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阵地建设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阵地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阵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社区阵地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水平

一、当前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认识有所提高,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这几年,社区广大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程度越来越高,阵地意识不断强化,服务观念不断增强。济东物业服务中心把群众思想问题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第一信号”,建立了各种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机构,例如成立“慰问组”、“调解委员会”、“扶贫济困领导小组”等,社区干部有针对性地定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让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魅力、示范效应和重要作用在社区这方天地中得到全面发挥,赢得了广大居民的信赖和欢迎。二是以解决居民群众生活实际问题为重点,开展有针对性地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广大社区干部把帮扶解困作为社区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克服重重困难,解决了许许多多事关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以笔者所生活的冬絮园为例,社区干部主动与困难职工结对子、连亲情,解决了许多贫困户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帮助居民群众解决了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树立了社区干部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三是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丰富居民群众文化生活。打造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高地,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济东物业服务中心结合行业特点,不断加强服务文化建设,“文化广场展演”、“摄影书法展”、“居民拔河赛”等已成为社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还通过图书室、活动室、板报和简报等形式对广大居民进行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收到较好效果。四是运用“共建舞台”,开展各种思想教育活动。发挥驻社区各单位作用,利用资源共享优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社区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特点。源自于共建单位的赞助,为做好日常的思想教育活动创造了便利条件。

二、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层面不够广泛,缺乏应有的辐射力。有些社区开展思想教育存在一头沉现象,只顾及特殊群体,而忽视广大居民的日常教育,顾此失彼现象比较突出。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比较落后,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有的社区缺乏阵地、缺少宣传设施、缺少宣传工具、缺少活动经费,个别社区连活动室、图书室都没有配备齐全。三是思想政治工作力量比较薄弱,缺乏一定的感召力。有些社区缺乏抓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履行工作职责难以到位,常常出现有心无力管和无人管现象,给思想政治工作造成空缺。四是思想政治工作运行不够规范,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有些社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没有具体规划和长远打算,基本处于推着干状态,严重影响了社区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性的正常发挥。五是干部素质偏低,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有些社区干部没有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对思想政治工作感到陌生,工作起来不知从何下手,甚至有时工作缺少耐性,给工作造成很大被动。

三、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社区阵地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政府职能 转变 共青团 社区

优化政府职能结构、向社会简政放权是广东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广州市委、市政府近些年来也制订出台了相关文件,其中《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经验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先行先试的意见》提出要学习借鉴香港的社会管理先进经验,对转变政府职能、探索建立新型社区管理方式、加强共青团社工队伍、志愿者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措施。

共青团与社区服务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和职能转变,城市的管理和服务重点已经下移到社区,并成为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向,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正在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重要基础支撑。

与此同时,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利益结构的调整,社区既是反映老百姓各种需求的地方,也是各种社会矛盾聚集之处。在新形势下,社区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立足点,也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切入点,社区服务已成为凝聚各种社会力量的重要环节。

共青团组织作为我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兼具“社会性”与“准政府性”的广大青年群众性团体,具有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要职能,同时也是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利益的重要力量。共青团工作职能向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是共青团今后重要的发展方向,并以社区服务作为具体的表现形式。

广州市天河区社区共青团工作现状分析

组织建设现状。第一,关于团组织方面。广州市天河区共有21个街道办事处123个社区,目前123个社区中有121个已经建立了团组织,建团的总比例达到了98.4%,其中独立建立团组织的有93个,通过行业建立团组织的有11个,通过区域建立团组织的有6个,而联合共建团组织的有11个。与此同时,天河区大力培育各类青少年组织,建有各类青年组织169个,共有9.1万少先队员在各个社区开展各类活动。然而,在调研中也发现,有一部分社区团组织是有名无实,极少甚至没有开展团的活动;有62.1%的社区团组织只有支部书记,没有支部委员,支部形同虚设。

第二,关于组织活动阵地方面。多年来,天河区各级团组织积极争取党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充分整合了各个社区的资源,采取单位共建、区域共建等方式,建立起一大批社区青少年活动阵地。据统计,目前已有70.1%的社区建立了青少年服务中心、青少年书屋、志愿者服务站、青少年文化角、健身室等社区青少年服务阵地。总体来说,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日趋完善,但由于阵地功能不完善、管理不科学、资源共享性不强等原因,参与社区活动人群九成以上都是初中生、小学生和离退休老人,青年参与率不高,作用发挥有限。

活动开展现状。团的活动是社区团工作的有效载体和生命力所在。在服务和促进文明社区建设方面,天河区主要以青年志愿者服务为主要形式,强化社区服务工作,大力实施社区青年志愿服务,共招募社区志愿者33405人,建立社区志愿服务集体684个,社区共建单位228个,年平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267次,与贫困中小学生、大学生、外来务工子女、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结成共帮扶对子7811个。

在服务和促进社区和谐文化建设方面,天河区各级社区团组织首先在积极满足社区青年文化需求上开展工作,依托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阵地组织开展了各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在服务和促进社区青年学习成才方面,天河区根据社区中不同青年群体的需求特点,组织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

社区共青团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组织建设方面。在调研中发现,当前社区的团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团组织的设置与团员青年的流向分布不一致,团组织的设置未能覆盖全部的团员青年,团干部的队伍建设机制也不完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虽然绝大多数社区(街道)建立了团委,表面看来已经覆盖了全部社区,但是很大一部分居民住宅区却没有建立团组织,尤其是在社区中的“两新”组织(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大多数没有建立团组织,即使个别建立了团支部,但由于联系甚少,名存实亡。第二,这些年天河区发展迅速,社区中有许多流动的团员青年,目前社区的团组织对这些流动团员青年没有进行很好的管理,服务难以到位。第三,由于社区的团干人数少、学历不高、兼职多,导致社区共青团工作难以做实做细。

服务内容方面。据201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开展的“当代中国青年与社区建设”调研显示,有超过80%的青年希望在社区能提供更多的学习、生活、文化等服务;在下岗(失业)的青年群体中,有接近90%的人希望社区能提供就业、创业、婚恋等方面的服务。然而,社区共青团在服务内容方面,效果不佳,未能满足广东团员青年的期望。调研中发现,社区共青团在工作中有“统包统揽”的倾向,没有很好地根据团员青年的需求开展服务工作,缺乏针对性。这种情况的经常性出现使得青年对社区团组织归属感减弱。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青年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参与团活动的热情不高。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步打破,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进城务工或创业,而天河区作为广州最繁华的城区,外来务工青年数量逐年剧增,这些外来务工青年大多数成了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因此,大多数青年人希望通过自己的短期努力来改善生活的难度比较大,他们面临着住房、婚恋、孩子入学等诸多问题。在事业的打拼阶段,青年们正处在起步期,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很多人根本没有精力参加社区的团活动,也就无法很好地享受社区的服务。另一方面,由于团员青年的思想比较开放、思维前沿、价值多元,所以他们参与活动的初衷也是大不相同。实地访谈中发现,有些青年对创业或就业的活动感兴趣,有些青年对志愿服务活动感兴趣,还有的则是对时尚文化情有独钟,等等。这对原来只开展晚会、征文比赛、动员大会的团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活动内容已难以满足团员青年的需求,而应与时俱进,开展多种符合团员青年期望和需求的社区活动。

政府职能转变视域下加强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思路

加大非公企业和“两新”组织团建力度。社区团建工作要构建以街道团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团支部为基础,以各类青年社团为纽带和延伸的社区团组织网络,其中,重点是加大非公企业和“两新”组织团建力度。可采取单独建团、联合建团、挂靠建团等多种模式,全面覆盖青年的活动范围。同时,建团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只要是有利于服务社区和服务青年的,符合建立团组织基本条件的社区,都可以建团。此外,对于一些暂时还不具备建团条件的社会组织,社区团委可以通过委派专职联络员协助开展相关工作。通过以上模式,借助各种服务平台,逐步增强团组织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逐步增强组织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向心力和归属感,使共青团真正成为政府的好助手。

拓展社区共青团的活动阵地。第一,要争取社会支持,加大力度建设一批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力争在每一个社区都拥有一个包含生活、娱乐、交友于一体的社区服务场所。第二,要针对社区的实际情况,建设一批社区教育阵地,为广大青年提供书屋、阅报栏、培训站等教育学习场所,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第三,要借助社区服务中心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为社区的弱势群体提供优质的服务,并且要不断延伸团的组织建设,不断增强社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催生工作活力,协助政府做好职能的转变。广东省社会工作委员会在2011年提出,要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建设,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催生社区的工作活力,并提出到2015年全省每个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分别至少配备3名和1名登记在册的社会工作人才。因此,按目前天河区的实际情况,应努力建设一支以青年社区团干部为主体,以热心青年事务的社会人士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和社会工作者为补充的专兼职团干部队伍。①具体组织形式,可以参照妇联、工会等部门的做法,例如争取公益工作人员指标。同时,政府职能的转变,需要共青团干部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热情。要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团干部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团干部的组织领导能力,不断增进各级团干部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加强团干部与广大团员之间、团组织、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从更广的领域提高团干部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本文系2012~2013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社会生活融入视域下共青团社会工作服务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3YB215】

社区阵地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3

社区文化是指以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为主体,以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教育、科普以及文化建设活动等在内的一种群众性文化形式。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此,笔者谈谈对加快小城镇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充分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事业

大力推进小城镇社区文化建设,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制观念和生活质量,扩大社会主义文化影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本文由收集整理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切实转变“先经济发展后文化建设、重经济轻文化”的错误观念,提高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同心协力,在组织、政策、经费、人员上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帮助解决小城镇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事业。

二、以人为本,切实抓好社区文化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由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社区文化教育工作委员会,建章立制,明确职责,经常性地开展工作,指导协调社区宣传、教育、科普、体育、文化、娱乐等文化工作。

巩固、壮大现有社区文化活动团体,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驻社区企业、单位、学校、部队的文化潜力,成立青年、少年、企事业单位、部队文体活动组织,构筑老、中、青、少四梯次,居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相结合的全面发展的社区文化活动网络。

及时发现、培育热心社区文化事业并有一技之长的文化骨干队伍,在精神和物质上予以鼓励,充分调动文化骨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文化骨干的“传、帮、带”作用,扩大社区文化的影响力,提高社区文化的品位和档次。

三、与时俱进,努力探索社区文化建设新路子

在文化内容上力求丰富多彩。可以是居民文化、校园文化,也可以是企业文化、军营文化;可以是文体活动,也可以是科普法制教育;可以是传统的民族的,也可以是现代的国际的。在文化活动的形式上应不拘一格。可以是宣传窗、书报栏的宣传,可以是广场演出、卡拉ok比赛,可以是有奖征文、趣味体育竞赛,也可以是模拟法庭辩论、专家授课等等。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处理好一般与特色的关系,以一般为基础,创特色文化;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同时大胆吸收、借鉴国际国内的优秀文化成果,加强县与县、省与省社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上提升社区文化的内涵和水准。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和社区资源整合三管齐下为抓手,不断完善社区文化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保障社区文化建设运作协调,不断强化社

社区阵地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4

背景:宣传教育先行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对象和主体是广大育龄群众,根本目的是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虽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阶段,但这并不完全是群众生育观念转变的结果,我们还面临着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结构不科学,人口素质不高,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的需求日益提高并趋向多元的局面和形势。

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在“加强人口文化建设,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讲话中指出:“全面加强农村人口文化建设,将其融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全局,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创新人口文化活动形式,不断充实活动内容,营造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农村人口文化氛围”。人口和计划生育宣教工作必须顺应新形势、新情况的变化,围绕中央《决定》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理念,适时调整和确立新的宣传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立足四川特色,坚持宣传教育理念、载体、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科技手段,开展具有特色的人口文化阵地规范化建设,加大包括少生优生、男女平等等先进的婚育观念、生殖健康等科普知识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知识在内的人口文化传播的力度与广度,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人口文化需求,努力为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现状:XX年前后,全省各市、州按照省人口计生委的统一部署,建设了生育文化干线、环线、生育文化广场、长廊、生育文化大院和生育文化中心户等多种形式的宣传阵地,全省生育文化阵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统一规划和督察考核,许多基层的宣传阵地建设相对零乱,档次参差不齐,“写几幅标语、挂几个灯笼、贴几张挂图、放几本书籍”成为不少宣传阵地的真实写照,而规划科学、建设规范、形式新颖、艺术性强、内容丰富、群众真正喜欢的则不多。

意义和目的:人口文化阵地建设是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人口文化阵地规范化建设是在总结与吸收“百千万”工程建设的有益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的继承和发扬,提高与创新。实践证明,要解决好当前存在的各种人口问题,不仅要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而且要充分运用和依靠文化的力量,着重以文化的力量解决文化(观念)的问题。开展人口文化阵地建设的目的,就是把人口文化有效融入到人们的生育、生产和生活当中,形成浓郁的人口文化宣传氛围,以先进的人口文化教育、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新型婚育观念,树立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观念,提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乡镇(街道)、村(社区)、组是城乡居民集中居住、工作生活、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在这些地方选择一些人口相对集中、人口流量较大、基础设施较好、宣传辐射面较广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和环境优美、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优秀农家乐,结合全省新农村新社区建设规划,整合、依托和利用各地现有的计生技术服务站(室)、“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乐”,打造一批人口文化中心、人口文化站、人口文化大院(农家乐),建立科学规范、形式多样、创意新颖、功能实用的人口文化宣传教育阵地,既可以展示本地人文特色,又能够倡导和传播人口文化,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不但具有宣传针对性强、受众面广、实效性高、点面结合、科学规范的特点和辐射示范作用,而且便于集中宣传和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为育龄群众服务,既符合中央“发展人口文化事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省委“文化强省”的要求,也是整合利用社会资源、融入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社区新家庭建设的有力举措。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理念。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关于“利用城市社区、农村基层各种文化场所和宣传途径,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人口文化活动”的工作要求。整合人口计生系统现有资源,依托社会资源,利用农家乐这一优势平台,创新人口文化宣传教育的载体,努力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文化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将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知识需求和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群众作为人口文化宣传教育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在宣传上要坚持贴近需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群众所关心和喜欢;要寓教于爱、寓教于乐,群众乐于接受。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四川省情及本地地域人文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注重实效,打造特色各异、具有不同形式和不同档次的人口文化阵地。

3.先行试点、逐步推进的原则。全省统一规划、制作设计方案,重点选择旅游风景区、休闲经济区、新农村集中居住区 和灾后重建区的乡镇、村、社区先行试点,示范带动,逐步推进。

4.整合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依托和整合利用乡镇、村、社人口计生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全省计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当地乡(镇)、村(社区)社会文化建设规划和新农村新社区建设,开展人口文化中心、人口文化站、人口文化大院(农家乐)三级人口文化宣传教育阵地建设。

(三)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将先进的人口文化、计划生育宣传内容通过现代传输媒体,覆盖全省乡镇,进村入户。用2—3年时间,通过先行试点,规范和建设一批标准化、具有多功能、多媒体的人口文化阵地,形成多功能、广覆盖的人口文化、计划生育宣传信息网络和公共服务平台。

具体目标:2011年,在县、乡镇规范和建设100个标准化的人口文化中心,乡、村级规范和建设1000个标准化的人口文化站(室),命名10000个人口文化农家乐,大力发展人口文化大院、人口文化中心户、人口文化书屋。

三、框架体系

四、人口文化阵地规范化建设的标准和要求

(一)人口文化大院或人口文化农家乐的建设标准(10000个)

1、由省人口计生委统一命名和统一标识;

2、在现有的基础上由当地人口计生部门负责打造或点缀人口文化环境氛围;

3、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性病预防、生殖健康等知识信息的文图宣传品十种以上。

4、制作一个计划生育药具柜和一套孕期胎儿发育模型展示台。

5、配备广播、电视等声像宣传设备及五种以上的人口文化音像宣传品。

(二)村(社区)级人口文化站的建设标准(1000个)

1、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专栏。

2、反映人口计生工作主要任务的公益宣传画和环境气氛打造。

3、建立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性病预防、生殖健康等知识信息的各种形式的文图宣传品十五种以上的图书角。

4、制作一个计划生育药具柜和一套孕期胎儿发育科普模型及一个膳食营养搭配实物展示台。

5、配备广播、电视等声像宣传设备及五种以上的人口文化音像宣传品。

6、每年开展两次群众性人口文化活动。

(三)乡(镇、街道)人口文化中心的建设标准(100个)

1、反映人口计生主要工作的公益宣传画或专栏。

2、不同形式的木雕、浮雕等环境打造作品。

3、建立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性病预防、生殖健康等知识的各种形式的文图宣传品二十五种以上及配置有电脑的读书屋。

4、配置一套卫星远程信号接受设备、投影仪等声像设备。

5、配备一套广播、电视机声像宣传设备和十五种以上的人口文化音像宣传品。

6、制作一个计划生育药具柜和一套孕期胎儿发育科普模型及一个膳食营养搭配实物展示台。

7、每季度开展一次群众性人口文化活动。

乡(镇、街道)人口文化中心、村(社区)人口文化站、组(社)人口文化大院(人口文化农家乐)人口文化阵地建设,在规划设计上要立足地域特色、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体现形式多样,将传播人口计生知识与展示当地风俗文化相结合,将传统宣传形式与现代传播手段结合,将传播文化与美化环境结合,综合运用视、听、看、读、聊等群众乐于接受的宣传形式,开展人口文化的传播与倡导,达到让群众知晓政策、学习知识、愉悦心情、自觉执行人口计生规定的目的。

五、人口文化阵地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步骤与评估标准

2011年各市(州)选点(址)申报,进行试点;

2011年,在总结试点阵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建成20%的人口文化阵地。

2011年建成30%的人口文化阵地。

2012年建成50%的人口文化阵地。

各市州按照省人口计生委的工作规划完成建设任务,最后由省人口计生委组织评估。

六、人口文化阵地规范化建设评估标准

1.宣传氛围。(1)户外要有醒目的标识、规范的人口户外宣传画、温馨的人口宣传内容、形象生动的人口文化艺术造型(部分配置)等;(2)室内设图书角或书屋,配置含有人口计生政策法规、科普知识等内容的文图宣传品、广播、电视等视、听、读宣传、学习媒介。

2.阵地建设。阵地建设规范、整洁,具体要求以前面第四条建设标准和要求为量化验收标准。

社区阵地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5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县妇儿工委认真履职,将建设妇女儿童活动阵地作为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列入议事日程,并将其立为重点实事项目正式列入规划。为实现这一规划目标,县妇儿工委通过各类会议,多次督促分析,为我县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建设取得进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目前,规划终期临近,县妇儿工委加快推进步伐,及时对建设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目标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县妇女儿童活动阵地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目前我县城乡妇女儿童活动场所主要有以下几个:

青少年宫:我县唯一的专门服务于广大儿童的校外活动场所,虽然有一些小型的舞蹈、音乐等专用教室,但其面积局促,内部设施陈旧,已远远落后于时代,已很难满足广大儿童的活动需要。

中心托儿所:该园所是县妇联下属实体,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一直以来承担城区社会办学任务,解决了部分幼儿及儿童校外辅导教育问题。同时,依托园所多功能厅,内设妇女儿童培训中心,主要为妇女儿童学习培训提供场所。但因经费不足,妇女儿童培训中心年久失修,功能减退。

县图书馆:县图书馆已实施扩建工程,增添了媒体设施,扩大了借阅功能,可供儿童阅览的电子阅览室近100平米,平日向学生免费开放,节假日照常开放,较好地满足了城区妇女儿童的需求。

岛沁公园:该公园为菜园城区唯一的对外免费开放公园,成为城区妇女儿童最大的自由活动乐园和健身休闲的好去处。但公园中无公益性的儿童专用场地和设施,如游乐车、大型气垫蹦床等儿童游乐设施,为个体户临时设置,且以营利为目的,只在节假日为儿童提供服务。

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烈士陵园、双拥公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般在清明、“五·四”、“七·一”等节假日由单位或学校组织前往参观、拜谒,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

乡村文化活动中心:各乡镇尚没有专门针对妇女、儿童的专门活动场所。各乡镇借助乡村文化活动中心(室)、多功能室、乒乓室等简易设施向群众开放,但很多中心没有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儿童活动项目和妇女活动项目,加上开放时间错位(周一至周五开放,周六、周日关闭)、没有专职人员管理或辅导老师引导等原因,由于吸引力不够,妇女儿童很少主动前往活动。

二、我县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虽然有一些可供妇女儿童活动的场所,但相对于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而言,妇女儿童的活动阵地建设是薄弱的,已有的妇女儿童活动场所大多设施陈旧老化,适合儿童专用的校外场所尤其缺乏,远远不能满足占我县总人口70%的妇女儿童的需求,与建设文明和谐新岛城的要求不相适应。

(一)儿童校外活动场所建成率低。一是活动场所数量、规模不足。县级儿童校外活动场所建成率太低,我县缺乏一个集学习、培训、训练、休闲于一体的儿童素质教育活动基地。我县目前仅有青少年宫一家专门的儿童校外活动场所,其余的活动场所多为综合共享型的,不论从布局还是从建设规模来看,均未能满足广大儿童在校外实现实践自己和展示个性的需求。二是活动场所布局结构不平衡。我县的儿童校外活动场所集中在城区,渔农村虽设有乡文化活动中心(室)、社区阅览室、电脑室、多功能室等,但这些活动场所没能充分发挥出教育功能,仅能勉强承担儿童校外活动少部分功能。三是活动项目不全面。儿童校外活动应该包括科技、艺术、体育以及思想品德、劳动技能、社会交往等方面内容。由于我县儿童活动阵地自身条件限制和指导思想的原因,所以活动项目一般主要集中在艺术类的教育和培训,而体育类、技能类、思想品德类(心理类)和社会类等的活动项目比较少,不能适应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二)妇女活动阵地功能和设施不完备。从目前我县现有各类文化活动场所来看,属县里直接投入建设和管理的比例不高,没有公益性的妇女活动阵地,大部分场所和设施都是单位自建,并以资源共享的形式向社会开放,尤其是对社区内的活动场所投入太少。现有活动场所的设施添置、损坏维修、场地拓展因投入有限无法及时维护和更新,一些活动场所的资金只能应付日常开支,难以对现有的设施和功能进行更新换代,更谈不上有较大的发展。

(三)城乡现有优势不能互补。在现有的妇女儿童活动场所中,县青少年宫、中心托儿所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并拥有一些品牌活动及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本可以作为各乡镇、社区开展活动的一股力量,引导全县妇女儿童工作,但由于各乡镇、社区没有专门的妇女儿童活动场所,各乡镇的文化中心因为所属关系不同,目前未能整合到一起来服务于广大妇女儿童,也无法借助利用这种优势推动我县各乡镇妇女儿童活动的开展。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认识问题。全社会对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深,对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问题和日常运作也缺乏深入的了解,其认识有不少偏颇的地方。其次,妇女儿童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缺乏前瞻性,与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不相称,远远滞后于实际需要,也扼制了其向前良性发展。

三、关于加强我县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纳入规划,实现妇女儿童活动场所公益化发展。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对我县妇女儿童活动场所建设的重大意义,努力使我县妇女儿童活动场所建设与我县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同步发展。要在统筹城乡建设中,把各类妇女儿童活动设施、场所建设纳入城市和渔农村社区建设规划,规划改造、建设一个标准化的县级妇女儿童专用活动中心,扩大我县妇女儿童活动场所的总体规模。特别要增设一批公益性的妇女儿童专用的活动基础设施,可以在居民小区、岛沁公园、望海广场等公共场所增设适合妇女儿童的健身器材、充满童趣的游乐设施;也可以对现有建筑内部设施加以改造,增设排练厅、陶艺室、展览厅、劳技活动中心等,并添置相关活动设备,使妇女儿童活动丰富有趣、健康向上。各乡镇、社区可寻找合适的场所或联合文化中心,在文化中心挂牌,开辟专门的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具备条件的可配专、兼职辅导员,以满足广大渔农村妇女儿童的活动需求。

(二)加大投入,综合筹建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妇女儿童发展事业是公益性事业,其场所建设和运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吸纳社会资金和自主创收补足等。应该说,政府投入是重点。为落实《县妇女儿童“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关于新建“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目标,建议政府能尽快予以立项,积极争取时间落实选址、资金等有关事项,可本着“整合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考虑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多功能活动中心,把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与青少年活动中心、海洋文化中心、科技文化中心等工程结合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末(2010年)完成目标任务。

(三)创新思路,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向妇女儿童开放。

加强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建设,除了要加强建设和加大投入外,还需要拓宽思路,对现有妇女儿童活动阵地进行改革创新,丰富活动项目,提高活动场所的教育培训质量。对现有的活动场所的教育培训项目要不断拓宽,不要局限于各类专项培训,可拓展服务内涵,延伸阵地功能,依托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设家政指导中心、巾帼创业服务中心、幼儿早教中心,亲子学堂等。要注重发挥现有的场所的各自优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不断强化教育培训效果,创新活动模式,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真正成为妇女之家、儿童之家。

(四)规范管理,为妇女儿童提供优质服务。

社区阵地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6

在规范工作程序上,不断规范推荐提名、考察、酝酿和决定程序,坚持组织部门推荐提名、领导干部推荐提名、干部个人自荐提名、群众举荐等多种提名方式相结合,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两种方式并用,确保人选的公认程度;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阅资料、走访群众等方式,全方位考察干部的德;对提交常委会讨论提拔的干部,事先与纪检监察、审计、公安等部门进行沟通,及时征求上级协管部门意见;按照先议后决的要求讨论决定选拔干部。

在完善考核评价上,对考核对象德、能、勤、绩、廉和年度指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集中考核,通过民意调查、“民评官”活动,重点对密切关系民生的就业、社保、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情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做出客观评价。

在强化干部监督上,开通“部长邮箱”、“干部监督信箱”,全方位征询社会各界对考察对象的意见、建议,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确保干部群众监督举报随时有人受理,对邮件内容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尽快解决,保证群众监督落到实处。

(阿荣旗委组织部 刘建国)

“四个注重”加强干部教育培训

正镶白旗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注重层次性、多样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注重层次性。在培训对象上,坚持“分级培训、分类负责”的基本原则,突出抓好县处级、乡科级及嘎查村(社区)级“三个层面”的领导干部培训,按照干部需求,合理设置培训内容,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重多样性。在培训方式上,改变以往“满堂灌”、“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构建起主体集中培训、一线宣讲培训、选派外出培训、远程教育培训、单位自主培训的“五位一体”干部教育培训模式。

注重实效性。在培训管理上,严格学员选定,明确选派外出人员条件;在集中培训上,做到严格考勤、保证学习人数,严格纪律、保证学习时间,严格内容、保证必读篇目,严格督查、保证学习质量的“四严四保”制度。

注重针对性。在培训内容上,结合全旗建设发展的需要,征求学员的意见建议,因需设置课程,以促发展、惠民生为重点,根据形势调整内容,确保培训工作与满足全旗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有机结合。

(正镶白旗委组织部 刘东伟)

“五步决策法”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近年来,扎赉特旗委以促进发展、构建和谐、保持稳定为目标,推行嘎查村重大事务民主决策“五步决策法”,即通过“民主提案――民主议案――民主表决――创业承诺――监督实施”五个步骤,建立了简捷规范、切实可行的村级事务民主决策程序,明确了村民议事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五步决策法”着重解决嘎查村级重大事务管理方面存在的责任不清、主体不明、落实难度大、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提高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了决策的透明性、民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土地排查清理工作中采取“五步决策法”,解决了30年来很多棘手的土地问题。好力保乡水田村通过“五步决策法”投入20余万元对屯组的所有道路进行整修,解决了群众多年出行难的问题。

(兴安盟委党校徐长安 扎赉特旗委党校吕海庆)

“五项服务”暖民心

察右后旗杭宁达莱社区以建设“以人为本、配套完善、环境舒适、文明和谐”的宜居社区为目标,将活动阵地建设与服务平台建设相融合,整合各类资源,健全服务体系,分群体、分需求为广大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

政务服务。进一步建设完善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在8个便民窗口推行了“首问责任制”、“服务代办制”、“错时服务制”、“群众评议制”等工作制度,开设了24小时民情举报电话,接受居民监督,把服务大厅建设成居民与社区的连心桥。

关爱服务。依托社区医疗服务站,开展以健身、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七位一体”的卫生服务。针对残疾人和老年人开展了日间照料服务,社区医疗服务站在社区干部的密切配合下,对社区的育龄妇女进行“两癌筛查”体检;组织社区空巢老人和特困老人进行免费体检。

文体服务。组建了一支由30名居民组成的文化宣传队,经常开展活动,活跃了社区文化阵地。社区党支部利用人文教育基地进行宣传,使广大居民在休闲健身的同时,接受了文化、道德教育的熏陶。通过开展学习型家庭活动,促进了居民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团结互助,和睦相处,树立了社会主义的荣辱观,逐步引导居民积极参加到各类健身活动中来,不仅增强了社区居民体质,而且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志愿者服务。组建了党员、青少年、中老年等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取缔、拆除垃圾池,在居民区发放垃圾桶,设置垃圾站点,彻底改变了以往遇到刮风垃圾满天飞的局面。

治安服务。建立健全综合治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强化社区治安巡逻队伍建设。巩固完善三级治安联防网络,加强对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管理,密切注视社区动态和热点问题,及时消除社区不稳定因素,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

(察右后旗委组织部 史美芳)

四项举措办实事

包头市深入开展“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市县两级共选派9000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取四项举措为群众办实事。

一是着力扶贫帮困。把扶贫和解决问题作为下基层活动的重中之重,市扶贫办选派200名党员干部深入贫困嘎查村,落实扶贫项目、争取帮扶资金。截至目前,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8亿元,惠及农牧民30.7万人。其中,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63.8万元,落实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专项资金900万元。

二是助力农村发展。市委选派的200名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指导员和100名挂职后备干部,帮助嘎查村理清发展思路,协调发展资金,目前,共确定帮扶项目1128项,已经开工建设783项,完工409项,计划协调帮扶资金1279.35万元,已落实856.6万元。市农牧业局选派100名支农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广大农牧民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服务42场次,培训农牧民1578人,推广实用技术157项。

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围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下基层干部走访企业、进村入户、谈心交流,深入基层群众,认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目前,已化解积案456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