了一定规模的非学历教育培训。
三、目前我国非学历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终身教育和学习尚未被社会广泛认识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正作为令世界瞩目的大国全面崛起。为实现软硬实力的协调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和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这三大战略目标。但在我国,目前终身教育和学习仅在京、沪、江浙等发达地区得到最基本的认同和实施,例如北京的社区学院已成立,社区教育已开展,基本经费得到保障。而在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非学历教育培训尚未得到真正重视,社区教育尚未开展,多数人不知社区学院为何物,更毋谈经费来源。
(二)覆盖不广、辐射不深,未能真正面对广大民众
上述我国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四足鼎立”也反映了 “四足”条块各自为政的局面。条块分割的弊端十分明显:1.覆盖不广、辐射不深,不能集聚优质社会教学资源,未能形成遍布城乡的教学网络,未能真正面对广大民众,不能方便快捷地为广大民众的学习提供支持,尚基本处于为特定人群服务的状态;2.缺乏有效监督,易违背教育培训的本意,往往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教学质量。
(三)缺乏规范运行的保障
规范运行最重要的保障是政策及法律。相对学历教育而言,目前关于非学历教育的具体政策较模糊,一直都各自为政。针对国家组织的各类证书考试的培训机构资质鱼龙混杂。规范运行的另一重要保障是经费。目前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学养教”,导致教学对象覆盖不广、包容与开放度不够。这导致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游击队”办学现象屡见不鲜,不仅会造成学生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对非学历教育事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四、以数字化学习中心为基础建设社区学院,是科学发展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可行途径
(一)以数字化学习中心为基础建设社区学院,有良好的组织基础和资源集聚能力
“数字化学习中心”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是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数字化学习的终身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中心从2006年开始,由各地各级电大在一些基层社区建立,已有固定的教学场地和教学硬件设备,更重要的是,为这些学习中心提供支撑和支持服务的是经过30多年发展的强大的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学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卫星、电视、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为主要载体,能集聚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并输送到广大基层、农村、边疆、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为全体社会成员所共享,促进教育公平以及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满足全民终身学习及其多样化需要。此外,数字化学习中心的群众基础也比较好,例如广西北海电大的3个数字化学习中心,自2008年建立到2011年秋,已开展10期成人非学历教育,学员约2000人。但因缺乏地方政府的经费投入,更大规模的成人非学历教育就此搁浅。
(二)社区学院开展成人非学历教育具有明显的管理机制优势
电大是系统办学,教学管理体制是垂直的,从中央电大到省级电大再到地市县电大,整个管理系统比较封闭,电大的数字化学习中心亦如此。但如果以数字化学习中心为基础建设社区学院,社区学院由地方办学与管理,由地方政府建立一个全面统筹与协调的社区教育发展的领导机构,形成各部门协调运作机制,社区学院能得到地方政府较全面的管理服务,成人非学历教育就会因此获得较规范的管理和有序发展。例如萧山社区学院的具体做法是:由政府统筹与电大建立共享的互动管理体制;发挥电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加快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发挥电大的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搭建市民终身学习的教育平台;发挥社区教育网络优势为电大开辟新的发展空间,这主要表现在利用社区教育提升电大的社会形象;利用社区教育拓展电大的办学空间;利用社区教育扩大电大的招生范围。在共享共嬴机制建立和运行的基础上,该合作模式取得了可喜成果,为社区学院依托电大办学进行了积极探索。
(三)社区学院能够普及真正意义的大众化教育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从统计数字上看已进入大众化阶段,2010年毛入学率为26.5%,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与浙江等,毛入学率已接近60%,已较接近美国等发达国家。但我国相当多的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毛入学率仍偏低,如贵州2010年只有13.8%,广西只有19.2%。而且,全日制高校基本属于职前学历教育,职后教育及非学历教育少有涉及,究其实质,仍属于精英教育。因此,大量职后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需求须通过社区学院来真正实施。社区学院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源的优质集聚枢纽功能及学习时间的充分自由优势,将能做到大众化教育真正意义上的普及。
参考文献:
[1] 杨志坚.国家开放大学的历史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1(07).
社区数字化建设范文4
关键词 数字化图书馆 趋势 网络化 技术
中图分类号:G250.74 文献标识码:A
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随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图书馆已成为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名词。印度的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于1931年提出的理论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仍然有着借鉴价值。信息的产生是为了利用每一比特的信息,都应该有它的用户。每个用户都应该拥有大量的信息;节省用户的时间信息网络化,将会是图书馆发展的最终目标。
将来的信息技术主宰一切,作为图书馆员应该把握住信息技术的车轮。传统图书馆受到严峻挑战的日子已经到来了。
数字图书馆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环境,向用户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网络技术和基础设施的不断进步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美国、欧洲、日本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图书馆正致力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建设。
在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建设已经起步。国家文化部提出了“中国图书馆信息网络”建设工程,即“金图工程”。该工程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把我国的国家图书馆、省、市、县级图书馆连接起来,将其丰富的文献资源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并与国内外信息网络互联,共享信息资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相继进行了数字化(或电子化)图书馆的建设。当前,国内图书馆迫切希望在文献数据库建设方面能够赶上发达国家图书馆,绝大部分图书馆在自动化发展过程中,都同时建立馆藏书日数据库、报刊数据库、馆藏学术论文数据库和古籍文献数据库等。目前有相当数量的省市级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学院图书馆的馆藏数据库已具规模。同时,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单位也在筹建全国性的书目、学术论文篇目和古籍文献数据库,以及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由此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国际互联网上也会有中国图书馆建立的大型文献数据库。但是,我们同时看到国内图书馆重复建设书目和报刊数据库的倾向已见端倪。
二、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技术
(一)文献数字化建设。
图书馆文献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一般包括书目数据库建设、特色文献数字化和数字化文献采集等工作。
书目数据库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多数馆的书目数据库质量不高,主要问题是离CNMARC规范要求有距离,缺乏主题标引,回溯年限较短,期刊数据库建设更是滞后。目前书目数据库建设的关键问题是建立全国性或地区性的统一编目中心。只有建立编目中心,才能真正建设规范、权威的书目数据库,共享书目资源并逐步向网上编目过渡。
(二)数字化文献的采集。
数字化文献的采集应包括电子出版物的采购和网上资源使用权的获取。获取数字化资源的网上使用权,虽然费用低于购买,但需支付网络通讯费用,而且目前网络的传输速度很慢,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较低。因而,对于使用频率高的数字化文献以购买或租用为主,如GABI数据库光盘,使用频率很高,购买或租用后在校园网上或单机运行,使用效益较高。对于使用频率低的数字化文献,以获取网上使用权为主,如对使用频率较低的一些国外数字化全文期刊,通过网上获取个别文章全文,比订购期刊的费用要低得多。
(三)光盘网络技术。
校园网建设得到了高校领导的普遍重视,多数学校已完成或即将完成建网。光盘数据库的品种越来越多。这两个条件使得许多图书馆都有必要配置光盘塔,以便于校园网用户共享光盘信息。光盘上校园网比较简单,目前市售的许多光盘塔能支持TCP/IY协议,内置光盘服务器,能方便地实现光盘上网。需要注意的是遵守所购或租用光盘数据库的版权。
三、对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建议
(一)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只是图书馆在发展阶段上的区别,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二)人力资源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人力资源,即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具备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知识,即是复合型的人才。
(三)组织模式创新是图书馆数早化建设的保证。
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组织模式。对此,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去理解,即:数字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管理;二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主要包括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三是从组织系统方面去理解,作为整个的数字图书馆与个体的数字图书馆之间各自的组织结构及相互关系.我觉得应按主题来设置和划分图书馆的工作部门,即:(1)人文科学部门。负责人文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2)自然科学部门。负责自然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3 )数字系统维护部门。负责软、硬件的维护,网络系统运行安全,数据保存备份等工作;(4)管理部门。保障图书馆内部信息的通畅,负责管理指令的下达、执行和反馈,进行上下沟通业务联系及馆际间横向协作等工作,并对图书馆的总体发展方向、管理目标,作出科学、前瞻性的规划.按主题进行部门设置、工作分工的数字图书馆组织模式,是对传统图书馆时代组织模式的创新,大大精简了传统的庞大工作部门,便于按学科,按工作性质加以划分,着重、着力于对信息的采集、整合、传播,突出信息咨询服务,有利于优化人员结构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能.按主题进行图书馆组织创新,实质是充分发挥专家型馆员的学科“领头羊”作用,同时也迎合了数字图书馆各项业务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另外,还要注重图书馆人员的素质提高.日后数字化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应加大高级专业人员的比重,按数字化的发展建设进程逐步增加。
(四)改善硬件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目前,我院图书馆正在筹划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数字化发展,硬件先行,硬件建设要有前瞻性,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这样才能为日后数字化建设留足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全院师生访问馆藏、网上资源的需求。
(五)数字化资源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
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二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量力而行,因需制宜。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不应搞“小而全”、“大而会”,应有自己的馆藏特色,不必人为地重复。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原则取向是:因“需”制宜,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特色鲜明,互联互动网络资源共享.要从我院办学特色及用户需求等因素出发,量力而行,使有限的人力财力资源和硬件条件在建设网络信息资源中真正发挥作用。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作者:电子工程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参考文献:
[1] 叶鹰. 图书馆网络系统建设和集成系统选择.大学图书馆学报 , 1998,(02)
[2]杨子伍. 新建图书馆中计算机网络的布线问题.大学图书馆学报 , 1998,(05)
社区数字化建设范文5
1.数字化医院的相关概念解读
数字化医院,是指将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等多项数字化技术引入医疗卫生领域,以实现医疗信息的科学管理、医疗设备的创新研发、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可以使医治过程中的各项采集、处理、保存等各项工作得到最优化,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确的医疗服务。医疗设备的数字化,已经成为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医院诊疗能力的重要标志,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发展和推广,将会为医疗卫生领域带来更多的福祉。
2.数字化医院的现状
2.1 数字化医院的国外现状
在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数字化医院早已推行多时,数字化的医疗设备以及医疗信息管理模式,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使用。
医疗设备产业作为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融合了各项高科技技术,近几十年来在国际范围内发展十分迅猛。随着B超、核磁共振设备、CT扫描仪器等仪器的研发及投入市场使用,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发展为美国、西欧、日本等地区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医疗界的疑难杂症提供了更加高效、可靠的检查、处理方法。
2.2 数字化医院的国内现状
我国的数字化医院建设才刚刚起步,虽然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医疗水准,我国与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领域已经有了十分可观的改善和发展。我国的医疗设备产业自20世纪末开始逐步发展,中国人口众多,拥有的医院数量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十分可观。近几十年来,国内的数字化医疗设备产业也正在蓬勃发展之中,随着医疗设备研发的不断突破,国内的医疗水平也逐渐提高,再加上智能化的医手段不断发展,数字化的医疗信息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我国的数字化医院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3.数字化医院的建设目标
3.1 医疗设备档案数字化管理
医疗设备档案数字化管理,对于系统的管理医疗设备档案、最大限度的发挥医疗设备档案资源共享有着重要意义。为了顺应新时代的医疗设备发展的需求,国内各地大型医院相继引进新型的医疗设备,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诊疗服务。为了使医疗设备档案更加易于管理和检索共享,可以将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相比于纸质档案,数字化的电子档案可以更加充分的得到利用。实现医疗设备档案数字化的工作是一项庞大的工作,不仅要为新引进的医疗设备做好记录与管理,还要为以往的医疗设备做好系统的分类和补充记录。
3.2 医疗设备质量数字化管理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设备数字化的研发进展也在不停地推进,数字化的医疗设备更新换代也变得日趋频繁。在对医疗设备进行数字化归档的同时,也应该督促医疗设备质量的数字化管理。对于某一医疗设备的更替、换新,理应做好准确的记录与处理,管理人员也应对医疗设备进行严格管理。
3.3 医疗设备维护数字化管理
保持医疗设备的时刻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减少医疗设备的损耗和故障发生频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是合理使用医疗设备并使其最大化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医疗设备的维护,既需要操作人员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也需要护理人员拥有负责的后期维护管理态度。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对医疗设备的维护需要进行数字化的管理。通过日常维护、按时检修、定期更换易损耗的零件等方法,对医疗设备进行严格的、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并将进行各项维护时,设备前后期的使用状态、设备维护处理的各项详细指标进行数字化归档,通过定期检查维修档案即可知道当前的医疗设备使用情况。
3.4 患者看病流程数字化管理
由于各项社会原因,导致我国目前看病流程出现“挂号排队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的现状,这种看病流程不仅耗时长、效率慢,甚至还会导致病患无法及时就医等现象。通过结合各项通讯与网络技术,建立数字化的预约服务体系,可以有效缩短各项就医流程所占用的时间,提高就诊效率,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医院拥堵现象和私人预约的不公平现象。建立一个完善的数字化医疗服务体系,一方面可以为病患节省无谓的时间浪费和精力消耗,另一方面也为院方和医生减少了不必要的争端和医院管理的人力资源开支。
4.数字化医院的发展趋势
4.1 无纸化信息管理模式逐渐成熟
无纸化的信息管理模式是数字化医院管理系统最显著的特征。电子档案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既可以有效避免档案的丢失、记录失误等管理问题,也能促进医疗信息档案的共享、提高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大量减少为建立档案而耗费的纸质材料,更加低碳环保、节省开支。
4.2 医疗平台的集成化
数字化的医疗平台将会趋于高度集成化。随着数字化医疗的逐步推进和发展,医疗平台数字化将会更加有利于民众的使用。极度简化就医流程,患者可以通过医院的数字仪器、甚至通过网络平台来预约挂号、取药等;建立一个透明的医疗平台,不让恶意抢占挂号的黄牛党、票贩子有机可乘,力求为真正需要的患者服务;合理分配患者的就医时间和医生的就诊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经历耗费。医疗平台的集成化,能够使就医流程有条不紊的进行,并且减少患者就诊过程中的不平等待遇等问题。
4.3 电子病历的发展和普及
电子病历是指将病患的就医记录记录于电子档案之中,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和管理。病例作为病患在就医过程中的重要记录,记录了病患的病程、就医记录、就医结果、医嘱、用药情况、复诊情况等等,理应保证其正确性并正当保存。病患在就医后期的任何结果、反应,都应该有证可循,确保就诊医生对病患的身体状况和诊疗方案负责。另外,电子化的档案方便资源共享,病患在不同医院、不同地区的医院就诊也可以依据电子病例来查询病患的就诊经历。电子病历为病患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相信电子病历会逐渐发展普及。
结
数字化医疗建设作为未来医院建设发展的新趋势,融合了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等多项高科技技术,为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生机。未来的医疗建设发展,将会更加的人性化、智能化,为医患带来更多的福祉。
参考文献
[1]李劲松,张小光.数字化医院的建设目标与发展趋势[J].医疗卫生装备,2010,(02):5-7.
[2]傅征.数字化医院建设与数字医学的发展[J].中国数字医学,2009,(01):11-14.
社区数字化建设范文6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误区分析;对策
一、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数据考证
在2013年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的调查数据中显示,电子书阅读的增长速度相对于2012年的来说,每个人都增长了2.35本的电子图书读书量,增长的速度已经到了百分之六十五点五年。在同一时间,在对18岁至70岁国民更喜欢哪种方式的阅读的调查里表示,有13.2%的人喜欢网络线上浏览阅读,有9.0%的人喜欢手机客户端阅读,有2.2%的人喜欢电子阅读器,有1.3%的人喜欢网上打印下载。
在2015年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调查报告中明显的表示,我国在2014年的数字化阅读率跟2013年比较,阅读率达到58.1%,提升了2%。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数字化阅读的发展趋势也逐渐成型,逐步呈现出一种“全球化”发展趋势。
二、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价值内涵
数字化阅读信息是一种网络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主,在本质上采用数字代码的方法和形式,把组织并建立不一样的书籍的信息,在电、光等介质的根本上获得阅读信息。“Dynabook”是电子图书的概念模型,它的现世表明着已经在试着开始建立数字化图书馆。随着各个电子公司的连续发展并且在万维网开始出现并兴盛起后,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更加飞速。它主要的阅读方式有网络阅读和移动阅读两种。多媒体是网络阅读的主要部分,使用计算机来读的。通过于无线网络把图书、报纸等消息传递输送到行动设备的阅读传播,就是移动阅读。
现在,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强大的情r下,如果要创建完美的数字化文化服务体制,就要明确它的认识还有内在的价值。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跟传统图书馆的发展不同,在现在的互联网技术是数字图书馆主要的发展标准样式,电子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走向越来越明朗。在图书的管理和出借阅读中,为了审查核实还有整理有意义的书籍,就要运用数字化的科学技术,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阅读知识脉络,为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奠定基础。日益发展的收藏的具有文化价值的物品资源具体构建,让传统的道德资源分配样式有了非常大的检验。为了进一步适应数字信息的变化的法则,要更好的把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彼此结合。
现在,数字化科学管理对图书管理工作有着三大价值优势:
1、体现着灵活性。不同的发展需求决定了它的发展形势和体系都会并跟着有一定的调整,并对图书馆馆内体系有系统性的创建。
2、数字化图书资源更具安全性。在信息录入上通过完善计算机服务系统,能够科学分类、查找,保证整体图书管理信息和借阅信息的准确性。数字化阅读形式更加便捷,安全,确保了各项信息的准确性。
3、数字化图书馆的细化性,能够细化各项管理方法,实现系统化管理流程的划分。
三、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主要误区
数字化阅读呈现上升趋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1、资源安排的不完备。数字化图书资源规划、协调和衡量标准并没有得到统一,使得各个单位缺少相应平衡,社会差异明显。从而造成数字化图书资源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
2、检索层次不够鲜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读者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数字化图书分类建设不够明确。专业层次、学历发展没有进行明确的层次分明。
3、管理队伍有待加强。一些常态化问题不断涌现,图书管理的建设上没有深刻透彻的理解。图书管理者工作积极性,创新型和探究型有所欠缺。
4、知识产权保护不够系统。电子阅读的便捷性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在法律问题上,会存在一定的“空白对接”。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图书管理有着负面影响。
四、强化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增强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首先要提高阅读素养。为了提升数字化阅读的能力,就要增强技术管理,提升管理的业务的高度、改正创新管理方法,不间断的更改传统的发展的缺陷。
加强阅读特性,实现较人性化的检索服务。按照现在的社会发展状态,要依据不一样的领域、不一样的学历、不一样的年龄层的读者的阅读层次来进行针对性的推送以及最大化的检索细化,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来连续提升数字化建设的进程,并建造一个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的数字化阅读系统。
是版权纠纷变弱,使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所提升。现在社会日益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出现了新的裂变,数字化图书馆在特定的管理上和制度创建上,要经过国家相关部门,对相应的法律法规提出科学建议。从而可以严格要求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逐步完善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图书管理工作要进行不同性质的保护工作。
综上所述,数字化建设要求工作者提高自身发展水平,提高业务素养,从而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灵活的服务。认真做好知识产权服务、网络运营、商业服务等多项经营。不断提高数字化建设的发展,从而建设一个科学高效的公共图书管理体系,向现代化、数字化图书管理迈进更高的,更远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