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范文1

关键词:事业单位 预算绩效 管理 问题

一、前言

对事业单位而言,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能够保证单位内部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因此,做好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的管理工作,对构建完善的预算体制,并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虽然在不断地改革与完善,但其在实践过程中还是有诸多问题的存在,这也制约了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良性开展。

二、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的管理内容

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是指政府等相关部门按照我国财政效率的原则,以单位的绩效指标和目标管理,对内部财政支出进行公平、公正、客观的评价和决策。事业单位预算绩效具体的管理对象包括有:一是对公共资金的绩效评价。事业单位的公共资金主要是指通过纳税人每年交税所得到的资金,其作为人民群众的共同财产,需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和考评,使之能够将其科学、合理地用到该用的地方。二是对政府和财政部门的绩效评价。政府和财政部门作为公共资金的委托部门,其是监督公共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的主要部门,因此,对其进行绩效评价也十分重要。在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的管理工作中,其绩效考评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流程来进行。事业单位的绩效预算不同于其他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不仅要做资金的使用效率,还需要保证其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是由绩效目标、预算拨款、预算执行、绩效指标评价和绩效监督等环节所组成。由于预算绩效管理的环节复杂,内容繁琐,所以在实践过程中,也在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预算绩效编制不完善

根据事业单位的相关规定和要求,预算工作应该包括单位的全部收支。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事业单位资金的来源比较复杂和繁多,因此也使得单位各部门将部分收入和支出金额没有纳入整体的预算当中。另外,大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都采用的是传统的“基数+增长”的预算方法,这种预算绩效方法虽然比较简单可行,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其也凸显出一些不合理因素。由于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编制内容不完整,编制方法不合理,从而也使得预算绩效整体编制不完善。

(二)预算绩效执行不到位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执行阶段的内容主要包括有:建立预算绩效运行跟踪监控机制,定期进行绩效运行数据与信息的采集,并对其分类、整理与分析。再根据绩效目标的运行情况,进行相应的督查与管理,从而促进预算绩效目标的实现。但是,由于传统的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均是按照预算编制对资金进行分配,由于预算有一定的风险,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预算也会出现偏差。在这种状况下,也将导致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存在一定的偏差,进而使其执行内容不能严格落实到位。

(三)预算绩效考评机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以财政预算资金支出考评作为基础,才能进一步对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共公服务质量与效益进行考评。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考评机制的起步较晚,使绩效考评指标缺乏统一性,也使绩效考评方法可操作性难度较大。困此也导致了事业单位绩效考评机制的不健全,从而使各单位部门对考评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让预算绩效考评内容流于形式化。

(四)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意识淡薄

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都是由单位财务部门所执行的,单位的其他部门很少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而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相关的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也比较淡薄。这种现象长期积累,将会出现预算申报程序不明确,预算编制不完善、预算考评机制不健全等现象,因此也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针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的加强措施

(一)完善预算绩效编制

要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预算绩效编制进行完善与十分关键。预算绩效编制的完善可通过两点来进行:完善预算绩效编制内容。由于事业单位预算主要是根据单位的发展计划和年度财务收支来进行的,其预算内容主要包括有收入与支出预算两大方面。因此,可通过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并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使预算编制内容更加细化,从而有助于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定额标准进行调整。完善预算绩效编制方法。由于传统的“基数+增长”预算方法已不符合当下的预算要求,因此,可通过采用以零基预算为主、滚动预算为辅的方式来完善的预算编制方法。零基预算针对传统意义上的增量预算而言,前者的任何一项预算支出均是以零为起点,所以可以从根本上考虑费用支出的多少和必要性,从而使编制预算更加合理化。而滚动预算主要是根据“长计划、短安排”的方法,对年度预算的缺陷进行弥补,并可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及时调整与改进。

(二)科学规范预算绩效执行工作

要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工作落实到位,便需科学、合理地规范预算绩效执行工作的内容。首先,加强绩效跟踪监控机制。在传统的预算绩效管理执行阶段,绩效跟踪监控机制大多属于事后控制,而通过对绩效跟踪监控机制的加强,使其能够从事后控制提前到事中控制,这将有利于掌握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最全面的数据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的整理和分析,能更迅速地了解执行的实际效果。

其次,保证所收集数据的可靠性与真实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执行阶段,需保证监督控制机制所收集数据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在采集过程中要确保数据均是来源于现场,并保证预算资金与所花费的账物一致。

再次,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与流程。预算绩效执行工作必须要有一套规范完整的制度和工作流程,且在保证在工作执行阶段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相关的执行人员需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并认真对现场和预算工作进行跟踪、记录与分析,以保证工作内容的真实可信。

(三)健全预算绩效考评机制

预算绩效考评机制的健全,可根据全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作为依据,进一步明确预算绩效的评价对象、评价主体、评价范围、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等。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建立起通用和专用两大类预算绩效指标考评体系。在评价某项目的预算绩效时,要将通用指标都应用到评价当中;而专用指标主要是根据某一项目的具体情况,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按照此项目性质特点对其进行评价。另外,绩效评价机制作为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组成,也可通过开展丰富多样化的绩效评价试点工作,来拓展评价主体和创新评价机制。其中,拓展评价主体主要是指由试点部门作为核心,逐渐朝着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共同评价或财政部门主导评价进行转变。而创新评价机制主要是指由试点部门初期简单的事后绩效评价,渐渐朝着向事前目标设定评价―事中绩效监控评价―事后绩效结果评价进行转变。

(四)提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度

除了需对预算绩效编制、执行内容、考评机制加强管理以外,还需提高相关管理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度,才能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一,细化工作内容。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家事业单位,作为项目支出绩效考评点,通过建立业务指标、效益指标、财务指标来完善和细化预算绩效管理内容。第二,明确预算要求。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和政策,来明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范围、程序,使相关人员在工作时能够有章可循。第三,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或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职能分工要求,使预算绩效管理人员责任分工明确,并能相互协调与配合执行工作内容。

五、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项具有科学、合理、规范理念的工作,其对于公共资金的使用效果及效率的评价具有重要有意义。只有通过对现阶段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才能有效推进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范文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讨

一、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它可以把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管理过程中更加的科学和规范,对原有的预算管理机制起到完善作用,大大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管理时的执行度,但是其在实际操作和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到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行中的效果。

(一)认识不透彻,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用预算绩效管理的时间较短,在执行力上实际经验也不足,因此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在运行中不太完善,再加上相关领导仅仅关注局部利益,对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认识粗浅,重视不足,预算绩效管理常常被忽视。预算绩效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加紧对这一知识的学习,并且全员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工作中。

(二)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缺乏相应的考核评价约束机制

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缺乏相应的考核评价约束机制,而考核机制的缺乏使得预算管理没有监控和约束,因此预算绩效管理在很多情况下只是流于形式,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相关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人员的消极做工和敷衍做工也最终使得预算绩效管理的效果难以保证。

(三)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执行力度低

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帮助财政资金运行和预算管理效益最大化,将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管理全部过程、各个环节。在具体执行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中,部分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因此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执行的各个环节中也难以做到积极执行任务配合工作,最终的所得到的结果自然达不到预期期望效果。

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提到的一系列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改善和解决:

(一)对工作人员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培训

由于预算绩效管理体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实施不久,工作人员对其认识缺乏,因此单位内应当定期举办关于预算绩效管理内容的培训会,培训对象因为全体领导及员工,使单位内部全体人员认识该体制、重视该体制,将“问效必问责,问责效为先”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植根于每个人心中。

(二)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职业责任感

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具备职业责任感可以切实帮助预算绩效管理体制的实施,领导是预算绩效管理体制实施的推动者,其认识水平、管理理念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决策及执行结果,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应当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体制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其优越性和科学性,提高推行预算绩效管理体制的责任感,从而使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工作人员也应当提高职业责任感,这样才能具备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预算绩效管理体制在各环节的有效执行,使整个预算绩效体制具有存在的意义。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预算绩效管理体制的顺利实施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在各个环节完美执行工作任务,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度越强,预算绩效管理体制也就越能发挥出其作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加强其对预算管理体制的认知,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从而强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执行力。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也需具备工作自觉性,自觉主动地学习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知识,从而在工作中为单位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避免因为专业知识缺乏而影响预算绩效管理体制的推行。

(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

要想推动预算管理体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实施,就必须努力对该制度进行完善,加快其建设步伐,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明确其发展方向、基本目标和工作任务。与此同时,还要明确预算绩效管理方法,设定绩效目标并且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对预算绩效进行监控,对绩效结果进行评价,将评价所反馈的结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各个阶段。制定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部流程,制订操作细则、明确各相关机构和人员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职责,健全协调机制。

(五)落实预算绩效管理责任

落实绩效管理责任,体现“谁使用、谁负责”。对预算绩效进行约束以及激励,将最终所获得的绩效结果和预算安排以及相关政策进行关联,鼓励高绩效行为。加强绩效监督问责,充分发挥人大、审计等机关的职能作用,对预算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及绩效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机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使得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发挥其社会作用,为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夏小静.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企业导报,2012(13).

[2]严柳青.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0).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范文3

关键词:科技馆类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核心三步骤;实例探析

2015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新《预算法》6次提及预算绩效,将事业单位绩效导向纳入了预算管理实践操作的闭环管理中。在绩效导向预算管理纳入法规的初期,事业单位还存在“重编制、轻执行”“少目标、缺考评”的实际问题。现以科技馆类事业单位绩效导向预算管理实例操作为例,对预算绩效的过程管理进行探析。

一、科技馆类事业单位现状和预算绩效管理总体思路

(一)科技馆类事业单位现状

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全国范围内有106所省、市科技馆于2015年5月16日前实行了全免费,免费后所需资金缺口由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财政性资金的大力投入,对资金产出结果的分析显得尤其重要。目前,各省市科技馆类事业单位预算绩效刚起步,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少预算绩效目标

科技馆类事业单位大多是公益类事业单位,资金费用依靠财政全额拨款,资金预算未强制要求编制绩效目标,单位内部也少有对应的预算绩效目标,还没有形成绩效管理的理念和实践,没有客观有效地设定中央和地方免费开放补助资金的目标要求,单位预算资金的管理形成了“管进不管出”的情况。

2.缺预算绩效管理

无绩效目标,无目标跟踪,无法谈及预算绩效管理。科技馆类事业单位在日常预算执行中,无责任部门对绩效数据进行统计,季度或年中无法跟随目标进行预算调整,年终或下年初更无法为绩效目标提供基础数据,预算绩效日常管理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3.轻预算绩效评价

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以及单位内部没有形成考评机制,科技馆类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投入后,是否充分发挥了科学普及的功能,观众游客对提供的公共科普服务是否满意,缺少客观有效的绩效评价,也未进行相应的奖惩。

(二)预算绩效管理总体思路

预算绩效是指预算资金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预算绩效管理是在预算管理中引入绩效的概念,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反馈的全过程。

科技馆类事业单位是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典型代表,预算绩效管理即是根据科技馆发展的远景规划,在财政和主管部门核定的目标下,评价考核,并反馈应用调整绩效目标的过程管理。根据工作实践经验,笔者认为科技馆类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应以“目标―考核”为导向,在预算绩效管理的环节中强调三步核心步骤:目标设定、绩效评价、绩效反馈动因支撑,即以绩效目标为基础、以绩效评价为保障、以绩效反馈动因支撑为优化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实例说明详见下图,下文也将层层分解探析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应用。

二、设定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

绩效目标是被评价对象使用财政资金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需纳入部门预算编制。

目标设定是科技馆类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核心步骤的第一步(详见上图)。实际工作中,科技馆类事业单位在设定目标时,根据项目名称和资金制度,设置项目绩效总体目标,再根据提供科普服务的质量、数量、效果上进行定性定量设定。在产出指标方面可设定“全年开馆天数”“举办科普活动次数”的指标;在效益指标方面可设定“展览展品完好率”“全年参观人流量”的指标;在满意度指标方面可设定“参观观众满意度”的目标。再对绩效目标设置刚性标准:按照除去每周闭馆和特定闭馆时间,全年可设置“全年开馆天数”大于316天;按照平均每月开展科普活动次数大于2次,可设置全年“举办科普活动次数”大于24次;再按照历史同期数据较高水平可设置“展览展品完好率”大于95%,“全年参观人流量”大于120万人次,“参观观众满意度”大于80%。以上五方面的目标设置和标准,将上报财政和主管部门,经审核后严格执行,并作为财政和主管部门对科技馆的考核依据,更是科技馆内部考核的重要指标。

三、编制预算和执行管理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心

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管理不是笔者提及的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步骤,但在实际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预算绩效编制

绩效目标的设定,让预算编制不同于以往年度的预算编制。科技馆类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的编制可分为收入和支出的全口径预算。收入预算包含已核定的财政资金,以及少量科普影院等项目收入;支出预算除了定额的基本支出,还包含场馆水电能耗支出、展品维修维护、科普活动等费用的项目支出。

针对绩效目标,特别要考虑“全年开放天数”“展览展品完好率”“举办科普活动次数”达到目标所需费用的支出。最后根据部门和馆预算审核的“两上两下”金额上报主管和财政部门,再根据市财政审核的“两上两下”预算金额,按照达到指标所需费用的轻重缓急排序安排使用预算资金。

(二)预算绩效执行管理

预算日常的执行管理是根据绩效目标进行过程跟踪管理。建议引入预算管理系统,将预算目标建立模型,并入信息系统中。不再使用手工或者Excel统计录入增加或者减少的资金额度,以计算预算指标。如设定全年科普活动次数为24次,活动部门每次在预算信息系统中申请资金,馆领导和财务人员可实时看到全年累计开展了多少次活动、经费使用情况,目标达成情况百分比,在季度或者年中可根据信息系统数据判断,为达全年目标是否需要调整下半年的经费。

  四、内部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保障

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是预算绩效管理核心步骤的第二步(详见上图),是预算绩效成败的重中之重。

科技馆类事业单位内部将已核定的绩效目标作为刚性目标,层层分解到部门,落实绩效目标。按照部门职责,将指标分解责任部门为涉及直接面对观众的展览教育部门和观众服务部门、涉及活动的教育活动部门、涉及展品的展览技术部门等。再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参观观众满意度”、以“电子自动统计设备”的方式统计“全年参观人流量”、以“预算信息系统”的方式统计“举办科普活动次数”、以“财务预算人员”统计的方式计算“展览展品完好率”、“全年开馆天数”。分季度进行考核,将考核的结果形成绩效报告,以便下半年或者下年初预算指标的制定或调整。绩效评价要客观公正,严肃执行,形成绩效评价的制度管理,不让绩效目标形同“摆设”,未发挥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五、绩效反馈的动因支撑是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

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应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制度,将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的重要依据,优化资源配置。绩效反馈报告中的目标是否能达成,目标评价是否有效,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的动因分析至关重要。

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的动因支撑是预算绩效管理核心步骤的第三步(详见上图),预算绩效管理最终动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动因是内部绩效评价的反馈应用与人员奖惩配套挂钩。预算情况即经费使用情况,可核定工作完成情况,更可推测单位人员工作情况。目标的达成最终要落实到人。预算绩效如何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由被动变为主动是需要特别强调的。将预算绩效考核情况和人员的职务升降、职称认定、年度评优等人力政策挂钩,才能真正落实绩效目标,推动单位人员主动作为、自发工作。另一方面动因是外部绩效评价反馈结果和财政拨款金额挂钩。财政和主管部门可聘请专家或者中介机构对科技馆绩效目标进行评价,要求科技馆对未达到的指标进行整改,未整改的可以调减相应财政拨款,打破科技馆类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管进不管出”的情形。

至此,科技馆类事业单位从目标设定到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再到反馈应用至人员的奖惩或者财政资金的调增或调减,才达成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过程闭环管理。

根据实践工作经验,科技馆类事业单位一般3年编制一次零基预算,平常年以增量预算为主,每半年调整一次年初预算,预算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预算为管理的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不只是预算,“超越预算”“升华预算”才是预算管理的灵魂。借助预算绩效管理进行事前安排和计划,各部门充分沟通协调,对各个业务环节进行考核控制,达到战略目标,让财政资金发挥效益,为社会提供优质优良的公共服务产品,才是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2014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2014.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范文4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构建

构建完善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能够提高对预算的管理效果和质量。通过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可以对预算绩效建立量化的目标,对预算的制定和执行等环节加强监督和管理,最终提高预算的效果。因此在事业单位中应当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的执行效率。

一、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部分民政事业单位缺乏明确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虽然我国已经在事业单位中实行预算,但是在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在预算的绩效管理中仍然存在不足。例如在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绩效的评价仅仅只考虑到了资金的拨付和使用,而对于预算执行的效果和后果缺少明确的评价。特别是预算的效率、效果和经济性等方面考核的比较少,这往往容易导致事业单位资金的滥用,使预算的执行不能达到针对性的要求,降低了政府部门的服务效率。

2.缺乏有效的预算绩效目标和标准。在进行预算的绩效管理中,常常对于预算中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比较关注,对于事业单位的年度计划比较关注,但是对预算绩效的目标不明确,或者根本没有。这影响了绩效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绩效目标是进行预算管理的基础和出发点,是进行绩效管理的标准和依据。在预算的管理中常常需要根据相关的标准来作为其权威性和科学性的依据,但是在我国的部分事业单位中还缺少比较明确的标准和指标,这也影响了绩效管理的效率。在绩效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使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跟踪,而缺乏相关的评价标准降低了绩效管理的质量。绩效管理的标准对其效果进行评判的依据,在绩效的标准中有部分是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确定的,但是在一些具体的情况中仍然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只能依靠管理人员的个人经验来进行判断,使预算的绩效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二、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通过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可以使民政事业单位的公共财政支出更加有目标性和针对性。通过把预算管理的任务分解到事业单位中的各个部门和单位中,并且将其细化、延伸到普通员工中,使事业单位中的各个成员都能够明白单位的发展目标和意图,同时明确自己在单位中的作用,使各个成员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而努力工作。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强事业单位的凝聚力,同时也提高了事业单位决策的科学性,提高了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性。民政事业单位通过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1.建立明确的管理标准和目标。民政事业单位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是为了改进预算的规律,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首先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可以量化的目标,使预算的管理有章可循,可以对事业单位预算的效益和经济性以及社会影响等进行评价和考核,反思其是否合理。民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管理中应当按照绩效的目的和精神,建立完善的系统的管理体系。例如管理目标的确定和管理的指标以及评价的标准,以及评价的实施和反馈等。通过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目标和原则,可以从降低事业单位的公共物品的效益成本着手,提高预算支出的效率。民政事业单位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不能够只顾及效果和社会效益,还应当考虑经济效益。同时在考虑预算的经济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服务的质量,在进行服务成本的支出时必须保证服务的质量,这是公共服务的底线和核心。此外还应当提高服务的效率,如果服务在经济上可行,但是其实施的效率低下,例如占用的资源比较多或者实施的日期比较长,也会影响到绩效管理的效果。

2.加强对预算执行中的监督。提高建立严格的监控措施,对于预算的执行和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对于预算中确定的重大事项,业务部门要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进行例外管理。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应当按照分工的要求,保证重大预算项目在控制和监控范围之内,降低预算的裸奔风险。同时对于预算管理的各个过程进行考核,考核要覆盖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对预算的制定、完成情况以及执行情况等进行考核。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进一步的促进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预算绩效的评价和考核能够从各个方面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考察,最终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效率。

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部门要积极的了解市场方面的信息,对于预算绩效管理中的问题要联系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特别是对于预算执行效果比较差的项目,要进一步的分析是由于执行还是制度方面的原因。对于事业单位内部的原因。通过层层的分析,找到问题的核心,消除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时的完善管理体系,得到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

三、结束语

在民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中,要从预算的标准、评价等方面进行考虑。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加强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的跟踪,不断的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功能,更好的发挥预算的作用,实现预算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在预算绩效的管理体系构建中,要特别关注其中的薄弱环节,提高民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为社会提高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毛秀英.民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J].管理观察, 2010,(24):247-248

[2]林晟.关于财政预算外非税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及实施探究[J].会计师,2011,(09):62-63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范文5

关键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项目预算编报审核

一、引言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直接面对社会公众,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国家很多影响民生的重大项目,都需要通过基层的乡镇政府、街道、村委等基层管理组织落实下去。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果,也影响政策实施效果和政府公信力。因此,探讨如何落实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层预算管理和绩效理念尚未牢固树立

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还存在仅将预算管理当作是单位财务管理部门任务的现象。各部门对预算编制工作缺乏统筹协调意识,预算编制工作组织不到位、预算编制参与人员不全面,部门人员专业水平受限等。这使得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单位预算编制难度,影响到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和公平性,也对后期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执行考核增加难度。同时,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中,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的监督考核结果实际运用不够,还未进一步拓展绩效管理的广度和深度,管理层积极主动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识还不足。

(二)缺乏项目预算编制小组,影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目前大多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的编制工作,缺乏一个针对具体项目进行系统探讨沟通和协调的预算编制管理小组;或者小组成员构成不合理,如仅有财务,或仅有业务,或缺乏领导参与,有的项目预算编制甚至由1人包干,缺乏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积极参与,在组织结构上无法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

(三)项目预算编报时间准备不充分

预算编制工作开展时间规划不合理,往往等到上级部门要求上报预算时间节点前才匆匆开展预算编报工作,导致预算编制没有足够的时间,造成应付式的预算申报。在具体项目的预算编报过程中,预算编制人员很多也没有经过专门的管理培训。有些人员不懂科学的项目预算编制方法,简单粗略的根据往年数据预估总数或根据部门领导的工作意图凭主观经验进行预算编制,对实际的发展情况不能有充分的考虑,缺乏充分的调研和论证,缺乏详细的、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测算依据。这些都将给后期单位开展项目预算绩效管理考核带来难度。

(四)项目预算审核不够科学严谨

负责审核预算的财务预算管理人员因为自身专业技能、对业务的不了解等因素无法有效的核实预算的合理性。另外,由于单位领导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识薄弱,对部分项目的立项决策环节比较仓促,财务部门碍于压力等也会导致财务部门对预算编制的审核流于形式。

(五)预算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工作融合度不够

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将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工作相融合的工作意识,对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视度不够。项目申请预算时未结合绩效前评价进行项目预算绩效审核,导致预算编报时缺乏科学合理性。在预算执行情况过程中,也未能及时结合绩效跟踪管理和绩效后评管理工作对预算及时进行审查、考核、调整、纠偏,部分单位随意调整项目资金,扩大支出范围,或延迟项目资金执行进度等,导致年末项目预算执行结果和预算目标存在较大差异或严重脱节。总之,目前绩效工作虽然已经开展,但预算管理过程中,和绩效管理工作的融合度不够,对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尚未加强,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相关的机制尚未完善或真正落实。

三、完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单位管理层领导重视意识

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单位领导的组织学习,强调新形势下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认识,并通过考核机制将相关工作纳入管理层领导工作考核,让单位管理层领导主动重视起来,切实将预算绩效管理组织领导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基层管理层领导需组织建立一定的制度对员工进行鞭策,组织内部的工作人员学习系统的相关知识,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人员技能和素质培养,并提高全体人员的参与意识。如果发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基层单位领导层面就需要第一时间进行解决。

(二)成立预算管理领导小组

组建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建议含单位负责领导、项目业务部门负责领导及具体负责项目业务人员、财务部门领导及具体负责预算编制审核人员。由各管理层领导挂帅,统筹协调相关工作,并根据单位部门的年度工作重点和工作计划,梳理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并对项目进行相关的会议讨论决策,提出具体的要求目标,为预算编制做好基础。针对重点项目,需要通过党委集体研究,民主决策来确保重点项目预算资金配置的合规性和合理性。同时,基层单位要通过建立日常管理考核制度,要求相关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做好项目相关数据信息的统计和收集归档工作,为日后预算编制提供信息基础。

(三)组织项目预算编报培训

年度预算编制工作的组织,必须合理规划安排好时间,为预算开展前准备,预算编报,预算审核审批均能留足充裕的时间。建议结合财政部门“一上”预算申报时间节点,合理前推时间,召开项目预算编报培训会议,详细阐述具体项目申报编报规范要求,采用零基预算、增量预算相结合等科学编制方法,针对重点项目,要求围绕项目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绩效性4个方面来要求梳理准备相关材料。参与培训会议的人员要求财务和业务部门人员核心人员都要参加。预算编报开展过程中,相关工作开展比较成熟的单位,可自行组织完成相关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单位,或自有专业人才受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委托或合作的方式,借助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专业辅导和培训,对参与项目预算编制和审核的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也可以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单位员工预算编报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四)结合预算评审、绩效前评价等开展预算申报审核审批工作

项目单位财务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申报文本进行符合性审核,根据预算编制申报的规范要求,进行申报表和支撑材料的审核,不符合的返回重新填制,直到达到基本规范要求。对于重点项目可结合项目预算评审工作要求,提前规划好时间节点安排,组织安排预算评审工作,必要时可引入第三方独立开展项目预算评审、绩效前评价等工作,审核和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如重点项目评审具体可围绕项目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绩效性4个方面展开。预算评审过程中,可引导完善项目的绩效目标设置,绩效目标不仅要包括投入、产出目标,还要包括效益、可持续影响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绩效指标。

(五)将项目预算执行过程管理与项目绩效管理有效融合

将绩效评价管理作为抓手,借助第三方的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和审查,将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工作相结合,逐步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项目开展阶段,可结合预算绩效跟踪评价工作,分阶段及时进行预算执行分析,对项目是否需年中调整、项目纠偏措施等,及时跟进落实,建议跟踪时间节点不宜太晚,可6月、9月分别跟踪分析一次。也为相关部门进行“一下”、“二下”的预算审核工作提供相关资料参考。项目单位领导要负责组织会议,及时落实应用相关纠偏调整措施,加快项目预算执行,推进项目进程。项目总结阶段,可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上”、“二上”等预算编报要求时间节点,结合项目绩效后评价管理工作对上一年度项目预算执行开展的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为做好下一年度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做准备。对实施期超过一年的重大政策和项目可实行全过程绩效评价,建立动态评价调整机制。

参考文献:

[1]许延明,佟木子.关于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1):23-24.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范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从十六届三中全会一来,积极完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已经发展成为了现阶段最为主要的内容。尤其在近几年的发展中,积极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发展趋势[1]。在2011年我国财政部门印发了《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根据对该项意见的分析与了解可以得知,预算绩效管理已经成为了当前财政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且能够推动各个部门的有序发展。面对这一发展趋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则需要加强分析,积极探究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概述

1.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一,预算绩效管理中绩效评价的主体便是政府以及财政部门,其中政府是公共资金的主要委托者,是对公共资金进行监督与管理的责任人。第二公共资产是绩效评价的主要对象。众所周知,公共资产往往是纳税人每年交税所获得的,是人民群众的财产,政府部门需要合理且科学对公共资产进行应用,保证公共资产能够应用到改用的地方。第三是在进行预算绩效考评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程序以及要求,作为一项比较科学的管理方法,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制定福特的管理程序,并且要在整个执行过程中遵循相关要求。当然,在财政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公平与公正的原则。

2.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流程

所谓的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是由预算绩效目标、预算拨款、预算执行等多个角度所组成的,在预算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需要以预算绩效作为主要的目标,要保证绩效内容、绩效指标、绩效标准能够形成统一性,形成良性循环。其中绩效指标评价的重点是要保证设置的细化、量化以及可操作化,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比较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并且才能对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加以分析[2]。在对预算资金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分析该项资金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具有价值,其中对于公共Y金使用率比较低的单位需要对申报的预算加以控制。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设计绩效指标比较困难

众所周知,预算绩效管理关系到财政使用效率的公平性,从基本角度分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的时候需要严格遵循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并且要在定性转变定向的时候保证有效性。另外,虽然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是一个整体,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在具体的工作中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对其工作进行梳理与分析。

2.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比较困难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离不开预算绩效评价,这是反映我国公共资金使用情况的主要内容,能够对上一个季度以及本季度的实际情况有所认识,且可以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3]。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所采取的绩效评价结果没有真正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存在诸多缺陷,对评价结果有所限制。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有效性的探究

1.预算编制阶段

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预算编制阶段十分重要,尤其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是要保证每一项指标都能够应用在每一项内容中,从而能够形成综合。只有将一系列的指标构成一个整体,才能对全面预算工作加以评价,并且会保证各项指标不会出现重复。第二是在设计评价指标的时候保证统一性,尤其是在数据归纳与收集中大多数都是分数、小数,需要在指标比较阶段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第三是保证设置权值的科学性。其中在设置权值的时候要从根本上保证每一项权值都为1,如果指标比较重要,那么权值则需要大。

2.预算执行阶段

在预算执行阶段需要积极制定绩效运行跟踪机制,并且要积极采集相关的数据,对其进行分类处理。还需要对绩效目标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与监督,从根本上保证绩效目标的有序完成[4]。另外,还要考虑到预算是由风险的,所以在预算编制的时候要针对各项活动进行科学处理,且现实工作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预算制定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影响,会存在偏差。笔者认为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以及控制。其中预算执行中所制定的监督与控制体系需要做到两点:第一绩效跟踪与控制属于事中控制,事中控制是将风险控制以及管理提前,这样便可以对预算执行的过程加以分析与掌握。第二是在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的时候,需要从根本上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且要保证数据采集中数据要来源于现场,如果出现数据不一致的现象,那么还要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处理。

3.预算评价阶段

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评价阶段主要是将绩效评价工作进行整合,能够将绩效评价的内容进行强化,从而将预算评价的作用与价值进行发挥,甚至还可以将绩效评价的结果积极应用到下一年度的预算管理工作之中[5]。在预算评价阶段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其中评价内容、指标设计、评价时间均在其中,要真正从实际角度出发,并获得相关评价人的配合,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才能实现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性。还有一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评价的时候需要根据数据的分析,将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情况及时调整。

参考文献:

[1]李琨.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02:99-101.

[2]王尚集.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2:85-86.

[3]徐东波.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4,23: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