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教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教育论文

课程教育论文范文1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改革实验于2004年秋季启动,到2010年,通用技术课程已在全国高中全面开设。通用技术课本身就是一门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课程。好的技术课程师资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工作母机,国家和各级政府应继续坚持并进一步落实教师教育在教育事业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切实认识到,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切高质量教育的计划都会陷于空谈[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担任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养计划,确保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四川省教育厅要求:通用技术课程原则上每6个平行班配备1名专任教师。解决基础教育中通用技术师资短缺问题的关键是及时补充新的师资,要让那些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学习能力强的具有技术能力的师范毕业生挑起新课改的重任,并带动老教师积极参与新课改。正因为如此,国内就有哈尔滨师范大学于2008年开设通用技术师范类专业,其首届毕业生已于2012年毕业从教。部分师范院校在没有通用技术类专业的情况下,面对基础教育对通用技术教师的迫切需求,采取了开展跨学科教师教育、拓展师范生技术课程教育的办法予以应对,以缓解基础教育学校对通用技术教师的急迫需求。

二、师范生技术课程拓展训练的现状与问题

在借鉴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为主要结构,针对《标准》中对于中小学教师要求,使用与通用技术能力标准相对应的问题,设计了调研访问的题目。本研究选取某高校教科学院、数理学院、化学学院、计算机学院、环境学院、生科学院中三年级师范学生作为调研对象,进行了技术课程拓展训练有关问题的抽样调查。调研访问155人次。在对调研数据综合梳理的基础上,我们分析与归纳出技术课程拓展训练的三个特点:一是课时少。每周授课时间为3学时,总计18学时,课程是短时化、微型化的。二是学分低。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技术能力拓展类课程都为1个学分的短时课,低学分要求课程的内容不能过于繁杂、精深、难懂,又不能没有技术含量。三是无教材。绝大部分课程是没有教材的情况下开设的,而适合师范生的通用技术的教材编写、出版到现在也难觅踪影。本研究的调研结果经过分析,调查数据经过统计整理,我们可以看到师范生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程度、掌握通用技术知识情况和掌握技术设计能力的现状:一是技术课程训练目标定位不明确。许多人认为技术课程的教师可以由计算机、物理教师担任,人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技术课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师范生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的程度较低。师范生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调研结果表明,只有19.01%的学生“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37.04%的学生“不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三是传统教学方法与内容不适应技术课程教师培养。目前,教师对师范生技术课程拓展训练课时比例分配是:理论讲授占35.28%,与实践联系占27.35%,案例教学占27.41%,交流互动讨论占9.61%。另外,有34.02%的学生认为技术课程拓展训练内容抽象枯燥、理论性太强;25.42%的学生认为信息滞后;21.27%的认为课程比较有趣;20.65%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技术素质养成。四是师范生技术知识与技能掌握欠缺。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要求,技术课程选修课包括电子控制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服装及其设计、建筑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4]。调研结果表明,有53.5%的被访问者对于“技术基础理论”的内容“不太了解”,有57.06%的被访问者对于“技术设计方法”选择的是“完全不了解”。五是学生技术设计能力整体偏低。学生掌握通用技术设计能力的调研情况是,有42.3%的学生对技术设计能力“不太掌握”,有22.9%的学生对技术设计能力“没有掌握”,学生技术设计能力整体偏低。

三、基于通用技术学科要求的师范生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与设计

面对师范生技术课程拓展训练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技术课程教师教育需要采取哪些应对策略以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技术课程教师需求?

(一)研究和分析基础教育需求,正确设计技术课程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目标,必须以基础教育需要为目标,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课程,从分析通用技术教学岗位所需能力入手反求相应的课程,从而符合基础教育的需要。学校事先制订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设定本科层次技术课程教学活动后师范生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与标准。教学院系再制订宏观目标,各教研室根据宏观目标又制订微观目标,把总的教学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单元,每一个课时上去。一个周期的技术课程教学结束后,检查学生学习产生的显性效果,测评学生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隐性收获。

(二)构建多元化的育人模式

高师院校必须打破传统的培训、讲授模式,拓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途径。应该遵循《标准》,主动适应全面的技术素质教育要求,进一步理清学校的技术课程教育思路,明确课程改革目标,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办出特色,并不断探索适合基础教育需求的校本化课程模式。

1.“必修+选修+特长”培养模式。面向全体理、工科学生开设必修课程“技术与设计”,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模块,同步开发与技术课程密切相关的校本教材,如《电子技师》、《学会发明》等等,为学生发展兴趣和形成特长提供指导和服务。

2.“集体讲授+团队活动+个别辅导”培养模式。对于“技术与设计”和选修课程中的理论知识部分,可采取集体讲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课程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识、技术思想、技术过程和设计方法,引导学生使用技术语言表达设计方案;对于只满足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获得必需的学分的技术课程,可采取团队活动的方式组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技术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如组织电子兴趣小组、技术与设计兴趣小组、机器人制作小组等,对学生提供制作指导和物力支持,开展定期培训;对于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差异明显的学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分层次教学。

3.“全面+个性”培养模式。立足校内,联合校外,以学校课程建设为主,师生自主开发为辅,形成校内、校外和教师三位一体的技术课程资源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成长空间。

(三)实施跨学科教师教育的课程改革

创新符合时代要求的互动教学观、开放学习观和特色课程模块的育人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技术设计素养,为将来适应通用技术教学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学生技术能力培养要想获得成功,需要理论、实践与管理等诸多领域人士共同汇聚激情与智慧。对于课程管理者来说,课程改革应该成为推进师范生技术素质教育的历史性选择;对于教师来说,要针对技术课程教学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进行不断研究与探索,要充分突显教师角色的三个特征: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对于学生来说,课程改革应该成为促进师范教育技术化成长的一个平台。因此,课程改革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师范生技术素质的有效途径,课程改革关系到师范生技术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基础教育实力的增强,寄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四)构建技术课程教学体系

一是重点高中参与课程设置、教材及教学计划的制定。高中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提出意见和建议,学生职前教育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现状,他们毕业后由相关学校择优录用,真正实现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需求的密切结合。二是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在现实条件下,积极选送专任教师到行业挂职锻炼,增加实践经验;也可招聘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人,经过教育心理学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后,充实到专任教师队伍中来。三是构建技术课程教学实验实训基地,从实践层面推进技术课程。营造通用技术实践的教学环境,增强技术课程教学的直观性、动态性和信息量,带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四是技术设计教学与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技术与设计”课是技术设计思想物化的过程,技术课程教学抓住这条主线,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教师的教学形式多采用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训练方法,减少或删除课本中过多抽象、理论性过强的“笨”知识,增添与技术气息相关的“巧”知识,让每个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

(五)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必修课与选修课、学科课程与技术课程的配合等,体现出联系基础教育实际的课程理念和职后教学通用技术课程的价值取向。因此,师范生技术课程结构的优化是技术拓展训练中相当重要的部分,也是课程结构改革的核心。优化课程结构要坚持四点:一要在课程结构设计上突破狭窄的专才教育观念,转变为宽口径通才教育。二要在知识结构搭配上体现能力与技术素质协调发展,形成一个完整严谨的通用技术知识逻辑序列。三要在课程目标设计上突出“通识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应用与创新课程”模块呈现。四要在课程实践安排上开设与中小学课程改革密切关联的通用技术和研究性课程,增加实践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课程。在课时短、学分低、规范化、微型化等情况下,优化课程结构。

(六)建立科学的学习评价方法

课程教育论文范文2

(一)教学缺乏科学、系统的体系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教学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不论是教学内,还是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钢琴课程的学习和设置都是由任课教师或某系自行决定的,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此外,钢琴的教材使用也不统一,很难与实际的教学需求相适应,自然就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的学前专业的学生水平各不相同,掌握的知识技术也有强有弱,对于今后的教育工作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二)钢琴教学缺乏针对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是为幼儿教育服务和工作的,不是专业的钢琴表演者,所以对钢琴技术的要求也没有专业水平要求高,只是在掌握基本弹奏方法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演唱、编曲等能力即可,要求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在目前的教学中,很大部分是把专业水准的钢琴教学方式拿来教学,学生学习时无法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对于在今后幼儿教学中的应用钢琴技术也有一定的制约。

(三)钢琴教学时间短,实际操作时间少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扩大自己的招生人数和范围,录取人员的素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钢琴基础来说,层次更是参差不齐,有些能生硬的弹奏一两曲,有些甚至连钢琴都没有接触过,学生基本都是零起点,这就需要教师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多,而钢琴课并不是每天都有,课程时间也很短,实际操作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对于零起点的学生来讲是面临着很大的难题。需要引起业内的广泛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内容及方法的目标选项

要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技艺取得突出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具备完善、科学的教学体系,通过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学科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明确钢琴教学的目标,认清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面临的工作环境以人群,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演奏、编曲、演唱等技能为主,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一)教学内容设置符合专业特点钢琴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注重实用性。教学内容应包括基本的乐理知识,简单的钢琴演奏方法和技巧,熟知当前幼儿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以及音乐曲目,并注重弹唱、即兴演奏、编曲等技能的提高。对于起点低的学生,以讲解基本的乐理知识为主。然后教会学生基本的钢琴演奏的指法、姿势等,学习连音、非连音、跳音等演奏方法,选用音乐节奏强的曲目进行练习,通过这些曲目的练习明确钢琴弹奏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此外,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视谱演奏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乐曲选择上要少而精,由易到难,由浅到深,逐渐掌握和提高钢琴技巧。可以选用当前幼儿学习使用的教材,从中挑选音乐曲目进行练习,熟悉幼儿教材,掌握更多风格和特点的幼儿曲目。即兴演奏、弹唱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也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幼儿歌曲数量比较少,歌曲描写的内容与当今幼儿生活的环境也不相符,因此就需要幼师进行歌曲的编写和创作。

(二)教学方法要丰富多样首先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好帮差的方式,让接受能力强,音乐学习能力高,技巧掌握好的学生帮扶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通过组成帮扶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对于提高学习质量也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强化学习效果。由于钢琴课时少,课上实际操作的机会也小,老师在课堂上示范的演奏方法和技巧,课下很容易忘记,这时就可以利用电话、电脑等现代化的技术设备,用电话把教师课堂上演奏的曲目、指法等进行录像,通过电脑下载需要练习的曲目,然后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反复的观看和模仿,及时记录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沟通,逐渐提高自己的钢琴演奏能力。

(三)带领学生走出琴房,增强实践能力,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很多学生在演奏时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而且闭门造车式练习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就需要学校和教师为学生建立实践基地,带领学生走进幼儿园,在幼儿园里直观感受和学习,还可以作为模拟教师进行实习,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更好、更快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成为一名称职的幼师做好准备。

三、结语

课程教育论文范文3

1、研究对象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系、体育艺术系教师10人,体育教育专业2012级、2013级部分学生51人。

2、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根据本研究的内容与目的,在征求了有关专家的建议后制定了教师及学生问卷。发放教师问卷调查表10份,收回10份,有效率为100%;发放学生问卷调查表51份,收回51份,有效率为100%。(2)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分析对比。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学习舞蹈类课程的现状

(1)学生学习舞蹈的目的。通过对学生选修舞蹈类课程的问卷调查的整理统计表明(表1),有43.2%的学生是完全出于对舞蹈的爱好和兴趣而选择舞蹈课;有22.7%的学生是因为找工作或是今后的工作实际需要而选择舞蹈课;另外,有34.1%的学生只是因为学分而选修了舞蹈类课程。可见学生对于舞蹈课还是比较感兴趣,往往还带着一种好奇心。此外,部分学生对国家政策有一些了解,处于目前找工作的实际需要及今后工作的实际需要,来选择上舞蹈类课程,因为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许多用人单位在招收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时候,也往往需要学生能同时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但还有不少的学生是因为学分不够而选择舞蹈课。

(2)学生对舞蹈类课程设置的建议。目前,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舞蹈类选修课程的设置有现舞蹈鉴赏和体育舞蹈两门课。经问卷调查统计,学生对舞蹈鉴赏课兴趣不大,选修的学生人数较少,达不到开课人数要求,所以此课程没有开设。学生对舞蹈技术课程更感兴趣。对已开设的体育舞蹈课程表示非常喜爱的为49%,体育舞蹈高尚典雅、具有贵族气派,它涵盖了国际标准舞的十个舞种,具有严谨的舞风,舞步规范,深受大中小学生的喜爱。还能提高就业面,为今后的就业工作奠定专业基础。还有29.4%的学生更希望能在今后的课程中学习到形体训练、23.5%的学生更希望能在今后的课程中学习到民间舞、56.9%的学生更希望能在今后的课程中学习到流行舞课程,以满足当前找工作的实际需要及今后的工作需要。

(3)学生学习舞蹈后的收获。据调查显示,通过舞蹈类选修课的学习之后,学生反映对自身收获很大。64.7%的学生认为对其专项的提高有一定帮助。普遍认为目前舞蹈类选修课的学时偏少,并应尽早开设。

2、教师对于舞蹈课内容设置的建议有80%的教师认为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舞蹈类选修课非常必要,课程设置应面向市场,符合当今发展趋势。应体现时代性、实用性,舞种的选择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如现代舞、爵士舞、芭蕾形体等,另外,考虑到学生将来的就业单位是中小学校,校园集体舞也是很好的课程内容,可以解决中小学校校园集体舞教师不足的情况。

3、师资队伍现状西安体育学院开设舞蹈类选修课有其他的体育院系所没有的优势,即舞蹈的师资较雄厚。在体育与艺术相结合而不断发展的今天,也秉承发展之势,开设了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及舞蹈学专业(舞蹈教育方向)(体育舞蹈方向),引进了大量优秀的舞蹈教师。能充分满足舞蹈类选修课的开设需要。这也是体院的优势所在。但更多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由于舞蹈师资力量不足,不能满足舞蹈类选修课程开设的需要,因此,需要加强舞蹈教师的师资力量。

4、教学设施现状场地是开设舞蹈课必备的硬件条件之一,是上好舞蹈课的物质保障,舞蹈教室应长约20m,宽15m,地面铺设专业的塑胶地板。西安体育学院于2012年新成立的艺术馆,有符合要求的舞蹈教室4间,能充分满足教学场地的需求。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认为要使舞蹈课的更好的开展下去,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扩大舞蹈类选修课的影响,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舞蹈课在课程设置上,除了现在已经开设的体育舞蹈课程外,尽可能的再开设形体训练课程,课程内容选择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来教授,如将民族民间舞及流行舞的内容涵盖其中。注意内容的更新、与时代的紧密结合及实用性,并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学习舞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更易于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培养灵活的肢体并提高其艺术素养,以此来满足学生对艺术的追求。

2、以舞蹈技能的训练为主,配合以理论讲授舞蹈课应主要以舞蹈技能的训练为主,在课时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给学生配以一定的理论讲授,将舞蹈的发展史及主要舞种的重要知识点融汇在技能传授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成为其今后步入社会后有用的另一项技能。

课程教育论文范文4

课程理论家泰勒所选定的课程来源主要是针对普通学生,当然,特殊群体学生的课程设置也可依此为参照,但也须结合其特色而有所偏重。由于特殊群体学生在先天条件、智力、心理以及生长环境、学习能力与实践方面有异于普通的学生,因而我们的课程设置应需要照顾到其特异性方面。那么,如何才能很好地照顾到特殊教育学生的差异呢?我们要依据其特点选择特殊教育课程目标。

(一)基于对学生的研究选择制定课程目标

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各门设置的课程所承载的知识与能力来实现的,而课程选择又要基于对学生的研究,要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表明我们教学应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可能发展区,教学应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我们课程设置也可从此理论中得到启示,考虑学生可能发展区。课程设置依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记忆思维、理解力程度、学习能力等因素,做到使学生学习的课程既不过分超前,又不至于滞后学生发展。因而我们的特殊教育课程设置,要考虑到学生的心智、身体因素的特殊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

(二)基于对学生今后社会生活的研究选择制定课程目标

知识获取的目的是解决生存生活问题,使人们获得幸福生活,而课程作为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其设置就理应关注我们的实际生活。问题不在于教学生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爱学好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们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一切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要认真研究我国特殊教育的实际情况,从特殊教育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生存生活问题,根据特殊群体及其家长困难与需求开发课程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旨在帮助他们获取必备的生活技能,以更好地适应生活。

二、特殊教育课程设置理论基础

理论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正确理论的作用就在于减少人们行为的盲目性,增加行为的自觉性。课程设置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能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一)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育学及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类至少存在八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每一种智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思考模式。每个学生都有在某一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他们的潜能就能得以充分发挥。但由于先天资质,个人成长环境和个人生存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每个人能力发展方面和发展程度存在差异。我们应正视这些差异,接受这些差异。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到特殊群体的特点,如盲人的听力往往灵敏于我们普通人,残疾人身体某一部分器官缺失,但相对应其他器官功能会特别发达。虽然特殊群体学生某一方面可能存在缺陷,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把其与普通学生隔离开来,而应发现其身上闪光点。学生的智力类型有多种,而不是单一的,所以我们课程设置应顾及其特殊能力的发展。

(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认为人是通过认知表征的过程来获得知识、实现学习的。人们是根据类别或分类系统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或者是凭借已有的类别来处理外来信息,或者是有外来信息形成新的类别。他认为人的认识循着从泛化到分化的路径而进化,所以课程编制也可以按照从抽象知识到具体知识的顺序进行。因而知识的结构很重要,我们课程的编制就要遵循知识的逻辑结构,以方便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使教师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容易。

三、特殊教育课程设置目标

课程目标是我们课程设置的导航,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必备条件,明确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基于特殊课程对象的特性,特殊教育课程应着重以下目标的培养。

(一)基本生存生活技能

我们现在经常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重视我们的生活问题。特殊群体的学生可能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其独立生活,甚至生存存在一定问题,因而我们的课程设置应立足现实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我们要重视特殊群体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公民基本道德素养的培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打基础。一些特殊群体的学生,其成长基本上是依附于其家庭父母。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努力使其掌握一技之长,重视问题解决技能的知识,在课程中可阐述展现人们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便他们能够掌握在生活中如何处理相似问题,使其能够独立生活。

(二)过一种幸福的生活

课程教育论文范文5

1.1我国的课程教育模式现状我国的临床药学专业一般仍套用传统的大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化学为主,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药剂学等课程。近几年,临床药学教育遍及全国医药类高等学校,这也说明临床药学专业已经受到中国医药学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它在我国的药学学科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刚刚办起的临床药学专业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有待合理化,学生毕业实践时间不足半年。我国的药学教育总体上以药学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教学为主,实习环节中临床实践的机会较少,导致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我国高校的药学实验多数是单一的常规性验证实验,教学过程多为实验教师讲解实验内容,提出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学生按要求操作,进行数据记录最后进行数据处理、书写实验报告等。这种教学模式十分单调,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地照搬、被动地接受,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临床药学学生在医院见习教学过程中也多为临床带教老师主导,学生很难有参与的机会。

1.2美国的课程教育模式美国是推行临床药学教育的先驱者。1966年Herfindal等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药学院率先创立临床药学专业1967年Kentucky大学制定临床药学专业毕业临床实习方案获得认可,并在全美推行。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临床药学专业PharmD学位教育在美国普遍建立,目前全美已有近60余家医药学院校设置了临床药学6年制PharmD教育模式。美国的PharmD学位教育学制为6~8年,前2~4年为药学预科项目。目前6年制可分为“2+4”和“4+2”两种模式。“2+4”模式2a专业前期综合基础教育加4a专业教育(3a药学和临床医学有关课程和1a医院临床医学实践)。毕业生授予PharmD学位。取得学位的学生还需要2a专业临床实践培训。“4+2”模式4a药学本科教育加2a临床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毕业生授予PharmD学位。这种课程教育模式一开始就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临床药学专业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以及学科特点等,有助于学生把握好后期学习。而且在日后学习中设置医院临床实践,结束后可颁发实习证,则有助于顺利的走向工作。美国的课程教育模式使他们的学员知识更加扎实,实践经验更加丰富,相比美国,我国临床药学课程教育模式还存在一定问题,我国应该在本科四年制的同时,大力推行和普及本硕连读6年学制教育,向美国的PharmD看齐,设立硕士学位促进临床药师的培养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2对我国高校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教育模式的探讨

通过与临床药学专业学生、任课老师的调研及对我国高校临床药学课程调查,并借鉴参照国外课程教育模式,作者提出以下浅见。

2.1强化医学课程,药学课程与临床相适应临床药学本科主修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及相应的专业课如药剂、药理、药分等。仅仅从“药”的角度进行教育,这样的课程设置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需要。这样的课程内容偏重于药物的制备和分析,没办法与临床很好的结合起来。当从事药物调配、不良反应监测等工作时,则不能迅速的掌握与展开。并且从事医院工作的人员缺乏临床用药的知识,无法提供合理用药的指导、用药咨询。而生物化学、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课程仅是药学专用的教材,学的内容有限,而内科、外科等临床学科,由于课时数目太少的缘故,仅仅能了解到理论的内容,没有办法同临床知识相结合,这就导致药学科目“腿长”而临床科目“腿短”的状况,使得学生在从事医院药学工作后,完全不能有效的完成用药指导这一工作。为了克服以上问题,需要强化医学课程,增加医学课程的课时数目与临床见习课程数;并且适当调整和压缩药学科目。在临床围绕着所学习的药物以及同类药物进行临床合理用药的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不间断,上课后立即投入实践,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很好在实践中消化和吸收,加强临床药学实践技能。

2.2丰富课程教育实践模式

2.2.1在药学试验中,需积极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开展大学生设计实验,选择相应的科研课题并参与其中,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实验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开设综合型设计试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查找文献,选择制备材料,从而更加了解试验的机理以及运作程序。比如说在药剂学实验中:学生先于普通片剂制备的实验中掌握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压片等操作技能,按照药典片剂通则各项检测普通片剂的质量,掌握各种相关设备、仪器的操作,然后再进入其他剂型(如缓释剂,胶囊剂)的制备设计性实验。而其他剂型的制备,就要求学生自主查阅各种资料,分小组进行试验。导师只需给予学生提供各种试验条件(如材料,实验室的设备等),其余由学生自行解决。通过以上的实验过程,大幅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2在医院临床实践中,开设专题小组,在上课的过程中进行分组,临床带教老师分配病历,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学习,最后汇总,以老师扮演患者的模式,向老师提问。从而充分掌握学习的知识,加深印象。进一步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出专业人才。

课程教育论文范文6

(一)积极更新教育理念,使排球普修课程内容符合教育的发展要求专业排球课程设置的改革,由于周期长,经过审核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这就为专业排球的提供了一个深入研究的时间,专业排球课程优化可以通过与国外一些排球课程设置比较科学的院校进行交流,并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也可通过问卷调查,组织专家进行交流讲解等,为我国高校专业排球科学地进行改革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要积极更新课程内容设置理念,打破以往不符合时展的常规,要敢于改革,敢于实验,最终能摸索出一套符合我国专业排球发展的课程设置内容,使排球普修课程内容符合教育的发展要求。

(二)构建多元化课程理念,加速体育院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设施冲出现实的排球授课约定俗成的教育模式,将增加学生专业排球理论知识的学习途径为目标,可以通过网络讲解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体育人士,进行授课,也可以让专业排球的学生进入到比赛现场,去感受排球的气场及真实的排球,让学生更加科学地理解什么排球运动,总之构建多元化课程理念,加速体育院校教学方法的改革,将给专业排球的课程设置内容带来更多提升的空间,同时增加体育老师授课的自主性,让体育老师根据学生们的条件,改变教学思路,根据学生们的天分,因材施教,同时注重他们的体育道德修养。在进行排球课程内容设置过程中,体育院校在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设施方面,具有重要责任,改变基础设施可以为排球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场地,这也是学生发展的必备条件。

(三)加强排球教学能力的培养及调整排球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综合发展,必须加强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教育,这对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在保证理论学习的同时,让学生们在课程训练中增加交流,排球老师要积极引导整个学习过程,并积极解答学生们的技术疑问,排球老师要积极发现学生们的不同特点,根据他们的资质,提出不同的课程要求,也要根据现实条件和状况,积极调整学生们的训练计划,最终使学生的训练结果最佳,提高他们的专业排球能力。

(四)加快改革排球课程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排球考核制度对专业排球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从目前的排球课程考核制度来看,早已不能满足现在排球发展的需要,改革排球课程考核制度,不以过去的成绩定成败的原则,而增加学生们的平时成绩,学习态度,以及其他方面等,以上都要作为学生们成绩的考核范围。

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