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实践要求基本理论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实践要求基本理论知识范文1
一、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未能从实践出发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会计管理的迅速发展,目前会计信息系统主流技术趋势已经由以往的单机、单任务的操作系统逐步发展到了目前以Windows NT系统为代表的局域网络操作系统,并且还在向广域网络操作系统进一步发展。而目前,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设置的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及Windows操作、Word、Excel和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主要满足学生日常利用计算机工作的需要,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而开设。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主要介绍的是Visual Foxpro的原理和简单的应用。
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中未涉及到财务管理软件应用的课程。虽然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会讲解一些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但由于任课教师不是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师,并不了解这些办公软件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导致学生无法熟练运用财务管理软件,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同时和会计电算化相关的课程一般只有计算机文化基础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课,学生计算机学科方面的基础还很薄弱,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在使用财务软件,遇到计算机操作系统不是很稳定时,不能对系统进行基本维持,致使操作不能够继续进行。
(二)硬件水平差,教学手段不完善,学生普遍缺乏实践技能
以我校为例。我校财力有限,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比较陈旧,配置低,运行速度慢,导致了一些较为先进的软件不能够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效果。而且学校经常是进行理论教学后的第二天才安排学生进入会计电算化实训机房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训练。学生经常抱怨基本理论全忘光了,因而对实践操作无从下手,教师只好又一次对所讲授的基本理论部分再进行总结、概括、讲解,这无疑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进度,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制约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制约了电算化教学发展
会计电算化不是简单的计算机加会计学,而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重要学科。会计与计算机毕竟是两个跨度很大的学科,但很多学校却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承担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由于教计算机课程的教师缺少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只是按部就班,一知半解,极大地阻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而由会计专业出身的教师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虽能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却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在遇到计算机问题时又不能很好地解决。
二、如何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有效性
(一)更新教学内容,跟上时代步伐
教师所选教材的教学内容要适当超前,主要内容不要以社会上已经普及的软件为主,而应定位于那些刚刚推出不久但有市场潜力的应用软件。其次,教师应有意识地选用网络版教材,利用网络技术,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并且可享用Internet带来的全球性资源,了解国外先进财务软件的特点、原理及功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外,教学软件在使用过程能否良好运行也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中注意及时升级,不断提高软件的易用性、实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紧接着学生就可以进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衔接紧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理论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必须在实验课中得到验证,实际操作能力也必须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二)加大硬件投入,改革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硬件方面,学校应在现有基础上,争得政府、社会的理解,多渠道筹集资金,采购电脑。学校机房应保证全天开放,学生随到随学。
其次,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把每次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事先用PowerPoint的制成幻灯片,在授课时向学生播放展示。
再次,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安装软件,并独立操作。经过安装过程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养成依靠自己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方法,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顺利开展计算机账目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会计实践要求基本理论知识范文2
【关键词】 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基础会计》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学习该专业的入门课程。作为初学者的学生,“会计”是个全新的概念,全新的知识,如何使之在学习中理解并掌握它,真正认识到财务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以后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该课程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方面的教学,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胜任财务会计工作。
一、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的地位
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三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教学中具有同样的重要地位,不能片面的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忽视基本理论,只讲会计制度;忽视核算原理,只讲具体操作,把会计课程变成了制度的讲解和方法的介绍或者认为实际工作中怎样做,课堂上就怎么教,假如这样就只能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被动的接受,不能从理论上解释,到了实际工作中,也只能做学校里学习、模拟过的作业课程,不能灵活运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果只讲基本理论,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造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脱离,那么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就会出现不了解财务制度,不认识凭证帐薄,不会做帐,在实际工作中束手无策。由此可见,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加强基本理论教学,又要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二、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
1、基本理论教学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战性都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先掌握理论,打好理论知识基础是第一位的,因为只有弄懂吃透了理论,掌握会计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领会会计的特点,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式会计发展的需要。
《基础会计》中基本理论很多,诸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等基本理论,对学生来说既是新鲜的,又是抽象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讲清讲透彻,才能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有更深刻的理解,如:只有明确资金运动周转的过程,才能理解工业企业主要生产经营过程的核算;只有明确权责发生制等原则,才能很好地确认收入和费用等业务;只有明确了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才能实际地开展帐务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基本理论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简单的帐务处理也做不出来。初学者若遇到这样的挫折,很容易打消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对会计专业失去兴趣。这个问题看似是个技能问题,实则却是个借贷记帐法的原理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第一步,明确经济业务中资产、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第二步,找出相应性质的帐户;第三步,运用借贷记帐法下各性质帐户增减的记帐方向,做出帐务处理。只要按照这三个步骤来做,学生基本都能掌握借贷记帐法的原理并能实际运用了。
2、基础知识教学
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经济业务知识,会计核算知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等几方面的内容。
(1)经济业务知识。《基础会计》是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为例,阐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主要经济业务内容及其帐务处理。主要经济业务内容可分为材料物资供应、产品生产和产品销售三个过程,在这三个过程中,会引企业的资金以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的形式不断运动。会计是对企业资金运动过程的核算和监督,资金运动又会影响企业的供、产、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熟知会计中的经济业务知识,理解经济业务与会计的关系,才能得心应手地做好帐务处理。
(2)会计核算知识。会计核算知识主要指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帐务处理知识,填制及审核会计凭证的知识,设置和登记会计帐薄知识,会计报告编制知识等。
(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会计人员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理念和职业道德,应受到法规制度和职业纪律的约束。当今,假帐泛滥,会计信息失灵问题日益严重,更有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受个人利益驱使,放弃职守,监守自盗。道德和诚信,这个对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在实践工作中却成为最高要求。对于初学会计的学生,在刚刚开始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加强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会计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使会计工作者的行为规范,也是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衡量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穿插式教学,把法规、制度的有关内容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也可在每周教学中,专设1―2节课时讲解。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会计专业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规范了会计行为,培养了专业素质,并提升了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做到不仅知法、懂法,并能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更要学会用法来保护自己,筑起严格的自律防线,真正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3、基本技能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会计专业更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1)多用实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用实物展示的尽量用实物展示,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比如:讲原始凭证时,可把日常搜集的一些票证、发票、收据、单据等给学生传阅,使学生真正理解原始凭证的概念,讲授记帐凭证填制、会计帐薄登记、报表编制时,就把往界学生实习时的帐薄拿出来让学生们翻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强化实习训练。在日常教学中,做好模拟实习是强化技能的重要内容。学生的实帐练习可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对所学知识,通过动手动脑来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其按记帐规则记帐,正确的凭证填制,帐薄登记规范化的好习惯。
总之,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应加强基本理论,基础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各门会计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国财经出版社《基础会计》教材.
会计实践要求基本理论知识范文3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模块式教学理念
会计基础传统教学模式是:先学习会计基本概论、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再学习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账簿、账务处理程序、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会计报表,最后再综合模拟实训。这种模式会使刚刚入学的学生感到特别难学。因此教师可以按工序要求重新整合教材,让学生从身边接触的取得、填制“发货票”或收到、填制支票业务开始,即从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开始,由浅入深,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动手填制、审核记账凭证,逐步提高学生对学习会计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兴趣;直到登记账簿,再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工作程序。学生完成上述操作后,就会对会计工作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最后,教师再安排学生学习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这样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兴趣也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按工作程序划分会计模块,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课程的安排可采用模块的方式,把会计工作的整个流程分解成一个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完成其相应的工作任务,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程序。会计工作的主要模块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模块: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学生从身边的经济业务开始,边做边学习如何填制各种原始凭证及如何审核原始凭证。如“发货票”、各种支票、收料单、领料单的填写。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原始凭证的内容和填制要求,通过观看、讨论和亲手填制原始凭证的过程,自己分析、归纳、总结出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要领,进一步体验原始凭证与生活和工作的关系。第二模块:设置科目与账户。介绍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等式,熟悉借贷记账法的基本规则。本模块以“够用、实用”为标准,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在理解科目和账户的基础上,运用借贷记账法,学会简单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及要领。本模块的主要作用是掌握、运用借贷记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以后模块的操作服务。第三模块:填制、审核记账凭证。在第二模块的基础上,把第一模块的业务填制在本模块上,使学生熟悉记录过程。本模块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观看、亲手填制记账凭证,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工业企业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能够编制出正确的会计分录,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本模块要通过大量练习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工作踏实的处事作风,为学生成为职业会计人员奠定基础。第四模块:登记账簿。根据第三模块的结果,将经济业务进一步分类归集在账簿中,完成记账过程。本模块通过学生观看、亲手尝试不同种类的会计账簿的登记过程,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总结出会计账簿的设置及登记要领,从而理解会计账簿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和重要位置。第五模块: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每个结账日,根据第四模块的账簿记录和库存实际,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进行财产清查,以确保账实相符。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成本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精打细算、增产高效的主人翁意识。第六模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在保证第五模块账实相符的情况下,根据第四、第五模块的数据,编制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与国家和社会公众的经济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客观公正地披露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会使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受到损害。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七模块:综合实训。在学生完成第一到第六模块的专项实训后,教师可选择一个有三四十笔经济业务的实体企业,力争以全真的实物为载体进行综合模拟实训,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的技能,让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的流程和操作要领。本模块根据课时要求,也可以安排在第八模块完成后进行。第八模块: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学生学习完第一到第六模块后,已经对会计工作程序有了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初步掌握了会计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这样反过来再系统学习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就变得容易多了。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会计基本概述、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方法、会计工作组织及法规等。本模块的作用旨在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理论体系,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从而为后面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实施步骤
每次授课时,教师可按以下程序进行授课过程的安排。教学目标:提出教学要完成的任务以及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可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思想目标三个方面。实训准备:本次模块教学所需要的设备和用具等,如多媒体、课件、与会计有关的票据、表单、办公用品等。工作过程描述:工作过程,即“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取得相应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教师可通过语言或多媒体等手段对本次工作任务及流程进行描述,旨在让学生了解本次实训的流程、达到的要求等,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实训。讲述相关知识:对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重点知识及技能进行讲述,阐述和表明为完成本次任务所需要关注的重点环节及解决的办法。操作演示指导:指出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解决的办法,并就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演示讲解。这是模块教学的核心环节,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师生双方通过互动、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巩固提高:通过练习、实训等进一步巩固本次实训,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总结归纳:归纳本次实训的流程、操作要点、重点难点知识及基本技能,总结实训心得,撰写实训报告,完成实训任务。模块教学的时候应体现任务性,加强实际操作,重在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
四、考核评价方式
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最终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平时的考核以会计职业要求为标准,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的规范性、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着重考核学生会计基本技能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部分成绩占30%。期末考核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标准进行实践性操作考核,即由教师选取一个企业的经济业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账务处理,完成从规范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会计流程。这部分成绩占70%。
五、教学要求及建议
第一,在每个模块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认清本模块在会计实际工作中所处的位置、作用及相关要求,注意每个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快速与会计实际工作接轨,做到有的放矢地学习,达到岗位能力培养要求。企业日常会计工作的程序为: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教师在进行模块教学的时候,应紧紧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时刻体验到每个模块在这一主线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在模块教学的过程中,应体现“模块”特点,紧紧围绕本模块的功能和作用展开教学。应以实务教学为主线,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教会学生怎样做,理论知识穿插于操作之中,让理论为实践服务又指导于实践。理论知识的讲授以达到本模块“需要和够用”为标准。第三,突出互动环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教学规律,精心编制多媒体课件,搜集一些资料,采用大量图片、动画、录像等多媒体元素,通过“想一想,练一练”等过程,逐步演示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互动环节教师要由以“讲”为主变为以“导”为主,学生要由以被动“听”和“看”为主变为以主动“想”和“做”为主。第四,借助财会模拟实训室,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实施专项和综合技能实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选择一个现实中的企业,以他们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经过必要的增改,变成适合模块教学的生动案例。教学所采用的各种票据、凭证、账簿、报表等也要力求以现实会计工作中的实物为标准,进行真实性教学,以体现“真实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专项实训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掌握每个专项的操作要领的同时,掌握一些会计和法规的基础知识。综合实训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会计工作的流程及技能技巧,综合运用各专项技能,熟练地完成整个会计的核算过程。
六、小结
会计实践要求基本理论知识范文4
关键词:高职教育;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金融、投资、物流等非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较为抽象、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基础会计课程是对其专业知识结构的补充和完善;而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基础会计则是其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掌握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对专业的兴趣。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以适应高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高职会计类专业教师探索的课题。
一、高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来说,高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教材方面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基础会计》教材,名称叫法不一,有的叫基础会计,有的叫会计基础,有的叫会计学原理等。在教材编排上,有的教材内容与中职教材差不多,没有什么区别,这样就体现不了高职教材的特色,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有的教材不仅介绍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核算,还介绍商品流通企业经营过程的核算,成为简写本的工业会计教材与商业会计教材的拼盘。有的教材不仅介绍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还介绍现金流量表、合并会计报表、中期报表等的编制方法。试想作为一名高职学校的学生,需要掌握这么多高深的理论知识么?另外,现实中有的学生连借什么贷什么都搞不清,还怎么能够激发他的兴趣去进一步学习这许多高深的理论知识呢?说到底,其实高职学生只需要能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就足已,例如,知道借什么贷什么就已很不容易了。
(二)教学方法方面
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上,很多高职学校仍然以会计知识的灌输为主,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即沿用陈旧的填鸭式、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仍然被大量采用。有些学校对理论教学安排了较多的时间,有的甚至不安排实践操作环节,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单独就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根据制度加以解释,常常是满堂灌,教师感到很劳累,像是在唱独角戏,因为没几个学生在听,都在说话或是在玩手机;对于没有任何感性认识的学生或以前从没接触过会计的学生而言,只是机械被动地吸收会计知识,而缺乏思维的创造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很难想象教师“所言为何物”,不知其然,自然很难领会其“所以然”了,直接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三)学生方面
由于“生源”质量与普通高校有着明显的差距,普通大学所需的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都是许多高职学生较薄弱的方面。学生基础理论不扎实,缺乏动手能力,自然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在理论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单一,理论脱离实际,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较被动,导致学生对理论掌握不扎实,直接影响动手能力,缺乏操作技术。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基础会计主要讲授基础的会计技术与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认为会计学的方法就是依样画葫芦,简单重复的错觉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失去了对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对整个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带来消极影响。但为了能够考试及格,混个文凭学历的,学生不得不勉强应付,形成恶性循环。
(四)教师方面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由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强调的是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能传授理论,又能指导技能训练;既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又要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因此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很重要。但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是大学或研究生毕业就直接走上教学岗位,没有企业实践经验,对《基础会计》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只是照教材讲解,未能有效地理论联系实际,随着实践课的比例不断增加,很多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对学生实践教学未能有效进行设计和实施;还有些即使有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但没有受过系统的教学培训,不懂得教学规律,不知如何教学,同样影响教学质量。
二、高职基础会计课改思路
(一)课改的必要性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内容编排上并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有很多教材对他们来说显得有些深度且具有一定的难度,毕竟很多学生在刚接触到基础会计时,对什么是借,什么是贷,以及借什么,贷什么,都弄不明白的,更不要说教其他的了,因此笔者认为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自编一套适合他们所使用的教材就显得很有必要。
(二)自编教材及配套习题
荐于目前市面上教材名目繁多、内容混杂而没有针对性,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准备针对高职学校学生特点自编一套适用于他们的教材及配套习题,大致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论部分;第二部分是复式记账理论知识准备(重点、难点);第三部分是复式记账具体运用(难点);第四部分是复式记账实务操作(重点)。前三部分主要是理论教学部分,第四部分是实践操作部分及综合实训部分(含手工账和会计软件上机操作)。
(三)编写课程大纲
既然教材编排有所改变,当然课程大纲也应有所变化,要重新编写。具体的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如表1所示:
(四)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本文提出的课程设计理论主要是: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为度,不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是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在实践动手操作方面,先熟悉手工账操作,再进行会计软件上机操作,即教学做一体化: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独挡一面,顶岗操作,即“教、学、做”一体化的基本教学模式。
(五)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1、平时成绩:占30%(含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情况)。
2、实践环节:占40%(含手工账及会计软件的使用情况,若中专时学的是会计类专业的学生通过了“会计电算化考证”可免考这一环节)。
3、考试环节:占30%(采取闭卷形式,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
(六)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1、课题库建设,具体有以下方面:
(1)应区别不同的专业,合理设置试题内容。现在有很多专业都开设了基础会计这门专业基础课,但各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对其试题内容的难易程度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试题库可以四种题型(单选、多选、判断、实务题)为主线,根据教学内容,按题的难易程度,设立A、B、C三级题组:A为难度最高、B为难度适中、C为普遍常识知识。
(2)吸收会计学科最新成果,更新陈旧过时的内容。曾有人说过:选择了会计,就选择了不断地学习。众所周知,书本上的知识永远滞后于实际,如果国家出台了什么新的政策,例如,2007年出台了新的会计准则,及2010年提出要征房产税、环境税,还有税率也有变化等。在教学过程中都得加入这些新的元素进去,当然题库也要随之更新。
2、校内实训室建设。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的特点,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教室和实训室合二为一。建立会计实训室(包括会计手工帐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和金融实训室(模拟银行柜台业务或证券业务操作软件),真正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与会计事务所、银行、证券公司或各类相关企业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定期进行阶段性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与深圳发展银行上海分行陆家嘴支行、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长期合作。
三、教学设计评价
根据上述课改思路,进行如下评价:
(一)符合学生认知事物规律
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基本教学模式,把基本会计理论、基本会计方法的教学合理地嵌入到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符合学生认知新事物的规律,有利于阐明各种理论知识在具体实践操作中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逆向与正向思维能力,深入理解企业帐务处理流程。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基本教学模式,学生在感知真实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中,消除了对这一会计入门课的畏难心理,激发了其学习的动力,同时迎合了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调动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的愉悦感、满足感逐渐积累。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借贷记账法,知道应借记什么,贷记什么,让学生从实操入手(制单、登账、编表),掌握操作技能,获得成就感,从而调动其内在的潜能,进而带着问题来学。
(三)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这种教学设计,学生以会计核算技能训练为基础,形成了对会计核算程序全面系统的认识,在仿真或模拟的会计工作环境中,培养和训练了学生基本会计核算技能,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方法,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参考文献:
1、曹世凤.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在高职《基础会计》中的应用[D].暨南大学,2009.
2、刘东辉.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探讨[J].大众科技,2009(8).
3、蒋洪平,韩凯,刘秀丽.浅析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J].科技教育,2009(14).
4、李海波.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第14版)[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会计实践要求基本理论知识范文5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借贷记账法;多维教学方法
《基础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本门课的核心内容是会计科目与账户,借贷记账法记账原理,会计分录(记账凭证的填制),以及借贷记账法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这些内容对初学者来说是全新的,而且先期已开课程丝毫不涉及相关内容,加之会计理论抽象,核算方法独特,初学者学习吃力,对概念理解困难,对核算方法的运用也难以熟练掌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方法单一,或者方法不够合理,总会出现教学“盲区”,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应对和解决上述困难和问题,也使理论与实践没有完全兼容,最终无法做到理论应用于实际,脱离了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鉴于此,本文结合《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和特点,探讨多维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以期有效解决学生学习困难,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一、多维教学法介绍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像案例、项目驱动、Tutorial(讨论)、模拟实训等方法,都是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对一门课程而言,由于各章节的内容特点不同,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多种方法并举,即所谓的多为教学法。概括地讲,多维教学法就是讲多种教学方法共同用于一门课程之中。具体来说,就是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二、基础会计学课程特点
《基础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中,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基本各占50%。具体有以下特点。1、《基础会计学》课程是财会领域的入门课,主要介绍会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其理论知识抽象,核算方法独特,初学者难以理解掌握。2、《基础会计学》应用性强,实践环节占比高。本科课程除会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外,更重要的是会计核算方法,即把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用专门的方法来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最终编制会计报表。这就是实际应用,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3、《基础会计学》课程各章节关联性、递进性较强。《基础会计学》课程第一至三章是总论、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讲述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第四章是借贷记账法在企业中具体运用,目的是强化对借贷记账法记账原理的理解。前四章的学习是为后续章节学习奠定基础的,理解掌握与否,直接影响会计凭证的填制,进而影响登记账簿,进而影响报表生成。第五至八章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报告,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是递进的。
三、多维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基础会计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学习该课程,一方面是要求学生理解掌握会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练掌握会计核算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用这些知识和方法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即企业会计处理全流程。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要实现这一学习目标,就需结合各章节的不同特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总论及会计科目与账户部分
总论部分阐述的是会计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会计的含义和作用,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以及会计计量和会计方法。会计科目与账户部分阐述了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以及账户及其基本结构。显然,这两部分内容是知识性、概念性的,既碎片又抽象。为使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应同时使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法、Tutorial教学法。在讲授的过程中,通过启发互动以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案例导入与分析以理论联系实际助力学生理解,通过分组讨论以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如,在讲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时,可用“冀中能源借降低坏账计提比例虚增利润2.1亿元”案例来说明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
(二)复式记账法及借贷记账法在企业中的运用部分
这部分重点讲述借贷记账法的记账原理以及制造企业各运营环节基本经济业务及其核算,既涉及基本知识,又涉及基本方法。因此,除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法及Tutorial教学法来助力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外,还要运用实训方法,以提升学生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判断、确认和计量的能力,最终能准确无误地编制出会计分录(即填制记账凭证)。这是会计核算能力中最基本、最关键的能力。
(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部分
这几部分内容主要是对特定表格的填制,因此应遵守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原则。这里就要用“填空法”。具体做法:简要讲解核心知识点,选取制造企业业务流程中主要经济业务所对应的原始凭证,让学生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会计分录),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和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根据各类账簿中账户余额或当期发生额,编制会计报表。
(四)综合实训
课程各章节任务完成后,还应安排一次大作业,也就是综合实训。老师提供全套实训资料,一般选取制造企业全部业务流程,包括资金筹集、采购供应、产品生产、产品销售、财务成果、资金退出。任务要求:要求学生根据实训资料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明晰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这个可以用项目教学法,由学生独立完成,并计入学生考核成绩。综合实训可以调充分动学生参与性和主动性,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对所学核算方法的运用,进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教师不断探讨,刻意创新的课题。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参考文献:
[1]金静,刘博.项目教学方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2]金辉.提高会计模拟实训的教学效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
会计实践要求基本理论知识范文6
关键词:教学型 财务管理 实践教学 模式
1998年,教育部将财务管理专业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实践,目前该专业已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与提高。财务管理活动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价值角度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经济管理活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各企业面临的将是一个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机制,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已成为现代企业的普遍共识。如何有效地培养适合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者,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以管理学为背景和基础
作为管理学范畴的财务管理课程,是以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资本市场为课程背景、以现代企业为研究对象,介绍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性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和实践性相互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因此财务管理教学质量的好坏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为了满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需要,财务管理课程应该以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实际需要,不断吸纳新内容、新方法和新观点。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比较紧密的学科,课程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介绍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财务管理的理论教学涉及融资决策、投资决策、利润分配决策、营运资金管理等方面。既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融资、投资、利润分配、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评价方法、衡量的财务指标,又要求学生具备融资决策分析、投资决策分析、利润分配决策分析、营运资金管理的决策分析能力,能够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熟练灵活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践、课外实践和校外实践三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互为影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全面系统地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是财务管理人员的最基本要求,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财务人员培养的重要途径。其基本要求主要有:
(一)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正确的货币资金时间价值概念和计算方法、财务风险的衡量与分散、财务预算管理、项目投融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财务分析及利润的形成与分配等方面的具体实际操作方法。与此同时,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必须能够反映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对财务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为了能够与时俱进地反映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财务管理课程改革工作也在不断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时数由原来的周4学时减到了周2学时,加大课外实践教学的时间,积极有效地拓展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可以在大三的第二学期或大四的第一学期组织学生去校外的财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领域开展专业实习,并且选派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加以指导和管理。可以聘请一些企业财务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来学校给学生做报告,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程序与环境,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就业资本的积累奠定基础。
(三)产学研相互结合
各高校要积极提倡选用来自生产实践一线的实用性项目或者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教师的科研项目,注重强化和培养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过程的应用,尤其是对于课程实践、模拟训练和课程设计等环节的设计。学生研究分析的资料应尽可能采用一些企业的真实案例,通过学生综合利用学到的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方法,独立思考,以财务分析师的角度提出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并撰写财务分析报告,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基础薄弱
第一,校内实践教学的建设与利用不足。因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有的高校没有建设财务管理专业专用的实验室;有的高校虽然拥有专业实验室,但却没有将其与财务管理的实践课程教学相互结合起来。第二,缺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求学生深入企业实践,立足于企业实际的经营运作,了解财务管理活动的资金运动,亲身感受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现实环境,以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根据近几年学生的实习状况来看,财务部门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部门,一般很难接受学生实习,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起来比较困难。即使个别企业接受学生去实习,满足的仅仅是会计核算方面的实践,而非财务管理的风险管理、投融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财务分析、财务控制等内容。鉴于此,学生很难在企业中进行财务管理的相关实践。
(二)实践教学环节组织不合理
第一,实践教学方法太过简单。目前,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通过一些个案,由学生参与探讨,得出财务分析或财务决策的理论依据,没有较好地将财务管理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体现出来。第二,实践课程内容单一。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除课堂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外,就是软件教学,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没有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有效作用,学生无法做到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有机结合,形成一套专门的财务知识理论体系和一定的专业能力。
四、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建设高质量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教材
目前,建设高质量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教材是高校做好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强有力的物质保证。实践性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财务管理课程特有的应用性与实用性特征,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熟练运用相应的操作程序、评价指标等,提高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在实践环节和内容的设置上,应积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注重课程的完整性和应用性。
(二)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创新
第一,角色互换,进行课堂见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探讨为辅。该模式在教学上只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智能和各项基本功的发展;组织形式上单调乏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角色互换教学模式则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可以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第二,引入情景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更加注重的是解决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企业财务人员应承担的职责和分工。全面、系统地掌握财务管理活动中的有关内容,达到巩固专业基本理论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的目的。第三,实行开放式综合实践训练。通过学生在ERP实验室、沙盘对抗等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自己不仅是企业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工作者,更是参与企业预测、分析和决策的管理者,熟悉企业的账务处理流程和岗位分工,充分体现企业财务部门的重要职能。第四,请进来、走出去融入社会。(1)聘请理财专家做兼职教师。高校可以定期的聘请经验丰富的财务工作人员给学生做报告,让学生近距离的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为学生后期的专业实操能力的提高做铺垫。(2)通过校外实习基地见习。校外实习是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实践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学”方式,各高校应积极与企事业单位、财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了解财务行业人才需求标准,加强与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实操能力。有条件的可以与企业签订协议进行“订单式”培养。
五、结论与展望
教学改革探索是一切教学研究、改革、创造的源头,因为它是发现问题、验证问题、以至尝试解决问题的活动。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还有待进一步修正、完善和提高,并需要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反复实践与探索。只有将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时展要求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注:本文系西安翻译学院《教学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12B18)
参考文献:
1.吴辛愚.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浅析[J].新西部,2009,(8).
2.潘培培.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重构[J].科技创新导报,2011,(8).
3.王一平.应用型教学模式下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