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社区建设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型社区建设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型社区建设模式

新型社区建设模式范文1

关键词:社区居民;心脑血管事件;早期判别模型;多因素分析

当前已有多种已知可控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预测个体未来发生心肌梗死危险的把握度为90%,包括血脂异常、吸烟、血糖升高、过度摄盐、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酗酒、精神紧张和遗传,通过干预这些因素是可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1]。本研究通过多数据的调查与分析,构建了社区心脑血管事件早期判别模型模型,希望能够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使社区居民获益,同时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7年9月~2020年9月选择在本社区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筛查的居民1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在南石头街社区连续居住时间≥10年;本研究经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全体委员一致认可通过;本纳入调查的居民知情同意本研究;年龄35~75岁;居民无精神疾患,依从性好。排除标准:不愿配合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恶性肿瘤者;有癫痫精神病史者;肝肾功能衰竭者。

1.2调查内容

(1)调查所有入选居民的一般资料;(2)于晨时采集患者集外周血10ml与晨时中段尿液10ml,进行常规血液与尿液生化分析。

1.3调查方法

判别模型参考《10年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危险度评估(China-PAR)》、《卒中预测工具-Ⅱ(StrokePrognosticInstrumentⅡ,SPI-Ⅱ)》评估量表等。

1.4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3.1数据库系统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线资料

在1100例居民中,诊断为心脑血管事件48例,占比4.4%,其中脑梗死14例、心肌梗死16例、心力衰竭11例、冠心病7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49.28±1.48)岁;平均体重指数(22.87±1.11)kg/m2;平均收缩压(138.11±11.03)mmHg;平均舒张压(84.87±10.72)mmHg;平均空腹血糖(5.11±0.18)mmol/L;平均甘油三酯(4.67±0.28)mmol/L;平均白细胞计数(6.52±0.28)×109/L;平均红细胞计数(4.14±0.33)×109/L;平均血小板计数(187.02±22.19)×109/L;尿素氮(7.27±0.13)mmol/L;血肌酐(92.18±5.14)mmol/L;吸烟22例,饮酒18例。

2.2影响因素分析

以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作为因变量,以调查的基线资料作为自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收缩压、空腹血糖等为导致社区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见表1。

2.3模型预测能力和效度检验

ROC曲线显示早期判别模型预测社区心脑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820,95%CI=0.832~0.877,见图1。

新型社区建设模式范文2

    心的目标模式,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摘要:

    目标模式之一摘要:建立深港物流产业共同体,确保香港的国际营运中心地位。

    一、众所周知,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和营运中心。“九七”回归之后,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营运业受到了严重挑战,港口货运量呈明显的下滑趋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自身的发展空间受到了制约,香港的葵涌码头货柜年吞吐量达到了12000多万标箱,位居世界第一。但陆上腹地狭小,填海造价太大,运作成本过高,1998年,香港的集装箱处理费用比新加坡高出 70%。同时,香港的公路运输已呈饱和,广九铁路也已超过负荷,接车能力明显不足。其次是来自其它地区的强有力的竞争,非凡是新加坡和台湾。目前,台湾正在积极推进亚太地区营运中心策略,千方百计地想取代香港的国际营运中心地位。因此,为了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应该在深港经济衔接的过程中,着力营建深港物流产业共同体,以深圳作为香港的后盾,为其提供营运能力、仓储能力和分流能力必需的空间支持,降低产业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实现香港城区功能的相应扩大和延伸。

    二、二十年来,深圳的物流基础条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1998年,深圳港群的集装箱吞吐量接近了200万标箱,其中,盐田港达到了103万标箱,脐身于国内四大集装箱港行列,二期工程在近期竣工之后,吞吐量还将大幅度增加;深q!D黄田国际机场是国内第四大繁忙空港;京九线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平湖南铁路编组站日编组能力达到了8000车次。围绕着建设深港物流产业共同体的目标模式,深圳还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力度。在公路运输方面,要兴建若于大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合作项目,比如,把深圳的西部通道和香港的西部铁路交通系统进行有效衔接,力争把香港地铁和筹建中的深圳地铁贯通等等,形成深港两地间完整、通畅的道路网络体系,增强两地过境交通运输能力。在空运方面,争取在深港间采取统一的空中管制制度,使深圳机场成为香港机场的备降场。在海运方面,力争把香港港口吞吐的部分大陆转口货转由深圳中转,以降低成本,提高总体经济效益。在仓储配送方面,着力兴建大型干线物流基地,为香港提供充足、低价的仓储配送和集装箱整备腹地。

    三、建立深港物流产业共同体,除了发展基础设施之外,深圳还需要在政策和体制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创新。要改革深圳口岸的管理体制,清除深港口岸通关瓶颈;要借鉴香港进出口管理经验,对商品进出日权和出口配额实行弹性管理;要通过政策创新,鼓励和吸引一批国际银行、跨国公司。综合商社来深圳设立办事机构,将部分原来在香港完成的商品交易、结算、配送业务转移到深圳,使深圳成为香港商贸业务活动的空间延伸。通过合理的分工 合作,形成深港物流产业相互促进的态势,进一步提高香港和深圳的国际竞争力。

    目标模式之二摘要:建立国内货物的出口转运基地,充分发挥对京九沿线地区的辐射和带动功能。

    一、京九铁路两厢经济辐射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人口2亿多,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15%左右。京九铁路沿线大都是省际边界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加快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对实现我国2010年远景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深圳是京九线南部出海口,是珠三角经济圈的中心极之一,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发达地区,在京九沿线起着引南联北的重要功能。深圳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将极大地强化对京九沿线地区的辐射和带动功能。

    二、京九沿线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商品棉生产基地,粮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和15%,其它农副产品种类繁多,质优量大;煤炭、石油、石材、金属和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畅和经营运作不力,资源优势形不成经济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沿线地区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了较为发达的商品市场和一些重要商品集散地、生产基地。河北清河是国内闻名的羊绒交易基地,台县是国家级的皮毛市场,临西是全国闻名的轴承集散地,文安是全国闻名的胶合板生产基地,京九沿线河北段还有全国闻名的摩托车拉线基地,产销量占全国的60%。还有阜阳的中药材市场,太和的绳网市场,临泉汉口路的毛皮市场等。但从总体上看,沿线地区的市场体系仍不发达,物流设施和物流组织形式落后,非凡是还没有形成一个辐射面广。凝聚力强的集散中心和转运基地,缺乏全国性和区域性的骨干物流企业。

    因此,深圳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目标模式之二,应该是建立沿线地区货物集运中心,依靠和香港连体和靠近国际市场的优势,依靠较为发达的物流基础设施条件承当沿线地区货物转运的“窗口”和经济发展的“二传手”,形成既有联合协作,又互为腹地的全方位的大物流格局,使区域的整体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示范点”和“排头兵”,深圳可以利用现代物流产业这一有效的现实载体,在强化中心经济城市辐射功能的同时,在完成沿线货物营运的过程中,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低谷的流动和转移,带动沿线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振兴。当然,做为京九线的南部出海口,沿线地区也为深圳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非凡是为深圳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丰富的货源和广阔的市场,构筑了一个强有力的后方依托。

    目标模式之三摘要:建设新欧亚大陆桥东南桥头堡。

    一、大陆桥是指以横贯大陆的铁路为桥梁,以铁路两端的海港为桥头堡的运输通道,大陆桥运输是指利用大陆桥,把大陆两端的海铁运输联结起来的海陆联运的集装箱运输方式,即海一陆一海连接运输。随着大陆桥运输的发展,大陆桥两端的集散点不断扩散,并加人了航空、公路、河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因此,所谓大陆桥运输,实际上是以铁路为主体,以集装箱为媒介,海运、航空、公路、河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横跨国际大陆,实行海陆衔接,“一票到底”的国际联运。第一条欧亚大陆桥,也就是国际上闻名的西伯利亚大陆桥始建于本世纪60年代末,东起霍纳德卡港、东方港等港口,西至荷兰鹿特丹,全长13000公里,通过这条路线,比经过好望角和苏伊土运河的海上运输线缩短1/3,运费便宜200一250,运期节省35天左右。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和亚欧经济贸易交流的扩大,在亚欧大陆内又架起了一座新的大陆桥。1990年9月12日,我国北疆铁路和原苏联的土西铁路顺利接轨,形成了继西伯利亚大陆桥之后,又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更为便捷的铁路通道,这条大陆桥目前确定的东桥头堡是我国的连云港和日照。西行穿越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地区,经俄罗期、白俄罗期、乌克兰、波兰、德国等欧洲国家,抵达大西洋东岸荷兰的鹿特丹上b利时的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1992年12月1日,新欧亚大陆桥过境集装箱运输开始进人试运营阶段。

    二、从目前情况看,深圳具备了担当新欧亚大陆桥东南桥头堡的诸多条件摘要:第一,地理位置优越,和吸引范围内的主要港口联系方便,相对海运里程短,路途便捷,通达的国家和地区较多。第二,港口条件良好,全年作业,码头前沿水深超过负14米,航道条件好,自然岸线长,拥有集装箱专用泊位,现代化装卸、储存等各种设施配套完善。第三,腹地广阔,航空、铁路、公路等运输网络十分发达。第四,城市发展空间充足,功能多样化。当然,最具决定因素的条件还是大京九铁路的贯通,使新欧亚大陆桥向东南地区的延伸成为了一种现实可能,沿京九线北上,可以在陇海线商丘铁路桥和新欧亚大陆桥直接接轨。 三、深圳建成新欧亚大陆桥东南桥头堡,不仅会极大地促进深圳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还可以促进亚洲区域、次区域的经济合作。一方面,新欧亚大陆桥向东南方向延伸,不但把中国长江流域及珠三角地区和循公河流域连为一体,也将使东亚及东南亚各国的海上联系进一步加强,并使整个亚欧大陆成为东亚、东南各海岛型经济地区的有力依托。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循公河流域一、南亚等地的开发创造基础性条件。这样,亚太地区的合作范围将得以扩大,以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相结合为特征的、混合型国际产业分工链因此拉长。当然,做为新欧亚大陆桥的东南桥头堡,深圳将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对深切;建设区域性经济城市和国际化城市,对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对充分发挥特区对内地的辐射带动功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功能。

新型社区建设模式范文3

基本理念

支撑型学校信息化运作模式的基本理念是遵循服务驱动的思想,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为满足学校系统各组成部分的需求而提供支撑。服务驱动是指为了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需求,有目的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提供服务,并在使用过程中使得效益最大化。支撑是为了突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强调信息技术是支持学校业务日常良好运作必不可少的要素,在满足教育、教学和管理需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类学校往往在建设信息化的过程中资金不充足,学校的生源一般也不好。为使得利益最大化、效果最大化、效率最大化,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金的浪费,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学校的客观实际,关注需求,强调支撑的作用,走符合学校信息化功能需要的建设道路。

核心特征

1.应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

传统课堂环境的封闭与功能的单一性,制约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深刻影响着师生的教学方式。许多已有的教学方式,比如传授、接受、训练等,其实是受限于课堂固有环境和功能的制约,使教学变得单向、被动、机械。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教育方式,也为课堂环境与功能的改进提供了机会与可能。课堂将因信息技术的介入与支撑,使其环境由封闭走向开放,功能由单一走向多样。例如,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普及使用,可以有效记录和回放教师的板书,对于教师教学和课堂反思与提升是大有裨益的。与此同时,笔记本和平板电脑逐步走入每间教室,有效支持图片、声音、影像等多媒体教学,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无线网络支持下,师生可以随时对需要查阅、讨论的内容进行深度搜索和学习,并提供多种师生互动方式。借助投影仪,学生提出的好问题可以迅速呈现给每位同学,通过交流、思考和分享讨论结果,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完成自主体验的学习过程。通过对学生学习信息的汇总,教师能够随时掌握学习进度,并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充分达成教学目标。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转变对学生运用新技术、新工具的能力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2.应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现代教育应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尊重人的尊严、潜能和价值,提高主体意识的“我行”的教育,培养出具有成功者心态、能“抬起头来走路”的学生,这已日益成为学校广泛秉持的教育理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充满自信是很重要的。学生的潜力无限,为发掘学生潜力,发挥学生特长,发展学生多元智能,学校利用信息技术,为学技术的应用及时调整和修正。经过需求调研,尝试技术的教学应用,调研应用反馈效果,根据反馈效果调整和修改应用方法,到再进行需求调研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适合用户的需求,并且,因为用户的亲自参与而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容易被接受。以用户为中心的另一个方面是引导用户创新地使用现有技术,并在此过程中发现新的需求和技术应用的方向。可见,将技术引入学校中,以及如何有效应用技术并充分发挥技术的作用至关重要。例如,海淀区艺师附小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始终关注用户的需求。从计算机实验班到全部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从教师备课室到笔记本电脑的配备,从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到学校资源整合,无一不是用户需求导向的结果。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3.使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成长过程

形成性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结果, 更注重学生在学业、兴趣、情感和人格等各方面的成长过程。学校重视学生发展历程,借助信息技术搭建过程性评价平台,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也能使教师从中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以便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教学做适当的调整, 从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例如,使用“按按按”互动反馈技术将答题器作为项目测试的数据采集工具,将项目测试结果当堂采集并反馈,可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同时,将互动反馈技术采集的所有数据记入网络数据库,随着数据库的不断积累、持续使用,逐步生成有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数据资源,为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提供丰富的资料。通过“网络阅卷系统”对学生的考试测验和作业进行形成性评价。教师以网络阅卷为评价工具,收集学生作业、测验和考试数据,将数据写入数据库,可供任课教师统计、分析、研究学生学习情况,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也为学生发现学习中的短板与不足,改进学习提供帮助。

4.实现了高效便捷的管理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也为教育管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通过发挥信息技术资源优势,可以提高信息工作质量,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提高办学效益。利用网络环境建立学校管理平台,对师生信息、教师评价、信息、反馈接收等进行管理,改变传统的沟通方式,营造良好的交流空间,推进资源整合,加快信息流通,规范办公流程,减少办公成本,提高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使各项业务环节的执行情况都有可追溯性,从而全面提高管理效能。例如,在日常办公中,建立OA智能办公系统,提高了日常审批事务的效率;在学籍管理中,应用CMIS系统实现了学生学籍的电子化管理;在家校联系中,应用“校讯通”、“家校通”等家校互动平台,增强了家校联系,延伸了课堂,提高了家校共育的效果,如海淀区教师进修附属实验学校利用多种应用系统助力学校发展,加快了学校发展的步伐。

运作模式

1.以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需求调研。这类模式的学校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资金不充足,学校生源一般不好,为了使得利益最大化、效果最大化、效率最大化,学校需要优先考虑最根本的信息化项目建设需求。首先,学校各部门提出需求,并进行汇总。本着“从易到难、由简至繁、分步实施”的原则,分别从网络基础设施及应用系统等方面,从学校层面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规划。其次,针对提出的建设方案,分别与各部门领导及师生代表进行讨论研究,反复论证和修改。最后提交校务会讨论通过后形成定稿。

2.营造校园氛围,渗透办学理念

校园氛围是维系学校全体师生教育、学习和生活的纽带。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先决条件。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优化育人环境,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也要符合办学理念的宗旨,要求学校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校园氛围时,必须渗透学校的整体办学理念。例如,温泉二中为了推广“多维成功”教育理念,学校建设了对外网站、电视台、校园宣传电子大屏等。这些媒介将校园内发生的重要事情及时对外,对学生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尤其通过学生和教师获得奖励和荣誉的展示,让学生了解身边成功的例子,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未曾发现的潜能,每个人都能走向成功,进而激发他们渴望成功的愿望。这种成功教育的宣传在师生间产生很大的反响,也对学校的对外宣传起到良好作用。

3.始终以用户需求作为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向

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始终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的需求作为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向。日常工作中,关心并注意培养用户的新需求,在需求调研、软件研发和测试过程中让终端用户参与进来。在实际应用时也关注用户的使用反馈信息,根据反馈对技术的应用及时调整和修正。经过需求调研,尝试技术的教学应用,调研应用反馈效果,根据反馈效果调整和修改应用方法,到再进行需求调研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适合用户的需求,并且,因为用户的亲自参与而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容易被接受。以用户为中心的另一个方面是引导用户创新地使用现有技术,并在此过程中发现新的需求和技术应用的方向。可见,将技术引入学校中,以及如何有效应用技术并充分发挥技术的作用至关重要。例如,海淀区艺师附小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始终关注用户的需求。从计算机实验班到全部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从教师备课室到笔记本电脑的配备,从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到学校资源整合,无一不是用户需求导向的结果。

4.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有效整合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兴技术的涌现不断催生新的需求,学校的各项应用系统面临升级,而现有的网络设备经过数年的使用开始故障频现,已无法满足庞大的访问量,各类硬件设备需要逐步更新,整合学校的各种资源以及新设备与新技术的培训等,均需要大量的后续资金作为基础,仅凭学校一己之力无法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采取的措施是积极向上级部门寻求帮助。作为学校上级管理部门的海淀区教育信息中心以及区教委财务科等部门,在技术、培训和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学校很多支持。

5.重视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

学校在进行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和部门目标管理后,相继出台了对学校网络及办公平台使用的相关管理规定、对网络安全的相关预案计划、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相关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在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也特别注意严格遵守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公开招标采购制度等,从而规范了信息化建设工作。

问题与建议

支撑型的信息化运作模式的学校,其目的是实现三个“最大化”,即利益最大化,效果最大化,效率最大化。在不具有良好生源的情况下,在不具有充裕资金的情况下,为了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金的浪费,学校在信息化建设和运作过程中,必须考虑学校的客观实际,关注需求,支撑学校的办学理念,支撑学生的成长,支撑教师的发展,支撑管理的高效与便捷。但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如下问题:首先,资金需求量与发展需求不匹配。学校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当出现更多的需求时,很可能需要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来满足这些需求。而学校在不具备充裕资金的情况下,则很难满足需求,出现资金需求量与发展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其次,下拨资金的滞后性与服务的及时性不匹配。从学校出现资金需求,到上报财务部门审批,再到相应资金到位,周期过长,导致学校不能及时得到资金的支持。最后,学校系统平台分散,未进行系统、有效的整合。例如,管理模块中的出勤考评独列为一个平台,家校互动又独列为一个平台,而这两个平台实际上都属于办公管理平台。功能性质相似的平台分散开来,未形成有机的整体模块,这将给管理和教学带来不便。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我们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上级部门可针对学校实际需要下拨更多资金,积极听取学校的需求意见,体谅学校的苦衷,满足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急切需求。同时,学校也需科学、及时、不断地采集需求,从学校特点和实际出发,调整需求,积极向上级部门表达诉求。其次,提高资金审批效率,缩短资金下拨周期。目前,从学校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到财务审批,再到资金到位的周期过长。只有提高资金审批效率,缩短资金下拨周期,学校才能得到“及时雨”。最后,学校平台按模块进行系统整合。将学校的平台按照相似性质的模块整合在一起,比如将教学类的平台整合到一起,管理类的平台整合到一起,另外还需对平台进行再次整合。多平台的系统整合也是学校系统平台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新型社区建设模式范文4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 建设资金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在蓬勃开展。然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需求量大,据测算,一个8000人的中型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资金5000万元,按每户180平方米算,共需资金4亿元以上。下面就我在河南省方城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中关于资金严重缺乏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策如下:

1、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建议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加大对“三农”的政策支持力度。其中加大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支持比重。同时,建议中央和省委把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中原经济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财政,要对河南城镇化建设第五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对河南粮食主产区县,中央要加大转移支付额度,以便有更多的财力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建议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每年比上年增加50—100%的财政资金用于支持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关于整合统筹使用涉农项目资金问题,要认真落实省市县人民政府关于整合涉农资金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关键是各级各单位尤其在名录的20个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县委、县政府要定期督查,对工作不力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党政纪责任。

2、鼓励农民出资自建房屋,这是最重要的一项资金。方城县柳河乡西峰社区、广阳镇袁庄社区、独树镇砚山铺社区多为此种资金模式。这种模式应成为主要模式。

3、鼓励社会资金进入社区建设。该项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资金。本外地人员、企业及其他单位的捐投资主要用于公共基础设施中道路、广场、幼儿园、小学、卫生所、敬老院建设等,这是一项重要的资金力量。如柳河乡西峰社区由河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支持建设卫生所及防疫站,并协调民政资金建设敬老院。广阳镇袁庄社区准备在宛北水泥厂寻求支持。可以由省市县政府发文号召,开展企业、单位一对一或多对一助建新型农村社区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以表扬、鼓励、树碑立传等形式吸引国内外至县内外的社会资金投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其建设进程就一定会大大加快。

4、鼓励开发商垫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从调研的8个社区看,多数为开发商垫资建设模式。为了调动开发商垫资兴建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要允许开发商有一定利润,但乡政府或社区筹备委员会必须予以控制。在这方面,清河乡瑞祥社区经验值得借鉴。

清河乡瑞祥社区建设由乡政府与建筑商签订建设协议,对规划、公共设施、售房形式、价格等内容逐一约定。根据协议约定,开发商从政府获得土地后,必须按照社区规划进行统一建设。对新建别墅实行限价销售,每套185平方米的别墅一般在14万元左右,原则上不高于成本价。购房款必须交到乡新型农村社区办公室指定的专用账户,然后由新型农村社区办公室与建筑商统一结算。建筑商不能私自销售房子。对所建商住一体房屋,实行低于市场价格、略高于成本价格的微利销售。

5、鼓励银行、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投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据调研,农业银行有一定的信贷额度准备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但就是因信贷政策约束和担保问题制约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信贷投放,。破解信贷难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房屋确权办证工作。建议省政府出台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办法,将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颁发给在社区自建或购买房屋的农民,为农民信贷提供条件。

(2)在信贷政策上,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会同国务院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出灵活宽松的支持河南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信贷政策。如:比照商品房的按揭贷款政策,未贷款或贷款、担保贷款比较少又有经济实力的人担保政策,社区居民五户或十户联保政策等。

(3)省、市、县三级银行要创新方法,率先尝试一些既能保证金融安全,又能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方法措施。如允许使用一些担保方法:以房产抵押担保、五户联保担保、其他人保、财产保、财产权益担保等方法。

(4)财政贴息鼓励信贷。省政府出台由省、市、县三级财政贴息政策,以缓解社区准居民或居民还本付息的压力,调动银行、入住社区农民和信贷积极性。

(5)对社区信贷利率要低、贷款期限要长。利息与国债持平或略高于国债即可,期限可设置五年期、十年期、十五年、二十年期贷款政策。

新型社区建设模式范文5

“从社区的房子打地基开始,我就几乎天天来看,这房子户型好,比俺家自己建的好多了,我连怎么装修都想好了,就等着入住哩!”在邓州市白牛乡白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地现场,农民郑显义看着气势恢宏的社区建筑群里即将完工的“新家”美滋滋地说。

去年以来,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过程中,邓州市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可持续发展,以提高土地集约使用、改善群众居住环境为重点,力争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城镇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延伸,全面提高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倾力打造美丽宜居新社区。

截至目前,邓州市已启动建设34个新型农村社区,开工建房1.8万户,累计投入规划资金2800万元、建房资金29.2亿元、公共服务体系资金5.1亿元、其他资金2.8亿元,拆迁5000户,土地“三项治理”验收8100亩,入住8700户,新型农村社区框架、格局已经初步显现。

以示范社区建设为抓手,推进整体工作上台阶

邓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加快推进的实施办法,将社区建设工作列为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按照“政策引领、规划先行、突出主体、保障权益、规范有序、拓展创新、互联互动、一体运作”的原则,坚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村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四规联动”,突出“靓”字,彰显个性,打造亮点。邓州将全市589个行政村的2921个自然村整合为153个新型农村社区,其中万人以上社区50个;原村庄占地38万亩左右,现规划用地20万亩左右,可集约节约用地18万亩左右。

目前,邓州已启动34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其中,湍洲、习营、朱营、白东、穰南、西许、高集7个新型农村社区已被列入南阳市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为了搞好示范带动工作,邓州市把7个南阳市级示范社区建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完善工作台账,明确建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拆迁、运行管理每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和具体任务,为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以破解资金难题为抓手,加大社区投入力度

在社区建设中,邓州市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多种筹资形式,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扎实推进。

为调动各乡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邓州市财政单列2000万元,通过督察排名的办法嘉奖先进。同时,该市建立了涉农资金整合平台,整合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26个涉农单位约2.5亿元资金,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各乡镇运用部分商住用地招拍挂的办法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启动资金支持。

总之,邓州市通过建立涉农资金整合平台、商业地产和土地出让收益、市乡财政奖补、群众自筹等措施解决社区建设资金,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以培育产业支撑能力为抓手,增加社区居民收入

好日子要过得长久,必须有强大的产业支撑,让社区居民安居还要乐业,持续增收。

邓州市抓好支柱产业培育,提升社区产业支撑,增加社区居民收入,通过发展产业促就业,逐步实现农民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就近城镇化、就地转移就业。为此,邓州市从便民惠民的角度出发,积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探索出了四种新型农村社区推进模式。

第一种是产业集聚区型,农村人口向城区周边集中。如湍河街道办事处湍州新型农村社区利用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地理优势,坚持把社区建设与产业集聚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协调推进。他们引导附近村庄向社区合并、城郊农民向社区集中,着力把社区建设成为集居住、商贸、教育、医疗、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新型社区,让周围群众有打工收入和土地经营权流转收入,不仅解决了工厂用地难、招工难问题,而且解决了群众就业难问题。

第二种是集镇依托型,农村人口向小集镇集中。如白东新型农村社区、穰南新型农村社区等,引导靠近集镇的村庄在社区选址上尽量往集镇靠拢,一方面借助小集镇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建设,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小集镇的建设和发展。

第三种是中心村型,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集中。对于一些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太发达的村庄,如朱营新型农村社区,在新村选址上引导农民尽量向中心村集中,向交通发达的区域集中,以方便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第四种是移民新村型。如裴营乡刘楼新型农村社区,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抓好移民新村的完善和档次提升,并以此为依托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就业不出镇,务工不进城”,成为农民转移就业的新趋势。以白牛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强化产业支撑为例,该乡支柱产业以果蔬为主,包括中华寿桃、晚秋黄梨、无筋白菜三大支柱产业,中华寿桃目前已发展到2000多亩,果农30户,果园23个,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无筋白菜面积稳定在3000亩以上,年产值2000万元左右;晚秋黄梨500亩,年产值在1500万元以上,总收入5365万元,支柱产业占其总收入的85%以上。这三大支柱产业实现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现代化管理,使社区群众80%以上的收入来自这三大支柱产业,实现了就近就业。

以政策创新为抓手,切实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邓州市围绕社区群众的需求,切实协调解决好入住社区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调动群众入住社区的积极性。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召开专门会议,由市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协调研究解决。

目前,该市根据社区建设实际,在政策上改革创新:完善社区房产证办理办法,为入住社区的居民及时确权,办理房产证,破解社区居民房产证办理难题;积极示范推广经济适用的污水处理建设,解决好社区环境卫生问题;抓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社区服务功能;研究解决社区管理办法,进一步理顺社区管理体制,促进了政府公共职能向社区延伸,逐步使社区群众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社会服务。

新型社区建设模式范文6

确定一条路子,整体推进。围绕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要求,提出了“三转两提一率先”的目标,即推动农村转社区、农民转市民、村民转股民,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城市化。委托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修武县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中心体系就是“一城三镇三社区”的规划布局。一城就是县城,通过城中村改造和新型社区建设,提高人口集聚度,建设旅游综合服务区。三镇就是周庄新市镇、七贤文化旅游小城镇、当阳峪旅游小城镇。周庄新市镇,位于焦作与修武的中间地带,区位优势突出,是焦作和修武之间发展的黄金区域;七贤文化旅游小城镇,是焦作经济转型示范市的功能区,紧邻云台山景区,旅游集聚功能强;当阳峪旅游小城镇处于云台山东西两区的过渡带,也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旅游集聚中心。三社区就是葛庄新型社区、五里源新型社区、王屯新型社区。

坚持一个原则,为民惠民。把群众满意放在第一位,真正让群众成为科学推进城镇化的拥护者、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一是保障群众利益,不仅农民现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不变,并且享受土地增值的收益,与城镇一样的医疗、保障等待遇。二是尊重群众意愿,在社区选址、就业就学等方面,为群众提供多种选择,不搞强迫命令,让农民自主选择。三是突出群众主体,在规划布局、户型设计、建设方式、安置补偿、监督管理等方面让群众全程参与,真正成为建设的主体、受益的主体。

制定一套政策,利益驱动。在购房政策上,对进入城区、小城镇以及新型社区的农民,采取置换、补偿等方式,分别给予相应的优惠,保障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在建设政策上,对参与城镇建设企业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等相关收费给予减免。在财政政策上,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的专项引导资金进行扶持,并将各项涉农资金打捆使用,集中投向新型社区建设。在信贷政策上,对参建企业优先提供贷款,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新型社区建设,对购房农户提供优惠贷款,支持农民购买社区住房。在就业政策上,对进入社区的农民,免费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并优先提供保安、市政、保洁、绿化等公益性就业岗位。通过政策拉动、利益驱动,让群众愿意来、留得住、能就业、能致富。

建立一套班子,强力推动。把新型社区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牵头抓,县级干部具体抓,职能部门干部配合抓,乡村干部参与抓,保证新型社区建设顺利推进。尤其是针对“一城三镇”建设,专门成立了周庄新市镇建设办公室、城区新型社区建设办公室、七贤旅游小城镇建设办公室、当阳峪旅游小城镇办公室,负责具体项目的组织、协调和服务,推动城镇化建设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