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湿地保护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湿地保护的措施范文1
关键词:饮用水源地;保护;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饮用水源地保护与管理的必要性
水源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城市的发展要以城市本身能够利用的水资源条件来决定,不仅要考虑城市水资源所能够承受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要考虑水资源的水质条件及水生态环境对不断提升的水污染的所能承受的最大环境容量。城市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是保证城市用水安全和稳定供水的关键措施,尤其是当饮用水水源地受到污染后将造成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使得当今社会已经将对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来对待。我国目前主要面临的水资源问题有水质性缺水、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其中因为水环境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是我国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最大的威胁。水源地安全具有两个属性:一是水源地的自生属性,如地下水含水层的岩石特性和厚度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地下水中外来物质(污染物)的停留时间和迁移造成影响;其次是水源地的社会属性,这主要是水源地因为人类活动而受到影响。因此水源地的安全评价应该具有两个因素:一是能够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提供充足的水量;二是还应该具有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人类活动影响的能力。
2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数量颇多的各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但管理措施混乱,评价标准模糊不清,对水源地的保护效果较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水源地管理体制混乱不清,一直以来水源地管理都是以行政区域管理为主,其中涉及到众多管理部门及机构,管理工作的权限与职责划分不清,权力也不集中,有些水源地虽然设置了保护区,但保护与管理效果不高。后来虽然设置了流域管理机构,加强了对河流流域的管理,但在实践中仍然没有充分发挥流域管理机构的只能作用,不能形成统一的流域管理,因此,摒弃以前的行政界限,实现真正的流域统一监督与管理显得日益迫切。
2.2水源地水质监测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在水质监测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同时在监测体制上没有形成一个持续的监测体系,对水源地水质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了解的还不够详细,同时对监测信息的交流和共享还不够充分,不能充分利川各个部门的信息资源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水源管理与保护应对策略。
2.3水源地应急体系建设不够健全,很多水源地的应急预案不充足,甚至有些就没有应急预案,使得水源地的安全保障能力比较低,一旦发生突发污染事故,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
3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
3.1饮用水源地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
3.1.1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结合上游水库水源保护区农业发展现状和土地利用情况,建设水源涵养林、经果林;同时建设坡面坡耕地整治的坡面水系配套工程,建设排水灌溉沟渠。实施生态农业保护,保护区内的坡耕地推广实施保土耕作。
3.1.2生态修复重点工程
在上游水库水体周边污染物质浓度较大的水体实施生态浮床治理。为保证入库水质达到标准,在水库污水排放较集中处实施人工湿地工程。
3.1.3隔离保护工程
在上游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库周实施生物隔离工程;设置饮水水源地标识牌。
3.2.1设置管理机构
负责城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的领导、决策,制定项目发展方向,落实项目配套资金,负责资金安排和协调,监督项目实施。
3.2.2取缔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网箱和投饵养鱼
在城乡饮用水水源地设置饮用水源保护区,全面取缔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完成城乡饮用水水源地内网箱和投饵施肥养鱼取缔工作。
3.2.3监控体系建设
对整个监测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精确性、完整性、可比性和代表性。并将水质监测成果编制成当年的水环境质量报告,以便能够准确、全面、系统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为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为科学的管理水资源打下基础。
3.2.4管理体制建设与管理措施
(1)强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从防治城乡饮用水水源地水体污染,保障广大群众饮水安全,增加有效供给、保护水源地水质水量的角度出发,要逐步建立起法律监管、技术保障、监测与应急、社会参与四大体系。
(2)制定水源地保护区管理条例。加强立法和规划,严控污染源,应采取一些鼓励性条文和实质性、程序性条文,增加面源污染控制方面的条文。为保护饮用水源地供水安全,防止水体污染,确保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进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促进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应尽快建立健全我县饮用水源地保护办法。
(3)严格取水许可和排污口设置审批制度,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严格执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强化新、改、扩建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审查制度。严格工程项目审批,坚持主体工程与污染防治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决不审批。
(4)推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明确饮用水水源的水体功能与水质保护目标,推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根据各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质量状况、经济发展规划和水资源保护规划,以水功能区为单元,制定水功能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和环境污染控制目标,对排放污染物总量进行控制。
(5)健全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对实施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排污单位,实行排污总量收费和超总量收费制度。对于实施总量控制的排污单位,若剩余有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给予奖励。加大污染治理,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6)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加强水源地管理,编制科学的城乡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实施方案,制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管理对策,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好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关系。为今后一个时期城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保证紧急情况下城乡供水的水源需求。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与制度建设,制止对生态与环境的破坏,逐步修复生态与环境,控制水土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建立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制度,严格限制地下水及自备水源的开采。
(7)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各水源保护区内还存在部分耕地,农业面源污染使水库和河流水质受到威胁。要合理使用化肥,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研究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发展以虫治虫、以菌冶虫等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以防止和减少农药(包括农田径流)对水体的污染。
3.2.5水源地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建设由数据库、统计分析、水质测报分析、管理决策、动态显示、信息等系统组成的信息系统,为水行政主管部门有效实施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3.2.6水源地安全应急预案
为处理好我区境内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减少和消除水污染事件带来的危害;维护境内水环境安全,保障人民饮水和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统一管理的水污染处理机制,提高突发性重大水污染事件的防范和处理能力,必须制定城乡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应急预案。
4结论
因此,加强城乡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可以提高水源地现有水质的标准、水源地水功能利用率、优化水环境,控制水土流失。使所面临的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而造成的水资源缺乏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协调等突出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对改善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障城乡供水安全,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全面推动小康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唐克旺,徐志伙等.全国城镇地表水饮叫水水源地水质评[J].水资源护,2009.
湿地保护的措施范文2
关键词:地下洞室;环境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 A
一、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体系组织机构
项目部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各部门以体系职能与职责划分文件为依据各负其责,来完成环保与水土保持目标。
二.环境保护控制
1、环境因素识别
项目部组织相关部门依据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水体污染、气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土壤污染、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消耗和浪费六个方面对施工作业类别、施工作业现场区域、每个施工作业现场所涉及的活动进行识别,按照各区域的作业活动和类别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形成环境因素清单。
2、重要环境因素识别
在开工前;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时;涉及到新开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时;建设单位或其他相关方有特殊要求时,可适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因素清单中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形成重要环境因素清单。评价时应考虑:法律、法规的要求、环境影响的规模、严重程度、发生的概率、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等。
3、环境因素的运行控制
工程项目对本单位的环境因素实施控制,对施工项目实施监控,确保施工作业现场的环境因素得到有效管制,减少环境影响。针对识别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制定相关的重要环境因素实施方案,规定控制方法及监测要求,明确运行标准。结合重要环境因素实施方案,在施工组织设计或单项施工措施中明确对环境因素的控制要求,制定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及与其相关联系的运行和活动的控制方案,必要时制定专项控制文件。
4、应急准备
项目部建立应急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相关部门依据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结果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编制潜在重大环境破坏事件应急预案指导书。项目部应备有能够满足应急预案要求的人员、设备、设施及器材,并经常检查、检验,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对与应急预案密切相关的人员进行培训。项目部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模拟演练,建立与地方相关部门的沟通渠道。
5、应急响应
当发现重大环境破坏事件隐患、苗头或发生环境破坏事件时,发现人员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事态的蔓延和扩大,并迅速将此信息传递给项目部。项目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人员、设备、设施及器材,赶赴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蔓延和扩大,同时逐级上报。若事态不能有效控制,在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立即向当地有关部门、本部求援,必要时疏散人员。
三.环境保护措施
1、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对厂区施工道路的要求,道路两侧要挖排水沟,保证雨天排水畅通;生活区和施工道路、配备专用洒水车,夏季和干燥天气对生活区和施工道路进行及时洒水,做到“雨天不积水,晴天不起尘”。
对施工机械、车辆尽量选择低噪音的设备和采用新的降噪声净化尾气排放工艺以减少废气造成污染。
混凝土拌和系统使用的粉煤灰、水泥等材料,尽量使用袋装,防止粉尘四处飞扬污染环境,使用散装粉煤灰,水泥利用皮带机、风管输送时,必须保证除尘设施的完好。对管接头,散装水泥罐口,加密封圈和用帆布等材料围起来,绑扎牢固防止各类粉尘飞溅。明挖放炮作业时,采用水封爆破法、对渣堆喷水等办法,控制烟、粉、灰尘的飞扬对大气造成污染。
对易引起粉尘的细料、散料进行遮盖,运输时用帆布、雨布等覆盖材料进行遮盖,防止粉尘飞扬。
地下洞室通风要通畅,人员、设备要有足够空气通风量,并时时监测地下洞室空气中有害气体情况,保证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在最高允许标准以内。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本工程施工强度大、需要施工机械多的特点,现场施工中拟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控制,以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1)施工计划进行合理安排,对噪声大,冲击性强并伴有强烈振动的施工作业安排在白天进行,以免对生活区居民正常休息造成影响。合理分布动力机械设备的工作场所,避免一个地方投入较多动力机械设备。
(2)施工用的大型机械设备和车辆,一律停在远离居住区的施工工地,不准以任何借口将大型设备和车辆开进生活区。
(3)施工机械设备尽可能都使用液压工具代替气压工具。
(4)对噪音超标的机械设备,采用装消音器、隔音材料、隔音内衬、隔音棚等措施,降低噪音。
(5)对于行驶的机动车辆,装备排气消音壁,现场只允许鸣低音喇叭,场外行驶严禁鸣笛。
3、施工弃渣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弃渣按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点堆放弃渣。施工弃渣采用封闭式运输弃至业主指定渣场,在运输途中不发生扬尘、遗撒现象。施工环境派专人经常清扫,施工道路由专人养护并配备一辆专用洒水车对施工场内的所有路面定时洒水以控制扬尘,保持干净、整洁的施工环境。
4、防止饮用水污染措施
(1)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作土方回填。
(2)现场存放的油料,必须对库房地面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3)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
(4)营地、工地厕所、化粪池采取防渗措施。
(5)化学药品、外加剂等要妥善保管,库内存放。
(6)生活饮用水要净化处理。
(7)水源的周围不能有建筑物,污水、废水经处理后方可排放,严禁废弃物向水源倾倒。
(8)试验室人员定期对饮用水及施工用水进行水质检验,定期清理沉淀池等设施。
5、施工活动中的噪声、粉尘、废气、废水和废油等的环境保护措施
采用湿式钻孔洞挖,燃油机械配备消烟除尘设备,施工现场及施工道路保持湿润,防灰防尘。施工中喷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
制定机电设备管理办法,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并使用专用场地进行检修,修建隔声设施,建立科学的通风系统,用来控制噪声,粉尘,废气,废油对环境的污染,保障工人的劳动卫生条件。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机械的净化,减少污染源(如掺柴油添加剂,配备催化剂附属箱等),配置对有害气体的监测装置,禁止不符合国家废气排放标准的机械进入工区。
加强对施工中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管理,防止管理不善而导致环境事故的发生。
施工废水排至污水沉淀池内,经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活废水采用废水处理系统排除。杜绝向水源排放有污染水,施工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6、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卫生管理措施
(1)在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根据人口居住密度设置远离水源、食堂及公共场所的临时卫生设施(垃圾池、厕所),并要求对化粪池定期清理。
(2)组织专业服务队,对施工场地内的路面、排水沟、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等进行定期清扫,并将其运至批准的地点进行掩埋或焚烧处理,以保持环境清洁。
(3)食堂环境清洁整齐,配备防蝇、防鼠、防尘、防蟑螂的设施或药品,配置洗涤、污水排放及垃圾存放设备;发生食物中毒,及时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作好食物中毒的调查与治疗。
(4)生活垃圾不能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及时填埋,防止滋生蚊蝇、飘散和暴雨洪水冲刷,对填埋地点采取定期喷洒药物,并设置排水、覆土等措施。
(5)在各施工场区、生活区、办公区还要设置废旧电池回收箱。
7、完工后的场地清理
在本工程完工后按要求进行清场。
(1)将施工现场等地废弃物及施工垃圾等清理至指定地点处理。
(2)施工临建设施如钢筋加工厂、木材加工厂、机械修配厂等按要求日期全部拆除完毕,并配备推土机进行临建设施的场地平整。
(3)施工设备及剩余的建筑材料按计划撤出工地,并将废弃的施工设备和材料进行处理并清理出施工现场。
(4)对施工区内永久道路和永久建筑物排水沟道进行疏通和修整。
(5)本工程待整体工程完工移交后,我单位在规定期限内(除经监理同意继续完成尾工工作的人员、设备和临时工程外)将施工人员、施工设备全部撤出施工现场,并配备推土机进行场地平整,做好环境恢复工作。
四、边坡保护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边坡保护措施
坡面在开挖后,植被破坏,岩体,需要对岩体表面进行保护,为防止斜坡岩体的运动,确保斜坡稳定。采用多种整治方法相互配合,对坡面进行水土治理。
(1)坡面开挖时要减少开挖线以外地区的坡面及植被破坏。
(2)在坡面开挖边线外侧挖截水沟,拦阻全部或部分地表径流,减免径流冲刷,使之流至附近沟渠。必要时采取边开挖边支护的措施。
(3)根据边坡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锚喷支护或砌挡渣墙或浇筑混凝土挡墙等。
(4)开挖的土石要及时运至弃渣场,不能就地堆积,避免造成原有植被的破坏,加速土壤冲蚀,甚至污染水源,淤积河道。
2、施工道路防护措施
道路水土保持包括道路边坡稳定、排水、弃土处理及施工防灾措施等。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道路两侧还要设排水沟,横向设排水涵管,防止因排水不畅造成冲蚀或崩塌;施工中砂、石、土等废弃物必须运至指定渣场堆放;石方开挖时一次起爆药量过大,会造成围岩松动,导致日后边坡崩塌及落石,所以要精心做好爆破设计、控制装药量;道路两侧地界以内的山坡地,以及地形、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开挖常造成边坡、崩塌、滑动及冲蚀,必须采取修建护坡或者喷混凝土等整治措施。
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主要是对边坡及沟道中水土资源进行保护、防治和恢复,是一项系统工程。以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为原则,要切实作好预防保护工作。要贯彻落实谁施工、谁治理、谁管护的政策。水土保持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在工程施工中要防止因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水力侵蚀、坡面风化等,减小对植被的破坏。禁止在征地范围以外的地方进行开挖等施工。
4、对山体泥石流的防范
在施工地区如有破碎沟渠及山体开挖部分,还要防范泥石流的产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泥石流拦阻法:在沟渠上游区设置拦石坝(分为非透水性坝及透水性坝),防止土石料堆积足够的浓度而形成泥石流。
(2)泥石流淤积法:主要根据局部加大沟渠的宽度或局部减小沟渠的坡度,使泥石流在事先规划妥当的沉砂池内产生淤积。
(3)控制流心:设置整流工程,控制水流、防止流心偏离,避免坑沟范围扩大。
5、渣场的治理
按本合同技术条款的规定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做好周转料场、弃渣场和废旧器材的治理措施,在弃渣过程中服从本标段发包人的协调管理工作。配备必要的设备如推土机、挖掘机等,安排专人指挥卸渣及渣场的平整工作。在合同工程竣工后,按发包人要求对弃渣场进行整治,防止水土流失。
6、绿化措施
在工程施工期间禁止施工人员进入山区林地狩猎和超越征地范围毁坏森林植被。最大限度地减少用地。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一切合同规定必须拆除的施工临时设施和生活设施,并按合同要求进行植被或土地的有效恢复。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破坏植被或需要绿化的地表,边坡进行绿化处理,项目部将依据招标合同及业主要求对地表进行绿化,除制定具体措施外,项目部请专业人员负责,以科学的态度及充足的资金来完成绿化植草工作。
五、环境保护的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管生产必须管环保”及“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环境和水土保持的宣传教育,增强全员环保意识,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及兼职的环保人员,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各级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具体操作人员,必须遵守本合同有关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各项规定,做到生产与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同时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和评比。
核实、确定施工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点、施工过程的重大环境因素。明确施工范围内各施工阶段应遵循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阶段施工方案时有相应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环境保护措施计划。
湿地保护的措施范文3
一、保护地土壤酸化的原因
土壤pH值取决于成土母质和立地条件,同时受到年降水量、耕地深度、施肥量以及施肥种类等因素影响。保护地种植业的发展壮大,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大量肥料特别是酸性化肥的大量施用,加速了土壤酸化的进程。土壤酸化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年降水量过少的土壤易酸化 夏季保护地一般不再种植作物,多露天休耕,降雨量大的地区或年份,土壤不易酸化或酸化速度慢。这与土壤中的酸离子和水解后的金属离子形成难以溶解的化合物有一定关系;同时,酸离子被雨水稀释后沉积到犁底层以下,难以对作物造成危害。
2. 土壤有机质含量过低加重酸化 土壤有机质中的腐殖质有着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具有较强的吸附性,以及较高的阳离子代换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能缓冲土壤中H+的浓度。目前山东省邹城市保护地春茬马铃薯种植面积有2万亩,在肥料使用上复合肥占80%左右,商品有机肥占20%左右,农家肥几乎为零,由于常年大量使用化肥以及质量参差不齐的商品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降低,很多地块有机质含量小于28克/千克,土壤缓解H+能力不强,致使土壤酸化趋势加重。
3. 旋耕的耕作方式造成土壤酸化 调查发现,保护地常年采取旋耕的方式,耕层浅,90%以上的为冬季种植经济作物,很难实现冻垡,致使土壤板结,通透性差,土壤中嗜酸有益菌活性降低,导致H+长期在土壤中累积,造成土壤酸化。
4. 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加快土壤酸化 调查发现,90%的保护地种植户,种植作物的产量与效益主要依赖各种各样的化肥,酸性肥料如硫酸钾或硫酸钾型复合肥常年大量使用,是导致土壤酸化的另一个因素。种植户偏爱的磷酸二铵所含的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生成磷酸,磷酸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加快了土壤酸化的进程。还有有机肥――鸡粪,由于其含有大量的84消毒液、呈现酸性,据大量的调查结果,施用鸡粪的地块土壤酸化严重。
二、土壤酸化对作物的影响
1. 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如钙、镁、钠等在酸性土壤中会显著减少且易随水淋失,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致使保护地经济作物综合抗性逐年降低,投入产出比缩小。
2. 重金属中毒 土壤中铁、锰、锌、铝等重金属化合物,在酸性土壤环境条件下,极易水解成重金属阳离子,这些阳离子在土壤中达到一定浓度后就会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主要表现为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出现重金属中毒症状,如叶片失去光泽呈现灰白色或边缘焦枯等。
3. 导致微生物活性降低 土壤有益菌都适宜在中性土壤中生长发育,如硝化细菌适宜的pH值为6.5~7.9,自生固氮菌为6.6~7.5,纤维素分解菌为6.8~7.5。随着土壤环境的酸化,土壤中有益菌活性降低,直接影响有机质的矿化和氮的固定。
4. 影响作物对肥料的吸收与利用 土壤酸化直接影响作物对各种元素的吸收与利用,当土壤pH值降低至4.0左右时,即使施肥作物也难以利用,表现出生长不良、缺素症状,严重时根系生长受阻,主根短而细,呈黄褐色,后期变成黑褐色,植株生长不良或停止生长,直至死亡。
5. 对种子发芽势有影响 种子发芽势与土壤pH值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壤pH值小于2时种子不发芽,当pH值在2~2.5之间时种子发芽异常,在2.5~7范围内,发芽势随着pH值的上升呈显著的正相关。如2010年山东省邹城市北宿镇菜农侯以安所育的越冬黄瓜苗,由于苗床土pH值低,造成出苗困难,出苗后根系不伸长。
三、酸化土壤应对措施
1. 配方施肥 配方施肥不仅表现在农作物增产效应上,而且在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盲目大量施用化肥造成的土壤酸化现象。配方施肥是在科学测土的前提下,根据作物种类、需肥特点以及土壤中可利用的养分,合理搭配“三要素”与中微量元素之间的合理比例,规避化肥对土壤的污染,提高肥料的最大利用率。
2. 分阶段施肥 对于采收期长、产量高的保护地作物如嫁接黄瓜、嫁接茄子,可采取分次施肥方法,减少底肥使用量,在作物生长发育阶段根据作物的形态表现,有针对性地施用相应的肥料。可采取冲施、叶面施肥方式,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3. 增施有机肥 长期以来,化学肥料由于施用后效益高、见效快,受到保护地种植户的普遍偏爱;商品有机肥在一定时期备受农民青睐,但由于生产原料的参差不齐,质量差的有机肥往往引起对土壤的二次污染。保护地所使用的鸡粪一定要腐熟并晾晒7~10天后再施用,防止残留在鸡粪里的84消毒液对土壤造成污染。
4. 施用生物菌肥 生物菌肥是以优质有机质为基质发酵而成的新型肥料,除了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外,还具有平衡土壤菌落、提高作物综合抗性等多种效果。该肥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游离在酸性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成为难以溶解的化合物,不再对农作物造成危害。2013年我们在邹城市看庄镇前疙村、滕州市界河镇西万院村早春保护地马铃薯上进行了菌肥施用试验,主要做法是在马铃薯种植前沟施木质素菌肥,每亩用量为80千克。经定点观测马铃薯的生长势、综合抗性,收获时测产,以及马铃薯收获后对种植的夏玉米跟踪调查,施用木质素菌肥的处理马铃薯生长势、综合抗性均优于未施用菌肥的地块(CK),夏玉米在生长发育期间没有出现停止生长现象;施用木质素菌肥的地块比对照平均增产15.3%;土壤pH值由原来的5.8提高到6.3。
5. 化学措施 酸性和强酸性土壤同时存在着钙、镁、硅等中微量元素失调现象,此类保护地除了采取上述技术措施外,还应当采取化学措施,包括施用生石灰和碱性肥。生石灰每亩用量为100千克。生产实践表明,施用生石灰极易引起土壤有机质的迅速流失,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差,不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因此施用时最好增加有机肥的用量,一般增加30%~40%。碱性肥料包括钙镁磷、硅钙肥等,这些肥料在施用时最好与腐熟的有机肥混合,以起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湿地保护的措施范文4
大伙房水库输水二期工程,是指从大伙房水库引水至沈阳、大连、鞍山、抚顺、营口、辽阳、盘锦等市受水地区的蓄水、输水、配水工程及其附属设施。大伙房水库输水二期工程位于辽宁省,输水管道途经沈阳、大连、鞍山、抚顺、营口、辽阳、盘锦,全长222.898km。大伙房输水二期工程属于线路长、目标多、流量大且压力密闭的输水工程。二期工程分两步实施,先期建设一步工程,以后根据用水增长情况,再适时建设二步工程。二期一步工程供水规模11.97亿m3,主要项目包括取水首部、29.1km输水隧洞及连接段、231.7km输水管道、6座配水站、1座加压站和8座稳压塔。为解决大连市缺水问题,在二期工程鞍山加压泵站设接口,每年向大连市供水3亿m3。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在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工程建设的技术复杂性,为了实现优质工程、环保工程、良性运行的建设目标,并确保工程安全顺利实施,我们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不但化解了工程建设中的诸多难题和风险,而且提高了工程的科技含量,并在TBM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创新和突破。
2 现状及设计方案
据抚顺县饮水安全现状调查:由于抚顺县附近居民长期饮用,水源容易受农药、化肥、垃圾、人畜粪便的污染,水质很容易达不到国家III类标准。该工程主要是对饮用水水源加以保护,强化水源保护区的管理,严禁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进行各项开发活动和污染行为,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保证生活饮用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水源地保护工程的建设也直接关系到辽宁6个城市供水工程水源安全。
3工程保护措施
本工程主要采取的措施有:1)水源地保护区修建封闭围栏,禁止在保护区域内从事畜牧、耕作等各项开发活动和污染行为;2)修建浆砌石水源防护堤,防止水土流失和对取水建筑物造成破坏;3)在围栏封闭区内进行植树种草,对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4)修建管理房,加强水源地水质监测、运行管理等。
3.1封闭围栏
该水源地实验室地形影响,保护范围呈带状分布,封闭网采取埋设预应力钢筋砼桩,架设铅丝网的方法,围栏全场6.5km。主要施工步骤如下:
3.1.1线路选择及处理
根据实际情况,地线路进行选择,尽量避开有大石头、灌木、凸凹不平的地面,防止铁丝长久着地造成自然断线。河沟段架空过线,防止山洪暴发时杂物堆积造成线路中断;地面处理采用人工处理方式,铲高垫低,降低陡峭坡度。
3.1.2栽桩和架线
栽桩要求尽量栽在同一平面上两桩要求等高,埋在一条直线上,壕或孔都朝向外缘。角桩最好选在一个小平面地段,两拐角桩之间栽高点桩和低点桩。桩栽好后必须垂直于地面,勿垂直于水平面;放线使用放线器,首先将放线器固定在一头的边桩处,一人拉铁丝沿栽好的桩子外缘走到另一头边桩处,固定在孔或壕上,然后用紧线机将线拉紧固定。 同样方法,可依次放线。
3.1.3检查
在线路架设固定好后对其进行检查,主要是检查铁丝的松紧程度,方法是将两根相邻的铁丝,用手紧握在一起并拢为佳。
3.2值班房修建及植树种草
为了加强对水源地防护的管理工作,在交通较为便利处修建砖混平顶值班房共6间,建筑面积90m2;在围栏封闭区内进行植树种草,对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植树选择沙棘,它具有生命力旺盛,抗干旱等优点,种植时,如根系偏长,可适当修剪,使根长保持在20cm~25cm即可。在填土过程中要把树苗往上轻提一下,使根系舒展开。适量浇水。村穴填满土后,适当踏实,然后在其表面覆盖5cm~10cm松散的土;在护栏范围的部分地方进行种草。
4保护措施工程质量控制与综合应用
为了实施好大伙房水库保护工程项目,工程建设资金下达后,由县计划、财政、审计、工程覆盖乡镇及县水利局共同组织成立了工程实施领导小组,下设施工小组,具体工程的施工与管理。施工中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明确了相关职责,强化了责任约束了小组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了水源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其主要保证措施有:
1)全面动员,保证工程质量
施工中施工领导小组组织施工各参建方相关人员学习掌握设计技术文件和有关规章,强化管理,规范制度,以现代企业模式进行施工管理;对现场问题及时做出决策,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提供可靠的保证。
2)从源差距把关,实行工程质量“三检”制
对所进场的所有材料均要求有出厂合格证和材质检验单;对入库材料和设备均进行到货检验,按批次相关材料进行抽样送检试验,检验其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严防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场地,施工过程执行“三检制”。
5结论
大伙房水库水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由于受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却是一个水资源开发利用小城市。城市饮用水矛盾一直比较突出,由于小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由于随着全球温室性气候变暖,干旱加剧,植被稀少,部分山泉干涸,小河小溪断流。因此在有限的资源下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工程技术问题,最重要的是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要加大投入,控制污染,改善环境,保护水资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饮用水困难和水质安全问题,使安全饮水工程长期、正常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莹.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及实例研究[D].吉林大学,2006-05-01.
[2]陈红威.天津市饮用水源保护工程设计[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3,22(2):4-6.
湿地保护的措施范文5
关键词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保障措施;宁夏彭阳
中图分类号 S7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228-01
为有效保护林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彭阳县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规划管理,完善配套法规政策,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制定并出台了系列保障措施。
1 广泛宣传动员,提高思想认识
要正确处理好保护林地、耕地与发展经济的关系,正确对待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提高全社会对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依法、依规划使用林地的观念。要大力宣传《森林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森林法实施条例》《土地管理法》《宁夏回族自治区林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强化全民的林地保护意识,增强公众参与和监督意识[1-4]。
2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和规划目标的顺利完成,一是要建立林地保护利用协作管理机制,依据《森林法》等法律法规,林业、国土、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要加强沟通,相互协作,形成林地保护利用管理工作的合力。二是要把贯彻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强化政府对林地的管理职能,发挥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作用[1-3]。
3 规范规划修订,健全管理体系
(1)规范规划修订。按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工作要求,要划定全县林地范围,进行功能区划,突出空间性、结构性和操作性,制订林地保护利用的具体措施。
(2)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由县政府组织编制、颁布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并依法进行监督管理。规划内容符合林地保护利用的方向和要求,要充分衔接城乡、交通、水利、生态建设等相关规划,切实落实各项林地保护利用制度和政策。
(3)严禁擅自修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确需对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的,在实施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后颁布实施。
(4)保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施。必须精心组织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应严格按规划要求控制林地总量,将林地减少面积切实控制在允许范围。今后在编制和修订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发展规划、集镇和村庄建设规划时,应与原规划搞好衔接。
(5)强化对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要根据规划严格审查项目用地规模和范围,搞好林地占补平衡工作,并按规定开展使用林地可行性评价工作。
(6)要加强林地林权管理。规划一经批准,对确认的林地,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统一确权发放林权证,做到图、文、表一致,人、地、证相符。对已发放林权证的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稳定林权。
4 严格监督管理,落实监管责任
一是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对违反规划的土地开发行为应严格禁止,对破坏林地与森林的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是制订相关配套政策。为了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要依据《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制订相关的配套政策,明确生态公益林地用途管制、林地林木权属管理等,从多个方面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做到有章可循,以逐步建立适应县经济体制要求的规划运作实施体系[2-3]。
5 推行政策引导,增加资金投入
林地保护利用工作涉及执法管理体系、生态林工程建设体系、商品林工程建设体系等多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是要用好管好林地保护专项资金,切实保障林地保护利用执法管理的经费,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二是要发挥公共财政在生态建设方面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的生态建设项目,推动生态建设的工程化运作。三是要运用市场化运作机制,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大力吸纳商品林建设发展资金,推动林业产业发展的社会化运作。四是要建立林地分等评级体系,健全征占用林地补偿和安置机制,制订补偿政策,实行林地优质优价、不同林地利用方向差别化经济调控制度。收缴森林植被恢复费应根据项目性质、林地的区位和用途等制订不同标准,促进建设项目科学、节约用地,保证占补平衡的资金到位率。
6 强化技术支撑,提高监测水平
一是为了向政府决策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并接受社会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可利用数字影像信息,建立面向全社会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其内容以林地保护利用管理与动态监测为主,并根据需要修改和完善规划,以信息化带动规划管理的科学化和服务的社会化。二是在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基础上,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与3S技术,完善林地地籍管理制度,并对林地利用进行动态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违反规划的行为[1-4]。
7 夯实队伍建设,促进林地管理
县、乡2级林业工作机构及其管理人员是林地保护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要健全相关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职能和作用。强化教育培训,切实加强工作人员思想、作风、制度和业务建设,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林地保护管理工作。
8 参考文献
[1] 廖建伟,叶慧群,胡泽良,等.遂昌县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J].绿色科技,2011(6):108-109.
[2] 俞文仙,楼建华,阮建刚.富阳市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实施规划的对策措施[J].华东森林经理,2011,25(4):46-47,51.
湿地保护的措施范文6
【关键词】市政施工;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地下管线损坏会使相应的煤气、电路、自来水等供应线路受到破坏,出现断水、断电等异常情况,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同时,市政施工过程中地下管线受到损坏也会拖延市政工程的工期,导致市政建设经费的增加。鉴于此,必须对市政建设过程中的地下管线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市政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
1.管线施工调查
在市政工程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场所的地下管线进行详细的调查,通常采取查看市政管线图、现场观察等调查手段。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雷达观测的方法来进行细致、科学的观察。要专门设置地下管道观测点,根据观测反映出来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具体说来,管线施工调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1管线摸底
管线摸底是在具体的保护方案制定之前,通过相关部门了解管线的具体情况,包括管道的直径、内径、材质、走向等具体的管道铺设情况。要尽量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根据所反映出的管道具体情况制定下一步的保护计划。
1.2手续办理
施工调查之前需要办理一系列的手续,包括管线监护申请卡、监护交底卡、业务联系单等。要按照相关规定实行管道的双监护制度,在施工时由管线主管单位实行监管。手续办理完毕之后,才能开始下一步的工作。
1.3制定保护计划
保护计划也可以说是管线施工的管道保护方案。要根据管线的具置与详细情况制定管线的保护计划,如穿过工作井的管线要迁移或改线,穿过开槽埋管段的管线要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理论保护方案。在保护规划制定之后,还需要经过业主、监理工程师及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审核之后方可最后确定。
1.4挖探洞
探洞的挖掘地点要选择管线间距较小的地方,在挖探洞时对一些较浅的管线埋置后再埋置较深的管线,这样可以避免在样槽开挖的过程中出现差错。必须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在用空压机凿除面层结构时,需要对结构层内的已知管线逐层撬除,以避免对管线造成损坏。
1.5调整保护方案
根据探洞探测出管线的具体情况,根据管线的探测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调整保护方案,如需管线迁移或改道需经业主批准。如果因为管线保护导致工期拖延,需要采取局部保护的方法,并且对施工方案作出相应的调整,并提交相关部门批复。
2.地下管线损坏的原因分析
2.1管线不明
有的地下管线铺设的时间过长,没有关于这些管线具体情况的资料,但这些管线可能仍在使用。管线不明的原因可能是在施工的时候就没有在工程图上标明管线的具置,也没有办法了解管线的材质、走向等相关情况。由于不了解这些管线的具体情况,在市政施工的过程中也没有采取相应的管线保护措施,因此,施工人员不能确定这些管线的存在与走向。以上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在市政施工的过程中不明确地下管线的位置,造成这些管线的损坏。
2.2土体变形损坏
管线周围的土体在市政施工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基坑开挖或流沙等现象造成管线周围土体结构的变形,当土体变形程度过大时就可能损坏管线。
2.3土体挤压损坏
市政施工过程中,打桩、压桩等工作程序都会使管线周围的土体结构发生改变,使土体对管线的挤压程度过大,造成管线的损坏。再加上很多管道由于施工年份过早,本身都已老化,承压能力有限,再加上接口不牢,很可能会在土体挤压的过程中受到损坏。
2.4地面负荷过大
市政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的机械设备,另外还有相关的运输车辆和建筑原材料都可能积压在管道的上方,当管道上方的负载过大时,也容易造成管道的损坏。
3.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
3.1规划阶段
在工程施工的规划阶段,应该从相关渠道尽可能多地获得各种地下管线的详细情况,如通过专业管线单位的交底会议来获得管线的详细资料。在获得这些地下管线资料之后,要与施工调查所得出的结果相对照,以对这些资料进行校对与检验;对各种地下管道要制定有针对性的管道保护方案,并制定管道保护的应急预案,建立科学、规范、可行的管道保护体系;设置专门人员对管道保护进行管理和监督,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安全施工技术;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使相关施工和管理人员都能够明确自身在管道施工安全方面的责任,并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
3.2施工阶段
在具体的市政工程施工阶段,要安排有技术、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对开挖路槽等环节进行管理和指挥,严禁在地下管线的安全距离之内进行机械作业,避免管道受到土体挤压;对于管道位置,要采取人工开挖的方式,进行薄层轻挖;在管道暴露之后要采取积极措施,对管道进行临时加固和保护,消除安全隐患;对不明管线要会同相关单位召开专门会议,制定保护方案;要提高机械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专业水平,在挖掘的过程中小心操作,安全施工,避开地下管道位置。相关施工人员要保持警惕,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破坏非重力流管道,避免发生施工安全事故。在没有掌握具体的管线资料时,要灵活根据土层变化和含水量推测管线具置。另外,还可以根据管线保管材料和警示来判断管道的材质和走向,挖掘到相关的包管材料和警示时,要警惕对地下管道造成破坏。
3.3应急措施
在市政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管线损坏事故时有发生。在事故发生后,要及时保护事故现场,并及时联系相关维修人员进行抢修;尽快疏散周围的车辆与群众,必要时可以封闭道路,以避免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要及时报告业主和施工单位领导,获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助;事后要对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处理过程写成汇报材料,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加强防范,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
4.结语
城市的地下管线是由自来水管道、煤气管道、下水道、电缆管道等组成,这些管道都是输送能源的重要渠道,一旦在市政建设过程中受到损坏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为此,在市政施工的过程中,要对地下管线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避免在市政施工的过程中发生地下管线的损坏,促进市政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黄玲富.市政施工中地下管线保护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