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教育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华教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华教育论文

中华教育论文范文1

关键词: 民俗习惯 初中英语教学 文化差异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语言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生存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就离不开文化教育

一、英语文化教育的背景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商贸交流的扩大,促进了世界各国、各民族的联系与往来。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各族人民共同面临的问题。

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美国社会学家G..R. Tucker和W.E. Lambert 对于外语教学只教语言而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合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相信语言的同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地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提供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因此,语言的文化差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已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被提了出来。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因此,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 ,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 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英语为blue print,等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枚举。文化的这种偶合现象,可以促进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但是,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不同的编码与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也导致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如:汉语中的“生死轮回”、“八卦”、“阴阳”、“气功”等,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这些必然让他们如云里雾里,不知何物。

三、文化教育的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在传授语言的同时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在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曾有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常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又如:教词汇professional时,告诉学生He is a professional和She is a professional可能会引起天壤之别的联想意义:He is perhaps a boxer.和She is likely a prostitute. 这是由英美的文化所触发的定向思维。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另外,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WARM,where,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 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只有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与渗透,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才能帮助学生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1]陈琳.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3]梁镛.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中华教育论文范文2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教育;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引言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批外语教师出国深造,亲身体验到掌握语言不懂得对方文化很难顺利交际的问题;而且语言知识的逐渐普及促使教师更自觉地注意语言的使用环境和场合。近十年来,外语教学的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是在教学中增加了对文化差异、文化理论的研究。 

1文化差异问题 

在校园里只要我们稍一留心就会发现,有些学生尽管英语语音,语法学的不错,说话却往往不得体。例如:上课铃响,教师进教室,学生起立,齐声说:“Good morning,teacher.”这在汉语中可以说:“老师好!”“老师早!”,但在这里“老师”不仅是称呼语,还是尊称。在英语中teacher却不可以作为称呼语,也不是尊称,只是一种职业。在英语国家,中、小学生称呼教师一般是在姓前冠以Mr.,Mrs.或Miss.。正如Woifson所说:“在与外国人接触当中,讲本国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音和句法错误,相反,对于讲话的规则违反常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因为本族人不大会认识到语言学的相对性。”所以说,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扎根于民族之中,并且反映民族的信仰和情感。因此,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那么,在外语教学中,如何深入推广文化教育呢?本文试图从文化教育方面做些探讨。 

2文化教育的范畴 

首先,不要将汉英词汇一一对等,认为英语词汇在文化内涵、外延上完全等同于汉语。汉英两种语言有着各自不同的词素和语意结构,分别表述不同的概念系统。然而这一点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学生尽管用英语同本族人交流,却存在着编码和译码的错位。其次,尽管大多数学生已不在用“No,no. It’s really bad.”来回赞扬之语,然而他们常误认为字表意义相同的汉英语言,其功能也完全相同,尤其对言外之意理解不够透彻。最后,应该给学生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由于学生没有适当相关的背景知识,常表现为阅读速度缓慢,复述时丢三落四或添枝加叶,歪曲原文。 

3几种具体的文化教育方法 

3.1 开展文化比较活动开展汉英语言文化比较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还必须重视语言运用的是否得当。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方式之一是让学生注意自己的角色,对于语言形式正确而不符合角色或场合的问题应该指出来,使学生逐渐获得“社会语言学方面的敏感”。在句型教学中学生容易只顾形式忽略内容,机械地操练,教师尤其需要不断地从旁提醒。

3.2 利用教具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电影、电视等直观教具。例如,讲解house在英美一般指什么样的房子的时候,不如让学生看一幅图片。其次,电影是了解西方社会的一种有效手段。有些是专门介绍社会情况的记录电影,自然十分有用。好的故事片也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提供丰富有用的材料。在美国,有的教师使用不同时期的电影使学生对各时期的社会习俗有所了解。电影《卖花女》是研究不同社会阶层的语言特点和礼仪的一份绝妙教材。教师如能加以适当的指导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同时电影还是观察、研究姿态表情、动作等语言以外的交际手段的十分有用的材料。 

中华教育论文范文3

初中是对孩子素质教育的最好时间,不过现在学校在学生素质教育方面还没有更好地体现出来,对现在初中学校的师资力量、软件设备不能够紧随时代潮流,学校对学生素质教育都是出于初级阶段没有很好地应用,所以对于教学方面我们要极度重视起来,在教育教学方面必须更加注重素质的培养,因为具有良好的素质对于社会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而且现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学生之间的不文明现象比较多,学生之间因为素质底下就会经常发一些谩骂,甚至动手的事件。所以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也是老师教学计划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各地区的化学教学特点

1.实践教育

统计显示,南京市玄武外国语初中部分的化学课大部分是实践课程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课程方面更喜欢做实验,对化学充满兴趣,而且他们还将实验课程通过分组的方式来讨论和比较,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加大,对于课程的内容就更加地喜欢,这样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该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去工厂参观,见证自己所想的和自己所看到的现象,慢慢地就会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起到促进作用,他们在教学方面还配合多媒体教学特点,结合动态画面让学生对化学本身的特点作出正确认知。

2.亲自动手

湖南长沙初中的教学大部分会选择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让学生在不用老师的情况之下结合课本所给出方法理解课本内容,如果遇到不能够更好地注意安全的实验,老师们就亲自监督、警告、提示学生,培养学生动手的方法。某个老师曾举例:有一次学生们在做净水器实验的时候,有学生让老师看自己的成品是没有按照课本要求做出来,所以在某一个方面缺少了步骤,不过这名学又通过自己的想象替换了一些方法,而这种方法也能作出净水器,过滤掉杂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亲自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笔者总结的教学方法

1.先进理念武装

根据教学的特点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潮流,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好地展示出学生的化学理念的培养,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认清化学的本质特征,通过理念教学特点让学生亲自经历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最好的方法,这样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更好地了解化学,慢慢地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认识,对环境的认知,更好地保护环境,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而且以后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思想理念去创新、改造环境。

2.综合素质培养

教育本身就是培养好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不可回避。因此,要安排好学生实践的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在讲课过程中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常用多媒体教程展现化学放映的动态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喜欢学习热爱学习,从综合方面进行学生的素质教育。

四、总结

中华教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历史遗产。传统文化中蕴含和积淀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一直以来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也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世世代代的教育。

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

“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ultura,具有制作、掘垦、居住、动植物培育等于物质生活相关的意义,引申出对人的性格的陶冶及品德的教养之意。而今天的“文化”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全部内容。 而“传统教育”作为一般的日常概念来说,是指历史上延传下来的教育现象而言的,相对近代教育而言有封建的传统教育;相对于现代教育而言有近代的传统教育。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本土创造的文化,具有中国本土特色。从夏、商、周一直延续到清末前,它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的作用下,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和积淀,逐渐形成的。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

德育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的核心。从孔子开始就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言论。再到后来的孟子又把德育加以发展。《大学》开篇也写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国历代教育家都非常重视道德教育,逐渐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德主教的教育观。

1、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仁爱

仁爱的德育思想主要是由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的,他认为社会中出现的很多争斗,不公都是因为缺乏仁爱造成的,因为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彼此之间缺乏同情心。所以,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将“爱人”作为正确处理人伦关系的主要手段和最高道德原则。在具体的实践中,孔子坚持“一贯”和“忠恕”。“一贯”就是要坚持做,持之以恒,“忠”就是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恕”就是不做对别人有害的事。自己不愿意做或接受的东西,就不要施加给别人,这是爱人的基础。自己想要得到的,也要为别人谋之,这是爱人的高层次要求。所以,“仁爱”的思想体现了道德教育的本质和核心,即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不加害他人。只有做到“仁爱”,社会才能长治久安,人与人之间才能互相宽恕,社会才会和谐。

2、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核心——孝悌

《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悌之所以能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处于起点、核心和根本的地位,其在于“仁爱”是德育的基础,而谈仁爱必然先要谈孝悌,且孝悌是仁爱之本。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亲人都不爱,又何谈兼爱他人。孔子故曰:“孝第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是仁的基础,也是“忠”的基础,从爱父母,到亲人,到朋友,到他人,再到国家和民族,只有调整好自己一父母家人的关系,才能进一步调整好与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 “孝悌”是“仁”的根本,也是仁的实践,所以它在中国伦理规范中居于重要核心地位。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育

古人在传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其较多的贯穿在《论语》、《学记》中。

(一)孔子《论语》中的教育教学方法

1、温故知新

孔子开篇就说到:“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学了,然后能按时复习,这不是很高兴的事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而能在其中获得新的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这两句话都表达了学习要按时温习,并要从就旧的知识中总结提炼,得出新的体会。

2、思考与学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惘然无知,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这说明了思考与学习的辨证关系,即学习时要思考,思考的同时也要学习。

3、因材施教

来自于《论语》中的一个典故,子路问孔子听到一件事情以后就要马上去实践它吗?孔子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世,怎么能够听到以后就要去实践它。冉有又问听到一件事就要马上去实践它吗?孔子说是的,听到以后就去实践它。另外一个学生听到后很奇怪,为什么同样的问题却有不同的答案。孔子就说,冉有退缩不前,我教导他要勇于进取;而子路勇猛过人,我教导他要谦退。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注意学生在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方面的区别,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避免盲目性和一刀切。

4、启发诱导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也就是教导学生,不到他心中渴望通达而自己不能实现的情况,不去开导;不到他想说却无法恰当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不能做到告诉他一个方面,他就能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时候,就不再教导他。即教师在进行启发诱导的时候要注意时机,要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发挥积极的主动性,教师要适时、适当的进行施教。

(二)《学记》中的教育教学方法

1、“预、时、孙、摩”

《学记》中说,:“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就是说要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要抓住适当的时机进行教学,要循序渐进,按照次序进行教学,要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这是教学的四大原则,掌握这些原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2、教学相长

“学,然后能知不足,教,然后能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话深刻的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得到提高,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长善救失

《学记》中说,学习者有四种过错,教师是必须知道的,即“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就是说有的人学的不好,要么是因为贪多,学的太过繁杂,要么是读的太少,知识过于狭窄,要么是不够专注,见异思迁,要么是不能坚持,浅尝辄止。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学的不好的原因,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三、中国传统教育中的美育

(一)乐

中国古代教育很重视音乐和音律的教育。其教学内容六艺就有“乐”,到了汉朝,董仲舒大力倡导以学校、社会与家庭为场所的乐教,汉朝随即设立了乐府机构,确立了乐教的重要地位。

(二)诗

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他的出现和繁荣不得不归功于古代的诗词教育。《诗》是六经之首,诗教为各教之首位。在太学生的培养中,诗就是不可缺少的美育课程。在汉代还设立了五经博士,自此之后,各朝个代都把五经作为教学内容,诗的学习也作为传统沿袭了下来。

(三)书

书法可以抒发和表达人的感情和素养,能达到静心养神的功效。而六艺的教学内容中也有书法。唐代设六学,书学便是其中之一,宋代书学更加完备,有篆、隶、草三体,而历代帝王多擅长并倡导书法,致使书法成为古代学者必学科目之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教育也在这个文化大潮中传承沿袭了几千年,其中有太多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和学习才能更多的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从而指导我们更好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12).

[2丁鼎.礼记解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0).

中华教育论文范文5

1.实践教育。统计显示,南京市玄武外国语初中部分的化学课大部分是实践课程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课程方面更喜欢做实验,对化学充满兴趣,而且他们还将实验课程通过分组的方式来讨论和比较,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加大,对于课程的内容就更加地喜欢,这样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该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去工厂参观,见证自己所想的和自己所看到的现象,慢慢地就会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起到促进作用,他们在教学方面还配合多媒体教学特点,结合动态画面让学生对化学本身的特点作出正确认知。

2.亲自动手。湖南长沙初中的教学大部分会选择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让学生在不用老师的情况之下结合课本所给出方法理解课本内容,如果遇到不能够更好地注意安全的实验,老师们就亲自监督、警告、提示学生,培养学生动手的方法。某个老师曾举例:有一次学生们在做净水器实验的时候,有学生让老师看自己的成品是没有按照课本要求做出来,所以在某一个方面缺少了步骤,不过这名学又通过自己的想象替换了一些方法,而这种方法也能作出净水器,过滤掉杂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亲自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笔者总结的教学方法

1.先进理念武装。根据教学的特点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潮流,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好地展示出学生的化学理念的培养,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认清化学的本质特征,通过理念教学特点让学生亲自经历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最好的方法,这样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更好地了解化学,慢慢地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认识,对环境的认知,更好地保护环境,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而且以后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思想理念去创新、改造环境。

2.综合素质培养。教育本身就是培养好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不可回避。因此,要安排好学生实践的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在讲课过程中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常用多媒体教程展现化学放映的动态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喜欢学习热爱学习,从综合方面进行学生的素质教育。

三、总结

中华教育论文范文6

一、为什么进行文化教育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语法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即语言中的文化教育,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介绍

在教材中"What'syour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rname,please?”或“MayIknowyourname?”如果使用“What'syour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2.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youhadyour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兴趣爱好为话题如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等等。

3.称呼语

例如“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我们在教材出现称呼一位工人为"UncleWang"的情况,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Smith"、"Aunt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

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Wang。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Wang。同样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张医生"、"王护士"称为DoctorZhang,NurseW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Miss,Mrs.等。

4.感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youlikesomethingto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5.称赞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you."如,

A:Yourcoatlooksnice.

B:Thankyou.

6.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如在JEFCBook1Lesson16中有这样的对话:"Howoldareyou,MrsRead?""Ah,it'sasecret!"为什么Mrs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areyou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areyou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8.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Year's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Spring Festival,theDragonFestival,Mid-Autumn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Fool’sDay(愚人节)ThanksGivingDay(感恩节)和Christmas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俗也很不相同。如:在节日中,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接受后一般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三、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