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审计报告整改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审计报告整改方案范文1
1.村情集中摸底。(1)以工作片为单位成立工作组,对各村村情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底。每村安排一名固定的包村干部全程负责,本次确定的包村干部原则上在明年换届结束前不予更换。调查摸底可采取届中考察、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进行,走访对象要以现任村干部、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离任村干部、具有一定影响力人员、各利益群体重点人物、不稳定户等为重点,尽可能扩大覆盖面,原则上走访要兼顾到所有户。具体工作中,要重点做到“五个摸清”:①摸清班子运行情况,重点看村干部履职表现、群众认可度和存在的问题,掌握哪些班子成员表现好能够继续留任,哪些表现差不能胜任工作;②摸员队伍情况,重点看党员队伍战斗力、群众的需要和存在的问题,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要重点在哪些方面下功夫;③摸员群众意愿,掌握他们对现任班子及成员的评价,对新一届班子组成人员的倾向;④摸清有意参选人员的基本情况,掌握他们分别代表的利益群体和利益结合点;⑤摸清可能影响换届选举的矛盾隐患,逐个研究分析,找准矛盾症结。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由各工作片负责与包村干部共同逐村形成《xx村村情摸底情况报告》,报告在明确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要提出村级班子初步理想组合方案,根据换届难易程度按照“好中难”进行分类定性,明确下步工作方案。(2)工作方案呈交街道党工委,逐村研判,并组织召开党工委扩大会议,逐村听取工作片或包村干部村情摸底情况汇报,集思广益,逐村确定班子理想组合方案、换届难易程度定性、换届前整顿方案、换届选举具体实施办法等。村情集中摸底于9月10日前结束。10月10日前各片要将各村班子理想组成方案报街道党工委。同时,要逐村建立“三集中”整顿情况档案,由街道党政办集中存放备查,每村档案应包括:走访原始记录、村情摸底报告、理想组合方案、换届前整顿方案、换届选举具体实施办法等。
2.财务集中审计。本次审计为村“两委”换届前的村干部离任审计。街道经管站要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方法步骤、具体要求和进度安排,并对经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抽调具有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资格的农经人员,按照规定要求对各村行使村民委员会及村集体财务审批权和参与村级经济活动决策权的村“两委”成员进行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审计期限原则上以村干部本届任期为准,确有需要,经街道党工委同意可追溯其上届任期。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财经法纪执行情况、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等方面,审计工作结束后,要逐村形成高质量的审计报告,经市农经办审核把关后同一时间于10月底前在村务公开栏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消除群众疑虑。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明确整改方案和时限,及时纠正;对存在经济问题的村干部,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街道经管站要将各村审计报告留存备案,指导各村对换届选举前后出现的村级财务问题做出解释答复。
3.问题集中化解。各工作片在村情摸底和财务审计中排查出的问题,要建立工作台账,坚持“一村一策”,根据集中研究确定的处理意见,集中力量进行化解,确保在换届选举前扫清一切障碍。要加大后进村整治工作力度,对备案的后进村,要以不出现各类和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任务为目标,倾注精力进行整治;对年初自行确定、目前尚未完成整治任务的,要继续强化措施,所有后进村整治工作要于10月底前完成。
二、组织领导
一要提升思想认识。“三集中”整顿活动主要是为明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做准备、打基础。换届换的是程序,检验的是日常工作,只有将工作放在平时,争取主动权,才能确保换届选举工作顺利推进。各工作片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加强行动自觉,将“三集中”整顿活动作为下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街道党工委主要领导将倾注精力,亲自深入一线,并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党工委副书记要全程靠上,主动拿主意、出思路,跟踪抓好落实;其他班子成员、驻片包村干部要强化责任心,根据活动要求和分工,各负其责,做到身入心入,切实把村情摸清摸透,拿出务实管用的解决方案,及时把问题化解掉。
财务审计报告整改方案范文2
(一)内部审计模式滞后 传统的监督型审计正在向管理型审计转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不再仅仅是监督,还应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支持,这就要求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延伸,将内部审计覆盖整个企业管理活动,将审计的“秋后算账”转变为“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这对于降低企业损失和提高内部审计的有效性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对两湖地区432家企业内部审计的调查问卷的统计情况,约有21.88% 的企业只进行事后内部审计,其中,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的企业有50.12%;以事后审计为主,部分业务采用事中审计、事前审计的企业占到49.78%;只有28.34%的企业建立起较为系统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基本达到全面审计的要求。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在审计模式上总体上比较滞后,影响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二)内部审计准则的执行情况 我国会计准则是由财政部组织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外部审计准则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财政部颁布实施,与此不同的是,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并实施,不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这也导致内部审计准则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尽管多数企业制定了内部审计制度,但落实到实处的企业并不多,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一样成为一种摆设。
(三)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情况 通过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情况,大体上了解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机构独立与人员独立是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两个基本条件。从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有63家,占到调查企业的18.98%,将内部审计与其他部门合并设置的有169家,占到调查企业的50.87%,而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占到30.12%。与此相对应的是,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独立审计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往往隶属于财务部门,其工作受到财务部门、纪检部门的领导,很难做到独立审计。由此可见,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是导致内部审计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
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看,内部审计质量总体不高,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比较突出。一些企业充分认识到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能够对内部审计准确定位,从制度上、机构设置上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实现了由财务审计向效益审计的转变,部分企业正在向风险导向型审计转变。但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虽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但其独立性不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些都成为制约内部审计发挥其作用的障碍。
探索和开展以效率和效益提升为目标的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成为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而面临复杂多变的经营管理环境,做好内部审计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内部审计工作具有计划性强、目标明确、专业技术性强等特征,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引入绩效管理,开展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和考核,对于提高审计效率,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侧重于从内部审计效率和内部审计效益两个方面来考察和衡量内部审计绩效,其中,内部审计效率侧重于从内部审计自身来提取指标,是一种直接评价;内部审计效益侧重于从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方面来衡量,是一种间接评价。通过这些指标,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企业内部审计绩效,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二、内部审计评价模型选择与构建
(一)层次分析法原理及特点 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原理是按照人们决策的基本过程,即分解、判断、综合,将问题层次化,最高层次为要解决的问题,即层次分析法的目标,然后按照问题的性质将其分解为下一层次,再根据研究需要进一步分解,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果模型。层次分析法的关键在于确定各指标相对于其上一指标的重要性权值,其测度原理是按照指标两两比较的相对重要程度,实现对不可定量因素的计量。
层次分析法具有如下特点:(1)系统性强。层次分析法要求使用者理清分析对象的各个影响因素,并按照彼此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层次递进的系统结构,以清晰的反映各相关因素的相互关系,这与系统分析原则是一致的。(2)适用性广。企业管理决策往往涉及许多无法计量的因素,层次分析法通过相对重要性的测度方法,实现了定性和定量的结合,使得其应用范围大大增加。(3)简便易用。层次分析法的评判过程通俗易懂,有其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的辅助下,层次分析法的计算快速、方便,结果简单明确,易于掌握应用。
(二)层次分析法的一般步骤 (1)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这是层次分析法的关键步骤,影响因素提取是否准确,分类是否合理,都直接影响着层次分析的结果。层次结构的方法即可以由最高的目标层向下层次分解,也可以将影响目标的因素逐一列出,然后根据属性将其归类。
(2)构造判断矩阵。在确定层次结构后,确定了上下层之间的隶属关系,然后,需要做的工作就是确定某一层次的影响因素A下属的A1,A2,……, An等影响因素的值。层次分析法采用1-9标度法(见表1)来解决这一问题。
根据上述方法构造判断矩阵:
A=a11 ... a1nam1 ... amn
其中,aij表示第i个因素相对于第j个因素对属性A的相对重要性程度,并按照1-9标度法确定其近似值。当aij>0,aij*aji=1,显然,当i=j时,aji=1。
(3)确定各因素的相对权重。在得到判断矩阵A后,通过方程:
Aw=?姿maxw
求的最大特征值?姿max和特征向量w,并根据正规化后的w作为元素A1,A2,……, An在准则A下的排序权重。
(4)一致性检验。对排序结构的合理性进行检验,检验指标包括:
第一、一致性指标C.I.
C.I.= ,其中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
第二、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R.I.通过查表获得,见表2。
第三、一致性比例
C.R.=
当C.R.
(5)确定各层次因素的组合权重。通过计算得到各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优先顺序权重,在经过一致性检验后可据以进行比较决策。
三、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一)构建目标与原则 构建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目标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与企业经营目标的一致性,通过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实现其价值增值功能。为此,在构建内部审计评价体系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价值增值原则。内部审计评价必须以实现组织价值增值为导向,这是内部审计绩效评价、考核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战略导向原则。内部审计评价必须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这也是导致企业由内部控制审计向内部风险管理转变的重要原因。(3)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是指内部审计评价必须有可靠的指标作为支撑,而且这类指标能够有足够的基础信息作为支持。这就要求内部审计评价指标必须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适合,使指标具有代表性,从而兼顾全局又能突出重点。(4)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实施内部审计评价的收益大于其成本。只有一项成本支出所获得的收益大于成本,该项支出才是合理的。(5)动态修正原则。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组织目标的调整都要求内部审计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需要。(6)定量定性结合原则。定性指标信息含量大,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定量指标直观、可对比,要客观公正的反映内部审计绩效水平,就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
(二)内部审计绩效指标体系的设立 在考虑内部审计绩效时,本文主要从内部审计效率和内部审计效益两个方面来考虑。内部审计要发挥作用,必须保证自身的合规性、效率性,然后才能实现其效益性,其中,合规性、效率性是对内部审计自身的要求,而效益性则是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的体现。同时,结合国内外有关内部审计绩效的研究,在内部审计“3E”(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基础上,将内部审计绩效考评指标划分为审计效率指标和审计效益指标。根据内部审计特点、实施情况等,在审计效率指标下设置审计范围、审计计划完成率、审计执行率、审计建议采纳率、审计整改率、被审计部门反馈率等6个下级指标。在审计效益指标下,设置审查出违规金率、审查出损失浪费金率、资源节约率、经济增收率、经济损失降低率等5个下级指标。各个层级指标名称级说明见表3、表4、表5,在进行上述划分后,就形成了由这些指标构成的层次结构模型。其中,内部审计绩效作为整个评价体系的最终目标构成目标层,审计效率和审计效益构成影响目标决策的准则层,影响决策目标的各个详细指标构成指标层。
四、基于AHP法的企业内部审计评价过程
(一)企业内部审计绩效指标的量化处理 将内部审计绩效的关键指标分为四个等级,即优、良、中和差,由于初始指标不具备可比性,无法对内部审计绩效进行综合评价。设初始指标为n,从而量化指标rn=l-0.2n(n=l,2,3,4),得到的量化指标值见表6。
对照量化指标值,定量处理指标值 ,根据问卷调的结果,求得企业内部审计各关键指标,计算公式为:
r=(rn)/n
计算结果见表7。
(二)内部审计绩效指标的判断矩阵构造 层次分析法的第一步是将每一层次下各影响因素相对于其所属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并按照1-9标度法进行赋值,通过参考国内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有关研究结论,并结合国内内部审计专家的意见,将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得到如下有关内部审计效率、内部审计效益以及内部审计绩效的判断矩阵。
(三)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权重 设内部审计效率判断矩阵为A,矩阵特征向量为?姿max,特征向量为w,计算相关指标的权重,过程如下:
(1)审计效率指标权重。第一、设定审计效率判断矩阵为A,采用和积法将判断矩阵A列规范化:
第二、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
==0.5748
==0.9261
==1.0201
==1.1178
==1.5923
==0.6978
由此可得向量W
=[0.5748 0.9261 1.0201 1.1178 1.1592 0.6978]T
正规化后所得特征向量:
W=[0.0974 0.1527 0.1670 0.1849 0.2706 0.1274]T
第三、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姿max
由AW=0.61261.00441.07041.18161.76470.8139得到:
?姿max = = 0.6126/(6×0.0974) + 1.0044 /(6*0.1527) +
1.0704 /(6×0.1670) +1.1816 /(6×0.1849) +1.7647 /(6×0.2706) +
0.8139/(6×0.1274)=6.2347
第四、一致性检验
C.I.==(6.2347-6)/5=0.0469
查表4.2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由n=6查得R.I.=1.26,求得C.R.值:
C.R.=C.I./R.I.=0.0469/1.26=0.0372
第五、确定内部审计效率指标权重
?姿max=6.5193,C.I.=0.1038,R.I.=1.26,C.R.=0.0824
(2)内部审计效益指标权重。根据企业内部审计经济效益指标的重要性权重表和内部审计绩效关键领域的重要性权重表如下:
?姿max=5.4068,C.I.=0.1017,R.I.=1.12,C.R.=0.0908
?姿max=2.0124,C.I.=0.0124,C.R.=0.0,满足一致性指标。
(3)各指标的综合权重。根据上述计算确定内部审计评价指标权重,见表15。
(4)企业内部审计绩效综合评价。结合表5-2和表5-7,M公司内部审计评价值:
p=74.27%×(0.47×9.03%+0.53×14.17%+0.60×17.61%+0.44×18.49%+0.53×27.16%+0.57×13.54%)+25.73%×(0.4×33.24%+0.47×18.34%+0.62×15.75%+0.6×17.41%+0.47×15.26%)=0.501402
(四)内部审计评价结论
总体结果:从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值来看,所选择样本企业的得分为0.501402,满分为1,表明样本企业的内部审计绩效总体水平一般,这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基本吻合。
具体指标:(1)审计效率。从具体指标权重值来看,审计效率权重为74.27%,审计效益权重为25.73%,这表明内部审计要实现其价值增值功能,必须从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入手。
在影响审计效率的指标当中,内部审计整改率所占比例最高,为27.16%,这表明内部审计效率的提高必须坚决抓落实,看行动,否则,内部审计的建议与整改方案只能是一纸空文。内部审计建议率权重为18.49%,表明内部审计必须尽快实现职能转变,不仅要能发现问题,还应能够为解决问题出谋划策。内部审计反馈率的权重为13.54%,表明接受内部审计的部门如果能够与内部审计部门密切配合,将能大大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这也是为什么提倡全员审计的原因之一。内部审计计划完成率与内部审计执行率反映一个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处理常规、计划业务与非常规、突发性业务时的能力,从权重指标来看,应对突发性、非常规审计业务的能力比企业执行常规审计计划能力更重要,因为,很多违规、违法业务都考虑了如何规避日常审计。(2)审计效益指标。审计违规使用资金、不合理使用资金情况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3.24%和18.34%,这表明保证企业业务的合规性、合理性仍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这项工作搞不好,不仅不能实现价值增值,还会造成企业资产流失,给企业带来极大损害。资源节约率、经济增收率、经济损益率三项指标分别反映了内部审计在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和非经常性损益方面的作用,从三项指标的比重看,三者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作为日常性经营项目,其基数大,而非经常性项目发生几率小,因此,基数小,这说明非经常性项目在内部审计过程中更敏感,应该作为内部审计重点进行审计。
五、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提高的对策建议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多数与财务、纪检部门合并设立,并隶属于其他部门,这种隶属关系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受到多方关系的影响,缺少开展独立审计的权限。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要努力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这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组织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提高要求企业管理层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建设,科学定位内部审计地位。企业要加强内部审计的宣传,使企业员工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的作用,对其价值增值功能、管理职能有清醒的认识,尤其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内部审计在企业组织管理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提高企业对内部审计的支持,形成全员参与、贯穿全程的内部审计体系是提高内部权威性、独立性的重要外部条件。应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直属于企业董事会的机构,设置内部审计委员会,制定并实施年度审计计划,按照董事会的要求实施各项专项审计。内部审计委员会应设置内部审计长一名,内部审计专员若干,内部审计机构规模应根据企业业务活动数量、企业规模等确定。
(二)内部审计人员配备 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实施都离不开内部审计人员的努力,只有配备高水平的人才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最大效用。针对当前内部审计人员存在的突出问题,内部审计工作要从人员配备上入手,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1)内部审计人员的任用。内部审计人员任用要解决好人才选拔和使用的问题。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适应工作要求,不断提升自己业务素质,将自己的角色由监督者向管理者转变。企业应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任用,改变将内部审计作为闲置人员安置岗的情况,而是任用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到内部审计岗位上。人员的选用应综合权衡,既要重视外部引进,也要重视内部培养。(2)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企业业务活动是不断变化的、复杂多样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通过持续学习进行知识更新,才能适应工作需要。因此,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是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的重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包括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两个方面。加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思想素质,恪守审计原则的必要保证,使其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真正做到独立、客观、工作。业务能力培训是保证内部审计人员更新审计业务知识,增强审计技能的客观要求。在组织实施培训工作时,要力求实现知识最新、技能最优,保证内部审计人员了解和掌握最前沿的审计知识和技能,还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开设课程。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还应重视外部培训,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参加专业性的审计培训、讲座、远程教育等,条件具备的,还可以参加当地审计协会组织,参加内部审计协会组织的各种培训。
(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程序 做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做好内部审计计划准备控制。内部审计计划准备包括项目选择、时间安排、任务分解、人员安排级相关资料收集等方面。计划准备工作是否到位不仅会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进而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进度,还会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在做好内部审计计划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内部审计要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将企业有限的内部审计资源用于企业关键的内部审计项目上。要严格按照审计计划的安排,按照进度开展各项工作,统筹规划,促进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要做好各项内部审计工作的分解,明确不同人员的责任,明确分工,合理安排。(2)内部审计实施过程控制。内部审计实施过程就是内部审计证据收集整理的过程。证据收集要根据每项项目的难易程度、时间安排、重要程度,制定内部审计证据收集的范围和技术方法等。要做好内部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加强内部审计轨迹和过程的记录,是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审计日记有利于进行审计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有利于对以往审计事项进行核查、反馈,以更好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审计工作底稿应载明内部审计通知书、项目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和调整记录。要记录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和结果、获取的各种类型的审计证据以及其他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内容。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级复核工作,确保审计计划完成。(3)内部审计报告控制。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要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清晰、明确的对审计项目事实和问题进行描述,对内部审计结果定位要恰当,出具的审计建议要具有可行性,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改进具有指导作用。内部审计报告要体现质量控制的原则,保证内部审计报告的完整性,通过项目小组、内部审计负责人、总经理三个层次的复核制度明确责任,落实措施。要建立内部审计实现跟踪报告制度,不仅要发现存在的问题,还要提出解决方案,并对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这是强调内部审计执行力的客观要求,只有加强内部审计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和报告,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建立内部审计事项执行情况跟踪表,可与内部审计三级复核制度结合,由内审负责人、企业总经理填写,有利于相关负责人了解问题的解决情况。
(四)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考评 做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考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建立内部审计质量责任制度。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考评责任制度的建立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推动力量,在做好内部审计计划安排的同时,明确每位内部审计人员、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权限和义务,从而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完成需要每一位企业员工的通力合作,保证每个步骤、每个环节的完成,在发生问题时能够找到直接责任人,避免推诿责任的情况出现。内部审计质量责任制度的建立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促使内部审计人员审慎、负责的处理审计业务,也促使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工作,有利于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2)健全内部审计责任考评体系。落实责任必须依靠奖惩进行激励和约束,进行奖惩则必须依靠科学的考评结果。为此,必须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制定企业内部审计责任考评体系。内部审计责任考评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内部审计责任考评指标。考评指标应本着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其中定量指标包括内部审计范围、内部审计计划完成率、内部审计执行率、内部审计建议率等,定性指标包括内部审计机构制定建设、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等。二是定期考评与不定期抽查。内部审计责任考评必须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必须保证内部审计考评的规范化、制度化,只有持续的考评才能起到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同时,内部审计考评也不能忽视突击检查的作用,对于一些违规、违纪行为必须要出其不意,因此,制度化的定期考评与临时性的突击检查应该结合运用。三是依据考评实施奖惩。企业应根据考评结果,按照指定的奖惩制度实施必要的奖励和惩罚,要注意奖惩的多样性,可以采用物质形式奖励,如奖金、罚款等,也可以通过非物质的奖励,例如晋升、免职等。
参考文献:
[1]王光远:《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发展历程评述》,《财会通讯》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