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开放教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开放教育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范文1

(一)言言指面授课教师语言。教师语言是教师在面授课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开放教育课程教学目标服务的外在行动。教师所使用的语言是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传授知识、介绍学习经验、交流感情、导学、助学、答疑、解惑为目的的一种工作语言。数学语言可分为抽象性数学语言和直观性数学语言,包括数学概念、术语、符号、公式、图形等。数学语言又可归结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类。开放教育数学教师选择什么样的语言进行面授教学?是数学语言?还是通俗语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毫无疑问,应当选择数学语言,但开放教育大部分学生听不懂数学语言,失去了面授教学意义;用通俗语言教学,“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了数学语言,就等于掌握了进行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交流的工具”,没有数学语言的教学达不到应该达到的教学目的。数学课教学应该用通俗化的学生乐意接受的数学语言,也就是开放教育数学课课堂语言,简称课堂语言。课堂语言满足两方面的基本要求,通俗性和精确性。教师要对教材、学情、教法、远程教育教学理论做深入研究,准确理解课堂语言通俗性。一方面,灵活把握通俗的范围,教材哪些内容需要通俗,哪些不需要通俗,密切关注“学情”,做到适时适地调整;另一方面,精准掌握通俗尺度,上课时,尺度“拿捏”是关键,原则上通俗到学生可以理解接受的程度。通俗得过浅过易,学生会感到老生常谈,很“乏味”,过深过难,学生又会感到如听天书,很“晦涩”,只有深浅适宜、难易恰当,学生才会感到入情入理,很“精彩”,才会产生“又上一层楼”的成就感。语言的精确性主要体现在内容的表达和表达的方式两方面。在内容表达上,要使传授的知识准确无误,要做到释义准确,正确地划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揭示数学命题的意义、特征和本质,解说“解题”的逻辑过程,通过适量的计算题和应用题的举例,深化教学内容,固化知识点。在表达的方式上,用语贴切,句法正确,语义准确,绝不能用想象和猜测代替数学推导,更不能用不规范、不严谨和跳跃的语言,代替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严谨数学推理。

(二)果果指面授课教学效果。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面授课教学,参照高校评价“课堂教学”模式,“拿来”高校评价标准,用高等教育的“尺”来测量开放教育面授课堂,显然不合理。以学生期末课程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标准之一,也不合理,因为,学生通过“多媒体”多途径实现课程“自主化学习”,面授教学不是提升学生课程考试成绩的主要或唯一途径。学习效果依赖于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效果评价主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效果应从三个方面观察。

(1)以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为坐标系考察学习效果。开放教育试点以来,教学模式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安徽电大在试点之初提出“四学”宏观模式和“训导———自主”中观模式。十余年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央电大已经探索出了具有远程特色的“学导结合”教学模式。教师要处理好“导”和“学”关系。“导”为引导、指导、辅导、教导、督导、诱导和疏导,“导”为方法、措施和过程,“学”和“导”有机结合是主体,“学”是目标也是灵魂。开放教育数学课,国家开放大学和省电大提供了丰富课程资源,包括文字材料、网络课件、视频课件、课程网页等。但这些资源需要学生具有高中起点的数学知识。一般来说,开放教育学生基础差,学习困难多,难度大,因此,面授辅导课安排也较多,一个学期一般安排10次左右。教师通过面授课引导学生与学习媒体建立有机联系,实现“学导结合”。其一,学前辅导,引其入门。开放教育学生专科生源的素质在不断下降,这是数学学习最大的障碍。教师可安排初中和高中与课程相关的数学知识,通过面授和课程网页予以辅导,为后续数学课程的学习铺垫。其二,“导”媒体,引其入网。数学资源的多样性难免让学生感觉无所适从,教师一般采用“分层教学”,将经教师选择后对学生有帮助的资源推荐给最需要的学生。其三,“导”方法,引其学习得法。学习方法引导贯穿于课程学习的全过程。首先,面授教师对课程内容、大纲要求、各章重点等进行总体介绍,让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一个总体认识和基本了解,便于学生自主和个别化学习;其次,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教师提出学习方法建议,如:指导学生如何看书、如何找出要点、如何获取学习支持服务、如何进行备考和考试等;再者,针对课程具体内容进行辅导,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学习方法。其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热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的良好场所。课程导入自然,知识介绍流畅,数学推理丝丝入扣,数学应用出神入化,会逐步将学生引入数学的“佳境”,数学的“三声”课堂不是梦。其五,注重重点、难点与疑点辅导,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数学课程逻辑性强,教师应简明讲解重点难点所需要的预备知识,为新知搭好“脚手架”,降低学习难度。讲解新知时,提供多角度、多方法、多层次、多途径剖析,让学生选择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消化吸收新知。“总有一款适合你”。

(2)以课程一体化设计为视角,定位“两个课堂”,系统分析课堂教学效果。所谓课程一体化设计,指的是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综合应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形成既定教学设计。包括导学与学生自学设计、多种教学资源优化设计、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进度设计等。一体化设计应充分考虑网上教学与面授教学关系,促进面授辅导与网上教学有效结合、互相渗透、相得益彰。

(3)走进数学课堂,分析“教学”基本功能。“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永恒的主题,也是面授辅导的主要职能。开放教育数学课既有传统“课堂教学”基本属性,又有开放教育“学导结合”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课堂语言教学要求。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借助课堂语言呈现教材内容,阐明知识的相互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其二,课堂教学材料要求。教师详细指定学生将要学习什么,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分析和讲解学习材料,并力图使这些材料在讲解速度和学习内容上适合于每一个学生。其三,课堂教学教法设计要求。对处于不同层次且拥有不同学习愿望的学生,开展分层教学,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获得更大的提高并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区。分层教学包括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资源分层、课程知识讲授分层、作业分层四个方面。其四,“解题”基本要求。采用“详解———对照练习———自我练习”三段式安排,使学生逐步消化、吸收所学知识,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基本要求。

二、开放教育数学面授辅导课评价的三个层次

(一)基于“教”与“学”的关系,突出“教”的评价“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教程。割裂教与学的联系就会破坏这一过程的完整性,使其丧失存在的基本特征和条件”。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落实“以学论教”,贯彻“学导结合”教学模式,才能有效提升面授课辅导教学质量。突出“教”的评价,也就是“以教论学”和“以教论教”的评价,主要表现在: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教学内容和评价内容四个方面。其一,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与“学”良性互动的教学活动变成了:我讲,你听;我教,你练;我问,你答;我写,你抄。课堂上“教”替代了“学”,学生是被“教”会的,不是自己“学”会的,更谈不上会“学”了。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没有“教”,就不会“学”,“教”了不一定“学”。其二,开放教育学生总是希望面授教师将教学内容讲得越细越透越形象越好,他们理解新知越轻松越简单越好,考试容易通过更好。数学教师以内容讲得很细很通俗的方法促进学生的认知理解,学生没有通过主动思考、积极思维和灵活应用就能轻而易举接受课程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师讲得多,讲得透,学生学得少,思得少,理论联系实际更少。基于这些因素,学生对能讲会讲的教师评价就高,对课程理论性强、学习困难多和考试难以通过的教师评价就低。这也是对“教”的评价。其三,数学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体现了“分层”,有关定义、定理、性质等概念分为“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有关计算、解法、公式和法则等分为“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理解”和“熟练掌握”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面授课重点辅导的内容,教师往往采用“教师交代知识要点+讲解例题+反复练习+模拟试卷”这样一种灌输式的教学形式,既“实用”又“有效”。其四,教学效果评价分为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在评价指标中,诸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治学严谨,责任心强。”“备课充分,教学用具准备充分,课堂内容充实。”“板书清晰,结构合理,语言生动,语速适中,语调合适,课堂感染力强。”“教学内容熟悉,讲授系统性、逻辑性强,语言表达能力强。”“讲课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理论严谨,概念准确。”无不体现“教”的主要成分。

(二)基于“导”与“学”的关系,突出“导”的评价在开放教育条件下,落实“学导结合”模式,教师的“导”贯穿于面授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各个方面。教师“导”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导”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潜心研究“导”的理论,“导”的方法,“导”的策略,提高“导”的能力,“导”的水平,彰显“导”的艺术。面授课“导”学,教师依据课程知识和学情合理有效设计“导”学,适时适地实施“导”学,还要整合现代多种媒体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美学和传播学等相关知识,使“导”学的作用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导”与“学”相互依存,互为发展,“导”是“学”的前提和条件,“学”是“导”的目标和归宿。为了“导”而“导”,夸大或低估“导”的作用都是片面的。一节课从头“导”到尾,涵盖学习目标指导、学习内容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资源引导等等,让学生“目不暇接”,像电影“蒙太奇”,更像“导游”。这是“导”的误区。如何评价面授课“导”学功能,如何评价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导”学设计评价、“导”学过程评价、“学”和“导”结合评价三个方面加以描述。其一,“导”学设计评价。从课程一体化方案、教学实施方案和面授教案分析研判,考察设计合理性和科学性。设计是否充分考虑学情,“导”学是否符合课程特点,是否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是否将“导”的思想渗透到教学整个过程。“导”学方法设计是否科学,“导”学内容设计是否科学,“导”学环节设计是否有序等。其二,“导”学过程评价。一方面,教师成长需要过程,不是单看一节课和几节课的优劣,而是看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导”学设计是否逐步完善,达到合情合理的程度;辅导内容是否逐步优化,达到精炼准确的程度;教案是否每年更新,达到部分学生自学的程度。另一方面,一个学期分为三个阶段,学前、学中和期末。学前主要“导”媒体和“导”方法,学中为重点难点辅导,期末为复结。疏导、督导、指导和帮助学生贯彻整个课程教学过程。每个阶段“导”内容、方法和策略各不相同,评价的内容也应不同。其三,“学”“导”结合评价。教师在面授教学时,将“导”融入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之中,化“导”为学生学习行为。

开放教育论文范文2

1.1入学注册方面的问题

入学注册电子数据已经成为开放教育入学资格及毕业审核环节的基本依据。但是,当前不少学校在电子数据方面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及规范性均有待加强,并严重影响了毕业证书的颁发及网上认证的顺利开展,也影响了学籍管理数据的高效性、严肃性。此外,开放教育还未实现“随时注册、随时考试”等要求,学生每年只有春、秋能进行注册,同时,需要完成缴费,没有注册的学生无法进行考试。

1.2学生个体差异性所引起的问题

当前,开放教育的对象多元化,主要面向的是在职人员,由于其受教育程度、工作及成长环境、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极大,也为学生后续学习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例如,学生转学、转专业、学籍变动情况频繁发生,这就为课程选择、注册、缴费及毕业审核等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学籍管理人员难以系统化地跟踪和分析各个学生。

1.3自主选课方面的问题

实行学分制后,学生可以自主选课,但自主选课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有些学生不了解课程特点,因此,多选、漏选、误选等情况严重。根据课程注册的相关规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专业教学计划及开设课程为依据,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拟修课程的自主化选择。因课程多样性、失误等问题,使学籍管理需要处理各种后续问题。

1.4课程注册方面的问题

随着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及专业层次的日趋多样化,均对学籍注册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一方面,管理人员需要统一对各学生选课进行逐一注册,因而工作量极大,难免会出现给学生课程注册错误再加上分校以及联办点,学籍教务工作人员更换频繁,并且相关的业务知识不够熟练,也会影响课程注册的进度和正确率;另外一方面:分校与省校的上传下达还不够紧密,比如课程注册的截止时间,省校下发了通知,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分校或者联办点并不完全遵照省校的通知,导致过了截止时间都没有完成注册,后又要求再补录数据,导致工作上的滞后和重复。

1.5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方面的问题

最初学籍管理主要是依靠手动操作实现的,因此,对于管理人员的要求也不太高,只需要拥有足够的耐心与细心即可确保管理工作的质量。如今,在开放教育环境下,学籍管理并非仅仅依靠手动操作即可实现,要求管理人员应掌握足够的信息技术,懂得计算机相关知识及操作。当前,从事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的人员不少仍是传统工作人员,多数对于计算机操作不够熟练,很难应付学籍管理系统及各种管理软件。比如我们学校,系统有新系统、老系统,在线平台等多种操作平台,每一个平台针对不同的学籍管理操作,链接相应的数据库,就要求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定时的进行业务培训。

1.6在学籍异动、转学、转专业存在一定的困难

根据规定,学生由于家庭、工作等特殊原因需进行转学的,应由本人提交转学申请,经转出及转入学校同意之后,方可办理相应的转学手续。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学校不太愿意让自己学生转出,因为目前招生市场压力大,学校不愿意流失生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为难学生的转出,要学生提供各种证明,影响和延误了学生的自由转出;在转专业方面,班主任或者教学人员会劝导学生尽量不转换专业,或者是在转换专业方面收取一定的费用,以此来减少转专业的学生人数。

1.7学籍管理手段落后,手工管理方式还未完全消除当前,不少分校学籍管理中仍采用传统手工操作方式,除了电子注册等工作采用计算机管理以外,其他常规工作,如收费、数据信息统计等仍采用手工劳动,不仅工作量极大,而且效率不高,很难确保其准确性。落后的学籍管理手段已经无法适应我国开放教育的发展需求,阻碍了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2加强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的途径分析

2.1加强选课环节的指导,提升学籍管理质量

实行学分制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性,允许其自主进行选课,这样一来,一方面有利于激励那些有专长的学生实现超前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更好地发展。因此,自主注册课程使得学生由“学会”逐步朝着“会学”方向发展,使大家逐步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同时,完全学分制极大地减小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约束,使他们意识到学习需要靠自己。但也使部分学生学习懈怠,纪律松弛,并对教学质量带来了不良关系。为此,必须积极加强选课指导工作,防止学生盲从、跟风,出现误选、多选、漏选等问题,避免学习因压力过大而疲于应付各种考试。因此,必须建立健全选课制度,选聘一系列素质高、业务熟练的教师作为选课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设计,使学生了解所需各专业的特点及学习目标,以更好地促进其发展和完善。

2.2优化管理流程,推动学籍管理规范化发展

进一步完善学籍管理相关文件,针对原有学籍管理流程及步骤中的不合理之处予以补充和修订,以更好地适应人性化管理理念,满足学生需求。加快学籍管理工作流程的完善与编制,可以通过展板形式予以公示,对更具可行性的注册步骤、毕业审核流程、学位审核流程等进行编制,并对开放教育学籍管理有关办法进行完善。全面推行量化管理机制,针对学籍管理重点工作提出相应的质量要求及审核标准,待工作完成后,对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工作进行打分,以更好地促进学籍管理工作的质量及规范性,实现“以评促进管理”的目的。

2.3丰富管理方式,简化管理程序

比如对毕业审核方式进行逐步完善,以进一步提高办证效率。为了有效缩短毕业证办理周期,将传统补考结束后集中办理毕业审核,转变为分批进行办理,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使其尽快获取毕业证。随着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要求学校利用教务管理系统等进行预审,以提高毕业审核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应及时上报毕业生相关信息,确保学历证书注册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改善证书管理模式,利用教务管理系统,对毕业生的毕业证书进行统一打印,减少废证率,简化传统毕业证先领后办的程序及繁琐的交接手续,优化服务质量,同时,规范毕业证书管理工作。

2.4加快管理软件的研发与升级,全面推动学籍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为了逐步加快学籍管理现代化建设,对学籍管理软件要不断的研发和升级来适应相关学籍工作,同时加强管理人员的操作及使用培训,解决新生注册环节上报数据、毕业预审及课程学分计费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分校联办点,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学籍软件没有跟上,应该使大家意识到软件开发及推广的重要性,加快学籍管理现代化步伐,疏通学籍管理三级关系,实现全程数据信息化管理,提高开放教育系统综合管理水平,推动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工作大步发展。

2.5树立服务意识,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管理人员应树立服务意识,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全面、深刻地了解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工作重要性,转变不良作风,严格根据规章制度来办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提高管理水平,改变工作懒散、拖拉等不良习惯。此外,应全面推行学籍管理现代化建设,以更好地适应开放教育发展需求,管理人员应积极钻研和学习,熟练掌握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积极参与学校所提供的各种培训,实现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的逐步提升。

2.6切实落实各项措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学分制

为了实现完全学分制,必须解决诸多问题,例如,完善教学计划、及时、准确地录入考试成绩等,其中,最为关键环节是获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此外,各开放教育试点应严格把控教学质量一关,切忌一味追求毕业而忽视学生管理工作,应以质量取信于上级部门,这样才能获取其信任与支持,从而实现开放教育学分制的全面落实。

2.7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学籍管理效率

学籍管理是一项极为细致与严谨的工作,数据及信息难以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操作和处理,因此,应积极引入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开放教育网站,构建信息化平台,便于学籍管理信息,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以便更好地服务学生,提高学籍管理效率。

2.8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习意识

学校应加强管理,从管理人员与教师做起,树德育人,构建一支“以人为本”、积极捍卫教育与服务工作的专业化队伍,明确自身的职责,端正态度。与此同时,应加强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注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将“尊师守纪”等要求正确传达给每位学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逐步消除学员“考前拼,考后混”等不良思想,提高大家的学习意识,为开放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结束语

开放教育论文范文3

开放教育实质上是实现远距离网上教学的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和教学机构可以准永久性分离,利用各种技术媒体联系师生并承载课程内容,提供双向通信交流,同时,在时间、地点、学习对象、学习方式、学习资源上对学习对象完全开放的教育。[3]这种教育打破了时空界限,因而招生的地域限制实际上也已突破,甚至可以突破国界。学生在选择就读学校时,完全可以根据学校的知名度、声誉等因素择优入学。开放教育地理标志品牌化,可以吸引更多学生就读名校,使得该校能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从而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由于目前地理标志尚没有运用在开放教育,在办学中出现了“逆淘汰”现象,即办学规范的学校因为治学严谨,学生毕业率相对不高等原因致使学生流失率高,这些流失的学生转而流向办学不规范,及格率却很高的其他学校(包括各类函授、网络学校),而且优质学校的招生情况也面临逐年严峻的窘境。以佛山电大为例,近三年来开放教育招生形势不容乐观,招生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极大地扭曲了社会伦理和价值观。要治理“逆淘汰”社会恶疾,必须建立和完善正面激励机制与正向淘汰规则,开放教育的地理标志品牌化可以起到有效保护优质教育的作用。

二、地理标志对开放教育的作用

(一)能够凝聚人才、提升效益

地理标志在商品上的运用会增加价值,带来财富。同样,地理标志在开放教育中的运用亦会增加所在地开放教育的知名度,扩大招生规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开放教育地理标志品牌化后,因地理标志具备特有的良好口碑及其稀缺性,决定其能在如林的教育机构中出类拔萃。而且地理标志品牌化有较好的增值潜力,能迅速地积聚教育人才和精英,吸引莘莘学子前来就读,从而教学相长,使教育事业步入良性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促使教育资源整合,实现教育规模化发展

近十年来,我国开放教育综合实力有了很大发展,全国电大系统累计为社会培养上千万人才,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教育资源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各地开放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县级教学点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由于函授、网络学校等各类学校遍地开花,各校之间抢生源的无序竞争愈演愈烈,使一些学校的主要精力都放到了争生源上,从而影响了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结果往往导致办学规范的优质学校反而更加面临招生萎缩的尴尬困境。实现开放教育的地理标志品牌化,给地理标志学校赋予更多权利,保护优质学校,有利于规范竞争秩序,从而促使教育资源得以优化整合,使优质教育做强做大,实现教育规模化发展。规模上去了,能够提高开放教育的资源利用率,增强教育效果,以地理标志为纽带联结起来的规模化教育必然会形成。开放教育地理标志品牌化后,在政策扶持、政府重视、社会关注度等方面会得到更多的优先、重点保护,从而更加有利于开放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开放教育地理标志品牌化,是法律保护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我国开放教育地理标志品牌化,既是知识产权法保护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提高学校国际竞争力,提高学校品牌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适应了我国现阶段教育迈向国际,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趋势。因此,对开放教育地理标志品牌化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通过对赋予地理标志权的学校的学分认证差异,对鼓励学校重视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竞争力,维护教育的公平有序竞争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地理标志在学分认证规则中的运用

开放教育论文范文4

教考分离,简单说就是教学与考试相分离的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客观地考察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培养后,是否达到了课程规定的培养标准。既然在教学上教无定法,对学生的考考察方法也不止一种,但比较客观公正的方法还是笔试。教考分离的范围和内容的不同,会影响到教考分离的程度。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生进行测试,以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时考试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这是正当的。但一门课程的成绩要作为能否毕业的依据时,教考合一的作法就难免不被人诟病了。现在一些学校的成人教育,其教学和考核基本上都是任课教师完成,一些学者主张的教考分离,就是要在学校内部进行教分离,即考试的命题和监考由学校的教务部门统一组织。但真正令人信服的公正客观的考试,是根据预先公布的考试大纲,从命题、监考到评卷都由独立权威的机构组织的考试,这样的机构出具的成绩无疑会得到全社会的普通认可。

二、成人学历教育教考分离的现状

本文据说的开放教育特指我国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形式主要有成人高考、电大教育、网络教育和自学考试,但从开放教育的观点来看,都属于开放教育的范畴。以下从教考分离的角度进行考察。

(一)成人高考与网络教育。

以成人高考为特点的成人学历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办学单位,除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外,都是普通高校。具体负责教学工作的是这些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或叫成人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目前实行不是教考分离,而是教考合一制度。对课程的考试方式通常是任课教师出卷、任课教师提供评卷标准、任课教师改卷,即教学和考核完全是由同一人完成。这种考试方式很难避免教师主观性、任意性,成绩的有效性和客观性难免不会被人质疑。

(二)电大教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是一所比较特殊的大学,实际上是由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地市级电大分校和县级电大工作站(或分校),共同构成了办学系统。这个系统实行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工协作的运行机制,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就考试而言,所开的各专业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由省级电大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选修课由省级电大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和评卷。由于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基本上不承担具有的教学任务,在电大的考试,基本上是教考分离的,但也有教考合一的情况,总体上属于两种情况的混合。电大在办学初期,考试组织严密,考试要求严格,现在也是教考分离占主导地位,但是近些年来,监考上有所放松。

(三)自学考试。

自学考试由地方教育行政机关的自学考试委员会统一组织考试和颁发证书,由主考院校拟定考试标准、命题、评判、副署,考生主要依靠个人自学或社会助学机构助学。主考院校的作用是帮助组织考试的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制定和掌握考试标准,因此,自学考试制度是教典型的考分离教考分离制度。由于执行严格的教考分离制度,通过高等自学考试的获得的学历证书在社会上有很高的信誉和认可度。后来由于考试的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主考院校地位发生变化,增加了“在不影响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开展示范性助学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对其他助学组织进行专业指导;完成本校承担的评卷任务;实践性环节考核等”。由于主考院校自己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指导过程中与社会助学组织形成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考分离制度受到侵蚀,自学考试的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三、在开放教育中建立统一的教考分离制度

对成人学历教育,我们应当在现有制度的基础,实现各种办学形式的融合。要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开放教育办学体系和制度,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经建立统一的教考分离的制度。成人学历教育属于开放教育这个统一开放市场,在我国实际上存在生源竞争,这种竞争已经从教育质量的竞争转移到迎合学生要求的恶性竞争,建立统一的教考分离的约束机制,是政府引导开放教育健康发展,有效监管社会助学的根本途径。

(一)建立独立的毕业水平测试制度。

以自学考试制度为基础,建立完善的毕业水平测试制度。考试由地方教育行政机关组织主持,主考院校不参加评卷,也不开展助学活动和指导其他助学组织。也可以参考高考或其他职业资格考试,如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制度考试等改革主考院校制度,以帮助组织考试机关制定和掌握考试标准。对实践环节,则可以单独以更加灵活和客观公正的办法来处理。

(二)向社会开放助学。

对社会助学不设门槛,也不指定教材,只公布每年的考试大纲,使各种助力量形成有序竞争。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大学及其他原有社会助学组织,将是社会助学的主要力量。所有社会助学机构不组织考试,能否达到毕业要求,以通过毕业水平测试为准。

四、结语

开放教育论文范文5

1.以素质教育为主线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在进行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即大部分学生为成人。因此,要根据人群社会化、分散化,认知多元化、差异化的特点构建多维的道德教育格局。

2.以学生活动为载体

营造浓烈的教育氛围对大学生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有效地完成教育目标,因而,要取得教育实效教师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方式,探索综合性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综合活动为依托,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增强学校的社会效应,变封闭为开放。

二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策略

1.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认真分析互联网时代的快速传播

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在互联网环境下明显提升。如果忽视新媒体的传播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将很难控制学生错误的思想。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喜欢在互联网中寻求知识和所需答案,高校工作者应该掌握这一特点,通过新媒体与大学生沟通,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加强远程开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

在以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的成熟经验之上,笔者认为远程开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客户端,即建立完善的网络办公系统。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无线办公,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二是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平台,把红色网站建立到互联网中,使互联网也成为高校传播先进思想的网络阵地,成为广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三是建设校园网络公共平台,依托学生熟悉的几大网站,逐步建设起真正吸引和凝聚大学生群体的各种网络平台,发挥网络在消息传播、舆论引导和沟通方面的积极作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

3.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培养其运用远程开放网络进行工作的能力作为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加强学习新媒体和新技术技能,提高运用网络进行工作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4.建立健全高校互联网信息监控机制

需要高校建立有效的信息监督机制,对传播的信息进行高度监督和舆情分析,引导学生吸收正能量,构建和谐的新媒体教育环境。

5.构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校园网络文化体系

开放教育论文范文6

目前,国内外出版社、教育部门等有关机构以及国外的大学、公益性组织等都着手建立资源网,提供教材、课件与其他相关资源的下载。笔者从其中选取了4个出版社资源下载中心或资源网,2个国家级教学资源网/平台以及2个国外组织/大学的开放资源项目网, 这些网站的所属方不同,建立的目的也不同,但其作为教育资源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对这些网站进行评价需借助教育资源网站评价的办法。国内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尝试对教育资源网进行了评价,如:利用Web技术和Google Analytics工具对教育技术开放教育资源网站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对运行模式的研究,探讨化学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调查教师需求,理清供需矛盾,提倡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依据对网站资源的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等。这些探索都为进行教学资源网评价提供了思路或者方法。此外,廖蓉和李琳还从使用者的视角,对教师这一教学资源网的主要使用者进行了调查,通过词频统计等提出、构建了一套包含3个大的方面、细化成11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笔者借鉴其主要指标,总结了国家级教学资源网或平台、国外组织或大学项目网站的发展经验,并对出版社资源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梳理。

(一)发展经验

国家级网站和OER网站都建立在基于很长的历史和各方的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其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放共享、注重实用、用户为主的评价机制。

1.开放共享:

开放共享是国家级网站和OER网站共同具有的特色。开放共享从国外组织中萌芽、发展,国家级网站对其进行了理念的借鉴。从资源量上看,开放共享的先进理念是这些网站资源获得大量积累的关键之一。

2.注重实用:

国家级网站主要以视频、flash课件等为主,教师、学生可以借助其中一部分进行教学和学习;OER网站主要以各种形式在课堂上实际应用的视频为主,每一个资源可以直接为教学、学习所使用。从一线教学角度来看,这些都比提供PPT、教案在实用性上更近了一步。

3.注重交互与用户评价:

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改造之初,刘菊霞提出要改变网站交互及传统的评价方式,多样化交互成为解决方案之一。笔者调研发现,OER网站不仅通过用户评论对资源进行评价,另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对face-book、twitter等的集成,用户在这些社交网站上进行分享、评价,网站也会把它记录成为次数等信息,形成了一整套用户为主的评价机制。

4.版权保护:

国外网站在版权保护上建立了一整套的机制,对个人、组织提供的资源如何进行使用、在什么范围内使用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样的标识可见于OER网站上每一个资源的具体页面。但我们的国家级网站还未引进和建立版权保护机制。

(二)存在的问题

在对上述选取案例中的国家级网站和国外网站的特色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出版社资源服务网站建设目前所处的阶段。出版社的资源服务网站暴露出了哪些问题?

1.资源量的匮乏

出版社资源网建设维护是随着书籍版本的更新来做,不是很及时。同时,网站不能对外开放,已有的吸引用户上传资源的功能由于得不到很好的利用而变得形同虚设。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资源量的匮乏。

2.实用性较差

首先,出版社资源网目前能下载到的大多是纸质书籍的简单电子化资源、PPT等,实用性较差。另外,PPT的加工也不能达到课堂使用的要求,如一些计算机类课程的PPT经常将打断的程序粘贴在PPT上。教师不能直接使用这些资源进行课堂教学,而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深度加工。少数教师直接将其用到课堂上,其学生不得不忍受照本宣科的烦恼。

3.用户评价缺失

出版社资源网充当资源的提供者,不能很好地向用户提供评价的功能。Web 2.0技术已经促使网站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但目前的资源网评价大都只提供了评论功能,而且发言者寥寥无几。

4.版权保护机制缺失

版权保护机制缺失引发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出版社很难将自己的资源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二是导致社会资源难以加入资源网的建设。

5.技术性瓶颈

出版社资源网站建设仍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如结构层次、搜索、浏览器兼容性、访问速度等。

二、应对策略

在对国内外教育资源网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并反思了目前的不足之后,我们应该看到,代表OER运动的两个国外网站建设应该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对象。针对上述阐述的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审视OER运动到底可以给配套资源的建设带来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来应对?

(一)“拥抱”OER运动,共建共享

国内外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给教育资源建设领域带来的冲击已经不可抵挡,世界开放的进程也不可逆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版社要做的不再单独进行资源网的建设,而是要“拥抱”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积极投身建设能体现开放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特性的服务平台,使群体智慧能够在未来数字出版领域的竞争中积累资本。

(二)丰富资源类型,遵循标准

OER运动从OCW发展而来,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当初的课件共享。配套资源从类型上来划分,除了课件、教案,还可以是动画、虚拟实验、学习工具等。资源种类的增多会带来兼容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创建丰富多样的资源类型时要遵守通用一贯的内容标准。目前现有的OER运动组织都支持SCORM等规范标准或者与之兼容,能够保证资源的复用重用。

(三)引入版权协议,规范使用

在出版领域引入开放教育资源理念需要特别注意版权保护这一问题。开放教育资源也并不是意味着随便拿来就可以使用,它有一套特定的版权保护协议。这就要求我们在引进其“共建共享”理念的同时要同步引进其版权保护机制。开放教育资源版权协议中规定了六种不同的使用权限,如:署名(BY)、署名-相同方式共享(BY-SA)、署名-禁止演绎(BY-ND)、署名-非商业使用(BY-NC)、署名-非商业使用-相同方式共享(BY-NC-SA)和署名-非商业使用-禁止演绎(BY-NC-ND)[10]。这些版权控制协议能够很好地规范用户的使用,从而维护资源原创者的权益。

(四)开展Web 2.0技术的应用,增强交互

Web 2.0技术自诞生以来的十多年间已经对网络及人类的生存产生了广泛的影响。Web2.0强调交互,充分调动网站接受者的积极性,引发了“草根狂热”的浪潮。如果说Web 1.0时代意味着信息是受控的,信息和资源的来源是网站的提供者,这样信息的量必然会少。自进入Web2.0时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我们仍要清楚地看到,目前我们Web1.0的建设也还未达到“丰富”一说。因此,出版社优先可以考虑社交网络在网站建设、资源共建共享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既加强了网站的交互性,又能与OER运动产生协同效应,进一步丰富资源。社交网站是Web 2.0时代的一个标志性产物,从早期的博客、播客到现在广为使用的微博、Wiki、微信等。社交网站大大加强了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各大主流媒体、网站现在都集成了可以用社交网络号进行绑定登陆,免除用户注册。但除此之外,国内做得比较少,仅多见于团购等网站。国外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则将社交网络引入资源评价,实现了资源在facebook、twit-ter等网站上的分享。从国内来讲,我们也有自己本土化的Web 2.0网站和应用,如微博、微信等,能够和这些平台和工具形成整合也是未来资源网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Wiki版本控制,实现共赢

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背景下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之后,资源的审核成为一个难题。如果资源上传、审核全部依靠网站的维护者是不现实的,这里就需要引入Wiki版本控制。用户发现现有的资源上有错误之后可以修改,或者提交管理员审核,这样可以加强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原有的资源大都是封装好的,如PPT演示文稿、Word文档等,这些都要求用户能够遵从版本控制规范,在提交修改时,说明修改的部分,以减轻审核人员的负担,保证资源的权威性。

(六)优化网站,增强可获得性

针对目前出版社网站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首先,网站层次结构要有所调整,部分目录下面的二级标题之间重复度很大,区分模糊。其次,搜索功能过于简陋。建议在简单搜索的基础上加上高级检索,如可以输入作者、主题等信息进行检索,检索的结果也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为书目、资源、课件等。再次,导航框架要重新设计。目前仅根据学科门类进行划分,应该添加根据素材类型、提供者等进行导航。此外,还要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式进行排序。最后,使用版权和权限控制,对不是有版权保护的资源进行开放下载。此外,要优化网站数据库、代码等,提高访问速度。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