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范文1
摘要:随着气候变化和雾霾的凸显,环境问题已成为最紧迫也最受大众关注的问题之一。低碳社区建设可以在绿色家居、绿色建筑、居民生活方式的低碳方面做出一定的贡献。我国在低碳社区建设中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公众认知方面仍存在着居民对低碳社区认知度低,居民的低碳能力低和低碳意识低等一系列问题。文章将以当代动机理论为视角,探寻目前我国低碳社区建设中如何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低碳社区;动机理论;激励居民
近几年人类的科学研究和生活实践一再证明: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人类对气候的影响是明确的。如今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城市排放的CO2 占全国的90%,排放的SO2 占全国的98%。中国地级以上287 座城市排放的CO2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72%。城市发展与改善环境和向低碳发展转型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如何避免高碳化发展模式的各种挑战①。”因此,我们可以断定,作为连接城市和个人平台的社区,尤其是以节能减排为目的的低碳社区,必然会推动城市发展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型。
一、我国低碳社区建设的意义
低碳社区除具有节能减排的特点外,也具有“以人群聚居为主要特征的生活空间②”的社区共性。低碳社区的建设就是通过低碳理念的普及和相关激励机制的建立来引导社区内的人们主动选择低碳生活方式,以及修建低碳建筑、低碳设施从而优化社区的整体环境,最终达到节能减排这一目的的社区建设活动。
在我国,建设低碳社区的重要性为:1.城市发展低碳化的要求
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时期,城市化水平从1978 年的17.9%快速增长到2014 年的54.77%,快速的城市化同工业化的进程对中国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的发展必须摒弃发达国家在19世纪工业化初期采用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发展模式,转而遵循环境友好型的低碳模式③。显然,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的低碳社区符合环境友好型的低碳发展模式的要求。
2.城市环境亟待改善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人口的大量聚集,使城市内部自然生态系统承受着巨大压力,生活垃圾污染和处理问题,汽车尾气排放等一系列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低碳社区使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材料,要求居民把垃圾进行分类,鼓励居民绿色出行,所以建设低碳社区对改善城市环境大有裨益。
3.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低碳社区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低碳城市的发展为多数城市提供了赶超其他城市的机会④。很多城市政府认识到: 在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不进行低碳发展是没有前途的,及早调整城市治理模式,通过城市居民低碳理念的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自身在全国各个城市,甚至是世界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力,凸现城市特点,提升经济盈余⑤。因此,建设低碳社区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我国低碳社区建设的成就
2010年政府就社区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专门出台了《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城建〔2010〕61号)指出:“生活垃圾处理应以保障公共环境卫生和人体健康、防止环境污染为宗旨,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4]489号)》强调开展低碳社区试点是我国走新型低碳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探索,是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探索,是控制居民生活领域温室气体排放过快增长的重要探索。
近年来我国在低碳社区试点探索中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下面列出少部分有代表性的低碳社区试点:
上海低碳社区的主要措施是“红虹桥枢纽,临港新城和崇明岛建设若干低碳社区、低碳商业园区和产业园区等低碳发展综合实践区;预计2040 年竣工的东滩生态城有望成为世界的一个碳中和(CO2 零排放)的区域。⑥
扬州社区传统建筑的现代节能改造项目由扬州市政府与GTE(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合作将节能建筑的理念与技术运用于扬州老城区的改造,对位于扬州市广陵区的传统建筑中地方修建的新办公楼采取了节能措施,将传统建筑与现代节能概念相结合。⑦
北京长辛店低碳社区在可持续发展框架及绩效指标的指导下,制定多用途社区概念规划,建立低碳、经济可行、社会包容、环境优化、资源有效的社区。⑧
三、我国低碳社区建设居民认知及参与调查
我国的低碳社区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目前还存在大量的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居民参与低碳社区建设的现状。
调查研究说明:本调查的主体是社区居民,调查方法为自填式问卷法。问卷发放点主要包括:北京、重庆、南京,河南省开封市四地,问卷共发放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率为83.4%。在置信区间为95%的条件下,834 份有效问卷,呈标准正态分布,符合一般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则。
1.样本的基本情况:
样本说明:
性别结构:男性占49%,女性占51%,被调查者女性稍多,但符合研究要求。
年龄结构:20 岁以下占16%,20~40岁占44%,40~60 岁占30%,60 岁以上占10%。
教育水平结构:初中占14%,高中占40%,大学占39%,研究生占4%,其他占3%。
职业结构:政府人员占6%,企事业单位人员占30%,自由职业者占30%,其他占34%。
2.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1说明:60岁以上的人熟悉低碳生活的比例明显低于60岁以下的人,20~40岁的人熟悉低碳生活的比例最大。
总体上来说,各年龄段的人对绿色生活的熟悉度都明显高于低碳生活,可见大众对低碳生活的认知还处在较低层次,对低碳生活的相关宣传仍需加大力度。
表2说明:在听说过低碳社区的人中男性略高于女性,总体来说,听说过低碳社区的人比没听过的低六个百分点。
性别对低碳社区的认知影响不存在较大差异,没听过低碳社区的人还在半数以上。
表3说明:虽然有多数人没听过低碳社区,但是在调查者中有将近2/3的人表示有兴趣参与低碳社区建设;存在着23.7%人对低碳社区建设没有兴趣。
表4说明:学历越高的人了解垃圾分类标准的人所占比例越高,学历越低的人大概了解垃圾分类标准的人所占比例越高,在所调查的人中了解垃圾分类标准的人有1/3多一点。
当然我们必须要看到,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大概明白甚至是不明白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也就是低碳能力(低碳能力包括实际执行力和支撑执行力的相关知识储备两方面)较低。
表5说明:选择会关闭暂时不用的电器的人大约占一半,有大概44%的人偶尔会关闭暂时不用的电器,还有一部分人不会关闭暂不使用的电器。
可以看出,多数人会让家用电器时常处于待机状态,而不是主动切断电源,这反映出,人们的低碳意识还不够强烈,日常行为往往会与低碳生活背道而驰。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把我国居民参与低碳社区建设面临的问题总结如下:
(1)居民对于低碳社区的认知度普遍低下。
(2)居民关于如何过低碳生活的知识储备不足,因此真正选择低碳生活模式的人也就不多。
(3)居民主动选择低碳生活方式的意识还不够强烈。
(4)居民普遍忽视生活中节能减排的细节(如随手关灯、垃圾分类)。
四、动机理论视角下提高居民认知和参与低碳社区建设的对策
低碳社区的建设问题,也可看作是社区管理的问题。社区的管理者可以将社区看作一个“公司”(这个公司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有效的管理者能够使员工尽最大的努力认真工作,了解员工如何受到奖励以及为什么会被激励,并且选择最合适的激励方式来满足员工的需求”⑨。文章将运用管理学当中的动机理论寻求解决居民对低碳社区认知度低、低碳能力低、低碳意识低(“三低”)的问题的对策。
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管理的目的就是解决“三低”,而社区内的居民可以看作是员工。从当代动机理论的整合图(图1)可以看出,在建设低碳社区过程当中,管理者应该注意到以下6个问题:
①要认清个体差异;②利用目标;③确保目标被“员工”认为是可实现的;④个人化的奖励;⑤奖励与绩效挂钩;⑥检查公平性。
因此,在动机理论视角下,可以提出提高低碳社区居民参与度的对策:
1.加大对低碳社区的宣传力度
因为居民间因年龄、学历等因素存在着对低碳社区的认知差异,所以相关部门要依据居民年龄、学历、职业的不同借助与之相应的媒介(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社区宣传栏等)对低碳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什么是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的知识、节约用电的技巧、如何选择绿色建筑材料等等进行普及。
2.引导居民建立低碳生活目标
社区管理者应运用多种方式对居民进行宣传、引导,让居民知道自身的行为(如节约用电、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对优化社区环境以及节能减排和改善大气质量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从而引导居民自觉地把低碳生活作为他们的目标。
3.增加低碳社区建设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社区管理问题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要建设低碳社区就要让居民参与其中,让他们真正能感受到建设低碳社区的乐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管理者可以在社区内或社区间举办有关低碳知识的竞赛,要创新居民互动方式,比如创立社区低碳日,组织居民参观低碳示范社区等。
4.设立社区低碳生活评估标准、引入低碳生活竞争机制
社区管理者可以定下本社区的低碳生活衡量量表(衡量维度包括低碳出行、低碳建筑、低碳饮食等等)对个人和家庭的低碳情况予以记录评估,并适时在社区内予以公示(当然这需要得到被公示者的同意,毕竟选择低碳生活应当遵从自愿原则)以供社区居民交流讨论,营造个人之间,家庭之间竞相“低碳”的社区低碳氛围。
5.建立低碳生活奖励制度
在低碳社区建设中,尤其是初期阶段,管理者要注意到奖励对居民选择低碳生活方式的激励作用。管理者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奖励制度,对那些在低碳生活中表现优秀的个人或家庭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一方面肯定其努力和激励其在低碳生活中做得更好;另一方面吸引更多的人或家庭参与到低碳社区建设中来。
6.建立有效的低碳纠错和监督机制
一个好的制度和好的社区建设活动在于它们是公开的,透明的,可以自我修正错误的。毫无疑问,有关低碳社区建设的活动和制度是需要监督和纠错机制的。这一点是管理者必须要注意的地方,因为有效的监督和纠错机制可以长久维持居民低碳生活的模式,纠正居民生活不低碳的行为,确保上述诸条措施能够公开、公正、透明地实施和低碳社区建设活动本身的正常运转。
总之,社区居民是社区建设的主力军,他们长期生活在社区内,随手关灯,选择爬楼梯上楼等一些小举动都会给社区整体环境带来影响,一旦社区内居民选择低碳生活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我们国家的整体环境和低碳排放都有可能因之得到巨大改善。所以说社区居民是低碳社区建设,或说是节能减排的不可小觑的力量。
社区管理者只有通过加大对低碳社区的宣传力度,建立低碳生活激励机制和自查制度等方式,才能将居民在节能减排中的力量发挥到最大。
引文注释
①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1):105.
②蒋慧琴,张丽丽.基于个体行为的低碳社区建设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5):045.
③付允,马永欢,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23.
④李俊峰,马玲娟.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生格局的新规则[J].世界环境,2008:2(2):17~20.
⑤苏瑾.赢余:低碳经济的成长[J].世界环境,2007(4):32~34.
⑥佚名.上海、保定入选WWF低碳城市试点—低碳城市发展项目正式启动[J].节能与环保,2008(2):37.
⑦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传统建筑中的建筑节能——扬州试点项目[z].2008.
⑧奥雅纳工程顾问.北京长辛店低碳社区概念规划[J].城市建筑,2010(02): 44-46.
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范文2
>> 中国社区报的发展困境 中国社区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关于中国社区报发展的思考 当前中国社区矫正发展的困境与应对探讨 国家、市场与社会政策:中国社会政策发展历程的反思与前瞻 论手机报的困境与发展策略 浅谈电子报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困境与反思 坚守与创新:英美社区报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地域建筑教学的历程与反思 中西社区报的产生、发展与同异 社区报网站诞生与发展的可行性 手机报在我国兴起的原因与发展历程 “跨文化京剧”的历程与困境 中国少先队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以来科学教育发展历程及对现阶段科学教育的反思 浅谈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历程及反思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困境与文化反思 中国现代会计文化发展的历程与特点 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与政策演变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陈凯.“小的才是美好的”——分众时代:美国社区报的发展良机[J].新闻记者,2009(8).
[6]钟虎妹.中西社区报的产生、发展与同异[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7]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译者前言部分第2页,正文部分第44页.
[8]胡凯.中国社区报的现状及其未来[J].新闻实践,2009(6).
[9]陈凯.一个千人小镇 一份“迷你”社区报——美国北卡州《春泉希望行动报》观察[J].新闻记者,2010(4).
[10]宫承波,范松楠.试论网络文化建设中网民公共意识的提升[J].当代传播,2012(6).
[11]于振辉.中国社区报为何“水土不服”?[J].新闻记者,2009(5).
[12]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EB/OL].http://w
/shfz/t20070607_140203.htm.
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范文3
关键词:民生 社区民生档案 管理 利用
民生问题与和谐社会紧密相关。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对作为社会缩影的社区来说,加强社区民生档案研究工作,不仅对某一个社区本身,而且对整个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积极探讨和谐社会视阈下的社区民生档案的管理与利用问题,以此服务和改善民生,这是新形势对于我们档案工作者提出的新任务。
一、关于社区民生档案内涵的認识
要搞清楚社区民生档案的内涵,就必须先搞清楚什么是“民生”和“社区”。首先来看“民生”。在“民生”中,“民”的意思是最普通民众或老百姓。而其中的“生”,就是涉及到普通民众或老百姓生活与生计方面的事宜。而民生也就是民众或老百姓的生活与生计方面的事宜,这里包含着他们的衣、食、住、行、劳、用、生、老、病、死等所有的方面。最早出现“民生”一词的是在《左传·宣公十二年》里有“民生在勤,勤则不匿”,其中的“民”,也就包含着“百姓”这样一个意思。在《辞海》里,关于“民生”,其解释为“人民的生计”,这里的人民的生计,也就是普通民众或老百姓生活生计问题。再看,什么是“社区”。所谓的“社区”,通常也就是指的一个社会区域的生活共同体,这个区域生活的共同体是基于国家宪法和法律范畴内合法存在,并接受区、街道党政组织领导和指导以及社区居委会的具体管理。其次,再看什么是“民生档案”。“民生档案”这实际是档案领域里的一个全新的名词,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新提法,这一提法的出现是在党的十七大之后对于解决民生问题力度的加大和国家档案局对加强民生档案工作行文之后,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新事物。基本定义应该是:保存在档案馆(室)里对解决普通民众或老百姓生活与生计方面的事宜具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这里面包括综合性民生档案信息与个体性档案信息两个方面。
在归纳上述三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再分析“社区民生档案”的内涵,所谓的“社区民生档案”,简单地说,应该是档案馆(室)所保存的、社区范围内涉及到普通民众或老百姓生活与生计方面的事宜并具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这些档案信息既有社区组织建设与发展的综合档案信息,也有社区的人一一社区居民的综合档案信息,是社区多方面档案信息的综合体。
因此,民生档案代表的是一种档案服务新理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档案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体现出一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的自觉追求趋势。
二、和谐社会视阈下社区民生档案的管理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就必须在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对社区档案部门加强发挥民生档案在服务民生过程中的监督指导,从而构建起适应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的社区民生档案管理服务新体系。
1.完善好社区民生档案管理的体制机制。对于提高社区民生档案的管理水平,不仅需要科学的自我发展机制,还需要与其他一些相关部门,像民政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等的通力协作。在这其中,民政部门的作用尤其突出,是社区建设的牵头单位,就应该重视做好社区民生档案管理的整体规划等相关的工作,还要与参与社区建设的部门单位进行积极主动的协调,从而使社区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得到有效的保证。不仅如此,对于担负着指导、检查、监督辖区内档案职责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促进社区民生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民政部门就应加强与这类单位的积极沟通。
2.社区民生档案统筹规划和监管工作要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源于社会的社区民生档案资源就应属于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服务于全社会。由于国内社区民生档案的保管正处在保管主体复杂和资源分散的现实情况之中,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并促进社区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及实现社会共享最大化,明确社区档案的归属与流向则应是首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解决当务之急的两个问题,第一是提高社区民生档案地位的关键在于上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第二,要围绕社区民生档案的集中管理和规范整理,尽快出台相关的系统化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于那些收集完备的社区民生档案,要及时进行摸底调查并按时归档。通过履行好行政管理责任来使社区民生档案服务的统筹规划和有效监管得到落实,彻底改变目前社区民生档案的保管主体复杂、资源分散的状况。
3.社区民生档案的组织协调与工作体系要进一步加强。由于社区民生档案所涉及到档案资源的各个部门之间有着相互联系,必须协调好这些部门之间的关系;还要把一个专门的社区档案管理网络建立起来,把从基层到上级的社区民生档案理顺,开展定期的培训活动,并由主管部门逐步向基层单位延伸出去,在此过程把一个有序的管理网络构建起来,让社区民生档案起到全面真实服务社区居民的作用。
4.做好实施方案的完善和业务监督的强化工作。社区民生档案管理的实施细则应尽快出台,社区档案管理部门要对业务指导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要在深入调研和了解相关涉民单位行政职能的基础上,对社区民生档案的行政规律进行探索并掌握,依据各社区具体情况,把社区民生档案管理的办法尽快研究制定出来。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针对社区民生档案把专门的档案业务管理规范制定出来,并围绕存在各单位的文书档案中的社区民生档案信息,档案信息著录标引的范围等相关标准尽快出台。同时,要在收集整理档案日常过程中,把那些有关社区民生档案的信息及时标注出来,为日后的利用和上报社区民生档案信息的工作创造条件。
三、和谐社会视阈下社区民生档案的利用
由于网络时代的到来,档案的服务方式也随之得到了改变,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应积极做好社区民生档案的文献服务、咨询服务与跟踪服务等,大力开展好一些个性化的社区民生档案服务方式,如:网上查阅、定期回访以及热线服务等等,让社区民生档案的利用体系在便捷高效地为社区居民服务过程中,发挥有效作用。
1.开展好社区民生档案的文献服务工作
社区民生档案文献服务,就是为社区民生档案的利用者提供档案文献服务。社区民生档案文献服务,可以根据文献的原始程度,把这一过程划分为一次、二次性和三次性的文献服务。在这其中,人们在实践生活中形成的如实的、反应事件发展阶段和过程最原始的服务就是一次性文献服务。
2.开展好社区民生档案的咨询服务工作
社区民生档案的咨询服务也就是,根据社区民生档案利用者的需求,档案管理人员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有关参考文献,在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个别解答方式的服务工作。这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相对有较高的要求。
3.开展好社区民生档案的跟踪服务工作
社区民生档案的跟踪服务也被称为定向服务,即,开展社区民生档案信息的定向服务与定点服务。也就是档案工作者根据社区民生档案用户的反馈信息,超前为社区档案利用者提供服务。
4.开展好社区民生档案的网络化服务工作
在档案管理网络化步伐加快的过程中,相当多的档案馆(室)都把自己的网站建立了起来,社区民生档案也应该在网络化服务方面跟上发展的步伐,最大限度地创造提供网上民生档案信息利用方式的条件。
5.开展好社区民生档案的自助化服务工作
这项工作就是开展社区民生档案自助式查档服务工作,通过把所有公开档案目录实时上传到查阅室电脑之上,只要用户轻轻点击鼠标就能够把想要的档案目录信息及时查到。不仅还要深入做好档案需求调研的工作,对查档热点进行超前掌握,优先关注社区居民的重点关注内容,让社区老百姓的查档工作能够通畅并快捷。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服务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3SKGl2
参考文献:
[1]商兆鑫.对做好新时期民生档案工作的思考[J].档案与建设,2009(2).
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范文4
关键词 文化 社会发展 社区文化 社区发展
一、社会与社区
(一)社会与社区的概念界定
要探讨社区文化与社区发展之间的深层次关系,我们首先必须要厘清几个相关概念。社会与社区是我们首先要面对的两个基本概念。
所谓社会就是指人类生活的共同体。认为,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结合体,它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仔细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后,我们能得到对社会概念更深入、详细的理解与把握:第一,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机械相加,而是指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是人们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二,生产关系决定着人们之间的其它一切关系。
社区就是小社会、是构成社会有机体的细胞。中国人民大学的郑杭生教授和胡鸿保教授对社区概念做出过如下精辟论述:第一,社区总要占有一定的地域,
如村落、集镇、街道等,其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第二,一定的人群是社区存在的重要物质基础;第三,社区中的一定人群必须因为某些共同拥有的利益、共同面临的问题、共同满足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或其他活动;第四,社区中的各种活动及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它的核心内容。
(二)社会与社区的关系
社会与社区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二者的联系与区别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相比社区关系中的共同性而言,社会关系中的共同性具有高度抽象性;第二,社会由于自身处于整体性地位,是“无限”,因而不强调地域性,而社区则是坐落在具体的地理空间上,是“有限”,不能回避地域性;第三,相比社会关系中的“虚幻性”,紧密性是社区关系的主旋律;第四,社会功能具有总揽全局的宏观作用,而社区功能则具有把握细节的微观功能。
二、(社会)文化与社会发展
(一)文化与社会发展的概念界定
现在有必要界定一下文化与社会发展的概念了。众所周知,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我们这里所要探讨的是狭义的文化概念。
所谓文化是指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所创造的全部精神成果,是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的“精神文明”。当然,文化也具有两面性,有“精华”和“糟粕”之分。良好的文化具有以下社会功能:第一,规范社会行为;第二,维护社会团结;第三,塑造社会成员以健全的人格。反之,腐朽的文化则具有相应的消极作用。
同理,社会发展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我们这里所要探讨的是狭义的社会发展概念。广义的社会发展是指相对于自然界而言的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而狭义的社会发展是指相对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
(二)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文化与社会发展二者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制约)中曲折前进。良好的社会文化对社区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促进作用,不良的社会文化对社区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阻碍作用。社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反之,社会的倒退也会对社会文化造成破坏。
三、社区文化与社区发展
(一)社区文化与社区发展的概念界定
部分学者认为: “社区文化, 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 人们所创造、孕育、形成的人文环境、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总和。”也有学者认为: “社区文化指的是特定社会区域当中人们各方面的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生态系统。它既包括这一区域内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也包括该区域内社会成员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生活习俗、审美方式、娱乐时尚等。”尽管不同学者对社区文化概念的表述不同,但其内涵是一致的;社区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谓社区发展也就是社区自身的协调发展,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可表述为:社区发展是指社区这个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与系统的相互影响以及诸要素自身的发展,它是系统在常规状态下的一种动态平衡。通俗地讲,社区发展是社区经济、文化、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二)社区文化对社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社区文化在社区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良好的社区文化能为社区发展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良好的社区文化, 在一定时期内, 总会强调特定的文化理念, 从而规范和影响社区群众的行为模式,并排斥其所否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它一方面不断鼓励社区群众与现实之间以及社区群众之间的相互协调; 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理想和目标。这样, 社区成员在长期的交往中逐步形成了共同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信仰和归属感。这种作用可以概括为:良好的社区文化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有利于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感情、 形成和谐的社区关系, 有助于增强社区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第二,良好的社区文化对社区居民的行为具有巨大的价值导向作用,良好的社区文化能促进“社区综合竞争力”的提高。“社区综合竞争力”体现了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以新的发展观为基础。要增强“社区综合竞争力”不能单单理解为提升社区的经济增长能力, 而应理解为社区经济、文化、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综合发展能力。良好的社区文化能为“社区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道德保障。
第三,良好的社区文化有助于社区居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受教育程度、道德水准、精神状态、健康状况和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形成一个综合的统一体, 共同反映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状况。只有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 才能不断推动社区建设向前发展, 而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水平,就不能忽视社区文化的重要作用。社区文化在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教育功能上。社区文化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和专业教育外, 还有社会性自我教育。
第四,良好的社区文化是社区变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的看法,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一书中已作过充分论述。现代的发展哲学、经济学、经济社会学和发展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也得出相同的结论。而笔者在上文已分别论证过社会与社区、(社会)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社区文化受社区经济、政治发展程度的决定和制约,反过来又影响社区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是社区发展的动力力。
本部分主要讨论的是良好的社区文化对社区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不良的社区文化对社区发展的阻碍作用。不良的社区文化对社区发展的阻碍作用与上文所讨论的良好的社区文化对社区发展的促进作用是相对应的,笔者在这里就不在详细论述了。
综上所述,社区文化对社区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良好的社区文化对社区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促进作用,不良的社区文化对社区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阻碍作用。所以,我们要大力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消灭纠正不良的社区文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高占祥. 论社区文化[M].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范文5
关键词:财务管理 风险分析 油田社区 风险控制
一、财务管理风险与社区财务管理
1、财务管理风险
财务管理风险是指企事业单位在各项财务活动中因出现难以预料或者是难以控制等因素的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事业单位具有蒙受损失的可能。造成风险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经营风险和和财务风险。基于这些风险的客观存在,企事业单位必须具备减少风险和分散风险的能力。
财务风险的大小与企事业单位筹资数额的多少和投资收益率的高低密切相关。企事业单位在负债经营过程中,只有正确衡量财务风险的程度,确切计算风险价值并掌握,才能把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2、社区财务管理
社区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主要是指在一起生活、工作的人的共同体。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家族、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伴随我国石油工业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重组及油田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油田社区的服务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社区服务对象呈现出成分多元化。油田社区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形式和内容呈现出多元化和需求,规范社区财务活动已经成为促进社区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社区经费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上级拨付,即以费用补贴为主的经营模式时期,这是主要的经费来源;二是社区开展便民服务的收入;三是社区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捐赠。实践证明,要管好用好这些资金,社区财务就需要更加严格、准确和规范,并且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专业素质与责任心。从社区的全局出发,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后勤服务及供应保障,同时,坚持依法理财并做好事前、事中监督工作。
二、油田社区财务管理风险分析
1、对社区财务工作认识不足,管理水平偏低
主要表现在: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设置不规范,财务管理无法适应社区专业化发展,加大了财务风险产生的概率;②领导认识和重视不够;③缺乏专业财务人员,如专业财务人员配置向油田主业倾斜;④缺乏科学的财务信息传输和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
2、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财务管理不够规范
油田社区是从油田二级单位分离出来的社会服务单位,介于油田企业和社会性质之间,社区管理只注重效果,不注重管理的效率和成本,造成社区基础管理尤其是财务基础管理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①油田社区非专业化管理的性质,导致社区会计管理无法作为“企业”一项基础管理,会计基础工作必然薄弱;②油田社区大锅饭的管理历史背景,使得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流于形式,低效、高耗的管理模式,使得成本居高不下;③出租、服务收费等营业收入欠规范,容易导致集体利益受损等问题。
3、财务公开质量不高
主要表现为:①社区的财务公开过于形式化,内容过于简单;②公开时间不及时,财务管理透明度不够;③公开程序不合理;④财务公开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财务信息不透明,不及时,使得各级管理层决策落后、效率低下,无形中增加了财务风险,甚至带来一定负面效应。
4、财务监管乏力
主要表现为:①对管理者制约不严,个别领导财经法纪观念淡薄,有章不循,有法不依,导致集体利益受损;②会计监督不到位,监督系统不够健全,导致审计监督稍显薄弱等问题。
三、油田社区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建议
针对目前油田社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油田社区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对领导者进行财务管理风险培训,逐渐完善财务机构和会计人员,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成本核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更好的对油田社区财务管理风险加以控制,加快我国油田社区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议如下:
1、完善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升级财务管理模式
经济制度的主要目标和作用都在于节省交易成本。社区沿用油田二级单位的行政型管理模式,造成了财务管理的不协调,社区财务管理层次多、效率低、费用高;同时社区管理中心若干单位繁多,社区机关设置复杂,致使财务管理成本较高,而管理效率较低。针对这种现象,油田社区已经进行一系列自身的整顿与改革,如水、电、气、暖等各专业化公司的相继成立,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对财务人员、领导定期进行财务法律、法规等方面学习,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的素质。
2、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油田与政府协作社区财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根据瓦格纳的“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和马斯格雷夫与罗斯托的“公共支出增长发展模型”,在我国油田社区都存在着公共支出增长快于GDP/GNP的规律。在油田企业自主经管油田社区的过程中,油田企业提供部分政府服务时,是提供政府服务的成本,属于公共支出范畴。因此,企业与政府之间应在社区管理财务支出上进行更合理有效的合作与分工。
3、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加强内部控制
油田社区应当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同时应制订体现本单位的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编制财务计划,加强经营核算管理,反映、分析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检查监督财务纪律的执行情况。
加强对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优化财务预算。在成本管理中,要强调细处管理,提高支出成本的运用效益。加强企业现金的计划管理,对支出和流入的现金进行控制,降低资金运行成本,实现资金循环,避免现金流的中断。
本文分析我国油田社区财务管理的现状以及尚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同时总结管理应用经验,从而为我国油田社区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不对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段平,张德才.浅议社区财务管理[J].法制与社会.2007;7
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范文6
关键词:社区景观设计 风格化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 A
一、相关概念解释
1、什么是社区
“社区”这个基本概念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1887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提出来的,当时是指“由具有共同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的社会团体或共同体”。一个社区至少包括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
2、什么是风格
风格是指艺术创作者在创作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二、社区景观风格设计的重要作用
1、从社区本身角度来说,社区景观的风格设计可以取得三种效果:一是增加美观效果,二是增强识别特征,三是提升社区品质。很明显,单调刻板的建筑立面可以在景观树木与花草的映衬下显得生动活泼,弥补建筑的不足。反过来,高品质的、精致的建筑立面如果缺少自然要素的掩映也显得刻板和生硬。
2、从居住者角度来说,随着群众审美意识的提高,居民现在已经将居住环境看成了“明星”般的审美对象。把居住环境看做一种单纯地生存资料的对待方式己远远不满足居民的要求。显然,社区的居住景观环境已经成为一种心旷神怡、修生养性、延年益寿的生活享受资料,其中就包括了为居民提供美的享受,提高居民的提高审美情操等等。同时,风格化、人性化的社区公共景观空间则更能吸引居民到户外活动,进行沟通交流,对加强社区建设、营造社区和谐、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因此,解决好社区环境的景观问题,就必然性地摆到了我们的面前。
3、从城市角度来说,社区景观设计可以美化城市风景,使城市景观更加的丰富和多元化,是渲染城市个性的风景元素。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主任野田顺康先生在以“生活环境与城市复兴”为主题的“2011亚洲都市景观活动中,其在主题发言中指出”基于地方特色的都市景观建设更加能够通过吸引投资、发展特色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并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是振兴城市的有效路径。”会议提出的核心观点是:应以景观建设为契机,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核心问题,并加强公众的参与性,促进城市精神的延续,激发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提升城市的综合价值。
三、社区景观风格设计的分类
较之传统的景观园林,现代城市社区景观所呈现的风格则更为丰富。从当代中国居住区景观近年的发展和实践历程来看并,将国内目前存在的各类景观风格进行汇总,新景观风格主要可归纳为七类:新古典欧式风格、现代自然主义风格、北美风格、西班牙风格、现代Artdeco风格、现代中式风格、东南亚风格。每类风格简述如下:
1、新古典主义风格
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从简单到繁杂、从整体到局部,精雕细琢,镶花刻金都给人一丝不苟的印象。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并与现代的材质相结合,呈现出古典而简约的新风貌。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相结合,雍容、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如:北京珠江帝景、北京绿城御园
2、现代自然主义风格
现代自然主义风格以自然为突出要点,注重微地形空间和成型软景配合, 景观面积在社区总体规划的面积配比率很大,有些甚至占50以上。材料上多运用自然石材、自然木材等,精心营造优质的人工湖、清澈的小溪、真实的山体等中心景观带。这也是居住区最具吸引力的特征之一,同时设计中注重水、石、山体、景和建筑之间的充分碰撞融合,致力于打造自然与建筑巧妙结合的景象。如:北京的山水文园
3、西班牙风格
西班牙的居住区景观一般都是十字形布局的中轴线,受到宗教的影响,中心设有圆形的水景,代表着富裕与强盛。主轴周围由院墙或浓密的植物围合,花园内对称布置果树和带有香味的植物。西班牙人注重浪漫休闲的生活,因此喜欢享受着树荫的凉爽、听着潺潺的水声、闻着芬芳的花香,无处不散发着西班牙人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由于西班牙强烈的阳光,因此花园中一定布局拱圈,连廊,花架。正方形的花砖铺装、瓦罐植物、精致铁艺为代表性的景观装饰,尽现着西班牙人对于生活的热情和细致。
4、北美风格
北美风格是从传统的西班牙风格演变而来的。此风格在住宅景观设计中秉承实用主义的原则,具有明显的场地功能空间界定, 没有过多的雕饰,追求幽雅闲适、回归自然的小镇风情,具有亲切、轻松、不张扬的特征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意识。社区植物的配置细腻,大多采用粗犷、自然的材质(各种文化石和原木)和色彩明快的涂料饰面营造惬意舒适的景观氛围。如:北京八达岭孔雀城
5、现代Artdeco风格
Artdeco也被称为装饰艺术,发源于法国,兴盛于美国。它打破了传统的单调和刻板,回纹曲线线条、金字塔造型等装饰性元素大量的出现在建筑的外立面上,表达了当时高端阶层所追求的高贵感。代表的是一种复兴的城市精神。表达出不断超越的人文精神和力量。通过新颖的造型、艳丽夺目的色彩以及豪华材料的运用,成为一种摩登艺术的符号。Artdeco景观设计风格是Artdeco建筑风格的延伸和补充,融合了软景和硬景,大量运用石材、水系、喷泉、雕塑、树阵、花钵等景观设计元素。如:合肥融侨天骏
6、现代中式风格
以内敛沉稳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出发点,用现代设计语言演绎传统的造园精髓即:含蓄、天人合一、叠山理水。通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色彩、图案符号、植物配置等景观设计元素来营造凝练唯美的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它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又体现了时代特色,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邂逅。
现代中式景观设计采用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有: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传统的造园手法结合现代的景观元素,营造多层次的景观空间,达到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适用于建筑中式风格定位明显的项目。如:万科的第五园。
由于气候原因,东南亚风情景观是深圳、广州等地区运用最多的景观风格之一。通常采用南方常见的蕨类和棕榈类植物,传达休闲与参与的理念。具体表现形式为:场景富于变化,人为制造地形或小空间与点状水景穿插,采用密植的植物配置方式,绿荫面积较大,以观景水池和景观游池为主的水景形式,善于点缀以精致生动的景观小品,多采用菠萝格和芬兰木作为廊亭的材质,营造厚重典雅的气质,景观亭多为四面翻角处理的轻盈典雅造型且富于显著特征,细节丰富。如:万科厦门金域蓝湾 。
无论是什么风格的社区景观设计,都应该充分考虑项目所处的实际状况,根据项目的现场条件变换设计手法。如在北方地区,应以硬质景观为主并配以一些观枝干的植物,不宜采用大面积的人造水景,不宜大量配置南方不耐寒的观赏性植物,做到北方的社区景观在长达4-6个月的冬季有景可观。在南方地区则宜以软质景观为主,硬质空间致力于满足基本功能区域, 仅突出轴线、重点或节点。 以软景为主不仅成本较低,而且能利用南方有利的自然气候打造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观效果。
五、结语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出现了文化的趋同现象,而我国传统文化正在盛行,国学复兴,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传统的文化进行重新学习,借鉴吸收传统的造园精华,深度挖掘中国人传统的民居文化,结合时代特征,创造适应当代中国居民生活的理想的风格化社区,对于外来文化必须重新审视,杜绝盲目跟风,学会“用自己的方式祈祷”,在中国这块包容性极强的大地上开出一朵朵各具特色的社区景观风格化的奇葩。
参考文献:
[1].徐磊青、杨恭侠《环境心理学》上海同济大学出
[2].李道增 《环境行为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3].王欣、张海滢《居住建筑的私密性与公共性研究》福建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